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52|回复: 15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动物十万鸭子出国灭蝗?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牧鸭治蝗不适合巴基斯坦

 [复制链接]
  近日,邻国巴基斯坦蝗灾于本月早些时候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根据巴方需求,中国将派出蝗灾防治工作组抵巴。10万“鸭子军队”将出征巴基斯坦,助力灭蝗。
  不过,随后@中国经济网 发布消息称:中国经济网记者经多方求证,前方不同渠道回复是“胡说八道”“子虚乌有”。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刘作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刘作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刘作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刘作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刘作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刘作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经济低迷,香港放大招!全民派钱1万港元! “抗疫一线就是我们的课堂”
15#
 巴石一 发表于: 2020-2-28 10:32:2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十万鸭子出国灭蝗?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牧鸭治蝗不适合巴基斯坦

源自:cnBeta
原文标题:十万鸭子出国灭蝗?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牧鸭治蝗不适合巴基斯坦 源自:澎湃新闻

  2月27日,话题“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冲上热搜。巴基斯坦因蝗灾于本月早些时候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有媒体报道:由“国绍1号”鸭苗组成的“鸭子军团”将出征灭蝗。不过,2月27日午间@中国经济网 官微发布消息称:中国经济网记者经多方求证,前方不同渠道回复是“胡说八道”“子虚乌有”。


  那么,这则消息究竟是真是假?据澎湃新闻报道,记者2月27日下午电话采访了该项目研究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卢立志。
  卢立志介绍,用鸭子灭蝗技术目前已经基本成熟,但是还有许多技术参数、方法尚需实验予以完善。目前,巴基斯坦方面高校的确已经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室方面取得了联系,即将派遣两名博士前来交流,学习鸭子灭蝗的经验。
  不过,卢立志强调,由于技术参数、实施方案尚需进一步通过实验完善,因此“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的计划并不是立刻就能实施的,目前计划今年下半年能够成行。“目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实验时间延后,疫情过后将会和团队前往新疆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实验,会尽量尽快促成这一工作。”卢立志说。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26日,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组在回答当地媒体提出的中国政府是否会派大量鸭子到巴基斯坦来进行蝗灾治理时表示,从目前的考察情况来看,在巴基斯坦不适合采用这一技术,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喷洒更有利于紧急治理巴境内的大面积蝗灾。
  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龙说,中国自古就有牧鸭治蝗的方法,但这个方法是在蝗灾小规模爆发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使用,效果有限。在目前巴基斯坦蝗灾大面积爆发的情况下,我们建议用一些紧急措施,比如采用化学农药治理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目前比较成熟的微生物农药包括微孢子虫类和绿僵菌,这是可以大规模用飞机喷洒的快速有效控制蝗灾的方法。
  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组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介绍说,用鸭子来治理蝗虫是一些中国专家做的探索性课题,暂时没有进入政府援助方案。
  目前,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已经考察了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沙漠地区,已经动身前往俾路支省和旁遮普的蝗虫栖息地进行考察。
  记者注意到,最早发布《绍兴“鸭兵”将出国灭蝗》消息的,是绍兴当地媒体越牛新闻,随后“绍兴发布”微信公众号也转发了相关报道。
  上述绍兴媒体在报道中提到:这次与卢立志合作的是巴基斯坦的辛德农业大学和拉斯贝拉农业水产大学。新疆农业大和南京农业大学、新疆治蝗相关单位也将与他合作,一起对牧鸭治蝗展开研究。卢立志表示,他将尽快到巴基斯坦治蝗,计划将要出动10万“鸭兵”。这次,他将推荐“国绍1号”鸭苗出征。因为绍兴的麻鸭是国宝,只能在国内灭蝗,出国需经过国家批准。“国绍1号”新品鸭子,可以出国征战。
  记者注意到,上述绍兴媒体最初的报道中也表示这一项目是“计划将要出动10万‘鸭兵’”,并非当下就能启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4#
 柯天易 发表于: 2020-2-28 10:14:00|只看该作者

10万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研究者:技术已成熟 并非立刻实施

源自:快科技
原文标题:10万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研究者:技术已成熟 并非立刻实施

  昨日,“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各大媒体也都进行了报道。
  报道称,近日,邻国巴基斯坦因蝗灾于本月早些时候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根据巴方需求,中国将派出蝗灾防治工作组抵巴。10万“鸭子军队”将出征巴基斯坦,助力灭蝗。
  不过,随后@中国经济网 发布消息称:中国经济网记者经多方求证,前方不同渠道回复是“胡说八道”“子虚乌有”。
  消息真假一时间众说纷纭。溯源报道发现,最早发布《绍兴“鸭兵”将出国灭蝗》消息的是绍兴当地媒体越牛新闻,“绍兴发布”微信公众号也转发了相关报道,而后宁波晚报等媒体跟进了报道。
  报道中提到了该项目研究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卢立志。
  澎湃新闻日前对卢立志进行了采访,他表示,鸭子灭蝗的技术目前已经基本成熟,但是还有许多技术参数、方法尚需实验予以完善。
  目前,巴基斯坦方面高校的确已经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室方面取得了联系,即将派遣两名博士前来交流,学习鸭子灭蝗的经验。
  他表示,“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的计划并非能立刻实施,目前计划今年下半年能够成行。等疫情过后,会和团队前往新疆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实验,会尽量尽快促成这一工作。

13#
 你的名字 发表于: 2020-2-28 07:51:51|只看该作者

10万鸭子“援巴”灭蝗纯属子虚乌有?听该项目研究员自己怎么说

源自:新浪财经综合
原文标题:10万只鸭子巴基斯坦灭蝗? 还没出征就可能“翻车”..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月27日,浙江的10万只鸭子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名。
  据《宁波晚报》此前报道,这些鸭子将走出国门,前往巴基斯坦助力抗击蝗灾。

  然而在现实中,“鸭兵”治蝗灾的计划,至少在近期无法实施了。
  据新京报报道,捐赠鸭子的“国伟禽业”公司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经由外交部外事管理司和农业农村部等渠道联系巴方官员,希望捐赠鸭子帮助进行生物灭蝗,目前正在等待巴基斯坦方回复。

图片来源:国伟禽业官网
  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所卢立志研究员表示,巴基斯坦目前遭遇的这波蝗灾,中国的鸭子赶不上了。“我们的鸭子起码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才能过去。”
  据央视网报道,26日,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表示,从目前的考察情况来看,在巴基斯坦不适合采用这一(牧鸭治蝗)技术。

当事公司负责人:在等巴方回复
  据此前《宁波晚报》报道,浙江10万只鸭子将前往巴基斯坦助力灭蝗,该消息得到大量媒体转发。不过,27中午也有媒体称此消息不实。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工作人员则对新京报表示,本次涉及捐赠鸭子的企业为“国伟禽业”,目前方案正在商讨阶段,还未下定论。

  “国伟禽业”董事李柳萌证实,该公司为浙江省农科院一个合作基地,双方已经研究鸭子灭蝗项目多年。新京报援引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国伟禽业”确定愿意向巴基斯坦捐赠10万只鸭子,并经由外交部外事管理司联系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同时通过农业农村部派驻巴基斯坦的蝗灾防治工作组联系巴方官员,希望捐赠鸭子帮助进行生物灭蝗,目前正在等待巴基斯坦方回复。
  另据环球时报报道,国伟禽业负责人李国伟表示,一旦巴基斯坦方面有需要,他们就能开始供货。
  李国伟表示,他们的鸭苗生下来饲养一个月后,长到1斤左右就可开始治蝗工作,长到两个月的青年鸭是最佳的。“这个鸭是在绍兴鸭的基础上由多种鸭品种杂交配种的新品种,因此血缘多,优点多,具有抗病能力,繁殖能力都很强的特点,耗料少,产蛋多,产的蛋是青壳蛋,破损少。”

浙江省农科院专家:赶不上这波蝗灾
  绍兴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综合调研处处长谢军对环球时报英文版表示,参照以前以鸭治蝗的经验,发现绍兴鸭的治蝗效果比较好,且绍兴这家企业养殖的鸭子数量较多,能满足外国治蝗的需求。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所家禽研究室从事家禽研究工作的卢立志研究员对环球时报英文版表示,此前他也曾和国伟禽业公司在2000年针对新疆蝗灾有过牧鸭治蝗的合作。

来源:央视截图
  “现在我们要把牧鸭治蝗的技术完善起来,不仅运用到我们自己国家的治蝗工作中,也可以进行技术输出,帮助他们治理蝗虫。巴基斯坦也派博士过来学习以及参与研究,打算在疫情结束之后和我们一起去新疆试验治蝗技术,”
  不过卢立志表示,巴基斯坦目前遭遇的这波蝗灾,中国的鸭子赶不上了。“我们的鸭子起码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才能过去。现在巴基斯坦治蝗主要还是靠农药,以生物方法治蝗占的比重很小,但在慢慢想办法增加它的比重。”
  卢立志表示,农药会产生环境污染,而生物防治没有污染,而且这种鸭子能节省饲料,产生经济效益。增加生物防治的比重对环保和发展经济都有好处。

中方专家组:巴基斯坦条件不适合此技术
  据央视网报道,26日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召开新闻发布会。
  当地媒体提问,中国政府是否会派大量鸭子到巴基斯坦来进行蝗灾治理?专家组回答说,从目前的考察情况来看,在巴基斯坦不适合采用这一技术,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喷洒更有利于紧急治理巴境内的大面积蝗灾。
  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龙说,中国自古就有牧鸭治蝗的方法,但这个方法是在蝗灾小规模爆发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使用,效果有限。在目前巴基斯坦蝗灾大面积爆发的情况下,我们建议用一些紧急措施,比如采用化学农药治理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目前比较成熟的微生物农药包括微孢子虫类和绿僵菌,这是可以大规模用飞机喷洒的快速有效控制蝗灾的方法。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组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介绍说,用鸭子来治理蝗虫是一些中国专家做的探索性课题,暂时没有进入政府援助方案。
  目前,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已经考察了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沙漠地区,目前已经动身前往俾路支省和旁遮普的蝗虫栖息地进行考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
 跳台 发表于: 2020-2-27 22:23:59|只看该作者

“十万鸭子赴巴基斯坦灭蝗”续:浙江企业拟向巴捐赠十万鸭苗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十万鸭子赴巴基斯坦灭蝗”续:浙江企业拟向巴捐赠十万鸭苗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室二级研究员卢立志向媒体透露的“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是否成行、排期均未确定,但浙江诸暨市的一家禽业企业已决定向巴基斯坦捐赠10万羽鸭苗,如顺利近期就将捐赠。

本文图均为诸暨日报爱诸暨微信公众号 图  561d-ipzreiw8659412.jpg  保存到相册

  “派中国鸭子前往巴基斯坦灭蝗,现在还只是打算,一切要等我们在新疆的实验结束后才能明确。”2月27日晚,卢立志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开展2个月左右的实验,以确定牧鸭治蝗的可行性、技术规范等,实验中会有2名巴基斯坦学者参与。

本文图均为诸暨日报爱诸暨微信公众号 图  6fd3-ipzreiw8659415.jpg  保存到相册
本文图均为诸暨日报爱诸暨微信公众号 图  1a54-ipzreiw8659464.jpg  保存到相册

  “浙江10万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源于26日诸暨所属的浙江绍兴市一家媒体的报道。报道称,与卢立志合作的是巴基斯坦信德农业大学、拉斯贝拉农业水产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及新疆治蝗单位也将参与合作,对牧鸭治蝗展开研究;卢立志将尽快到巴基斯坦治蝗,计划出动10万“鸭兵”。
  卢立志告诉澎湃新闻,2000年,他曾推荐浙江的鸭子前往新疆治蝗,效果不错,每只鸭子平均每天可吃掉207只成虫和若虫,但当时未进行深入研究。近期,他关注到东非、南亚的蝗灾,想重启牧鸭治蝗研究。2月17日,来自巴基斯坦信德农业大学的老师以私人名义与他联系,希望学习牧鸭治蝗技术。
  “我与他认识10多年,认识时他在南农大学留学,一直有联系。”卢立志说:“去年开始巴基斯坦遭遇蝗灾,他想到我做过牧鸭治蝗的实验,想在巴基斯坦尝试。”
  27日,诸暨市国伟禽业发展公司董事长李国伟告诉澎湃新闻:“2000年,卢老师是带着我们的鸭子去新疆灭蝗的。今年2月21日,他和我联系,想带鸭子再去新疆试验,我推荐了新品种‘国绍1号’──个头比麻鸭大,吃蝗虫肯定更厉害。卢老师说实验如果成功,会把鸭子运到巴基斯坦,起码10万只,让我提前有个数。”
  “牧鸭治蝗领域,目前其实没有操作规范,单位面积放养鸭子数量、鸭子对农作物的影响等都没有参数,我想先在新疆试验,邀请这位巴基斯坦老师和另一位巴基斯坦在读博士参与,试验将在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开始,地点基本确定在乌鲁木齐的蝗区,我会带‘国绍1号’、‘绍兴麻鸭’、‘樱桃谷鸭’三个品种去,看哪种吃蝗虫的效果更好。新疆的地形、植被与巴基斯坦不同,而且新疆的蝗虫是亚洲飞蝗、巴基斯坦是沙漠飞蝗,有巴基斯坦学者参与,可以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卢立志说。

本文图均为诸暨日报爱诸暨微信公众号 图  6b8b-ipzreiw8659461.jpg  保存到相册
国家级绍鸭保种场

  据了解,团队将联合昆虫生态学、草原生态学等专家,从不同家禽的治蝗效果、不同鸭种的治蝗效果、鸭不同生长阶段的治蝗效果、牧鸭治蝗技术要点、不同地区防治效果、采食蝗虫对鸭肉鸭蛋品质的影响、蝗虫生物学生态学、牧鸭治蝗对草地植被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筛选适应性好、治蝗能力强的鸭种,制定牧鸭治蝗技术规范。
  不过,实验还未开始,诸暨国伟禽业公司已决定向巴基斯坦捐赠10万只鸭子,用于蝗灾治理。
  李国伟表示,卢立志向他提出将鸭子送往巴基斯坦治蝗后,公司开董事会商讨,决定捐赠10万只“国绍1号”鸭苗给巴基斯坦,“27日下午,巴基斯坦有关方面与公司电话确认捐赠事宜,公司已在准备,如顺利近期就将捐赠。”
11#
 吖吖 发表于: 2020-2-27 22:05:58|只看该作者

“好忙鸭!” 十万只鸭子和巴基斯坦蝗虫的一天

源自:国是直通车
原文标题:“好忙鸭!”十万只鸭子和巴基斯坦蝗虫的一天

要不要赶鸭子上架
  2020年2月27日,10万只鸭鸭忙碌的一天。
  27日一早,宁波晚报发布的一篇文章《鸭子是灭蝗界“天才”吗?宁波“鸭兵”能出国灭蝗吗?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一一解答》让“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冲上微博热搜第一,鸭鸭们从睡梦中惊醒:鸭们这是混出头要出国了?
  这一消息令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网友拍手称赞,一时间10万鸭鸭获得大量粉丝点赞:中国鸭子好厉害,不仅好吃,还可以为国出征!

图片来源于宁波晚报

赶鸭子上架
  然而,这种光环时刻并没有持续太久,27日中午,中国经济网官微发布消息称:经多方求证,前方不同渠道回复是“胡说八道”“子虚乌有”。
  网友们大呼失望,但心中还存有一丝希冀:原文写的是计划出征,看来鸭鸭们还是会去巴基斯坦的。

图片来源于微博截图

  随后,27日下午媒体的几篇跟踪报道更加令鸭鸭们一头雾水了。


  27日下午3点半前后,央视新闻发布微博称,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已经在巴基斯坦卡拉奇的新闻发布会上辟谣了,在巴基斯坦不适合采用大量鸭子治理蝗灾,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喷洒更有利于紧急治理巴境内的大面积蝗灾。微博还用“官宣”一词盖棺定论:10万只鸭子不用出国了,鸭子帮不上忙。
  几乎在同时,有媒体就《宁波晚报》的信源进行进一步求证,证实确实有公司希望捐赠10万只鸭苗帮助巴基斯坦进行生物灭蝗,目前正在等待巴基斯坦方回复。宁波晚报报道中所采访的专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卢立志也表示,“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的计划并不是子虚乌有。

图片来源于微博截图

  事实上,根据一天下来的反反复复,鸭子们是否出国基本已经明晰:确实有人计划把10万只鸭送去巴基斯坦灭蝗,但不是“立即出征”,官方还未有此计划,另外,眼下10万只鸭子出国灭蝗靠不靠谱、能不能成行都还有待讨论。
  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表示,在目前巴基斯坦蝗灾大面积爆发的情况下,建议用一些紧急措施,比如采用化学农药治理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目前比较成熟的微生物农药包括微孢子虫类和绿僵菌,这是可以大规模用飞机喷洒的快速有效控制蝗灾的方法。用鸭子来治理蝗虫是一些中国专家做的探索性课题,暂时没有进入政府援助方案。
  正在巴基斯坦进行蝗灾防治实地调查的中国专家组,针对巴方特殊情况和需求,提出“短期应急防治与长期可持续治理相结合、化学防治和绿色防控相结合、空中飞机施药和地面大型器械撒播相结合,控制本地孵化虫灾与阻击境外迁徙虫害相结合,精准监测、分区治理、有效防控和科技支撑”的综合治理方案。仔细阅读之后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一个“鸭”字。
  另外,《宁波晚报》文章的源头──“绍兴发布”微信公众号26日下午发布的一篇题为《省农科院专家推荐!绍兴“鸭兵”将出国灭蝗》主要内容是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巴基斯坦两所学校将就牧鸭治蝗研究进行合作,文章虽然提到“绍兴鸭子,今年将出国灭蝗”“将尽快到巴基斯坦治蝗,计划将要出动10万‘鸭兵’”,但并未说“就将出征”。
  卢立志在2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示,鸭子灭蝗的技术参数、实施方案尚需进一步通过实验完善,因此“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的计划并不是立刻就能实施的,目前计划今年下半年能够成行,“巴基斯坦目前遭遇的这波蝗灾,我们中国的鸭子赶不上了。”
  原来,一切都只是计划。

中国鸭鸭到底行不行
  事实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牧鸡治蝗、牧鸭治蝗的方法,并一直沿用至现代。比如,2000年就有3万只鸭子乘飞机从浙江长兴赶往新疆帮助灭蝗,2001年时有媒体报道,新疆养殖了近70万只灭蝗鸡鸭,直到今天,中国西北地区的草原地区,还广泛应用这种方式进行生物灭蝗。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牧鸡治蝗、牧鸭治蝗是治蝗的一种辅助手段,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治理蝗灾,一方面能够通过养殖鸡鸭增加农民收入,尤其适合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做一些小规模饲养,是一种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的长期灭蝗方式,但当蝗灾已经铺天盖地的时候,牧鸭治蝗就有点来不及了。“牧鸭治蝗是一件好事情,但适用于在小范围内控制一下蝗虫,对于当前巴基斯坦蝗灾治理效果有限,有点“赶鸭子上架”。”
  除了不合时宜,专家指出,鸭子想要出国也并非那么容易。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各国对于动植物跨国运输都是很严格的,涉及到检验检疫相关规定,需要经过办理相关手续等复杂流程,10万只鸭子出国运输也是很大的问题,未必能够来得及赶去灭蝗。“通过药物和无人机喷洒,蝗虫一下就扑灭了,牧鸭治蝗的效率太低。”
  计划捐赠10万只鸭苗的国伟禽业负责人李柳萌表示,目前企业已与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取得联系,并且由巴方代表接受了鸭苗的捐赠。不过,时间仓促,具体的捐赠细节和协议尚未确定,也尚未进入中国政府的官方捐赠清单,企业将在未来根据巴方的要求来细化方案,并且通过正式函件的形式确定双方的合作。
  “蝗虫防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像当前巴基斯坦的灭蝗方案是万般无奈的应急之举,长期来看还是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做好蝗虫防控,并保护好生态系统,保护好蝗虫的天敌,通过可持续防控,最终形成‘有虫无害’的生态平衡。”张泽华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
 starrain 发表于: 2020-2-27 21:09:57|只看该作者

沙漠蝗虫灾害侵袭多国,除了用鸭子还有何高招?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沙漠蝗虫灾害侵袭多国,除了用鸭子还有何高招?

  北京时间2月27日,浙江捐赠10万只鸭子赴巴基斯坦消灭蝗灾的消息引起关注。
  其实早在2月19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就曾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称,印巴边境4000亿只蝗虫正向中国逼近,10万“鸭军”紧急集合,严阵以待。推特网友直呼,这太棒了!去吧,强大的鸭子!

CGTN报道截图。/推特
  为何用鸭子灭蝗虫?
  2月27日上午,《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名。据《宁波晚报》报道,它们将前往巴基斯坦助力抗击蝗灾。该消息被很多媒体转发。
  据环球网报道,科研人员曾经考虑过多种生物灭蝗的方法,比如投放青蛙、鸟类等。但青蛙和鸟类只能在指定区域完成灭蝗任务。一旦蝗虫转移,无法跟随作战。而鸭子喜欢群居,适合野外生存,“作战能力”更胜一筹,因此鸭子是最好的选择。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本次涉及捐赠鸭子的企业为“国伟禽业”。该公司董事李柳萌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国伟禽业”为浙江省农科院一个合作基地,双方已经研究鸭子灭蝗项目多年。公司愿意向巴基斯坦捐赠10万只鸭子,并经由外交部外事管理司联系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同时通过农业农村部派驻巴基斯坦的蝗灾防治工作组联系巴方官员,希望捐赠鸭子帮助生物灭蝗,但目前巴基斯坦方尚未进行回复。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石旺鹏对此表示,用鸭子治理巴基斯坦的蝗灾,实际操作性不强。“鸭子的确能够以蝗虫为食,但这个方法是在蝗灾小规模爆发和某些特殊地理环境下使用的。目前,沙漠蝗虫已经在巴基斯坦形成了大规模灾害,治理蝗灾也需要认清局势。另外,鸭子能够吃掉的蝗虫,大部分是草原蝗虫。沙漠蝗虫与草原蝗虫之间有一定区别,沙漠蝗虫属于飞蝗,其迁徙能力很强。鸭子不一定能够有效治理巴基斯坦的蝗灾”。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26日,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在巴基斯坦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组回答当地媒体提出的中国政府是否会派大量鸭子到巴基斯坦来进行蝗灾治理时表示,从目前的考察情况来看,巴基斯坦不适合采用鸭子治理蝗灾这一技术。石旺鹏也指出,对于大规模爆发的蝗灾来说,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相结合,是最为之有效的方式。
  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组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介绍说,用鸭子来治理蝗虫是一些中国专家做的探索性课题,暂时没有进入政府援助方案。
  当前蝗灾有多严重?
  粮农组织官网显示,目前沙漠蝗虫灾害局势仍然令人担忧。非洲之角地区,特别是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蝗虫群正在进行大规模繁殖,预计未来几周内将形成新一代蝗群。联合国发出警告,即将孵化的新一代蝗群,可能威胁2500万人的粮食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
  当地时间2月24日,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指出,“沙漠蝗虫灾害有可能引发人道主义危机”。
  据粮农组织紧急情况网站报道,目前埃塞俄比亚开始“争分夺秒”地控制蝗群,以防止沙漠蝗虫灾害危及农业生产。粮农组织驻埃塞俄比亚代表Fatouma Seid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必须采取措施来保证庄稼的收成,保障人民的生计”。
  埃塞俄比亚南部地区的一位农民Awuno Menka表示,他亲身经历了蝗灾带来的灾难性影响,并对蝗群持续入侵表示担忧。“蝗群侵入了我们的家园,毁掉了我所有的庄稼。尽管后来得到了控制,但肯尼亚的蝗群也可能会到达这里。我担心下一个播种季节到来时,蝗灾还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另一位当地居民Argueta Belachew指出,“仅仅3天之内,就又孵化出了许多沙漠蝗虫。目前,它们正在快速消耗绿色植被。我们请求得到一些帮助,来控制蝗灾”。
  各国灭蝗有何高招?
  粮农组织紧急情况网站指出,聚集在阿拉伯半岛的蝗群出现大规模迁徙,已经入侵至波斯湾沿岸。蝗群还在强风天气的作用下,于2月20日至21日入侵至科威特、巴林、卡塔尔以及伊朗西南部布什尔岛和基什岛之间地区。
  据《德黑兰时报》报道,沙漠蝗虫入侵之后,伊朗立即采取了措施。目前,当局已做好随时喷洒农药的准备。伊朗议会也紧急拨款23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600万元)的资金,用于治理蝗灾。2019年,沙漠蝗虫曾入侵至伊朗多个省份,摧毁了50多万公顷的土地。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目前,印度正在购买特种无人机设备及杀虫剂,以治理沙漠蝗虫灾害。同时,印度方还派出高级官员实时监测沙漠蝗虫动态。
  据世界经济论坛网站报道,避免沙漠蝗虫造成破坏性影响最有效的方法是监测蝗灾。各国蝗虫监测站应当收集有关天气、生态条件和沙漠蝗虫数量的数据,对沙漠蝗虫的繁殖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报道指出,治理沙漠蝗虫灾害并非易事。沙漠蝗虫群数量越多,任务就越艰难。
  粮农组织网站指出,沙漠蝗虫被视为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植物害虫,一个大小约1平方公里的小型蝗群一天的进食量相当于3.5万人的日进食量。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它们能够迅速繁殖,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蝗虫数量可能增加500倍。
  目前,粮农组织正在提供监测、控制和协调援助,以帮助各国政府及其他合作伙伴开展控制行动。粮农组织还在准备采取措施保护农村生计,包括向受影响的种植户提供农耕工具包,向牧民提供兽医服务,以及向失去农作物的家庭提供资金援助,以便他们能够购买粮食。
⊙作者:雅卓

  4000亿蝗虫来袭
9#
 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0-2-27 19:56:00|只看该作者

官方否认鸭子赴巴灭蝗,什么情况鸭子才能“出征”?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官方否认鸭子赴巴灭蝗,什么情况鸭子才能“出征”?

  新京报快讯 浙江10万只鸭子今天(2月27日)冲上微博热搜,有媒体报道,它们将前往巴基斯坦助力抗击蝗灾。涉及捐赠鸭子的企业董事李柳萌也表示,公司确定愿意捐赠10万只鸭子。
  但就在今天下午,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组表示,从目前考察情况来看,在巴基斯坦不适合采用鸭子灭蝗这一技术,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喷洒更有利于紧急治理巴境内的大面积蝗灾。
  鸭子灭蝗是个什么操作?什么情况下鸭子灭蝗才可行?这次的蝗灾会不会威胁到我国?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多位专家。


  20余国遭遇数十年一遇蝗灾
  近期,西非到东非、西亚至南亚20多个国家遭遇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去年12月起,严重的蝗灾席卷了整个东非地区。目前,除非洲以外,红海两岸蝗灾规模继续扩大,已影响也门、沙特、阿曼。此外,受强季风影响,大量蝗群一周前抵达海湾两侧,“造访”了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伊朗西南海岸区域。
  本次蝗灾的罪魁祸首是“沙漠蝗”,是全世界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飞行能力强、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它们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公里,存活时间为3个月左右。一只雌性蝗虫可以产大约300颗卵,1平方公里规模的蝗群一天的进食量相当于3.5万人一天的进食量。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监测,全球沙漠蝗灾自今年年初起有恶化趋势,有利的气候条件使沙漠蝗灾在东非、西亚和红海周围地区广泛繁殖。
  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支援抗灾
  当前,临近中国的巴基斯坦正遭受20多年不遇的蝗灾,对本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当地时间1月31日,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严重蝗灾。
  据外媒报道,巴基斯坦信德和俾路支两省约有8万公顷农作物遭到破坏,牧场和林地也受侵扰。俾路支省农业部估计,蝗虫侵袭仅在该省就造成了约46.3亿卢比(约合4.5亿人民币)的农业损失。另外,蝗虫目前每天破坏约3.5万人的口粮,预计今年巴基斯坦谷物和棉花收成会大幅受损。
  中国派出的蝗灾防治工作组已于2月24日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工作组由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和山东省植保总站派员组成,将在信德省、俾路支省和旁遮普省开展灾情实地调研,为巴方提供蝗灾防治技术支持。目前,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已经考察了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沙漠地区,已动身前往俾路支省和旁遮普的蝗虫栖息地进行考察。
  释疑1:什么情况能用鸭子治理蝗灾?
  在蝗灾小规模爆发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使用,效果有限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室主任卢立志曾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常用的蝗虫防治方法包括药物杀灭和生物防治。其中,生物防治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更具生态环保意义。
  由于鸭子习惯群居,管理比鸡方便,生命力、觅食能力、抗寒能力也更强,适合野外生存。此外,鸭子的食量比鸡大,一只鸡一天最多能吃掉约70只蝗虫,一只鸭子能吃200多只,效率提高3倍。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侯卓成向新京报记者介绍,鸭子的嘴部宽扁,比鸡能够更快速吃掉蝗虫,并且连土里的蝗虫卵也能吃到。
  “消除蝗灾一定是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鸭子灭蝗只是治理蝗灾的手段之一,单凭着一种方式很难达到效果,不宜把鸭子灭蝗的效果过分夸大,最终要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治理效果。”侯卓成说。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今日表示,从目前的考察情况来看,巴基斯坦不适合采用这一技术。
  中国自古就有牧鸭治蝗的方法,但这个方法适合在蝗灾小规模爆发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使用,效果有限。目前巴基斯坦蝗灾大面积爆发的情况下,建议用紧急措施,比如采用化学农药治理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目前比较成熟的微生物农药包括微孢子虫类和绿僵菌,这是可以大规模用飞机喷洒的快速有效控制蝗灾的方法。
  释疑2:吃了蝗虫的鸭子,人还能吃吗?
  鸭子自身可以消化蝗虫身上携带的病菌
  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魏佳宁团队对“蝗虫群体防御机制”研究发现,群居型蝗虫会大量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而散居型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群居蝗虫在遭到攻击时会立即将苯乙腈转化为剧毒化合物氢氰酸,对鸟类具有趋避作用。当蝗虫大量聚集时,天敌不喜欢吃蝗虫,原因之一便在于此。
  蝗灾中聚集的蝗虫,鸭子会吃吗?
  其实,鸭子帮助治理蝗灾在国内早有先例。2001年6月中新社曾报道,当年新疆蝗灾发生面积近2000万亩,新疆在防治过程中加入生态灭蝗手段,例如饲养“灭蝗鸡”、“灭蝗鸭”、“灭蝗鸟”等来消灭蝗虫,效果颇佳。
  李柳萌也告诉记者,根据目前研究,未发现鸭子吃了蝗虫后有不良反应。
  那么吃了蝗虫的鸭子,是否还能成为人类餐桌上的食物?
  侯卓成介绍,目前鸭子吃蝗灾中的蝗虫没有问题,鸭子自身可以消化掉蝗虫身上携带的病菌,吃完蝗虫后的鸭子可以继续成为人类食物,“除非蝗虫被事先打了生物农药”。
  释疑3:蝗灾会不会入侵国内?
  风险较小,但仍要保持警惕
  农业农村部近期监测调度分析称,沙漠蝗对我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很低。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多名专家表示,蝗灾入侵国内形成威胁的可能性不大。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教授石旺鹏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沙漠蝗虫短期内入侵我国的风险较小,但是仍然要保持警惕,与联合国及相关国家合作,共享灾情相关信息,做好监测、药剂和人力准备。
  中科院院士、生态和昆虫学家康乐此前曾对媒体表示,本次蝗灾应该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康乐说,目前非洲、阿拉伯国家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发生的蝗灾是由沙漠蝗造成的,这种蝗虫在中亚和西亚也可以形成灾害。但中国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区。上世纪初,有科学家在我国云南发现有沙漠蝗,但未被之后的科学家再次证实。
  沙漠蝗种群密度的高低主要受限于食物丰富度。一般年份沙漠中植被稀疏,沙漠蝗难于获取充足的食物,存活率低。此外,沙漠蝗的发生与蝗卵孵化期和降雨密切相关,降雨会增加孵化率。因此,降雨量和频次对沙漠蝗的预警和预测非常重要。
⊙记者:黄哲程

  4000亿蝗虫来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
 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0-2-27 19:25:59|只看该作者

十万鸭兵拟“打飞的”出国灭蝗? 背后公司有什么来头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十万鸭兵拟“打飞的”出国灭蝗? 背后公司有什么来头

  2月27日,“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成为热门话题,截至当天中午,阅读量近3亿,讨论量达8.8万。
  据宁波晚报报道,近日,蝗灾威胁巴基斯坦。根据巴方需求,中国政府派出蝗灾防治工作组抵巴。随后,10万“鸭子军队”就将远赴巴基斯坦,助力灭蝗。“鸭苗可通过空运,一天之内就抵达巴基斯坦。”

据了解,此次将出国灭蝗的鸭子大军由“国绍I号”鸭苗组成。而“国绍”商标注册公司是诸暨市国伟禽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国伟禽业)。
  “鸭子军队”出征灭蝗瞬间引来关注,也有报道引用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专家的说法,鸭子捕食蝗虫的方法不适合巴基斯坦,以鸭治蝗暂时没有进入政府援助方案。
  2月27日,新京报记者采访国伟禽业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国绍I号”鸭苗确实来自国伟禽业,至于出国灭蝗一事,还在和巴基斯坦那边对接中,无法透露更多信息。
  鸭子大军来自国伟禽业,已非首次坐飞机赶场灭蝗
  规模达到10万级别的“国绍I号”鸭子大军从哪儿来的呢?
  企查查资料显示,“国绍”商标注册公司为诸暨市国伟禽业发展有限公司。
  2月27日,新京报记者与该公司取得联系,其工作人员表示,“国绍I号”鸭苗确实来自国伟禽业发展有限公司,关于鸭苗出国灭蝗一事,该工作人员称:“目前还在和巴基斯坦那边对接中,暂时无法透露更多信息。”
  不过,据央视报道,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26日在巴基斯坦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表示,鸭子捕食蝗虫的方法不适合巴基斯坦。理由该方法适合在蝗灾小规模暴发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使用,效果有限。目前巴基斯坦蝗灾大面积暴发,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喷洒更有利于紧急治理大面积蝗灾。会上另有专家称,用鸭子来治理蝗虫是一些中国专家做的探索性课题,暂时没有进入政府援助方案。
  可以确认的是,目前鸭子还没有出征。那么,为什么会想到有鸭子灭蝗呢?
  事实上,科学防治蝗虫可以采用药物杀灭,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其中,生物防治的优点很多,包括环保、成本低、修复生物链等。可以消灭蝗虫的生物有很多,比如青蛙、鸟、鸡等,而宁波晚报报道中提到,绍兴鸭是目前主推的“灭蝗”主力军,“它们简直就是灭蝗界的‘奇才’。”
  为何绍兴鸭会是灭蝗的能手,据国伟禽业网站发布的文章介绍,“国绍I号”经过多年驯化,很听话,而且适应能力强,在很多环境下生存能力超棒。
  该文章还援引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卢立志的说法,鸭子灭蝗战斗能力很强,“一只鸡一天能吃掉70只蝗虫,一只鸭子则能吃掉200多只,拥有三倍作战能力。而且鸭子吃蝗虫完全是地毯式‘搜捕’,连蝗虫的蛹都不会放过。”
  国伟禽业的鸭子大军已不是第一次乘飞机赶赴外地参加灭蝗战斗了。据国伟禽业方面介绍,近两年来,该蛋鸭品种成了新疆治蝗的“主力军”。
  2000年5月,新疆北部发生大规模蝗灾,浙江10万“鸭子大军”乘飞机到新疆的草原、牧场投入战斗,其中就有国伟禽业的1万只鸭苗;2018年6月,公司有2万只鸭苗分4批被运往新疆阿克苏地区,这些鸭子的品种就是绍鸭基础上培育的“国绍I号”蛋鸭。
  公司董事长李国伟表示:“经过育雏后达到30日龄左右的鸭苗,可以不经过调训就直接在草原上放牧吃蝗虫了。”
  灭蝗鸭苗的研发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报道中所说的“国绍I号”鸭苗,是国伟禽业的明星产品。
  据公司介绍,新培育的“国绍I号”蛋鸭配套系,是目前国内第一个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三元杂交蛋鸭配套系,青壳率达98.2%以上,72周产蛋320个以上,项目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公司网站显示,诸暨市国伟禽业发展有限公司始建于1983年,一家经营绍兴鸭为主,集绍兴鸭原种保护与开发、生物育种、禽蛋和肉制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国家级绍鸭保种场、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省种畜禽生产示范企业、省农业科技企业。
  企查查资料显示,诸暨市国伟禽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李国伟。该公司共有三位自然人股东,李柳萌持股50%、李国伟持股30%、楼玉梅持股20%。
  除了诸暨市国伟禽业发展有限公司,李国伟还是三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即诸暨市国伟禽业专业合作社、诸暨市王家井哺坊、诸暨市王家井哺坊门市部,不过,后两家已经注销。
  董事长李国伟表示:“作为保民生重点应急物资菜篮子供超单位,面对疫情,企业加班加点加工蛋制品,保障民生供给。如果这次需要我们国伟禽业的国绍I号提供鸭苗的话,我们也会无偿提供给巴基斯坦,来帮助他们,在蝗灾面前略尽绵薄之力,就和当时援助新疆用于治蝗的鸭苗那样,守住国门,并且伸出援助之手,是一个企业所应尽的社会责任。”
⊙记者:阎侠 编辑:赵泽 校对:李项玲
7#
 独听风语 发表于: 2020-2-27 17:46:00|只看该作者

浙江10万只鸭子赴巴基斯坦灭蝗?浙江省农科院:专家还在探索!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浙江10万只鸭子赴巴基斯坦灭蝗?浙江省农科院:专家还在探索!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浙江省农科院准备安排10万只鸭子赶赴巴基斯坦灭蝗。浙江省农科院通过总台记者权威发布:“牧鸭治蝗”只是浙江省农科院有关科研团队正在探索的一种生物防治方法。
  虽然“牧鸭治蝗”此前已有报道,但都缺乏系统的研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因此,需要对牧鸭治蝗技术开展系统性的研究,确定最适宜的品种、日龄及放牧时间等,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牧鸭治蝗技术,为蝗灾地区提供生态友好型的防治措施。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室主任、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卢立志团队计划与新疆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对牧鸭治蝗技术开展联合研究,巴基斯坦的信德农业大学和拉斯贝拉农业水产大学也表达了要与该团队合作研究的意向。
  接下来,该团队还将联合昆虫生态学、草原生态学等方面的专家,将从不同家禽品种治蝗效果、不同品种鸭治蝗效果、鸭不同生长阶段治蝗效果、牧鸭治蝗技术要点、不同地区防治效果、采食蝗虫对鸭肉蛋品质影响、蝗虫生物学生态学、牧鸭治蝗处理对草地植被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应性好、治蝗能力强的鸭品种,制定牧鸭治蝗技术规范,并适时开展牧鸭治蝗技术示范,争取探索出一条环境友好型生物治蝗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总台央视记者 高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16:36,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