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54|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清末民初瓷壶雕刻有古代最后黄鹤楼 稀世珍品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新闻网

  记者戴红兵 摄
  (记者:戴红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武汉收藏家协会文献专委会主任肖琴学,收藏了数百件黄鹤楼相关藏品,其中一件雕刻有古代最后一座黄鹤楼的瓷壶,堪称稀世珍品(如图)。
  昨天,武汉晚报记者来到汉口崇仁路武汉市收藏品市场,肖琴学拿出这件刻瓷黄鹤楼提梁壶,说:“这是我最得意的一件黄鹤楼相关藏品。”记者看到,这只看似普通的家用茶壶,高16厘米、直径12厘米,用白瓷烧制而成。肖琴学称,他请专家鉴定过,专家从器形、包浆和烧制工艺等方面综合判断,这是一件清末民初烧制的瓷壶。
  令人惊奇的是,壶身上所有的图画和文字,都是手工艺人用刻刀精工雕刻而成。图画主体部分是武昌城墙及刻有“汉阳门”三字的拱门,城墙上方屹立着巍峨的黄鹤楼,楼前有一座洁白的胜像宝塔。楼体周围旌旗招展,背后衬着远山,宽阔的长江上白帆点点。整幅图画雕工精致,技法纯熟。透过壶身上雕刻的“镇邦于鄂自制”及“二片冰心”字样,肖琴学推断,这把茶壶可能出自一位名叫镇邦的艺人之手。
  十几年前,肖琴学到湖北通山旅游,发现一户农民堂屋的香案上,放着这把刻瓷壶。他初步判断这是一件难得的“宝贝”,与农户交流后,以不菲的价格买回来。4年前,这把瓷壶在新武展《百年大武汉民间收藏展》上展出时,受到很多市民热捧。有专家评价,这件瓷器历经百年沧桑,仍然“珠光宝气,温润可人”。
  昨天,武汉民俗专家、年逾九旬的万生鼎老人坦言,在瓷壶上用刀刻出字画,这辈子他还从未见过。瓷器本就坚硬,要用刀在上面刻出如此精美的字画,要有相当了得的功力和腕力。瓷器易碎,这把百年瓷壶能留存于世,实属不易。
源自:武汉晚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邮票投资理财回暖:买好品种是投资关键 华岩高徒许冈作品赏析:穷且益坚
2# 四姑娘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5-25 11:07: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收藏家揭黄鹤楼历史 展示最后一件雕刻黄鹤楼的茶壶

源自:楚天都市报
  记者李翌 严斯林
  今年年初开始,在古人诗句中“高槛危檐势若飞”的黄鹤楼,进行了复建30年来首次主楼琉璃瓦大换新。此番大修吸引了各方关注,日前,武汉收藏家协会文献专委会主任肖琴学向楚天金报记者展示了几份珍贵的黄鹤楼历史资料,从而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珍品
茶壶上现古人修建的最后一座黄鹤楼

  “我收藏关于武汉的老物件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了。”年届五十的肖琴学是武汉著名的收藏家,也被誉为收藏“老武汉”的人。在他数百件关于黄鹤楼的收藏品中,一件雕刻着古代最后一座黄鹤楼的瓷壶,堪称珍品。
  这件瓷制提梁壶,高16厘米、直径12厘米,用白瓷烧制而成,看起来和普通老茶壶并无太多差异。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件茶壶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历史上黄鹤楼的胜景。
  记者看到,茶壶一侧是用刻刀精工雕刻的黄鹤楼,黄鹤楼下是武昌城墙及刻有“汉阳门”三字的拱门,楼体周围旌旗招展,背后衬着远山,宽阔的长江上白帆点点。整幅图画雕工精致,技法纯熟,另外一侧,则有“二片冰心”四个大字,及“镇邦于鄂自制”的小字。
  肖琴学介绍,他请专家鉴定过,专家从器形、包浆和烧制工艺等方面综合判断,这是一件清末民初烧制的瓷壶。专家表示,瓷器本就坚硬,要用刀在上面刻出如此精美的字画,需相当了得的功力。瓷器易碎,这把百年瓷壶能留存于世,实属不易。根据判断,应为一位清代末期或民国早期名为“镇邦”的人自己雕刻的。
  肖琴学查阅诸多资料发现,这件茶壶中刻画的黄鹤楼,应为历史上古人修建的最后一座黄鹤楼,而这座黄鹤楼在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就被大火烧毁,现如今已经很难找到相关的图片资料,这件茶壶也显得弥足珍贵。
  误识

百年间
奥略楼成为黄鹤楼“替身”

  既然古代修建的最后一座黄鹤楼已在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被烧毁,新的黄鹤楼在1985年才建成,那这中间的百年间,黄鹤楼就不复存在了么?
  可这期间却不乏名人登上黄鹤楼的记载,名气最大的应为毛泽东1927年在武昌蛇山登高触景、感怀国事的咏怀之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也因为这首诗词,“毛主席登黄鹤楼”被世人口口相传。而在肖学琴收藏的一份抗战时期日本明信片中,上面亦印有黄鹤楼字样。
  既然黄鹤楼不存在,那毛泽东登的又是那一座楼呢?其实,毛泽东所登的是奥略楼。
  据《黄鹤楼志》记载,奥略楼建成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是原湖广总督张之洞升任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其门生及僚属为纪念他集资在蛇山所建。张之洞根据《晋书·刘弘传》中“恢宏奥略,镇绥南海”的语意,亲书匾额“奥略楼”三字送鄂,该楼遂名为奥略楼。
  据不少老市民回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武汉人都习惯把奥略楼称作黄鹤楼。黄鹤楼相关负责人介绍,奥略楼高3层,造型与黄鹤楼有某些相似之处,又坐落于黄鹤楼故址附近,故多年来使游人误识其为黄鹤楼。1955年,为修长江大桥而拆毁的“黄鹤楼”,实际上也是奥略楼。

史实
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

  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其实,清代所建的黄鹤楼也并非最早的那座黄鹤楼,在历史上屡建屡毁。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以武而昌”,筑城为守,建楼以望。原址位于蛇山西麓下黄鹄矶上(武昌桥头附近)。《元和郡县志》载:“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当时黄鹤楼是作战守望之用的望楼。《南齐书》有许多与黄鹤楼有关的神话传说,以至后代“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中”。
  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旅游观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最有名的是唐代诗人崔颢一首千古绝唱:“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据传李白见诗后都自叹不如。
  黄鹤楼历尽沧桑,屡建屡毁,屡毁屡建。在明代曾3次被毁,4次重建。在清代年间被毁四次。清楼的造型和风格虽有变化,总的形制仍为“其形正方,四望如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国家十分重视黄鹤楼的重建工作。1957年9月初,毛泽东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当陪同人员谈到因建设长江大桥而拆除了黄鹤楼(奥略楼)时,毛泽东主席说:“应当修,这是历史古物。”不久,铁道部即拨出专款,后因故迁延未成。1981年,由国家斥巨资重建黄鹤楼,1981年10月破土动工,1985年5月建成并对外开放。

钩沉
重建黄鹤楼专家有过哪些讨论

  在肖琴学诸多关于黄鹤楼的藏品中,一份手稿资料弥足珍贵,因为上面记录了1981年黄鹤楼重建之时,专家们对重建的讨论。肖琴学称,这份资料应为杂志出版社编排之前所有的手稿,在目前武汉收藏界,这份资料独一无二,其内容也十分珍贵。
  这份手稿名为《建筑·文物·园林专家谈黄鹤楼设计》,文章披露我国建筑、文物、园林界的若干位专家关于重建黄鹤楼设计的一些谈话。
  这些专家中,多位是我国当时老一辈的知名专家,谈话内容也涉及黄鹤楼设计中的一些长期惑而难解的问题,比如楼的性质等。据记载,当时武汉重建黄鹤楼工程委员会制作的图纸,以清代黄鹤楼为模拟,但不少专家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同济大学建筑系专家喻维国认为,黄鹤楼是历史名楼,因此在造型上必须反映历史久远的特点,反映历史陈迹。喻维国谈到,清代建于1840年的黄鹤楼,已缺乏中国古建筑的许多特征,造型单调,也谈不上气魄,所以他建议参看宋画上的黄鹤楼,其特征平面有凹凸,立面有高低,造型生动,富有变化,很有参考价值。
  当年主持黄鹤楼重建设计的建筑设计大师向欣然,也透露了重建黄鹤楼时的种种争议。当时,对黄鹤楼要重建成什么样,专家们争议不小,想建成高档酒楼、宗庙、博物馆,甚至是青少年宫的都有。向欣然等设计者则坚持,重建黄鹤楼不是伪造历史,不是做假古董,“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重建黄鹤楼,就是要使消逝的历史变得可以触摸和亲近。
  2009年,重建后的黄鹤楼获“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大奖”。国际上“501个全世界值得旅游的城市名片”一书中,黄鹤楼排在第二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16:51,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