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6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季风 发表于: 2005-7-12 13:35:0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纸上雕塑展──对中国新城市空间的N种占领方式

 [复制链接]
作者:wangmu111(wangmu111) 来自Tom论坛 [回复] [引用] 2005年8月1`3日,南京及国内其他城市雕塑公司的部分设计师,自发在南京举行了一次为期两天的画展。要求参展人员为国内城市雕塑公司的设计师。选择作品主要是十年里在市场化模式运做中,曾经被采纳的各种雕塑方案,多是以平面图的形式参展。记录了中国特色市场雕塑走过的十年历程。
之所以说具有中国特色,主要是城市雕塑艺术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从建筑、园林、装饰艺术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行业。并已经在一定的范围内完全产业化。设计师就是这一产业链中的一环。他们几乎都是绘画专业出身,参与雕塑设计工作是源于公司为降低成本的需要。他们的作品和学院艺术作品平分了市场.经历十年沉寂这群人自发得走了出来,向社会证明他们的存在。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艺术在学院派与“市场派”之间是不是需要边界?这些雕塑设计师在我们当代艺术史上应该占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们目前的生存状况如何?
有这样一群人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这个人群。在公司运做中,一件雕塑作品一般是这样完成的:先把一个雕塑概念平面化,或说是把平面的画稿立体化,再有一个泥塑师群体,对图片进行三维的延伸,尽量给予画稿体量转折延伸的合理性,而精神实质依然保留。行内称之为”二次创作”。至于信息的增减也不好一概而论。雕塑的平面画稿设计是我们所说的“设计师们”的工作。他们每天都根据领导的意图、客户的要求进行创作。如果画稿于各方的情趣相切合,并有经济保证的前提下,就可以进行实施。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国内很多城市雕塑就是这样林立起来了。因此设计师的作品并非他们个人所有,他们只是拿工资的员工,而并不是与经济人合作的艺术家,所以画展主办方明确规定,请参展人员在作品上注明版权的归属。
存在意味着合理。这种合作是一种新生事物,历史经验还不能告诉我们什。公司运做帮助雕塑艺术市场做大做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目前建筑风格改变所造成的审美空虚,并对我们环境艺术审美习惯给予了一个缓冲。当然,身处变革的时代,一切标准都变得这样脆弱,一切标准也都有待培养、讨论和建立。它们就是这样一个时代的产物。
有一种情绪叫绝望
目前的雕塑公司的运做模式已经发展了十年之久,十年里不知有多少年轻人把自己的作品给了这个市场。市场的回应是响亮的。在一个人六分之一的生命里,最具创造力的光阴留给了雕塑。可居然没有出现一位知名的艺术家,被至少行业内的人们津津乐道。这让人感到惊讶!每个艺术从业者都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现状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个悲剧。
专业杂志上对于这类“设计师”的作品尽是批判和声讨的声音,“菜雕!”是另一个人群发出的声音。那是个强势群体,他们拥有话语权!他们比我们的设计师有更雄厚的经济基础,他们一边从理论高度指导艺术,一边以专家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也许是一个“菜”粒坏一锅汤,也许是看到在竟标中人们无视“文化”“艺术含量”而心中悲愤,也许是对年轻的艺术市场“恨铁不成钢”等等,都可以成为理由,都可以理解。可这就能解释在产业雕塑市场上没有几个优秀作品,没有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吗?这种巧合太难让人接受了。
设计师们也多是学院出身,头脑里本来也都是学院艺术思想。工作时手里的学习资料都是我们学院艺术“指南”,一切审美标准都来自我们学院的艺术权威们。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充满着“皈依”学院派“正途”的幻想。但在这样的工艺流程中,不论自己怎么做都不能收到来自于主流艺术界的肯定。谁都会感到迷茫。没有标准也没有平台建立标准,他们没有办法在市场雕塑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探讨,他们的从业方式让他们被动得成为了“主流艺术”的声讨对象。也就避免不了的使这个设计群体良锈不齐。在这个市场上,大家给予中标率高的设计师尊重,有的设计师年纪轻轻已经用4~50个设计方案变成雕塑树立在城市里了。即使如此,主流艺术和市场的背离,缺乏来自艺术界的褒奖,都只能让他们更加疑惑。成为真正艺术家的愿望,这是对他们似乎已经遥不可及。问题出在哪里?是那些素质低下的“官员”和“商人”?可“官员”和“商人”也是人啊!他们的审美情趣能带来的比评论家的口诛笔伐更实惠的东西!它能养活一个群体,带来较好的物质生活,以及其他种种好处,当然同时也有正统艺术理想的抛弃!
有一种酷刑叫"籍没"
在我们的历史长卷里曾经有过太多时期消逝了,引的大家为了“今天”而不停的寻找和复原“昨天”。现在人们面对曾经的精彩不禁在惋惜和赞叹中遗憾着。可现代人的宽容却是因为这当年的“异端”早已经成长为了今天的“正统”,还可以用它来帮助正统来压制新的“异端”。历史是不停反复,所以没有必要探讨什么社会背景也没有必要谴责人性中的“痴”和“慢”,存在过的必将对未来的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可我们不能不为那些消失的人伤心,作为个体来说他们的牺牲太大了。看现在,“没文化”“不懂艺术”是艺术家和艺术从业者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的设计师的确是没有“文化”的。文化取决于一个群体的思维逻辑,他们不属于社会的强势群体,怎么能遵循强势群体的文化呢?他们的存在只是基于人的生存需求,就低级的需求。为此被人所指责和压制实在是无辜的很,何况艺术也没有必要寻求思想上的高度一致。
资格证是我们主流艺术界的又一手段。资格!!!艺术和审美这最人性的东西也要遵循世俗的”资格”!更可悲的是,资格并没有影响商人挣钱,对设计师来说却是灭顶之灾。就这样他们成了以后的“佚名”。让一个人群变成影子!让一个时期变成空白…….我们都在做什么啊。
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市场格局正在改变。建筑、园林、装饰行业渐渐地延伸到了雕塑市场,雕塑设计师这个群体面临又一次挑战。不知道他们是换一种形式继续存在还是就此消亡。
期待宽容 寻找交集
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艺术工作者,他们也没有办法去和国际前沿看齐,现代、后现代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可以打交道的只有商人和官员,这些人是目前社会中的强势群体,对大众审美具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在这种市场的选择中,无形的延续了我们传统审美。有意无意地推进了新建筑模式下的公共艺术东方化。
年轻的设计师这一代人并没有受多少传统教育,他们多还是经历过学院艺术的洗礼。他们敬仰国内泰斗级的老前辈们,羡慕年轻的知名艺术家。从骨子里渴望皈依,希望吸收西方所谓的“先进”文化,也想在国际前沿一展伸手。所以思想上的交集是存在的。
现在有很多学者为“话语权”“文化侵略”担忧。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我们的贫穷吗!市场雕塑其实是顺应了这种需求。设计师们是为我们的今后真正的雕塑艺术家培养一下市场,为艺术家更方便地寻找市场切入点积累资料。国内外艺术市场都存在长生大师的可能。艺术家们没有必要拼命尾随在国际艺术前沿,以牺牲个性来建立个性,以模仿新艺术来创作新艺术。
给于设计师们个机会,让他们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感受来自主流的关注,有了荣誉自然懂得什么是耻辱。社会对个体的确认,有助于这个群体的规范。这将直接影响到一个行业,一个市场环境,一个道德标准。当然这一切都期望于来自主流艺术界的宽容。

搞这次画展是为了向大众昭示这批设计师的存在,让人们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确立他们的地位和价值,并且给与这些人适当的社会定位。这既是这一个群体自我认同,也是为这段历史留一个见证。这次雕塑画稿展,已经遗漏了太多的设计师了!能到场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有些已经消失了的,有些对自己这段历史已经忘却了的,那些被删除了生存意义而被迫放弃的,永远都不会再回来。这是一个纪念的画展。


──本文作者:wangmu111 来自tom论坛──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季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季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季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季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季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季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李有成老师你在那里? 巴蜀行──运动──之羽毛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 21:55, Processed in 0.405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