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69|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国画拾得珍宝:张大千长女心瑞藏品展6月12日揭幕

 [复制链接]

  「拾得珍宝──张大千长女心瑞藏品展」
  由北京匡时主办的“拾得珍宝──张大千长女心瑞藏品展”将于2015年6月12日在龙美术馆(西岸馆)隆重开幕。
1963年,心瑞获准赴港探望父亲大千先生。此为心瑞与父亲摄于香港东方艺术相馆。
  本次展览的展品由张大千长女张心瑞女士珍藏多年并首次亮相,涵盖大千先生及门人、同辈大家的精品力作共计近百件。展览围绕“大千世界”、“大千挚友”、“大千遗韵”、“大风堂长物”四大主题,全面还原大千先生的艺术人生、家庭生活及社会关系,并从父爱、挚友、师生等多角度,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旧情。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一生致力于传统绘画艺术的整理、发掘与革新,徐悲鸿先生尊其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大千世界”主题汇聚大千先生重要创作期精品和心瑞女士珍藏的家书等,诠释先生卓然的高雅之风和拳拳的爱女之心。
张大千(1899-1983)行书《为心瑞诗》纸本镜心 67×33.5cm
张大千(1899-1983)菡萏 真丝旗袍 1949年
张大千(1899-1983)山岚 纸本镜心 1965年作 53×40.5cm
  大千先生云游四海,结识了诸多亦师亦友的知己,与之“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大千挚友”主题呈现张大千所藏张善孖、李秋君、谢稚柳等挚友同辈佳作,从侧面见证先生的时代人生。
  大千先生一生桃李满天下,更有二十余位弟子开宗立派,成为中国画坛泰斗级人物。“大千遗韵”包罗大千弟子、子女及其后人的艺术佳作,重点展示张大千之女婿萧建初、女儿张心瑞及儿子张葆罗等人的画作,再现大风堂神韵。
  另外,为全面生动地还原大千先生的大师风范和生活轨迹,“大风堂长物”主题还将特别展出家属珍藏遗物,包括其生活用品和历史照片,以期瞻仰大师已臻化境的艺术世界。
大风堂长物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7月12日,敬请期待!

拾得珍宝──张大千长女心瑞藏品展
主办: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2015年6月12日
展览时间:2015年6月12日──7月12日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
地址:上海市龙腾大道3398号(近瑞宁路)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 10:00~18:00(17:00停止入场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华辰2015年春季拍卖会将开拍 画家白雪石:情系漓江山和水
2# 四姑娘山
 楼主|大卫 发表于: 2015-6-10 14:31:0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张大千画作家书等展出 由其长女珍藏

源自:深圳商报
  (记者:聂灿)记者昨日获悉,由北京匡时主办的“拾得珍宝──张大千长女心瑞藏品展”将于6月12日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览持续一个月,将展至7月12日结束。
  本次展览的展品由张大千长女张心瑞女士珍藏多年并首次亮相,涵盖大千先生及门人、同辈大家的作品近百件。展览围绕“大千世界”、“大千挚友”、“大千遗韵”、“大风堂长物”四大主题,全面还原大千先生的艺术人生、家庭生活及社会关系,并从父爱、挚友、师生等多角度,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旧情。
  展览中,“大千世界”主题汇聚大千先生重要创作期精品和心瑞女士珍藏的家书等,诠释先生卓然的高雅之风和拳拳的爱女之心;“大千挚友”主题呈现张大千所藏张善孖、李秋君、谢稚柳等挚友同辈佳作,从侧面见证先生的时代人生;“大千遗韵”包罗大千弟子、子女及其后人的艺术佳作,重点展示张大千之女婿萧建初、女儿张心瑞及儿子张葆罗等人的画作;“大风堂长物”主题还将特别展出家属珍藏遗物,包括其生活用品和历史照片,以期瞻仰大师已臻化境的艺术世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大卫 发表于: 2015-6-13 09:31:01|只看该作者

张大千长女心瑞藏品展在上海开幕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6月12日电(记者:邹瑞玥)由北京匡时、上海龙美术馆共同主办的“拾得珍宝──张大千长女心瑞藏品展”12日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览围绕“大千世界”、“大千挚友”、“大千遗韵”、“大风堂长物”4个主题,以父爱、挚友、师生等角度呈现张大千为人、为艺的点滴,展示出这位20世纪最负盛名的画家拳拳情深的一面。
  据介绍,“拾得”是张大千为长女张心瑞起的小名,因她在张家心字辈女孩中排老十。这些藏品皆为张心瑞珍藏至今,此前从未公开展览,保存这些作品亦是千难万难。
  展厅里,一幅《墨荷》构图别致,墨色饱满。这幅画作是张心瑞最为喜爱的作品之一。画面上,一茎壮硕的荷叶迎风而立,在其庇护之下的,是一颗稚嫩的花骨朵。画上的题词催人泪下:“十女心瑞与老父别十六年,远来八德园省侍,忽忽又别十八年,来环毕庵乃不得见,世乱如此,能有团聚之日否。言念及此老泪纵横矣。奈何。奈何。”
  写下这些词句之时,张大千已离开大陆32年。留在大陆的5个子女之中,唯有张心瑞得以在叶浅予的帮助下去巴西与父亲共度一年时光。
  展览还展出了一件特别的旗袍,由张大千描绘的荷花叶片肥硕,红色花骨朵姗姗可爱。据介绍,张大千十分喜爱在不同的材质上探索作画。
  3年前,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在旧金山与张心瑞的子女相遇,之后又去温哥华拜访了她本人。经过2年多的反复沟通,这些藏品得以自老人在国外的住所来到上海龙美术馆。
  据悉,展览还展出了张大千与心瑞的家书、照片、生活用品等,此外还有张大千同辈名家的作品及弟子、子女和后人的艺术佳作。 ●
4# 金佛山
 楼主|大卫 发表于: 2015-6-17 11:31:04|只看该作者

这些字画文玩中 住着女儿心里的张大千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1963年5月,张心瑞携小女莲莲抵达香港,与父亲团聚。分别14载,一朝得相见,父女俩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张大千和张心瑞摄于从港岛至九龙的轮渡上)

1964年,张心瑞随父亲经德国到香港,准备返回四川。此为停留香港时摄于下榻的乐斯酒店

《墨荷》是张心瑞最为喜爱的作品之一

⊙作者:作者:孙行之

  “抗战期间,我们住在庙里,很艰苦,没有电灯,他点个煤油灯或者洋蜡烛,天天画到12点。每天只有中午休息一会儿,但说是休息,也是书不离手。他去敦煌的时候40出头,那里的生活条件非常差,他就在木梯子上面临摹绘画,一直在那儿呆了3年。”

  展厅里,一幅名为《墨荷》的水墨画构图别致,墨色饱满,水汽淋漓。遒劲恣放的笔式让人感到83岁高龄、饱经风雨的张大千在精神上依然是强壮、不服输的。即便2年之后,这位一代巨匠便离开了人世。
  6月12日,《墨荷》与其他近百件张大千及其友人、门生的作品一起亮相龙美术馆。展览取名“拾得珍宝”。“拾得”为张大千为长女张心瑞起的小名。这些藏品皆为她珍藏至今,此前从未公开展览。保存这些作品亦是千难万难。“父亲给我留下的这些可以说都是珍宝。而且多年来,有很多无法保存下来。这些好不容易留下来的,可以说是几经风雨。现在父亲去世32年了,我觉得应该将这些拿出来展览,与大家共享,也算是纪念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位88岁的老太太慨然说道。
  整个展览围绕“大千世界”、“大千挚友”、“大千遗韵”、“大风堂长物”4个主题,以父爱、挚友、师生等角度呈现张大千为人、为艺的点滴,这位近代史上的东方艺术大家便展现出其更为“家常”的一面。

一茎《墨荷》
  《墨荷》是张心瑞最为喜爱的作品之一。画面上,一茎壮硕的荷叶迎风而立,在其庇护之下的,是一颗稚嫩的花骨朵。配合画上的题词来看,谁说这不是老父亲在暗喻爱女之情?“十女心瑞与老父别十六年,远来八德园省侍,忽忽又别十八年,来环毕庵乃不得见,世乱如此,能有团聚之日否。言念及此老泪纵横矣。奈何。奈何。”
  写下这些词句之时,张大千已离开大陆32年。1949年去印度办展的偶然别离,不料成为永别。期间,张大千与在大陆的子女几次谋划重逢,却大都被紧闭的大门阻隔。两声“奈何”背后是张大千的无望与悲苦。
  留在大陆的5个子女之中,唯有张心瑞得以在叶浅予的帮助下去巴西与父亲共度一年时光。其余的时间里,除了遥遥凝望之外,他们彼此相守的唯有从前相伴的零星记忆。直到1983年张大千在台湾逝世,身在大陆的子女日夜兼程赶到香港,却依然无法进入台湾。最后,只得在香港隔海祭拜。
  3年前,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在旧金山与张心瑞的子女相遇,之后又去温哥华拜访了她本人。经过2年多的反复沟通,这些藏品得以自老人在国外的住所来到上海龙美术馆。

《倩影》是张大千送给张心瑞的18岁生日礼物

乡音无改
  如今的张心瑞已是88岁,早已到了张大千写下那句“奈何。奈何。”的年龄。她谈吐优雅,思维清晰,且彬彬有礼,在几位子女的陪伴下显得精神矍铄。虽然在海外生活多年,张心瑞与子女乡音未改。女儿萧岱文告诉记者,平时在家,家人全都说四川话。
  在一篇追忆父亲的长文《珍藏的记忆》中,老人书写了家族近100年的颠沛流离与大时代的变革紧紧相扣,令人唏嘘。但老人自始至终都以从容节制之笔道来,没有激愤,对父亲与其他家人的深厚情感可从她对细节的精细描摹中流露出来。
  在采访中,张心瑞提到最多的是张大千在艺术上的勤奋与求新,以及与友人门生相处时的仗义疏财、古道热肠。在张心瑞的描述中,家庭生活亦是充满温情。张大千曾与2位妻子、10个子女以及叔伯家的孩子共同生活,平顺、友爱、秩序井然。老人认为,这种和睦源于严格的家规,以及对他人抱有的深切同情。
  耄耋之年,读书写字依然是张心瑞的乐事。展览中亦有她的创作,花鸟画颇得父亲神韵,而书法作品则端庄秀雅,更见功力。她向记者提到:自己年轻时“不懂事”,没有像父亲其他门生那样勤奋学习。即便后来,张心瑞在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担任教职,却依旧以未能好好精研国画为憾。所幸,老人的丈夫萧建初是张大千门生,而子女之中亦有以绘画为业的,加之张大千的儿子葆萝承继父业,大风堂的文脉可谓后继有人。
  只要一谈到父亲,张心瑞便饶有兴味。陈年旧事在老人说来细节十分清晰,仿佛就发生在昨日。当提到1963年来到香港见到分别16年的父亲之时,张心瑞竟红了眼眶,流下了泪。一年之后的再次别离,以及奔丧不及的苦痛,这些原本是她与父亲之间无法绕开的话题,眼下却硬是让人不敢再次触及。萧岱文适时递上拭泪的纸巾,采访的话题也便由别离转向一些日常生活的记忆。

张大千在巴西八德院小画室作画。长臂猿黑宝宝蹲在窗台边陪伴。

张心瑞:“在艺术上,我是非常崇拜父亲的”

  :1964年,巴西一别,与父亲再未相见?
  张心瑞:当时我在从巴西回国之前,还陪着他在西德呆了一周,开画展。1981年,我到美国,以为能够见到他,却没法再见。当时觉得好像相互之间能够听到声音,却始终无法见面。想不到两年以后,他就过世了。
  1983年,父亲去世,我们全家来到香港,希望能去台湾,但等了一个星期,终究无法赶去,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前两年,我才能够到(台湾)父亲的摩耶精舍去(凭吊)。


  :当时你是在叶浅予的帮助下,得到四川美院人事处的允许,停薪留职去探亲的,时长1年。但到了巴西,您的父亲似乎也非常希望你能够留在那里,陪伴他左右。
  张心瑞:那时候我要是留在巴西的话,丈夫的子女就无法和我在一起,真是忠孝不能两全。而且就当时的政治环境而言,我留在国外,会为他们带来更多困苦。其实我已经是留在国内的子女中最幸福的了,其他人在1949年之后都没有能够再见到爸爸。
  在后来的电话和通信中,他始终也没有问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家里的经历,也没有说自己在海外的磨难。我想他一定是能够想到我们的情况,但他只是关注家人的日常生活。但我知道,他一直非常希望我们能够随他一同出国。1952年,他也曾经在香港等我,但我到了广州就无法来到香港。
  当时我在川美工艺美术系的漆器专业带学生,丈夫在川美国画系任教。学校最终给了我1年的时间。


  :在巴西,张大千画画之时,你一直陪伴在侧。在你看来,他的画风有怎样的明显变化?
  张心瑞:在艺术上,我是非常崇拜父亲的。我觉得,他在艺术上从来没有满足,总是精益求精,不断吸收一些新的东西融入他的画作。他后来的泼墨,并不是后来才有的,古人早就做过。敦煌壁画让他在色彩上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他画画之前,总是胸有成竹,下笔非常顺畅。
  有人觉得,我父亲在绘画上西方色彩比较多。但其实他画中的色彩来源于自然界的光影,是他师法造化而来。从前,我们去青城山,他总说:你们去两三天就回去了,能看到什么呢?他要观察一样东西的时候,总是坐很久,耐心观察变化。到了国外,他画泼彩时,我看的比较少。多半是陪伴他走走,聊聊家常。


  :他总是喜欢推陈出新。
  张心瑞:而且他很勤奋。以前在国内的时候,他总是比所有人都起得早,起来就写书法。吃完早饭就开始画画。抗战期间,我们住在庙里,很艰苦,没有电灯,他点个煤油灯或者洋蜡烛,天天画到12点。每天只有中午休息一会儿,但说是休息,也是书不离手。所以,我觉得他是诗、书、画全能的。他去敦煌的时候40出头,当时那里的生活条件非常差,但他就在木梯子上面临摹绘画,一直在那儿呆了3年。我觉得这段艰苦经历对他的绘画(风格)而言,是非常重大的转折。


  :张大千生前也有很多门生与友人陪伴身边,你有没有总结过他身上的性格特质?
  张心瑞:他不是如很多人那样对学生留一手。他总会买古画,给学生看,让他们临摹,还让他们师古而不泥古。他平时也广交朋友,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家的时候,他身上很少有现金,朋友相求,他哪怕想办法也要借钱给别人。我们在香港的时候,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宾客盈门,其中有很多是日子窘迫的老乡、学生,他都会帮助他们,或是给钱,或是送他们画。还有一个西北的学生,一家五口人住在我家,这样的情况很平常。他对人的态度影响了我们下一代。


  :在巴西期间,张大千面临新的环境,需要重新打开局面,是否非常劳顿?
  张心瑞:我听一直在他身边的弟弟葆萝说,他非常劳累,常年奔波在外。他开始在巴西,后来发展到整个美洲,1956年,他又在法国办展览,影响很大。他让外国人了解到了近代的中国画。

泼墨山水《山岚》

日常的张大千:亲自设计在巴西和美国的宅院,还喜欢下厨

  :张大千收徒有什么规矩?
  张心瑞:他从来不收学费,但要写拜师帖,要行跪拜礼。那时候,家里天天是人来客往。


  :所以你从小也生活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中?
  张心瑞:一般来说,除了来往非常密切的友人之外,家里的女眷是不太见客的。比较熟悉的能够见面,还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限的。


  :从你的文章看,张大千似乎是一个讲求规矩,又比较严格的父亲。
  张心瑞:我们家有禁止条例:不准吸烟、赌博、喝酒。他特别重礼节,尤其是对年长之人,尤其是对我二伯(张善孖)和二伯母。二伯父去世之后,二伯母和堂姐住到我家。父亲就提前和我们打招呼:对伯母和堂姐一定要尊重,不能让他们感觉到二伯父不在了,他们没有了依靠。
  其实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堂兄、堂姐都喜欢和我父亲住在一起。我二伯父比较严肃,小孩子都很怕的。我记得小时候,大一点的哥哥姐姐犯错以后,知道自己要被二伯父惩罚了,便会说:“希望八老子(八叔,指张大千)快来解救我们。”我爸爸一般说两句好话,他们就得救了。我小时候好像也没有受到他很严厉的惩罚,我们家那么多人也从未有人大声吵闹过。
  我父亲唯一放松的时候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家人可以一起赌博,赌的是他的画,他平时不会轻易画画给家人。他总是非常勤奋,但只有那一天他会很放松。对子女也是这样,只有除夕、初一、初二我们很放松,初三以后便要开始学习了。


  :看到你提供资料里还有两张行书菜单,是张大千在巴西宴客之时定下的菜单。里面不光写菜名,还仔细写明各种配料,比如在说“口蘑清汤“这个菜的时候,他就注明:”切厚片去蒂加西洋菜三五根“,在说”葱炒风肝“时还注明葱要”八分长“。他对美食很热衷,在其他的生活细节上也很讲究吗?
  张心瑞:是。他很喜欢园林,在巴西的宅院就是他亲自设计,要营造小桥流水。在美国也是如此,小小的宅院,他也一定要营造一处园林,有小桥和池塘。在家时,他自己高兴就会下厨,他也教我做了几个菜,比如茶香鸡、一品豆腐、狮子头。他常说:喜欢吃还不行,还要懂,要自己会做。他也喜欢京剧,家里总会放留声机,到后来,我们小孩儿也都会唱了。


  :张大千似乎很希望你们能够画画。
  张心瑞:当然是这样,可我们小时候不知道珍惜时间。不会像他门生那样一直坐在他身边画画,总是趁他不注意便偷偷溜走。后来我做的也是工艺美术方面的工作,在国画方面没有再继续学。到了巴西之后,我曾经看到他桌上的纸笔,我就随手拿起临摹他的画。他看了我的画还是很高兴,说:“你十几年前的(功夫)还没有丢嘛”。回国之后,就开始搞运动了,更加不去画了。
  可惜,我们都在他身边时间太短,没能好好地向老人学。只能说,我们还保留着家风,在为人做事上,保持着对别人的宽厚。家里现在也有孙辈在继续画画,总算他的绘画还有后继者。


  :现在他的哪一位子女还在坚持以画画为业?
  张心瑞:当时留在大陆5个孩子,跟随他出国的也有5个。其中一直在他身边的弟弟葆萝一直坚持画画。我们后人不可能都像他那样,但他留给了我们宝贵的艺术财富。因为在国内,他其实并没有房产,他的收入来源也是来自卖画。

张大千与部分儿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大卫 发表于: 2015-6-23 08:31:04|只看该作者

拾得珍宝龙美术馆开展 41幅张大千精品首次亮相

源自:上海证券报
⊙记者:李虎 编辑:陈羽

  张大千,中国著名书画大师,由于其颇为传奇的艺术人生,其作品散落在全球各地。日前,由北京匡时拍卖与龙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拾得珍宝──张大千长女心瑞藏品展”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鲜于露面的张大千长女张心瑞出席开幕式。为了一睹作品真容并亲眼见到张心瑞,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张大千重量级藏家也齐聚一堂。
  据本次展览组织方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介绍,本次展出的近百件展品均来自张心瑞多年珍藏,其中张大千所书的41幅作品首次亮相,十分珍贵。展览围绕“大千世界”“大千挚友”“大千遗韵”“大风堂长物”四大主题,全面还原张大千的艺术人生、家庭生活及社会关系,并从父爱、挚友、师生等多角度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旧情。
  业内人士表示,张大千作品一直是中国艺术市场的蓝筹股,每年春秋拍,张大千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成交的好坏。如今,本次大量由张大千亲友珍藏的作品集中亮相,将对于张大千作品艺术研究及市场行情产生更为积极影响。

艺术大师的儿女情长
  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上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张大千被徐悲鸿尊为“五百年来第一人”。而此次在还原张大千艺术人生的同时,也让普通观众看到这位国画大师的“家常”一面。
  张心瑞小名拾得,学名张励,张大千长女,家族中排行第十。1927年2月出生于上海西门路寓所,为张大千二夫人黄凝素所生。在许多有关张大千的传记里,都有对于张心瑞在1963年到中国香港和巴西探亲的描述。在《张大千的世界》一书中曾经记载,“她最能揣摩老父的心意,也最知体贴”。
  张心瑞在与张大千及家人相处的一年时间里,张大千为她母女画了许多作品,且多有题跋。在此次的展览中,就有一个特别的专题──“大千世界”,其汇聚大千先生重要创作期精品和心瑞女士珍藏的家书等,诠释先生卓然的高雅之风和殷殷的爱女之情。其中有一幅《倩影》,就是张大千为张心瑞生日所画。
  张大千1949年画了三件旗袍,一件给了四夫人徐雯波,另两件给了备受宠爱的大女儿张心瑞。张心瑞和徐雯波本是中学同学,徐雯波第一次见到张大千,还是通过张心瑞安排的。张心瑞曾经悄悄问父亲,为什么送徐雯波的是盛开的荷花,而自己这件只是小小的荷花苞。张心瑞还记得父亲不无怜爱地说:“你是女儿家,是含苞未放的花。”

83岁《墨荷》凝聚父女情
  此次展览中,一幅《墨荷》是分量最重的展品,也是张心瑞最为喜爱的作品之一。一茎壮硕的荷叶迎风而立,其庇护之下的一颗花骨朵稚嫩却傲立。这幅水墨画作构图别致,墨色饱满,水汽淋漓。让人很难相信张大千画下这株荷花时已是83岁高龄。《墨荷》是张心瑞最为喜爱的作品之一。作品上方张大千题词透露的爱女之情令人动容,谁说这不是老父亲在暗喻爱女之情?“十女心瑞与老父别十六年,远来八德园省侍,忽忽又别十八年,来环毕庵乃不得见,世乱如此,能有团聚之日否。言念及此老泪纵横矣。奈何。奈何。”这幅画创作2年之后──1983年,张大千与世长辞。
  如今张心瑞也已经88岁,“父亲去世32年,我觉得应该将这些拿出来展览,与大家共享,也算是纪念他”。3年前,董国强在旧金山与张心瑞的子女相遇,之后又去温哥华拜访了她本人。经过2年多的反复沟通,这些藏品得以自老人在国外的住所来到上海龙美术馆。

亲友作品集中亮相 史料价值珍贵
  著名学者、《张大千年谱》作者李永翘在展览现场对媒体表示:去年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重要讲演时,就高度赞扬了张大千先生,他说张大千在巴西17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黄山图》等一系列的艺术精品。这是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公开正面表态,更是对张大千精神和艺术的高度评价,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此次展览中尤为珍贵的是,展示了大量张大千亲友的作品。大千先生云游四海,结识了诸多亦师亦友的知己。张大千所藏的张善孖、李秋君、谢稚柳等挚友同辈的佳作,在此次展览的“大千挚友”板块中得以展现。同时,张大千一生桃李满天下,更有20余位弟子开宗立派。此次展览中还包罗其弟子、子女及其后人的艺术佳作。其中,张大千女婿萧建初、儿子张葆罗等人的画作,体现了张大千创立的大风堂画派的神韵。不少出席本次展览的藏家告诉记者,这些作品在国内极为难得一并见到,这对于研究张大千艺术有着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3 19:10,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