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4996|回复: 143
 4熊猫
 leikang 发表于: 2015-5-17 01:54:17|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2015-05-16日(上):《雲鄰思鸢》向维果渴笔作品展隆重开幕 15年前数码照

 [复制链接]
  向维果字木邨,1942年9月生,四川成都人。著名书画家、美术研究者、评论家、时尚隐士。早年为中学教师,并受聘于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
  尙任四川中囯画焦墨研究会会长;成都市九三学社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大蜀美术》主编;《味象》季刊主编及岷山画院顾问;陕西汉中《蜀汉画院》顾问;《华夏大家》杂志顾问;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
  少年时即受家学承传研习绘事,后得益于蜀中名流吴一峰、刘既明、陈子庄诸先辈。深修绘画史论及诗文,研究中国画并从事美术批评;主张革心向道,以文养画。
  先后出版个人著作有:《成都坝子》(1993,成都出版社);《心道札记》(2011,中国文化出版社);《焦墨指要》论著(2014,中国文联出版社)、《向维果 渴笔系列作品集》(2014,中国文化出版社)等,各类书籍。


  巴蜀自古多俊彦。
  这里的奇山秀水养育出了无数高人逸士,其中不乏国学大家,丹青圣手。作为生长在这里的向维果先生,其艺术修为同样也是蒙养盘桓于此山水之间,对焦墨山水的探索更是先生诸多艺术实践中尤其为之倾尽心力;鲜明又极具个性的焦墨作品已茕然凸显,并为学界及社会各界广泛喜爱。

2015-05-16 11:40:19,开幕式,左起:向维果、武海成、何天谷、黄润秋、蔡竞、戴晓雁、刘正兴、舒炯2015-05-16 11:40:19,开幕式,左起:向维果、武海成、何天谷、黄润秋、蔡竞、戴晓雁、刘正兴、舒炯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左起:向维果、武海成、何天谷、黄润秋、蔡竞、戴晓雁、刘正兴、舒炯

  向维果先生通过自己长期艺术实践之感悟总结出了极具个人特质的“满、黑、犷、乱、毛”五字心得,明眼者不难看出,这自是有别于前人的艺术追求,向维果先生的焦墨山水已然是在看似被前人穷尽的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总是能突破前人,大胆创新。不管是在新材料的运用上,还是对一些特殊肌理效果的处理上,总能看出先生总在力求突破前人,超越自己。向维果先生通过对中国传统水墨语系中不被常人看好的焦墨语素进行了长期把握,并通过孜孜不倦的艺术实践逐渐达成了其独特的个人焦墨语言,为我们展开一个奇瑰绚丽的艺术世界并让我们与之做精神畅游。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黄润秋、蔡竞、何天谷、武海成、戴晓雁、刘正兴、舒炯,以及远道而来的陕西汉中市美术界李景、李智明、腾浜和摄影家李平。同时,著名画家、书法家、美术评论家、社会各界知名人士魏学锋、王明月、刘朴、王培秋、姚庭维、顾德和、田明珍、袁志权、李力知、程峰、陈沫吾、陈林、陈荣、雷康、周正华、孙人杰、唐涛、王志瑛、王发强、周先云、肖霖等也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云邻思鸢──向维果渴笔作品展”着重展出向维果先生对渴笔技法研究的一大批得力之作,通过此画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为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奉献绵薄之力。
  此次画展由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四川省福宝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九三学社成都市书画研究院、陕西汉中蜀汉画院、重庆《华夏大家》协办。
  展览时间为2015年5月16日至19日;展览地点为成都市怀古堂美术馆。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leikang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leikang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leikang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leikang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leikang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leikang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5-5-17 15:42:24|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老照片回顾】

【老照片回顾】2000-10-18 15:37:28,向维果在昭觉寺写生【老照片回顾】2000-10-18 15:37:28,向维果在昭觉寺写生

  我创办【巴蜀网】站于1999-8-8日,初期因内容的缺乏,2000年就开始玩刚出来的数码相机。由于当时存贮卡十分昂贵,一个128Mb的卡就要2000多元,故拍摄时就要把像素调到最低以节约空间,好多拍摄点照片。
  十五年前的2000-10-18日,我外出拍摄,看见几个画家在写生,便主动上前交谈,其中一位老师给我感觉很好,便主动要求为他拍摄一张照片,这也许是他的第一张数码照片。时光久远,照片的主人翁我也忘记了名字。
  八年前的2007-8-4日,【巴蜀网】论坛多了一位注册会员向维果,并于3天后开始发帖子《追忆吴一峰先生二三事》。
  后向老师一直支持【巴蜀网】,常在【巴蜀网】上发表作品,我也渐渐被他的焦墨画,特别是他的焦墨写生稿所吸引,养眼,博大。
  近年,除了在【巴蜀网】上,我和向老师还通过QQ,微信交流,但始终无缘相见。不过,我一直总感觉这张照片的主人翁应就是向老师。
  一周前2015-5-8日通过微信,收到向老师举办画展的邀请函,便推脱了今天的一切活动,提前返回成都,来参加画展。
  因今天画展上,时隔15年终于见到了向维果老师本人,感觉无误,只是向老师已是满头白发。因向老师特别忙,我也没有机会提及这张老照片的故事,只好在本帖子里讲述这张照片的故事。

  另:提醒摄影师一下,一定要保护和爱惜你曾经付出的心血和与被拍摄对象的缘份。图片一定要双备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5-5-17 16:00:06|显示全部楼层
2015-05-16 10:15:32,向维果画展位于成都市文化公园东门外的怀古堂美术馆2015-05-16 10:15:32,向维果画展位于成都市文化公园东门外的怀古堂美术馆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5-5-17 16:02:52|显示全部楼层
2015-05-16 10:17:452015-05-16 10:17:45

点评

与奉兴董事长亲切握手 发表于 2015-5-18 15:04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5-5-17 16:05:08|显示全部楼层
2015-05-16 10:18:062015-05-16 10:18:06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5-5-17 16:13:26|显示全部楼层
2015-05-16 10:19:082015-05-16 10:19:08

一阴一阳之谓道
──读向维果的渴笔山水并画论

⊙作者:林木

  我最近才发了一篇谈焦墨的文章,对国画界把焦墨当时髦作出了善意的批评与提醒。而向维果兄却正在此时要请我为他的渴笔画及其焦墨画指要的论述写点介绍性文字。这不存心要为难我?
  笔者何以要批评焦墨画?焦墨画局限太大。焦墨的墨色单一,加上不用水,笔路枯干,很不易出效果。现在国画界画焦墨而画得有意思的让人喜欢的人很少。原因就在于这种自缚手脚的样式,把笔墨的几乎所有长处都抛弃了。比如黄宾虹总结的“五字笔法”平留圆重变,尽管焦墨也用笔,因墨太焦因此也太干枯,笔锋要保持一定的形态是困难的,因此也难以出平留圆重效果。由于没有水的介入,笔意要变,更有困难。强而变之,效果肯定打折扣。至于“七字墨法”,浓淡泼破积焦宿,除一焦墨还有外,其余六法,全得有水加入,而焦墨,就是把墨研得浓至几乎要失水才名之焦墨。如烧焦之炭,那去找水?而焦墨画只用焦墨,其他六种墨法全被排挤出去,五字笔法也不健全,笔墨也也就真的谈不上了,这不是存心给自己过不去?当然也不是说焦墨不能画,炭笔素描都能画,黑白木刻都能画,焦墨又何以不能画呢?例如张仃以炭笔素描方式画他的焦墨,有人又用黑白版画方式去结构焦墨画。这些都各有其造型意义上的可观处。这些焦墨画各有其长,但唯一不具备笔墨之长。因为笔墨的最根本长处说到底,就是在对立与矛盾中求统一。在浓淡、干湿、长短、粗细、宽窄、正侧、顺逆,及多种笔法与墨法的穿插对比中达到完美的笔墨效果。而光用焦墨想有笔墨的全方位效果是绝对办不到的。
  正是这种观念使我不太看好焦墨画的效果。但向维果兄说他用焦墨画了一批画,且还写了焦墨画指要的文字,想请我批评批评,让我动了好奇心。--向维果兄以什么方式去克服焦墨的上述麻烦。
  当然,不具备笔墨之长也可以另有所长。焦墨当然也有特点,它那种浓黑深重响亮提神的特点当然也是其他笔墨类型所没有的,焦墨画可以画,但必须有克服上述单调毛病的办法。果然,维果兄使用了黄宾虹的铺水法,即在画画好后将干未干之时或均匀或局部喷水于其上,使水对墨有渗化之迹。此之谓舖水。舖水的结果是消解了焦墨之焦。由干焦枯黑转向润湿浓淡的变化效果。但舖水火候必须准确,画面如太干,舖水当无效果;墨太湿,一铺水就会铺化成一片墨猪。维果兄还用“点金”之法去弥补纯焦墨的墨色单调。其实不只是点金,还可以点色。目的都是为了弥补焦墨的不足。
  维果兄自己的焦墨画分两类,一类是纯以焦墨画画大山大水,场景复杂,实处以焦墨勾之,虚处干笔皴擦以代染,略辅以淡墨渲染,画面层次清楚,细节丰富,亦有可居可游效果。另一类则是他的铺水之法。焦墨勾之皴之,再辅以淡墨淡色水乃至清水,于将干未干时或涂或喷,水墨渗化,另成一种浓黑深重而又水意盎然的效果。
  维果兄题了许多技法画理的题款于画中,且逐一摘出,名之曰《焦墨指要》。其实你如果认真读读维果兄的文字,大多谈的是传统画理,真谈到焦墨时,反倒处处用种种非焦墨的技法,例如舗水、“泼洒滃水”,“冲色”、“冲水”、“补水”,“ 渍积”,处处以水去补焦墨之失。其“指要”中有“焦、枯、渴、燥、竭”,皆少水或失水之笔墨,但其中除一“焦”与焦墨有关外,其余四法焦固可,非焦之各色淡墨亦可。是否也有补焦墨黑得少层次之嫌呢?
  维果兄的画册以“渴笔系列”名之,其实处处有水;以“焦墨指要”论之,其实又杂以他墨。其实,以果兄在所论中一再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光渴无水,光焦不淡,皆非道也。如上所析,维果兄当然懂得这个道理。
2014-1-25日于成都东山居竹斋

  (林木,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十一届全国美展评委。)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5-5-17 16:15:56|显示全部楼层
2015-05-16 10:19:432015-05-16 10:19:43

点评

读者对"焦墨"点金新技法很感兴趣... 发表于 2015-5-18 16:47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5-5-17 16:23:56|显示全部楼层
2015-05-16 10:19:592015-05-16 10:19:59

点评

文史馆特约馆员殷耀轩 原中日会馆馆长唐涛 画家向运江 画家田明珍 发表于 2015-5-18 15:10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5-5-17 16:37:12|显示全部楼层
2015-05-16 10:20:192015-05-16 10:20:19

点评

看来"焦墨冲水法"亦颇受欢迎。 发表于 2015-5-18 16:49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15-5-17 16:52:53|显示全部楼层
2015-05-16 10:20:402015-05-16 10:20:40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16:39,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1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