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3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铁木小平 发表于: 2005-8-8 13:46:4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老霄顶·月儿塘·丁东井

 [复制链接]
乐山晚报报讯
  ●唐长寿

  郭沫若写道:“在我考试期中我们时常去游城内的高标山。山在城内西部,那和它的名字所指示的一样,实在是高标在一切之上。”此山对乐山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山又名高望山、万景山,因宋代山上建有神霄玉清宫,后来俗称为老霄顶。在旧城改造以前,老霄顶一直是古城的制高点,一如郭沫若所言“实在是高标在一切之上”。山顶至今还保留有万寿观、万景楼、灵官楼等明清建筑。郭沫若提及的“高标山的万景楼”是其中最有名的建筑,宋明以来诗家多有吟咏,推崇为“西南第一楼”。  山东麓则是著名的文庙。郭沫若写道:“他(郭沫同学吴尚之)的家就在月儿塘的丁东街。在城内是很有名的地点。那是在文庙的附近。文庙前面有两叠半圆形的泮池,池畔是砌着红石栏杆的。”这个月儿塘本身就是文庙的一部分,其形为“两叠半圆形”,与现状不同。两叠是何形状?笔者未闻。是否为内深外浅半圆形两层台结构?现在的月儿塘是1957年后被填平,于1963年重新恢复的,或许重新恢复时,只挖出了内叠水池而失去郭沫若所见两叠之形。  郭沫若又说:“在泮池前面不远有一眼异常清洌的井,井内流泉的滴落时常丁东有声。因此便名叫丁东井。那丁东街又是因为丁东井得名的。”1990年,因城市建设需要,政府决定搬迁丁东井,惜未能成功。但通过这次工作,发现丁东井是一眼与崖墓相连的明代方形水井。丁东之声实来自墓顶滴水,与郭沫若所说有异。真格的丁东井现已埋在丁东街下约2米深处,现在月儿塘前的丁东井实际上只是个纪念性景物了。  郭沫若对丁东井特有感情,在1942年,写《丁东》一文,对丁东井赞赏不绝:“井旁有榕树罩荫,清洌的水不断在井里丁东。”“你能在那树下盘旋,倾听着那一点一滴的声音,那是多么清永的凉味呀!”如此意境,我等今日已无从领略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铁木小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铁木小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铁木小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铁木小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铁木小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铁木小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关注老作家克非 [转帖]百年前的沙湾茶土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04:32,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