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02|回复: 2

[奇人河南百岁乞讨老人:对不起干部 给国家抹黑了

 [复制链接]
河南103岁老人沿街乞讨 为小儿子补贴家用
源自:中原网
103岁的耿生茂老人经常在纬五路一小门口乞讨(图片来自网络)

身份信息显示老人已经103岁了(图片来自网络)

6月10日上午,民权县民政局对百岁乞讨老人耿生茂的情况进行说明

  (记者:于梦溪)6月9日,一则“103岁老人在郑州街头乞讨”的消息传遍网络,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却要沿街乞讨,不免令人心酸。6月10日,商丘市人民政府通过微博回应:老人家有三儿两女,生活应该没问题。据了解,老人出来乞讨是为了给小儿子贴补家用,一年下来要给儿子一两万。
  6月9日上午,有人在郑州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门口看到一位乞讨老人,老人头发花白,身穿破旧上衣,背着一个袋子,拄着一根木棍,走路颤颤巍巍,手里捏着几张好心人给的零钱。
  老人一拿出身份证,吓了周围人一跳。身份证信息显示,他名叫耿生茂,老家在商丘民权县人和镇龙虎寺西村,1912年12月30日出生,今年已经103岁了。
  百岁老人街头乞讨的消息立刻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大家纷纷呼吁帮帮这位老人寻找家人。
  6月10日上午,商丘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回应,河南省民政厅已经安排救助站与今晨4点找到老人,经了解,老人有三儿两女,享有300元老人补贴,家住楼房,生活应该没问题。
  当天上午,老人的家人、乡镇领导也已赶到郑州。据老人说,他出来乞讨已经有三四年了,因为小儿子家里条件太差,就想出来讨钱帮衬一下。老人每隔20多天就回家一趟,把讨来的钱给儿子贴补家用,一年下来要给一两万元。
  面对满面沧桑的老父亲,儿子连连自责“啥都怨我”。儿子说,自己家里条件差,夫妻俩都有病在身,父亲执意要出来乞讨,他的心里也很惭愧。儿子保证,回家后一定把父亲照顾好,不让他再出来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天朝明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天朝明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专家:新能源车充电桩成本仅几百元 非普及瓶颈 近半网友认为“地球一小时”应更加注重实际
3# 峨眉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6-17 07:07: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河南百岁乞讨老人:对不起干部 给国家抹黑了

源自:中国青年报
耿生茂在家中 陈卓/摄

⊙记者:陈卓《中国青年报》

  103岁的耿生茂佝偻着腰,站在菜地的一角,黑黢黢的手里攥着锄头,一下下地敲打着地面。几天前他还在早上起床拉起沉重的架子车出门拾粪。在早该安享晚年的时候,耿生茂看起来还是有点不习惯安顿下来的日子。
  之前,他曾经沿街乞讨。直到6月9日上午,一位记者在郑州的街头遇到了耿生茂,在简单询问后要来了他的身份证。那上面标明他的出生年月是1912年12月30日。人们这才发现这位来自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和镇虎西村的老人已经103岁了。
  于是,“百岁老人沿街乞讨”的新闻像一个巨石投进舆论场,仅在其中一家网站,就引来了4万多的评论。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的关注也迅速阻断了老人的乞讨路。
  三儿子耿纪营记得,他在晚上11点接到村干部的电话,说“你父亲闯祸了”。然后,几个人连夜出发,第二天凌晨3点到达郑州,4点在郑州的街头找到了耿生茂,并把他带回村里。
  这时,这位老人独自在郑州街头讨饭已经有十几天了。
  “是我不孝,应该是让我爹花我的钱,但是现在让我爹养活我,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先例。”三儿子耿纪营满脸歉意地说。歉意之后,更多的是一肚子苦水。
  他是耿生茂五个子女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分家以后耿生茂由这个小儿子负责赡养。但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疾病让耿纪营手臂比别人短一截,“柴油机都摇不起来”;比他小十几岁的媳妇又有精神疾病,“一发病就往外跑,拦都拦不住”。
  除了五亩地外,耿纪营一家的收入只有父亲每个月300元的百岁老人补贴,60元的养老金和耿纪营90多元的低保。耿纪营也会在村里支摊给别人镶牙,“但没有行医证,一天挣不了5块钱”。
  老婆要坚持吃药控制病情,“每个月药费就要三四百块”,还要为十几岁的两个儿子早早地盖楼房,“没房娶不着媳妇”……耿纪营说,当父亲告诉他,“要出去转转”的时候,他其实知道父亲是要出去讨饭了,他也没拦着,“没有办法,没有钱就只能去要饭,这也不丢人”。
  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
  可是耿生茂已经很老了。略显浮肿的脚经常套着厚厚的棉拖鞋,他衰老到几乎迈不开步子,只能靠一根七扭八歪的木棍支撑,一步步向前挪动。从郑州市纬五路到花园路,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在这不到1000米的马路上挪动。
  “以前省政府没搬迁的时候,他经常在这儿来回走。”纬五路一家烟酒店门口坐着的店主说。另一位在纬五路上见过他的店主则记得,“这老头儿和别人不一样,弯着腰走,遇见谁就伸手,也不说话。”
  但是对于这条繁华马路上的更多人来说,耿生茂低矮的身影常常被淹没在车水马龙里。在纬五路边执勤的一位保安,怎么也想不起曾经见过这个头发稀疏、山羊胡子都白了的老头儿,尽管旁边的收音机里正好在播放老人已经回家的消息。耿生茂乞讨的附近有一所小学,一位店主认真地想了想以后摇了摇头,“这学校附近的乞丐太多了,每天都有”。
  在乞丐的人群中,耿生茂并不属于年轻面孔。出生在解放前的他,从小就没了父亲。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母亲就带着他讨饭。年代过于久远,他已不太记得小时候的经历,只记得那时在地上捡别人扔下的馍吃,“穷啊,穷得很”。
  结婚以后,他要养活五个孩子。虽然他卖力地干活,在村里的砖窑上用独轮车推土、烧砖,4斤重的砖“一天能烧500块”;在附近拼命挖河道,“几乎每个河道都去过”。但这些并没有帮助他摆脱贫穷的追赶。“一天只有8两粮食,越吃不饱越觉得饿”。
  正值壮年的耿生茂,闲下来的时候就套上车,拉着几个孩子一起去要饭。从商丘到开封再到中牟,100多公里的路,他拉着车一步步地走下来,要花大半个月的时间。耿纪营也曾经跟父亲走过这段路,他记得最难的时候“一家才要来一个饺子”。
  慢慢地,大儿子结了婚,几个儿女分了家,也就没人和耿生茂一起讨饭了。乡间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整洁的水泥路,路边的稻草平房变成了砖瓦房又变成了楼房,耿生茂依然走在讨饭的路上。
  “我知道他身体不好,也担心以后对不起俺哥俺姐,和俺儿子侄儿。万一(在外面去世)和我母亲配不了葬,还得亏欠一辈子。”耿纪营说。
  但自始至终,这条乞讨路上没有人来试图找寻过耿生茂。直到最近,他的身份证被意外公布。
  这已经是耿生茂第3次去郑州了。同村一个乞讨的老人把他带到了纬五路和花园路,告诉他“这里开公司的多”。每天早上8点,耿生茂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晚上6点多再回到栖身之处。那是附近一个正在拆迁的旅馆,还没被扒掉的一个房间里横七竖八地躺着不少乞丐,“每天收5块钱”。
  “我就是个掏力的人,越掏力越有劲。”说起讨饭的日子,耿生茂倒是没觉得凄苦,脸上纵横交错的皱纹中,还挤出一点点笑容。这位百岁老人摸着黑黑的几乎皲裂的膝盖说,“在花园路口的天桥上就搁那儿一跪,有时候等半天还要不到一毛钱呢,有的过来就给块儿把钱”。最好的时候,他一天能讨到100多块钱,最不济也有10来块钱。
  耿生茂说,自己在郑州一般待上10来天就回家。碰到记者的时候,他正准备回家,“郑州天太热了”。
  这么多年,耿生茂还是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沿着自己乞讨的路往回走。
  “给国家抹大黑了,”如今,问起讨饭的经历,老人总是操着含混不清的河南话连连说,“对不起干部。”
  他刚回来的那两天,挂着商丘、郑州、外省的各种各样牌照的小汽车从四面八方开过来,几乎占满了村里坑坑洼洼的土路。连村里小卖部的老板一听到客人买整箱牛奶,就猜到“又是去看老头儿的”。
  村民们都知道了这个新闻,“手机里都会蹦出来”。一位在外上学的孩子还给他母亲打电话,“听说咱们这儿出了个讨饭的”。母亲被问得愣住了,找来图片一看才知道,原来是这个老头。
  “不就是个老头儿讨饭么,”正在洗衣服的农妇甩了甩手上的水珠,不解地问,“听说北京都知道了?”村里人大都见过耿生茂出去乞讨,没有人觉得奇怪,即使发现他“有时候春节初一、十五都不回来”。
  在村庄里,耿生茂并不是唯一一个出门乞讨的老人。村民告诉记者,这样的老人“还有几个”。
  农民们认为,一个月三四百元的收入,再加上地里粮食的收成,“肯定饿不着”。一位村干部还告诉记者,村里还有几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个月只有60元的养老金,“过得也可自在”。
  至于耿生茂为什么还要出去讨饭,大多数人觉得“反正在家闲着也没事儿”。“他不是个懒老头儿,就是闲不住。”邻居说。
  其实就连耿生茂的其他儿女,也都知道父亲讨饭的事实,可是大儿子2009年得了脑梗塞,半边身体都不听使唤,“自己都顾不过来,更顾不过来父亲了”。二儿子在镇上开了一个牙医馆,但是去年被关进监狱。两个女儿出嫁以后,更是很少回家。
  “不定啥时候来一回,”老人语气颇为平静地说。他隔三差五地踏上乞讨的路,有时候出去一两个月,从来没有被人拦下过。
  可是耿生茂毕竟很老了。郑州市花园路的天桥附近,一位环卫工人看见这个老头跪在那里,生气地瞪着他,“快点起来,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只有别人跪你,哪有你向别人跪啊”,“蹲着不是一样要钱么,又不缺那一点半点的。”有时候见老人在路边花坛里大小便,环卫工人也会跑过去呵斥他。但是耿生茂好像没听见似的。
  天桥下一个卖杂货的老太太,有时会凑过去和他聊天,他告诉她自己是从养老院跑出来的,无儿无女。
  “他说讨一天饭就能过好点儿,”老太太说,“每天讨饭就能早上买个糖糕吃,再喝碗胡辣汤。”
  十几年的乞讨,也让耿生茂攒下了一些钱。他不仅在年轻时为3个儿子盖了娶媳妇用的房子,如今,为孙子准备的两栋楼房,也终于出现在了原本破落的小院。
  两个孩子的父亲耿纪营并不否认,这些十几万一套的房子里,有老人的心血。
  崭新的两层小楼并没有成为老人乞讨路的终点。去年第二套房完工以后,耿生茂再次拄起拐棍开始乞讨,“跑一点儿能顾住生活”。
  “103岁老人乞讨”的新闻出来后,他的家乡很快发布一份关于这位百岁老人家庭情况的说明,这两套两层小楼也出现在情况说明中,被不少人当做了剧情反转的证据。
  “我每次见了他不仅给一块钱,还给他一瓶水呢,”纬五路第一小学旁的一位店主恨恨地说,“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这种人就是骗子。”不远处,当另外两个人讨论起这位老人时,其中一人提醒“现在要饭的都不值得可怜”。
  在耿生茂生活的村子里,人们也怀疑这位百岁老人的岁数。“应该没有那么大,身份证可能登记错了”,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还有两个比耿生茂岁数大的老人,“最大的也才90多”。
  无论如何,耿生茂也的确老了。他耳朵聋得即使坐在对面大声讲话也听不清楚。在菜地锄地时,儿子在背后喊了好几声他才扶着锄头缓缓地转过身。
  他听不到任何质疑的声音,也不明白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多人看望他。他感慨“现在的社会好啊”。
  回来后的耿生茂住在其中一栋新盖的楼房里,一楼孤零零地放着一张木架子床,这也是他房间里的全部家当。每天闲暇的时候,他都会到房前的菜园子去锄地,那里种着茄子和豆角。他盼望着,过几天这些绿油油的菜苗能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个时候,自家桌上就又能多加个菜。
  除了这些,老人实在想不出能为这个家作点什么贡献了。
原文标题:103岁老人乞讨调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6-11 01:47:04|只看该作者

103岁乞讨老人被接回家 为儿子盖两层小楼

源自:郑州晚报
老人已被家人接回民权老家

  当地政府称:老人有三儿两女,每月领360元补助
  为贴补儿子,已乞讨三四年

“三儿子新盖了两层楼,全靠乞讨来的”
  来自民权县的103岁老人耿生茂在郑州乞讨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然而,民权当地民政部门的回复却让剧情发生反转,自称没有亲人的耿生茂育有三子两女均健在,且和其生活在一起的三儿子有两所楼房。
⊙作者:郑州晚报记者 张玉东
⊙ 实习生:王霄雄 文/图


百岁老人校园周边乞讨引关注
  6月9日一则“世界上年龄最大的乞讨者”的微博消息广为流传。微博称,当日上午,在郑州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门口,一位乞讨老人拿出身份证,称其叫耿生茂,1912年12月30日出生,今年103岁,老家商丘民权县人和镇龙虎寺西村,现在家中没有亲人。希望相关部门尽早解决这位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扩散!
  本该颐养天年的百岁老人,为何却流落街头乞讨,这让不少难以接受的网友纷纷求扩散,希望相关部门尽早解决这位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

商丘政府公布老人情况称其有三子两女
  昨日9点41分,河南商丘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微博商丘发布消息,关于人和镇龙虎寺西村百岁老人耿生茂的情况说明,耿生茂,男,汉族,现年103岁,系人和镇龙虎寺西村二组村民,已享受百岁老人补贴3年(每月300),现有住处一所。
  耿生茂现有子女5人(三儿两女)。大儿子耿永华,现有住房两所,其中一所为楼房;二儿子耿栋华,在镇区做生意,现有轿车两辆,生活宽裕;三子耿纪营现有住房三所,其中两所楼房。两女儿已出嫁。据了解,耿生茂现与三子耿纪营一起生活。(民权县民政局、民权县人和镇政府)
  商丘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博商丘发布:网络盛转的“百岁老人耿生茂,民权县人和镇龙虎寺西村,现在家中没有亲人”不实。事实上,该老人有三儿两女,每月享有300元老人补贴,家中有地,今年小麦丰收,住楼房,生活应该没问题,省民政厅安排救助站已找到老人。目前,该老人的家人、乡镇领导赶到郑州。谢谢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老人为何要乞讨?给孩子们贴补家用
  老人的三儿子耿纪营告诉郑州晚报记者,他今年48岁,右臂残疾,妻子有精神障碍,家里还有俩小孩儿,全家人靠务农为生;大哥患有脑血栓后遗症;二哥是牙医,也是兄弟中最能挣钱最有出息的,可因为犯事被判了3年,正在服刑。
  老人说,儿子条件差,想出来讨钱贴补一下,闲时出来乞讨已经有三四年了,隔20多天回去一次,一年下来乞讨一两万元。临走时,老人双手合掌含泪说:“我再也不来乞讨了!”
  商丘市民权县民政所王所长说,老人的三儿子耿纪营夫妻俩都有低保,老人每个月有360元收入(百岁老人补贴300元和60岁补贴60元),老人的收入在当地农村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我们以前也知道老人会出来乞讨,他就像上班一样,外出乞讨七八天,就回家歇上两三天,我们也不好管。现在他三儿子新盖了两层楼,盖楼的钱全都靠老人乞讨来的。”王所长说,以后我们民政所会常常看望老人,有需求我们会尽量帮忙。
  谈到老人以后还会不会继续乞讨?耿纪营泣不成声地说:“我以后专心照顾好父亲,不该让他受这份罪,再也不让他出来乞讨了。”
原文标题:民权103岁乞讨老人被接回家 当地政府称:老人有三儿两女,每月领360元补助为贴补儿子,已乞讨三四年“三儿子新盖了两层楼,全靠乞讨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19:51,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