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太阳系第三号|查看: 16372|回复: 42

萧崇素年谱

 [复制链接1熊猫
11#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23:55|只看该作者
1939年(民国28年) 34岁1月8日 在陕西街泰邑小学开联欢会,带领“移动演剧队”“儿童演剧队”欢迎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的“孩子剧团”来渝。郭沫若即席讲话,讲人生的价值,认为“为人民做好事的人,虽死犹生,作坏事的人,虽生犹死”;还为“儿童演剧队”的小朋友签“学习、学习、再学习”①等句留念。因为“孩子剧团”在战乱中由桂林经贵阳远道而来,首次公演来不及做道具和景片,崇素便安排“儿童演剧队”把自己的一套借与他们使用,还派去几个小朋友为他们演群众,使他们的剧目很快与观众见面。此后,“儿童演剧队”“孩子剧团”的小朋友常在一起开座谈会,交流演出经验。虽然一个用普通话演出,一个用四川话演出,但因演出目的一致,双方互有往来,互相支持,关系密切。“孩子剧团”的小朋友常来看望“儿童演剧队”,“儿童演剧队”的小朋友常去管家巷“孩子剧团”本部观摩他们排演。我们在炮火中长大,我们在炮火中长大。日本军阀的炮火,把我们炼成了小革命家。自从“八·一三”敌机来炸,我们被赶到了天涯。我们并不哭啼,我们并不害怕。缺少什么,向日本帝国主义那里去拿。总有一天,总有一天,会打到我们的老家……这首由田汉夫人安娥作词的歌曲,就是“孩子剧团”19岁的团长吴新稼教“儿童演剧队”的小朋友唱会的。从此,在山城重庆流传开来,几乎没有一个小学生不会唱。同月22日 参加“抗敌剧协重庆分会”在社交会堂举行的献金公演,导演冼群的《菱姑》、罗烽的《国旗飘扬》,票价为三角、五角,试用方言演出,颇受欢迎。2月 率“移动演剧队”到长寿公演。随剧队负责舞台装置的青年画家刘鸣寂,由于过度疲劳,在万年台装台时不慎跌破后脑,当夜辞世,他是重庆戏剧界为宣传抗日而牺牲的第一人。崇素等举办刘鸣寂遗作展并开追悼会,邹韬奋在追悼会上作悼念性的发言;同时,和“文支会”的同仁募捐,以慰其年迈的老母。春 《新蜀报》有人向国民党中宣部长叶楚伧汇报,说萧崇素、漆鲁鱼、赵铭彝是共产党。“叶找周钦岳谈话,说这三人非调走不可”② 。周感到为难,考虑到崇素另有职业,就动员他离开了报馆。当时,崇素并不是共产党员,只是民主进步人士而已。3月22日 参加“全国抗敌剧协”在新环球戏院举行的第一届年会。戏剧界同仁及中央社会部兼选员等数百人到会,主席张道 藩致开幕词。会上改选理事和监事,田汉、阳翰笙、梅兰芳等35人当选为理事,崇素和葛一虹、吴祖光等21人当选为监事。同月 始任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第二俘虏收容所少校教官,负责筹备工作。此前,沈起予找到漆鲁鱼,说要几个懂日语的做俘虏工作,鲁鱼就推荐崇素。崇素欲与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著有反战剧《三兄弟》)和日本民主人士绿原英子合作,搞对敌宣传工作,为国民党官僚所不容。三个月后,崇素愤然辞职。6月30日 国民党颁布《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加紧限制群众组织活动。“移动演剧队”“儿童演剧队”相继被封,停止演出。7月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为了保存实力,《新华日报》的潘梓年拟通过住在成都的章伯钧安排漆鲁鱼前往西康,崇素先行一步暂避故乡安县。崇素和鲁鱼握别时,在“五·三”“五·四”大轰炸留下的废墟里,不约而同哼起了《重庆救国会队歌》──我们是一群年轻的战斗员在巴山蜀水往返我们的行列,我们的伙伴紧紧扣成一个链环……同月 取道遂宁、三台,途经绵阳,回安县永安场老家。同行的有大妹萧宗华、大妹夫彭丰根、二妹萧宗环和恋人王岚茵。其父当年参加“保路运动”的豪情已经消失,现在邻县北川干秘书的差事,成天抑郁寡欢。母亲也苍老多了,而且多病。好在子女团聚,崇素又有了恋人,父母总算感到些许欣慰。8月 汶江小学校长周光复组织教师演戏,邀请崇素帮助他们排练并介绍剧本。崇素将刊于重庆《抗战戏剧》上的《芦沟桥之战》介绍给他们,并照着重庆上演的样子指导他们排演。不久,又应缴帮助县立小学、安县中学推荐并排演《电线杆子》《东北一角》等戏剧。各校相互竞争,越演越好,活跃了当地文化生活,宣传了抗日救亡的道理。他的恋人王岚茵也和教师们参加演出。9月 和周光复联系,安排王岚茵在汶江小学任教。她在“重庆救国会”活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常参加支部小组活动,为妇运积极分子,后在“五·三、五·四”大轰炸疏散中失去组织联系。来到安县后,在汶江小学曾与沙汀爱人的黄玉颀共事。黄玉颀随沙汀从延安带回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教学生传唱。一次县里欢送壮丁入伍,在安昌公园召开的大会上,演出了《生产大合唱》全套作品。岚茵担任独唱,赢得群众的掌声。国民党安县县党部书记长魏道三虽然配合上面取缔“异党”,但他根本不知道这些歌曲的来历,也跟着观众鼓掌。此外,她们还组织汶江小学、县立一小师生,“每年端午在公园鱼池旁柳荫树下,向游人表演民间舞蹈彩莲船,边唱边舞” ③。同月 和周光复、马芝祥等安县教育界进步人士及开明士绅结股创办“安北纸厂”,厂址设在永安场鼓锣山下,工人20余人。预备国民政府对日投降或者崩溃,届时有人有钱,可以购买武器,团结、组织进步青年和难民在川西北山区打游击。崇素负责管理和推销,纸全部卖到外地。岚茵每逢周末和寒暑假,常到厂里和工人一起干活,向他们学唱山歌,给他们讲外面的故事。9月 协助妹夫彭丰根在县城开设一家诊所,主要从事外科服务。彭一家住大南街萧氏祠,岚茵为了工作方便,和他们同住。11月下旬 在永安场老家接待刚从延安回来的沙汀。沙汀从县城步行15华里,前来传达周扬口信,邀请崇素到延安“鲁艺”任教。但他办厂的工作已经拉开序幕,不便中途搁下不管,未去。沙汀有任务要去重庆,请崇素凭过去的关系为他找一安全住处。崇素把沙汀送到县城,在十字路口一茶馆里写一便条,通过原“移运演剧队”的胡夏畦,介绍沙汀住进华裕农场。①萧崇素:《回忆“移动演剧队”和“儿童演剧队”》,载《重庆救国会》, 重庆党史工委1985年编印。②漆鲁鱼:“文化大革命”时期“口述材料”,存四川省文联人事处。③《绵阳市国统区革命文化史料》绵阳市文化局编第1992年7月出版。
12#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24:1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1940年(民国29年) 35岁春 被聘为国民党安县政府“民意咨询委员”。崇素借此机会,多次在会上“为减轻人民的捐税负担和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而呼吁”①,很快卷入了当地新、旧两派斗争的漩涡。秋 其父际云去世,和弟弟、妹妹料理丧事,一捧黄土,把父亲的遗体安葬在永安场口对面的山上。此后,母亲和弟弟萧宗琪、妹妹萧宗琼靠15亩土地出租维持生活,崇素也常给予周济。冬 和王岚茵在永安场老家举行朴素而庄重的婚礼。崇素受过“五四”新文化的洗礼,不屑于讲排场的陋习,事先打招呼,只请客,拒收礼。邻里乡亲欢欢喜喜吃着喜糖,新郎、新娘举行结婚典礼,夜里一帮同龄人闹了洞房……此后,崇素就有了一位既贤惠又能干,并且志趣相投的内人,他们一同从事进步文化活动,一同流浪,一同做学问,相依相伴数十年……①《关于萧崇素工龄问题的调查报告》,存四川省文联人事处。1941年(民国30年) 36岁1月 指导二妹宗环和她的老师排《芦沟桥之战》,在永安场露天公演,受到普遍的欢迎。宗环是育德中学的学生,后于1943年考入国立剧专­──中国唯一的高等戏剧学府。育德中学原在绵阳,1939年为避免日寇空袭迁来安县,1942年迁回。2月 沙汀由重庆回到安县,先住“杨家碾房”,不到一个星期,和黄玉颀带上孩子搬到汶江小学借住。崇素正经营纸厂,很忙,但还是专程前去探望。他们常去十字路口坐茶馆,同当地知识界的进步人士聊天。“崇素最喜欢谈论时事,把一些党棍全不放在眼里”① 。不久,黄玉颀被安排到汶江小学任音乐教师。①沙汀:《雎水十年》,三联书店1987年5月第一版。1942年(民国31年) 37岁3月 收到漆鲁鱼信,邀他到成都慈惠街鲁鱼的叔母处见面,彼此交换意见。鲁鱼是职业革命家,经济上这时已无来源,崇素筹措一笔款子送与他,作返回西康后继续开展活动的经费。5月 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安县党部“严饬迅捕奸伪重要分子”①崇素及其夫人王岚茵,沙汀、周光复等人也都在“迅捕”之列。时任县长任翱(振翱)“请”崇素到县政府谈话,借机令警察局长王元师将崇素拘捕,预备次日押送成都。恰好王元师与崇素的妹夫彭丰根均系达县人,是同乡和至交,故二人密商让崇素转移。王元师愤愤不平地说,他宁肯丢掉乌纱也要保这个朋友,并亲自伪造翻窗逃亡的现场。崇素在监禁地化装成小学教师,穿长衫,由王安排四杆枪护送,化名李成森,先到永安场袁门坝刘家大院暂避,次日深夜经明水沟逃往北川通口,而后乘木筏,经通口河,入涪江,逃往三台,有时吃野菜度日。爱人王岚茵事先得到讯息,扮成农村妇女,化名王映川,只身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萧澜,逃到北川香水,自此夫妻失散。9月 遇一姓黄的同乡,自称是崇素的学生,时任“潼(川)蓬(溪)军管区”司令部军官,配中正剑,穿国军服。当时崇素正在茶馆里从报上看斯大林格勒进行巷战的消息,突然听到一个声音:“萧先生,您的遭遇我都晓得……”②崇素猛然一惊,不知是福是祸。后经这位同乡帮助,搬出住了一个多月的又脏又臭、虱子臭虫成群的鸡毛小店,住进蚕桑局部队营地。在这里先后认识姓华、姓戎的两位同乡,他们不仅没有向国民党当局密报,还派人到安县探听崇素妻、女的消息,使他们一家人得以相聚。10月 为了找工作,前往成都,后到达县;王映川母女暂留三台。由于民不聊生,又没有“关系”,奔波数月,仍无着落。春节前夕,携妻女前往重庆,暂住江北寸滩映川的娘家。流亡途中,看到有的学校露天演出他在抗战初期创作的儿童剧《小英雄》。①《安县党史资料汇编》,1989年6月编印。①萧崇素:1999年7月30日口述。1943年(民国32年) 38岁春 结识大妹夫彭丰根前妻的儿子彭立人。他那时十八、九岁,就读于黄炎培主持的“中华职校”,任中共党小组书记。立人从他父亲彭丰根处得知崇素被追捕的经历,一心想见他。虽然以前从未谋面,这次见面后也有说不完的话。立人呼崇素大舅,两人黄昏时分常坐在一棵大黄角树下探讨时局。立人生活甚俭,衣着破旧,却常把自己的衣服拿给同学穿,把自己的钱拿给同学用。崇素生活十分困难,立人经常由同学处借钱给予帮助。为了纪念这段生活,立人参加华蓥山农运时,用“老萧”作他的化名。夏 得漆鲁鱼口信,可改名不改姓,以免遇上熟人打招呼,露出破绽。故化名萧霖,继续在江北寸滩一带流亡。秋 和夫人王映川带着孩子到省立泸县师范学校(原“川南师范”)任教。结识郑干柱、虞留德等一批进步青年。校方安排崇素讲“乡村建设”,崇素坚持自编讲义,用进步思想教育学生。其间,大肆宣传松潘草地连接青海一带丰富的资源,值得开发,希望以开发为名,集聚一批人在那里搞根据地。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重庆“中国艺术剧社”的赵铭彝,赵说不现实,未能得到支持。1944年(民国33年) 39岁春夏 创作歌剧《野人山之恋》,宣传民族团结,鼓吹抗日救国,主角是一名在战斗中失散的士兵,唱词中充满对集体的怀念。此间,听到沙汀在隆昌被捕的消息,深感震惊,“托人到隆昌去暗中查访,以便设法营救”①。结果是误传,并且那位被捕的青年人的年龄、身材和外表都跟沙汀大不相同……秋 约见郑干柱。先作自我介绍(因为隐姓埋名,学校无人知其经历),自述加过“左翼”戏剧运动、参加“全国抗敌剧协”的经历,接着介绍在日本见过的小歌剧团,最后谈出搞歌剧的心愿,邀请郑干柱参加。郑欣然同意,给《野人山之恋》谱了曲。冬 给就读于内迁江安的国立剧专的二妹萧宗环去信,要她邀请数位同学到泸县排演《野人山之恋》。不久,宗环带来杨小帆、张韵等一些演员、乐手,成为演出骨干;学校放寒假后,又吸收部分师生参加。然后借来一架钢琴、一个大鼓、一支小号、一把胡琴,经艰苦排练,《野人山之恋》终于在江城泸县公演。歌剧中有一曲《不谢的鲜花》,顿时在全县青年学生中广为流传──不谢的鲜花开得多么艳不变的春天照得多么暖。一座野人山,好像个大花园……这里的人儿没有愁和怨……我们的脸上堆着笑我们的心儿在打颤……唱吧,唱吧!多么美好的春天!春天!当时抗战已进行七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曲《不谢的鲜花》,带给人们美好的憧憬,预示着胜利的春天即将来临;也可看出作者面对追捕、面对流亡,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情怀。歌剧这一艺术形式,泸县人多是首次观赏,因而产生强烈反响。一位德侨提琴家前来向剧团表示祝贺,演职人员甚感欣慰。不料剧团不仅受到泸县当局监视,而且扣留了他们的幕布,演出无法继续进行。崇素携妻女到了重庆,在江北寸滩后半坡租一间木屋暂住;郑干柱回到了北碚附近天生桥边家中。年底 和来访的青年革命家彭立人商量,打算去达县演出《野人山之恋》。崇素立即前往北碚与郑干柱商量,告诉他自己在达县有一些亲戚,能起到掩护作用,可望演出顺利;同时谈到他正在构思《最初的号角》《重庆雾夜曲》,还谈到希望和大家搞一个自给自足的职业剧团。郑颇感兴趣,同意试一试。彭立人立即同在达县开诊所的父亲和继母萧宗华联系,得到欢迎剧团到达县公演的回答。接着把有关人员通知到崇素住处,商定临时组织“大中华歌剧团”,王映川任团长、郑干柱为乐队负责人、虞留德任导演、萧宗环演女主角,还有国立剧专、重庆歌剧学校几位学生参加。他们连日排练,准备到达县去公演。  ①沙汀:《雎水十年》,三联书店1987年5月第一版1945年(民国34年) 40岁1月上旬 随“大中华歌剧团”一行10多人,在彭立人、王映川组织领导下,由重庆出发,行程500余华里,抵达县。《野人山之恋》和观众见面,连演数场,场场爆满,“对达县抗日救亡活动是一次推动,对当地人民民主运动更是一次呼唤”①。 国民党达县党部怀疑歌剧团中有“异党份子”,唆使驻军以卑鄙手段迫害演员,以达到禁演的目的。彭丰根父子多方营救,剧团一行先后安全撤离。崇素夫妇及其女儿在彭丰根家隐蔽数日,回到重庆,住进在江北寸滩租来的木房。不久,崇素留下妻、女,随万赖天到成都南虹艺专戏剧科任教,因未落实,又回重庆。6月10日 上午,彭立人带着地下党员周治隆、陈运干来到崇素家。彭向周、陈二人讲当前的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西方,反法西斯战争即将结束;在东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已接近尾声” ②。然后组织两人学习毛泽东撰写的《论联合政府》,接着,安排周治隆、陈运干到达县开展革命活动。从此,彭立人“便把这里当成了联络点,因为这里比中华职校安全、可靠”。③8月15日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重庆,崇素和亲友们、市民们奔走相告,到处都响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秋 经赵子英介绍,携夫人映川、带着女儿萧澜,到泸县喻寺乡衣锦中学任教。为防意外,仍用萧霖作为化名。  ①①②《巴山风雨铸英魂──红岩烈士彭立人传》,四川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25:48|只看该作者
D:1946—1953 1946年(民国35年) 41岁
春 接到沙汀邀请他速去重庆工作的函件。这时,“中华全国 文艺协会”(简称“全国文协”,前身是“全国抗敌剧协”)已迁往上海,沙汀正以“全国文协”理事身份在重庆筹办分会。在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下,“全国文协重庆分会”很快成立。目的在于“双十协定”如果得到落实,重庆文艺界就由沙汀出面竞选“国大代表”;如果不能落实,就组织文化人士与国民党当局斗争。

沙汀为什么邀请崇素参加“全国文协重庆分会”,多年以后,他在回忆录《雎水十年》一书中作过说明:沙汀和崇素交往时间长,知道崇素早年在上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是“名噪一时的《摩登月刊》”“发起人、撰稿人之一”;他还知道,崇素在《新蜀报》写过社论,在重庆参加过抗日救亡运动……“一直靠近党”。

6月 离开泸县,抵达重庆,在张家花园95号会到沙汀,再由沙汀介绍会到何其芳、艾芜。三人提议崇素任“全国文协重庆分会”秘书,并在理事会上获得通过。此后,崇素多次代表“全国文协重庆分会”分会到“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总部国府路300号和营家港“社会大学”开会,听吴玉章和史良作报告。当时,谣言四起,政治空气十分紧张。

8月10日 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新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发表联合声明,宣布“调处”失败,内战一触即发。重庆笼罩在恐慌的气氛中,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一天晚上,崇素到育才中学参加“富于革命精神和政治色彩的舞蹈晚会”①,次日回来,沙汀已根据何其芳的通知“撤退”。不久,崇素始任重庆“适存高级商业学校”(简称“适存商校”)训育主任。

“适存商校”位于新桥,距市区较远,门前有通往青木关的公路,交通方便,易于疏散;校后是山地、丛林,易于躲避。该校是“民盟”主持的,董事长胡子昴(民族资本家,解放后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董事有刘国志、胡克林等多人,教师多是进步人士或盟员,或以盟员身份公开活动的地下党员。

  ①萧崇素:《沙汀在重庆》(手稿)。

1947年(民国36年) 42岁

1月6日 和校长刘子政、副校长简世埙亲率“适存商校”师生示威游行,抗议去年12月24日美军士兵强暴北大女生沈崇。

这次抗议活动由中共重庆市地下党领导,“适存商校”“民建中学”的学生在组织串联中起到核心作用。他们夜以继日地奔走于各大、中学校之间,通过各校的各类团体,包括学生会、同乡会、校友会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发动了60几所学校一万多人参加,以大、中学校学生为主,也有教授、教师、校长、职工。

游行队伍秩序井然,浩浩荡荡地向市中区行进。“抗议美军暴行”“严惩凶手”“美军从中国滚出去”,①口号声此起彼伏。广大市民夹道欢迎,送茶递水;有的工人、市民自动加入到队伍中来。

同月 创作讽刺话剧《“顶好”插曲》,10000余字,寄给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何其芳。后在《新华日报》于2月28日被勒令停刊前夕,以醒目的大标题整版刊载于副刊。

夏 创作反映“12·9”运动的五幕剧《“一二·九”青年进行曲》(又名《最初的号角》),约80000字,交“民盟”机关报《民主报》印行。10月27日,国民党宣布解散“民盟”,报社随即被封,未及出版,只留下一套纸版。十年动乱中,纸版被毁。

7月 始任“适存商校”代理校长,学校逐渐做到自给。任职期间,与副校长简世埃同编重庆《新民报》副刊,出“教师治校,民主办校”等专号。热情支持党领导的革命团体“新中国剧社”,常把学校收到的学杂费款项挪出支援“新中国剧社”作《大雷雨》([苏]奥斯特洛夫斯基)《夜店》《家》等进步戏剧的公演。

随着内战不断升级,时有人到该校避风。解放后担任重庆市统战部处长的杨建成、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的洪宝书以及解放前牺牲的刘国志、彭立人、章培义等,都曾先后到此隐蔽。同刘国志一道参加重庆市盟委负责人胡克林、赵一明、冯克熙组织的“民青社”,持续“民盟”的工作。常和“民盟”“民建”成员以及包括刘国志在内的党员传阅党的文件与《挺进报》等地下刊物。

是年 送夫人映川到西南学院学习,她在校期间加入“民盟”。

  ①萧崇素:1999年10月23日口述。

1948年(民国37年) 43岁

夏 因学生中发生左、右派尖锐斗争,同时又因为时局混乱,难于开展工作,遂辞去代理校长职务。随后前往成都,与赵一明、冯克熙、赵铭彝取得联系,配合他们做地下工作。

秋 和中共党员、民建中学教导主任韦弦到松潘职校办学。行前,韦弦在成都与《华西日报》一李姓同志接头,向组织作过汇报。松潘职校主要开设畜牧、兽医专业,大妹夫彭丰根(盟员)任校长,他分别安排崇素、韦弦作总务、教务主任。

冬 物价飞涨,全国一片混乱,松潘职校瘫痪。崇素回成都,投亲靠友;韦弦回重庆,入“适存商校”任教。这期间,映川因连年漂泊流亡,神经刺激过甚,又因服药不慎,引起精神严重错乱。治疗中,数日便把全部储蓄用光,生活陷于困境。
14#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26:11|只看该作者
1949年(民国38年) 44岁
年初 参加侯枫在成都太平街领导的“中国艺术剧社”。侯枫是“剧联”成员侯鲁史的弟弟,与崇素彼此知道姓名和经历。他和萧宗瑛在该剧社组织艺术委员会,聘崇素、刘盛亚、肖锡荃任艺术委员。剧社缺演员,崇素就写信动员在重庆民建中学任教的二妹萧宗环、二妹夫位北原前来参加;剧社缺作曲家,崇素就请当年在泸县、达县合作过的郑干柱前来帮助配曲……排演《大雷雨》《夜店》《富贵浮云》《孔雀胆》《咫尺天涯》等有积极意义的大戏。但是生活极为清苦,“剧社”只管食宿而不发月薪,“平常每演一场戏得五分钱报酬,星期日演两场分半个银元”①。

3月 幸遇积极支持“重庆救国会”的邓颉刚,了解到李筱亭近况。李系“老同盟会”会员,时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正掩护在乡下。他在重庆曾布衣布履到《新蜀报》慰问大家,彼此相识。李筱亭得知崇素到成都后,多次吩咐成都的同志多加照料。

同月 由邓颉刚安排,和罗髫渔会面。罗于三年前根据四川省委副书记张友渔的指示,由重庆到成都开展地下工作,公开身份是川大印刷所所长。他把崇素带到老玉纱街,将川大印刷所后院腾出,让崇素的母亲、女儿和患病的夫人居住,并给崇素一份聘书,让他担任川大印刷所设计主任直至成都解放。川大印刷所实际上是四川临时工委掌握的经济实体,它的收益由“组织分配”,“用于支援革命家属、烈士家属和党的活动经费”;“该厂经济十分困窘,崇素任职后,拉了一些印刷生意,致业务有起色。”②

7月 在川大印刷厂接待民盟成员,原“适存商校”校董赵一明。赵在香港接受华南局乔冠华所给的策动国民党地方军人起义的任务,持胡子昂介绍信,准备通过李铁夫(时任成都市长,曾任刘文辉的副官)接近刘文辉、邓锡候。得知崇素住处,特来探望,并安排他与刘盛亚联系,以便发生意外时互相照应。

8月 邓颉刚由李筱亭处带来油印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安排崇素在“中国艺术剧社”组织大家学习。崇素通过他的大弟萧宗瑛,经常在20余位演职人员中秘密传递、学习这些文件,然后藏在天花板上。这20余人,就是后来迎接解放的“新生代剧社”的基本队伍。

9月 介绍赵一明认识邓颉刚。赵和香港有联系,邓知道许多成都国民党官方的情况。为了互通讯息,崇素成为赵、邓之间联系的桥梁。同时,还及时给他们提供一些自己所了解的情况。

10月中旬 收到邓颉刚派人代表党组织送来的10个银元,说国民党要搜查川大印刷厂,要他隐蔽,于是暂避到沙汀堂兄杨冠斌办的硫化氢厂。应杨冠斌之约,会见国民党十六军团曾副司令,把由赵一明处知道的渡江形势等告诉他,“对曾的起义起了侧面的推动作用”③。接着,引见杨冠斌以曾个人代表身份会见赵一明,并与搞统战工作的洪宝书取得联系。后来,十六军团在曾的率领下宣布起义,曾后来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1月 把准备起义的国民党交通团军官介绍给赵一明。后由入城的解放军接收了100多辆汽车和若干军用物资。

12月 因嫌“中国艺术剧社”是老板剧社,有封建性,建议宗瑛、宗环、北原等组建“新生代剧社”。盟员胡克林带崇素去北新街“华康银行”,把贴有国民党封条的门打开,供剧团开展活动。“华康银行”由胡子昂创办,他是胡克林的父亲,已北上参加全国政协会议。邓颉刚得知剧团在经济上有困难,立即代借款项给予支持。有了地盘,有了经费,有了演员,“新生代剧社”就此诞生。这时,侯枫已到“战斗剧社”供职,崇素被推选为社长。

同月 吸收数名国立剧专的同学加入“新生代剧社”。这使“新生代剧社”发展很快,演出有特色。后来邓颉刚、李筱亭第一次会见贺龙司令员时,还特意提到“新生代剧社”,评价甚高。

同月 25日,解放军入城。31日,刘伯承、邓小平命令:成都实行军事管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成都军管会”)。1950年,四川被划分为四个行政公署区。1952年,撤销行政公署区,结束军事管制,恢复四川省建制。

①萧崇环:1999年10月5日口述。

②《关于萧崇素工龄问题的调查报告》,存四川省文联人事处。

③《关于萧崇素工龄问题的调查报告》,存四川省文联人事处。

1950年 45岁

1月 率“新生代剧社”去成都北较场慰劳解放军。

同月 由“成都军管会”文艺处提供剧本、幕布,组织“新生代剧社”在东胜街“沙利文剧场”举行秧歌戏公演。王维舟将军等入城将士观看后,称赞“这是我们的戏”①。“成都军管会”文艺处对“新生代剧社”颇关注,常指派专人和崇素联系。

2月 “新生代剧社”并入“成都军管会”文艺处“文工一队”,崇素任队长,宗瑛、黄枫任副队长。一家老小,生活皆用品实行供给制。后来人员逐步增多,物资日益溃乏,所以鼓励大家到高校兼课或兼任其他工作,以此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同月 创作反映纺织女工斗争的话剧《红旗歌》。位北原组织“文工一队”排练,“三·八”节前夕首演。贺龙见看后鼓掌叫好。

同月 母亲左淑诚去世,享年65岁。成都军管会购买棺木,用马车运往成都东门外,安葬在一片小树林里。

3月29日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简称“中国民研会”)在北京成立,随后,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类似机构。1987年5月1日,改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各地民研会相继更名。崇素是中国民研会早期会员,数十年间,多次参加该协会组织的调查采访、资料征集、学术研讨等活动,还在该协会主办的《民间文学》等刊物发表大量民间文学作品和论文。

4月 兼任成都艺专、华西大学、成华大学教授。不久,认识青年学生高毅旭(高一旭),他从家乡安县前来成都艺专求学,读戏剧训练班。崇素兼任该校戏剧科副主任,萧宗环、位北原兼任教师。一旭受其影响,逐步走上创作道路,毕生从事安县群众文化事业,在剪纸、美术、文史和民俗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

5月 调任成都军管会文艺处电影戏剧科科长。原“文工一队”被改编为成都市话剧团,位北原任副团长。1964年,位北原调任广东话剧团团长,萧宗环随同调去担任演员。

7月1日 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连续四次申请,“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1984年9月11日,经第五次申请正式批准入党。

同月23日 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不久,周光复因为解放前逃难时住了一个月国民党办的“游干班”,“被川西文联党组申请成都市公安局予以逮捕”②。崇素确信他不是什么反革命,在周病危时将他保释出狱。

9月 兼任川西《说唱报》编委。兼任四川大学教授。

10月 8日,毛泽东发布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命令。25日,在《华西大学校刊》发表《一封写给美国友人的信》,1000余字,希望用“正义的声音”奉劝热爱和平的美国友人阻止美军入侵朝鲜。川内多家报刊连篇累牍载文予以批判。

是年 歌剧《小播音员》《重庆雾夜曲》由成都市剧协出版发行。前者以抗美援朝为题材,后者以抗战期间的重庆生活为题材。后来,《小播音员》受到严厉批判,指责他恐美、捧美、崇美。

①萧崇素:《萧崇素参加历来党领导的文化革命活动情况》(手稿)。

②沙汀:《雎水十年》,三联书店1987年5月第一版。

1951年 46岁

是年 当选为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2年 47岁

4月 任西南文协(后称“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理事。

9月 夫人王映川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在学习期间,担任学生会主席。自学俄语,试译苏联柯罗连柯·波列伏依的作品。

1953年 48岁

1月23-30日 出席四川省第一届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四川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常委、创作辅导组组长。

3月13日 当选为成都市戏剧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自此,不再担任川西《说唱报》编委、电影戏剧科科长。

秋 上海戏剧学院拟调崇素任艺术课教授。沙汀知道后,给赵铭彝写信,说“不该拉人……”①崇素继续留在四川。

是年 被安排为成都市政协委员。

①赵铭彝:1969年7月29日“交待材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26:58|只看该作者
下 编(1954-2002)自来意气尚青春,栉风沐雨走边城;昔日旧侣俱老病,枥马犹自作长鸣。萧崇素:《自述》A:1954—19651954年 49岁秋 辞去四川大学、成华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不再担任成都剧协副主席,把主要精力用于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冬 到达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阿坝藏族自治州,后改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沿途住在筑路工程兵留下的瓦板房里──成阿公路正在向层层的山峦推进。过汶川后,抵达理县,目睹高原雄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环境,以及正在不断深入的民主改革……不时吟诗抒怀。《维关偶感》(维关:万山深处的一段石垣,传为蜀汉大将军姜维筑,故名)就是其是一首──万山深处拥维关,千年风雪仍巍然;将军忆否南中策,攻战在心不在边。在理县的甘堡、沙坝、十八卦等地结识昂旺·斯丹珍、且郎特尔、班得尔、门多等民间歌手、故事讲述人,搜集到《姐妹鸟》《猎人与山妖》《幻境》《种子的起源》等民间文学作品。随后深入到理县米亚罗林区,那一带属于“四土”(过去卓克基、梭摩、松岗、壤堂四土司所在地的简称),是藏族一支即嘉戎族的中心区。那里地广人稀,山高水险,四围都被重重的雪山和茂密的森林包围着,景色雄伟壮丽,仿佛一个神奇与梦幻的“童话世界”。在那里结识了阿钟、巴金、仁称尔甲等故事讲述人,其中最出色的是农奴出身的民间歌手、故事家黑尔甲。由于正下着大雪,室外温度经常低于摄氏16度,深夜有时降到摄氏零下26度。森工局分队部的护士们都日夜烧着火盆,来保护他们使用的药品和安瓿。崇素和他的同伴每天挤在一间小屋里的一个破木箱上,记录着黑尔甲讲述的闻所未闻的优美故事。夜里和伐木工人一起滚大铺,三餐吃黑面馍馍……“黑尔甲时而在说,时而在唱。有时说的是仙佛收妖,有时说的是男女爱情,有时说的是人民的愿望和理想,有时又说的是百姓对官家的反抗。时而在曼声的歌唱里寄托着无限的同情,时而在诙谐处自己也格格地笑起来。故事的不可捉摸,也正如他那纯朴而单纯的脸上的表情不可捉摸一样。”①最宝贵的是,他“讲的许多故事中,常常贯串着一种广大人民的那种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和对汉族紧密团结的要求”。②“中间包含着无限的诗意和幽默,也包含着出人意外的机智和聪明……”③崇素从黑尔甲那里搜集到许多民间故事、传说、歌谣,认识到文学是可以由劳动人民口头创造的,也认识到民间口头文学不可低估的力量和美。这对崇素后半生的事业,产生深远影响。之后,向前到达马尔康,结识马荣安、日尔满德等藏族故事讲述人,搜集到一些故事和歌谣。然后,基本按原路返回成都。这次采风,历时两个多月。先靠乘车,进入藏区后主要靠骑马、步行,往返行程1000余华里,搜集到大量第一手资料。 ①②③萧崇素:《<增布的宝鸟>卷头语》,重庆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第一版。1955年 50岁6月 搜集、整理的藏族民间故事《青蛙骑手》刊于《民间文学》。这是一个优美的民间故事,用神话的形式,反映过去漫长的岁月里,藏族劳动人民渴望摆脱穷困和压迫的理想以及藏、汉人民要求团结的愿望,也体现出劳动人民在反抗中的伟大力量。先后被译成八种外文,入选数十种选本,成为在中国和全世界广为流传的名篇。老舍根据此篇改编成同名儿童剧,但在故事情节上有些出入,把悲剧变成了喜剧,也没有突出藏区特色。同期,还刊有他搜集、整理的藏族寓言故事《葫豆雀和凤凰蛋》《六个东西的活路》《山兔与商人》《被惩罚的乌鸦》。8月5日 撰写藏族民间童话集《<奴隶与龙女>后记》,回顾他到“四土”地区搜集民间故事的艰难历程;介绍本书故事的讲述者,着重介绍天才的故事讲述家黑尔甲;简要论述藏族民间故事与欧洲民间故事的关系,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是年 到阿坝藏族自治州采风,最远抵达与甘肃接壤的若尔盖。蓝天如洗,草原无垠,牧民脸上挂着微笑。过了尕哇尔玛,结识德格尔等故事讲述人,搜集到《增布的宝鸟》等民间文学作品。返回途中,过飞沙关。相传杨贵妃在此地温泉沐浴,举手扬沙;1935年,红军长征时从这里路过,在岩石上刻有多处标语。此次采风,往返行程达2000华里以上。回到成都后,立即利用上班时间、周末和假日进行整理,废寝忘食,不知疲倦。11月 《青蛙骑手》由重庆人民出版社,收录《茶和盐的故事》等13个民间故事,一部分为神话,一部分为讽刺故事和寓言。是年 被安排为四川省政协委员。
16#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27:41|只看该作者
1956年 51岁年初 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和董必武等中央领导接见。2月 搜集、整理的藏族民间故事《青蛙骑手》《葫豆雀和凤凰蛋》《六个东西的活路》《山兔与商人》《被惩罚的乌鸦》被译英文,刊于《中国文学》(英文版)第二期。其中,《青蛙骑手》后由阿部幸夫译成日文,由日本东京都未来出版社出版、发行,系64开袖珍本。《青蛙骑手》等五篇民间故事,是最先翻译、介绍到国外去的崇素的民间文学作品。同月 搜集、整理的藏族民间故事《三个根加的故事》《骗亲的货郎》《聪明的女儿》《山妖与官寨》刊于《民间文学》。同期,还刊有他搜集的藏族民间传说《塔满兹和塔尔查来鲁》。3月13日 由四川省委任命为省文联创作辅导部副部长。春 参加四川省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调查活动,担任调查小组组长。由于藏族少数上层反动势力发动叛乱,崇素一行乘坐军车,和进藏部队同行。行前,部队首长再三叮咛,如遇战事,大家要迅速远离军车,因为军车最容易作为攻击目标。经新津、过邛莱、名山、雅安,翻二郎山,抵达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在那里,结识阿戈仁清等民间歌手、故事家,搜集到《三个求婚者》等民间故事。他还发现当地藏族小伙子与姑娘们爱玩一种叫“阿洛木”的游戏,游戏中的诗句充满生活的风趣和青春的热情,“在别的民族中似乎少见”①。随后,继续西行……在雅砻江边,遇到一个骑着单马、背着叉子枪的藏族青年,在金红的夕阳下歌唱──我走过的地方都忘记了,只有故乡忘不了!我吃过的东西都忘记了,只有阿妈的奶忘不了!我听过的话都忘记了,只有情人的话忘不了!崇素举目远眺江上的落日、辽阔的草原、漫长的旅途,在凄凉的晚风中,他不知不觉被这首叫做《忘不了》的藏族民歌所包含的故园之恋、母子之情和情人之爱的综合感情深深地陶醉。接着,经过炉霍、甘孜,抵达雀儿山麓雪峰与湖水相映的新路海。在新路海附近的马尼甘戈草原,和藏胞们一同放牧、住宿、饮马茶、喝牛奶。每当牧角声声、牛羊归圈,帐篷前正烧着一堆堆篝火时,老人们总爱教小女孩唱《达利珠姆姑娘》──达利珠姆姑娘,请到湖边来剪羊毛;不要说不会剪,我教你这样剪吧!达利珠姆姑娘,请到湖边来扯羊毛;不要说不会扯,我教你这样扯吧!达利珠姆姑娘,请到湖边来纺羊毛;不要说不会纺,我教你这样纺吧!达利珠姆姑娘,请到湖边来织毪子;不要说不会织,我教你这样织吧!达利珠姆姑娘,请到湖边来裁衣裳;不要说不会裁,我教你这样裁吧!达利珠姆姑娘,请到湖边来缝衣裳;不要说不会缝,我教你这样缝吧!达利珠姆姑娘,请到湖边来穿衣裳;不要说不会穿,我教你这样穿上!崇素认为,这首民歌表现出藏胞十分珍视他们在农田里、牧场上、水磨边、织机旁积累的劳动经验,故以儿歌形式世代相传。最后,崇素一行抵达金沙江畔的文化古城德格,参观藏有40余万块经板的印经院。印经院里最珍贵的是“大藏经”,系八、九世纪以前后由印度翻译而来,在印度早已失传,也有一部分是藏族自己的著作,其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建筑、兵法、医药、文法、诗学等各个方面,是研究中、印文化史、思想史的重要文献。“若藏、汉学者能用唯物论观点来整理”这部巨著,对于“解释古代亚洲的思想和文化”,②定能会作出重大贡献。这次采风历时两个多月,往返行程1500华里以上。沿途不只一次听到稀稀拉拉的枪炮声和子弹从头上飞过的呼啸声,但由于受到广大翻身农奴和部队的大力支持,顺利地完成调查任务。5月 搜集、整理的藏族民间故事集《青蛙骑手》由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除读者熟悉的《青蛙骑手》外,还选有《塔满兹和塔尔查来鲁》《巴尔布的三姊妹》《铁盐锤和海公主》《猎人的妻子》四篇。这些作品从多方面反映藏族人民的机智和坚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青蛙骑手》一书45000字,印数45000册,由李唤民配插图四幅。同月 始任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理事。6月 《青蛙骑手》(单篇)藏、汉文对照单行本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印数1000册。翻译:藏族女学者邓珠娜姆。这是崇素第一本以藏、汉文对照出版的作品。初冬 和三位同道深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竹核、四开、西昌等地来回采风,受到当地政府和彝族同胞的多方协助。凉山彝族自治州刚解放不久,多处不通公路,沿途几乎没有电灯和招待所。有时还须自己扛着被包,不然就只有在火塘边烤着火过夜。虽然生活艰苦,天寒地冻,但心里却乐滋滋的,因为他们从彝族阿普和翻身奴隶那里收集到大量的弹唱故事和歌谣。在西昌,他们到过水天一色、小岛错列的风景湖邛海;美丽的湖光山色,厚重的采风实录,使崇素情不自禁──岁暮天寒出彝山,过山又复到江南;难忘邛海斜阳里,点点烟波打鱼船。年底,基本按原路返回成都,往返行程达2000华里以上。虽然历尽艰辛,却初步认识到这里是民族文化的沃壤,是民族民间文学的宝库。若能和彝族同胞深入地挖掘下去,“那不有一天会对祖国文化和民族文化作出一些令人惊异的贡献吗?”③ 此后,崇素多少次到过凉山,他自己也记不清楚。总之,一有机会就去。几年中,曾几次在有名的“民歌之乡”的竹核洗过温泉澡;曾翻越海拔三、四千米的狮子山去金阳寻找彝族古史《勒乌略夫》(彝史大全)的踪迹;还曾长住呷洛,和彝族老人岑光电一起进行彝族古史的搜集与整理。11月 搜集、整理的藏族民间故事《聪明的扎尔干》刊于《民间文学》。12月 搜集、整理的《藏族寓言故事》(藏、汉文对照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翻译、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印数1720册,收入寓言故事三篇。《葫豆雀和凤凰蛋》告诉人们要注意小事,因为小事不注意,也会铸成大错。《六个东西的活路》告诉人们要量才用人,若胡乱使用,就会出岔子。《山兔与商人》反映了人们对贪得无厌的商人的厌恶。三个故事都生动优美,富有积极意义。是年 搜集、整理的藏族民间童话、故事集《山兔的故事》由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是年 当选为成都市政协常委。  ①②萧崇素:《四川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漫步》,载《民间文学》1958年3月号。③萧崇素:《<大凉山采风点滴抄>前言》,载《采风集》第二辑,1993年5月自费印发。1957 52岁1月 搜集、整理的藏族民间故事《藏王的求婚使者》《土司和穷术师》《金瓶和猴子》《奴隶与龙女》刊于《民间文学》。1959年3月,《藏王的求婚使者》《青蛙骑手》《葫豆雀和凤凰蛋》入选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集》。中印战争期间,《藏王的求婚使者》《青蛙骑手》作为藏、汉亲密团结的宣传材料用英语向印度和全世界广播。1979年11月,《藏王的求婚使者》由杨永青译成日文,更名为《文成公主出嫁》,刊于日文杂志《人民中国》。2月 搜集、整理的《藏族寓言故事》(藏、汉文对照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再版,新华书店发行,重印3019册。3月18日 论文《我们需要的爱情诗》在成都脱稿。全文3000余字,分四个部分:引言;爱情诗与社会关系;爱情诗与色情诗的界限;我们需要的爱情诗。作者对“左”的思潮就文学创作的负面影响有所察觉,阐明爱情诗(含抒情诗)既要摒弃超然物外、独往独来的唯心主义美学倾向,又不能片面地机械地要求一切抒情诗和爱情诗都只能对社会关系一律作“直接反映”,“都要硬性加上政治尾巴的机械、庸俗倾向”。4月8日 深夜,《四川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漫步》在成都寓所脱稿。全文4000余字,主要以作者深入藏区、彝区的考察成果为依据,阐明四川地区民族文化的宝藏极其丰富,独具特色。希望“喜欢文艺的各族青年,有出息的文艺工作者,不应该毫无远见,浅尝辄止;应当深入到兄弟民族地区去,对他们的古典遗产和民间的口头文学深入挖掘和学习”。这样,“既可使自己的写作在民族风格中得到营养和提高,又可以把兄弟民族的文学宝藏逐步介绍出来,使这些宝贵遗产能够贡献于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同月 搜集、整理的《胡豆雀与凤凰蛋》由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47000字,收入藏族民间事故和寓言故事各12篇,印数36000册,新华书店发行。书中冉锐光、杜琦、张克仁配有数幅插图。其中,《猴子和月亮》入选《建国五十年四川文学作品选》。7月 编选的《奴隶与龙女》一书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89000字,收入藏族民间故事、传说共17篇,印数18000册,新华书店发行。其中,那篇《奴隶与龙女》讲一个勤劳、善良的奴隶与海王的女儿结了婚,很美满;奴隶主非常嫉妒,就千方百计破坏他们,最后勇敢勤劳的奴隶和聪明美貌的龙女战胜了残暴的奴隶主。另16篇故事也非常有趣,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纯朴愿望和美好理想。本书封面设计孙惠,插图陈永镇。这些故事多数是米亚罗的黑尔甲讲述的,也有一部分是格色尔甲、班登斯(女)和十八挂中寨的门多以及夹壁的阿姆基尔(女)等人讲述的。大部分只有口传而无文字记录,少部分或许见于他们所说的“上古书”,但“已经过他们长时间的创造和丰富”,“仍有值得记录的价值”,“尤其是那些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的故事”①。是年 提出四川省文联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党员与非党员之间有隔阂,“多次声称‘自费出版书刊’”……被戴上几顶帽子:“对党的领导有不满情绪,对党的某些政策表示怀疑且进行错误批评”;“在实际工作中有脱离党的领导的错误主张和危险倾向”。因此,在“反右”斗争中“一度受到批判”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作出结论:崇素“青年时期即受党的影响,长期从事党领导的文化活动,在反动派的高压下,始终跟着党走”。“在整风反右中……还是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工作一贯积极热情、肯干,具有一定的外语知识和业务能力,在学术上和艺术实践上肯钻研,在文艺界,特别是在戏剧界,有一定代表性,在青年知识分子和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③是年 夫人王映川翻译的苏联儿童小说《蓝野猪》,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①萧崇素:《<奴隶与龙女>后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7月出版。②“鉴定材料”(1962年),存四川省文联人事处。③《关于萧崇素同志的考查材料》,存四川省文联人事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28:25|只看该作者
1958年 53岁3月22日 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发动了搜集新民歌的运动。7月 到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①的工作方针,并经中央批准转发全国遵照执行。是年 参加“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彝族民间文学的采风工作”②。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冯元慰、沈伍己、谢志理、阿鲁斯基、沙玛伍哈等彝族知识分子在一起工作、生活。崇素虚心向他们学习,凡不懂的问题就向他们请教,并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作好记录;有时还把他们拉到茶馆里去,追根究底地问,认认真真地记。他们爬山涉水,走家串户,寻找、搜集那些保留在人民群众口头的“上古神话、英雄史诗和有关氏族社会的发展、部落战争以及民族迁徙等大量的传说故事”③。沿途受到地方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受到彝家山寨群众的热烈欢迎。其时,在“大跃进”掀起的高潮中,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下,“玉米杆儿穿九天,深身棒子有几千”“不知钢铁产多少,压得地球打转转”……之类的“作品”铺天盖地,可谓奇观。崇素却能力所能及地排除“左”的干扰,克服语言不通所带来的种种障碍,发掘出丰富的彝族民间文化遗产,内容涉及彝族的历史、社会、宗教、文学以及他们在医药上不可磨灭的贡献。①贾 芝:《团结起来,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民间文学事业而努力》,载《民间文学》1980年第一期。②萧崇素:《<大凉山彝族民间故事选>前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60年6月第一版。③祁连休、冯志华:《三十多年的刻意追求》,载《民间故事十家》,1986年6月海燕出版社第一版。1959年 54岁  1月25日 当选为四川省民间文艺研究会委员。夏 根据日本“世界童话大系刊行会”发行的《世界童话大系》第16卷,着手选译《日本童话故事集》([日]松村武雄)。因为公务缠身,运动不断,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时译时停,直到80年代初期才定稿。译稿选有民间童话、故事32篇,曾先后寄给重庆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皆因故未能出版。6月 搜集、整理的彝族民歌《小囝乌乌的歌》《咿,表妹蒙渣呀》《噫咿,阿底古尼姑娘来看呵》《拉尔阿妞的歌》《咕嘶》《聪明的莫克苏阿沙姑娘》以“特辑”刊于《星星》诗刊。同期,还发表评述彝族民歌的文章《祖国文化的珍宝──彝族民歌》。夏 深入米亚罗林区,和伐木工人一道伐木、运树子,休息时听他们唱山歌,夜里听他们讲故事。工人辛苦一月,每人可领900来元工资,但难于购到象样的食品,甚至买不到蔬菜。崇素和大家吃生了霉的米,用硝盐盐过的腊肉下饭,营养不良,他的牙齿大半松动。年底,带着一大口袋采访笔记返回成都。途中,看到大炼钢铁的炉子,或像石灰窑,或像砖瓦窑,或啥也不像。12月 撰写《萧崇素小传》,自述解放前后参加文化、革命活动的艰难历程。四川省文联在审阅后作出鉴定:崇素“反右斗争之初,对运动表示怀疑,因而持观望犹豫态度”。后经学习和批评教育,参与批判过“右派分子”的“反动言论”。“但更多的是不满右派分子工作上的自由散漫,目无组织,生活上吊儿郎当,违法乱纪等错误行为,不明确这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因此,在斗争中有些勉强和迟疑,不坚决、主动、明快。”年底 得知藏族民间歌手、故事家黑尔甲因为饥饿和患胃溃疡去世,悲痛不已,特去函向其家属表示哀悼、慰问。是年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0年 55岁2月 深入研究近年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获得的大量采风实录。进一步认识到彝族民间文学的“美丽、深刻和细腻”,以及它的“表现形式的新颖和多样”;认为“彝族口头文学将永远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瑰宝,而且不少方面,将永远值得我们整理、学习和借鉴”①。于是把研究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彝族民间文学这一课题。3月 凉山彝族童话故事集《懒猴是怎样来的》(合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书中收入彝族民间童话、故事11篇,配有插图。其中部分篇目,由崇素搜集、整理。5月 到阿坝藏族自治州采风。在俄尔雅,撰写《<日本民间童话、故事集>后记》初稿。曾去理县旧治薛城──四山环抱,易守难攻,唐吐蕃曾于此筑无忧城;即兴赋诗《薛城题壁》──西来铁骑尽精英,百里连营几经营;断戟沉沙无觅处,史迹空余无忧城。同月 《大凉山彝族民歌》(合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收入凉山彝族人民创作的新民歌43首,印数2000册,新华书店发行。其中,《要去北京看爹娘》《小囝乌乌的歌》《咿,表妹蒙渣呀》《噫咿,阿底古尼姑娘来看呵》《阿蒙》《党的光辉照凉山》六首由崇素收集整理。演唱者有阿汝曲波、麻黑索格(奴隶出生,昭觉县南坪公社社委)、勒格木呷、尼克阿支(女,竹核农业社社员)和瓦且阿业,口译者有傅照宣、沙玛伍哈和沈伍己。同月 搜集、整理的藏族寓言故事《狮子与犀牛》《锦鸡、兔、猴、象吃果图》《金锭、银锭、氆氇、藏靴和粮食的争执》发表于《民间文学》。其中,后两篇于1982年4月入选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的《中国少数民族寓言故事选》。6月 《大凉山彝族民间故事选》(合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数2000册,新华书店发行。书中收入民间故事、传说、童话、寓言23篇,11.3万字,“作为向建国十周年的献礼”②这些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彝族人民战胜困难和敌人的不屈意志,追求自由与幸福的美好愿望,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也体现出彝族人民不同寻常的艺术才能。其中,《洛龙歌布曲鸟》《笔摩与姑娘》《阿衣错比与阿丝木呷》《聪明的莫克苏阿沙》《阿茨姑娘》《吹笛少年与渔女》《牧羊人与妖婆》《懒猴是怎样来的》八篇由崇素搜集、整理。口述、口译者分别是沈伍己、沙玛伍哈、吉乌呷呷、比不五吕、麻喀打波、特古阿妞和瓦渣底惹。7月22日-8月13日 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会上修改了会章,改选了领导机构。  9月 《青蛙骑手》由文字改革出版社用汉语拼音注音出版,供小学低年级学生作课外读物。全书配有七幅插图,印数22000册,新华书店发行。这是崇素生前唯一注音出版的一件作品。①萧崇素:《<大凉山采风点滴抄>前言》,载《采风集》第二辑,1993年5月自费印发。②萧崇素:《<大凉山彝族民间故事选>前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60年6月第一版。
18#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29:04|只看该作者
1961年 56岁2月 搜集、整理的藏族民间故事《种子的起源》《铁盐锤老人》《德布根藏的求婚》(又名《德布根藏与三姑娘》)发表于《民间文学》。第一篇讲述者为米亚罗小学在校学生仁称尔甲,第二篇为米亚罗芦杆桥的巴金,第三篇为黑尔甲和沙顿的班德尔。是年 搜集到一些“反面材料”,其实是老百姓实话实说。“大跃进”期间,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比中央更“左”,而且对上报喜不报忧,遂使四川成为“三年困难时期”全国最突出的重灾区之一,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有如下“反面材料”为证──一进食堂门,稀饭几大盆;瓢儿掀波浪,汤汤胀死人。搀水几大桶,加米几大捧;肚子都胀烂,鸡儿都屙肿。1962年 57岁春 出席四川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戈壁舟等八位委员联名递交《请四川省人民政府划成都名胜堂屋作为民族伟大诗人李白纪念馆》。提案说:“四川江油盛唐诗人李白,胸怀坦荡,才调绝伦……诗名与杜甫并称……现杜甫纪念馆已创建成功,特请再建李白纪念馆……”①同年6月2日,省文化局制定《关于筹建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纪念馆计划》;7月18日,成立“四川省江油县李白纪念馆筹备处”。1979年5月29日,开始在江油县城兴建馆舍;1982年5月,邓小平题写“李白故里”四个大字;10月23日,李白纪念馆正式向中外游客开放。是年 到阿坝藏族自治州考查藏族民间文化,先后抵达汶川、黑水、毛尔盖等地。当翻越刷经寺后的雅克夏山时,遇暴风雪,漫天皆白,不敢随意睁开眼睛,手足也冻得失去知觉。是年 夫人王映川被安排到“民盟”四川省委工作。①吴丹雨:《政协委员与李白纪念馆》,载《四川政协报》2000年4月11日。1963年 58岁7月 其女考入四川大学,1968年毕业,到广东汕头军垦,后在四川宜宾从教。1977年调入川大外语系,曾留学加拿大。1997年由省教委特聘为教育督导员,现为川大外语学院教授。12月 搜集、整理的彝族民间传说故事集《骑虎勇士》由上海少儿出版社出版,收入作品11篇,40000字,印数66000册,新华书店发行。其中,《骑虎勇士》《勇士铠甲》等篇叙述传说中的英雄事迹;《雁姑娘》《小木呷》《瓦扎斗黑彝》等篇描写奴隶与贪婪残暴的黑彝进行斗争,表达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哑水》《野兽和家畜》等篇是关于开天辟地和人类起源的传说。是年 “四清”运动逐步向全国铺开。此后两三年里,崇素被多次安排到农村去开展这场运动。在四川省璧山县东南部狮子乡,长期生活、居住在一户姓朱的大院子里,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和大家摆龙门阵,给伴随着牛羊归来的牧童讲童话……当地医疗条件极差,他就自费备一药箱,为随行同事和周围百姓治病,有的老人甚至步行30-40华里山路前来就医。由于鼓吹“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①所以全国“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击”,“四清运动无法开展下去”②。崇素在狮子乡却深受群众爱戴,运动结束,离别之际,数十人赶到车站为他送行。是年 当选为四川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①②《中国共产党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6月第一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29:30|只看该作者
B:1966—19761966年 61岁5月 “文化大革命”爆发,十年内乱开始。中国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摧残,民间文学也在劫难逃,全国各省、市民间文学机构被“彻底地砸烂了”①;大批民间文学工作者受到冲击,有的还遭受到政治迫害。崇素沦为“受审查的地位”②,先后养过猪,放过鸭,文化艺术工作几乎完全被迫中断。7月 用几个大篾筐把藏书装好,上贴毛主席语录,红卫兵和造反派闯进来,不敢动,藏书便保存下来。初冬 想起理县筹边楼──唐西川节度使李德裕所建,李曾入相,因朝中党争贬死涯州(海南岛)──作《过筹边楼》──德裕日夕苦筹边,韬略何不向中原?岂知朝廷风和雨,祸在萧墙不在边!①钟敬文:《四年来我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载《民间文学》1980年第12期。②《关于萧崇素同志的考查材料》,存四川省文联人事处。1971年 66岁5月 陪夫人王映川游颐和园,登八达岭长城,观杭州西湖,瞻仰中山陵。次年5月,偕游洞庭湖,登岳阳楼。1972年 67岁是年 编著《自修适用日语知识》,约15万字,供年轻人用于自学。该书深入浅出,“若认真学习,八个月就能看日文书籍”①,可是因为“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一直未能出版。①萧崇素:1999年10月28日口述。1973年 68岁6月 孙女萧晓曦在成都出生。1992年9月,晓曦进入四川大学学习,毕业后在成都科技大学等校担任英语教师及翻译。1976年 71岁10月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崇素身心从动乱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再次焕发青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党的方针政策衷心拥护。到八九十岁的高龄,还经常到边远地区考察,搜集民间文学资料,到基层从事民间文学基础知识普及工作。
20#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30:12|只看该作者
C:1977—19891977年 72岁10月 撰写《从抢救、挖掘四川民间文学宝藏说起》一文,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抢救、挖掘民间文艺的成绩,称赞省里不少文艺工作者克服“左”的干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有些发现和理解”,表达了要把这一工作深入下去的愿望。1978年 73岁年初 撰写《彝族“谚语诗”初探》一文,介绍彝族“谚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后刊于《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11月19日 撰写《论彝族的神话、传说和史诗》初稿,次年8月补充修改,定稿后刊于《民间文学论坛》。全文12200余字,分四部分:引言;“人”与“神”的斗争;征服自然,人造万物的意志;丰富的原始民族氏族社会遗迹。文中认为:“彝族的神话、传说和史诗,除了用艺术语言为我们记录了一部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风俗、信仰等等以外,还记录了许多古史的面貌和遗迹。”这对于民族学、民族史的研究,是非常值得珍视的材料。是年 被评为四川省级机关先进工作者。1979年 74岁2月中旬 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学学科规划会、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工作座谈会。19日,200余名与会代表在合影。5月 编选的《藏族民间故事选》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8月 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贾芝任组长,王平凡、马寅、毛星等为小组成员。1986年5月,改由刘魁立任组长,增设牟耕、殷海山、仁钦、降边嘉措(藏)、陶阳任副组长。《格萨尔》(蒙古族称《格斯尔》是中国藏族人民创作的一部伟大史诗,有100万余行,1000多万字,120余部;它同著名的荷马史诗、印度史诗一样,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在中国的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甘肃、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的藏族、土族、普米族和裕固族中流传,而且早在18世纪就流传到欧亚许多国家。苏联、英、法、德、日、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相继出版过这部史诗的译本。20世纪80年代以后,《格萨尔》已成为研究藏学的热门学科之一。崇素50年代到甘、阿二州采风,就亲见当地流传着藏族人民喜爱的《格萨尔》。寺院里画着史诗的故事,舞蹈时唱着史诗的歌,木雕雕着史诗中的人物,说书人有的一辈子就靠讲述史诗为生。藏胞们说,这书若全部卖齐,要用20条牦牛才驮得走。1957年4月,崇素撰文呼吁:“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民族文学研究者能把它译成汉文,并进一步把这部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长篇史诗更准确地介绍到全世界去。”①不料,国家刚收集到约2000万字的原始资料时,“文化大革命”爆发,《格萨尔》被打成“大毒草”,大量资料被毁,广大说唱艺人和有关工作人员遭受残酷迫害。10月30-11月16日 出席全国第四次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开幕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几乎全数到会,全国政协、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教育部代表应邀参加;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大会作了祝词,阐述了党在新时期领导文艺事业的基本纲领。会议第二天,在周扬作《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主题报告之前,全体起立默哀,对已故作家、艺术家表示哀悼和怀念;阳翰笙宣读了被人迫害致死和身后遭受诬陷的作家、艺术家名单。闭幕时,外出访问回国的华国锋率众接见了与会全体代表。会议期间,崇素会见了周扬、赵铭彝等老朋友。其时,中国民研会宣布正式恢复活动,并召开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崇素出席会议,听取贾芝的报告和钟敬文等学界同仁讲话,作《从抢救、挖掘四川民间文艺宝藏说起》的发言。同月 搜集、整理的彝族民间故事《错尔木的故事》发表于《民间文学》,约3000字,分为“对付主子”“出征”等四个部分。12月5日 邀请四川对《格萨尔》有所研究和了解情况的任乃强、上官剑璧、李明等学者,座谈“史诗”在四川的流传情况。①萧崇素:《四川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漫步》,载《民间文学》1958年3月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3 09:01,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