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太阳系第三号|查看: 16373|回复: 42

萧崇素年谱

 [复制链接1熊猫
21#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31:07|只看该作者
1980年 75岁3月 撰写文章《〈格萨尔王传〉在国外》。主要评述法国东方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石泰安(R·A·Stein)和苏联对《格萨尔》的研究,简要介绍这部史诗在国外的影响,希望抓紧搜集各国研究资料,以便在抢救《格萨尔》的同时提高学术水平,使其更具有国际影响。全文3600余字,刊于甘肃《陇苗》,入选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格萨尔王传〉研究文集》等多种选集。4月 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和中国民研会主办的全国七省(区)《格萨尔史诗》工作会议在四川省峨眉山召开。贾芝主持会议,崇素、更登(藏)、王月生、上官剑璧等四川代表与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云南的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央繁荣西藏的八项政策,宣读了中央宣传部批准的《关于抢救〈格萨尔〉的报告》。代表们就发掘、翻译、整理、研究和出版《格萨尔》交换意见。崇素在发言中说,四川有关《格萨尔》的资料蕴藏丰富,甘孜有《岭·格萨尔》,木里县有《昌·格萨尔》,德格地区据传是《格萨尔》的发源地……现正在组织力量搜集。会后,崇素回到四川省民研究会立即主持编选《〈格萨尔〉资料小辑》,经他的学生高一旭协助,由安县印刷厂印刷,先后出版两辑,约20万字,总印数4000册。在新时期,他率先组织四川学者对《格萨尔》进行宣传、整理、翻译和研究,增加了人们对《格萨尔》的了解,推动了发掘、抢救《格萨尔》工作的进程。这两本小册子在学术界引起关注,王映川在给高一旭的信中说:“这种资料北京的同志很重视。”对日后四川《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选有关资料集,也起到了探索和示范作用。6月16-25日 出席四川省第二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省文联第二届委员长委员和常务委员。同月 出席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全省50名会员代表参加会议,预期完成了大会议程。会上,崇素当选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理事和常务理事。7月 到西昌体验生活,改定《五色海的传说》。这是当年在米亚罗搜集的藏族长篇传说,原述者黑尔甲。着手整理始于1963年,初名《白雕神女与牧羊少年》。途中,作《过青衣江》──青衣江水笛无声,僰道渺茫已难闻。部族飘零舞干戈,空余史家话风彭。8月16-20日 参加绵阳地区文化馆举办的民间文学工作座谈会,在会上作了《探索民间文学和邻近科学关系》的学术报告。10月4日 四川省民研会草拟成立四川省《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的报告。第二年1月13日,四川省《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筹)宣告成立;2月16日,崇素作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到四川省文联出席了第一次召开的领导小组会议,就四川如何开展《格萨尔史诗》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作了发言。同月5日 搜集、整理的彝族民间情歌《我的小表妹》发表于云南大型文艺丛刊《山茶》。这是一首长400余行的“阿惹妞体”(小表妹)情歌,流传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聚居区,描家了一对恋人(表兄妹)被撤散的悲剧,歌颂了高尚、纯洁、坚贞的爱情,表达了彝族人民对旧社会买卖婚姻制度与不合理社会风习的憎恨,以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篇末附有“说明”,解释何为“阿惹妞体”,指出四川彝区留有大量母系社会的遗迹。同月 撰写《〈格萨尔史诗〉点滴抄》,8000余字,刊于四川《民间文学论丛》,入选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格萨尔王传〉研究文集》等选集。全文分四个部分:“蒙古文《七章本》;《格萨尔王传》中的藏汉关系;《格萨尔王传》的作者问题;蒙古文“七章本”和“后六文章本”的故事提要,认为后“六文章本”与“七章本”风格相近,“但较少写到一般百姓和为他们的利益而战的事迹,更多出现的是传奇性的英雄好汉与美女的故事”;提出《格萨尔王传》反映了11世纪以来汉藏两族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交往密切,汉藏两族自古以来就有血缘关系,还指出这部绵亘八九个世纪才形成的长篇史诗,决不能说是出自哪一个人的手笔。是年 到云南昆明参加会议和讲学,得著名民间文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诗作《为崇素同志题册》。1999年钟敬文为《萧崇素民族民间文学论集》作序,开篇引用了这首诗──劳民文艺堪千古,发采扬辉要我人。数日西堂同讲习,南征不负八旬身。是年 聘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顾问。是年 开始使用笔名:巴兰。是年 撰写《彝族的童话故事》,发表于《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第三期;撰写《著名史诗〈格萨尔〉杂拾》,发表于四川省民研会编印的《〈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一辑;撰写《彝族的谚语与谚语诗》,在《凉山文艺》第三、四期连载。1981年 76岁1月5日 在成都改定20年前撰写的《〈日本民间童话、故事集〉后记》。文中说,日本民间传说、故事“不管在流传过程中起着怎样的派生作用和变化,或为统治阶级有意篡改,使其符合自己的阶级利益,但大部分仍是看得出它的人民性和斗争性”。整理、定稿者“虽有着一些自然主义倾向”,但总的说来,这本集子 “仍然保留了许多富有人民性的特色”。评介这些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刻地理解日本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我想,这对目前两国人民的交往是有益的。”同月8日 撰写藏族民间童话、故事集《〈增布的宝鸟〉后记》,约1500字,告诉读者:“为了慎重处理这些故事,使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在火塘边、牧场里创造出来的宝贵遗产不受到粗暴的损害和割裂,整理时大体依照如下几点原则”──一、记录时完全照原有的风格、形式、语言记下来,一点不变,作为整理的依据。二、一个故事有几种讲法的,都一齐照样记下来。当整理时,才比较、研究它的主题意义。尽量采用其本身最富于人民性的部分和全篇统一与深刻的主题。三、故事情节不随便剪裁,尽量保留它特有的民族风格和形式的特点,保留其具有民间风格的机智、清新的语言。免得写得来如阿·托尔斯泰所说:“让整理者粗笨的手指,碰坏了人们美丽的幻想所凝聚的艺术珍品。”四、尽量保留和突出其本身具有的人民性和民主性。间或夹有封建糟粕时,为了全篇的统一完整,也作适当的剪裁或减弱,使其恢复它本来的面目和真实性。但这必须慎重。2月 搜集、整理的彝族民间传说集《骑虎勇士》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再版,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了《懒猴是怎样来的》《仔鸡们》《熊与沙布安鸟》三篇,共14篇。全书51000字,印数37000册,两版共印10.3万册,是崇素著述中印数最多的一种。“这些产生于奴隶社会的神话传说故事,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的想象和愿望。是由他们自幼受到熏陶的民间口头描绘方法和奔驰的幻想来描绘的,表现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①同月21-24日 到北京出席全国第二次《格萨尔》工作会议,听取王平凡、毛星等领导、同行讲话,并汇报四川的工作近况。王映川、上官剑璧等四川代表同行。离别时,著名民间文艺家、翻译家王沂暖教授赠与诗作《奉和崇素同志见赠之作》──广见博闻贯古今,热辩滔滔最钦君。明时喜奋生花笔,重作寻风问俗人。3月 《彝族民间故事选》(合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其中,收有崇素搜集、整理的《寻找天界》《降马》《阿依错比与阿丝木呷》《捕虎勇士拉马洛基》《摔父亲的儿子》《天神的哑水》等16篇。崇素十分看重《天神的哑水》,它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不许人民说话(限制言论自由)的罪恶。5月上旬 赴北京参加首届中国民间文学年会。6月24日 西南民族学院邀请法国石泰安教授作《关于〈格萨尔〉学术报告》,并组织一批专家、学者与石泰安教授座谈。崇素作了《在石泰安院士来蓉座谈会上的发言》,高度评价石泰安教授对《格萨尔》研究作出的重要贡献;介绍了我国对《格萨尔》的发掘、整理、研究概况和长远规划。告诉客人:“目前我们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注意发现歌手,搜集、记录各种不定型的口头说唱和口传故事;一方面还要继续大力搜集各种留存于民间的手写本和木刻版。”文稿约4500字,刊于甘肃《民间文学》,入选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格萨尔王传〉研究文集》等选集。同月 论文《美丽的传说,丰富的史影:彝族民间文学一瞥》发表于上海《民间文学集刊》。1982年由《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转载,接着入选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间文学论文选》。全文22500余字,分六个部分:引言;反映原始氏族社会遗迹的传说;反映征服自然、役使自然的传说;反映彝族人民与土司斗争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地方、风土传说。崇素在文中认为,彝族历史悠久,但史料不多,因此,这丰富的传说“就是进一步探索他们历史的极为重要的‘史影’或‘钥匙’,弥足珍贵。同月 搜集、整理的藏族民间故事《奴隶与龙女》《土司和穷术师》、以及彝族民间故事《会唱歌的狐狸》,入选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选》。8月 搜集、整理的《五色海的传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40000字,印数15100册,由翟幼林、李兰配有六幅插图。这个优美的藏族长篇传说,以神秘而美丽的九寨沟五色海为背景,描绘一个牧羊少年与地神女儿──白雕神女坚贞不屈的爱情故事。故事由“洞中美女”“提升巴本”“取狮奶”“出使喀蚩”到“寻妻”“重返人间”,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世间的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藏族特色与诗情画意融为一炉。其中,用传说手法表现的老牧羊人、狂女阿丝姬和白雕神女姊妹群像,都很生动感人。同月10日 撰写《〈阿坝地名〉献词》,2300余字,载《阿坝地名》一书。文章勾勒出了我国地名学发展的轮廊,认为“作为地名或地名学资料,阿坝是非常丰富和有特色的”,“将给我们以知识的、历史的、文学的回味与欣赏”。10月9-22日 到甘孜藏族自治州考察《格萨尔史诗》流传情况,开展推动该州成立《格萨尔史诗》领导小组等多项工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支持下,月底,成立了甘孜州《格萨尔史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州政协副主席、副州长和宣传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梅俊怀担任。到1989年崇素离休,该州共搜集(借)手抄本17部并复印。其中,有《格萨尔的前半身》(11章),其章节名称和内容与其他地方搜集的《格萨尔史诗》分章本不同。发现民间《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11名,其中,色达县仁孜多吉能说唱29部,录音《墨日器宗》一部,计12盒磁带。是年 搜集、整理的藏族童话故事《朗莫山吉的故事》发表于《民间文学》,10000余字,原述者仁称尔甲,插图其浩。搜集、整理的彝族风俗传说《天上的强盗》发表于云南《山茶》。是年 撰写《〈格萨尔王传〉本事撷英》,包括《别宫》《路遇》《泉边美女》等数十篇近10万字。《格萨尔王传》卷帙浩繁,写本甚多,尚无长达数十卷的标准版本。崇素撷取其中美妙无比、含义深远的片断,是使这部史诗普及化、通俗化的一种尝试。①《骑虎勇士》内容提要,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2月第二版。
22#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31:5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1982年 77岁4月23-29日 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了解情况,推动当地开展《格萨尔史诗》工作。参加了州委组织的五县书记座谈会和州文化局组织的熟悉史诗人员座谈会。在州委、州人民政府支持下,5月3日成立了阿坝州《格萨尔史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许成元,副组长张发明,成员潘自力,工作人员葛艾、谢芝。到1989年崇素离休,该州搜集到《朱古兵器宗》《重游天堂》等三部和格萨尔英雄彩照唐卡画10幅,调查到民间说唱艺人11名。5月1-7日 到北京出席全国第三次《格萨尔》工作会议,汇报了四川工作近况:一、发现新的说唱艺人;二、搜集到一些新的手抄本和刻本。与会四川代表还有更登、李明、梅俊怀等人。同月 参加绵阳地区民间文学讲习会,为培养当地民间文学骨干,向与会者讲授了民间文学基础理论。同月 国家一级学术著作《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数4800册,新华书店发行。崇素撰写“巫术和医药”“文学和艺术”部分,共计11000余字。撰写《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始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先后过问六次,要求把书写好。崇素随川、滇、黔三省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专家以及沈伍已、谢志理、阿鲁斯基、沙玛伍哈等彝族知识分子,由组长冯元蔚带队,深入彝区进行考察,足迹遍布贵阳、毕节、水溪、黔西等西南各地。沿途广泛接触群众,撑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撰写部分章节和深入研究彝族文学艺术,作好了充分准备。凉山彝族不及云南彝族众多,但因环境闭塞,民主改革前仍保留着完整的奴隶占有制度;而云南绝大部分彝区在这个时期已进入封建地主制或封建领主制,所以国家将大小凉山作为研究奴隶制的“标本”。6月9日 深夜11时,回忆录《沙汀在重庆》定稿,约3000字,回顾了沙汀解放前在重庆生活、工作的几个片断。同月 撰写《论神话、传说、史诗中的“幻化”》,3000余字,后发表于昆明《民族文化》。文中认为:原始人“长于具体、实际、表象的思维,而拙于抽象、概括的思维”,“往往把‘人’同自然现象合为一体”,“还常常把自然物和自然力人格化、或神化,认为‘人’与动植物同性同形,‘人’与‘神’也一样同性同形”。这种思维方式便是人与动植物、人与神互相幻化的基础。所以,“‘人’、‘兽’不分,‘人’、‘神’不分,甚至‘人’与植物不分,经常见于我们的神话、传说和史诗”,“进入阶级社会后,这种历史的遗留和沉淀,还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7月 上旬,给沙汀写信介绍家乡的变化,重点介绍白水湖和雎水造纸厂。下旬,收到沙汀回信:“……我佩服您!刚虹也常劝我向您学习。学习您的乐观进取精神。我常设想,要我处在解放前您那种境地,早发疯了!你安然度过了逆流。您有个好战友王映川,令人羡慕。她的毅力,真足可帮助许多人坚强起来。”接着,批评某君只顾“眼前的荣誉地位,而不肯埋头钻研一项学问,也未免太可憎了,而可悲的是毫不自觉”。8月 撰写《论神话、传说、史诗中的“巫术”》,1700余字,论述“巫术”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后刊于昆明《民族文化》。文中认为:“中外古典文学和史诗中,常常出现不少‘巫术’的描写,决不会导致我们走迷信,反之,这种源于人类童年心理和天真幻想的童话式的描写,反常常有助于描写心中奔驰的想象。在塑造形象和反映内心活动上,有一种艺术的补充、丰富和扩大的效果”。9月 撰写论文《彝文古籍概说》,3200余字,介绍彝文古籍(手写本)的一般情况和四种《勒俄特依》以及黔西《洪水纪略》的情况。文章结尾提出三点建议:一、“将分散在中央及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民族大学等机构中的彝文古籍(手写本)统一整理、编目、分类、提要、出版,以供各有关机构和民族、历史研究单位及工作者参考使用”。二、“将四种《勒俄特依》版本收齐,集中人力、精心翻译、校勘、整理,印成彝汉文对照的《凉山彝族古史诗四种》或有关资料,供有关民族院校和民族学、民俗学、民族史志的研究者参考使用。三、《洪水纪略》一书,学术界对它极为珍视,“希望尽快将它刊印出版,作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11月5日 撰写《〈增布的宝鸟〉卷首语》,4500余字,简要论述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指出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古史资料、社会资料、以及语言学、宗教学、民俗学等等重要资料”,除了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外,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接着,回顾当年在米亚罗搜集民间文学作品的艰苦生活,饱含深情地介绍农奴出生的藏族民间歌手、故事家黑尔甲。文章结尾说:“直到今天,我还一直怀念着那曾长期生活过的米亚罗;怀念那神奇而美丽的景色;怀念那终年积雪的群山和森林;怀念那纯朴而勤劳的藏族乡亲;也怀念那记不完和说不完的美丽的传说和故事。希望有一天能再有机会,再去那充满神秘与梦幻的‘童话之乡’……”是年 撰写《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在搜集整理中》(通讯),刊于甘肃《民间文学丛刊》。是年 以前搜集、整理并发表的《青蛙骑手》《奴隶与龙女》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分别列入《中国民间故事丛书》第一集和第七集,安排四种欧洲文字(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三种亚洲文字(阿拉伯文、缅甸文、孟加拉文)出版,向全世界发行。1983年 78岁1月18日 撰写《四川民间文学种种──在〈大众文艺〉文学讲习班上的发言》,14000字,刊于四川省群众艺术馆和《群众文艺》编辑部编印的《大众文艺学习资料选》。分五个部分:一、从几个故事说起;二、我省民间文学的蕴藏情况;三、我省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情况;四、几个问题的解答;五、结语。2月5日 下午,撰写《忆刘孝祜(刘济)同志的早期活动》, 3000余字,记录崇素所知道的孝祜1923-1925年在成都、南京、上海的一段生活。1985年10月,发表于《四川党史研究资料》。3月1日 出席在广西桂林举行的全国文学、外国文学、艺术学科规划会议。会议由王平凡、仁钦和降边嘉措主持。会上,将《格萨尔史诗》的搜集、翻译列为国家“六·五”计划项目之一,并印发关于搜集、整理《格萨尔》的说明书。3月22日 当选为四川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月 搜集、整理的藏族民间故事集《增布的宝鸟》由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12.6万字,配有插图二幅,印数31000册,新华书店发行。集子共收入童话、故事16篇,多数是在米亚罗一带搜集的,也有少数是在若尔盖、马尔康等地搜集的。故事讲得最多的是黑尔甲,其次是仁称尔甲、昂旺·斯丹珍、日尔满多、且郎特尔等人。崇素说:“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有的同志已经不在人世了。通过这支拙笔的记录,总算把这些故事保留了下来。也由此体会到民族民间文化抢救的重要和迫切。”①同月 论文《彝族史诗的珍宝 <洪水纪略>》,发表于《民间文学论坛》第三期。初稿完成于1981年12月11日,1982年9月10日定稿。全文12000多字,曾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学会第一届年会上交流。分四个部分:一、彝族的“洪水泛滥传说群”;二、《洪水纪略》的发现及意义;三、《洪水纪略》浅析;四、结尾语。崇素对这部史诗极为推崇:“它巨大的篇幅和丰富的内容,超过目前能见到的所有川、滇、黔、桂四省区的彝族洪水史诗。在斗争的激烈,人、神双方形象的塑造以及场景、诗句的描写与刻画上,都胜过国内不少同类传说,也许胜过世界上不少的同类传说。”甚至由于宗教关系,而流行世界的洪水故事“诺亚方舟”,也没有什么内容可与这充满斗争与反叛色彩的《洪水纪略》相比。4月 到北京参加中国民研会第二届年会,并作了发言。会议间隙,探望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沙汀,会见周扬、贾芝、王平凡等专家、学者。会后,和与会代表40余人合影留念。5月 以阳翰笙为团长的中国文联赴川参观访问团抵达成都,成员有陈白尘、葛一虹、戈宝权、凤子、范用、陈舜瑶等人。参观访问团受到了四川省文联的热烈欢迎,随后,他们参加了省文联、省社科院联合举办的抗战文艺座谈会。会上,崇素联系当年与阳翰笙等人在上海和重庆的交往作了发言,然后即兴吟诗相赠,其中有这样两句:“呐喊彷徨复呐喊,齐为人民谱新诗。”6月 收到沙汀信:“……每一想起您上次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会面,便总感觉不安,因为我正在病中,不曾留下你畅谈……前不久,小女刚虹来住,说映川同志欠安,想已康复。你们两位的奋斗精神我常向刚直夫妇讲述,同时也借以自勉。您年过七十高龄,尚能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实在令人敬佩。”信中还就崇素近期在《当代文坛》发表的一篇回忆沙汀的文章交换了意见。8月15日-22日 全国少数民族史诗学术讨论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崇素和四川学者王映川、李明等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其间参观大金瓦寺、小金瓦寺,游览青海湖,品尝无鳞湟鱼。崇素留下了诗作《甘青道上》(二首),发表于《青海日报》──莽莽河湟古战场,万里风沙忆昏黄;铁马金戈无觅处,藏汉一家唱格王。丝绸之路誉东方,轮台夜饮翰墨香;自来边塞多绝唱,可有奇句傲敦煌!同月 聘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顾问。10月 撰写的长篇论文《彝族文学》编入国家一级学术著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三卷本),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长文“引言”部分概述了彝族的社会和历史,勾勒出了彝族文学的轮廓和特色。以下七章分论彝族的神话、传说、童话、故事、民歌、谚语和谚语诗,以及现代写本文学。这篇文章填补了彝族文学研究领域的空白,后进一步提炼、丰富、完善,写成了里程碑似的论著《凉山彝族民间文学与艺术》。11月1日-10日 重庆市作家协会在江津县文化馆举办民间文学讲习会。3日下午,崇素向与会人员讲授《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他说:“搞民间文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解剖刀、显微镜,要看看《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摘要》《家底、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不然,对‘兄妹结婚’‘寻父买母’以及其他一些民间文学作品,就很难作出科学的解释。”②11月25日 撰写论文《“文化人类学”与民间文学〈三集成〉和〈格萨尔〉工作讲习会讲稿提纲》,5000余字,通过讲授,使省内外成百上千的业余民间文学工作者受到教益。1986年发表于昆明《民族文化》第一期。文章先谈“文化人类学”的性质和研究范围,接着强调“必须建立我们自己的科学的新型的社会主义的‘文化人类学’”,最后论述“文化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认为:“文化人类学”既需大量依靠考古发现的地下材料,也需要地面材料。如神话、传说、史诗等民间古老的口头文学;残留至今的摩岩、雕塑、绘画、洞穴画;以及各民族中保存至今的古老风俗、习惯和信仰等等,即所谓“地面化石”或“社会化石”。这些地面化石或社会化石,若能科学地精密地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成为“文化人类学”非常珍贵而有益的材料。12月9日 下午,周扬在中国民研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上发表讲话,谈到与崇素的交往:“在座的萧崇素,是我最早的朋友了。他可能还要参加田汉纪念会吧?二十多岁时,我们就是朋友。他一直搞民间文学研究,所以我很羡慕他。我和沙汀认识就是通过他。今年是田汉的85诞辰。我很高兴地知道当年南国社的少年演员萧崇素同志20来岁的时候,曾当过演员。(萧:是个不讲话的演员。)我至今还记得萧崇素写过一篇《唐叔明礼赞》的文章。也许你自己都忘了吧?(萧:忘了。)我记得它登在《申报》上,你自己找来看。唐叔明也是当时的演员,现在还在……我看可以建议邀请他这个最早的南国社演员参加田汉纪念会。③”同月 赴京出席中国民研会三届二次理事会暨颁奖大会期间,会见了王沂暖教授,并收到他的诗作《赠崇素同志》──也似蝤轩使,搜求力最勤;永怀千里志,不负百年身。同月 搜集、整理的彝族民间故事《英雄支格阿龙的传说》(“寻找天界”、“降马”部分)《洛龙歌布曲鸟》《阿衣错比与阿丝木呷》在1979-1982年全国优秀民间文学作品评奖活动中获奖。1984年12月,获奖消息和作品刊于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民间文学作品评奖获奖作品选》一书。是年 撰写《也谈干隆打金川》,发表于某期《阿坝文苑》。①萧崇素:《〈增布的宝鸟〉后记》,重庆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第一版。②萧崇素:2000年3月20日口述。③刘锡诚:《真理的追求者──我所知道的晚年周扬》,载《文坛旧事》,武汉出版社2005年5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33:45|只看该作者
1984年 79岁
1月11日-16日 和四川省人大副主任扎西泽仁(藏)、藏族学者土登尼玛等五位四川代表到北京出席全国第四次《格萨尔》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工作已被列为国家“六·五”重点科研项目后召开的,其中心议题是研究如何落实“六·五”计划,并就怎样制定“七·五”规划交换意见。四川代表汇报了一年多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月 和扎西泽仁、土登尼玛向四川省委书面汇报大会情况。提出具体建议:一、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民委、社科院和文联五方面负责人组成四川《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二、请批人员编制5-10名;三、请拨经费30000-50000元。建议得到省委副书记冯元蔚支持,亲自作批复,表示同意。

5月12日 成立以扎西泽仁为组长,孙自强、李致、崇素为副组长的四川省《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四川“格办”),崇素兼办公室主任,周锡银、土登尼玛、更登(藏)为副主任。副省长罗通达和省委宣传部长许川签字,每年拨出专款30000元用于《格萨尔》搜集、整理、翻译和出版。

此后,四川“格办”由崇素直接领导,很快打开局面,到他退休,在短短的五年零五个月又20天,为抢救《格萨尔》作出重大贡献。共搜集到《格萨尔》手抄本七部,复印29部;搜购到一批有关书刊,建立起了《格萨尔》资料室。编辑出版藏文《<格萨尔>法宗》一部,汉译史诗分部本《征服雪山水晶国》《赛马登位》《松巴与岭国之战》《地狱救妻》四部;编辑出版《格萨尔》汉文故事本《格萨尔王的传说》《岭讷·格萨尔传奇》二部;编辑出版《<格萨尔>知识丛谈》《<格萨尔>曲调集》《<格萨尔>梗概选》《<格萨尔史诗>论著文摘》(上、下册)四种;编辑出版《<格萨尔史诗>论著资料辑》四辑和《工作通讯》四期;此外,又组织力量编写藏、汉双解《<格萨尔>词典》,并出版。以上共计10类,印刷39500册,“加强了省内外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联系,促进了国内外各民族对《格萨尔》的宣传与交流,为首届国际《格萨尔史诗》讨论会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料”①。

同月 论文《活的化石》发表于《四川民族》创刊号。认为“彝族古代流传下来的数量极其有限的手抄本,虽然大部分常为其原始宗教服务”,但许多篇章对于“文字历史记载不全的彝族而言”都是“无价之宝”。“这些资料,可能使这一民族被淹没已久的历史逐步显现出来,也有助于逐步搞清楚彝族与其他有关民族的社会与历史的关系,作出比较科学的研究结论。”文章结合彝族史诗《勒俄特依》阐明其观点,充分肯定了彝族典籍的重要价值。

3月14日 因国家文化部吕复、中国社科院刘平等学者登门拜访或来函采访当年“摩登社”活动的情况,特撰写回忆录《“摩登社”剧运杂忆》,供他们参考。全文2800余字,主要介绍了“摩登社”部分成员在上海进行的“学校戏剧运动”。1999年3月,选入《<萧崇素民族民间文学论集>附录》。

同月 撰写《恽代英二三事》,4000余字,回忆当年在成都和上海求学时和恽代英的交往,赞扬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介绍恽代英的思想尤其是人格魅力对自己的影响,并使他终生乐于接近群众,习惯于过艰苦和简朴的生活。1986年,这篇回忆录发表于《四川党史研究资料》第三期。

7月14日 深夜,《回忆“移动演剧队”和“儿童演剧队”》脱稿,约7000字,第一部分总述,第二、三部分分述,文章回顾了这两个演剧队的重要活动、主要成员及其贡献。1985年,中共重庆党史工委编入《重庆救国会》一书,次年付梓。

同月27日 撰写《<吹笛少年与渔女>后记》,约1500余字。文中写道:“本书所收的传说、童话,绝大部分是在大凉山昭觉、喜德、米市深山一带搜集的。”接着,简要介绍了这些故事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最后说:“这部分彝族传说和童话能和读者见面,应该提到当年一道下去搜集、采访的沈伍己和沙玛伍哈等同志。他们都是彝族卓越的知识分子,热爱本民族的文化,没有他们一道跋涉山川和他们优异的口译,这些故事是难于和读者见面的。”

8月14日 四川省文化厅、省民委、省民研会安排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四川卷》编委会,负责领导“四川卷”的编纂工作。崇素是编委之一,另有袁珂、李致、郝超、孙自强、黎本初、洪钟、彭维金、吴蓉章、李明、刘尚乐等人出任编委。《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四川卷》于1998年3月由中国ISBN中心初版,16开本,1500余页。

10月20日 撰写《漫话成都“支机石传说”》,1500余字,认为“支机石传说”乃川西平原原始社会时期的“大石文化”的遗迹。古代蜀王墓葬,皆以大石为表。“这在当时还含有氏族社会的‘性崇拜’的含义。那时部落在征战和生产中都需要大量丁壮和劳动力的补充。为了部落的生存和延续,都不能不重视这有关氏族繁荣生存的生殖作用,也因而把这含有生殖作用的巨柱立在墓前,加以崇敬、礼拜和祈祷,以求瓜蒂绵绵,子孙繁昌。”

同月 和扎西泽仁、周锡银、土登尼玛、更登商定,建立四川“格办”工作支款程序,规定千元以下由“格办”直接支付,千元以上由“格办”签陈意见,再由扎西泽仁决定是否批拨。

11月上旬 会见《文艺报》编辑包立民,包结合沙汀的意见,和崇素核实了《点滴话沙汀》一文中的某些细节。文章首发于《安县地方志通讯》,后刊于《文艺报》《青年作家》等报刊。

同月21日 出席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的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座谈会。会上,汇报了近年来四川工作概况,提出来年将把工作重点放在抢救上,同时做好整理、翻译、出版和创办有关刊物等项工作。返回途中,取道广州看望了二妹萧宗环夫妇。

①《四川<格萨尔史诗>十年工作概述》,载《<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四川“格办”编印)第八辑。
24#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34:08|只看该作者
1985年 80岁
1月5日 由成都市红星中路85号四川省民研会驻地移至青羊横街铁匠巷40号《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班。和周锡银、土登尼玛以及更登等人领导四川“格办”正式开始工作。聘请周锡和、古正熙二人具体负责资料搜集、编辑校对和内外联络等工作。还创办了《四川<格萨尔>工作通讯》、四川《<格萨尔>资料小辑》。至此,四川“格办”各项工作开始全面运转。

3月 撰写《<格萨尔王传>与史诗学》,1500余字,载论文集《<格萨尔>点滴谈》。文中概述了史诗的内容、形式、特点和分类,指出随着民族史诗的不断发掘和发现,“目前我国及我省‘史诗’的研究和新体系‘史诗学’的建立,已经刻不容缓了”。

4月5日 夫人王映川去逝,享年62岁。崇素和他的弟弟崇琪、女儿萧澜、孙女晓曦等亲友参加了民盟四川省委举行的葬礼。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的王平凡、降边嘉措、王克勤、杨恩洪、丁守璞、祁连休等领导、学者皆来电悼念。“万难皆怡然,不畏风波,少小声声歌抗战;百病只等闲,坚持上进,长年夜夜写文章。”①这幅挽联,概括了映川的一生。

映川1938年和崇素相识,然后相爱,共同走过了47个春秋。解放后,她长期在“民盟”四川省委工作,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晚年主要研究《格萨尔王传》,发表有《<格萨尔王传>的神话色彩与现实基础》《<格萨尔史诗>的神话传统与宗教关系》《<格萨尔史诗>典型人物塑造初探》等多篇论文。

  同月27日 沙汀回成都,住锦江宾馆;5月1日,给崇素写信,劝崇素节哀,并对他未能参加映川的追悼会表示歉意。

4月22日-5月5日 在郫县举办四川省第一届“《格萨尔》工作讲习班”。“《格萨尔》工作讲习班”与四川省民研会举办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讲习班”合办。冯元蔚出席开学典礼并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把这两项工作搞好,他本人负责“跑龙套”。

“《格萨尔》工作讲习班”由崇素亲自筹备、主持,由周锡和、古正熙、葛艾、孙晓敏协助。并邀请黎本初、袁珂、杨恩洪、吴蓉章和李明等近20位专家、学者讲课,重点讲授革命导师关于史诗的论述和民间文学的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他自己戴着黑纱讲课,讲的题目是《文化人类学与民间文学》。

参加“《格萨尔》工作讲习班”的学员共有33人,其中从甘、阿二州及藏族木里自治县专程参加“《格萨尔》工作讲习班”的14人,肩负“格萨尔”“集成”双重任务的19人。他们“大多数是工作、生活在广大藏区的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化馆的干部”“最了解情况,最有发言权,为抢救工作提供了一些重要线索”②。

这次“《格萨尔》工作讲习班”推动了“三条渠道”──政府文化馆、政协寺院和大专院校──对《格萨尔史诗》的普查和搜集,为四川民间艺人的普查和史诗抄本、刻本的搜集、整理、翻译、研究、出版及宣传等工作,培训了一批州县业务骨干。

会议期间,游览了杜鹃城、望丛祠。杜鹃城位于城北,相传古鱼凫国望帝杜宇、丛帝开明皆以此为都,现存城垣遗址。望丛祠位于城南,始建于宋,清道光年间重修,内有望帝杜宇、丛帝开明的陵墓。游毕,崇素留下诗作《题望丛祠》──

百里鱼凫国,昔日杜鹃城;

沧桑历万载,岷山有啼痕。

望丛事已杳,空余杜鹃声;

可有史迁笔,剪烛话风彭。

5月 探望长年抱病整理藏文本《格萨尔王传》的藏族学者更登。更登认为,《格萨尔王传》不管各种写本、印本、录音本如何纷繁复杂,但都无形中形成了一个自有首尾的“总结构”,这“总结构”大约可概括为“定基之部”“创业之部”“远征之部”“结局之部”等四部分。崇素结合自己掌握的材料,撰写《藏族学者更登谈<格萨尔王传>的总结构》,约2000字,载四川“格办”《<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一辑和论文集《<格萨尔>点滴谈》。

6月2日 收到沙汀5月31日在成都锦江宾馆写的信:“我仍愿同您一道回故乡走一趟。此生恐怕不会再有多少回故乡的机会了,不过也有顾虑,担心社会活动、亲故邀请、叙旧过多,实在难于招架”。托崇素“同高一旭同志进行联系,善与解说,商量一个妥当办法”,“作出一个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意的决定”。

同月7日 上午,和沙汀、周克芹、邓仪中等,同安县派去迎接他们的人员在成都锦江宾馆汇合,驱车前往安县,下榻于县委招待所。下午,县委、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陈文、王绍鹏、陈文光和黄昌林等到招待所探望。晚餐后,游安县人民公园。

同月8日 访问出生地永安镇。上午,参观位居亚州第一的大型风洞群,看到了张爱萍将军亲临此地的题词,以及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与不少欧、美、日代表团的题词和留影。下午,到辕门坝参观刘家大院,农民再不象从前那样贫穷,小伙子穿着运动衫劳动着,姑娘们穿着红红绿绿的套衫和长裤。黄昏,回县招待所。

同月9日 上午,参观正在建设中的雎水镇──沙汀当年在这里写出了一系列重要作品。下午,游览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湖,称它是“大地的眼睛”。游毕,回县委招待所即兴赋诗──

故乡山水倍多情,一草一木绕梦魂;

无限江山历眼底,树高落叶总归根。

同月10日 参加安县业余文学作者座谈会。沙汀、周克芹、邓仪中等著名作家、评论家也曾到会指导。张清儒、胡国庵、何纯芳、桂玉德、田世荣、尹健、杜勇、林辉等30余位安县业余作者听课。崇素强调真正的学问在人民中间,在山沟里,要求大家立足安县,放眼世界,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同月13日 回成都,给王沂暖去信,附《<格萨尔史诗>点滴谈》之一、之二。22日,王沂暖回信,认为“这样写‘点滴谈’,短小精悍,每篇论及的只是一个问题,既具体而容易深入说明,很有用处”。希望“多谈一些,之三、之四地谈下去,对我们很有教益”。信中还就《格萨尔史诗》中的一些难解的问题交换意见。

同月中旬 和扎西泽仁晤谈两次,作出如下决定:第一、物色一位精通藏文的秘书长,脱产专职主持日常工作并与各方面联系。崇素提出,“格办”是一办事机构,只靠几名兼职领导而无专职编制,会使一些具体工作无人执行;但倘若有了编制,而无精干人选,也不可取。第二、请扎西泽仁签批意见,拨给甘、阿二州“格办”工作经费各3000元,用于《格萨尔》的普查和搜集。

7月 给全国“格办”去信,汇报四川工作近况,感谢全国“格办”对四川举办“格萨尔讲习班”的支持。信中提到,四川有几种《格萨尔》分部本与众不同,“不仅情节美,诗词美,内容也颇有特色”,决定组织力量翻译。还说,著名的《霍岭大战》之部,青海虽已出书,但四川甘、阿本却别具特色,其“后半部有更美的情节和更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因此,将来出《格萨尔》标准本,“似有考虑同时出异文标准本的必要”。

9月10日-16日 全国首届《格萨尔》学术研论会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王平凡、内蒙古文学研究所所长拉布坦和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副组长降边嘉错轮流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青海、西藏、云南、甘肃、内蒙古和四川的学者、专家、艺人以及七省(区)《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等80余人。

崇素和葛艾应邀出席了研讨会,土登尼玛和更登应邀但因事、因病未能出席。崇素一行尽量不坐飞机或软卧,这不仅是为了节约,而是为了接触群众,了解民情风俗。车过古北口,长城外,古道边,牛羊如云,漫山遍野一遍金黄,大豆和高梁都已熟透,茂密的白杨林为原野和村庄镶着绿边。崇素顿生感慨──

雄关如铁耸云端,战马嘶风忆当年。

如今不闻沙州警,汽笛声声赛江南。

9日,崇素一行抵达赤峰市。10日,研讨会开幕。接着,连续三天宣读学术论文,虽然只有23篇,但对《格萨尔》的研究却有着新的进展。如《格萨尔》艺人中的“梦传神授”,都是这次提出的新问题。其他如“格萨尔”宗教关系,版本研究,国外研究成果评价与借鉴问题,也比过去探讨得更深入。蒙古族学者乌力吉的一篇约50000字的论文,通过比较蒙、藏《格萨尔》异同,得出了二者同源异流的结论。崇素称赞这篇论文“不泛泛而论,浮光掠影,而是抓住一个问题深入下去搞得清清楚楚……”③

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各省(区)都不能等待观望,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普查,抢救、搜集一切版本、写本,以备节选、整理和研究之用。还认为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要有脱产的专职干部,尽是“兼职”“挂名”,再加上意见不一,将很难完成预期计划。

会议间隙,与会人员参观了组委会布置的一个小型“《格萨尔》发掘、研究展览”。除展出数十种风物传说照片外,还有放大张贴的《格萨尔》连环画和故事插图。1716年(康熙年间),北京木刻的《蒙古文“七章本”》(上、下册),尤其引人注目,这本书在两个世纪以前就首次由俄国学者译成俄文,在莫斯科出版。

会议进行中,参加了组委会为安排的五位民间艺人演唱会。这五位艺人是藏族桑珠、方旦,蒙古族罗卜生、苏勒丰嘎、参布拉敖日布,他们是公认的全国最优秀的《格萨尔》演唱家。他们超人的记忆力、精湛的说唱技艺,赢得崇素和与会同仁的赞赏。

此外,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巴林左旗、右旗,受到蒙古族牧人的盛情款待,大家在蒙古包和牧人定居点合影、联欢、饮马奶酒,听《格萨尔》演唱……在大草原上,那些辽、金时期的古建筑:昭庙、上京、祖州遗址,六方巨石垒成的石库和释加牟尼涅槃塑像,辽塔,还有那特有的奇山异水……给崇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20日,崇素回到成都,立即向省委有关领导汇报,多方奔走,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推动四川《格萨尔》工作的进程。

10月17日 撰写《三峡风景传说》一书序言:《神奇瑰丽的三峡》。称赞《三峡风景传说》“使千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风光,皆入画图”。“读后,真令人感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再加上那民间文学所特具的古朴的语言,奔驰的想象,迷离的描绘,更在不知不觉间引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12月24日 撰写论文《<格萨尔>的传说与真实》,约900字,刊于四川“格办”《<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二辑,入选青海社科院编选的《格萨尔学集成》。文章认为:“藏族地区,流传着不少有关‘格萨尔’遗迹和遗物的传说”,这些传说依据的“实体”“由于经过了民间艺人的想象、虚构和加工,当然与原来的实体不同……因此,用它来作‘人类童年心理’及‘宗教心理’研究的材料可以,作为信以为真的信史来看,那就太不科学了”。

是年 完成论著《凉山彝族民间文学与艺术》初稿,后经修改、完善,列入《萧崇素民族民间文学论集》(上编)。由于“文化大革命”中,许多珍贵的采风实录损失殆尽,给这一著作的写作、资料的选用以及核对出处,都带来极大的困难。好在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已受到极大的重视,取得相当多的成果。崇素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工作日与节假日,以长期的研究和准备为基础,经艰苦努力,终于完成这部专著。出版之前,曾印成单行本,作“民盟”四川函授大学教材,供省内外学员学习。

①古正熙:《为<格萨尔史诗>作出贡献的人们》(三),载四川《<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10辑。

②杨恩洪:《参加四川“格萨尔”讲习班有感》,载四川《<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二辑。

③葛艾:《内蒙古全国首届<格萨(斯)尔>学术讨论会侧记》,载四川《<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二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34:41|只看该作者
1986年 81岁1月16日 撰写论文《<格萨尔史诗>“谚语”小议》,1700余字,载论文集《<格萨尔>点滴谈》。文中论述谚语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对“谣”“谚”异同作了比较,指出《格萨尔史诗》中的谚语“常以其精炼性、形象性、音乐性三特点收到内容、形式上的完整统一的美学效果”,成为藏胞们“生活的教本,行动的指南,有时甚至是他们生活和斗争的不成文法”。3月6日 撰写论文《<格萨尔史诗>与神话》,1400余字,载四川“格办”《<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二辑等书刊。文中认为神话是原始人“用丰富的幻想和积极的意愿创造出来的神奇故事”,反映出巨量的远古时代的社会结构、生活状况和思维方式等内容,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接着指出:“《格萨尔史诗》有着不少神话成份,其神灵世界非常复杂”,值得深入探讨。4月23-25日 应邀参加绵阳市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和与会民间文艺界的代表座谈民间文艺工作。5月22-26日 担任领队,更登为副领队,率领由土登尼玛、阿雍、许珍妮(女)、塔洛、泽旺以及资料员娜措、工作人员周锡和组成的四川代表团赴京出席全国《格萨尔》工作总结、表彰及落实任务大会。崇素和邓珠拉姆、阿旺措成、谢芝及俄旺旦珍等人因为在发掘、研究《格萨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证书评语),获中国社科院、文化部、民委和中国民研会联合颁发的“先进个人”荣誉证书。获奖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乌兰夫、习仲勋、阿沛·阿旺晋美和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的接见。班禅副委员长亲自在缎面证书上为崇素签名留念,还赠给崇素一张他自己的彩色照片。这对于藏族,是一种很高的礼遇。会后返川,随即组织代表团成员分别向省委、省府和有关州委、州府书面汇报大会情况,提出具体建议。崇素亲临甘、阿二州,与当地《格萨尔》专干和民间说唱艺人广为接触,落实已有写本、印本,促进当地贯彻大会精神,进一步做好发掘、抢救工作。其间,到过黑水县“虎啸狼嗥满目荒”的青狼沟一带。6月2日 接待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室副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委吴福辉。吴正在写《沙汀传》,崇素为他提供了一些资料:“沙汀给我的印象是面目严肃,不讲究穿戴。川北人都朴素,被人称为‘苕哥儿’,意思是吃红苕的,土。川北人在中国人当中好比北欧人,苦寒、耐劳,做学问、做人都是实实在在的。他为人仁义,肯帮忙,但不主动交往人,深居简出,戴个博士帽,着灰色爱国布长衫。他那时关在屋子里读契诃夫,读迷了,一个人又拍桌子、又笑,被周扬看见,很有趣地告诉我。”①7月27日 撰写《论“接受美学”与民间文学》,1500余字,就“接受美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谈了四点意见。同月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安县资料集》编委会举办培训班,培训文化专干、业余民间文学爱好者40余人。崇素应邀冒着盛夏酷暑回到安县讲学,指导家乡开展“三套集成”工作。他主要讲授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的基本常识,同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介绍了一些搜集、整理的具体办法。8月31日 撰写论文《“灰姑娘”型故事与中国民间童话》,7800余字,次年刊于上海《民间文学季刊》第二期。文章将流行于北欧的民间童话《灰姑娘》的故事情节,与流行于我国藏、彝、蒙古等各民族中的同类型故事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两者的异同之点和造成种种差异的民族特色与表现特色;指出东方“灰姑娘型”故事“反映了东方各民族文学丰富的蕴藏,表现了各族人民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以及由此所表达出来的共同民族心理趋向。”10月12日 撰写《论<格萨尔史诗>的性质》,800余字,载四川“格办”《<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二辑。文章认为“就它的总体和主要倾向来说,应该是传说英雄史诗,而不是神话史诗”。神话学家袁珂读后,撰写短论《〈格萨尔王传〉的性质──与萧崇素同志商榷》,1988年发表于云南《思想战线》。同月 撰写《万物有灵论》《图腾崇拜》和《传说》三篇短论,载四川“格办”《<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三辑。《万物有灵论》概述了普遍存在于古人类中的“万物有灵”观念的全貌。《图腾崇拜》揭示了图腾崇拜的内涵,指出图腾崇拜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起着一些积极作用”。《传说》一文认为神话以“神”为中心,传说以“人”为中心;神话可依据一定的现实作虚构和幻想的反映,而传说必须有一个依附的实体。11月 钟敬文由京来蓉主持中国民研会理事会,崇素与他偕游草堂寺、武候祠。途中畅论杨升庵、张船山、李调元等蜀中诗人、学者。崇素作诗《陪钟老敬文游草堂寺、武候祠即兴》──日读华篇忆先生,欣逢盛会语殷勤;斜晖同瞻草堂寺,游屐又到昭烈坟;频称蜀中多奇士,杨张李郭句不群;一径幽香谈笑里,朵朵秋菊倍多情。12月20日 撰写论文《S·I·C与辩证法》,3000余字,先谈何谓“S·I·C”,再谈“S·I·C”与科研和民间文学研究的关系,最后论述“S·I·C”与辩证法的关系。冬 编印四川“格办”《〈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二辑,分为“文献资料”“学术活动”“词语浅释”等八部分,发表文章23篇。此前编有四川“格办”《〈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一辑。是年 撰写论文《论藏传佛教密宗壁画、雕塑中的性表现》,用辩证唯物论和文化人类学提示“双修”等宗教现象隐藏的奥秘。是年 撰写论文《论藏传佛教密宗壁画、雕塑中的性表现》,用唯物辩证论和文化人类学提示“双修”等宗教现象隐藏的奥秘。①吴福辉:《沙汀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第一版。
26#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35:13|只看该作者
1987年 82岁3月3日 撰写论文《S·I·C与<格萨尔史诗>工作的更新问题》,近5000字,载四川“格办”《<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三辑。文章告诫人们不能躺在目前这点成绩上睡大觉,主张把大系统论用于《格萨尔史诗》研究工作,并从“史诗”内部系统的“垂真工程”和外部系统的“横向工程”两方面提出具体构想。4月1-13日 全国《格萨尔》藏文本审稿、出版会议在成都金牛宾馆召开。崇素和更登、土登尼玛、邓珠拉姆等四川学者,与来自北京、西藏、青海、甘肃、云南以及民族出版社的专家、学者、编辑参加会议。会上审稿71部,列入出版计划40部,并把任务划到各省(区),要求“七·五”期间全部出齐,其中八个分部本由四川负责。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降边嘉措主持会议,新任组长刘魁立强调了“七·五”期间的主要任务。5月 撰写论文《象雄文化与<格萨尔史诗>》,2800余字,1990年发表于《康巴文苑》,随后入选多种文集。文章首先论述“什么是象雄文化”,接着阐述“象雄文化与吐蕃文化的渊源”,以及象雄文化与《格萨尔史诗》的关系。6月1日 整理旧作《阿坝杂韵》(诗歌),共六首,载入阿坝地名办公室编撰的《阿坝地名》一书。同月14日 聘为四川省文联第四届全委会顾问。同月 撰写论文《<格萨尔史诗>与“迷魂酒”》,1200余字,收入论文集《<格萨尔>点滴谈》。作者以近代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揭开了一些宗教常使信徒进入幻象、幻影、幻觉境界的秘密。指出《格萨尔史诗》中的“迷魂酒”,“除用于宗教目的外,这里又表现为用于政治和宫庭王妃们的内部斗争”。夏 编印四川“格办”《<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三辑,分“情况交流”“文献资料”“史诗选载”等七部分,发表文章19篇。7月15日 接待来自家乡的文学青年刘军,并告诫他:“作文的人一要能吃苦,二要有毅力,更主要是理解文学的真正涵义。要读好书,读名著来提高文学修养。”接着略谈民间文学与小说的关系。临别时赠予刘军几本书,其中一本是沙汀近作《雎水十年》。后来,刘军发表了一篇文章《记和萧老的一次会面》。10月 撰写论文《“本钵”分期与<格萨尔史诗>背景》,3800余字,后收入《萧崇素民族民间文学论集》。作者把“本钵”的形成和发展分为“‘笃本’时期”“‘加本’时期”“‘觉本’时期”“‘法本’时期”,阐述“史诗”鲜明地反映着这四个阶段的“文化形态和痕迹”,勾勒出“史诗”的时代、历史、社会、文化和宗教背景。12月16日 为《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安县资料集》作序,对家乡三套集成编委会的工作给予热情鼓励,对集成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了概括。告诉家乡人民:“要振新中华,使全国人民人心振奋,只有多多吸收、研究和发扬我国的民间文艺和民间文化,方能激发我国举国上下爱祖国、爱人民、爱乡土的感情,进而创造出我们有中国特色的,有益于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文化。”同月22日 四川“格办”在成都召开《格萨尔史诗》工作座谈会。四川《格萨尔史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扎西泽仁主持会议,到会藏学家、专家和有关单位领导20多人。会上,崇素对四川“格办”1987年的工作作了回顾,接着谈了1988年的工作设想。同月29日 评为研究员学术职称。同月 出席在成都零三招待所举办的四川省民间文学集成普查经验交流、评比表彰大会,并为部分市、县优秀“集成”颁奖。是年 编印四川“格办”《<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四、五辑。第五辑10万余字,刊载了意西泽珠、许珍尼翻译的《征服雪山水晶国》(一至五章),邓珠拉姆、格桑曲批翻译的《松巴与岭国之战》(四至六章)及《地狱救妻》(第三章)等部分史诗。是年 还曾组织力量搜集并复制《格萨尔史诗》藏文分部本九部;油印论文集两本,宣传资料一本;并由土登尼玛等学者完成藏、汉双解《<格萨尔>词典》300个词条初稿。1988年 83岁3月8-12日 参加四川省文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中宣部王忍之《关于文联体制改革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讨论《四川省文联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四川省文联1987年工作总结》《四川省文联1988年工作计划》(均为征求意见稿)。同月23日 收到沙汀信,称赞崇素为“民间文学做了大量工作”;还说:“想不到您的旧体诗那样好;比之我被囚禁在昭觉寺时写的一首旧体诗,可说高明多了!”4月12日 收到广州汕头《大系统论》一书的作者萧南槐信。信中说,《论S·I·C与辩证法》一文,“见解极为精当”“民间文学如以大系统论的方法予以分析,肯定能获得一个良好的‘视角’,并从而展开一个宽广的、前人未充分注意的新视野……”6月4日 撰写《<神奇的九寨沟>序》,近1400字,开篇引用“宝境碎去何须惜,应喜名湖落人间”“黄龙禹迹传千古,何须叶落计年年”等游人即兴诗作,说明《九寨沟的传说》《黄龙寺的传说》是本书有代表性的传说。接着写道,本书全部故事都是以地名为中心,且搜集得深入而普遍,“将帮助我们对藏区有进一步了解,对旅行者也将增加不少知识和情趣……同时还将起着有关历史、民俗、宗教、民族、史诗等各方面的横向研究的学术作用”。9月28日 撰写《道教气功源流与奥秘》(王远明著)一书序言,2500余字,1990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文章批评了当时有人把气功“说得神乎其神,似乎现代科学都将在它面前暗淡无光,而将由它诞生出一种超科学的科学一样”。主张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气功,“若不能从科学解释,那真是邪门外道和反科学了”。认为“迷信本身也是一个民俗现象、人文现象,是社会学家们的一个科研题目,最后也必将撑握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而用科学去处理它,解释它”。文中,对作者用科学方法研究气功这一文化遗产、解释有关气功现象的尝试给予了肯定。同月29日 撰写《<格萨尔>资料小辑》第八辑“编后小记”, 1700多字。本辑分为“论著”“史诗资料”“笔谈电视剧《格萨尔王》”“专稿”“纪要、汇报、消息”五个部分。本辑付梓前夕,还曾编印四川“格办”《<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六、七辑。10月23-28日 美国斯密森学会(国家博物馆)民俗节目办公室塞特尔博士率民俗考察团到四川访问。该办公室拟在华盛顿等地举办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中国民俗节”,此次来访旨在了解中国丰富的民间文化,探讨举办“中国民俗节”的可能性。25日下午,崇素参加省文联举行的座谈会,和袁珂、黎本初、刘尚乐、李明等20多人介绍四川在保护发展民间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为四川如何协助参加“中国民俗节”作了探讨。冬 翻阅藏族学者土登尼玛主编的《<格萨尔>词典》(手稿),对一些资料作了补充,对部分词目提出了修改意见。《格萨尔史诗》汉译本中,对人名、马名和地名的译法相当混乱,“读者和研究者迫切需要一部能为规范化垫平道路的工具书”①。《<格萨尔>词典》正是这样一部著作,收入词目900多条,后于1989年6月定稿,10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是年 记录人选,将色达民间艺人仁孜多吉有代表性的说唱部头,全部录制完毕。除编印“史诗”资料小辑外,还编印了《<格萨尔>曲调集》等书刊。此外,还曾组织四川学者撰写研究《格萨尔史诗》的论文,其中多篇发表于国内报刊。是年 编印“民盟”四川函授大学“民间文学专业”教材《文化人类学知识》,约90000字,分“三编”“十一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基础知识。该书付梓前曾刻印成讲义,供学员学习,付梓后更受学员欢迎,推动了这一学科的普及。①扎西泽仁:《引玉之砖》,载《格萨尔研究》(第二期),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36:00|只看该作者
1989年 84岁4月29日 创作的散文《故乡行》定稿,约8000字,分为“难忘的故乡”“在县城”“永安新貌”“雎水关所见”四个部分。10月,发表于《剑南文学》第五期。10年后,入选《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天地回声──绵阳50年文学作品选》。同月 撰写的论文《说“巫”与“巫文化”》发表于《文史杂志》第四期。5月10-13日 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110位各族代表出席会议,讨论并通过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新会章,选举产生第三届领导班子。10日,崇素致开幕词;13日,被聘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同月 到乐山指导工作,登峨眉山金顶,观赏日出奇观。6月 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祈连休、冯志华编著,由海燕出版社出版的《民间故事十家》。书中介绍了崇素的三篇民间文学论文的提要,还选载有崇素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德布根藏与三姑娘》《天神的哑水》,接着为第三部分,是编著者撰写的一篇赏析文章──《三十多年的刻意追求》。“前言”中说,这十家都是“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的民间故事搜集家、民间故事作家”,是我国民间文学领域“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物”。9月 搜集、整理的藏族民间故事集《增布的宝鸟》在第二届全国民间文学评奖中,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荣誉奖。颁奖仪式在大连举行,由钟敬文给崇素颁奖。10月31日 批准离休,享受地专级政治、生活待遇。此后,仍常与年轻人一道上山下乡,办班讲座,采风作业,多次深入甘、阿、凉;并继续坚持学术研究,写出了不少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同月 编选的《〈格萨尔史诗〉论著文摘》付梓,共两辑,500余页,摘录论文155篇。崇素在“序言”中说:“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发表的有关史诗的论文,约300余篇;国外学者的论文也不下几百篇。”因此,以文摘的形式加以浓缩,“既可为学术界对我们的科研成果概括出一个大概的轮廊,又可使学术界一目了然我们在史诗方面的研究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11月1-4日 《格萨尔史诗》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金牛宾馆举行。这次讨论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四川“格办”联合举办。国内各民族的学者,以及来自苏联、西德、蒙古、日本、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的专家,共80多人出席会议。扎西泽仁致开幕词,降边嘉措致闭幕词,国家文化部发来贺电。会上,崇素听取了部分学者宣读论文;并陪同客人参观了大会举办的《格萨尔》有关资料、图书和各种研究成果展览;还和大家欣赏了藏、蒙艺人参布拉敖日布、桑珠、玉梅和才让旺堆等演唱的《格萨尔》片断。这次学术交流,使《格萨尔史诗》的研究领域得以扩展,使格萨尔学在国际上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11月5日 仍旧兴致勃发,并在金牛宾馆写了一组诗。第一首,称赞参布拉敖日布──蒙古族著名的《格斯尔》歌手,唱时用马头琴伴奏,极其动人,堪称一绝──一曲高歌响入云,如泣如诉马头琴。唱尽岭尕兴亡事,卷卷诗篇万古存。第二首,称赞艺人桑珠──藏族杰出的《格萨尔》演唱家,能唱40余部,当唱至格萨尔及其大将出场时,头戴金冠,有如神附,立刻表现出万马奔腾,杀声四起的情景──身如古柏面如枣,浅唱低吟皆国宝。手捧金冠歌一曲,史诗长存永不老。最后一首,称赞玉梅姑娘──她是一位美丽的蒙古族女歌手,年龄不大,却与扎巴老人、桑珠老人齐名──牧区玉梅小姑娘,一曲清歌唱格王。珠牡多情梅萨妒,句句情深意也长。当夜,参加降边嘉措、杨恩洪和吴碧云等发起的联欢晚会。聂克留道夫(苏联科学院研究员)、海西希(西德波恩大学教授)、穆罕默德(巴基斯坦学者)、若松宽(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教授)等国外学者和钟敬文、王沂暖、邓珠拉姆、卓玛等国内学者物聚一堂,各自表演节目助兴。崇素吟诵了当日作的几首诗。12月 撰写论文《白岭王系与婚姻》,6000余字,刊于四川“格办”《〈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九辑。作者将“文”与“表”相结合,一目了然地理清了“白岭国”王系的脉络,指出当时的岭部落“已进入亚血缘外婚制或血缘外婚制”,甚至“似乎还残留着不少母系制时代和亚血缘外婚的‘甥舅婚’的遗迹”。年底 聘为《巴蜀风》(四川民间文学季刊)杂志顾问。是年 参与中国首届民间艺术节的筹备工作,“做出突出贡献”(证书评语),受到组委会表彰。此外,还撰写了《序〈峨眉山文化丛书〉》,约2000字,次年3月编入该丛书付梓。
28#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36:55|只看该作者
D:1990—20021990年 85岁1月22日 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授予的荣誉奖,表彰他“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事业及本会创建与发展工作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证书评语)。钟敬文、贾芝、马学良等也在受奖之列。同月 撰写论文《〈格萨尔史诗〉与佛、本斗争》,6000余字,后收入《萧崇素民族民间文学论集》。文中首先批驳“抑佛扬本”“抑本扬佛”的错误观点,“用各个阶段、各个时代、各个背景的眼光”去考察《格萨尔史诗》和格萨尔的宗教面貌,论述了《格萨尔史诗》中佛教与本教斗争的实质,指出这部“在长达八、九百年或一千年间一代一代地创作出来的史诗,必然反映出各个极不相同的时代的历史、文化和信仰。同月 撰写论文《〈格萨尔史诗〉与“本钵”诸神》,6200余字,后收入《萧崇素民族民间文学论集》。文中“特就《格萨尔史诗》中大量使用的本教神祗和妖魔作一探索,以明了本教神祗、妖魔在《格萨尔史诗》中起的作用以及佛教化的情况”;认为“本钵”诸神“都出现于佛教传入以前”,此后佛本二教才“彼此吸收、交流、融合著,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2月7日 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王平凡去函,并同时寄去几首诗作及论文《〈格萨尔史诗〉阅读五题》。论文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格萨尔史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强调研究《格萨尔史诗》要有“藏学知识”;“若无一些‘藏学知识’,而侈谈‘史诗’,只能是‘盲人摸象’而难真正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学和文化”。王平凡认为,这些见解对于研究《格萨尔》和其他史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月10日 撰写《〈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九辑“编后语”,1500余字,重点评介扎西泽仁的《引玉之砖》、任新建的《记法国作家、藏学家大卫·尼尔》和《绒布尔金喇嘛谈〈格萨尔王传〉》等篇。第九辑约10万字,后由四川“格办”付梓。3月8日 收到王平凡回信。信中说:“在我心目中,您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一辈学者,为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你为《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使我深受感动。”接着说,你寄来的论文,“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对研究《格萨尔》深刻的总结”。4月6日 撰写论文《从文化人类学看“鬼文化”》,9300余字,入选西南地区第三届民间文化学术讨论会。文章分为 “二千多年前的无鬼论”“鬼魂观念的来源”“第二信号系统的变异与弱点”“不可思议的幻觉、幻听、幻视”“鬼文化在国外”“没有千古之谜”六个部分,全面系统地论述和解释了“鬼文化”现象。11月 聘为四川省民俗学会首届顾问。12月 搜集、整理的彝族民间传说、童话集《吹笛少与渔女》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收入传说、童话故事九篇,60000字,印数2000册,新华书店发行。书中,《阿衣错比与阿丝木呷》叙述黑彝土司与黑彝家支间的矛盾,反映了土司制如何没落和衰败。《捕虎勇士拉玛洛基》叙述阿著大司不敢管辖勒兹谷乌这个地方以及一个逃亡的娃子(奴隶)如何让土司低头。诗体故事《聪明的莫克苏阿莎姑娘》写莫克苏阿莎姐弟如何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勇敢地战胜邪恶的“撮其撮乌”(人口贩卖者)。《吹笛少年与渔女》《阿茨阿玛姑娘》《恶笔摩与姑娘》写下层的和颠沛无靠的弱小者的不幸遭遇。《会唱歌的狐狸》反映了下层人民对残暴的统治者的反抗。《黄蜂的故事》《牧羊人与妖婆》两篇涉及到一般奴隶社会所特有的祖先崇拜与原始恐怖,具有文艺和民俗的双重价值。是年 撰写《大凉山采风点滴抄》20余篇。其中,自己满意的有《幽默的〈阿衣巴底之歌〉》《悲壮的大迁移》《“尔比”中的考古学》《“阿惹妞体”(“小表妹体”)情歌》《彝族文学奇花之一──“小叙事诗”》《彝族文学奇花之二──“格比”(“谚语诗”)》《彝族文学奇花之三──“克哲”(“巧语对诗”)》等篇。部分刊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编选的“纪念刊”──《难忘的历程──开辟凉山彝族地区工作的回忆录》,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9#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37:32|只看该作者
1991年 86岁4月 《格萨尔学集成》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举行首发式。这套精装巨著共三卷,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约330万字,是国内有关《格萨尔》研究的最大的文件、论文汇编集。“集成”中选有崇素的论文《国外〈格萨尔王传〉研究述略》(又名《〈格萨尔史诗〉在国外》)《石泰安院士来蓉座谈会上的发言》《〈格萨尔王传〉点滴抄》。同时,还选有其夫人王映川近年来撰写的四篇论文。后来,甘肃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格萨尔学集成》第四卷。同月中旬 到四川丰都参加“第二届地方民俗文化研讨会”,探讨丰都在古代巴蜀史上的沿革及“鬼城”的形成问题。17日,到丰都体育场参观第四届丰都庙会暨涪陵地区春季商品交易会。5月 自费编印《采风集》第一辑,约50000万字。收入崇素近年撰写的关于“乡土、民族、文史”方面的论文、笔记、故事14篇。此外,还收有钟敬文、王沂暖赠给崇素的诗作四首。同月 聘为四川省文联第三届委员会顾问。6月10日 撰写《改编民族古典史诗的几点最低要求──写在看了京剧、舞剧、电视剧〈格萨尔王传〉以后》,3500余字,刊于四川“格办”《〈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10辑。这篇论文对改编民族史诗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正确辨别题材;二、正确认识史诗的神异、幻化(变化)和巫术;三、正确认识神话、传说、史诗中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四、透彻认识史诗背景。8月25日 作《<沙汀年谱>题句》,寄给“年谱”编委会成员高一旭,编入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沙汀年谱》扉页──笔写农村相,神传鲁迅翁;鞭挞旧世界,呼唤新英雄;流亡写三记,爱憎满文中;人鬼分界线,“其香”“丁跛公”;诗人永不老,后继有遗风。9月 由刘汤、刘大军陪同,到四川梓潼县七曲大庙考察文昌文化,对“梓潼神”发生浓厚兴趣。“梓潼神”原为一氐人,东晋时曾统率军队,与后秦王姚苌有交往,后成为全国帝君一级的“司文运之神”。民间信仰中有“北关南梓”之说,可见“梓潼神”影响之大。一个氐人武将,怎么会列入到汉族神谱中而成为中原大神?又怎么会管起全国的文运来?崇素拟用“大系统论”等交叉学科加以研究,回答这些有关古史和宗教的问题。10月12日 致高一旭信。信中说:“前次晤谈,非常愉快,一批永不衰老的人,谈一些永不衰老的事,有热情,有理想,还有一身的干劲……真希望你们再来成都,又这样饮茶谈天,虽不及古人‘解衣沽酒,倾樽说剑’那样豪迈,却也有近似之处。还说,基层退休人员潜力很大,“如发挥出来,那将是多么有益啊!”同月22日 收到昂旺多杰自西藏山南寄来的信。信中说,他热爱成都,也热爱“格萨尔”,尤其爱读四川“格办”编印的《〈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说他在西藏什么地方抓来的两本,已翻得封面都没有了。接着提出来一大堆问题,向崇素请教。同月26日 给昂旺多杰回信。信中说:“你提出的问题,有的能解答,有的还需要找老师。好在这里有不少的藏族学者专家,他们都很有学问。我当一一弄清楚,然后写信告诉你。”在信中,崇素回答了关于“谚语”“民歌”的区别问题,关于“图腾”的使用问题,关于《格萨尔》“分章本”“故事本”问题。信长约4200字,刊于四川“格办”《〈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10辑。同月 撰写《话说“丰都”》初稿,修改后约4500字,1994年6月列为《古今传奇话鬼城》一书序言。文中以翔实的材料、严密的论证,用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和民俗学诸学科加以分解析,对丰都在古代巴蜀史和我国宗教史上的地位作出了新的价值判断,使这座小小的古城从世俗的“鬼城”和民间造神规律的迷雾中裸露出来,并赋予更高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11月 到四川北川县参加全国羌文化理论讨论会。会上,交流节译的《〈山海经〉的昆仑之丘与羌族雪山》([日]松冈正子著)。6日,出席“北茂汶理”四县庆祝羌年暨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大会。12月12日 撰写《〈大凉山采风点滴抄〉前言》,2800余字,收入《难忘的历程──开辟凉山彝族地区工作的回忆录》。文中回顾了1956年以来,多次爬山涉水,深入凉山彝族地区采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彝族人民、彝族知识分子和彝族民间文化的热爱。
30#
 楼主|太阳系第三号 发表于: 2005-9-8 14:38:18|只看该作者
1992年 87岁1月 撰写《〈格萨尔史诗〉资料小辑》第10辑“编后小记”,约900字,述其内容和特色。稍后,第10辑由四川“格办”付梓。3月 《论〈格萨尔史诗〉的二度创作》发表于北京《民间文学论坛》,约5600字,初稿完成于客岁7月1日。这篇论文结合近年来《格萨尔史诗》二度创作(改编)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的例子,阐明要对《格萨尔史诗》进行二度创作,必须用一番功夫深入研究和理解其中包含的雪域吐蕃的独特文化和独特的历史背景、宗教背景,以及无休止的部落战争……否则就会搞出漏洞百出,幼稚可笑,不为藏族人民接受的二度创作。1994年6月,本文被选入青海社会科学院编选的《格萨尔学集成》第四卷6月 论文集《〈格萨尔〉点滴谈》由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藏研室编辑、出版。该书于1991年选编就绪,收入论文22篇,约80000字,印数800册,主要供同行参考。这些论文大都在报刊上发表过,“受到国内外《格萨尔》研究者的关注,被广为引用或转载”①。其中,《〈格萨尔史诗〉与佛、斗争本》《“本钵”分期与〈格萨尔史诗〉背景》《〈格萨尔史诗〉与本钵诸神》《象雄文化与〈格萨尔史诗〉》等篇,“做到了通横达纵,爬纬梳经,深研专论,颇见新意,把《格萨尔》研究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②。7月1日 撰写评论《论〈女神〉──对郭沫若诗集〈女神〉的再认识》,7000余字,在“郭沫若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交流。文中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新、旧版的《女神》加以对照,提出贯穿《女神》中的是坚毅不拔的反叛精神和殉道者般的实践精神,是热爱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集体主义精神,是热情如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精神,同时还是热爱真理、热爱知识的博大高远的探索精神。崇素认为这正是《女神》成为“五·四”以来“新诗歌运动”高峰的原因,也正是《女神》直到今天还有着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原因。①周锡银:《萧崇素对抢救、整理英雄史诗〈格萨尔〉的重大贡献》,载《巴蜀风》1999年第二期。②李 明:《发掘深邃,论证严谨》,载《巴蜀风》总第39期。1993年 88岁5月1日 文章《四川〈格萨尔〉工作概况》入选《四川文联四十年》,约3000字,着重记述80年代以来,四川发掘、抢救《格萨尔史诗》方面做的具体工作和作出的贡献。同月 自费编印《采风集》第二集,约20000字,收入崇素撰写的关于“乡土、民族、文史”方面的论文、笔记三篇、诗一首。此外,还收有沙汀、王平凡、萧南槐致崇素的信。10月 撰写《论长寿与养生》(提纲),1800余字,曾在彭山县举办的“首届中国长寿文化学术讨论会”上交流。文中谈了四点经验:一是乐观,二是有寄托,三是多运动,四是多生活于群众之中。会后,曾寄给一些学界同仁和已经年老的学生参考。是年 在成都寓所作诗《题黄龙诗》──此间山海别有天,云烟变幻紫云间。黄龙一寺传禹迹,谁记人间叶落年。1994年 89岁2月5日 致西昌教育学院女教师蔡富莲信。信中说:“‘彝族学’显然没有‘藏族学’搞得热闹”;“希望凉山地方不断有新研究者和新写作者出现,而且,迅速健康地成长起来!”4月6日 致藏族学者志玛拉西和画家尼玛信。认为志玛寄来的“稿子很扎实,都写得朴素无华”,“是将来选定标准本时很好的参考材料”。建议志玛翻译《辛巴和丹玛》时把书中“一些康巴、安多的方言、俚语特别记下来,作将来编一本《格萨尔方言、俚语小词典》的准备”,“因为一个词语的产生,也有它一定的社会和民俗的背景,也因而有一定的语言学和学术的意义”。称赞尼玛寄赠的《仙鹤传书》(画)“十分美丽”,尼玛“最善于使用民族技法,又能应用现代解剖、构图和史诗意境来进行创作”。同月20日 撰写《赞“卡贝慈父”──读〈伊加利亚旅行记〉感言》,4800余字,介绍“卡贝慈父”生平及其著作《伊加利亚旅行记》,认为“卡贝慈父”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探索和斗争都为现代的科学社会主义起过创始和桥梁作用”,热情礼赞“卡贝慈父”们对“对理想的探索精神、献身精神和那百折不回的实践精神”。篇末写道:“这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在任何困难和动荡中奋勇前进;也将是我们战胜人间一切黑暗与邪恶,压迫与奴役,征服与掠夺的永恒的力量源泉!”同月27日 撰写小传《中国剧运的忠诚战士──赵铭彝》,6200多字,后收入《萧崇素民族民间文学论集》(附录)等书刊。文中记述了赵铭彝自20年代末以来,“一真在时代的洪流中拼搏着、战斗着”,称他为中国进步戏剧运动作出了独特贡献。5月 撰写《“鬼城”丰都二三话》,约14000字,分七个部分:先秦史上的“丰都”;由“泰山冥神”到“丰都冥神”;“鬼城”辩名;“丰都”在“天师道”“金丹道”中的地位;王方平、阴长生何人;民间造神规律与“合体神”问题;“金丹道”的误区与贡献。“是由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民族史、民族志诸种学科去研究这一问题的。既是理论的,又是实际的。”感到“深入一遭,甚有乐趣,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概”。6月10日,到丰都参加“四川‘鬼城’文化研讨会”,宣读了这篇论文。同月8日 与廖伯康、李华飞、黄宇齐、罗桢、牛季良等30位抗战初期“重庆救国会”的成员在成都大慈寺林荫茶馆相聚,互道几十年的别情,追忆逝去的青春岁月。老人们抚今追夕,感慨不已,不禁哼起了《救国会队歌》……聚后,李华飞写有文章《半世纪后又重逢》,于6月3日发表于《晚霞报》第四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3 11:37,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