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680|回复: 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郭建勋 发表于: 2005-9-8 17:47:5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康巴茶马古道第一镇:化林坪

 [复制链接]
化林坪的盛衰,都与古今内地与康藏交通、贸易通道的变迁,密切相关。泸定扼汉藏茶马古道枢纽有一千余年,其间也生出了几个地方的盛衰变迁。比如明代泸定的兴盛地是岚安,清初是化林坪,民国后是泸定桥(今泸定县城)。化林坪虽未曾设互市之所,但为“自磨西面渡沈村,逾飞越岭至黎州”之“茶马互市”要道上的重镇。
化林坪为山腹的一小台地,海拔约为两千米。“两面倚山,两面绝壁,中间阔数百亩,土厚而腴,流泉甘美。任垦牧,宜屯戍 ,为从来控制西陲之要地”。 “化林坪在飞越岭下,东南倚山,西北绝壁,俯盐水溪,傍飞越岭,进有高屋建瓴之势,退有依山接险之利。”[ii]因此明清两代有官兵戍守,一则保护茶马古道畅通,保证川藏贸易,二则借此地作为军事前哨。

清初时统治康区的是青海的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及其子孙。清王朝为了笼络这一势力,命其继管好所属地区作为清王朝的“屏辅”。同时,封达赖为蒙藏地区的宗教领袖以拉拢蒙古部落和安定西藏。固始汗所委的打箭炉营官昌侧集烈为一白教喇嘛(噶举派),坐镇于跑巴山之大喇嘛寺,控制打箭炉城区和磨西面。清初一方面由于战争尚未结束,无力经营其地,另一方面要安抚达赖、固始汗、稳定西藏,不便进兵,故清政府仅在化林坪提标一营兵,称为化林营以监视其地。康熙中,由于第巴桑结加措专权,暗接准噶尔。于是清政府才乘机派大军进讨,诛昌侧集烈,把和硕特势力驱逐到雅砻江以西。为巩固这一地区,康熙四十三年,清政府升化林营为协,分兵五百七十五名驻守打箭炉,以化林协副将管辖各土司。 其时副将杜汝琨,在化林经营十二年,对于开发附近农垦工商各业及建设城市祠观各务,致力甚勤。当时化林坪人口增至六七百户,蔚为川边第一重镇。后化林坪在雍正、干隆时繁盛稍杀,但尚能为川边第二重镇,川边自打箭炉外,他处皆不能及。

随着打箭炉地位上升,化林地位日就轻微。到光绪中,裁制营,废都司、城守诸官,解散军士,化林坪开始萧条,加之自清光绪后至民国的严重匪患,数年内,其地由五百余户减至数十户,且依赖川康往来行旅食宿消耗来养家。民国鼎革,军阀混战。1922年,四川军阀与边军争夺地盘,双方围绕飞越岭你争我夺,在化林驻了四年兵,将清兵营衙署,庙宇等房屋作为柴薪,几乎烧光。1925年,川康停战,化林坪一度中兴。1930年,从荥经花滩到兴庙子到山王岗到化林的便道修通,是化林坪最后的中兴,1941年11月,川康公路通车,化林坪从此就平寂下去。1951年,化林设为一个乡,包括原来的化林坪、盐水溪和马桑村。1955年并入泸定县兴隆乡。 化林城原建时,有六街大道及城垣,环城筑有营房,城内有商肆、都司署、关帝庙、城隍庙、安抚使署、千总署、土地祠、川主宫、金花庙、青山排闼坊、果亲王诗碑等建筑。 在任乃强先生考察时,残余建筑尚有西门残址、都司署址、关帝庙、城隍祠、果亲王诗碑、娘娘庙、千总署、土地祠、川主宫、金花庙、青山排闼坊。

从茶马古道古镇--化林走来的现代马帮

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康巴茶马古道第一镇:化林坪  dIHvVdUo.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郭建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郭建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冬天的香气(旧文) [公告]2005年9月10日下午本网队与靖云队比赛
2# 四姑娘山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5-9-8 17:56:2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远视化林坪
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康巴茶马古道第一镇:化林坪  vB12Nxmn.jpg  保存到相册
古街:
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康巴茶马古道第一镇:化林坪  Wdjx29te.jpg  保存到相册
飞越岭看贡嘎山[转帖]
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康巴茶马古道第一镇:化林坪  ttabKldJ.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5-9-8 18:43:23|只看该作者
古街看来也不古了!

贡嘎山很漂亮,就是浮云太多,遮挡了贡嘎山的雄姿。
4# 金佛山
 周进 发表于: 2005-9-8 22:34:28|只看该作者
古街好干净,喜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5-9-11 19:49:09|只看该作者
何为古镇?也许化林坪的现状,让人会产生一个问题,象这样的地方,算是古镇吗?2002年四川省旅游局根据“是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否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是否具有相对成熟的开发条件”,推出了四川十大古镇。作为旅游部门,提出二、三条标准是无可厚非的。若从历史和民俗文化的角度来看,第一条则是最重要的。古镇是历史对居民聚居地的选择,是自然环境与人类需要千百年来相互交融的结晶。古镇之古,是要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要有优美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要有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民俗生活。古镇绝不是一定要有几座破旧的古建筑,甚至是仿古的建筑,或者是某一类型“古建筑”的四处套用(比如现在川内风行的“穿衣戴帽”)。“古镇”的概念,应是“历史文化城镇”的简称,它除包括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古城外,主要是指未定或待定级的历史古城古镇。这一提法,是根据1976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大会上通过的《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内罗毕建议》归纳了世界各国关于历史环境问题的五点共识:历史环境是人类日常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历史环境是过去存在的表现;历史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样性;历史环境能将文化、宗教、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最准确真实地传给后人;保护、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是城市规划、国土开发方面的基本要素。《内罗毕建议》还指出,历史地区的保护包括:“史前遗址、历史城镇、老城区、老村庄、老村落以及相似的古迹群”等广泛内容;并规定“保护”的内涵,即鉴定、防护、保存、修缮、再生,维持历史或传统地区及环境,并使它们重新获得活力”。同时,《内罗毕建议》强调指出“整个世界在扩展和现代化的借口之下,拆毁和不合理、不适当重建工程正给这些历史遗产带来严重的损害”。这种现象自九十年代以来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这一提法,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国际接轨,有利于为建设文化大省而保护好更多的历史古城镇古村落。 ⑦转引自周干松《古城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思考》,载《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1期,第34页。
6# 青城山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5-9-11 19:55:54|只看该作者
飞越岭
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康巴茶马古道第一镇:化林坪  NQbOUjVB.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zmk_sc 发表于: 2006-6-6 19:27:58|只看该作者
好漂亮啊好喜欢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08:00, Processed in 7.269612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