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奥燕|查看: 32564|回复: 178
[2016年

海昏侯墓出土中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品实物

 [复制链接
59#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5-12-22 10:31:01|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开主棺 内棺盖现朱雀

源自:新京报

  12月20日,在海昏侯墓主棺内棺盖板发现的朱雀纹饰。

  海昏侯墓主棺发现的玉璧,直径约20厘米,质地通透。
  12月20日上午,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的外棺正式开启,马蹄金、麟趾金、玉璧等大量精美文物现身。最难能可贵的是,内棺棺盖上有漆画,出现了一只站立的朱雀。
  (记者:罗婷)

“升级版”镶琉璃马蹄金
  12月20日上午8时,工作人员采用将棺盖板整体吊起的方式,完成了开棺的首个关键步骤。这块外棺盖板,现已提取至距墓室一公里远的文物保护室。
  开棺后,棺内布局呈现:与约3.7米长的外棺不同,内棺长度仅2米多,位于外棺内的北侧。南侧的空地放置着陪葬品,其精美程度,超过此前在椁室内出土的文物。专家解释,这与汉代的丧葬习俗吻合。在当时,人们会在棺内放上最喜爱的物品。
  工作人员介绍,内棺南侧的这部分空间,发现了几十个马蹄金、麟趾金,与此前不同,此次马蹄金上还镶有琉璃。专家称,在汉代,这种技术只有皇室贵族掌握,发现琉璃,也能证明墓主人的身份定不一般。

未看到丝织品痕迹
  在一圆形竹笥内,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工艺、造型都“堪称完美”的圆形玉璧。玉璧发现时,被压碎成几部分,经过整理后,目前已能看出原貌。该玉璧直径接近20厘米,呈白色、质地通透。除该玉璧外,棺内还有两枚同样精美的玉璧,因棺内叠压情况复杂,还未被提取。
  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说,最难能可贵的是内棺棺盖上有漆画,在漆画南面,出现了一只站立的朱雀。按古代习俗,青龙、白虎、朱雀等吉祥物都会同时出现,至于其他吉祥物是否存在,要等待清理工作进一步开展才会揭晓。在画的其他部分,目前还看到一些起点缀作用的云朵纹饰。
  此外,之前备受关注、也是海昏侯墓中出土数量较少的丝织品,这次仍未出现。在内棺东南侧,有一只长约50厘米、宽约20厘米的漆箱,专家组组长、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称,专家们曾初步推断箱内或有墓主生前所穿的衣服,但开棺后并没有看到丝织品的任何痕迹。

■ 揭“墓”
内棺开棺墓主身份或可确定

  此次开棺,离发掘启动的2011年3月24日,已有近五年了。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已出土了两万多件文物,发掘墓园四万多平方米。
  专家组成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教授李存信介绍,外棺棺盖揭开发现,内棺棺盖保存比较完整,与此前的推断一致。棺柩西侧,外棺板滑落,内棺板紧靠棺床部分有倒塌,目前无法看到棺内情况。
  今天早上八点,专家们还会前往墓地进行考察,并进一步讨论内棺的开棺方法。这将最终决定内棺开启到底是在现场还是在低氧实验室进行。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本月21日到23日,将有近40位秦汉考古领域的专家来到南昌,参加学术研讨会。内棺的开启时间将于研讨会结束后决定。
  信立祥称,如果整体打包,将不再打包外棺,只将内棺与底下棺床一块吊走,重量估计在三、四吨左右。
  在此前的发掘中,专家已经确定这是某一代海昏侯墓,并有一些出土文物把方向指向了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内棺会不会有确定墓主身份的决定性证据,比如金印,这要等开棺才能揭晓。”信立祥介绍。
58#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5-12-21 23:28:0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南昌海昏侯墓主棺外棺盖揭开 内棺现站立神鸟

源自:新华网

  主椁室内棺棺盖上的朱雀纹案
原文标题:海昏侯墓主棺外棺盖揭开 内棺现站立“神鸟”

  新华网南昌12月20日电(记者:程迪 沈洋)20日上午,考古人员揭开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外棺盖,发现内棺保存较完好,在外棺和内棺之间发现大量马蹄金和玉器,以及精美竹木漆器。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20日上午8点半左右,工作人员就把主棺柩的外棺盖提取出来了,“利用航吊技术把外棺盖通过轨道运出来,外棺长约3.4米、宽约1.6米,将送往文保用房进一步研究”。
  “外棺盖提取吊装后,棺内的情况清晰地展现在面前,内棺在外棺的北侧,南侧有一片空隙,空隙的东侧放着一个极其精美的漆箱,漆箱上面用金箔贴出 了精美的花纹,里面有可能装的是墓主人的衣服,西侧主要是马蹄金、玉器等珍贵文物。”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说。
  信立祥介绍,目前没看到任何丝织品、衣物的痕迹,目测已经不存在了。但这仅仅只是他们的初步判断。内棺的棺盖上有一只站立的朱雀,这是神鸟,其他地方能看到细小的云纹,这种纹饰被称为云雀纹。
  信立祥表示,接下来要一边扫描一边进行清理,首先要把里面被压扁了的精美漆箱完整地提取出去,然后逐步把其它文物提取出来。“计划把有关文物都提取清理完后,再打开内棺。将根据打开内棺盖板后的情况,再确定是现场清理,还是整体套箱搬运到文保用房进行实验室考古。”
  “外棺盖取出来以后,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内棺的棺盖保存完好,难能可贵的是上面有漆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初步测算,马 蹄金应该有几十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漆箱上贴满了金箔,用金箔装饰成人物和动物的图案,制作非常精美。此外,还在一个圆形竹笥内发现一个造型、工艺都达到 极致的玉璧。
  从现场情况判断,海昏侯墓主棺应该只有两重棺。考古专家说,越接近墓主人的文物,就越是墓主人珍爱、喜欢的东西。因此,极有可能在主棺内棺找到印证墓主身份的金印。
  海昏侯墓园位于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开始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经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7#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5-12-21 12:31:01|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主棺外棺盖揭开 现大量黄金玉器


《东方时空》江西南昌西汉大墓考古
  《东方时空》江西南昌西汉大墓考古
  20日上午,考古人员揭开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外棺盖,发现内棺保存较完好,在外棺和内棺之间发现大量马蹄金和玉器,以及精美竹木漆器。
56#
 大卫 发表于: 2015-12-21 10:31:01|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主棺外棺盖揭开 内棺保存较为完好

源自:京华时报
  昨天,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外棺盖被揭开,考古人员发现内棺保存较为完好,在外棺和内棺之间发现大量马蹄金和玉器,以及精美竹木漆器。
  海昏侯墓园位于江西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已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5#
 大卫 发表于: 2015-12-19 09:31:03|只看该作者

西汉大墓出土金丝玉剑 墓主为海昏侯刘贺


  大刘印
  备受关注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进入主棺柩清理发掘的关键阶段。由于文物叠加情况复杂,专家分析棺柩存在解体可能。为保护好文物,考古专家组决定把主棺棺柩整体“打包”至附近考古实验室,整体打包重量达10吨以上。截至目前,南昌西汉大墓挖掘现场已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已有多项证据将墓主人指向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西汉大墓主棺进入清理阶段
  自11月14日南昌西汉大墓启动主椁室考古发掘以来,经过一个月的文物清理提取,主椁室除了棺柩部分,其他都已基本清理提取完毕。考古人员在主椁室内发现了玉耳杯、博山炉、铜壶、铜镜、玉环等众多精美玉器。
  昨天上午,在考古发掘现场,10多位考古专家围在主棺柩四周,专注地研究着棺柩及周边的情况。记者现场看到,主棺位于主椁室东寝的东北部,南北放置,长约4米,宽约1.8米,平面呈长方形,棺木为樟木。
  现场考古专家称,当天的工作主要是对主棺进行清理,因古代的地震,已经成了30厘米高的一堆文物,棺罩和主棺的顶板混为一体,专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将它们分开。
  此外,记者现场了解到,在离挖掘现场一公里的地方,考古工作人员建立了一个文物保护工作站,届时一些珍贵的文物将会被运到这里做进一步的保护和研究。

主棺打包至附近实验室清理
  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介绍,“原本准备了两种主棺清理方案,第一种是现场清理,但刚通过缝隙发现主棺里面保存较好,现打算将其整体打包至一公里外的实验室,套箱提取是最佳方案。整体打包重量达10吨以上,由于之前墓地经历过地震,导致主棺两侧棺板坍塌,整个主棺目前只有30厘米高。”
  据专家介绍,将主棺整体“打包”运往实验室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有各种先进仪器和低氧工作间,文物能得到最妥善保护;但如果棺体损坏严重,打包难以实现,就只能现场打开,先清理部分棺内文物,缩小装箱体积,减轻重量后,再运往低氧实验室。

猜测多证据指向汉武帝之孙刘贺
  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对一些长约1米的片状器物进行提取。据现场专家介绍,这些文物应该是属于漆器,可能是竹藤,或者是柳藤,下面用铜墩套住,这应该属于仪仗性质的器物。
  此外,考古人员从主椁室出土了一块有葡萄般大小的琥珀,这块琥珀两端钻有微孔,对齐贯穿,其中还有昆虫,属于珍贵的虫珀。“琥珀两头有穿孔,可能是作为挂饰使用。”现场专家表示,这些东西一般贵族是用不起的,应该属于诸侯王。
  此前,考古人员在海昏侯墓的西侧,发现了一个大型车马陪葬坑,“车马坑将是确定墓主人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重要证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说,公元前33年汉成帝下令废除诸侯王车马陪葬制度,根据历代海昏侯生卒时间,基本可以推断墓主为刘贺。
  另外,在海昏侯墓北藏阁的“乐器库”中,出土了两堵(架)编钟、一堵编磬。“按照《周礼》中的礼乐制度,‘四堵为帝,三堵为王’。”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认为,海昏侯墓出土的三堵悬乐,明显高于墓主“侯”的身份,而只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曾经具有王的身份。
  史料记载,海昏侯的爵位承袭了4代。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具传奇性,一生经历了王、帝、侯的跌宕。他是汉武帝的孙子,曾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后遭废黜,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称“汉废帝”。
源自:胶东在线
54#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5-12-18 12:31:00|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再晚一天就要被洗劫


  海昏侯墓大印上刻“大刘记印”
  “要是再晚一天接到报告,海昏侯墓可能就要遭到洗劫了。”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说。
  2011年3月,江西省考古所接到群众举报,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墎墩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文物部门立刻进行考古调查,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年的海昏侯墓得以重见天日。
  今年11月以来,海昏侯墓考古的阶段性成果陆续对外公布,引起各界关注。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自勘探和发掘以来出土了包括车马坑、金银器、编钟、漆器等大量精美文物。
  这些文物为何在遭遇盗墓贼后仍安然无恙?何以一经发掘就能展出?它们提供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缺少关键性物证,专业人士如何推断墓主就是海昏侯刘贺?考古这座有两千年悠久历史的墓园,又有哪些常人想不到的困难?带着这些问题,本报(博客,微博)采访了此次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

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信息量非常大
  本报:这次海昏侯墓的发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江西省博物馆最近因为海昏侯文物展出,每天都排长队。您觉得民众为何对此有这么大的兴趣?
  杨军:大概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因为墓葬没有被盗,整个墓园格局和陈设都基本完整,所以出土的文物很多,而且精美,尤其是金饼、马蹄金、玉以及十多吨的铜钱,这些东西对老百姓(603883,股吧)来讲有视觉冲击力。另外,墓主可能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他一生中做过王、帝、侯,老百姓总是好奇帝王将相的生活。
  第二,像海昏侯墓文物这样,在考古发掘中刚出土就展示,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其少见的。一般来讲,文物的展出起码是发掘清理后五六年的事情。这次展览的文物是原汁原味的,好些甚至都还沾着泥土,这跟修复后看肯定不一样。
  我们这次发现了一万多件文物,精挑细选之后展现这一百多件,而且展览时间有限制,就一个多月。老百姓当然会争着来看,晚了就看不到了嘛,下次看还不知道是哪一年。我觉得考古不应该只在象牙塔里做研究,还要把成果告诉老百姓,让他们知道文物背后的故事。
  本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那么从考古的专业角度出发,您觉得这次发掘最有学术价值的是什么?
  杨军:考古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获取信息,比起出土文物数量,获取多少信息更重要。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一考古发现的价值值得肯定。而现在海昏侯墓之所以受关注,就因为信息量太大。
  海昏侯墓并不是单独的一个墓这么简单,还有夫人墓、陪葬墓、园墙、祠堂、门、门阙、园寺吏舍,它的墓园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在海昏侯的墓园旁还发现了另外三座墓园,虽然墓上方有发现盗洞,但根据我们现在的勘测,里面的基本格局和陈设都还是完好的。在墓葬区外还有贵族墓葬、平民墓葬,以及原来海昏侯国的都城紫金城,是个完整而巨大的遗址公园,有城有墓,在西汉列侯墓葬考古方面前所未有。所以现在的关键在于怎么保护、解读、提取信息。
  比如说在一件青铜豆型灯灯座上,清晰地刻有汉隶字体“南昌”二字,这是目前关于“南昌”的最早的实物资料。怎么理解这个刻印?史料记载汉将灌婴追斩项羽,“进而略江南地,遂安吴、豫章、会稽郡。”一般认为南昌城的起源是灌婴筑城,但是一直没有实物记载。我自己的猜测是:“南昌”可能由“南昌邑”而来。
  海昏侯刘贺原来是昌邑王,封地在山东省巨野县一带,后来他当了皇帝又被废,改封为海昏侯,封地就在今天南昌市新建县这一带。但他毕竟是个北方人,而且你看墓里有许多“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的漆器,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他还觉得自己是昌邑王,于是把位于山东的昌邑国当作北昌邑,把其所贬的海昏国当作南昌邑。当然这是我自己的解读,还需要根据简牍文书等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再举一个例子,在海昏侯墓里发现了孔子屏风以及孔门弟子像,像颜回、子贡这些人的像和生平介绍都有,3000多枚简牍,其中大量是书。要注意的是从出土状况来看,这些书是有意埋进去,不是废简。这说明墓主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化人。在墓里还有出土像围棋盘、古琴、编钟这些风雅之物。史载刘贺荒淫无道,登基的27天里做了1127件坏事,而这些墓葬文物的出土,不敢说翻案吧,但起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海昏侯不同于正本记载的另一面。
  总而言之,对我们搞考古的人来说,文字是最能提供信息的,而竹简、漆器上的文字以及青铜器铭文,这几方面的文字资料加起来,能够提供的信息量将是非常大的。

推土机对墓的伤害最大
鄱阳湖两次保护海昏侯墓

  本报:海昏侯墓能够保存两千余年至今,除了媒体之前报道里提及的东晋时的大地震、鄱阳湖水淹没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吗?
  杨军: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一带处于鄱阳湖生态保护区,是鄱阳湖湿地的一部分,生态保护区不能发展工业,所以推土机这些东西进不来。因为要说对文物的破坏,盗墓固然会造成伤害,但是基本的格局、陈设这些东西,一般还能保留下来。基建才是对文物和遗址伤害最大的,推土机一过,啥都没了。多亏鄱阳湖,两次保护了海昏侯墓。
  本报:现在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海昏侯墓的墓主是不是第一任海昏侯刘贺?在目前关键性证物缺失的情况下,如何推测墓主的身份呢?
  杨军:我们考古讲究的是材料牵着鼻子走,不能胡猜。从目前的出土文物来看,有几样对于我们的推测很有帮助。
  第一是车马坑。汉代对此有严格的规定,只有皇帝和诸侯王的墓才能用车马坑,而公元前33年以后,连侯都不能用,这样时间上一限定,加上我们对海昏侯世系的分析,很容易就指向了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第二是好些漆器和铭文上刻有“昌邑九年”的文字,而刘贺是第二代也是末代昌邑王,之后的海昏侯都没有昌邑王的头衔,这又是指明墓主身份的一个证据。
  本报:漫长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团队都遇到哪些困难呢?
  杨军:困难太多了,每天都会碰到各种问题。我这会儿想到两个,一个是这个墓的封土太高大了,地上有8米,地下还有7米。在这么高的封土下面工作,我们非常怕塌方,这不仅仅是工作人员的安全威胁,还会对文物造成严重的破坏。在我们与专家组的人员沟通了之后,采取了一种特殊的钢结构的支撑,钢网加钢构,这在国内的考古工地里是没有先例的。这种支撑结构设置好了之后,万一有紧急情况,人员可以紧急撤离,对文物也能妥善处理。
  还有就是怕监守自盗,毕竟工地里人太多了。为此我们安装了全封闭、不留死角的监控。除此以外还有安全组进驻。
  本报:到目前为止海昏侯墓有哪些盗墓贼光顾过或者试图染指的痕迹吗?在很多报道中,都提到最初引起关注是因为在南昌的文物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小金龙”,这个“小金龙”从何而来?
  杨军:关于“小金龙”其实我也是从媒体上听说的,我自己和相关的考古队员都不知道也没有见过这个“小金龙”。
  墓葬能保存至今真的是幸运。留下14.8米盗洞的盗墓者,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伙。他们很专业,但是失误了。南昌人知道,墎墩山是鬼都不去的地方,盗墓贼能摸到这里来也是不容易,但他们还是犯了错误。他们之所以先盗海昏侯夫人墓,一方面是因为表面的封土更大,但实际上是因为灌木、草丛的遮蔽,除掉这些杂草以后,还是海昏侯的封土大。还有是他们搞错了尊卑,汉代和后来不一样,汉代以右为尊。最后还有一点,他们的盗洞从中间直直打下去,因为一般棺木都放正中间,但海昏侯墓是居室化的,棺木在东室,汉代事死如事生,这应该是根据海昏侯生前屋内的格局来设置的。这个发掘真是虎口拔牙,再晚一天接到报告,海昏侯墓可能就要遭到洗劫了。

文物数量超过马王堆
但精美度还是比不上

  本报:海昏侯墓经常会被拿来和同时期的类似墓葬相对比,在您之前接受的访谈中,就有记者将海昏侯墓和马王堆汉墓对比。我理解下来您的大意是说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在数量上超过马王堆汉墓,但是在质量上还是有一定差距,是这样吗?
  杨军:我个人其实不喜欢这样的比较,因为在我看来,每个墓都很特别,它的信息,它的价值,它背后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硬要比较,那只好设定一些指标,从出土文物数量方面来讲,海昏侯墓肯定是超过马王堆汉墓了。但是从精美程度和最刺激感官的发现上来说,海昏侯墓应该是不如马王堆汉墓的,毕竟人家有女尸嘛。但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博山炉、连枝灯这样的文物在两地都有发现,很可能在它们最初入土的时候,是同样精美的,但是受到环境、埋藏条件的影响,海昏侯墓的文物显得没有马王堆汉墓的精美,给后世的我们观感不同。
  本报: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报告》估计何时会发表?
  杨军:完整报告至少要五六年。简报很快会出,实验室考古、纺织品、漆器的单行本报告近几年内应该也会发表。
源自:东方早报 作者:熊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3#
 大卫 发表于: 2015-12-18 08:31:05|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主棺约10吨 整体提取需10天

源自:中国新闻网
据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报道,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于15日上午开启主棺清理工作,16日正在进行椁板的拆卸工作,预计这一工作将持续两到三天。
  南昌西汉大墓考古领队杨军介绍,主棺现在已经与外界有空气接触,因此考古队采用了一种应急的保护方法,即用宣纸对其进行封闭。主棺的上层也被海绵覆盖起来。
  杨军称,预计主棺内部文物丰富且保存较好。但是否需要将主棺整体套取“打包”后运送到实验室,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看棺内是否有大幅衣衾或者保存完好的纺织品。
  杨军介绍,主棺长3.7米,宽1.7米,重量预计不少于10吨。如果整体提取的话,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进入实验室。他说,实验室在距离考古现场一公里外的文保站,运输中主棺倾斜角度不能大于15度,文保专家会极力保证这种技术指标的实现。
52#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5-12-17 11:31:02|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开始主棺清理发掘或存金缕玉衣


《首都经济报道》海昏侯墓开始主棺清理发掘 整体打包入实验室
  《首都经济报道》海昏侯墓开始主棺清理发掘 整体打包入实验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1#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5-12-17 10:31:00|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创汉墓考古史上之最 新发现三把金丝绕剑

源自:中国新闻网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于15日进入主棺柩清理发掘的关键阶段,有望从主棺内清理发掘出能证实墓主身份的最核心证据,从而揭开墓主身份的神秘面纱。此前,在从墓园到主墓的发掘过程中,已有多项证据将墓主人指向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海昏侯墓遗址出土的玉剑具。新华社 图
这是海昏侯墓遗址出土的雕有龙、凤、虎图案的玉佩(12月7日摄)
主棺附近出土的龟形玉印。 ●

发现了三把金丝缠绕的剑
  15日上午,新华社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清理主棺上面的木板,但进展非常缓慢。在主棺上方,考古队员发现了三把金丝缠绕的玉具剑,制作工艺精湛,金丝缠绕的部分为剑鞘。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一般来说,墓室中发现的剑为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但这三把不是。推测是安葬墓主时最后放置进去的,为了表示一种礼仪的完成。”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则推测,玉具剑用金丝缠绕是为了显示剑主人身份的重要性,可能是墓主生前朝见皇帝时佩戴的。
海昏侯墓主棺清理发掘工作现场。 新华社 发

主棺清理发掘有两套方案
  考古专家对主棺清理发掘预先设计了两套方案,第一种情况是在现场清理发掘,第二种方案是将主棺整体套取运送到文保房进行实验室考古。
  “棺木的四块侧板已经脱离,初步判定棺内没有大幅衣衾和丝织品。”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介绍说,刚开始时倾向采用第一套方案,即在现场清理发掘。
  但在清理主棺上面的木板过程中,考古人员判断棺内文物数量较多,且保存较完整。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专家倾向于将主棺整体套取后运送到文保房进行实验室考古。信立祥已向国家文物局报告了上述情况,得到批复后将采取下一步行动。信立祥说,如果整棺套取,套取重量可能超过10吨。
  杨军说,不管采取哪一种方式,文物保护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到文保房进行实验室考古,将启动低氧舱,考古工作者将佩戴供氧设备工作”。
  专家初步估算,主棺清理发掘过程将耗时10多天。

汉墓考古史上之最
  专家称,他们非常期待主棺椁内有私印等能直接证实墓主身份的文物证据出土。依据已经出土信息组成的证据链来看,墓主指向刘贺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出土的三堵悬乐,明显高于墓主是“侯”的级别。一种可能是某一代海昏侯偷偷给自己放了三堵悬乐,还有一种可能是墓主就是刘贺,当时他是皇帝的“叔叔”,自己又曾当过皇帝,身份特殊。
  此前,考古人员在主墓西侧的大型车马陪葬坑中找到了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这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的车马陪葬坑。公元前33年汉成帝下令废除诸侯王车马陪葬制度,根据历代海昏侯生卒时间,基本可以推断墓主人为刘贺。
  在主椁室西侧的一个床榻下,考古专家发现了两盒金饼和一盒马蹄金,马蹄金共25枚、金饼189枚,创下了我国汉墓考古史之最。
源自:金陵晚报

  本组报道据新华社、江西日报、南昌日报
50#
 大卫 发表于: 2015-12-16 17:31:01|只看该作者

大刘是谁 海昏侯墓主棺旁发现龟钮玉印

源自:一财网
刻有“大刘记印”的龟钮玉印
  “12月15日左右”是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向社会公布的主棺开启时间。昨天中午第一财经致电海昏侯墓考古队队长杨军,他说:“目前,我们还在对主棺附近进行清理,尚未打开棺板。何时开启棺板还要视现场清理情况而定。”
  虽然没有正式开棺,但主棺附近出土的文物已经令人兴奋。其中包括三把金丝缠绕的玉具剑、大量玉片、玉饰、虫珀(包裹有虫的琥珀)。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枚刻有“大刘记印”的龟钮玉印。印章在古代为凭信之物,是确定墓主信息的关键证物。
  “看印文篆刻风格,这是典型的西汉晚期风格,与刘贺及之后的几代海昏侯在时间上都能对应。”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古玺印专家孙慰祖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同时,他还告诉记者,此前类似墓葬中出土的印章分为三类:官印、私印以及明器。这方印章不属于官印序列,因而不会与墓主的官爵相联系。同时,从 刻制的精细程度以及印文的规范性来看,“不排除是一方临时制作、用于殉葬的明器。”。
  那么,这方印章上所篆“大刘”究竟是谁?能否获得关于墓主就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结论?孙慰祖说,“大刘”的叫法不是汉代印章中的惯常称谓,是非常少见的案例。他推测,这可能是当时某种情况下对墓主身前的特指。
  至于此印对于墓主的指向意义,他说:确定墓主,还需更进一步的证据。“按照以往王侯墓出土的情况,主棺中应该还有其他与墓主身份相关的印章。”他正期待主棺真正打开之后,其中可能出土的印章。
主棺清理现场
金丝缠绕的玉具剑
虫珀
  新华社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6:54,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