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奥燕|查看: 28830|回复: 178
[2016年

海昏侯墓出土中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品实物

 [复制链接
29#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5-12-1 15:31:01|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出土丰富了九江历史文化研究

  11月14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考古中已经出土1万余件文物,特别是海昏侯墓及其车马坑出土的9000余件文物,形象再现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使多种古代文献在2000年后重见天日,是我国简牍发现史上又一次重大发现;出土的整套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笙和众多的伎乐俑,形象再现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出土的偶车马,为西汉列侯的车舆制度作了全新诠释;出土10余吨五铢钱,约有200万枚。11月24日,九江市收藏协会、九江市钱币学会收藏鉴赏家战威君、闵正国、张廷、胡秋水等在市一方天博艺馆,就海昏侯墓与永修县的关系以及汉代钱币文化进行了研讨。

1、九江市钱币收藏家对出土钱币确定5点考证方向
  海昏墓出土的钱币丰富了九江市的古钱币收藏文化。据九江市钱币学会副秘书长张廷介绍,九江市的钱币收藏文化从六朝至今都有收藏品,藏品丰富。在1996年3月,九江市郊七里湖围坝坝基出土的398斤钱币中,从东汉到南朝均有发现,其中最早的是东汉的五铢钱币,除标准形外,尚有四出、星点、横竖、叠影、阳凿、阴刻、綖环、剪边、传行等多种版别,直径一般在2.60厘米左右,重3.95-1.2克。但九江市出土的六朝钱币是窖藏出土,钱币的年份只能根据文献其他馆藏文物对照进行推论,这次海昏墓出土的五铢钱明确为西汉王朝,丰富了九江市钱币收藏的类别。海昏侯墓的发掘将中国千文一贯币制推至西汉年代。
  九江市收藏协会顾问战威君认为,出土的10余吨五铢钱也将揭示出汉代钱币的校量制,确定了西汉代时1000文为一贯,同时也揭示了贵金属的储藏法。从现场演播的画面看到了墓葬中钱币的码放为纵横摆放,铜钱先以一贯一贯横排一层,再以一贯一贯竖排一层的码垛法;贵金属以软木方盒为盛器,然后集中存放。这为西汉货币的储存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而这种纵横交错的钱币码垛方法仅是铜钱的储存方法,还是包括贵重金属在内的其他钱币的储存方法;是冥葬钱币的储存法还是金融机构码放钱币的堆放法,墓葬中出土的金饼型制有圆形和椭圆形,这些金币是官铸还是私铸等问题,都为钱币文化研究者提供了考证的方向。
  出土的文物中还发现有马蹄金的模具造型,模具上刻有一阳文“上”,对此,战威君认为这个“上”字可以有三种解释,一为上币,在秦朝以前,上币为珠玉,中币是金,下币是铜,随着秦始皇统一货币,到了汉代,上币是金,中币是银,下币是铜,第二个解释是汉武帝时的造币厂为“上林三官”,这个“上”字是否指“上林三官”中的“上”,第三种解释是“上下”的“上”,意为模具的方向,具体是哪个解释值得考证。
  墓葬中还发掘出五铢钱的石质模具残片,残片上刻有一个“昌”字。张廷认为,西汉时,战威君说,这个模具是造铜币的模具还是造金币的值得考证。如果是造金币的模具,造出的金五铢为侯王自己用于压箱底或者送人,这在当时是允许的。如果这是造铜币的模具,铜币作为当时的流通货币,私造钱币则是违法行为,史上吴王刘濞就因为私造钱币被汉景帝处治。张廷举例说,在九江市出土的一枚西汉五铢上著名“君宜侯王”,就是当时的封侯王的纪念币。

2、推进了永修、武宁等五个县的历史文化研究
  市收藏协会顾问闵正国介绍,秦朝把全国分成36郡,其中豫章郡辖18县,海昏县就在那时成立了。最早出现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中,书中曾提到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立海昏县,县治设在与吴城镇隔河相望的芦潭村附近。这块低洼的鄱阳盆地原本人烟稠密,东吴名将太史慈曾在此升堂断案。随着湖水不断入侵,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425年),海昏沉没,商业迁至地势较高的吴城,故民间一直有“沉掉海昏,浮起吴城”的传说。据史料记载:海昏县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永修、武宁、靖安、安义和奉新5个县。如今首次发现实物,虽不能完全揭开古城消失之谜,却足以佐证古城的存在,对九江市研究永修和武宁的历史也有重要意义。
  “海昏”有什么寓意?战威君解释:“海”,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除了指大海,另一个意思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湖”,至今云南、西藏等地还把“湖”叫做“海”。“昏”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是:一个侧立着的伸出一只手的人,手下面是一个太阳,从今天的“昏”字的字形还依稀能辨认出来,所以,“昏”字的本义就是黄昏。古人依据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来辨别东西方向。“东(東)”字的字形是太阳刚刚升起到树干,因此表示“东方”。那么,太阳落到人手下方的“昏”,也就自然而然地表示“西方”了。因此,把“海昏”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湖西”、“鄱阳湖的西面”。
  专家们认为,据《汉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为曲折,刘贺为汉武帝之孙,在世33年间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的转变,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后在位仅27天就遭废黜。至于这次发掘的海昏侯墓主人是否刘贺,还有待于继续考证。
  海昏墓出土文物的文化历史挖掘、整理,对认识、了解、建设九江有着重大的意义,将促使九江2000年前的历史文化风貌得以再现,九江市收藏爱好者和钱币文化研究者将赴实地进行探寻。关于海昏侯、海昏侯国、海昏侯国都城、海昏县与九江之间的脉络关系,相信待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打开后会更加清晰。传说中的海昏古城也有望借助此次考古成果而揭开神秘面纱。
源自:浔阳晚报)
28#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5-11-30 14:31: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海昏侯墓文物边发掘边保护 三千枚简牍正加紧剥离


  目前,在南昌海昏侯墓文物保护用房中正在进行简牍、漆器和金饼的清理保护。图为文物保护人员对出土的竹简(左图)和金饼(右图)进行清理修复。郭 晶 摄
  (驻江西记者柯中华 实习记者:伍文珺)正在进行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遵循边发掘边保护的原则,所有文物一经发掘便会被立即提取到附近的文物保护用房进行实验室考古。
  据了解,当前南昌海昏侯墓文物保护用房正在进行的是简牍、漆器和金饼的清理保护。“在进入文保用房之前,进驻现场的文保专家会立即现场提取已经发掘的文物,整取以保存文物原貌,再加固包装进行防震处理送入文物保护用房。文物到达文物保护用房后根据材质再被分到不同的地方进行保护处理。”江西省考古所领队杨军介绍。在这次发掘中关注度极高的金饼、马蹄金、青铜器等金属类材质文物都已经被送入金属类文物保护用房进行应急性保护。
  在一旁的木(竹)质文物保护用房,记者看到了自11月10日出土后就被送来实验室考古的近3000枚记载重要历史信息的简牍,以及主椁室清理后发现的2200余件漆木器。受地下环境作用和微生物侵蚀,这批简牍表面粗糙,内部结构疏松,出土后颜色加深,无法辨认识别,简牍分离的过程极为艰难,必须分清横面纵面,完全靠人工才能完成。
  “出土后的简牍非常脆弱,内部的柔韧性已基本被破坏,稍不仔细便会对简牍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文保组组长管理介绍。目前,针对这批简牍已专门成立两个课题组,一个是科学保护课题组,由知名漆木器保护专家吴顺清任组长,对这些竹简分别进行保护、编号、红外扫描摄影以及彩超摄影等;二是文献释读组,由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对简牍进行释读,对全部简牍内容开展深入研究。
  “经过近20天的努力,目前已成功剥离1000枚简牍,预计2个月后完成全部简牍的剥离工作。”管理说,“简牍清理工作完成后,考古人员会借助红外扫描摄影对简牍上的文字进行试读,以保证对文字试读的准确性。”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知名秦汉考古学家信立祥认为,目前大致可以判定,此次出土的简牍的内容是海昏侯及其夫人分别写给皇帝和皇太后奏折的副本。而根据以前高等级墓葬中出土文书的情况来看,这些竹简有可能包含多种古代文献,如医术、农书等。这不仅有助于确定墓主人的身份,还将帮助了解当时社会的生产和生活。
源自:中国文化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大卫 发表于: 2015-11-27 14:31:02|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雾霾中的滕王阁,秋水共长天漫成一色。自滕王阁向北,过了南昌市新建区红谷滩后,道路开始崎岖艰难,乡村冬景也渐次在车窗外铺开。与内陆的很多村庄一样,这里也少见青壮年的身影,一路上,老人们晒的谷子为公路铺上一块块金黄色。
  车行50公里后,到达观西村。村庄地处鄱阳湖畔,东南方向的墩墩山就是海昏侯墓所在地。2011年大墓发现盗洞之前,几乎无人留意这个处于平原之中的大土丘。可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公众与考古文博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海昏侯墓中共出土了一万多件文物,其中简牍、编钟、编磬、雁鱼灯、孔子屏风、10余吨五铢钱等都已引起外界 极大关注。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丧葬制度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构成专家组的是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机构的学者。这次 考古发掘也是继长沙马王堆、广州南越王墓之后,国家文物局第三次从全国调集一流专家到现场指挥、参与。

与盗墓者赛跑
  2011年,盗墓者已经将主墓精确定位。棺椁有四层木板保护,盗墓者仅仅差一至二层便可触及主棺。因为棺椁与他们事先测定的位置有所偏离,幸而躲过。这个14.8米深的盗洞,成为人们得以提前窥探这个西汉墓葬的最初入口。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杨军第一次进入了这个神秘的世界。那天,领导告诉他,有群众举报墩墩山上出现了一个盗洞。得到消息时杨军正在做晚饭,他放下炒菜的锅铲,驱车来到这个偏僻的村落。
  这并不是这座大墓第一次受到盗墓贼的侵扰。在主墓西北角,一个盗洞与一盏五代时期的灯具显示,一千多年前已经有人到过这里。海昏侯墓考古发 掘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仲立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主墓于2011年出现盗洞之前,2号墓(即侯夫人墓)便已遭盗掘。
  站在阳光下,可以将这座已经举世闻名的“墩墩山”打量清楚。名为“山”,但它只是一座低矮而占地广阔的土包。大墓发现之前,当地村民时常在土包上放牛。当地人不知道,它是王侯下葬后为显巍峨而堆出的封土。这巨大的封土让初见海昏侯墓的杨军意识到:“墓葬等级较高。”
  此后,杨军一直负责这片墓区的考古作业。第二次探访海昏侯墓考古现场,《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终于在考古队的驻地找到了担任海昏侯墓考古队领 队杨军。驻地设在距大墓几百米的村庄,租用农民楼房,楼前小池塘里游着几只白鸭,一个老妇在河边洗衣。深秋时节,满地金黄的枯草与蓝天相映。
  发掘处于最重要的阶段,瑰丽的文物一件接一件出土,各方关注也与日俱增,这让专家组和考古队更加忙碌。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期间,杨军不断接电话,电话另一端连接各方:公安局、央视、文物局专家等。放下电话,他又要奔走于考古现场与驻地和文保室,几无停歇。
  上万件文物的曝光令海昏侯墓如石破天惊,但其实考古工作早在5年前便悄然展开。“2011年开始勘探,我们先用了电子布网测绘,确定墓园的三维坐标系统。之后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三维扫描和航拍技术。”杨军说。前期的勘探,涉及墓园周围共100万平方米的区域。
  主墓刚打开时,整个墓室都浸泡在水中。杨军介绍说,这是由于南北朝时期,鄱阳湖南侵,整个海昏县淹没水中,而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又让墓室坍 塌,被地下水淹没。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让这座大墓能够逃脱盗墓者的侵扰,相对完好地保存至今。在发掘中,专家用打井的方法控制墓中水位,挖掘一层,将水 位下降一层。
  中国的文物保护政策一直是以保护为主,不主动发掘。对于这座极具研究价值的大墓,盗洞的发现是否意味着非发掘不可?杨军回答:“这里面有人 员和资金配备的问题。这里有一个特殊情况是,此地非常偏僻,很难管理。如果国家文物局不批准采取抢救性保护,盗墓贼很可能继续活动。”
  “很多地方的大墓往往陷入这样的怪圈:没有被盗,国家不允许挖掘,但地方也无法分配足够的人力与财力去保护。这不免让盗墓者有机可乘。等到墓地被盗之后,文物局批准发掘,这才开始做抢救性发掘。”一位文博专家说。
  这次考古发掘使用了诸多高科技文保设备。比如,低压氧舱设备是世界上首次用于考古项目。“主要针对有机质的保护,尤其是棺木中的尸骸以及纺 织品。这些文物埋在地下时处于一个稳定状态,一旦与氧气接触就有可能损坏。低压氧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它们。研究人员则带着氧气包在舱内工作。”杨军说。对于结构复杂和脆弱的文物,则广泛使用整箱套取的方式提取到实验室,再进行清理。

超越马王堆
  海昏侯墓的考古现场已成为警戒区域,门禁森严。整个墓园被铁栅栏、铁丝网围得严严实实,周围布满探头。墓园入口处,一名持枪军官寸步不离,门卫室则有警察检查进出人员。时不时有村民或游客爬上土坡,走到铁门前好奇地向墓园内张望。
  通过门禁、寄存了所有包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得以进入考古现场。墓园内已经搭起5个工作棚,除了主墓和两座已经完成挖掘的墓外,每一个棚边都有一条没被拴住的警犬,稍稍走近,它们便用急促的吠叫发出警告。
  主墓室东侧设有高台,沿阶而上,能俯瞰到墓园的一部分面貌。高台上摆放着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园平面布局图》,可帮助了解到墓园的布局:墓园呈梯形,有长达868米、保存较完整的墓园墙,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在墙东、北两面辟有园门,门外有阙,墓园内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大小9座墓葬。
  主墓室外的8座墓中,仅有被盗的2号墓被认定,为侯夫人墓。杨军告诉记者:其他陪葬墓墓主的身份,暂时存在两种说法:其一,为侯妾;其二为海昏侯家族成员。而已经完成挖掘的3号、4号墓棺椁还在套取中,尚未打开,因而墓主性别与身份还不得而知。
  进入主墓室所在的大棚,四周搭着铁架,上方设有轨道。据现场工作人员说,这铁轨是专用来运送文物到室外的。《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进入主墓时是11月22日下午2点,现场有10多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洒水、清理的工作,其余则有多位考古人员在墓园穿梭往来。
  “向墓室里洒水这是为了给文物保湿,在考古发掘前,漆器与木器处于泡水状态。现在我们需要喷水以免其受到损坏。”杨军说。主墓坐南朝北,由 甬道、回廊、过道、藏阁组成。过去20多天中陆续公布的惊人发现全部源自此处。“目前藏阁已经发掘完毕,进入省博展出的重要文物都出自这里。至于其他墓室 里发现的东西目前尚未对外公开。”张仲立告诉第一财经。根据考古队目前公布的发掘计划,本月18日,他们已经完成了对棺椁位置的确认。“棺椁所用木料目前 尚未鉴定,很可能是松木制成。”杨军说。
  现在,主墓室的考古发掘已经进入最后的清理、扫尾阶段。但有一个谜至今尚未解开。当年,杨军在初次从盗洞进入主墓室时,曾经闻到一种浓浓的 香气。“依据我的经验,汉代的墓是不会臭的。但居然有如此浓厚的香味,很令我意外。”杨军回忆道。目前,考古人员尚未探明香气的来源,但据杨军猜测,这种 香味应该是来源于某种香料或是木头。“现在看来,还是出自木料的可能性大一点。”
  专家组和媒体都曾将海昏侯墓与长沙马王堆汉墓比较,有专家认为:“其出土文物数量已经超过马王堆,在精美程度上则比较接近。该墓葬具有汉代 高等级墓葬所包含的许多重要元素,考古价值不亚于马王堆。”目前,主墓出土的雁鱼灯、孔子像、火锅、青铜蒸馏器、编钟、虫草、金饼、麒麟金等文物都吸引了 公众极大的好奇。爱吃火锅、腰缠万贯、尊重儒家文化等等,人们看着这些精美而奇异的出土文物脑补出一个丰满的西汉贵族形象。而在张仲立眼中,主墓的精彩部分在于藏阁中的乐库:“主墓中的乐库有三堵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从中可以看到西汉音乐的文化传承、乐器铸造技艺和礼乐制度。”
  马王堆长久以来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除了出土文物之外,还有那历经2000年而不腐烂、五脏俱全、皮肤尚有弹性的女性遗骸。那么,从目前主墓的 情况看,墓主遗体会是何种状态?“棺椁其实早就塌陷了,即便下葬时密封工作做得再好,墓主还是会与空气接触,加之周围的酸性土壤,目前躯体是否还存在,也 不好说。”杨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27天的皇帝
  走出墓园,从墩墩山下赶往45公里以外的新建县城投宿。县城中心车辆来来往往,商户鳞次栉比。这片喧腾之地以北40公里处,是修水、赣江与 鄱阳湖的交汇处,人们将此地称为“慨口”。清代诗人黄正澄诗《慨口》所云“城漫移昌邑,侯空据海昏。繁华都已矣,博陆可今存”,所咏叹的正是第一代海昏侯 刘贺。这位命运多舛的诸侯移居豫章(南昌)后郁郁寡欢,屡屡来此遥望北方故地、抒发满腔悲愤。
  刘贺只活了33年,却是历史上唯一先后做过王、帝、侯的人物。他生于公元前92年,是汉武帝之孙,5岁时成为第二代昌邑王,封地在今天的山 东巨野。18岁时,汉昭帝去世。在权臣霍光的主持下,刘贺被迎立为新帝。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在《鄱阳湖畔的海昏侯为何只做了27天皇帝》一文中如此 解析霍光拥立刘贺的行为:“刘贺被霍光统领群臣拥立,登上帝位,本来是出于霍光操纵朝政的需要。”但刘贺即位后却让霍光大跌眼镜。他插手朝政,调整宫廷禁 卫,这让霍光决意废帝。27天后,霍光便以“行昏乱、危社稷”的罪状将刘贺赶下皇位。此后,刘贺被放逐豫章,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
  在偏僻边远的豫章郡,刘贺建立了一座高高的土城,以故封地之名命名为“昌邑城”。这座土城就处于今天的新建县游塘村,从地图上看,其与海昏侯墓所处的观西村相距仅25公里。
  刘贺死后,其子孙又沿袭了三代海昏侯的爵位。“四代海昏侯主要的活动范围就在南昌。”杨军说,“但在此之前,江西全境却从未发现与他们有关的考古遗址以及遗物。”
  虽然目前尚未出土最具说服力的印章等文物,墓主身份不能完全确定。但官方已经将这座大墓命名为“海昏侯墓”。“在西汉,南昌这一带没有比海昏侯等级更高的了,所以唯独就和他联系上了。”他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
  勘探开始以后,一系列考古实物组成的证据链均指向了海昏侯。首先是形制完备、占地广阔的大遗址,而考古实物上的文字更是提供了直接而有力的证据“墓中出土的漆器上写有的文字带有‘昌邑’年号,这些都告诉我们墓主为海昏侯,且最有可能是刘贺。”杨军说。
  针对写有“昌邑九年”、“昌邑食官”的漆器,专事西汉侯国研究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师马孟龙也认为,“刘贺为墓主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四代海昏侯中只有刘贺做过昌邑王。此外,《汉书》中有一句话:‘故王物皆给贺’。也就是说,原来刘贺做昌邑王时使用的东西还是继续让 他使用的。”不过,他同时也指出:“话都不能说死。虽然汉代礼制严谨,但现实生活中也可能发生僭越。比如满城王墓中的中山王刘胜就将皇帝赐给他的东西带入 了墓葬。”
  除了出土的文字资料,超越列侯丧葬规制的三堵编钟与车马坑也将专家们的视线投向刘贺。“综合来看,海昏侯墓的级别超过一般侯墓。比如,有陪葬坑、陪葬的编钟,这在西汉列侯的墓葬中是绝无仅有的。”马孟龙说。
  对于外界颇为关注的主墓室棺椁的开启时间,杨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主墓的考古挖掘将在年底前结束。之后便是保护和研究阶段。墓主信息应该也在那时可以公布。”
26#
 大卫 发表于: 2015-11-26 10:31:00|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现大量马蹄金和金饼 为中国汉墓考古之最

源自:中国新闻网
  11月14日,位于江西南昌新建区城郊的西汉海昏侯墓核心部分──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当天上午出土了两枚马蹄形金器和一件屏风。其中,出土的两个金器成色很好,上面有纹饰,令人惊艳。图为考古人员正在南昌海昏侯墓主椁室细心清理马蹄形金器。
  原标题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发现大量马蹄金和金饼 为中国汉墓考古之最
  新华网南昌11月17日电(记者:沈洋、程迪)17日,考古工作者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发现1盒马蹄金和2盒金饼,总数超过75枚。考古专家认为,这批金器是中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发现。
  “初步统计,马蹄金共25枚,金饼至少50枚以上”。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介绍,这批金器是在主椁室西侧发现,工作 人员在一个床榻底下发现1盒马蹄金和2盒金饼,马蹄金大小不一,从40克到250克之间,金饼大小相当,约250克1枚。
  杨军说,存放马蹄金和金饼的漆盒有些破损,“盒子大小、原始包装和具体摆放方式等情况,要等到整体提取到实验室进行保护和修复后才能揭晓。”
  “这批金器是中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发现。”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说,此前最多的一次是1973年的河北定州市的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了大小马蹄金各2件、麟趾金1件、大金饼2枚、小金饼40枚。
  杨军介绍说,这次发现的马蹄金底部刻有一个“上”字,专家分析后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代表“上币”,因为在西汉时期,黄金属于上币,青铜铸造的五铢钱属于下币;另一种可能是“上”字代表这批马蹄金是由上林苑三官铸造的,而上林苑三官是汉武帝时期铸造钱币的机构。
  “有文件记载,汉武帝曾铸造了一批黄金,从目前观测来看,南昌海昏候墓出土的这一批黄金和记载里的很相似。所以这些黄金很有可能都是当时朝廷赠予墓主的。”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认为,这批金器的来源更倾向于第二种可能性。
杨军说,马蹄金一般是皇帝赏给诸侯王的赏赐品,而金饼则是属于具有储藏功能的货币。
  从11月14日开始,海昏侯墓考古进入到最关键、最重要的主椁室清理阶段。连日来,考古人员已经发现清理出博山炉、孔子像屏风、床榻、玉璧等大量珍贵文物。
  海昏侯墓园位于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始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此前已经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现场 主椁室出土马蹄形金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大卫 发表于: 2015-11-24 14:31:01|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为何埋如此多陪葬品 源于汉代厚葬之风

源自:中国新闻网

  11月21日至23日,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工作者在对海昏侯墓主椁室文物集中提取研究时,发现两盒金饼远不止此前估计的约50枚,而是有187枚。其中一盒有88枚,另一盒有99枚。这些金饼有的正面光滑,有的凹凸不平。此外,还发现了25枚马蹄金,其中罕见的麟趾金10枚,大马蹄金5枚,小马蹄金10枚。目前,这批金器已被提取并运往了文物应急保护用房保护和修复。

  近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持续引发关注。之所以被大家关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里出土的文物总能刷新我们的认知。从数量上来说,仅铜钱就有十吨之多;从质量上来说,雁鱼灯、韘形佩也属精品。为何古人墓葬中能有如此多的陪葬品?这其实与当时的丧葬制度有密切关系。

汉墓总能有大发现
  事实上,南昌海昏侯墓并非唯一受人关注的汉代墓葬,此前发掘的不少汉墓也都因出土了考古价值极高的文物而受人关注。
  近来总被提及、与海昏侯墓相对比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就是个例子。该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此外,还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尸1具。
  此外,满城汉墓也以随葬品豪华奢侈著称。该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
  不难发现,一些保存较好的汉代墓葬往往能出土大量文物,而这与当时“厚葬”之风盛行有很大关系。


  11月21日上午,在南昌西汉海昏侯主椁室发掘过程中,又一盒金饼被提取出。记者从现场看到,由于金饼过重,已将盛装的漆木盒子压坏,考古人员不得不用钢板将其运至研究室。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厚葬成风的汉代
  秦王朝统治者的厚葬在历史上颇为突出,秦始皇墓即使如此。汉承秦制,其厚葬之风被认为较秦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汉武帝生前营建茂陵,《汉书》载“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
  即使素以“节俭”著称的汉文帝也未能例外。他生前曾称死后要“薄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仅用陶瓦器皿陪葬。但到了晋代,霸陵遭掘,发现大量金银珍宝。
  汉代帝王普遍实行厚葬,据《晋书索琳传》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献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就是讲,要将每年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作为修建皇陵的费用。这里虽然在数据上并不一定准确,但汉代的厚葬之风可见一斑。
  此外,不仅帝王厚葬,宗室勋贵也加以效仿。史书上所谓“窦氏青山”、“卫青庐山”、“霍去病祁连山”等,都是形容汉代勋戚坟冢之高大。《汉书佞幸传》记载,哀帝宠臣董贤死,“乃复以沙画棺,四时之色,左苍龙、右白虎,上著金银日月,玉衣珠壁以棺,至尊无以加。”

“事死如事生”与“孝”的内核
  当然,汉墓的“厚葬”并非只是在墓中填满珍宝这么简单,其大致还是遵循“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即死者生前享受的东西都要带到墓中去。其墓葬形制的宅第化与陪葬品的生活化皆十分明显。
  拿南昌海昏侯墓来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曾介绍称,海昏侯墓的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错落有致分布着以海昏侯墓为核心的大小9座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墓园地面建筑各种要素齐全,祠堂、寝、便殿、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基址均清晰可辨。俨然如墓主活着之时的样子。
  此外,也有研究认为,这种“事死如事生”与汉代人对孝悌思想的推崇不无关系。
  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当时的人看来,“孝”不仅表现为现世的“亲亲”、“尊尊”,而且体现在父母、长辈死后,也要一如既往地奉行孝道。《孝经》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这里,虽然孔子并不提倡厚葬,但随着汉武帝“独尊儒术”,古代儒家“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却被充分发挥,最终成为汉代厚葬的理论依据。


  11月18日,考古人员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东侧发现多件玉佩饰,其中一件玉佩饰做工极其罕见。这件7×10cm的玉佩饰不仅做工精美,上面雕刻有龙、凤等图案,栩栩如生。专家推断这件玉佩饰疑似韘形佩,这种高等级玉佩饰的发现更加反映了墓主人的身份特殊及高贵。郭晶 摄一元 摄

厚葬的另一面
  当然,厚葬看起来是繁荣兴盛的表现,但同时也给当时的民众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事实上,就现有文献来看,厚葬之风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民众所能承受的能力。
  《后汉书崔骃附崔寔传》就记载崔氏家族因竭力建坟茔、修碑祠而倾其所有,导致家业败落,贫困如洗。文中称,“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贫困,以酤酿贩鬻为业。……(寔)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
  汉代桓宽在《盐铁论散不足》也曾谈及此种风气。他称,一般黎民竞相慕效厚葬之风,“而至于发屋卖业”。
  到了东汉,朝廷已经开始下诏明确制止“厚葬”这种“奢糜”的行为。《后汉书明帝纪》记载,明帝永平十二年就曾下诏谴责和制止“厚葬”。诏曰:“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糜。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于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终于一奠。糜破积世之业,以供终朝之费。”
  此外,汉代的厚葬也并没有起到保护墓主的作用,反而成了汉墓屡遭盗掘的重要原因。正因此,考古界也有“汉墓十室九空”的说法。
  很多汉墓在汉代就已经被人盗掘。像前文所述的汉文帝霸陵在成书于汉代的《史记》中,就有被盗的记载,当时还发现了大量的“瘗钱”。汉武帝的茂陵也是多次被盗。在刘彻死后仅3、4年内,茂陵就已遭盗掘,当时甚至还有人在扶风(今陕西省扶风县)买得墓中所葬玉箱、玉杖二物。
  不过,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汉代厚葬之风所留下来的却是当时人生活的重要参照,也成为今天的人们认识汉代的重要依据。
24#
 大卫 发表于: 2015-11-24 12:31:03|只看该作者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下月10日完成套箱

源自:新华网
此次考古首度使用低氧实验室,顶级专家清理保护文物
  出土了一万余件文物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创下了我国考古史上的多个第一,和南海一号沉船项目并列为国家重大考古项目。连日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 集中提取了马蹄金、韘形玉等大量文物,这些文物被运送到实验室,将在特别创造的微环境下进一步修复研究,破译出更多2000年前的历史信息。那么,如此数 量巨大、类型复杂的文物是如何进行保护的?对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请专家解读文物从现场到实验室的保护过程。

淤泥清理完成后进行三维扫描
  对于市民所关注的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进展,考古领队杨军表示,在上周六大规模的文物提取之后,现在考古人员正在做东室南部和西室北部的淤泥清理工作,淤泥清理完成后要进行三维扫描工作,记录的同时也方便后续文物提取的顺利进行。
  “目前预计文物的提取至少还要到25日,需要弄清文物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进行。”基于考古工作的细致性,目前暂不可知淤泥下部还有哪些文物出土。目前已经确定的是在12月10日左右,按计划会完成对主棺的套箱工作,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对主椁室的文物提取和发掘。
  “我们对文物的提取是非常谨慎的。”杨军说,“每件文物提取之前,都需要每位专家根据现场情况给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现场讨论后方可进行提取工 作。”杨军介绍说,这个应急的提取方案非常细致,从哪里下手,几个人搬运,竹签怎样插入泥土,用怎样的力度,又怎样托起整件文物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同时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虑,现场专家要在短时间内给出方案,对专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同时进行
  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发现墓葬开始,在国家文物局专家的指点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会同南昌市新建区的文博单位开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掘方案。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表示:“我们对整个侯国的都城紫金城进行了调查勘探,紫金城有3.6平方公里的范围,这个范围非常巨大,包括内城、外城,首先对整 个兴建过程和兴废的一些情况进行初步了解。”
  完成现场勘探工作的同时,考古人员还对文献记载的四代海昏侯墓园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四代海昏侯的埋葬情况,哪一座墓园属于哪一代海昏侯的,其他大量的贵族埋在哪里,还有平民墓葬在哪里等问题都在研究范围之内,并作出了相应的保护方案。”
  在对整个墓园的形制和墓葬结构作出了有效判断之后,考古人员制定出详细的发掘方案,在发掘过程中,专家们仍在研究、讨论、挑战发掘方案。徐长青 表示,此次考古工作获得了国内十多家单位的支持与合作,顶级专家参与发掘保护,这些文物的清理都是专家亲自做,在文物发现的第一时间,让考古发掘和文物保 护同时进行。最大限度地提取文物信息,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

不同文物“喜欢”的环境不同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埋藏在地下两千多年的金器、青铜器、漆木器、纺织品、木牍等珍贵文物的出土让人们大开眼界。而如何保护这些宝贝,却让考古人员花了不少心思。
  杨军告诉记者,出土文物由于种类质地不一样,具体的保护方法也各不相同,像精美的漆木器都要泡在去离子纯净水中,工作人员每天都要用十几桶去离 子纯净水喷洒在刚刚出土的漆木器上。“如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马上就会变形开裂甚至上面精美的花纹会立刻消失。因为漆木器是属于现场难以进行保护的一种 文物。它能保存下来就是因为有水富养它。一天至少要喷水五次。”
  和喜欢潮湿的漆木器不同,青铜器的保护则需要非常干燥的环境,同时南方地区土壤的特殊性也对青铜器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长青表示,由于江 西属于酸性土壤,对青铜器的腐蚀是非常大的,放在仓库中要不间断地保护,强制烘干也是一个暂时的保护过程,以后还要进行长期保护。

首度使用低氧实验室
  虽然我国的丝织品约有七千年的发展历程,但出土的丝织品文物却不多。这次海昏侯墓出土的丝织品让考古人员格外惊喜。但面对“湿时一堆泥,干时一 堆灰”的丝织品文物,用手一碰就会破,甚至变成粉末。徐长青告诉记者,丝织品保护对恒温恒湿的环境也是要求非常高的,除了在清理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之外,还 必须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保护。因此,此次考古工作还首度使用了低氧实验室。文物保护组组长管理透露,这间低氧工作室主要就是采取输送氮气与氧气进行置换,然 后保证工作室里的一个低氧状态,最低氧含量可以控制在1%左右,尽可能还原出土的器物,保证它们在一个低氧和密闭的环境中。

文物清洗坚持
最小干预原则

  而进行文物清洗重要的就是最小干预原则,也就是在确保文物携带信息不被破坏的基础上,使文物的污染病害得到有效控制。为此,这次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部门在离墓地一公里的地方建起了3000平米的文物保护用房,文物出土后会在第一时间送到这里,再进行信息提取和保护。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成员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说:“以前一般我们在田野发掘了文物就会搁到库房去,然后搁了不知道多长时间才 能移交到实验室,让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处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文物会因为环境的变化发生一些破坏性的变化。实验室考古就缩短了这个从田野到实验室 的时间间隔,使文物在此期间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应急处理文物
如同给病人包扎

  以主椁室文物提取为例,其中马蹄金、金饼等金器的提取,就是在金器周边清理干净后,用一块薄钢板,小心翼翼地插入装金器的漆盒底部,将漆盒和金 器一并托起,安放在海绵上,再运到实验室。此前考古人员反复研究了几套提取方案,并进行了模拟实验,确保文物安全和现场信息完整。国家文物考古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说:“一定要把它跟周边的关联、关系弄清楚。金饼如果一个饼一个饼拿出来,其他信息可能在拿取的过程中受损,插的时候要保证 盒子的信息也能够相对比较完整。到室内分离就比较好分离。”
  而博山炉、连枝灯、铜壶等文物提取过程中,由于主椁室曾经发生过坍塌,这些器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位置发生过移动。考古人员第一时间将它们送到了实验室,先像给病人止血包扎一样,对它们进行紧急临时性保护,去除泥土等附着物,再进行有害成分检测。

清理修复要注意两“微”
  徐长青介绍说,在清理修复中,特别注重两“微”工作:一是“微痕考古”,认真查看文物上面微小的痕迹,能否透露更多重要的历史信息;二是将文物 保存在专门的容器里,创造一个相对适宜的“微环境”。专家表示,文物的价值不以它是否残损作为唯一判断标准,通过文物“破译”出的历史信息,有时比实物本 身更为重要。随着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进一步清理发掘,将会有更多重要的历史信息被解读。国家文物考古组组长、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表示:“多个角度,各个 层面,表现了当时海昏侯的实际生活。还会有更多吸引人眼球的东西,一个丰实贵族的生活将会进一步证明。”
  对于市民所关注的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进展,杨军表示,目前主要是对提取文物进行讨论研究为主。已经确定的是在12月10日左右,按计划会完成对主棺的套箱工作,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对主椁室的文物提取和发掘。(记者:周西月 蒋雅楠 文 首席记者:万勍 图)
源自:南昌晚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11-24 02:08:02|只看该作者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罕见麟趾金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罕见麟趾金

  11月21日至23日,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工作者在对海昏侯墓主椁室文物集中提取研究时,发现两盒金饼远不止此前估计的约50枚,而是 有187枚。其中一盒有88枚,另一盒有99枚。这些金饼有的正面光滑,有的凹凸不平。此外,还发现了25枚马蹄金,其中罕见的麟趾金10枚,大马蹄金5 枚,小马蹄金10枚。目前,这批金器已被提取并运往了文物应急保护用房保护和修复。
22#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5-11-23 18:08:01|只看该作者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已超马王堆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超过马王堆”

考古队领队杨军已经在西汉海昏侯墓内研究了近5年,对考古的发掘和研究者来说,这是一个细致而漫长的过程。文物保护甚至需要两代人去完成。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 对话动机
  前日上午10点,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内,马蹄金、韘形佩、博山炉、连枝灯、铜壶等珍贵文物被考古人员逐一提取,这些出土文物,被视为海昏侯墓以及我国对汉代文化考古研究的重大发现。
  和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里见识到的著名汉墓──长沙马王堆相比,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毫不逊色,“在出土文物的数量上,它已经超过了马王堆。”杨军与多位汉代考古学家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在对这座墓地发掘及研究的5年里,全国最顶尖的专家和团队汇集于此,光是清理主墓出土的10吨铜钱,把钱上的淤泥清掉,四五个工作人员就花了一个月,拿着竹签、毛刷,一厘米一厘米地刷,做这项工作的有社科院的博士后。
  考古发掘专家组这样评价海昏侯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丧葬制度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符合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 对话人物
杨军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2011年3月24日,杨军成为第一个进入海昏侯墓的科研人员,此后一直负责该墓葬的发掘工作。

海昏侯简介
  据史料记载,在江西,海昏侯的爵位共承袭4代、历时168年。第一代为汉废帝刘贺;第二代是刘代宗;第三代是刘保世;第四代是刘会邑。其中,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为传奇,他是汉武帝的孙子,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后即遭废黜,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经历了王、帝、侯的跌宕。

发现
海昏侯墓离被盗仅一步之遥

  新京报:海昏侯墓是因为一个盗洞被发现的?
  杨军:非常偶然。2011年3月23日下午4点多,我接到考古所所长电话,说新建县有个墓上出现盗洞,群众举报了,让我去看。
  我刚结束出差,正在家做饭,本不想去,所长特意提示,是在铁河。一说铁河,我反应过来,文献记载,铁河一带传说是海昏侯待过的地方,可能真有墓葬,就马上放下锅铲,拿了200块钱打车出了门。
  新京报:到现场你看到了什么?
  杨军:我赶到时天黑了,只能看出墓的封土(墓穴都在地表以下,古代王侯下葬后,会高出地面堆出一个土丘。这土丘往往大而气派,以显尊贵,专称封土)很大。其他省份发现的王侯墓葬,都有那么大的封土,所以我们确认该墓葬等级较高。
  再去看盗洞,盗墓贼挖出来了三四十厘米厚的椁木,还有炭、白胶泥,根据这些分析,应该是西汉墓。第二天一早,我就吊着绳子进入了盗洞。
  新京报:第一次进盗洞,感受是怎样的?
  杨军:盗洞有14.8米,很深,看来盗墓贼一直打到了墓底。吊下去时我闻到了一股疑似木头发出的香味,至于到底是什么,现在还不清楚。我觉得好奇怪,一般墓葬要么没味道,要么是臭味,怎么可能香呢?加上那么高大的封土,那么厚的椁板,更加让我坚信这个墓一定不简单。
  新京报:据你判断,这群盗墓贼的技术如何?
  杨军:不得不承认,盗墓贼的手段确实很高,他们从封土顶上打到了墓葬的正中央,非常准确,按照一般礼制习俗来说,中间一定有东西。但机缘巧合,这个墓是汉代居室化的结构,正中心是空的,他们差一点就成功了,只有一步之遥。
  新京报:当时你就猜到它是海昏侯墓了?依据是什么?
  杨军:当时我们怀疑和海昏侯有关,或者关系比较大,否则不会有这么大的封土。在西汉,南昌这一带没有比海昏侯等级更高的了,所以唯独就跟他联系上了。
  新京报:印证观点大概是在什么时候?
  杨军:2011年我们做了勘探,发现了城、墓园、墓葬区,有5到7平方公里的完备的大遗址,指向了繁衍四代的海昏侯;后来我们发掘出车马坑,汉代对车马坑有严格规定,只有皇帝和诸侯王可用。综合历史,在此出现过的、级别如此高的,应该只有海昏侯。

发掘
十吨铜钱清淤 花了1个月

  新京报:有人说如果不是墓被盗了,就算发现侯墓,我们也无法发掘,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杨军:从依据上来说,我们国家的文物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如果不被盗,确实不会去发掘。但海昏侯墓当时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不是,被盗后很难保护,没有机构、资金、管理人员专门管理,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进行抢救性发掘。
  新京报:现在发掘到了哪一步?
  杨军:整个墓园有2座主墓、7个陪葬墓,我们挖了1座主墓、3个陪葬墓。出土的文物万余件,其中有6000多件出在主墓的回廊部分,这是墓主生活场景的写照。现在还在发掘的主椁室,埋藏的文物比如金、玉,要更精美,是墓主生前最喜欢且能够显示他身份的。
  新京报:五年里,考古队的工作量有多大?
  杨军:仅仅拿主墓举例,主墓相当于是按侯的等级在地底建了个房子,然后在上面压了14.8米深的封土。我们挖封土就挖了这一年,从封土顶部挖到了椁顶板。包括做夯土、夯窝,用合适的考古工具,全人工挖掘。
  新京报:你还记得第一次发掘到关键文物是什么时候吗?
  杨军:2012年5月,我们发掘一个陪葬坑,前一天下了雨,第二天早上工作人员去抽坑里的积水,抽完露出一个车軎(音同“未”,古代车上的零件,多出现于车轮下半部,用于固定或装饰车轮),错金银、鎏金的,当时我们激动得不行。因为这是实用的车马具,不像南越王墓是冥器,这是第一次在长江以南发现。
  新京报:发掘过程中,让你最头疼的事情是什么?
  杨军:还是和这个车軎有关。出了车軎,高兴之余我们突然想到:古时车轮要比车軎高,车軎出了,没见车轮,难道是被我们挖掉了?这是大事故啊!我们谁也没挖过,心里没底,就马上请国家文物局派专家来鉴定,发现是埋葬时已经把车子拆解了,心里那块石头才落了地。
  新京报:这次出土的很多文物都非常脆弱,可能一碰就会碎,这种谨慎和小心翼翼到了什么程度?
  杨军:比如主墓出土的十吨铜钱,光是把钱上的淤泥清掉,我们四五个工作人员就花了一个月,拿着竹签、毛刷,一厘米一厘米清,每个铜钱都要过一遍,最终把它们还原成埋葬时的状态。

对比
海昏侯墓文物精美堪比马王堆

  新京报:在你看来,海昏侯墓和其他汉代墓的区别在哪里?
  杨军:它的墓室没有受到盗扰;有完整的墓园,墓园的遗址保存完好;墓园近旁还有海昏侯国的国都,紫金城城址。所以整个墓的发掘始终让我处于一种惊喜状态。
  新京报:老百姓常常会很关注出土的文物,但对考古来说,墓葬中其他的元素也很重要?
  杨军:老百姓会关心出了什么宝贝,比如说金、玉,视觉冲击力是很大的,可以理解。但考古学的使命,是把这块地方的信息完整还原出来。墓有没有被盗,出没出好东西,是机缘,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新京报:有专家说海昏侯墓的意义超过了马王堆,我听说马王堆的专家还过来参观了。你是怎么比较这两个墓的?
  杨军:两个墓的所有者都是侯。但从制式上看,马王堆是按楚制埋葬,海昏侯墓是典型的汉制。从出土文物来说,海昏侯墓数量超过了马王堆,精美程度两者接近。海昏侯墓是王的规模、侯的规格、皇帝的规制。如果墓主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那么这一切都可以解释,因为刘贺的身份特殊,当过皇帝、当过王。
  新京报:器物也会讲故事,这次发掘出的器物勾勒出的海昏侯是怎样的形象?与历史记录有差别吗?
  杨军:根据《汉书》记载,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坏事。墓里的文物,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新角度。我们找到了编钟、琴瑟、棋盘,还有大量的竹简,有孔子圣贤像。这至少能看出,他风雅、藏书、尊儒术,应该是一个知书达理、有文化的人。

文物
海昏侯可能钟情火锅

  新京报:能否介绍一下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金和玉?
  杨军:主椁室西侧发掘出3个装着金器的漆盒,里面有25枚马蹄金、187枚金饼,成色都很好。马蹄金一般是皇帝赏赐给诸侯的。主椁室还发现了一枚韘形佩,上面有龙、凤、虎三种纹饰,一般来说也是皇帝或者诸侯才有的东西。
  新京报:主墓出土了10吨铜钱,用这么多钱陪葬,说明海昏侯非常富有?
  杨军:这钱不一定全是他的。在西汉,丧葬礼非常隆重,耗财耗力,有一种“赙赠”制度,人死后,死者的亲戚朋友也会拿财物帮忙办理丧事。所以,这些钱很有可能是海昏侯去世时他人送的。
  新京报:在此次发掘的文物中,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东西?
  杨军:比较有意思的是主墓藏閤里出土的青铜蒸馏器和青铜火锅。青铜蒸馏器里还装了板栗、荸荠和菱角等,可能与酿造果酒有关,青铜火锅应该是用来吃火锅。这可以看出海昏侯比较喜欢美食,可能是个“吃货”。
  新京报:听说还找出了冬虫夏草?
  杨军:我们在主椁室的一个漆木盒里面发现了虫草。按道理来说,虫草保存的概率很低,在2000多年之后还能留存,很少见,至少在江西墓葬中是第一次出现。这也许能说明,在西汉时期,虫草就已经成为了名贵滋补药材。作为贵族的海昏侯,已经在使用了。

保护
出土文物中纺织品最难保护

  新京报:一般来说,考古分为发掘和文保两部分,现在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杨军:主墓出土的文物,可以分为纺织品、金属器、漆木器等几类。我们把现场不能发掘、清理的东西,整体打包到实验室,后续工作主要是在实验室中完成。墓旁边已经建好文物保护房,针对不同的文物,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新京报:比起发掘,其实文物保护的过程会更漫长?
  杨军:是,室内文物保护会有一个更漫长的阶段。比如那么多漆木器,要脱水、修复,最快都可能要三到五年。这个墓最终出考古报告,起码要到五年之后。
  新京报:在这次出土的一万多件文物中,最难保护的是哪种文物?
  杨军:纺织品最脆弱,一漏气就很难保存下来。像马王堆里本来有方帷,刚打开跟氧气接触,只一分钟,就化成了一缕青烟。另外,这些脆弱文物上的附着物,比如说漆盒中的不明物、竹简上的文字,也可能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信息,一件件提取、测试,工作量会非常大。
  新京报:一位负责修复漆器的专家说,漆器太多,她可能要在这里干到退休,这对于你们来说是常态吗?
  杨军:如果是出土文物这么多,种类这么多,保护难度这么大,十年二十年都不为过,甚至还不是一代人的任务,可能要两代人去完成。
  新京报:据报道,海昏侯墓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它具备申遗的基本条件了吗?
  杨军:国家文物局要求我们“要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去做”。申遗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按照标准去做,总有一天会成功的。而且从目前来看,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海昏侯墓已经基本符合了。

意义
想了解文物承载的未知世界

  新京报:听说考古队聚齐了全国最顶尖的专家?
  杨军:国家文物局派出了顶尖的汉代考古和文物保护专家来指导,发掘团队中还有来自社科院、国家博物馆、北大、秦始皇陵博物院的专家,比如现在在负责清理铜钱的,就是一位社科院的博士后。团队的知识水平都是很高的。
  新京报:除了技术难度之外,这五年里队里还遇到过其他的困难吗?
  杨军:也有,以前我们挖遗址还好一点,现在是发掘陵墓,大家说得好难听,说我们是“挖坟”。其实不是,盗墓贼挖出来了,按照国家政策,我们要保护性发掘。
  新京报:看到网上有人评论,说盗墓贼是“民倒”,考古队是“官倒”?
  杨军:确实有人这么讲,但事实不是这样。盗墓贼和抢救考古发掘,目的完全不同。盗墓贼不管其他,只挖宝贝;考古发掘是用科学手段研究文化遗产的过程,目的是尽量完整地留存信息。就算某个墓被盗了,我们也会采取各种手段,把信息留存下来。
  新京报:你们平时在考古队的生活是怎样的?
  杨军:江西有句行话是说考古队的:“远看是抓蛇的,近看也是抓蛇的,最后仔细一看,是考古的。”可不是吗,我们天天在田间地头,手里拿把铲子,提个蛇皮袋,跟抓蛇的装备一样的,这是真实写照。
  新京报:你如何理解考古这个职业?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杨军:我理解的考古,就是猜谜,是了解过去的未知世界。我们发掘海昏侯墓,是为了还原一个汉代侯王的生活状态。不仅是想知道某个文物是什么,还想了解文物承载的故事。这种故事是很容易被老百姓接受的。我们的责任就是,看到历史的真相,并把它转化为常识,告诉所有人。
⊙记者:罗婷 江西南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1#
 大卫 发表于: 2015-11-23 07:31:01|只看该作者

揭秘西汉海昏侯墓的主人与墓葬

源自:新京报

  五铢钱范 从海昏侯墓里发掘的写有“昌”字的五铢钱范,专家认为,这提供了海昏侯私自铸钱的可能性。

  玉佩饰主椁室东侧发现的做工精美的玉佩饰,上雕有龙、虎、凤纹饰。

  马蹄金 发掘的马蹄金大小不一,从40克到260克之间。马蹄金一般由皇帝赏给诸侯王。

  金饼 考古队在主椁室西侧发掘的金饼,金饼1枚约250克。A18-A19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西汉海昏侯墓旁的侯夫人墓,侯夫人墓已经在早年被盗。
  这是一场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的“对话”。
  公元2015年11月19日,距离最后一代海昏侯被送入棺椁,超过1900年。

魂归何处
  沿着倾斜30度角的20米甬道往下走,进入深15米、400平方米的开阔墓室,最先看到的是发黑的椁盖板,有30厘米厚,长达8米,重约2吨,一根根紧密排列。
  在发掘现场,考古人员通过有轨滑车将这些椁盖板运出,难以想象,西汉时人们是如何将其一根根运输并排列得如此整齐。
  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在墓底逡巡一圈,眼前的椁室如古时王侯贵胄的居室一般,有东西侧室、隔间、过道等,格局分明,界限清晰。
  宽约3米的回廊中分布着12个功能区,出土了大量铜钱、酒具、乐器、书籍,不难还原出当年海昏侯兴致所至,喝酒、奏乐、吟诵的场景。

墓主之谜
  目前,有多种证据指向了墓主为刘贺的可能性,如“昌邑”年间的漆器、真车马的陪葬规格。
  “海昏侯刘贺墓在建昌县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内,有大坟一所,小坟二百许,旧称百姥冢。”“昌邑王刘贺即帝位二十七日,废为列侯,卒葬昌邑。”
  2011年开挖前,考古人员已经私下认为这座东汉大墓就是海昏侯墓,这些判断,来源于《汉书》、《江西通志》等历史文献。
  据史料记载,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4代,其中,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为传奇,经历了王、帝、侯的跌宕。他是汉武帝的孙子,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后即遭废黜,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被废后,先贬山东昌邑,再贬江西海昏。
  公元前63年春,刘贺率家人顺鄱阳湖,沿赣江而上,千里迢迢来到了偏远的豫章郡。住下了,心却还是向着北方。他常行船到修水与鄱阳湖交汇处,遥望北方,愤慨而还。后人便称此地为“慨口”。清代诗人黄正澄有诗:城漫移昌邑,侯空据海昏。
  国家文物局专家信立祥表示,最权威的证据如私人印章还未出现,期待开棺后能有所收获,12月25日,专家组将最终确定墓的所有者是哪一代海昏侯。

金玉何物
  2015年11月17日,主椁室西侧发掘出数量惊人的金器堆,包括25枚马蹄金、187枚金饼。细看马蹄金,在马蹄口的部分用掐丝掐出了一圈花纹,上面还镶嵌有玉。21日,工作人员提取后称重,大的马蹄金重260克,小的也有40克。
  专家介绍,马蹄金在当时主要用于皇帝赏赐给诸侯、重臣、贵族,一是显示帝王的权威,二是传递祥瑞之意。而金饼作为硬通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知名秦汉考古专家信立祥称,西汉海昏侯墓中,无论是马蹄金还是金饼的数量,均创下了中国汉墓考古之最。
  此外,工作人员还发现了刻有五铢钱图案的五铢钱范。专家认为,这提供了海昏侯私自铸钱的可能性。

“后人上门”
  沿着南昌开车一路向西,视线被各种宣传路牌、标语、横幅占领。墓园山下的路上,竖了上百个标语,“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名气大了,经常有人找上门。11月20日,十几位邻镇的村民自称是海昏侯的后人,背着一大袋家谱堵在墓园门口,向警察展示家谱内容:在家谱中,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是这个家族的第6代传人,现在已经延续到了60多代。
  考古队领队杨军说,这几年这样的人多了,“想要钱的、找理由进去参观的,各种都有”。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罗婷
20#
 楼主|奥燕 发表于: 2015-11-23 07:31:01|只看该作者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超过马王堆

源自:新京报

  考古队领队杨军已经在西汉海昏侯墓内研究了近5年,对考古的发掘和研究者来说,这是一个细致而漫长的过程。文物保护甚至需要两代人去完成。A16-A17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 对话动机
  前日上午10点,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内,马蹄金、韘形佩、博山炉、连枝灯、铜壶等珍贵文物被考古人员逐一提取,这些出土文物,被视为海昏侯墓以及我国对汉代文化考古研究的重大发现。
  和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里见识到的著名汉墓──长沙马王堆相比,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毫不逊色,“在出土文物的数量上,它已经超过了马王堆。”杨军与多位汉代考古学家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在对这座墓地发掘及研究的5年里,全国最顶尖的专家和团队汇集于此,光是清理主墓出土的10吨铜钱,把钱上的淤泥清掉,四五个工作人员就花了一个月,拿着竹签、毛刷,一厘米一厘米地刷,做这项工作的有社科院的博士后。
  考古发掘专家组这样评价海昏侯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丧葬制度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符合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 对话人物
  杨军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2011年3月24日,杨军成为第一个进入海昏侯墓的科研人员,此后一直负责该墓葬的发掘工作。
  海昏侯简介
  据史料记载,在江西,海昏侯的爵位共承袭4代、历时168年。第一代为汉废帝刘贺;第二代是刘代宗;第三代是刘保世;第四代是刘会邑。其中,第一代海昏 侯刘贺的生平最为传奇,他是汉武帝的孙子,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后即遭废黜,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经历了王、帝、侯的跌宕。

发现
海昏侯墓离被盗仅一步之遥

  新京报:海昏侯墓是因为一个盗洞被发现的?
  杨军:非常偶然。2011年3月23日下午4点多,我接到考古所所长电话,说新建县有个墓上出现盗洞,群众举报了,让我去看。
  我刚结束出差,正在家做饭,本不想去,所长特意提示,是在铁河。一说铁河,我反应过来,文献记载,铁河一带传说是海昏侯待过的地方,可能真有墓葬,就马上放下锅铲,拿了200块钱打车出了门。
  新京报:到现场你看到了什么?
  杨军:我赶到时天黑了,只能看出墓的封土(墓穴都在地表以下,古代王侯下葬后,会高出地面堆出一个土丘。这土丘往往大而气派,以显尊贵,专称封土)很大。其他省份发现的王侯墓葬,都有那么大的封土,所以我们确认该墓葬等级较高。
  再去看盗洞,盗墓贼挖出来了三四十厘米厚的椁木,还有炭、白胶泥,根据这些分析,应该是西汉墓。第二天一早,我就吊着绳子进入了盗洞。
  新京报:第一次进盗洞,感受是怎样的?
  杨军:盗洞有14.8米,很深,看来盗墓贼一直打到了墓底。吊下去时我闻到了一股疑似木头发出的香味,至于到底是什么,现在还不清楚。我觉得好奇怪,一般墓葬要么没味道,要么是臭味,怎么可能香呢?加上那么高大的封土,那么厚的椁板,更加让我坚信这个墓一定不简单。
  新京报:据你判断,这群盗墓贼的技术如何?
  杨军:不得不承认,盗墓贼的手段确实很高,他们从封土顶上打到了墓葬的正中央,非常准确,按照一般礼制习俗来说,中间一定有东西。但机缘巧合,这个墓是汉代居室化的结构,正中心是空的,他们差一点就成功了,只有一步之遥。
  新京报:当时你就猜到它是海昏侯墓了?依据是什么?
  杨军:当时我们怀疑和海昏侯有关,或者关系比较大,否则不会有这么大的封土。在西汉,南昌这一带没有比海昏侯等级更高的了,所以唯独就跟他联系上了。
  新京报:印证观点大概是在什么时候?
  杨军:2011年我们做了勘探,发现了城、墓园、墓葬区,有5到7平方公里的完备的大遗址,指向了繁衍四代的海昏侯;后来我们发掘出车马坑,汉代对车马坑有严格规定,只有皇帝和诸侯王可用。综合历史,在此出现过的、级别如此高的,应该只有海昏侯。

发掘
十吨铜钱清淤 花了1个月

  新京报:有人说如果不是墓被盗了,就算发现侯墓,我们也无法发掘,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杨军:从依据上来说,我们国家的文物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如果不被盗,确实不会去发掘。但海昏侯墓当时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不是,被盗后很难保护,没有机构、资金、管理人员专门管理,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进行抢救性发掘。
  新京报:现在发掘到了哪一步?
  杨军:整个墓园有2座主墓、7个陪葬墓,我们挖了1座主墓、3个陪葬墓。出土的文物万余件,其中有6000多件出在主墓的回廊部分,这是墓主生活场景的写照。现在还在发掘的主椁室,埋藏的文物比如金、玉,要更精美,是墓主生前最喜欢且能够显示他身份的。
  新京报:五年里,考古队的工作量有多大?
  杨军:仅仅拿主墓举例,主墓相当于是按侯的等级在地底建了个房子,然后在上面压了14.8米深的封土。我们挖封土就挖了这一年,从封土顶部挖到了椁顶板。包括做夯土、夯窝,用合适的考古工具,全人工挖掘。
  新京报:你还记得第一次发掘到关键文物是什么时候吗?
  杨军:2012年5月,我们发掘一个陪葬坑,前一天下了雨,第二天早上工作人员去抽坑里的积水,抽完露出一个车軎(音同“未”,古代车上的零件,多出现 于车轮下半部,用于固定或装饰车轮),错金银、鎏金的,当时我们激动得不行。因为这是实用的车马具,不像南越王墓是冥器,这是第一次在长江以南发现。
  新京报:发掘过程中,让你最头疼的事情是什么?
  杨军:还是和这个车軎有关。出了车軎,高兴之余我们突然想到:古时车轮要比车軎高,车軎出了,没见车轮,难道是被我们挖掉了?这是大事故啊!我们谁也没挖过,心里没底,就马上请国家文物局派专家来鉴定,发现是埋葬时已经把车子拆解了,心里那块石头才落了地。
  新京报:这次出土的很多文物都非常脆弱,可能一碰就会碎,这种谨慎和小心翼翼到了什么程度?
  杨军:比如主墓出土的十吨铜钱,光是把钱上的淤泥清掉,我们四五个工作人员就花了一个月,拿着竹签、毛刷,一厘米一厘米清,每个铜钱都要过一遍,最终把它们还原成埋葬时的状态。

对比
海昏侯墓文物精美堪比马王堆

  新京报:在你看来,海昏侯墓和其他汉代墓的区别在哪里?
  杨军:它的墓室没有受到盗扰;有完整的墓园,墓园的遗址保存完好;墓园近旁还有海昏侯国的国都,紫金城城址。所以整个墓的发掘始终让我处于一种惊喜状态。
  新京报:老百姓常常会很关注出土的文物,但对考古来说,墓葬中其他的元素也很重要?
  杨军:老百姓会关心出了什么宝贝,比如说金、玉,视觉冲击力是很大的,可以理解。但考古学的使命,是把这块地方的信息完整还原出来。墓有没有被盗,出没出好东西,是机缘,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新京报:有专家说海昏侯墓的意义超过了马王堆,我听说马王堆的专家还过来参观了。你是怎么比较这两个墓的?
  杨军:两个墓的所有者都是侯。但从制式上看,马王堆是按楚制埋葬,海昏侯墓是典型的汉制。从出土文物来说,海昏侯墓数量超过了马王堆,精美程度两者接 近。海昏侯墓是王的规模、侯的规格、皇帝的规制。如果墓主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那么这一切都可以解释,因为刘贺的身份特殊,当过皇帝、当过王。
  新京报:器物也会讲故事,这次发掘出的器物勾勒出的海昏侯是怎样的形象?与历史记录有差别吗?
  杨军:根据《汉书》记载,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坏事。墓里的文物,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新角度。我们找到了编钟、琴瑟、棋盘,还有大量的竹简,有孔子圣贤像。这至少能看出,他风雅、藏书、尊儒术,应该是一个知书达理、有文化的人。

文物
海昏侯可能钟情火锅

  新京报:能否介绍一下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金和玉?
  杨军:主椁室西侧发掘出3个装着金器的漆盒,里面有25枚马蹄金、187枚金饼,成色都很好。马蹄金一般是皇帝赏赐给诸侯的。主椁室还发现了一枚韘形佩,上面有龙、凤、虎三种纹饰,一般来说也是皇帝或者诸侯才有的东西。
  新京报:主墓出土了10吨铜钱,用这么多钱陪葬,说明海昏侯非常富有?
  杨军:这钱不一定全是他的。在西汉,丧葬礼非常隆重,耗财耗力,有一种“赙赠”制度,人死后,死者的亲戚朋友也会拿财物帮忙办理丧事。所以,这些钱很有可能是海昏侯去世时他人送的。
  新京报:在此次发掘的文物中,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东西?
  杨军:比较有意思的是主墓藏閤里出土的青铜蒸馏器和青铜火锅。青铜蒸馏器里还装了板栗、荸荠和菱角等,可能与酿造果酒有关,青铜火锅应该是用来吃火锅。这可以看出海昏侯比较喜欢美食,可能是个“吃货”。
  新京报:听说还找出了冬虫夏草?
  杨军:我们在主椁室的一个漆木盒里面发现了虫草。按道理来说,虫草保存的概率很低,在2000多年之后还能留存,很少见,至少在江西墓葬中是第一次出现。这也许能说明,在西汉时期,虫草就已经成为了名贵滋补药材。作为贵族的海昏侯,已经在使用了。
  保护
  出土文物中纺织品最难保护
  新京报:一般来说,考古分为发掘和文保两部分,现在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杨军:主墓出土的文物,可以分为纺织品、金属器、漆木器等几类。我们把现场不能发掘、清理的东西,整体打包到实验室,后续工作主要是在实验室中完成。墓旁边已经建好文物保护房,针对不同的文物,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新京报:比起发掘,其实文物保护的过程会更漫长?
  杨军:是,室内文物保护会有一个更漫长的阶段。比如那么多漆木器,要脱水、修复,最快都可能要三到五年。这个墓最终出考古报告,起码要到五年之后。
  新京报:在这次出土的一万多件文物中,最难保护的是哪种文物?
  杨军:纺织品最脆弱,一漏气就很难保存下来。像马王堆里本来有方帷,刚打开跟氧气接触,只一分钟,就化成了一缕青烟。另外,这些脆弱文物上的附着物,比如说漆盒中的不明物、竹简上的文字,也可能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信息,一件件提取、测试,工作量会非常大。
  新京报:一位负责修复漆器的专家说,漆器太多,她可能要在这里干到退休,这对于你们来说是常态吗?
  杨军:如果是出土文物这么多,种类这么多,保护难度这么大,十年二十年都不为过,甚至还不是一代人的任务,可能要两代人去完成。
  新京报:据报道,海昏侯墓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它具备申遗的基本条件了吗?
  杨军:国家文物局要求我们“要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去做”。申遗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按照标准去做,总有一天会成功的。而且从目前来看,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海昏侯墓已经基本符合了。
  意义
  想了解文物承载的未知世界
  新京报:听说考古队聚齐了全国最顶尖的专家?
  杨军:国家文物局派出了顶尖的汉代考古和文物保护专家来指导,发掘团队中还有来自社科院、国家博物馆、北大、秦始皇陵博物院的专家,比如现在在负责清理铜钱的,就是一位社科院的博士后。团队的知识水平都是很高的。
  新京报:除了技术难度之外,这五年里队里还遇到过其他的困难吗?
  杨军:也有,以前我们挖遗址还好一点,现在是发掘陵墓,大家说得好难听,说我们是“挖坟”。其实不是,盗墓贼挖出来了,按照国家政策,我们要保护性发掘。
  新京报:看到网上有人评论,说盗墓贼是“民倒”,考古队是“官倒”?
  杨军:确实有人这么讲,但事实不是这样。盗墓贼和抢救考古发掘,目的完全不同。盗墓贼不管其他,只挖宝贝;考古发掘是用科学手段研究文化遗产的过程,目的是尽量完整地留存信息。就算某个墓被盗了,我们也会采取各种手段,把信息留存下来。
  新京报:你们平时在考古队的生活是怎样的?
  杨军:江西有句行话是说考古队的:“远看是抓蛇的,近看也是抓蛇的,最后仔细一看,是考古的。”可不是吗,我们天天在田间地头,手里拿把铲子,提个蛇皮袋,跟抓蛇的装备一样的,这是真实写照。
  新京报:你如何理解考古这个职业?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杨军:我理解的考古,就是猜谜,是了解过去的未知世界。我们发掘海昏侯墓,是为了还原一个汉代侯王的生活状态。不仅是想知道某个文物是什么,还想了解文物承载的故事。这种故事是很容易被老百姓接受的。我们的责任就是,看到历史的真相,并把它转化为常识,告诉所有人。
⊙记者:罗婷 江西南昌 报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8 15:23,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