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508|回复: 13

[名人李清照:千古才女 收藏大家

 [复制链接]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瘦比黄花李清照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在那样一个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社会中,宋代理学家们绝没想到撑起这一时期词的大厦的竟是一个“应该”被封建礼教死死束缚的女子。
  但生于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的李清照却又是幸运的。因为她出身非同一般,贵族世家,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博古通今,多才多艺并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脱俗的气质秉赋,再加上漱玉泉的涓涓细流,便淘洗出了这样一位美貌多情,才华横溢的易安居士。少年时代的李清照就将感情倾注于周围的明山秀水,用敏锐的心思体察细微的变化。于是就有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经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不知此时的李清照,她的心是否也随着受惊的鸥鹭一起高翔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中的瘦字既写出词人心惜琼消玉殒,还点出了暮春时节,更点化出一番清新淡雅的景致来。张先以“云破”句闻名,得一“云破日来花弄影朗中”雅号;秦观以“山抹微云”句享誉,世称:“山抹微云学士”。而李清照这“绿肥红瘦”这一句,音美、境美、情美、与上述佳句相比毫不逊色,如以“绿肥红瘦居士”称其,她是决无愧色的。她的《如梦令》和其它诗作在京中引起轰动,她顿时声誉鹊起,也因此铸造了一段浓厚隽永的情感,预示着一番纯情相合的开始。大学学士赵明诚与已是作词高手的李清照结下不解之缘。时局让这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了一起。才子与佳人的结合,赤诚与芳心的结合,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初,夫妻或是诗词酬唱,或是簪花相娱,生活颇舒心适意。伉俪情深,一有小别就怅然若失,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于是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忧怨的望夫词:……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伤。此时的她独守空闺,愁绪如春草蔓生,窗外的斜风细雨,楼前流水,春花秋月无一不触动她的离愁别绪。“庭院深深深几许”,“酒情诗意”不知与谁能共。若有足音由远而近,忙迎出庭院,却是秋风卷叶声。怅环四周,片片黄花飞。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销魂、黄花、西风、千缕相思、万般幽怨、无不催人瘦。词人清瘦的身影犹在眼前,凄凉的心灵感同身受。关于这三句,史书有记载,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至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这些轻盈精妙的相思曲,铭刻着女词人的情感历程。爱愈深,离愈苦;情愈浓,愁愈多。能将离情别意的哀婉,惆怅和悲苦写得如此缠绵悱恻,扣人心弦,委实不多。况且李清照出身名门,却无所顾忌的抒发自己的情感,热烈而大胆的歌唱爱情,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她是勇敢的,才情绝伦的。但在那风雨如磐的封建社会里,作为女子,纵使才华横溢,也无法抗住那汹涌的社会浊流。这注定了她的一生将在压迫中度过。
  “造化可能偏有意。”靖康元年起,李清照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加之逃亡中的颠沛流离,使她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从前见黄花,虽人比黄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而今黄花憔悴凋零,隐含生命将逝的悲哀,忆及旧时欢笑旧时人,怎不“赢得满衣清泪。”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她将所有的悲愤转为对妥协苟安的统治集团的控诉。她坚定不移的爱国心,令那些屈辱求全,苟安一隅的七尺男儿们汗颜。李清照在赵明诚病卒不久,写了一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边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问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似乎不再是一个眉头微蹙,愁情满怀的瘦削的弱女子。此时的她就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大鹏一样,高飞远举,跟不幸的命运进行顽强的抗争。这样的一个女子,渴望有更广阔的世界任她驰骋,渴求有人执子之手,携子到老。她不枉此生,她的光辉业绩照亮了自己,她的名字将永远在人们心中,青史留名。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娴儿娴儿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娴儿娴儿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娴儿娴儿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娴儿娴儿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娴儿娴儿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娴儿娴儿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一挑担碗?泸州人的酒文化一瞥 一对IT夫妇的经典对白,搞笑哦~~
14#
 一对山 发表于: 2019-1-23 18:2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吐槽李清照“辞藻堆砌”,还是先回家背背唐诗宋词吧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吐槽李清照“辞藻堆砌”,还是先回家背背唐诗宋词吧

资料图。
  近日,一段网友曝光的朋友圈截图在社交平台上热搜:“受不了现在的古风歌曲,为赋新词强说愁。比如最近那很火的《知否》主题曲,一来就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接一句完全不知所谓‘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全靠辞藻堆砌,逻辑上不通,矫情而不知所云,还不如喊麦……”据悉,该网友吐槽的歌曲《知否知否》歌词中用到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而网友吐槽的部分正是李清照词作原文。
  若是被李清照知道,千年之后自己会以这种面貌上了微博热搜,这位有“古今第一才女”之称的女子的棺材板恐怕也盖不住了。
  其实,在批评古风歌曲词作言辞不通已然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的语境下,诸如此类的大型翻车现场也不只是这一次了。
  某音乐软件中,新版红楼梦片尾曲《飞鸟各投林》的评论区下方,有网友评论道“现代感太强,不古风,词作者多补习几年语文”,而此曲的歌词来源正是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曲》收尾曲的原文,也就是说出自曹雪芹的手笔。
  歌曲《山鬼》下有网友评论:“说实话,难登大雅之堂,美而无味,我都能写出来”──其实,这是采用了屈原的全文《九歌·山鬼》。
  “词藻堆砌李清照,不够古风曹雪芹,难登大雅是屈原”,不得不说,这届网友也是相当严厉了。
  经典并非不可批判,文艺作品的鉴赏也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批判和鉴赏也需要一定的鉴别力。李清照的《如梦令》并不是一首生僻的宋词,在语文课本上就曾出现过。
  也就是说,作为中国人,只要你认真接受过正规的义务教育,就不该不知道这首词──还不懂装懂地给出“全靠辞藻堆砌,逻辑上不通,矫情而不知所云,还不如喊麦”这样的批判。
  喜欢古风不必有什么优越感,批判古风也不必生出什么优越感。批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指出的问题和建议都要尽量客观、公正才能站得住脚。否则,如这位网友这样,一顿操作猛如虎,直接把自己送上微博热搜,引发国民群嘲,脸面上恐怕也是相当挂不住了。
  而这其实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古风词创作问题的根本所在──太多人在语文基础教育上尚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写不好一首古风也在所难免。
  其实,喜欢古风词也好,批评古风也好,要不我们先回家把唐宋诗词捡起来、好好背背,再来battle一番?
⊙李文隽(大学生)

  编辑:陈静 校对:郭利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奥燕 发表于: 2017-4-21 09:38:00|只看该作者

生活中的李清照 和“凄凄惨惨戚戚”相去甚远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李清照笔下的易安词,也是这位女词人在不少后人眼中的形象:多愁善感。《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一书则透露,李清照的真实面貌远比这更丰富,也更难以捉摸。这是一位经历千回百转、跌宕起伏人生的传奇女性,她有自己的爱情理想,也有独立见解──在第一任丈夫赵明诚去世后,她不顾世俗的眼光,再嫁张汝舟,但发现此人品行不端后毅然离婚,甚至不惜身陷牢笼。在一连串的打击下,她并未消沉,而是凭借非凡的创作,重塑自信而有持守的女性形象。面对家国不幸,她也勇敢发声,写下了“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的豪言壮语。

易安词,并非李清照的个人传记
  李清照的作品,尤其是易安词,常被解读成个人传记。人们将词中女子与历史上的李清照一一对号入座,进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李清照和赵明诚27年的婚姻中,赵明诚经常离家远游,李清照长期独处,因此她的多首易安词叙写了孤寂或思念之情。斯坦福大学教授艾朗诺在 《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 一书中指出,这样的推论与文献记载不符。
  以易安词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为例,学界普遍认为这首词写于1109年赵明诚出游灵岩寺期间,如果词中描述的女子果真是李清照的本人,那显然她正经受着一次长时间的别离,致使她因思念而消瘦,妆奁也久已蒙尘。然而,根据赵明诚在《金石录》中的记载,那次他在寺里留宿了两夜,之后便起程回家。
  事实上,根据《金石录》留下的相关线索,从1108年到1121年夫妻屏居青州的14年间,赵明诚一共出行了七次或八次,最远的一次也就离家170多公里。他造访次数最多的地方是青州南部的仰天山,那里的罗汉洞最为出名,每逢中秋,月光会从洞顶的一处罅缝中穿透而过,仰天山也因此得名。此山距青州64公里,赵明诚总共去了四次。此外,他还记有一段碑铭,但没有系年,附在1108年的条目后,这可能来自他的第五次出游。除了仰天山,赵明诚还去过长清县的灵岩寺,总共去了三次。由此可知,赵明诚并非经常远游。
  艾朗诺认为,想要客观地研究李清照,必须打破自传体解读易安词的思维定式,承认李清照与同时代的男作家一样,有能力虚构文学形象和情节。“男词人常以代言体填词,李清照为什么不可以呢?”

离异后的几年,是她文学创作的丰收期
  关于李清照,另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是她的第二段婚姻。金兵南下侵宋,丈夫赵明诚不幸在南渡途中去世。战火纷飞的年代,李清照只身带着家藏四处逃难,孤苦无依的她选择了再嫁,然而,这段婚姻持续了不到“十旬”,李清照便将丈夫张汝舟告上公堂,为此她也坐了九天牢。尽管历经坎坷,但离异后的几年是李清照文学创作的丰收期,并几乎成为她一生中最高产、最具创造力的阶段,她写下了若干篇重要作品。比如,1133年夏天,听闻韩肖胄与胡松年即将出使金,代表宋进行和谈,李清照写下两首诗献给两位使臣,表达了对主和派的异议。在金兵侵占宋北方半壁江山、主和派在朝廷占据上风的时局下,一位女子竟也投身于宋金关系的激烈争论中,这在历史上也是鲜见的。
  而在《金石录后序》中,她大胆地将个人遭遇公之于众,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她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给皇帝和宫廷嫔妃献诗,向朝廷进呈赵明诚关于古代石刻的学术札记。1152年,李清照在临安造访了米友仁的家,并随身带来两幅米芾的书法作品。米芾是米友仁的父亲,李清照请米友仁验明书法作品的真伪,并请他在卷轴上题跋。艾朗诺指出,依据现有的文献,难以清晰勾勒出她的晚年生活,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并不像早期评论所描述的那样──以漂泊乡里、贫穷艰辛的状态度过余生。
源自:文汇报
12#
 大卫 发表于: 2016-3-8 09:31:16|只看该作者

李清照:千古才女 收藏大家

源自:新浪山东

  位于章丘市明水街道的李清照故居。摄影/王平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趵突泉景区内的李清照塑像。摄影/刘文亮
⊙作者:侯琪

  在中国女性中,她毫无疑问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她当之无愧地是宋词婉约派的领军宗师──她就是李清照,以锦词丽文傲视千古的李清照!她的词作那么精巧,浑然天成,情真意挚而又婉美飒爽。这种词体风格是始自于李清照而又独属于李清照的,这就是“易安体”,是李清照对词坛的又一重大贡献。
  能有大成就者,多有家学渊源,李清照亦不例外。
  其祖父、父亲皆出北宋名臣、与范仲淹齐名的韩琦门下,均为齐鲁名士。
  李清照父名李格非,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历任冀州司户参军、郓州教授、太学正、博士、广信军通判、校书郎、礼部员外郎等职。在太学时,“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著有《济北集》、《李格非集》、《礼记精义》、《史传辨志》、《历下水记》等,可惜皆已失传,存世者仅《洛阳名园记》一书。
  作为北宋著名学者文人,李格非主张为文“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宋·彭乘《墨客挥犀》)。他还曾对司马迁、班固、韩愈等大家文章,评点优劣,坦诚真率,激扬文字,充满自信。李清照深受乃父熏陶,她的《词论》显露的文风、气度见识乃至其性格,都与李格非十分相似。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出身于家世显赫的贵族之家,是宋元丰间宰相、岐国公王珪的孙女,博雅善属文。李清照自幼生活在这样的诗书之家,加之她颖悟过人、博闻强记,自是耳濡目染,文华早茂,非寻常人家儿童可比。更兼李格非身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所交多饱学之士,李清照亦然受益匪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天才少女,“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那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4),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她18岁时,嫁给21岁的大学生赵明诚,赵明诚是山东诸城人,微宗宰相赵挺之之子。他酷爱金石文字,有《金石录》30卷传世,亦颇好诗文,与李清照可谓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妻。清照晚年所作《金石录后叙》一文,娓娓忆及夫妇二人苦心搜求校勘金石书画,猜书斗茶,诗酒唱和的幸福岁月。
  身为少妇的李清照,是幸福美满的,不过随着婚后不久赵明诚的出仕,小夫妻时有别离,聪慧而感情细腻的李清照,便把她的深闺情趣、离愁别绪,一股脑融入她的词中。
  比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比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皆以形象意境的新奇巧妙,情感抒发的真切细腻而成千古绝唱。李清照之为旷古才女,还在于她虽然存世作品不多,却多为精品。少妇时期的词作,除上引《醉花阴》《一剪梅》外,她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点绛唇》(寂寞深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等等,都是她少妇时期创作的震烁古今的绝妙好词。
  不知有多少人,尤其是济南人,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如果没有“靖康之变”,李清照能在优雅宁静中安度一生,适意诗酒,鉴宝填词,──哪怕她因生活的安适而创作不出不亚苏辛的《乌江》《渔家傲》等诗词,而独享“婉约之宗”的盖世殊荣就好!
  可惜,上苍赋予她绝世的才华,却安排了她半生悲苦的命运。
  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宋王室仓皇南渡,李清照收拾累年所积金石书画等15车,追随王室南下,于建炎二年(1128)春到达江宁与时任江宁知府的赵明诚会合,而留于青州家中不及运走的书籍文物,却毁于兵燹,建炎三年二月,赵明诚罢官,遂沿江西行至池阳并暂寓于此,五月又出任湖州知州,六月奉旨去建康入朝召见,中暑染疾。七月末清照自池阳奔建康,明诚已病危,于八月十日死亡。中年丧夫、又无子嗣的李清照,欲投奔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小姑,便将行李及二万卷善本书籍,二千卷金石拓本等珍贵文物,先行运往洪州,然而洪州于十二月被金兵攻陷,致行李文物尽皆委弃。其时有谣传谓李清照家藏珍宝,且有通敌之嫌,为避不测,她遂携劫余金石文物远赴浙西欲献于朝廷,一路追随皇帝行踪,从越州到台州,再到温州,又返越州然后至临安,遂在临安定居。
  绍兴二年(1132)夏,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做出一个让她悔恨终生的决定:再嫁右承奉郎张汝舟。殊料张人品低劣,常施家暴,又有赃情,刚烈决绝的李清照不顾按宋律揭发丈夫将被判入狱的惩处,毅然检举张“妄增举数入官”的罪行。张因罪除名编管,两人离婚。自结婚到离异,不过百天而已。
  我们今天可以为李清照追求自由自立,冲破世俗樊篱的刚强果决而击节赞赏,然而在封建时代,她要背负着“晚年无检操”,晚岁颇失节的指责与羞辱,承受着山一般沉重的精神压力。而一个没有经济来源,坐吃山空的妇人,其生活的艰辛与前路的无望也可想而知。巨大的不幸和苦难深刻影响了李清照流寓江南后的创作,这一时期,无论是诗文还是词作,都突破了婉约词派抒写个人心绪的狭窄与琐细,一改南渡前的温馨柔婉,而是将个人漂泊流离,孤寂终老的凄苦,揉进了国破家亡的刻骨之痛和黍离之悲。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词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行香子》(草际鸣蛩)、《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是现存清照词的代表作,尤其是其《声声慢》,堪称中国词史上的冠世名篇。这一时期的诗作,可知的如《乌江》《咏史》《上枢密韩公诗》《上工部尚书胡公诗》等,皆沉郁雄壮。豪放本色,不减苏辛。朱熹曾赞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诸诗句曰:“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李清照的文其实亦极佳,只是她的词写得太好,诗、文均为词所掩,我们从《金石录后叙》这篇至情至性而又浸透着兴亡之叹的文字,不难断定李清照也应是文章大家。殊为可惜的是,她的诗词文章,散佚者多,传世者少。这就不仅是历代中国读者之失,更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之失了。
  李清照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她为后世留下了传世佳作,还在于她开创了一枝词坛奇葩──易安体。李清照青年时期,写过一篇著名的《词论》,该文不仅毫无顾忌地对她的前辈大家李璟、李煜、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评点优劣,还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主张。认为词须合乐,词应“典重”“故实”,“铺叙”和“协律”。她的创作,是践行了她的理论主张的,她十分注重音律,爱用双声叠音,追求声韵的错落与和谐。她的词,多用白话和家常语,喜白描铺叙,别具一格又保持着词之为词的特质。另外,她的词都是真情的流溢,不模仿他人,不人云亦云,也不怕别人非议,“沛然如肺肝流出”,能表现出细微变化、他人难以描述的微妙心绪和复杂感情。正是因为多方面的创新,她的词作才会那么精巧,浑然天成,情真意挚而又婉美飒爽。这种词体风格是始自于李清照而又独属于李清照的,这就是“易安体”,是李清照对词坛的又一重大贡献。
  中国文化的星空上,高悬着一颗最为耀眼的女神之星,那么高,那么亮……
源自:都市女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岷江水 发表于: 2004-11-22 15:53:00|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古代所有的女诗人,词人,觉得他们特了不起.
10#
 伊芳 发表于: 2004-8-26 12:20:23|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她那怎是一个愁字了得的词句,最喜欢的那句词是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曹斌 发表于: 2004-8-16 05:14:14|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举报

8#
 9210 发表于: 2004-7-9 15:16:23|只看该作者
李清照是我最喜欢的词人,特别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提起笔之前我想写点什么,于是我拿起笔。看了《声声慢》之后我连作签名的勇气也没,只得..一声叹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华阳布衣 发表于: 2004-6-15 11:43:29|只看该作者
说李清照的词作超过了秦观,晏几道
不敢苟同.
6# 青城山
 罗松涛 发表于: 2004-6-11 09:14:49|只看该作者
破题让我想起有一篇散文:“无端地,无端地想起姜白石……”

读这样的文章,应该找一处不是周末的上午的巨大茶室,在靠窗的位子落座,触目惊心的空旷和冷清。这时候,打开手体,读这些古典的句子,享受凄切动人的情,别有一番滋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0 07:07,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