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8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人黄灯《我的二本学生》勾画当下年轻人的生存与成长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读书
  黄灯是近几年非虚构写作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作家之一。2019年,黄灯最新作品《我的二本学生》首发于《人民文学》杂志,作品反响强烈,引发重量级媒体纷纷关注。最近,黄灯的同名图书《我的二本学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我的二本学生》黄灯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二本院校的学生,折射普通年轻人的生存状况
  2016年1月,黄灯发表《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一文,以一个博士儿媳妇的角度,关注农村的留守儿童、养老、医疗等基层问题,引发了春节期间全国乡村话题大讨论,并被中央电视台拍摄了纪录片《家在丰三村》。此后,黄灯陆续对自己的亲人做了一些访谈,并将十三年来从未中断的乡村书写重新结构,于2017年出版了《大地上的亲人》一书。这部当代农村家族口述史作品,其“序言”部分《逃离与回望》,获得“第二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主奖。
  这一次,黄灯在新作《我的二本学生》这本书中,关注的是数量众多的群体,中国最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生活、奋斗和出路,在黄灯的笔下,被真切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黄灯本人在一所二本院校从教15年,花名册上显示她教过的学生接近5000人。其中,她还分别于2006年和2015年,当过两个班的班主任。长期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师生交流,使黄灯成为这个群体成长变化的见证者。为了更深入细致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身后原生家庭的影响,黄灯还自己设立了“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全方位跟踪和访谈了一些学生的在校学习状况、毕业时找工作的心态和计划以及毕业后的发展趋势、人生走向,等等。对眼前这些自己最熟悉学生的长时间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黄灯意识到,“二本院校的学生,从某种程度而言,折射了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他们的命运,勾画出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这使她决定通过创作,以自己亲身带过的学生为切入视角,尝试向广大的读者描摹一群年轻人的生活剪影。
《我的二本学生》作者黄灯

跨越十年,关注社会更深远的层面
  在《我的二本学生》中,黄灯首先在时间上做了一组对比,这里面有她自己上大学时所在的1992级,有她当班主任所带的2006级和2015级。虽然1992和2006距离的时间较远,但实际上,从毕业后的就业和人生安顿上来说,处于中间的2006级和1992级的差别,远没有和2016级的差别大。造成这种意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上升期的就业机会和房价因素。黄灯在考察学生毕业后生活的境遇时,把眼光关注到了社会更深远的层面,并不拘泥于专业、性格、家境等要素,而是借用经济学的分析指出,在过去二十年中,就业机会和房价高低对年轻人的生活影响很大。
  黄灯在书中做的第二个对比,是空间上的,也就是学生的生源地、家庭流动情况对学生就业去向和人生目标的设定,将产生一定影响。1992级的黄灯的大学同学,大部分都是一份职业做到底,很少更换流动;2006级的学生因为从小就处于社会的变革中,适应并享受到了城市化过程中的福利,比如教育资源的分享,父母打工对于孩子教育投资的支撑等,但同时这些孩子也付出了与父母长期分开的成长代价;2015级的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流动性强的生活,偶有例外的孩子,被打工父母带在身边,也会在城市中不停辗转漂泊,这些学生已经想象不出还有不用租房的生活。在这组对比中,黄灯聚焦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孩子,他们能考上二本院校已经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跨越。
  第三个对比建立在学生的不同家庭来源上,黄灯在书中专立章节介绍了她班上的“广东学生”和“深漂二代学生”。广东本地的学生,秉承了岭南文化重乡土的观念,一般很少出外寻觅生存空间,毕业时广州深圳就是他们的第一城市选项,还有很多学生愿意考公务员或者回家经营家庭作坊。“深漂二代学生”是非常特别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早早在城市打拼,多年的奋斗渐渐站稳脚跟,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因为从小看着父母的艰辛,“深漂二代学生”毕业后更渴望一份精致和安稳的生活,父母的小企业,他们根本不愿意打理。这一组对比实现了黄灯对于二十年社会新旧交替中、地域文化与都市文化碰撞中,缓慢与迅疾的复杂追问。所有这些问题和困惑,都构成了她的这些二本学生的个人现实。
黄灯与学生们在一起

每一个故事,都带着看得见的呼吸、烟尘、脚步和凝视
  跨越时间的、空间的、地理的差异性对比,容易使读者从宏观的角度来了解二本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性现实,而书中更真切动人的是一个个具体学生的采访日志。在这些用学生名字命名的章节中,大量的个体访谈向读者倾吐着他们对于高考的心有余悸,他们对于大学城市生活的生疏及他们对于就业的慌张等。他们彼此之间的社交距离,和这个社会的彼此认识过程;他们与父母兄妹之间交流的阻和畅,与故园乡土的亲和疏;他们对于网络文学和游戏的依赖,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适应和迷失;他们对于公务员和考研之间的权衡,对于安稳和漂泊的抉择。还有,他们对自己人生还有父母,乃至国家责任的担当。所有这些鲜活的带着呼吸的陈述,全方位地呈现了二本学生的挣扎与拼搏。这是这本书珍贵也震撼人心的情节,因为每一个讲述出来的故事,都带着看得见的呼吸、烟尘、脚步还有凝视。在这些极为细致和具体的生命切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二本学生,而是八五后、九零后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没有将他们彼此区分很开,反而,成为他们共同面对的课题。
《我的二本学生》黄灯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我的二本学生》是黄灯最新的一本非虚构作品,作者从自身的教学日常写起,通过任教公共课、当班主任以及“导师制”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尤其是在接受学生求助和咨询等琐碎的职业体验中,获得了学生群体成长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稿是对这些学生成长过程的体认,并结合作者自身的际遇对学生毕业后的境况做了跟踪和思考,折射出当下普通年轻人的状况,并勾画出一批年轻人的成长路径。
  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10年的跟踪走访,2届班主任工作的朝夕相处,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使这本书也成为了新加入二本院校的学生的一个入学指南,那些师兄师姐付出汗水泪水积攒下来的经验教训,也许会节省这些学生实现人生跨越的一些时间和精力。

⊙ 作者简介
  黄灯,2016年,发表《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一文,引发春节期间全国乡村话题大讨论,首发公号阅读人数228万,各大公号阅读量过千万,并被中央电视台拍摄了纪录片《家在丰三村》。2017年出版《大地上的亲人》获得“第二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主奖。2020年最新作品《我的二本学生》,关注中国普通二本院校学生的命运。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拉夏贝尔调整线上业务模式,试水“轻资产”运营 《上海表情》:何建明“被困”百天记录战“疫”全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09:28,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