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775|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17 19:45:0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百态人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和救治

 [复制链接]
──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教授杨彦春谈心理健康
  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在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成为首位死因。自杀像恶梦一样侵袭着那些不快乐的人和他的家庭。
  自杀现象背后有什么心理问题?如何干预和救治自杀行为?“消除自杀,关注心理弱势群体,不仅是精神卫生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杨彦春教授如是说。

自杀: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记者(陈科,下同):自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10万人中有22.2人自杀,自杀未遂者往往还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事实说明,我国已进入高自杀率国家行列。自杀除了给本人和家庭造成影响外,还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那么,自杀这一现象到底反映出什么问题?
  杨彦春:它显示出国民普遍的心理亚健康。目前,社会在各种压力之下,各行各业的心理健康问题呈不断升高趋势。现在国外有一种说法叫“逆商”,就是衡量一个人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能力指数。比如,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比较大,而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而妇女自杀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妇女整体面临的压力较大,又容易受情绪影响。所以当遭遇挫折、艰难与困境时,少数无法正确处理排解的人,就会陷入极度的精神抑郁,甚至选择走上极端。
  记者:降低自杀率,目前有哪些有效方法?
  杨彦春: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尚未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降低自杀率的方法。目前,预防自杀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另外,成立专门机构提供电话咨询,或进行专业干预,也是防范措施之一。
  记者:早期诊断治疗的效果如何?
  杨彦春:我国目前86.7%的心理问题人群中,大约有30%左右发展为各种心理疾病乃至精神疾病,而各种心理疾病患者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主动寻求治疗,其中不足四分之一的人得到了科学规范的系统治疗。由于社会、家庭和患者本人对心理疾病的识别率低,心理疾病患者的未治率长期以来居高不下,影响到患者本人躯体疾病的康复,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下降,有人甚至失去了学习和工作的机会,重症患者则自杀率高。

心理治疗:专家咨询与社会救援并重
  记者:统计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中,每百万人中就有500人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在中国每百万人中仅有 3至5人从事这方面研究,而由心理学研究转为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学者则更是少而又少。
  杨彦春:我国目前的精神医疗资源,还无法满足需要。这与我们对心理问题的识别和重视程度不够有关。但不能否认,自杀已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一点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记者:面对这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目前有哪些措施?
  杨彦春:除了心理咨询外,全社会还应建立自杀的社会干预体系,对那些“痛不欲生”的人群要高度重视,及时干预,伸出援手。特别是在从有自杀念头到实施行为的这一段“高危险期”,更要让他感到社会的救援。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关于心理卫生危机干预的队伍并不多,在四川大学心理卫生中心有一支危机干预救助队。
  记者:什么是自杀干预体系?
  杨彦春:这个干预体系,与日常人们印象中的精神病医生的工作是不同的。它包括媒体应该清楚地传播有自杀倾向者的症状,让更多的人对此敏感;社区卫生组织要有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对于自杀者的症状和危险程度有初步判断和处理;专门的危机干预中心能够提供专业的自杀干预服务,包括对轻生者的精神疾病,并进行倾听、谈话及重症者需要服药和住院治疗;专家顾问机构,提供专业的危机干预培训和现场指导。消除自杀,关注心理弱势群体,不仅是精神卫生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珍爱生命:学会求助和求救
  记者:许多有过自杀倾向的人士,一旦过了生死抉择的门槛,就会兀然发现,险些导致毁灭了自我的困难挫折竟是那么的不值一提。这说明,如果建立完善的社会干预机制,有过自杀倾向的人是可以走出人生低谷的。
  杨彦春:目前,社会的心理安全网络正在建立完善的社会干预机制,它是避免或减少极端现象的重要环节,心理咨询、辅导与治疗的机制也日益完备,心理医生距离大众也不遥远,干预的关键就在于要告诉大家,在极度的精神困境中,应学会求助和求救。但以现有的精神医疗资源,是远远无法满足救助的需要,譬如像能够提供自杀干预的机构和专业人员就严重不足。
  记者:正如你所说,这不仅是精神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能够发挥哪些作用?
  杨彦春:加强珍爱生命的教育。目前,到我们中心来看病的人,70%都是青少年。譬如,许多家长只重视分数,不重视小孩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埋下隐患。再有,生命中也必须学会适当地放弃。说到底,人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适当地放弃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廖平 离经叛道的经学大师 一封未发出的家书
2# 四姑娘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17 19:46:2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心理咨询不能替代危机干预
  翟书涛(南京市脑科医院精神医学专家、教授):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尚未建立自杀预防机构,各地虽然已普遍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但来求助的仅有不到2%的人有心理危机或企图自杀,因此,心理咨询不能替代危机干预。如果能早发现、把自杀念头扼杀在摇篮里,很多患者是能够避免自杀的,但仅靠几家专业机构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心理健康
  石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当今社会节奏比较快,每个人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大学生的竞争和压力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在竞争面前有一个调适的问题。各行各业的心理不适、亚健康其实是一个普遍的状态,很有现实针对性,也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很多人已因为压力患上抑郁症,但自己及周围人并没有感觉到,直到过激行为发生才能意识到,这在大都市是一个突出问题。大家都应关注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应有这方面的课程与辅导,让人们知道怎样应对压力,找到释放压力的合理渠道,这样焦虑症、紧张感、抑郁症等就会少一些。同时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机构应该尽快健全和普及。

“快乐人生”才能体现生活的高质量
  李宁丹东市心理疾病预防中心主任)首先,应从完善个人性格入手,塑造一个相对健全的人格。要通过不断陶冶个人情操,端正人生态度,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接纳自己、肯定自己,同时要学会接纳别人的长处短处。第二,遇事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切忌遇事完全主观化,以免因主观化导致片面。第三,善于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帮助。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压力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建立起完善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果通过换位思考、多层次、多角度思考仍无法排解郁闷的情绪,就要以倾诉的过程缓解压力。
  预防心理疾病可归纳为“人活一生,快乐为先”这一主题,尽量忘却烦恼,一个人无论财富多寡,年龄大小,都有权利而且应该选择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快乐人生”才能体现生活的高质量。
  什么是心理危机?
  精神医学范畴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什么是危机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crisisinter-vention)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帮助其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使之尽快摆脱困难、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危机的成功解决有三重意义,个体可从中得到对现状的把握,对经历的危机事件重新认识,以及学到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有更好的应付策略与手段。

危机干预的模式
  目前,国外常用的危机干预模式有三种类型: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
  这三种模式为许多不同的危机干预策略和方法提供了基础。平衡模式认为,危机中的人通常处?谝恢中睦砘蚯樾鞯氖Ш庾刺?原有的应付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能满足需要,平衡模式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认知模式认为,危机来源于对生活困难和创伤的错误思维和信念,提供改变思维方式,特别是改变非理性的认知和自我否定,人们就能够获得对自己生活中危机的控制。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人是遗传和环境学习交互作用的产物,危机是由心理、社会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因此引导人们从心理、社会和环境三个范畴来寻找危机干预的策略。

危机干预的方法
  危机心理干预即调动各种可资利用的内外资源,采取各种可能的或可行的措施,限制乃至消除危机行为,从而使现存的危机得以解决,使危机造成的伤害最小化。危机干预是有时间限制的,通常最多持续6-8周。因此,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危机心理干预中,主要是帮助求助者处理对困难情景的知觉判断,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情绪以及引发的行为。包括情绪情感的支持;心理咨询;提供知识和信息;建立互助网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17 19:47:29|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1 11:35,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