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睢文发|查看: 8926|回复: 43

[转帖]谁来破译康藏谜团

 [复制链接1熊猫
31#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32:23|只看该作者
谜二十九:五颜六色的青蛙会布阵?

  在九龙县的斜卡乡,还保存着一片古老的原始森林,群山逶迤,林涛阵阵,自然景象十分壮观。在山谷的林海中,有一片海拔在2000多公尺的山林沼泽地里,有一个奇异的现象,一直让当地人迷茫不解。每年的阴历四月至十一月这段时间里,就会有成千上万只看上去就像是青蛙,但当地群众说是“癞格宝”,即书上所说的“蟾蜍”的动物把那片沼泽完全占据了,过了十一月,这些生命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位对青蛙这种动物还算是有研究的人说,粗略一看,沼泽地里的是青蛙。但是细看,它们又不完全相同别的地方所见过的青蛙。别的地方的青蛙的后腿长,而这片沼泽地里的这种蛙,后腿很短,与别处相比,这种蛙的个头还大一些,尤其是它的眼睛和嘴巴格外的大。它跳起来不太高,但爬行速度较快。这还不算奇,奇的是这种蛙身上的色彩,别的地方的青蛙是绿色的,但在这里,可以从它们身上分出红、黄、绿、黑、白等几种颜色来,可是在实际的蛙群中,有的蛙身上的色彩,其实处于一些颜色的似与不似之间,说不准它们的身上到底是哪种颜色。它们叫声嘹亮,几里路外都能听见它们不停地吵闹声,离它们稍微近一些,就感到被它们吵得人心烦意乱。也许也是这个原因,在沼泽地附近的林子里,草地上几乎看不到别的动物。它们成了这片沼泽、林地的统治者。生活在这片沼泽地里的这些蛙群,还有一个让人费解的现象。一般来说,别处的青蛙喜欢独自行动,而这里的蛙群却喜爱成群结队,很少见到一只蛙单独呆在一个地方。常常是有一只蛙走,一群蛙就跟着走,而且是走在后面的一只一直紧跟走在前面一只,一只接一只。这时,就可以在沼泽边的草坝上看见这些蛙们排着队,很有顺序地走过去又走过来的景象。如果前面的一只蛙跳起来,后面的蛙也就一只跟着一只地跳起来。对这种奇怪的现象,当地人称为“布阵”。当地老乡中流传着一个故事。故事说,很久以前,格萨尔王为拯救妻子,在这里同一个魔头大战一场,可惜,这一场战斗格萨尔王没有取胜,他的许多士兵却在这里受伤、牺牲。再往后,这片沼泽地里,就出现了这种五颜六色的、体形奇怪的蛙群。传说其实也说明不了什么,人们一直想弄明白的是,这些生灵究竟是青蛙还是蟾蜍?如果真是人们所说的那种“癞格宝”,它们身上的色彩又是怎么回事?它们为什么喜欢群体活动?它们喜欢“排队”等习性又是怎么回事?
32#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32:4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谜三十:“仙乃日”乳白色“神水”之谜

  稻城县的亚丁风景区,如果没有巍峨却又秀丽的“仙乃日”这座神山真不知要逊色多少。“仙乃日”意为“观音菩萨山”,一方面是说这座雪山有着慈祥大度的高贵气质,像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其中也包含着,这座山其实同观音菩萨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意思在内。就在这“仙乃日”神山里,有一处壁立千仞的石崖,这巨大的石崖,被当地农牧民们称为“圣门”。细观那石壁,还真像是一扇巨大的石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吉日。也就是在这一天,这高峻石壁的上半腰间,就会喷出一股泉水来。这是一股乳白色的泉水,进山朝佛者都会竞相前来取水,据说,饮用或用这水擦洗身体,有病治病,无病则可以让人身体康健。这股泉水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看作是这世界上不会有第二处的“神水”。这泉水每年只喷射三天,过了四月十七,一滴水也不会有,除非等到明年的四月十五。这个奇异的现象在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同时,也留给人们一个巨大的问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当地人们传说,在那座“圣门”里面,其实装了满满一湖雪白如牛奶的“神水”。很久以前的人们不论得了什么病,就都来这湖里取水,用了这湖里的水,什么病都可以治好。可有一天,有一个“麻风”病人也来这里取水,可这人却不自觉,竟然往湖里小便,这一下触怒了神灵,立刻把这湖水关闭了起来。这样一来世上的人得了病,全都苦不堪言,还是慈祥的观音菩萨发了慈悲,让这“神水”在每年四月十五喷射一次,为人间免去了好多苦难。姑且不说这水为什么是雪白的,也不去管这水是不是真能治病。就只问一个为什么每年只有在四月十五那几天那股泉水才喷涌?这里面究竟是什么道理?朋友们,当您在观赏亚丁壮丽多彩的自然风光的同时,请您也思索一下,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3#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33:46|只看该作者
谜三十一:是“海牛”还是“怪蟒”?

  在白玉县的深山荒原上,散落着许多高原湖泊。当地的藏族农牧民,把这些湖泊称为“海子”。由甘孜去白玉的路上要经过一处名叫“拉龙”的湖泊,海拔在4300多公尺以上。湖泊四周,是白玉县的一个高海拔牧场,湖泊边帐篷座座,牛羊成群。有不少牧民们说,在这个“拉龙海”里面生活着“海牛”,许多人还说,夏天时节,每到深夜,就会听到低沉的、类似牛的吼叫声。也有人说,在天快亮时,他曾亲眼见过一种体形比牦牛还大的“牛”在岸边吃草,听见了响动,就冲下水去,分开水走到湖水中央,一转眼的功夫就不见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修筑湖边这条公路时,筑路的人中间也有人见过湖里有“怪物”出来,听到人声,就钻入水里。后来,有汽车驾驶员也见过湖里有“黑黑的一个东西”沉入了水里。直到现在,关于这湖里有“怪物”的各种传说一直没有间断过。听说,有一个小孩,到湖边四周捡动物的骨头卖,就捡到一个比牦牛角大得多的牛角,传说运到内地,有人说,那是一只犀牛角,入药很管钱,从一堆动物骨头里认出那是只犀牛角的人发了一笔小财。与这个传说相应的是,有一户牧民家里有一个直径约30公分的巨大牛角,这个牛角呈黑色,由于这家人一直用来盛酒,牛角表面早已十分光洁,据说是从湖边捡到的“海牛角”制成的。住在湖边的牧民们说,这个“拉龙”海,同相距有十五、六里路的新龙县的一个叫“扎多冲拉措”的湖泊相通,而这个“扎多冲拉措”的海拔更高,有5000来公尺;同时还同本县的一个相距二十四、五里路,在一座山的另一面的名叫“仁江”的湖泊相通。很久以前,就传说在“仁江”的这个湖泊里有“巨蟒”,会兴风作浪,有一位高僧用脚蹬下一块巨石去镇压,巨石在“仁江”这个湖泊中央,只有冬天结了冰,才可以走过去,就能看到,在这块巨石上还有那位高僧的脚印、高僧亲手书写的用于诅咒的经文。

  如此传说在湖边多得不胜枚举。地处高海拔的“拉龙海”每年冬季都要结冰,冰层可厚达六、七十公分,但湖心中央却从来不会结冰,在一片不大的水面上经常有腾腾的热汽冒起来,有许多人还见过,从那处没有结冰的那窟窿中,就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时常有水花莫明其妙地溅到湖冰面上来。过往的人说是那就是“水怪”,但湖边的牧民坚持说,不是什么“水怪”,而是“海牛”。这个“拉龙海”和同它相通的其它两个湖泊里,究竟有没有什么,一时还真是说不清楚。
34#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34:05|只看该作者
谜三十二:奇特的间歇温泉

  去巴塘措普沟风景区,要路过一个叫做“燃坑”的地方。还离“燃坑”很远,就能看见从树林里,从山崖下,从河流边,到处都有一股又一股的热雾在升腾。热雾忽浓忽淡,忽明忽暗,在阳光里,有时候,这一股又一股的热雾,会化作一道转瞬即逝的彩虹,这边刚消失,那边却又出现,把这片山林坡地变成了一个充满迷幻色彩的神秘地。“燃坑”译成汉话,意思是“放牧山羊的人休息的地方”。在这块大约有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树木四季翠绿,遍地绿色苔藓。这地方的地表温度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些,外地来的人冬天来此地倍感惊讶,冷热在这里是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了。眼光所及,最是别有一番景象:目光所及的远方白雪覆盖着群山,而身处温泉群里,却不知寒冬是什么样。这里有一个很可能是全国最大的温泉群,温泉多,热雾弥漫就成了这里的奇特景观。更奇的是这里除了遍地温泉外,这里有十几处间歇性温泉。这些温泉有的一年四季喷涌不断;有的则是在一天中只定时喷涌几次;有的泉眼却又是每过几分钟喷涌一次;有的泉眼则十几分钟喷发一次。有的泉眼喷射出来的温泉只有几公分的高度,有的高达几十公分,有一眼泉眼喷射出来的温泉水柱高达两米!虽然这些泉眼紧接一起,温泉的水色却不相同,有的显得极为清亮,有的却带着乳白色的色彩,更让人迷惑的是,相距不远的泉眼里喷出来的泉水温度相差极大,有的只有十几度,而有的水温高达几十度。最高温度的泉眼里,可以煮熟鸡蛋、可以煮熟肉,而且只需几分钟时间。在一块不大的环境里,在一块风景如画的地方,除了别的风光,竟然还有这些多的、在别处不可能见到的间歇性温泉。这一眼眼不同的温泉有着不同的喷发时间、有着不同的温度、有着不同的水色、有着不同的喷射高度。尽管有这么多的不同,居然,都在一个相距不远的地方出现了,这无论如何是一个谜,就像是终日弥漫在这里的、那大团大团的热雾,这些雾团形成了一个奇观,形成了一个饶有兴趣的自然之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5#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34:25|只看该作者
谜三十三:“茶马古道”在哪里?

  康藏高原同茶叶自古以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离康藏高原最近的茶叶产地是四川的雅安一带地方,而现在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也正是说的从雅安开始,朝康藏高原进发的这条道路。把茶叶运到高原,一条路是从雅安出发,经过荣经县,过大相岭,再到化林坪、冷碛、泸定才到达康定。还有一条路也是从雅安开始,经天全,翻山到“昂州”,即今天叫做“岚安”的地方,渡过大渡河,这才来到康定。另一条路,起点还是雅安,却是经过汉源县、清溪等地,到磨西镇,翻越“雅家埂”雪山,最终才来到高原上最重要的茶叶中转地康定。据口碑和文字记载,把茶叶从雅安运到康定,自古以来就是这几条路,那么,这几条路中,哪一条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或者说条条都是?茶叶运到康定以后,经过重新打包处理,再朝高原更深处运去。当年还没有现在的这条公路,从康定出发,必须先经过如今的风景区“木格错”附近,然后再折回来翻越“折多山”,到山下的安良坝,再到新都桥分路。一头去北路,经过八美、道孚等地到达甘孜县。又从甘孜县分路,一头经过德格等地进入西藏地界;一头却去色达、石渠等地,进入青海地界。在新都桥分路朝南行的另一条路,经过八角楼、雅江等地到达理塘,再从理塘出发,经过巴塘也是去了西藏。此外,还有小宗茶叶也从康定出发,却是翻过“大炮山”,去了丹巴一带地方,辗转再去色达及壤塘、果洛一带牧区。与之相应的是,这些地方茶叶的主要销售地,往内地运去的牛马、各种畜牧产品、药材也是要经过这些路线,就这样从一个地方走到下一个地方,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穿越辽阔康藏高原的茶马古道,大体上有这么几条,问题在于,这些路,是不是都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康藏高原上的“茶马古道”,其实是依托几个重要的城镇作为中转地、再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网状辐射路线,所谓的“茶马古道”,不是从此地到彼处的一条单路,多少年来,它在往返循还中不断扩散和延伸,从这个角度讲,“茶马古道”其实是不是应当指一个辽阔的区域?谁能把这个线团理清,对今天的经济活动,不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吗?  
36#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34:42|只看该作者
谜三十四:“德格藏戏”是戏剧吗?

  甘孜州的藏戏专家们说,存在于康藏高原上德格地区的藏戏,同别的藏族地区的藏戏完全不同,是一个“藏戏中单独的种类”。“德格藏戏”的演出,特别是有关“格萨尔王戏”的演出,同别的戏剧的演出大不一样。比如,为了完全表现“格萨尔王”手下的三十员首领、或八十员大将,其“演出”方式是,这些人员一个接一个地全部出场。每一位出场的“首领”或“大将”,除了他们身上表示人物身份不同的各自的“面具”不同、衣服及各自的打扮装饰各异外,出场时的步子、手的比划动作几乎相差无几。每一位人员出场时所运用的鼓点、音乐也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是不断重复。由于要出场的人物很多,所以需要的时间也很长,出场以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会随着人物增长多而出现变化,出场的人员也没有道白、唱词、唱腔及其它的表演动作,先后出场的人物们,只是围成一个圆圈,不断地重复刚出场时就比划过了的、显得有些固定了似的动作。

  州内外就有专家质疑说,“德格藏戏”其实还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戏剧。戏剧的一般特征是,有一个在一定的时间、地点里产生的事件通过发生、发展、冲突、高潮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在所谓的“原汁原味”的“德格藏戏”、特别是“格萨尔王”戏里面找不到这个一般的东西。他们说,“德格藏戏”甚至连“傩戏”也不是,只能是从纯粹的“祭祀”活动里、初步分离出来的一种“表演”。发展下去,极可能走向舞蹈,没有故事情节、没有人物性格冲突,没有一个有始有终的发展过程,就不能成为“戏”或“剧”。但在事实上,人们已经习惯于把这种艺术形式称为了“戏剧”,不应该是戏剧却称为了戏剧,这其中的原由是什么?是不是“戏剧”还应当有这样一种形式?有谁能说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种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7#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35:00|只看该作者
谜三十五:是英雄还是恶人?

  康藏高原的腹地有处叫做新龙的地方。在公元1848年到公元1865年,这个地方出了一个闹腾了17年、轰动朝野的人物,此人,名叫工布朗吉。由于一只眼有疾,只有一只眼能看见东西,当地人称他为“布鲁曼”,意为“独眼龙”。公元1848年秋,工布朗吉率其四个儿子起事,第二年初,就有众20000余人。极盛时期有众号称十多万,且“布鲁曼”和其子骁勇善战,又善于利用地形,清朝庭多次派兵弹压也没有起作用。几年间,“布鲁曼”率部横扫金沙江以东大部份地方,连“德格土司”在内的大大小小的“土司”都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他甚至扬言,他要把他的马拴在“布达拉宫”前面的“拴马石”上,这就引起西藏地方政府的极大恐慌。清朝政府先许以“六品顶戴”招降,他却将“顶戴官袍尽掷于江”。后来,在清军和西藏地方武装的全力合击之下,工布朗吉和其子全部战死,高原遂得安宁。如今的学者,对工布朗吉起事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奴隶起义,说“布鲁曼”是一位起义英雄,他的起事,打击了农奴制,而且配合了太平天国运动,配合了四川内地的农民起义。另一种说法是,这不过是奴隶主之间的内讧,是奴隶主之间的争权夺利,受害的还是广大农牧民群众,根本不是奴隶起义。学术界的争鸣姑且不去论。在民间,关于“布鲁曼”的一些说法也是始终有些迷离,有肯定也有否定。有传说,说“布鲁曼”把一些土司头人拘禁起来,让那些作威作福的家伙们吃尽了苦头,群众为此十分高兴;又有传说,此人十分残忍,传说他曾让三、四岁小儿先把酸奶吃饱,然后从高楼上扔下去,小儿立即被摔死,惨不忍睹。他却说他很喜欢那种红红的人血和白白的酸奶颜色对比,便经常以此取乐。又说他逢庙就要焚毁,把寺庙僧人都赶出庙去,把佛像也毁掉。为此民间又夸他把一批不学无术的“假喇嘛”赶出庙这件事做得好。“布鲁曼”从金沙江边撤离回新龙时,路过德格,他下令要当地人马上把“德格印经院”放火烧毁。他说他会在不远的山头上看,如果没有动静,他就来亲自点火。当地人假意承诺,从地里扯来了还是绿色的青稞苗,在印经院周围燃起了滚滚浓烟。“布鲁曼”见浓烟冲天,这才带着队伍离去。为此,人们又称他为“魔鬼”。

  无论如何,这个“布鲁曼”在康藏高原的历史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他的各种说法和评价却一直是件说不清的事,他的生平以及他的活动和作为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谜,不知谁人最后来将这个谜团解开。
38#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35:18|只看该作者
谜三十六:康藏高原上也有老虎?

  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原来就生活着老虎的地方好像并不多。东北虎,只是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林区;华南虎也只是在长江中下游的那些崇山峻岭中出没;至于孟加拉虎,就只是活动于云南一带的热带雨林。专家们没有说过,在寒冷的康藏高原上也有老虎生存。但是康藏高原上的人们却说,在这里的大山深处,原始森林里也有老虎,而且分布极为广阔。从地名上看,北到德格,南至乡城,几乎所有的县,以老虎命名的山岭、沟壑、村庄真还不少。从人们的口头传说来看,有关人和老虎,老虎与其它动物的各种各样的传说多得不胜枚举。如果这地方真没有老虎,就不会有这样的地名,如德格有个地方叫“打滚”,意思就是有人在这个地方降伏过老虎;乡城有个山叫做“打巴莫”的山,意思是“虎王山”,想来是说那山上的老虎格外厉害。在新龙、白玉、德格、理塘这些县,好多农牧民们也对人说,他们亲眼看见过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林海中、山崖间出没的老虎。据他们的讲述,那些虎都是身躯庞大,目光似电,从头到尾有白、黄、黑三色花纹,威风凛凛、非常沉稳、看见人都是不慌不忙。当地人知道是虎,却无一例外地都尊称它们是“山神”。农牧民们还传说,如果遇上了这些虎,就能证明这个人有“好运气”,尤其是年青人看见了,就是一定有一个非常光明前途的预兆。

  理塘县在解放前有一个十分有名的“毛垭土司”,这个“土司”曾经拥有顶、祖传的用一百张老虎皮做成的帐篷,根据专家的鉴定,所用虎皮全是真的,没有用别的替代物。这顶帐篷现在还在甘孜州博物馆珍藏着。如果当年有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说法,肯定会榜上有名。现在的问题是,如此众多的虎皮是从哪里来的?康藏高原上的老虎同我们知道的东北虎、华南虎或孟加拉虎是一样的吗?或者它们是别的一种、还没有人来为它们命名的虎?或者它们根本就不是虎,而是一种类似老虎的动物?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9#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35:37|只看该作者
谜三十七:群鸟集体“自杀”之谜

  在德格县的麦宿乡,有一个地方叫做“绒麦昂达”。在海拔4500公尺到4800公尺的雪山附近,有一个非常静谧的山谷。山谷附近已经没有了树木和草,只有显得很狰狞的石崖。在朝南的一堵石崖上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洞,石崖的谷底,正对着那个石洞,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小的高原湖泊,人们习惯上都把这湖泊叫做“拉措”,意为神湖。湖水清澈见底,天干不会干涸,下再大的雨也不见水涨。湖里也没有鱼儿,只有映照在水里的蓝蓝的天空和悠悠白云。

  但就在这里有一个年年都要发生的怪事,让人迷惑不解。每年的藏历6月10日到15日这段时间里,一群又一群的红嘴乌鸦和一群又一群黑色和白色羽毛相间的花喜鹊,会从四面八方飞来,它们飞来以后不是饮水,也不觅食,而是大声吵闹着,竞相扑向湖面,在冰冷刺骨的水里扑腾,直至淹死。在这段时间里,每天下午,湖水就要起浪,浪花又把这些鸟儿的死尸推到岸边来。第二天,这样的悲剧又要重新上演,五、六天过去了,这个宁静的小湖,才恢复平常的样子。

  当地的民间传说,这个看上去很小、很平常的湖泊,实际上连着很远的大海,连着很多很多的高原上的“海子”。人们说,来这地方“求雨”,只所以那么灵验,就是这个原因。这些鸟儿来这里是为“龙王”送吃食来了,是来感谢“龙王”一听到人声、一听到枪声就马上下雨的恩情。有位乡上的干部却说,根据他的观察,那些鸟儿是来洗澡的,洗过了澡,有的是冻坏了,有的是翻不过身,才淹死的。试图说清这件事原委的人年年都有,可在那没有人烟的山谷里悲剧仍然年年在发生,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很多人都盼望有研究的学者、专家们能给出一个合符情理的答案。
40#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35:58|只看该作者
谜三十八:“神水”每年为何只流几天?

  德格县有一个俄南乡,离县城有些远。就在这个俄南乡,有一处人们称为“玛龙”的温泉。温泉水是从一处石崖底渗透出来的,即使在冬天里,泉边的小草也是绿茵茵的,终年雾汽腾腾。这泉水很热,虽然硫磺的气味并不大,对于治疗皮肤病、关节炎有奇效,据说对于肠胃病也能治疗,当地的藏医给人治病,常常建议人们到温泉去洗一洗。泉水里生活着一种小虫,人身上如果有“牛皮癣”,这些虫就会围上来,舔食人身上有“牛皮癣”的地方,连续洗几次,皮肤病就会好起来。不论有什么病,去温泉洗一次,真的对病有好处,因此很受人们欢迎,好些人专程从很远的地方来洗澡。俄南的“玛龙”温泉不仅在德格,就是在康北邻近的几个县也很有名气。温泉在露天地里,温泉水是从岩石缝中渗透出来的,人们常洗澡的地方,泉底早已是细沙,也不知细沙是从哪里来的,就是这种细沙给人以一种很干净的感觉。

  就在距离有温泉水渗出石崖几十步远近的地方,也是石崖,看上去同流出温泉水的石崖相差无几。但是到了每年藏历九月的中旬,有的年头是下旬,有时是白天,有时却在深夜,从这座石岩上一个固定的石缝中,就要冒出一股碗口大小的清水来。好像是专门同温泉作一个对比,这股水最为特殊的就是冰冷刺骨。有的僧人为了等这股水出来,要在这座石崖下,不分昼夜地等待十多天,或者更长的时间。当那股水一冒出来,从石缝里冲出来那瞬间,就用双手接水来洗头,一边洗,一边冻得直哆嗦。人们都说,那股水不同一般,是“神水”。僧人用以冲头,据说对其学经和修行都很有好处。普通的人用那水洗了身体,可以有病治病,没病可以强身健体。但一般的人却无法忍受那种刺骨的冰凉,人们就在石崖下挖出一条水沟,把那股水引到这边的温泉里面。来到“玛龙”温泉洗澡的人们,如果恰好碰上有“神水”出来的这几天,就会兴奋不已,说明自己真的运气很好。因为,这股“神水”有的年头会连续涌出七天,而更多的年头,却只有五天时间里有水流出,过了这个时间,便会销声匿迹。

  无论如何,这也是一个奇怪的自然现象,围绕这个现象,民间就有了无数各式各样的传说,把“玛龙”这地方变得迷离的同时,也变得格外美丽,格外令人向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07:12,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