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925|回复: 43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21:1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谁来破译康藏谜团

 [复制链接]
贺先枣

作者介绍:贺先枣,男,属牛,共和国同龄人。生于康藏高原,长于康藏高原。现供职于中共甘孜州委宣传部。长期从事以公文为主的文字写作,偶有心得,也以千字文字形式写一些公文以外的文章,散见于省、州内外一些报刊,字数愈百万,至今未停笔。

[序]

  空旷、辽远的康藏高原,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和匪夷所思的大千世界。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与人类其实应当相濡以沫的动、植物,在厚重尘埃中几乎就要遗忘的、就要丢失的历史……这一切,就构成了多姿多彩、奇妙无比的康藏高原。常说康藏高原神奇,就是因为对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为什么要问;有人感到匪夷所思,就是因为这个神秘的世界里有许多谜团至今难以解开。

  这些谜,好像从来就在,就同这个古老的康藏高原一样古老。这些谜是这样的多,就像康藏高原一样无边无际。远比高原年轻的人类却喜欢不断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人类不断感到了困惑,不断问出了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探索的开始。解开以前的和现在的谜,这个过程,就是人类向未知、未来探索的过程。有的谜也许能解开,但旧的谜解开了,新的谜又会出来。解谜也许会有一个结果,但探索却不会有尽头。

  就像是高原上众多大山中的几粒石子,就像是高原上无数江河中的几滴水珠,在这里,将康藏高原上无数谜团中的一部份罗列了出来。虽然是很少一部份,却也涉及到了历史、自然、地理、文化、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有谁能给这些一个个谜团以科学的、合符情理的回答?其实,给不出答案又有什么要紧?让我们一起来猜谜,想一想这些谜团,不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也可以加深我们对这块神奇高原的认识和理解吗?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中国人尚武精神杂议 [共享][转帖]一些真实的,却令人惊讶的事情~~
2# 四姑娘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21:5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谜一:卡莎湖边石棺的石材从何而来?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炉霍人在风景如画的卡莎湖边修建引水渠,没有料到发现了数百座头西脚东的石棺墓。这一发现引起省、州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久就进行了有限制的发掘工作,出土了一大批铜器、骨器、陶器以及纺织品。据专家们考证,这些石棺墓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群,证明了炉霍及卡莎湖边那时就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但令人困惑的是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为什么会有那样多的人下葬,而且经考证,这些石棺中的死者不是死于战争一类的突发灾害,更像是自然死亡。专家推测说估计是古羌游牧人下葬 地,既然是游牧,就肯定还没有受到农业文化的影响,也同后来藏区风行的天葬等习俗大不一样。在一千多年前的当时,也讲究这种都集中到一个地方来下葬吗?还有让人费解的是,所有的石棺都是用同一种石料,石棺的盖、底、帮所用石材都打磨得非常考究,制作的工艺水平相当高,所有的石棺都打磨得十分平滑整齐。通过石棺的大小,也可发现其中等级森严,例如出土的一口长达两米的石棺,就明显可以看出只有首领这样的人物才可以用,其它的石棺则相对是统一划齐的。在卡莎湖周围及方圆两、三百公里的范围内至今也还没有找到这种黑色、石质厚薄均匀的石材。况且,其用量相当可观,打磨制作也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做得到的。石料从何而来?如果从很远的地方来,是牛驮来?还是马驮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22:11|只看该作者
谜二:“九眼石”是什么?

  在康藏高原上生活的人们重视服饰上的装饰品,其中最显赫的装饰品、也最让人向往的莫过于“九眼石”。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习惯上又称之为“九眼珠”,就包含着这种装饰物像宝贝珍珠一样贵重的意思。“九眼石”长短如人的食指,粗细如男子汉的大拇指。其色彩油黑如玉,在黑色中极有规则的又显现出椭圆形的白色花纹,花纹一圈又一圈,常有九圈,恰似人眼一般。在有的地方,以圈论值,眼圈越多,价值越高。民间传说,这种宝物不是人人可得,除了一颗“九眼珠”能换一幢大房屋外加成百头牛羊实际价值外,“九眼珠”还具有避邪、祈福的功用。民间还传说,这“九眼石”来自神秘的不知是什么地方的地方,可遇而不可求。而且,这“九眼石”有一个常数,不可能无穷无尽,落入了人手里一粒,这个世界上就少了一粒。很多人都相信,有“九眼石”的地方,就一定是财富汇集的地方,一个家庭里有了这个神奇的宝物,这个家庭就会富裕起来。叫现代人弄不明白的是,这种“九眼石”用手触摸如瓷器,但却能马上意识到这绝不是人力所为,虽然也称“石”,却不是像其它矿石一样可以从什么地方挖出来。据说,有科学家对“九眼石”进行科学测定,只证明了“九眼石”不是陨石一类的天外来物,可到底是什么,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们也说不出来,就连其物质成份和结构都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
4# 金佛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22:33|只看该作者
谜三:丹巴古碉之谜

  在丹巴的好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高大、挺拔的古碉,不仅在村寨边可以看到,就是在远离人群的山沟或密林里也能看见。这些古碉,一般都高达二十多米,高的竟有三、四十米。而且这些古碉的造型也不一样,有的古碉只有四角,而有的古碉却有五角、六角、八角,登峰造极的竟达到了十二角、十三角,全是用石头一块又一块砌起来,再高大也是笔直挺立。丹巴雄山秀水间千碉林立,气象万千。本来就是高耸入云的奇山险峰上再立起一座座古碉,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创造让丹 巴成为一块谜幻之地。来到丹巴,眼望大好河山、无限风光,无数的为什么就会冲口而出。这些古老的建筑是谁修筑起来的?丹巴人说是他们的祖先。是什么时间修起来的?丹巴人说是几百年、上千年前。这些碉楼修来做什么?一部份丹巴人说,是为了同吃人的妖魔斗;一部份丹巴人说是为了对付外来的入侵者;一部份丹巴人却说是只要有人家增添了人口,为了庆祝就要修一座碉楼。再问,在没有水泥、没有钢筋的当年,丹巴人的祖先怎能把这些石块砌得如此平整?没有起重机的那些年代里,那么巨大的石块是怎么搬上去的?再问,这些古碉为什么造型都不一样,修筑成五角、八角、十二角等各种不同外型的碉楼作用有什么不同吗?有什么暗示、有什么寓意吗?历经了这么长的岁月,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山洪泥石流,还有几乎年年不断的地震。就那么矗立在山项,巨石上的碉楼就不会倒塌?丹巴人也回答不出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22:49|只看该作者
谜四:《康定情歌》究竟有无作者?

  据说,全世界的华人,十人中有八人知道或会唱《康定情歌》。但是,这首经典歌曲的作者是何人迄今为止没有定论。从曲作者的角度讲,可以肯定的是,有“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同这首歌没有关系。而其他好几位先生说其上辈在康定创作了这支歌的歌曲也缺少能说服人实据。眼下,各执一说的争论还在进行,而且在一个短时间里还不可能停下来。康定雅拉沟里的山民们却不管这些,他们说,这支歌的曲调就是从他们现在也还在唱的山歌曲子演变而来的。听一听他们所唱的山歌曲调,倒也真能听出《康定情歌》的那种韵味来。从词作者的角度来讲,也有一些人称是二、三十年代从外地来到康定的文人所填写的,康定雅拉沟的山民也不服,他们说,那些歌词也是从他们所唱的山歌里转化过去的,歌词里那些人物,他们现在也还在唱。又有人出来“和稀泥”,说,从民间吸收了部份,文人也作了加工。此论貌似公允,但也有问题,如果就此打住,不再去寻找作者,那么现在的这首《康定情歌》就没有了固定的一位作者。但是这首歌毕竟走过了从乡村俚谣到经典名曲的漫漫长路,而且从这首歌本身来看,有借鉴,更主要的还是经过了创作,即肯定应当有作者。而创作者究竟是谁,还应在更大范围去寻找,还需要对《康定情歌》产生的那个年代进行更深层的了解,或许在一种不经意间就能找出并确定真正的作者了。
6# 青城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23:05|只看该作者
谜五:“美人谷”何以多美女?

  康藏高原上有一个“美人谷”,真正的地名叫丹巴。那地方在大渡河上游,一条叫大金河、一条叫小金河两水交汇处。是真正的“谷”,河流在中间流动,两岸多陡峭的山岭,地处高原却气候温和,一年四季都有开不尽的花,花丛中的沟壑山岭中世世代代、所有的女儿家出落得如花似玉,五官、模样、身段一个赛一个,都漂亮得让路人发呆。来自国内外的人们不由得不问:她们怎么就那么美?丹巴人说,因为丹巴山美水美,是山水孕育出了这样美的女儿来。而有学者们也出来解答说,丹巴这一带地方古称“东女国”,国王就是美女。古书上记载说,其装饰多“著缁衣”,以黑色为基调,有点像今天丹巴女儿家们的打扮。而又有的专门家出来说,其实,现在的丹巴人是西夏王室的后裔。公元1227年,建立元朝的蒙古人灭亡了盛极一时以党项人为主的西夏王朝,其势力较强的两只力量,一只流落到西藏的南边定居下来,一只流落到甘肃住下。而已经没有控制局面能力的王室部分成员,悄悄来到大渡河边的山谷里安定下来。他们的证据就是今天的丹巴姑娘们雍容大方,传递的是远古那个王室的风度,而这方水土上人们的“地脚话”就是人们以为消失了的西夏文明特有的、属于古党项、羌人的语言。究竟是丹巴本地人说得有理,还是学者们所说正确,眼下还不得而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23:20|只看该作者
谜六:文成公主真从这里经过?

  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经青海去了西藏,这是学者们和一些史书上所说的。但是,在辽阔的高藏高原上,有关文成公主的传说和活动遗址比比皆是。在康定城,有一座传说是文成公主走过的“公主桥”;在康定塔公草原上的塔公寺里,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信众都说是当年文成公主途经这里留下来的;无独有偶,在甘孜县城南有一处小地名叫“嘎拉觉俄”的地方,也传说是文成公主在这里留下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这两尊佛像与拉萨大昭寺里的释佛像齐名,拜见了这两座佛像,就相当于去了拉萨,而不必舍近求远。原邓柯县城就在金沙江边,是过去通往西藏必经的大道。在离江边不远的有一处石岩上,有一副神秘的石刻,群众称之为“照阿拉姆”,意为石崖上的仙女,传说这是文成公主的自画像。是文成公主跨江去西藏时,回首用手中的马鞭在那片石崖上一挥而就。有专门家研究过这幅石刻,说这幅石刻画“有唐风”,人物形象造型准确,两位女神端庄美丽,身材丰满,神采奕奕,衣着线条流畅自然,整个画面灵动飘逸。还真有人作过考证,认为这幅石刻应是明代以前的作品,而且没有受到太多的宗教影响。在离邓柯很远的乡城县,那里的女孩们有一种很漂亮的衣服,女孩子们说这种衣饰叫做“疯装”,是她们从文成公主那里学来的。因为当年,文成公主从这里路过时,她们的祖辈看见了公主所穿的衣服,在赞叹之后就群起而效仿,然后一代又一代就流传了下来。除此之外,康藏高原上还有许多传说以及遗址都与文成公主有关,难道说文成公主真从这方水土路过?
8#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23:38|只看该作者
谜七:菩萨“点化”的沙坑就能治病?

  在距离甘孜县城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叫做“果因果”的沙滩地。沙滩并不宽大,一眼望去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却很有名声,患有关节炎、皮肤病的人都来使用这里的沙治病。方法也简单,各人找一块地方就用手掏出一个沙坑来,然后脱光衣服,或躺或蹲,总之是把自己的身体埋在沙坑里,只把头和脸露在外面。有这种经历的人说,在沙坑里,就像是在一个热的蒸笼里,先还觉得一般,时间越久越热,热汽钻入骨头,钻入五脏,浑身上下有一种又酥又痒的感觉。只要坚持一段时间,皮肤病或关节疼痛症状就会大为缓解。这里的沙土不太松软,用手掏一会儿,渐渐就有热汽从地下冒出来,掏得越深,热汽越大,一直掏下去,热得可以煮熟鸡蛋。伴随热汽冒出来,还有一阵阵硫磺的气味溢出,好像是高原上常有的温泉才有的气味。当地群众说是观音菩萨为了解除人间患者的苦难而点化的一处神奇地,一些内地汉人听到“果因果”这地名,就以为是“观音阁”。就冲着这“观音阁”的名声,天远地远的人也趋之如骛。有一些说法可以不去理会,但这里沙地能治病究竟是何科学道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23:55|只看该作者
谜八:鸟和鼠会在同一洞穴共处?

  漫步在海拔4000多米的石渠草原上,还有色达、理塘及别的一些地方的草地上,经常有一种鸟儿从人的身边飞起来,如果留意,就会发现它们是从那些地老鼠打的洞里飞出来的。这是一种藏话名叫“扎西嘎吉”的高原草地上才特有的小鸟儿,有的人说,其实这种鸟儿在书本上名叫“雪雀”。它的个头比麻雀稍微要大一些,全身羽毛呈灰色,唯有腹下稍有一些白色的羽毛。在空旷的原野上,那种几乎看不见尾巴的、小小的地老鼠在草丛里若隐若现,飞快地奔跑,而这些叫声清脆的小鸟儿也贴着草皮在飞舞,忽高忽低,忽快忽慢,好像是这鸟儿和地老鼠在做什么游戏。有的牧民说,飞在天上的鸟儿可以远远就发现狐狸来了,它一叫,老鼠就赶快躲藏起来,因为这个原故,老鼠就欢迎这鸟儿住进自己的家。其实,草地上鸟儿找不到可以做巢的树,聪明它们就住进了地老鼠挖出来的洞里。有趣是有趣,只是想不明白,这两种动物在一个洞里怎么样和平共处,鸟儿住进了洞里,老鼠真的不咬它吗?鸟儿也在洞里下蛋吗?老鼠也不怕鸟儿用尖尖的嘴啄它吗?
10#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20 21:24:14|只看该作者
  谜九:蚯蚓为什么成了黑色?

  在海拔5000多公尺的雀儿山上,还有在别的一些也是海拔很高的山上,到处乱石嶙峋,山上的泥土少到了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一年四季,除了冰雪覆盖寸草不生的乱石,猛一看,发现不了有生命的东西。在每年还算温暖的七、八月份,山上还是寒风习习,没有多少春天走了或夏季又来了的感觉,在这些地方依然有万年也不会融化的冰雪,尤其是太阳不能光顾的石头、山崖的背阴处,温度不会上到零度以上。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在那些吹硬了的冰雪里,却有蚯蚓慢慢地从冰雪的缝隙里钻出来,在雪层上懒懒地蠕动。说这些生命是蚯蚓,是因为从形体上看,同在别的地方、在庄稼地里看到的蚯蚓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这种蚯蚓显得细一些、短一些,把它们捉来放在手上,它们扭动身躯的速度好像更快,可它们蠕动样子同那种个头大的蚯蚓也是一模一样的。最让起疑的,是它们并不是常见的那种肉色,而是黑色的。但在说不清是它的头顶或是尾部却是带着点腥红,因为这颜色,又有些怀疑它们到底是不是还算是蚯蚓,如果说是蚯蚓,在这冰天雪地里它们吃什么?石缝里的泥土那样的少,它们居住在哪里?那样冷的地方,它们有什么绝招,竟然不会被冻死?如果说不是蚯蚓,那又是什么生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07:06, Processed in 1.934404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