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走进秘地|查看: 142218|回复: 122
[文物·古迹

张献忠“江口沉银”地四川眉山成立考古工作站

 [复制链接]
23#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10-14 10:08:00|只看该作者

“张献忠沉银”遭大肆盗掘 涉案金额3亿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公安部指挥破获四川眉山特大倒卖文物案 涉案金额达3亿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梦遥)记者今天从公安部获悉,在公安部直接组织指挥下,四川省公安机关近日破获了四川眉山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倒卖文物案,涉案文物交易金额达3亿元。
  公安部消息称,四川省公安机关经过近两年的缜密侦查于近日破获该案,打掉盗掘文物犯罪团伙10个,破获盗掘古文化遗址、倒卖文物案件3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0名,追回各类文物千余件,其中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8件,三级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额达3亿元。
  2014年初,四川省眉山市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江口镇岷江河道附近有人利用专业设备,夜间潜入“江口沉银遗址”河道区域盗挖,并将盗取的文物卖给文物贩子获取暴利。眉山市公安机关立即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进行侦办。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侦查和摸排,专案组初步查明此案涉及多个盗掘、倒卖文物犯罪团伙,他们大肆盗掘“江口沉银遗址”文物,并进行倒卖,涉及全国10多个省市。
  案情上报后,公安部将此案列为部督案件,并多次听取案件情况汇报,研究确定工作方案,全程指挥案件侦破工作,同时派员赴四川省眉山市指导案件调查、取证和侦办工作。从2015年4月开始,在公安部直接指挥下,四川省公安机关先后投入精干警力3000余人次,辗转10多个省市,行程10余万公里,进行多轮收网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70名,追回了“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等一大批国家珍贵文物。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文物犯罪日趋专业化、智能化、隐蔽化,作案手段和犯罪工具不断升级,给文物保护工作和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带来诸多困难。公安机关将积极创新打法,转变侦查方式,始终保持对文物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全力遏制文物犯罪活动的多发势头。同时,会同文物管理部门不断完善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联合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协作配合,打防管控多管齐下,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切实保护国家文物安全。

☆ 相关资讯
张献忠沉银彭山江口 不是传说是真的!
寻银诀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张献忠千船沉银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这首一直在彭山区江口镇流传数百年的童谣,也成为无数人追求张献忠财宝的“寻银诀”。
  “石龙对石虎,黄金万万五”,一首在彭山区江口镇流传数百年的童谣,成为无数人追求张献忠财宝的“寻银诀”。
  “高大伦院长没有骗我们,张献忠沉银在彭山是真的。”12月25日,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季,在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研讨会上,高兴地说。
  在实地查看江口沉银遗址、参观出土文物后,李季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主任杨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等10余 名国内权威考古、历史专家,共同出具《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研讨会专家意见书》(以下简称《意见书》),基本确认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为张献忠 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专家还共同呼吁,尽快立项,进行抢救性发掘。围绕彭山江口沉银多年来的三大谜题,或许即将一一解开。

百年“寻银诀”
得到专家《意见书》印证

  江口镇双江村,岷江主河道和府河在此汇合。江边一处茶馆内,82岁的雷前银老人望着江水,悠闲地喝着茶。千船沉银的传说,他曾听已去世50多年的父亲提起过:当年张献忠在江口沉宝后,派一名将军在此匿藏起来,守候江底宝物。将军去世后,变成石虎雄踞此处,与河中的石龙遥遥相望。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一首古老童谣,雷前银早已烂熟于心。在老人心中,这只是童年的记忆,而在10多名全国专家看来,这更像是破译张献忠宝藏的密码。
  2005年、2011年在岷江河道建设过程中,彭山江口地区两次出土大量文物,均与张献忠联系紧密。12月25日,10余名国内考古、历史专家齐聚彭山江口,实地考察江口沉银遗址,参观出土文物。
  当天下午,几经修改后,10余名专家共同签字,形成《意见书》。《意见书》认为,2005和2011年,在当地工程建设中发现了大量文物,文物出水地点与文献记载张献忠“江口沉银”地点一致,出水文物中包括铭刻年号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通过与历史文献相比较,基本可以确 定“江口沉银”的记载可信,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江口沉银遗址附近发现的碎银。

童谣有实证
彭山江口为张献忠沉银地

  彭山区文物管理所内,数十锭银锭出现在大家面前,其中十余锭刻有“大西”年号。
  更让大家惊讶的,是2011年出土的一页残缺的金封册。该金封页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刻着29个字,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 物。“这可能是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国后,颁布的法令的第一页,因为残缺无法获知全部内容,估计是皇宫制度。”彭山区文管所所长吴天文向与会嘉宾介绍道。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是本次研讨会召集人。当他用“张献忠宝藏在彭山”的消息召唤全国各大专家时,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季还心存怀疑。“我这几十年经历这种宝藏传闻太多了,但基本上没有属实的。”
  12月25日早上,在实地考察江口沉银遗址后,李季走进了彭山区文物管理所。“我就说高院长应该不会骗我们,这次是结结实实的!”李季说,“一是银锭有大西年号,历史上只有张献忠用了这个年号。二是从文物等级来看,当时只有张献忠有这个实力拥有,三是历史记载中,彭山江口有张献忠沉银的历史 依据。”
  “这些文物肯定是真实的,所有专家都没有争议。沉银来自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跟当年张献忠的行径路线吻合,非常难得。”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主任杨林说,“彭山江口沉银,95%是当年张献忠沉银之地。”
江口沉银遗址附近发现的部分散碎银制品。

盗采不断
专家呼吁江心围堰发掘

  彭山区文管所资料显示,“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彭山区江口镇,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战场遗址,对研究明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2010年被眉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江口沉银遗址”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公路,西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桥南1000米,北 至双江汇合处向北500米,南北外延500米。
  吴天文介绍,十年前,江口埋有张献忠财宝的消息不胫而走后,不少不法分子开始乱挖乱采,盗掘、贩卖文物情况十分严重。2013年以来,每天晚上12点到次日凌晨4点,有10余只渔船在遗址保护范围内挖掘文物。“开展抢救性发掘迫在眉睫。”
  李季也认为,当地应该立刻开展抢救性发掘。“2公里长的保护基地,如果仅靠严防死守,要实现全面保护,现实难度很大。”
  “目前已有的水下技术,具备发掘条件。”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周春水,也是致远舰考古项目领队。“建议先围堰,再发掘。”周春水说,“从现场情况来看,这个项目要比致远舰简单得多,立项成功后,围堰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可操作性强。”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也有这样的设想:文物基本处于河道内两条沙石埂之间,可以在冬天的枯水季节,利用已有的沙石埂,营造围堰,进行科学的发掘。
  《意见书》建议,“江口沉银遗址”已发生多次盗掘,当前应该进一步加强遗址的保护和管理,严禁采砂,打击盗掘。
  专家呼吁国家、省、市、区文物部门应高度重视,尽快立项,组织人力、筹集经费进行水下考古发掘。
彭山江口出土的银锭。

“江口沉银”三大谜题或将被解开
1 金银财宝为何沉入彭山江口?

  巴蜀文化专家、《张献忠传论》作者袁庭栋说,历史上关于张献忠沉银,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张献忠故意将宝藏埋藏在江底,以掩人耳目。二说其在彭山江口被杨展战败,船只所载宝物沉入江底。
  袁庭栋说,张献忠作为流寇,一路杀烧抢掠,并靠沿路所夺,作为后勤储备,因此将财宝主动埋入江中,可能性不大。“当年传言成都锦江埋有宝藏,挖过一次,一无所获,也证明主动埋入江底不可信。”
  袁庭栋认为,张献忠战败后,财宝落入江中一说更为可信。“彭山江口是川西地区最大的渡口,也是历代水战主要战场,最后一次水战,就是张献忠大战杨展。”袁庭栋还特别提醒彭山方面注意,“江底可能藏有当年掉落的兵器。”

2 沉入江中宝物到底有多少?
  据《蜀碧》载:“(张)献忠闻(杨)展兵势甚盛,大惧,率兵10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相传1646年,张献忠的部将 刘进像吴三桂一样弃关,把清兵引进了四川,张献忠见势不妙,决定弃都,“携历年所抢”的千船金银财宝率部10万向川西突围。但转移途中猝遇地主武装杨展,张献忠的运宝船队被杨展大败,千船金银也在争战中沉入江底。
  《蜀难纪行》记载:“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由于银两太多,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把银锭放在里面,让其漂流而下。但遭到阻击后,江船阻塞了江道,所以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累亿万,载盈百艘’。”
  杨林认为,千艘金银比较夸张,实际可能没有这么多。“几艘是有可能的,但也是海量的,个人比较肯定的是,还在江里的宝物,肯定比已经出土的多。”

3 抢救性挖掘能挖出什么?
  300多年来,垂涎张献忠这笔巨额财富的大有人在,连清朝政府也费过一番脑筋。《彭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玉器等物”。可见清政府这次组织的大规模的打捞行动,确有所得。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认为,“沉银”远不止财富意义。“从目前出水的‘江口沉银’实物来看,涉及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社 会层面。”毛佩琦说,“沉银”面目的揭开,有助于了解张献忠的行军路线、征饷方式与地方官府的关系,乃至从一个侧面反映明末的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和经济制 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张献忠对于四川,有深远的影响。”四川大学教授、四川民俗学会会长江玉祥认为,相比于文物价值,彭山江口抢救性发掘,对于四川历史的重要意义,同样不言而喻。(记者:梁波 李庆摄影报道)
22#
 大卫 发表于: 2016-6-30 08:31:0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将迎首次考古发掘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多年来,张献忠千船沉银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这首一直在彭山区江口镇流传数百年的童谣,也成为无数人追求张献忠财宝的“寻银诀”。2015年底,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等10余名国内权威考古、历史专家在实地查看江口沉银遗址、参观出土文物后,基本确认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随后,四川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请示,请求2016年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工作。
  2016年6月,成都商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证实,该请示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年内,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的江口沉银遗址将迎来首次考古发掘,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考古队,采取的围堰后考古发掘方案预计将持续到2017年。

最大看点:先围堰,再发掘
  此次考古发掘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要建围堰排水后再进行考古发掘,这是为何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科华解释,“传统的水下考古和我们这个考古发掘不一样,比如说(海里或江河里的)沉船,考古队会围绕船体展开;江口沉银遗址即便有船,但早就毁了,船上的物品散落四处,在河床砂石里面夹杂起来,所以这次要利用围堰,把水排干了再进行发掘。此前没有做过类似的,各方面都没有太多的经验。”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周春水,2015年底,到彭山实地查看时也曾建议“先围堰,再发掘”。“因为根据目前已有的水下技术,具备发掘条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之前也提出,应利用围堰将岷江水改道,进行考古发掘。

张献忠沉宝?谜团有望揭开
  对于此次考古发掘,在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中,许多专家对此充满了期待。巴蜀文化专家、《张献忠传论》作者袁庭栋认为,通过这次考古发掘,可以解决一个疑团:这里是否有张献忠沉宝?“我也想把这个谜团揭开了,证明这里没有所谓的金银财宝,让这事有个定论。”
  “张献忠对于四川,有深远的影响。”四川大学教授、四川民俗学会会长江玉祥2015年底在彭山实地查看时表示:相比于文物价值,彭山江口抢救性发掘,对于四川历史的重要意义,同样不言而喻。毛佩琦也认为,“沉银”远不止财富意义。“从目前出水的‘江口沉银’实物来看,涉及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社会层面。”
⊙记者:王英占 蒋麟 摄影报道

  (原文标题:围堰岷江 排水寻宝 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将迎首次考古发掘 原文刊于:《成都商报》2016年6月29日第3版 转载自:中国考古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1#
 奥燕 发表于: 2016-1-7 10:31:03|只看该作者

江口沉银文物首亮相 张献忠金封册颜值完爆圣旨

源自:华西都市报
鸟瞰沉银江段。
20余锭银锭出水时间:2005年和2011年出水地点:岷江大桥往下游方向500米处
金银赏功币出水时间:2011年出水地点:岷江大桥至镇政府一线江中
2005年、2011年相继发掘的银锭。
2公斤银饰品出水时间:2005年和2011年出水地点:张献忠沉银遗址保护区内
一页金封册出水时间:2011年出水地点:彭山岷江大桥以上江中
2011年出水的国家一级文物金封册已成为“镇所之物”。
  “这页金册,规格比圣旨还要高!”1月6日,眉山市彭山区文管所办公桌上,所长吴天文面前,摆满银锭、碎银、金银赏供币和金封册等文物。
  这些文物从张献忠沉银地──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段出水,集中出水时间分别为2005年和2011年。而这次集中亮相,系“张献忠江口千船沉银”传说被证实之后,彭山首度将其公开。
  去年12月25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国内10位权威考古专家、历史专家,莅临彭山上演“寻银诀”,并联名出具《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研讨会专家意见书》,基本确认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2公斤银饰品铁证张献忠入川打劫
  历史上,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与李自成齐名。1644年,张献忠占领四川成都,建立大西政权。两年后,张献忠在四川西充中箭身亡,而他拥有的巨额财宝却不知去向。
  张献忠财宝去了哪儿?考古界将其誉为世界三大宝藏之谜之一。
  成都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讲述的就是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时,把“大西国”金银财宝秘藏起来,谁发现了石牛、石鼓记号,就有可能 找到“大西国”神秘宝藏。围绕藏宝之谜,坊间说法不一。有埋锦江河底说,有随船沉入岷江说,也有埋青城山说,等等。其中,彭山江口岷江河段张献忠“千船沉 银”说,最受关注。
  1月6日下午,吴天文首先拿出一小袋碎银。他说,像这样的碎银,他们所藏约2公斤。出水时间为2005年和2011年,地点位于现张献忠沉银遗址保护区内,方圆100万平方米。
  拿起一片银饰,吴天文说,这是木箱卡扣,用银子做成,可见箱子里装有更贵重的东西。“这是耳环、这是耳钉,全是民用银饰品。从质样看,极有可能是张献忠打家劫舍而来。因此,这些碎银就是张献忠入川打劫的铁证。”20多锭银锭吻合张献忠入川行军路
  彭山区文管所库房内,吴天文和同事拿出10多个拳头大小的银锭。“这些是刻有文字的,还有10多个没有刻字。”吴天文拿起一个银锭,上有“大西眉州征完元年分半征粮银五十两一定,银匠右闵季”的字样。
  银锭出水时间主要集中在2005年和2011年。对于第一次发现,彭山文管所有着详细记载。
  2005年4月20日,彭山引水工程在江口镇岷江江心进行施工。其间,一辆挖掘机在距地表2.5米左右的地方挖出一圆木并从中散落7件银 锭,由施工民工全部捡走。经过文物部门和公安部门努力,收回所有流失银锭,并收回已被损毁的贮藏银锭的木筒。“具体发现地应该是岷江大桥往下游方向500米处。”吴天文说。
  “大西是张献忠国号,从字样内容来看,说的是这锭银子,是在眉山征收的粮税,有五十两。”吴天文说,彼时一两大概是37克,五十两相当于现在3斤多。
  由于长年沉浸江水中,银锭外部已氧化,呈黑色,部分有残损。“银子纯度,大概在95%以上,除眉州,还刻有湘潭、京山、赣州等字样。”吴天文说,据文献记载,张献忠行军路线也是经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之后入川,银锭正好与之吻合。一页金封册全金打制重达700多克
  “这批文物中,还有一件最有文物价值的东西。”将银锭收归管库后,吴天文从所管库里,抱出“镇所之物”金封册。这页金封册长约20厘米,宽约10厘米,上书“大西大顺二年……”等29字。
  据吴天文介绍,这页金封册出水时间为2011年,出水地点位于彭山岷江大桥以上江中。
  2011年4月19日,在岷江河道取砂石过程中,出土大量文物。因现场人员众多,出现哄抢现象。这些文物一部分得到了文物部门及时清理,一部份却被施工民工和当地群众捡走。被捡走文物经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部分被征集和追缴回来。其中便有这件宝贝──金封册。
  吴天文指着上面小洞介绍,这页金封册应是封面,内容大致是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后,颁布政令法规。“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到底有多少页,吴天文也说不上来。
  影视作品里,闻听圣旨到,达官显贵无不老老实实下跪,恭恭敬敬聆听。“比起圣旨,金封册规格还要高一些!”吴天文说,圣旨是“皇帝诏曰”,金封册所刻是“皇帝制曰”。再论颜值,金封册更是全部用黄金所制,这一页重量达700多克,亦完爆圣旨。两枚金银赏功币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在吴天文展示文物中,还有两枚圆币,一金一银,中镂空呈方形,刻有“西王赏功”的字样。“这类似于现在的军功章,是当时张献忠封赏用的。”
  资料显示,西王赏功钱,是张献忠所铸造的非流通货币。相传有金,银,铜三品,皆世所罕见,是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西王赏功存世罕见,早年所知金、银皆为孤品,后在彭山区有新的发现。2011年嘉德春拍出品金质、银质西王赏功各一,金质成交价格230万元,银质以55.2万元成交。目前金银铜三品仍然为珍品,根据出水情况,银质稍多,金和铜均罕。根据品相成交价维持在数十万元不等。
  据吴天文介绍,该赏功币集中出水于2011年,出水地点位于彭山岷江大桥至镇政府一线的江中。江口沉银挖掘史第一季·清朝三次挖宝,两次“空欢喜”
  在彭山文管所,有一本《彭山县志》。上面这样记载:“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玉器等物”。
  吴天文说,从记载看,清政府这次组织大规模打捞行动,确有所得,但宝物的数量,有浮夸之嫌。“事实上,当时人力、财力和物力,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有理由怀疑,仍有大量沉银在江底。
  清政府第二次江口挖宝是在1838年,第三次是1853年,均无所得。

第二季·民国淘金十个月获三筐小铜钱
  1937年冬,杨白鹿将从他人手中得来的张献忠藏银图纸向好友──当过师长的马昆山透露,后由范绍增出面奔走磋商,成立“锦江淘金公司”,开展打捞工作。
  他们照原图纸方位丈量、细密探索,推断出埋藏金银地点,位于望江楼下游对岸原石佛寺下面三角地段交叉点左侧接近江心的江边。1938年冬季,趁河水较小,加速开挖但无获。
  第二年秋,水退后又继续,上百人前后历时十多个月,果真挖出一个大石牛,还挖出大石鼓。然而,历史却开了一个大玩笑:工人们奋力挖出来的,不是金银,只有3大箩筐小铜钱。“金银万万五”杳无踪影,民国轰轰烈烈挖银事件,也只好草率收场。
20#
 奥燕 发表于: 2016-1-6 10:31:03|只看该作者

张献忠沉银打捞出水 现50两银锭12厘米金封册

源自:中国新闻网

  文物图片
  1月5日,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中心区域发现的一批珍贵文物神秘面纱揭开,除发现刻有“大西”年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银币外,最为珍贵的是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个字的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张献忠是陕西延安人,崇祯三年(1630年)在米脂参加农民起义,号称“八大王”。1643年后,张献忠占据武昌、长沙,控制湖南全省、湖北南部等地区。1644年,张献忠攻破成都,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但张献忠在成都立足不久,就与南进的清军展开恶战。
  1646年,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凤凰山与清军战斗时被箭射死。关于张献忠沉银,《蜀碧》和《彭山县志》记载张献忠在江口战败,船被烧沉,金银随船沉入河中,《蜀警录》则记载张献忠将搜罗到的金银在江口沉于河中。
  彭山江口古镇所在的岷江区域古时是一古码头,“江口沉银遗址”就在其前方,分布面积100万平方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大卫 发表于: 2016-1-6 08:31:01|只看该作者

张献忠江口沉银地点确定 珍贵文物露真容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眉山1月5日电(记者:胡敏 刘忠俊)“两河汇流入岷江苍茫中银嶙翻腾”,地处岷江岸边的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汉代崖墓博物馆的门联一语成真。日前,经过对岷江河底打捞的银锭、银饰、金册等文物分析,专家确认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江口沉银”的遗址便在于此。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末年的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与李自成齐名。1644年,张献忠占领四川成都,建立大西政权。两年后,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县中箭身亡,而他所拥有的巨额财宝不知去向。其中,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段有张献忠“千船沉银”之说,一直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江口沉银”遗址地处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段“老虎滩”,此处正是岷江主河道和流经成都市区的府河交汇点,由于上游修建了水库,河水已不见当年的翻腾,河中浅滩时有显露。岷江边上的汉代崖墓博物馆开门正对的便是“老虎滩”。
  2005年和2011年,在岷江河道建设过程中,彭山江口地区两次出土大量文物,文物出水地点与文献记载张献忠“江口沉银”地点一致。眉山市彭山区文物管理研究所所长吴天文表示,当时发掘的银锭,其纯度在90%以上。在这些银锭的内壁显示有地域、工匠名字、时间等信息,这其中来自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银锭上面显示的信息跟张献忠行军的路线十分吻合”,吴天文介绍,出水的银锭再加上铭刻年号的金册以及有“西王赏功”字样的金币、银币等,通过与历史文献相比较,基本可以确定“江口沉银”的记载可信。
  2015年年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对出水文物进行了鉴定,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基本确认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
18#
 大卫 发表于: 2015-12-28 10:31:01|只看该作者

张献忠沉银地确定在四川彭山 出土金册银锭等

源自:中国新闻网
  新华社成都12月27日电记者27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经过多名专家的现场考察,传说中的张献忠沉银遗址被确定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
  据了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近日组织考古、历史、文物专家,考察“江口沉银遗址”现场和观摩文物后,召开了“江口沉银遗址”保护和考古研讨会,通过与历史文献相比较,基本确定“江口沉银”的记载可信,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遗址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清代以来的文献中多记载明末大西军领袖张献忠曾沉银于此。2005年和2011年,当地工程建设中发现了大量文物,文物出水地点与文献记载张献忠“江口沉银”地点一致,出水文物中包括铭刻年号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
  专家们认为,“沉银”面目的揭开,有助于了解张献忠的行军路线、征饷方式与地方官府的关系。另外,“江口沉银遗址”已发生多次盗掘,专家们呼吁 应进一步加强遗址的保护和管理。一是严禁采砂,打击盗掘。二是尽快立项,组织人力、筹集经费进行水下考古发掘。三是对前期文物部门已经抢救的部分文物和公 安部门收缴的盗掘文物统一集中管理,尽快进行整理、研究,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并筹建博物馆加以展示。
  张献忠是明末一支农民起义军领袖,其人多有奇闻逸闻流传,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大卫 发表于: 2015-12-28 08:31:00|只看该作者

张献忠千船沉银被证实 彭山江口为沉银地之一

源自: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成都12月27日消息(记者:贾宜超)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张献忠千船沉银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不过专家近日表示,这并非传说,而是确有此事,四川彭山江口就是张献忠沉银地。
  在清人所著的史料中就有张献忠千船沉银的记载。相传1646年,清军入川,张献忠“携历年所抢”的千船金银财宝率部向川西突围。但是转移途中遇 到地主武装杨展,张献忠的运宝船队大败,千船金银沉入江底。《蜀难纪实》中对沉银有更多细节的记载:“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 槽,把银锭放在里面,让其漂流而下。但后来部队遭到阻击,江船阻塞江道,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
  在前几日,也就是12月25日,10余名国内考古、历史专家齐聚彭山江口,实地考察江口沉银遗址,参观出土的文物。共同签字形成的《意见书》认 为,2005和2011年,在当地工程建设中发现了大量文物,文物出水地点与文献记载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地点一致,出水文物中包括铭刻年号的金册、银锭 及以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通过与历史文献相比较,基本上可以确定“江口沉银”的记载可信,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就是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 域之一。比如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说,“银锭有大西年号,历史上只有张献忠用了这个年号。从文物等级来看,当时只有张献忠有这个实力拥有,历史记 载中,彭山江口有张献忠沉银的历史依据。”
  彭山江口镇境内水域到底有多少张献忠的沉银?在《蜀难纪实》里记载:“累亿万,载盈百艘。”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主任杨林认为,这个比较夸 张,实际可能没有这么多。“几艘是有可能的,比较肯定的是,还在江里的宝物,肯定比已经出土的多。”彭山区文管所所长吴天文介绍说,十年前,江口埋有张献 忠财宝的消息不胫而走后,不少不法分子开始乱挖乱采,盗掘、贩卖文物情况也十分严重。所以此次《意见书》也是建议,“江口沉银遗址”已发生多次盗掘,当前 应该进一步加强遗址的保护和管理,严禁采砂,打击盗掘。专家还共同呼吁,尽快立项,进行抢救性的发掘。
16#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12-26 21:08:00|只看该作者

专家确认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 呼吁尽快保护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专家确认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呼吁尽快保护

  中新社成都12月26日电(记者:刘忠俊)通过实地、查看文物并与历史文献比较,10名专家25日基本确定“江口沉银”的记载可信,四川眉山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张献忠是中国历史上的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其曾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史学界对张献忠“江口沉银”的记载一直存有争议。
  “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2010年被确定为眉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面积100万平方米。清代以来的文献中多记载张献忠曾沉银于此。
  彭山区官方与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25日组织研讨会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认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大学等机构专家参与。
  上述专家在意见书中称,2005和2011年,当地在工程建设中发现了大量文物,文物出水地点与文献记载张献忠“江口沉银”地点一致,出水文物中包括铭刻年号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通过与历史文献相比较,基本可以确定“江口沉银”的记载可信,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张献忠大西军是影响明末清初历史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从已出水的“江口沉银”实物来看,涉及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社会层面。“沉银”面目的揭开,有助于了解张献忠的行军路线、征饷方式与地方官府的关系,乃至从一个侧面反映明末的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和经济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江口沉银遗址”已发生多次盗掘,当前应进一步加强遗址的保护和管理,严禁采砂,打击盗掘。专家们还呼吁各级文物部门高度重视,尽快立项,组织人力、筹集经费进行水下考古发掘。
  对于前期文物部门已抢救的部分文物和警方收缴的盗掘文物,专家们表示,应统一集中管理,尽快进行整理、研究,出版简报、图录,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并筹建博物馆加以展示。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奥燕 发表于: 2015-12-26 10:31:01|只看该作者

国内10名专家确认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

源自:中国新闻网

  彭山江口岷江河道中打捞出水文物上铭刻年号的金册。 刘忠俊 摄
  中新网成都12月25日电(记者:刘忠俊)25日,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保护和考古研讨会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大学以及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的10名考古、历史、文物专家,通过实地、查看文物并与历史文献相比较,基本确定“江口沉银”的记载可信,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据了解,“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2010年被公布为眉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面积100万平方米,清代以来的文献中多记载明末大西军领袖张献忠曾沉银于此。
  专家意见书中称,2005和2011年,当地在工程建设中发现了大量文物,文物出水地点与文献记载张献忠“江口沉银”地点一致,出水文物中包括铭刻年号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通过与历史文献相比较,基本可以确定“江口沉银”的记载可信,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张献忠大西军是影响明末清初历史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从已出水的“江口沉银”实物来看,涉及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社会层面。“沉银”面目的揭开,有助于了解张献忠的行军路线、征饷方式与地方官府的关系,乃至从一个侧面反映明末的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和经济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江口沉银遗址”地已发生多次盗掘,当前应该进一步加强遗址的保护和管理,严禁采砂,打击盗掘。专家们还呼吁国家、省、市、区文物部门应高度重视,尽快立项,组织人力、筹集经费进行水下考古发掘。
  专家们称,历史上关于张献忠“江口沉银”的记载很多,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必须通过科学扎实的考古工作给历史一个交代,给社会一个交代。
  针对前期文物部门已抢救的部分文物和公安部门收缴的盗掘文物,专家们表示,应统一集中管理,尽快进行整理、研究,出版简报、图录,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并筹建博物馆加以展示。 ●
14#
 思娴 发表于: 2015-12-26 08:53:00|只看该作者
3
抢救性挖掘能挖出什么?

  300多年来,垂涎张献忠这笔巨额财富的大有人在,连清朝政府也费过一番脑筋。《彭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玉器等物”。可见清政府这次组织的大规模的打捞行动,确有所得。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认为,“沉银”远不止财富意义。“从目前出水的‘江口沉银’实物来看,涉及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社会层面。”毛佩琦说,“沉银”面目的揭开,有助于了解张献忠的行军路线、征饷方式与地方官府的关系,乃至从一个侧面反映明末的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和经济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张献忠对于四川,有深远的影响。”四川大学教授、四川民俗学会会长江玉祥认为,相比于文物价值,彭山江口抢救性发掘,对于四川历史的重要意义,同样不言而喻。华西都市报记者梁波李庆摄影报道

☆ 相关资讯
百年“寻银诀”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一首古老童谣,雷前银早已烂熟于心。
  江口镇双江村,岷江主河道和府河在此汇合,江边一处茶馆内,82岁的雷前银老人望着江水,悠闲地喝着茶。千船沉银的传说,他曾听已去世50多年的父亲提起过:当年张献忠在江口沉宝后,派一名将军在此匿藏起来,守候江底宝物。将军去世后,变成石虎雄踞此处,与河中的石龙遥遥相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7 03:46,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