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走进秘地|查看: 142163|回复: 122
[文物·古迹

张献忠“江口沉银”地四川眉山成立考古工作站

 [复制链接]
53#
 一眼 发表于: 2017-3-20 15:08:00|只看该作者

张献忠沉银考古出水25件金器 或属明朝宗亲

源自:央视
  18日,在记者采访当天,数件精美金器的发现,令考古人员兴奋不已。
考古人员接受记者采访
  就在我们刚刚采访的时候,我身后这个区域又新出水了一批文物,你看就是我们文保人员手中的这一批金器。那么这其中最重的一块,就要数这个金元宝了是吗?
  金锭,我们命名金锭。因为是机械出水,而且它成堆的出水,这一批总共出水大概25件。全部是金器,我们出水较多的类型就是这种金手镯,而这是纹饰比较精美的,它是双龙头纹饰。
  在这25件新出水的金器中,个头最大的就是这块金锭,沉甸甸地托在手里很有分量。而双龙头金手镯,因纹饰为龙的样式,考古专家推测,极有可能是明朝皇族藩王的器物。
刘志岩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 江口沉银水下考古队领队 刘志岩:因为一般的这个寻常百姓是用不了这么高等级的,这么这个贵重的这种首饰。
出土的金器
  在出水了25件金器的同一区域,在随后清理中,又接连发现金耳环、金簪子等器物。
52#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7-1-25 20:07: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张献忠沉银引发村民挖宝 全村最穷人家买房买车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张献忠江口沉银地与疯狂的挖宝村庄

  惊天大案的背后,是岷江边狂热的发财梦:有人一夜暴富,有人葬身江底,有人锒铛入狱。
⊙记者:韩雪枫

  1月15日,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现场发布消息,考古队在施工的过程中,已发现少量银锭、银簪、戒指等文物。
  1月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管理所启动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每年的4月底,岷江会进入汛期,所以全部的发掘工作会在今年3、4月间完成。
  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遗址保护范围面积约100万平方米。2010年被批准成为眉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以来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陆续发现了大量文物,这些文物包括铭刻年号的金册、装于木鞘中的银锭、“西王赏功”钱币以及大量的银质饰品、碎银等。2015年12月,在彭山召开了江口沉银遗址保护和考古研讨会,经专家论证,江口沉银遗址极有可能为文献中记载的张献忠船队被伏击地点。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成都称帝,创建大西国。顺治三年,张献忠从成都撤退,途经江口时被南明将领杨展击败,将许多装有财物的船只沉在江口。
  张 献忠已死去近四百年,但他留下的宝藏,仍搅动着风云。2015年,彭山公安机关破获大案,打掉盗掘文物犯罪团伙10个,破获盗掘古文化遗址、倒卖文物案件 3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0名,追回各类文物千余件,其中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8件,三级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额达3亿元。
  惊天大案的背后,是岷江边狂热的发财梦:有人一夜暴富,有人葬身江底,有人锒铛入狱。

宝藏
  1月13日,“江口沉银遗址”挖掘现场。整个工地的南北长度大概1.5公里,被蓝色的彩钢板围住。现场只有两个出入口,一个离镇政府不远的出入口供人员进出,一个靠北稍远的供工程车辆通行。
  洪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凤翔告诉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目前挖掘现场采取全封闭管理,由当地公安机关负责安保工作。“里面的工作人员进出都要通过安检。”
  在考古现场不远处的双江村,记者碰到了村民王建昌(化名),他家离岷江不太远,“早年间确实听说过有人打渔捞起过东西,但没有人把这个说法当回事。大家真确定江里有宝贝,是近十年的事情。”
  政府部门掌握的情况与王建昌类似,彭山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吴天文介绍,2005年4月,彭山引水工程在江口镇岷江“老虎滩”河床施工。20日上午,施工过程中 挖掘机挖出了一段木头,从木头中滚落了一些黑色的块状物体。黑色物体引起了附近一个村民的注意,这个村民当时正在河滩上捡鹅卵石,见到黑色物体赶紧去捡。他的动作又引起周围民工的注意,不一会儿,黑色物体被瓜分一空。
  事后,有人向政府部门报告了此事。彭山文管所和公安机关一共追回了7个黑色物体。经过鉴定,这些黑色物体全部是银锭,其中六个有铭文,写着“京山县十五年饷银十两”“湘潭县运粮官军行用粮五十两”等字样。
  “我们这儿一直有张献忠沉银的传说,这些银锭是崇祯年间的,时间和张献忠对得上,加上是湖南、湖北的饷银,铭文上的地名和张献忠的行军路线吻合,我们就怀疑这是张献忠的沉银地。”吴天文说。
  彭山江口挖出银锭,疑似是张献忠沉银地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成为彭山人街谈巷议的谈资。
1月18日下午,在双江村三组远眺岷江,江边施工处是沉银考古现场。新京报记者韩雪枫摄
  在这之后,居住在岷江岸边的村民,将他们的目光,慢慢放在了这片世世代代在身边流淌的江水上。“只要河滩上有施工,大家都会去转一转,看看能不能捡到东西。”王建昌说,他也去河滩上捡过东西,但“什么都没有捡到。”
  就在关于沉银的议论慢慢冷却的时候,宝藏又出现了。2010年,岷江边的采沙场里挖出了一个重达12斤的黄金盘。2011年,岷江河道取砂石的过程中,大量文物被挖出,包括金册、银锭、西王赏功金币、西王赏功银币、银发簪和大量碎银。
  岷江的平静被彻底打破了。人们蜂拥到江滩上,拿出各种工具,四处进行挖掘。在江边挖掘之余,还有人把目光投向了水下。“人最多的时候,半夜十多艘船停在江面上,”吴天文说。

水下暗流
  徐云(化名)就是把目光投进水里的人。他是彭山小有名气的收藏家,因为藏有5件与张献忠有关的文物,2009年还上了中央电视台。
  2012年底,徐云找到王文(化名),一起打捞水下的宝藏。王文也是古董圈内人。他俩根据需要,又找了两名“合伙人”──梁健(化名),双江村渔民,王文的表亲,拥有一条渔船;宋明(化名),曾在海军某部服役,有着多年的潜水经验。
  这个四人团伙每人出资1.5万元,购买了潜水服、氧气瓶、金属探测器等设备。
  第一次出水是在2012年12月。当天,他们将船停到了江中,由宋明身穿潜水服,绑着绳索到水下挖宝。他们约定,如果宋明在水下挖到宝或者遇到危险,一拉绳子,水面上的人就要把他拉出来。
  第一次行动持续了四五个小时,但什么都没有捞着。他们没有着急,继续以每周两三次,每次三四个小时的频率,打捞着自己的发财梦。
  徐云后来向警方供述称,这个持续10个月的盗宝行动,共计挖到10个五十两银锭、一根青冈木(内有30多斤碎银子、1个五十九两银锭、3个二十五两银锭),1个金“西王赏功”、3个银“西王赏功”,1张金册等。自己总共分得35万元。
  直到接受审判,徐云才知道他们这个四人团伙,挖到的文物远不止这些。事实上,这个四人团伙里还有一个小团伙。王文、宋明和梁健,经常会瞒住徐云,偷偷到江里开工。
  在挖宝行动开始后不久,琢磨出规律的王文就悄悄找到了宋明。王文对宋明说,水下只有你一个人,每次都是我拉你上来。如果能够把宝藏起来,我可以帮你卖掉,卖的钱我们均分。宋明同意了王文的建议,此后他几乎每次挖到宝,都会隐藏一部分。
岷江河道里发现的银锭。图片来自网络。
  在平时的生活中,赚了钱的4人常常一起吃喝玩乐,但判决书显示,他们私下大都互相隐瞒与提防。
  虽然徐云是这个团伙的组建者,但他直到接受审判前,仍然以为只挖到1张金册,实际上这个团队共挖到了6张金册,其他5张被王文、梁健和宋明私藏。
  王文和宋明对梁健也有所隐瞒。虽然每次开工梁建都在船上,但他始终不知道王文和宋明隐藏了他们挖到的最珍贵的文物──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这枚金印后来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彭山区文管所所长吴天文告诉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这枚极有可能是张献忠本人持有的金印,是江口沉银遗址的核心文物,意义重大。
  这一天是2013年4月4日,晚上四人决定下水挖宝。当天是清明节,有所忌讳的四人在江边祭拜了张献忠。
  也许是祭拜起了作用,当晚宋明挖到一个金老虎。几天后,在不远处又挖到了一枚金印,金印上有4个孔,正好和之前的金老虎配成一体。
  瞒下这枚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后,在宋明的要求下,王文带着他找到了文物贩子袁光西(化名)。判决书显示,金印总共卖了800万元,宋明分得390万。
  2013年10月,徐云已经生出疑心。一天夜晚,他跑到江边停船处,发现王文三人瞒着他下水了。事情败露,四人散伙。
  散伙后,徐云将儿子送到成都学习潜水,随后重新组建了一个新团伙。

宝藏地图
  村子里的人开始疯狂挖宝。那么,张献忠沉银地是如何被发现并传入民间?
  记者查阅当地文史资料发现,当地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发现过银锭。根据记载,1990年8月,渔民邬长福网得大小银锭各一,大者3斤,小者一两。1992年12月,工人黄某捞得银锭一个,一农机站农民亦在河边淤泥中发现明代翘角银锭2枚,各3.7斤,上镌“闵杰”2字。
  彭山一位政协委员告诉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当时彭山县政府对这些发现也很重视,1993年邀请了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王纲等专家前往考察。同年,彭山县还邀请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高级工程师李明雄一行8人,在江口镇“老虎滩”一带秘密进行了初步勘探。
  这次勘探从江口镇北端的两河交汇处起,往南大约3公里。采用的金属探测仪器,能探查到河底10米深处。勘查发现了7处“异常地段”,其中3处已肯定与大批金属物有关。1993年1月15日,李明雄团队绘制了定位图纸。
  彭山一位退休干部透露,当时之所以没有进行挖掘,一是县里资金紧张,难以承担挖掘费用,二是谁也不敢肯定水下是否有宝藏,县里害怕承担无功而返的责任。
  于是当地政府对这次勘探一直秘而不宣,“宝藏地图”也从未公开,直到2009年。
2009年,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节目公布的“藏宝图”。图片来自网络。
  那年11月,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寻找迷失的宝藏系列”的第四集,节目完整展示了李明雄多年前绘制的图纸,还邀请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再次进行了勘探。节 目完整记录了专家组的勘探过程,最后还指出,“M3(金属探测信号最强烈的一个区域)长7米,宽2米,深3到5米,如果这些宝贝都是金银器,那么从体积上 算它们将至少能装满一辆运输卡车。”
  记者联系到“盗宝案”中的一位被判缓刑者,但他拒绝接受采访,记者无从证实这份地图是否对盗宝者产生过影响。
  彭山区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2010年10月时江口沉银遗址才获批为眉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实2009年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肯定那里就是张献忠沉银的地方。”她表示,四川许多地方都有张献忠沉银的传说,当年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去证明江口就是张献忠沉银地。
  江口镇在古代极为繁华,岷江自北向南流过江口后,一路向南汇入长江。由此,江口成为水路进出成都的门户。“之前我们从江里面挖出的银锭,有专家就说,不一定 是张献忠的,也有可能是从其他船上掉下来的。”上述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当时邀请央视过来,更多的是出于城市营销的目的,抓一个噱头去推广我们彭山。”

“国家全挖完了最好”
  对于那段被疯狂盗宝的时间,吴天文记忆深刻。作为文管所所长,保护文物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岷江鱼少,打渔并不是一份好营生,所以平日江面上的渔船很少见,遑论夜晚。
  那些夜里停在江面上的船引起了政府部门的注意。2013年4月,彭山文管所和公安部门一起组建巡查组,开始在江边巡查。
  吴天文介绍,巡查范围从岷江大桥到两江汇合处,这段路大约两公里,平均一个星期两次。
  但这种巡查有时候并没有用处,“现在什么事情都讲法律,我们拿他们没有办法。”
  吴天文说,晚上在江上行船并不违法。“他们可以解释说在打渔、在游泳、在练潜水,我们没有证据,不能拿他们怎么样。”水下遗址保护的特殊性就此凸显,哪怕是将挖到宝的渔船堵到江心,只要船上的人悄悄把文物扔到水里,便算毁灭了证据。
  巡查无济于事,吴天文和公安部门想到了一个方向:从文物倒卖入手,收集证据,打掉这些团伙。
  当地警方透露,2014年5月1日,眉山市成立由市公安局长任组长的专案组,展开秘密侦查。专案组花费近一年时间,梳理出了6个盗掘团伙、3个倒卖团伙,总计40余名涉案人员。
  2015年4月25日下午,当地公安机关抽调212名警察,分成8个抓捕组对已掌握的6个盗掘团伙骨干展开了同步抓捕。12小时内到案31人,扣押西王赏功27个、银锭39个、各类钱币逾千枚、其余金银杂件逾百个、潜水服30套、氧气瓶24个、金属探测仪6台。
  同年6月,徐云及儿子自首。
  1月13日,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记者在双江村走访,发现村中建筑多为平房或2层小楼,外观看起来较为普通。一位村民说,一般村里挖到宝的人家也不敢太大手大脚花钱。
江口镇一处民房粉刷着一行标语,“增强法治意识,减少违法犯罪。”新京报记者韩雪枫摄
  挖宝给双江村带来的伤痛仍未散去。被捕的70多人里,有双江村的10多人。60岁的赵合就在去年9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4年。
  他曾告诉警方,他一直都经受住了诱惑。但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发了财,他最终没忍住。
  2015年春天的一个夜晚,赵合与两个妻弟、两个侄子一起去了江面。但挖了没几天,就碰到了公安机关的整治。5人全部被判缓刑。
  村里也有下了水再也没上来的。王建昌说,村里有个不到30岁小伙子,下了水再也没有上来,留下一双孩子。
  村里也有个发了大财的。村人看着他从村里最穷人家之一,忽然买房买车,换车,再换车,再锒铛入狱。
  今年4月,考古发掘就将完成。村子旁边会建一个博物馆,摆满从江里挖出的文物。
  “国家全挖完了最好。”与记者的聊天中,一位村民说。这个村民身后的房子上,粉刷一行标语,“增强法治意识,减少违法犯罪。”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1#
 大卫 发表于: 2017-1-25 08:38:00|只看该作者

古童谣挖出真宝藏: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

源自:大洋网-广州日报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过去数百年,四川成都平原都流传这样一首有关传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江底埋藏财宝的童谣。
  听着这首童谣长大的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文管所所长吴天文,也不例外。但他从没想过,这个江底沉宝的故事居然是真的。四十多岁的他,还见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从“传说”到“现实”的全过程。
  近日,彭山江口沉银考古队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少量银锭、银簪、戒指等文物,在已清理后的沉银表面能够清晰地看到“五十两”字样。考古队初步锁定了100平方米的区域,沉银埋藏深约三米,春节后将大面积水下发掘。
吴天文
⊙作者:广州日报记者 张丹

  今年40多岁的吴天文,是土生土长的四川彭山人,从1992年当兵复员进入彭山文保所以来,迄今已工作了近25年。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发现,是他工作以来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老“密码”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刻于成都锦江边石碑上的童谣曾广为传唱。
  距离成都市50公里以外的彭山区江口镇,也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里的民谣,“石牛”和“石鼓”换成了“石龙”和“石虎”。在江口镇的东山顶上,有石龙和石虎的雕刻件与歌谣相呼应。
  这些“童谣”被认定为是破解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被当地称为大西王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码”,但却无人能解。
  儿时的吴天文,也曾经听到过这样的古老歌谣。“很小时候就听到过,但是却没有信以为真。”他笑说,由于小时候也没见什么东西出水过,完全是当成一个传说来看。
  对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藏宝,清朝官修的《明史·张献忠传》说:“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
  因此,历史上关于张献忠沉银,一说张献忠故意将宝藏埋藏在江底,以掩人耳目。而另一说,则是其在彭山江口战败,船只所载宝物沉入江底。
  在吴天文的记忆中,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些村民会挖沙修建房屋,偶尔会听说有人从江中捞出一些器物。“比如说银簪之类的出土,但没有看到实物。”
  但也有些不一样的稀罕物件。据当时报道,1990年8月,彭山县江口镇渔民邬长福网得大小银锭各一枚,大的3斤,小的1两;1998年7月,彭山县灵石乡村民张志华在河中淘沙,却淘出一个银鼎。

“木槽夹银”
  据清初四川富顺人杨鸿基著《蜀难纪实》记载:“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由于银两太多,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把银锭放在里面,让其漂流而下。但遭到阻击后,江船阻塞了江道,所以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累亿万,载盈百艘’。”
  因此,“木槽夹银”成为张献忠的“沉银”主要特点之一。一直到2005年4月,这种“传说中”的藏银方式,真的在现实中出现。
  吴天文清楚记得,那是2005年春末,正值江水枯水期,工程队在江口发现了“银锭”。
  他专门撰文,详细地描述了当时的发现过程:
  “2005年4月20日,彭山县引水工程在江口镇岷江河道内进行施工过程中,由挖掘机在距地表2.5米左右的地方,挖出一圆木并从中散落7件银锭。由施工民工全部捡走。
  21日上午,江口镇政府得知此情况后,当即向县政府做了报告,随即责成公安和文物部门对出土情况进行调查和追缴。27日,经过文物部门和公安部门的努力,收回所有流失的7件银锭,并收回已被损毁的贮藏银锭的圆木筒。他表示,出土的银锭由木筒包裹,这和史料记载中张献忠‘木槽夹银’的说法十分吻合。
  2005年8月,出土银锭经四川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明代银锭,属国家珍贵文物。其中6件有铭文为二级文物,1件无铭文为三级文物。”
  而通过铭文能看出,这批银锭来自湖南沅陵县、湘潭县、湖北京山县、黄冈县等地,他告诉记者,这与当年张献忠转战之地十分吻合,时间上也是同步的,无疑可以视作“江口沉银”的又一力证。
张献忠沉银遗址现场。(本文图片 陈羽啸 华西都市报 视觉中国)

发现金册
  在2005年,江口出水了7件银锭后,这些明代银锭是不是属于“张献忠沉银”仍出现分歧。
  吴天文解释,江口在古时属于水路交通要道,很多出蜀入蜀的船只,基本上都经过此路段。因此,在江口出水的各种文物中,也包括了许多不是张献忠的东西。
  但吴天文介绍,因江口镇双江村河道内时常出现文物,在2010年被列为眉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自此那片河道附近,就成了保护区域,村民再在河道中取沙取石就不允许。
  2011年,江口河道清淤,挖掘机在之前曾挖出银锭的附近又发现了新的器物。
  这次发现的是一页金封册,一枚刻有“西王赏功”的金币以及一些碎银。这页金封册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上刻“维大西大顺二年在乙酉五月朔日壬午”和“皇帝制曰朕监于成典中官九御”。有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后,颁布的某种法令的第一页。
  盗掘“遗址”
  直到2015年年底,由国内10余位权威考古专家、历史专家联名出具《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研讨会专家意见书》,确认该批文物系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所用金银器物,证实了民间“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真实存在。
  吴天文说,在得到专家们的意见之后,他们就开始着手整理资料,向国家文物局进行申报。
  但据报道,自2013年以来,不法分子就开始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盗掘。从20世纪90年代,“听说”出水过文物开始,江口是否一直都涌动着“盗掘”的暗流?吴天文认为并没有。之前偶有发现出水的文物,主要原因是村民建房需要取沙取石,然后才会在江中偶有发现。而且此前江水很深,一般人也想不到到江水里去“盗掘”。
  但是,之后当地的地理环境发生了改变,在江口的上游建起了水库,下游的水流就没有之前那么大了。再加上从2005年之后,有人偶尔会听到“一夜暴富”的故事,近些年出现了不法分子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盗掘的情况。
  去年10月,四川眉山市警方通报称,成功破获公安部督办的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打掉盗掘文物团伙10个,摧毁倒卖文物网络9个,追回国家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8件、三级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额3亿余元。
  追回的文物中包括张献忠时期的典型器物:有“西王赏功”字样的钱币、银锭、皇帝册封金银册、金腰牌等珍贵文物。

水下发掘
  为避免江口沉银遗址遭到进一步的盗掘和破坏,充分了解遗址的分布范围及文物在水下的保存状况,2016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彭山文物保护管理所,制定了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方案。
  而在2017年春节前,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据了解,江口沉银遗址位于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遗址保护范围为东西各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桥,北至府河、南河交汇处,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从2016年11月25日起,岷江河道开始围堰垒土抽水,将河中即将展开发掘的区域与江水分离。考古现场领队解释称,这种把水排干后再进行发掘的方式,是为了更好地清理遗址,也是水下考古最常见的一种做法。
  吴天文介绍,通过近几年的搜集,目前彭山区文管所藏有张献忠沉银20锭,金封册残页和金银赏功币两枚。这些银锭由50两、40两、10两银锭和部分碎银、银耳环、戒指等金银饰品组成,累计有十几公斤。
  其中,金封册全部由黄金制成,重量达700多克,为国家一级文物。金封册长约20厘米、宽约10厘米,上书“大西大顺二年”等29个字,该页金封册应是封面,内容大致是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后,颁布政令法规。“在当时,它比圣旨的规格还要高一些。”
  工作近25年,40多岁的吴天文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江口沉银遗址的发现,是他干文保工作以来最为重要的发现。
  “一生中能够有这样大的一个发现,我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变得‘很重要’了。”他说。
50#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7-1-20 15:48:00|只看该作者

发掘“张献忠沉银宝贝” 四川省考古院发招募令

源自:四川在线
原文标题:省考古院发招募令 请你来彭山发掘“张献忠的宝贝”

  想知道考古人员是如何工作的吗?想不想亲眼见证张献忠宝贝被发掘出来的第一场景吗?
  1月1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出“招募令”,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的志愿者。这意味着,如果入选,志愿者将从2月1日起,在彭山和考古人员们一起发掘“张献忠的宝贝”。

为何招募?普及知识考古需要
  省考古院发布的“招募令”上显示,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在该遗址内陆续发现一些重要的文物,该遗址初步认为可能与张献忠“江口沉银”有关。
  2017年1月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共同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因业务工作和公众考古的需要,现特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考古志愿者。
  该项目领队刘志岩称,招募志愿除了业务上的需要,也可以普及考古知识,让大家对考古发掘有更多的了解。

有啥条件?20岁以上无犯罪记录
  江口沉银处曾出土过不少文物,曾被盗掘出的金印第一次转手,就卖出了八百万的高价,可见这些文物的珍贵性,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报名呢?
  “招募令”里条件如下:热爱考古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协助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考古工地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地领队安排;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无犯罪记录;年龄20岁以上,身体健康,能够承担野外考古工作;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工作时间:2017年2月1日至3月底;具有考古文博专业学历和田野考古发掘经验者优先。
  成都商报记者致电“招募令”上所留的联系方式等,相关人员称,报名需先填写报名表,再发送至指定的邮箱,在人数上,现在暂时没有名额限制,需要看报名的情况再定。

工作多久?2月1日起至4月
  “招募令”上称,如果你感兴趣,即日起可报名。报名成功后,相关工作人员将在5个工作日内对报名者进行审核,并通知您是否被录取。如果你成功入选,将在2月1日进驻工地,开启自己的考古之旅。
  在志愿服务期间,省考古院提供志愿者的往来交通、住宿以及工地餐费,并购买工作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志愿者来了具体从事什么工种呢?刘志岩只表示,会参与考古发掘。
  成都商报记者发现,该项目的截止时间为4月30日,也就是说,入选后,工作时间最长可从2月1日至4月底。
  在四川考古院志愿者群里,成都商报记者发现,有省内外多名考古专业的大学生表示出了强烈兴趣。
源自:成都商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9#
 思娴 发表于: 2017-1-16 07:53:00|只看该作者
沉银埋藏深约三米 春节后大面积发掘
  目前,考古队已经初步锁定了100平米的区域开始布方,沉银大致埋藏深度在三米左右。
  对于已经发现的少量沉银,考古队文物保护组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清理和保护。
  江口沉银水下考古队文保组王冲说,(文物)上面有附着物,因为环境改变了,清理可以避免它进一步的腐蚀。
  同时,文物专家利用超景深视频显微镜,在已经清理后的沉银表面能够清晰看到“五十两”字样。
  此外,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对江口沉银遗址的大面积发掘将在春节后展开。

五十两银锭之前已发现 证明“张献忠在眉山收过税”
  对于出土文物的品种和数量,虽然相关人员暂时无法过多透露,但央视报道的“五十两银锭”,实际自2005年起,彭山江口就陆续有银锭发现。
  在之前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彭山区文管所所长吴天文就展示过彭山区文管所的一枚刻有“大西眉州征完元年分半征粮银五十两一定,银匠右闵季”字样的银锭。
  “从字样内容来看,说的是在眉山征收的粮税,有五十两。打造这个银锭的工匠叫右闵季。”吴天文说,彼时一两大概是37克,五十两相当于现在3斤多。
  由于长年沉浸江水中,银锭外部已氧化,呈黑色,部分有残损。“银子纯度,大概在95%以上,除眉州,还刻有湘潭、京山、赣州等字样,与张献忠行军路线吻合。”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蒋麟 摄影报道
48#
 思娴 发表于: 2017-1-16 07:53:00|只看该作者

张献忠江口沉银水下考古 已有五十两银锭等文物出水

源自:成都商报
  备受关注的张献忠江口沉银水下考古进展如何?是否已经有沉银被发现?1月15日,成都商报记者从眉山市彭山区证实,已有部分文物出水。
  日前,记者了解到,考古队在施工的过程中,已发现少量银锭、银簪、戒指等文物,在已经清理后的沉银表面能够清晰看到“五十两”字样。目前,考古队已经初步锁定了100平米的区域,沉银埋藏深约三米,春节后将大面积发掘。

施工过程已发现文物 含银锭、戒指等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考古队人员称,前期围堰工作全部结束,同时进行了航空测绘,初步确定了探方发掘位置。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江口沉银水下考古队领队刘志岩称,考古队把这个遗址分成了8360多个探方,位置已固定。同时,考古队在施工的过程中,已经发现少量银锭、银簪、戒指等文物。
  之前的发掘区域是根据文献记载、前期考古调查、警方提供信息等多重依据来确定的。刘志岩表示,“从文物发现区域来看,遗址的范围和我们之前理解的遗址范围还不太一样,在后续的工作中要搞清楚遗址范围。”
  之后,考古队利用各种科技探测手段对地下文物进行探测,包括金属探测、磁法、电法,以确定文物在哪个区域更为集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7#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12-31 12:08:00|只看该作者

探访张献忠沉银地:8公里钢板阻隔戒备森严

源自: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原文标题:探访张献忠江口沉银之地 8公里钢板阻隔戒备森严

江口镇双江村内树立着一块标示牌,上面写有“张献忠千船沉银遗址”。
  四川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挖掘前的围堰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12月29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实地探访遗址挖掘现场发现,围堰四周被总长度约为8公里的蓝色钢板围住,多个路口均有安保人员站岗,围堰内约50米就设有监控设备,安保森严。
  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该遗址的挖掘由国家文物局和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规格高,安保严,非持证人员均不得入内。1月5日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相关情况,届时或将组织统一进入挖掘现场参观。

“千船沉银”遗址挖掘工作启动
  张献忠是陕西延安人,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参加农民起义,于1644年攻破成都随即称帝;1646年,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凤凰山与明将杨展激战大败,大量金银财宝沉入岷江,留下“千船沉银”的宝藏传说。2005年起,该传说不断被证实,江口陆续发现银锭、金币、金印等。
  近年来,“江口沉银遗址”屡遭不法分子盗掘。今年10月,眉山市警方披露公安部督办案件、“江口沉银遗址”文物盗掘倒卖案告破,追回文物千余件,涉案3亿元。
  目前,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岷江东南岸开始围堰,做考古发掘的最后准备。
  12月29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经过彭山区岷江一桥到达江口镇。在岷江一桥上,远远就看到沉银遗址的围堰。
  围堰紧靠着河岸,宽约30米。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发现,围堰有两道“屏障”:一是岷江和江岸一侧房屋充当的“天然阻隔”,二是把围堰团团包围的蓝色钢板。
围堰内抽水泵仍然在工作,但围堰中央的河床已经全部裸露出来。
  围堰外围挖有一条排水沟,十余条粗大的水管通过抽水泵将围堰内的水排放至围堰的另一侧,中央的河床基本全部裸露出来。现场仍有两辆挖掘机在作业。围堰内有9名工作人员围在一处,有人手持金属探测仪来回走动,有人手戴白色手套蹲在一个土坑前仔细看着什么。
  经过岷江一桥后就进入江口镇双江村,江口镇的房屋依主干道江口街而建。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沿着江口街前行,发现包围围堰的钢板从双江村2组24号的房屋开始,一直延伸至毗邻双江村的石龙村江口街160号,全程大约2公里。钢板上还张贴有《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项目施工公告》和《关于江口沉银遗址发掘的通告》
  《施工公告》显示,2017年4月30日之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在江口大码头至江口崖墓博物馆区间的河道内进行考古发掘。
  由眉山彭山区公安分局、彭山区文广新局联合印发的《通告》警示,在进行围堰施工和考古发掘过程中,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河道内盗取沙石,不得对工程进行阻挠。发掘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进入发掘现场,不得蓄意破坏相关考古设施。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使用航拍器对考古现场进行拍摄。如有违反本通告的行为,将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8公里钢板包围仅留两个出入口,出入时一人一证
围堰周围竖起蓝色的钢板以防有人进入围堰,围堰外围不时也有执勤人员在巡逻。
  2米左右的蓝色钢板不仅挡住望向围堰的视线,还把每个可能同往江岸下方的路口全部封锁。2公里的钢板“城墙”仅留有两个出入口,一个位于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站(原江口汉崖墓博物馆)马路对面,供工作人员出入;一个位于江口街160号前,供货车、挖掘机等车辆出入。
  围堰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截至目前围堰四周的钢板基本全部布置完毕,用材总长“差不多有8公里”。
  除了钢板的阻隔,现场还有多个安保人员站岗和巡逻。除了两个出入口各有2到3名执勤人员把守,沿江口街的路上还定点设有至少2个执勤点。执勤点的人员偶尔会派一人巡逻,一人留守。
  12月29日中午,有5名专门从彭山区市区前来观看遗址现场的老人站在江岸前眺望和议论。不到5分钟,就赶来一名身穿黑衣的执勤人员。由于老人们在钢板外围,执勤人员也没有将他们驱赶,而是站在一旁,等老人们离去才回到执勤点。
  两个出入口的安保更加紧张。工作人员的出入口大门都处于关闭状态,进入前必须出示证件,一人一证。车辆出入的通道一侧设有一个安保亭,两名执勤人员对出入车辆进行严格盘查。12月29日上午,运输钢板的两辆车、三名工作人员在通道口因没有证件不允许进入围堰,直到他们的同事办理好三张出入证才被放行。那名工作人员没有为自己留有证件,被执勤人员告知“一人一证,不能陪同”,无奈留在出入口处等着。

安保实行“军事化”管理,执勤点24小时值岗

  围堰在的钢板上写有“考古工地 预约参观”的字样。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注意到,在工作人员出入口的大门上写有“考古工地 预约参观的字样”,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敲门询问是否预约就能进入,两名执勤人员称他们不清楚,需要记者“向领导打招呼,拿着证件再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随即来到马路对面的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站。工作站前树立着两块告示牌:一块写有“博物馆暂停对外开放”,一块写有“工作重地 闲人免进”。红色外墙的博物馆挂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站”,还有两个单位名称: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尚未进入工作站的门口就被一名执勤人员拦住,被告知不管何种原因都不准入内。进出的工作人员也拒绝接受采访。
目前围堰内只有少数工作人员在作业。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留意到,一个偏僻的路口因坡坎下有居民就没有被钢板封闭,但靠近江岸的地方驻有一名执勤人员。该名执勤人员告诉记者,现场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每个岗位是24小时值班,执勤人员从早上8点半到岗,一直至次日8点半换岗。除了执勤人员,围堰内外已经安装十多个监控设备。上述执勤人员透露,此前有当地村民到江岸下靠近钢板的地方摘蔬菜,监控发现后立马有执勤人员赶来让村民迅速离去。他告诉上游新闻记者,领导三令五申绝对不能让任何人未经许可进入围堰,“要是有人进去了要出大事情”。另外,社会人员拍照和录像也都要经过领导批准。
  12月29日下午,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前往彭山区文管所提出能否进入围堰内的请求,对方称先和宣传部联系。彭山区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该挖掘项目由国家文物局和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规格高安保严,目前想进入“基本不可能”。1月5日将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情况进行公布。同时还有专家现场解答媒体问题,届时或将组织统一入内参观。

当地村民或将参与后期挖掘
  12月29日,有多名村民向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透露,12月中旬,江口镇政府通知当地居民称,年龄在60岁以下的居民能报名参与江口沉银遗址的后期挖掘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日结算工资120元。
  双江村一名周姓村民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她今年45岁,之前在彭山区市区一家饭店打工,每个月工资1900元。11月30日,饭店因经营不善倒闭,她就回到双江村。后来得知镇政府招人参加挖掘,“工资还算不错,而且就在家门口”,她就报名参加了。
  她补充说道:“参加报名的可能有100多人,不过只招50个。报名的时候交了身份证复印件,拍了照,听说还会有体检。说是参与挖掘,但具体的做什么、什么时候开始都不太清楚,要等政府通知。”
  双江村另一名52岁岳姓村民也报名了。作为农民,他对这份新工作显得有点迫不及待,“如果政府要我今天去,我还巴不得马上去呢!但开始过后估计也不是天天有活干。”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向江口镇政府确认上述村民提供的相关信息,对方回应表示:“具体要问(江口沉银遗址)挖掘组,我们只是负责转达通知,其他并不清楚。”对此,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46#
 思娴 发表于: 2016-12-28 12:24:00|只看该作者

张献忠沉银遗址将进行考古发掘

源自:京华时报
  四川眉山市警方破获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文物盗掘倒卖案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四川文物部门将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当地已在沉银遗址区域河道开展围堰施工。
  张献忠是陕西延安人,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在米脂参加农民起义,一度占据武昌、长沙,控制湖南全省、湖北南部等地区。1644年,张献忠攻破成都,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张献忠在成都立足不久,就与南进的清军展开恶战。1646年,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凤凰山与清军战斗时被箭射死。
  张献忠兵败四川时曾有大量金银财宝沉入岷江。2015年底,来自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出具意见书认为,眉山市彭山区的“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但“江口沉银遗址”近年屡遭不法分子盗掘。今年10月,眉山市警方披露公安部督办案件、“江口沉银遗址”文物盗掘倒卖案告破,追回文物千余件。
  专家表示,岷江如果仅靠严防死守,要实现全面保护难度很大,而目前掌握的水下技术已具备发掘条件。
  据了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在江口大码头至江口汉崖墓博物馆区间的河道内进行考古发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5#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6-12-27 16:08:01|只看该作者

张献忠江口沉银地考古发掘 村民称挖出金子银锭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围堰捞银 首次考古发掘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


  彭山区文管所资料显示,“江口沉银遗址”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战场遗址,对研究明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0年被眉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口沉银遗址”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是:东至公路,西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桥南1000米,北至双江汇合处向北500米,南北外延500米。
  “这是首次对张献忠沉银区域进行考古发掘,以前的,只能叫挖宝。”
  昨日,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岷江岸上张贴了多张《关于江口沉银遗址发掘的通告》和《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项目施工公告》。通告显示,明年4月30日之前,考古队将在江口大码头至江口崖墓博物馆区间的河道内进行考古发掘。在可目测范围内,往来者也不难看到,岷江河道内,3条总长约1.5公里的围堰内可以看到裸露的河床──这就是张献忠沉银的中心遗址。

1
修建围堰
工人至今仍觉惊心动魄

  11月25日进场后,工人们实行三班倒,工地上十多辆挖掘机不停地来回填土、围堰、夯实。虽是枯水期,江水依然湍急。“一天下来,也就能筑十米左右,比陆地上施工慢一半以上。”
  12月12日23时许,围堰只剩下不到2米的口子,水流从此咆哮而过,围堰成败在此一举。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工人唐勇至今仍觉得“惊心动魄”。路灯照映下,一块越野车那么大的石头倒下去,马上就会被水冲得不见踪影。两块石头一起倒下去,瞬间就被吞没。
  “赶快,再填土,把路基加宽,4辆车一起倒石头。”2小时后,决口处的路基加宽了,4辆大货车拖着十余块大石头缓缓驶来,后面还有4辆大货车载着大石头待命。石头一起倒下,惊起数米高的浪花。这次,石头没被水冲走,后面4辆大货车的石头又倒下去,已经露出水面。
  “围到了。”河岸上响起了欢呼声。“填土。”唐勇大手一挥,货车加快速度。
  等围堰基本结束,唐勇一看表,已是13日凌晨3点多。他毫无倦意,用脚狠狠地踩了踩脚下的围堰:这条路,上百吨的车跑都没有问题。

2
围堰建成
将迎来首次考古发掘

  挖掘机来来往往,工程车进进出出。一个月的时间,岷江河道内,3条约8米宽的围堰垒土而起,将河中一片数千平方米的区域与江水分离,水落石出,河床上鹅卵石清晰可见。河堤上的通告和公告显示,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的考古队将在此区域作业,首度发掘江口沉银遗址。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首被称为“张献忠的寻银诀”童谣,在江口镇可谓妇孺皆知。
  围堰施工队是11月25日进场的,为防止破坏遗址现场,都是到岷江对岸河堤外取土,再转运数公里,从对岸建好一条便道通向发掘区,以保证划定的核心区域不受到影响。目前,围堰已经完成,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将迎来首次考古发掘,这也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首次水下考古发掘。
  文保部门相关人士之前解释,传统的水下考古,比如说(海里或江河里的)沉船,考古队会围绕船体展开。江口沉银遗址即便有船,也早就毁了,船上的物品散落四处,夹杂在河床砂石中。所以要利用围堰,把水排干了再发掘。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相关人员也赞同此观点。

3
安保森严
所有作业都在监控中

  距离围堰还有几百米远,临江的路边被护栏遮挡住,摄像头也多了起来,从道路通往围堰的两条路口均有警方人员把守,如果没有佩戴相关部门制作的证件,任何人员一律不准入内。所有作业,都在围堰上的监控系统下进行。
  此次考古发掘区域仅有2000平方米左右,但考虑到排水等因素,围堰内区域实际面积已有近万平方米。工地上的工人也收到了一道“死命令”:一律不准下到围堰内的区域,一旦发现,马上扣3天工资;如违法,马上移交警方。
  事实上,从围堰施工队进场第一天开始,彭山文物、公安等部门的人也一并进场,和围堰上的监控一起,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即使调整放在围堰区域内抽水泵的位置,也必须给文物、公安部门报告后,并有文物、公安部门人员同时在场才能下围堰作业。作业结束,工人上到围堰后,还要接受金属探测仪等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离开。
  通告明确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使用航拍器拍摄考古现场。

4
发掘时间
按照3个月制定计划

  虽然此次考古发掘名气足够响亮,但彭山区公安、文物等部门只表示,明年1月初将在彭山召开通报会介绍。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考古队专家已陆续进场。此次考古发掘项目的领队之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周春水表示,这是四川首次水下考古发掘。“这是首次对张献忠沉银区域进行考古发掘,以前的,只能叫挖宝。”
  周春水说,此次考古发掘,利用江口镇政府外的公路三面围堰,虽然围堰的面积较大,但发掘面积约在2000平方米左右。如果进展顺利,到2017年4月30日之前,在发掘完批复的2000平方米区域后,将根据情况向下游继续发掘。
  为什么把发掘时间截止为2017年4月30日呢?周春水说,因为项目是按照3个月来制定计划的,发掘工作从2017年1月陆续展开,到4月30日,发掘2000平方米是比较合理的工作量。到5月份,水涨起来了,所以工作时间点只能到4月底。如果有需要再发掘,估计只有到2017年底了。
  周春水介绍,最理想的是,从头到尾一下将整个遗址发掘完。到明年1、2月份,考古队将根据发掘的情况做判断。毕竟现在东西全部埋在水下,情况不是太了解,需要综合这个遗址以前的破坏情况等来决定。
  在周春水看来,整个方案中,围堰的难度不大,最大的难度在考古的性质和找出江口沉银遗址的准确位置。
  “项目分布范围很广,从现在的位置到岷江大桥的位置,都算是,现在主要发掘的是核心区域。”周春水称。

5
掘出文物?
无人回应村民说法

  12月26日,围堰内,江口沉银遗址的河床已全部裸露在外,站在岸边的高处,虽然能一览无遗,但仅能发现一些鹅卵石。不过,多位村民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听说前几天,考古人员在江底发掘出了一些文物。“有金子,有银锭,听说巴适得很。”
  对此,现场考古、施工等人员只字不提。彭山区公安、文物部门也拒绝回应村民的说法。
⊙记者:蒋麟 ◎摄影:张直
44#
 大卫 发表于: 2016-12-12 09:38:00|只看该作者

张献忠江口沉银真相


  张献忠屠杀四川人?宝藏待解
源自:北京日报

  万 明
  编辑同志:
  您好!最近了解到张献忠江口沉银事件,我很好奇,张献忠为什么会有大量白银沉江?坐拥“天府之国”而不能守,兵败身死,张献忠败亡的原因是什么?能否请专家解答一下?谢谢。
  昌平读者 董文源
  2015年底以来,多家报刊以四川江口考古新发现为题,对张献忠江口镇沉银作了大规模报道,进一步坐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事件,掀起了探索沉银之谜的又一波热潮。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是重要学术取向,问题是张献忠为什么会有大量白银沉于江口?江口沉银是一个表象,值得追寻的是那背后关乎张献忠成败的历史真相。
  白银货币是一把双刃剑,加速了明朝政治腐败、土地集中和赋税加派的进程,激化了社会矛盾
  2005年江口古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其形制与堑刻铭文都表明是崇祯时期征解的税银。江口所沉的这些税银,有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学界论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明朝政治腐败、土地集中、赋税加派、灾荒频发等等,但是迄今鲜少关注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问题。追寻历史,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即货币化,是在明代。大规模使用白银,是明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发展到晚明,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白银货币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而且成为政权赖以存在的基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白银不是合法货币。自14世纪末开始,随着民间用银、官方赋役折银,白银货币极大地扩展,15世纪末白银货币化在社会内部的膨胀,促使出现了海外贸易热潮,使得货币和财产进一步活跃了起来,唤起了人们新的更大的白银货币需求。嘉靖年间,白银在社会流通领域中已经占据主币的地位。此时,一方面出现了国家财政上的入不敷出,另一方面,社会上从皇族到小民都有对于白银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全社会的商业性行为,正说明了无论从国计还是从民生都存在着对白银的大量需求。16世纪全球化开端,这种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巨大需求形成与全球的互动,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但我们切不能忘记,此前伴随白银货币化过程的,是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赋役改革──从折银到征银,这是明朝赋役改革有别于历朝历代的根本特征。发展到张居正改革,核心是财政改革,改革存留于世的两部重要文献《万历会计录》和《清丈条例》,证明了白银货币成为国家财政体系主体的趋向,表明中国古代两千年以实物和力役为主的国家财政体系向以白银货币为主的财政体系转型,标志着中国从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的转型。
  在中外变革的历史大背景下,明代中国国家转型开端,货币经济化急速发展。白银货币成为一把双刃剑,无疑加速了明朝政治腐败、土地集中和赋税加派的愈演愈烈,更激化了社会矛盾冲突的升级。白银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集中代表,无形中使贪污更为便利,太监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12057800两,白银259583600两。明后期财政货币化,赋役货币化,军饷货币化,到处都要银子。白银对于王朝存亡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显现,而明末农民战争是对聚敛白银财富的明朝腐败政治的荡涤。
  张献忠建立政权,军饷等费用取之于没收官府、宗室和官绅所得,打击明朝藩王宗室是一条重要线索
  江口沉银的大量白银源于何处?从已发现银锭铭文可知,江口银锭实物是大西军转战湖广、四川等地获取的。晚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政治腐败,皇族勋戚、贪官污吏利用政治上的特权,大肆搜刮和积聚巨额的白银财富。皇室、勋戚和官僚豪绅的私有土地──皇庄和庄田急剧膨胀,“庄田侵夺民业,与国相终”。明宗室的人数大约以30年翻一番的几何级数增加,明后期数以万计的龙子龙孙的禄米,成为国家财政和地方开支的严重问题。藩王宗室的禄米和赐予的庄田,大多通过加派赋税来实现,庄田遍布地区成为社会矛盾突出的地区。追踪张献忠白银的来源,他建立政权,军饷等费用取之于没收官府、宗室和官绅所得,打击明朝藩王宗室是一条重要线索。
  崇祯十四年二月,张献忠攻下襄阳,襄阳是明朝的军事重镇,是襄王的王府所在地,军需饷银,聚集在城内。张献忠处死了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下令没收襄王宫中的全部财产,并“发银五十万以赈饥民”。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下武昌。武昌是楚王朱华奎的王府所在地,楚王在武昌累世搜刮,聚集了大量财富,每年庄田租银就多达21300两。大西军到来之前,省城的文武百官曾齐集楚王府,向他借银作为军饷来守城,楚王却只是令人搬出一把洪武年间分封诸王时的裹金交椅,说:“此可佐军,他无有!”张献忠入武昌后活捉了楚王,“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见到王宫中众多金银财宝,他不禁叹息道:“有如此金钱不能设守,朱胡子真庸儿!”下令把楚王扔入河中。
  崇祯十七年六月,张献忠攻克重庆,处死了瑞王朱常浩。瑞王的20000顷庄田,一直是靠陕西、河南、山西、四川按分摊田亩数加派赋税取得租银的。成都是明蜀王的封地,蜀王凭借政治势力,霸占大量跨府连县沃土,积聚了惊人的财富。史载第一代蜀王朱椿霸占大量土地,共建了300多个王庄,每天由一个王庄提供“王膳”,一年才轮换一遍,“富无与比”。万历年间,蜀王府庄田已经占有都江堰灌溉的11个州县土地的7/10。当大西军进川时,这位富有的末代蜀王朱至澍还舍不得出银子,居然说自己没有积蓄,仅有承远殿一座可以卖了充饷。张献忠于八月初九日攻下成都,改成都为西京,建立大西政权。朱至澍和王妃投井死,张献忠将蜀王府改称皇宫。
  大西政权未能建立财政税收制度,也未能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这正是张献忠徒有大量白银,只落得江口沉银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
  清军入关后,大顺三年九月,迫于形势,张献忠率众50万退出成都,准备移师陕西。十一月七日,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坡与清军交战,中箭身亡。此后江口沉银传说广为流传,直至21世纪为考古发现所证实。而留给我们的是国家转型与农民历史命运的沉重话题。
  崇祯十六年在湖南长沙,大西政权曾发布檄文,宣布“钱粮三年免征”。所谓“钱粮”,在万历年间全国清丈田亩统一征银、明朝财政体系发生从实物与力役为主向以白银货币为主的重大转型以后,基本上是白银的代名词。张献忠一路转战,获取了大量白银财富,为在成都正式建立政权提供了经济保障。但是定都成都以后,一方面要解决庞大的军费和政府开支,另一方面“三年免征”,大西政权也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财政税收制度。财政是政权存亡的命脉,在文献记载中,我们看不到大西政权实行按土地或人口征收赋税的政策,看到的是几十万大军和各级政权的消费,基本上依靠没收官库和打粮来获得。这样一来,尽管张献忠严控财富,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私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并铸造了“大顺通宝”,但是大西政权不能建立财政税收制度,也就不可能建立坚实的财政基础;打粮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恢复社会经济发展,更不可能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这正是张献忠徒有大量白银,只落得江口沉银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

@ 联系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17:28,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