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20年地大故事③ | 安静的墙与奔腾的生命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原文标题:地大故事③ | 安静的墙与奔腾的生命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走进地大逸夫博物馆前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面积达100平方米的“远古生命足迹”遗迹化石幕墙,它正向参观者诉说着2亿多年前生物活动的行为故事。若不注意看,观众会以为这是一面十分普通的由一块块长方形的石砖拼成的石墙。然而,逸夫博物馆馆长刘先国说,这块石墙是一块完整的“龙”足迹和鱼类游泳迹为主的遗迹化石。
幕墙化石近景
  那么,这块遗迹化石有什么独到之处?又是如何采集、安装布展,有何重要意义呢?为此,我们采访了这块化石的采集及捐献者、地球科学学院卢宗盛教授,以及逸夫博物馆有关工作人员。
  卢宗盛1984年留校任教后,一直从事古生物研究,常年在野外奔波。1998年,当卢宗盛在陕西北部横山县附近野外科研的时候,在一个山崖上发现了这块遗迹化石。
卢宗盛在野外采集标本
  “当时这块化石只露出了一部分,仅仅只有一小块花纹”,然而也就是这块小花纹让卢宗盛意识到了这块化石的重要性。
  “整整花了5年的时间才将其挖掘出来”,卢宗盛说,“虽然这块化石只有5到10多厘米厚,然而上面却覆盖了20到30米厚的岩石,于是我就聘请了当地居民将这些岩石从化石表面剥离开来。”每年,卢宗盛都会在当地驻扎一个月,指导化石采集。
  由于化石点位于山崖之下,化石挖掘时有险情发生。1999年11月,卢宗盛正在指导民工剥离化石层上的岩石时,山崖上突然滚落下一块很大的岩石,“轰”的一声就砸在他们的身旁。
  化石层剥离出来后,卢宗盛和当地民工将其分解成60多块,每块重达七八百斤的化石搬到两公里外的马路上,由于没有行车道,靠人力搬运,化石搬运整整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遗迹化石采集完后,经反复思量,卢宗盛决定将其捐给正在筹建的逸夫博物馆。
卢宗盛在清洗化石标本
  这块化石及附带物重量接近100吨,如何将化石完美、安全的展现出来,是摆在博物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时任逸夫博物馆的馆长任有福、副馆长徐世球,办公室主任张凡、陈列部李富强老师组成布展小组,并邀请原博物馆的建筑师共同讨论布展方案,确定将化石安装在逸夫博物馆前厅,并采用幕墙方式布展。
工作人员在整理化石标本
  2001年,李富强、张凡等人将化石一块块摆在原博物馆地面上,花费3个月,才还原成一幅完整拼图,并做上标记,以免顺序打乱。
  工程人员做好地基后,工作人员将每块化石打磨平整,并拼成最后的形状。前后耗时三年,这块高7.2米、宽13.9米,由60多块化石拼接成的幕墙终于完整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块幕墙化石,是当时全国室内展出整块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的遗迹化石。据卢宗盛描述,右边那条规矩的正弦曲线,是当时的鱼游动的时候,鱼鳍扫出来的痕迹;下边一道一道弯曲的线条,是当时的无脊椎动物在水底爬行或者寻找食物的时候留下的痕迹;左边大量的“爪子印“则是当时四足动物留下的足迹。在这些四足动物足迹中,尤以‘龙’的足迹最为丰富。“‘龙’是古生物学上对爬行动物的通称。”
国际学校学生参观化石幕墙
  这块化石幕墙落成后,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中外游客、校友、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学习。著名恐龙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董枝明研究员参观博物馆后,非常感慨,他说,这块幕墙化石清晰、优美、壮观,稀有,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实属罕见。
  幕墙化石足迹、游泳迹等提供了大量不易从动物骨骼等实体化石中得到的古生物信息,它是恢复远古时期动物行为和生态特征的关键资料,特别是像本幕墙大面积以足迹为主的化石群落,可以再现2亿多年前动物之间追逐、争斗、觅食等行为场景,重现2亿多年前的地球生态。
  逸夫博物馆馆藏物品高达4万多件,几乎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有机会可以走进逸夫博物馆,一起来探索这个奇妙的地质世界。
张世春绘
⊙作者:徐燕 彭磊 葛文靓 彭晶

  图|张凡
  文字编辑:庞伟红
  微信编辑:雷龚鸣
  审核|陈华文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表裱表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表裱表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表裱表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表裱表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表裱表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表裱表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第七届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宁开幕 Double11来临|百变青科人重新定“1”今日校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8 11:57, Processed in 0.0624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