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20年青大文学院教师马光亭|奋斗在田野,钟情于民俗,这是我们“护犊子”的马姐姐 !

 [复制链接]
源自:青岛大学
原文标题:青大文学院教师马光亭|奋斗在田野,钟情于民俗,这是我们“护犊子”的马姐姐 !

  文学院马光亭
本周人物
  十一月
  刊
  2020-11-16
  有人说,她是“最会倾听学生的老师”;有人说,她“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有人说,她的课堂“教会学生探索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有人说,她的田野调查“教会学生传统意蕴和坚持不懈的信念”。她,就是来自文学院的教授、民俗学社的创始人、学生口中的马姐姐、民俗学博士──马光亭。
  严师益友,有苦更有甜
  在文学院提到马光亭老师,同学们都会会心一笑,因为马老师对同学们的高要求可谓远近闻名:现代文学史课上讲过的诗歌,必须一字不差地背过,随堂随机默写;所学作家的代表作,也必须阅读原典,课上互相提问。同学们把考现代文学史的前一晚称为“马光亭之夜”,这一晚,同学们纷纷挑灯夜战,狂背诗书。2018级师范一班的邓昭鹏回忆起来,仍然“心有余悸”:“马姐姐会引导和督促我们读好多好多书,背好多诗。当时是既头疼,却又感觉快乐,现在回忆起来很感谢马姐。”
(图左为马光亭)
  高标准的背后其实是马光亭对学生的良苦用心,她认为师范系的学生将来是要教授语文的,因此专业功底必须过硬。在《现代文学史》的课程中,她要求学生将所有学过作者的代表诗作都背过,共计17篇,5000余字。即便是选修课,马光亭对学生们的要求也没有放低。《曹禺精读》课上,学生不仅要阅读剧本,更要会演绎剧本;马光亭的民间文学课更是要实打实地下田野,做研究不能“纸上谈兵”。“我知道我的课要求很严,每次考试我都和学生说没有范围,默写和阅读也是绝没有退路,学习是原则性的问题,我在这方面没有半点让步。”马光亭如是说。
尽管马光亭对学生们要求严格,但是在私下里,同学们都叫她“马姐姐”。在她的课上,学生们不仅能学到课本上的知识,也能了解课本以外的奇闻轶事。“马姐姐特别亲切、真挚,在课上会有很多互动,会讲很多文人之间的趣事,为我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带来新角度。”
  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在她的鼓励之下,同学们也慢慢地敞开自己,愿意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马光亭也给予最高的尊重。“马姐虽然对我们很严格,但是也是最平易近人的,就像家人一样。在她的课上,我总是敢大胆地谈感受,因为在她看来,学生的观点都是最珍贵的,她是最会倾听学生的老师。”2019级师范二班的樊晨提起马光亭,话语中流露出来的都是敬爱和感恩。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马光亭狠心将选修课的课容量缩减为30人,并且亲自出题,亲自面试。她专门开设“曹禺精读”公众号,将每一次的学生舞台认真整理,悉数展示。在教学之外,马光亭也在不断研究学习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布鲁范德的《美国民俗学概论》刚刚译成时,马光亭就买来拜读,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中,她遇到好的素材,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向学生们分享:“平时遇到好的素材我就会截下来,放到课堂中去。有时遇到精彩的例子,我都兴奋得在家里走来走去。”
《雷雨》戏剧片段
  教学于她,并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份职责,更是一种热爱,一种救赎。在她眼里,教师并不是一个以高姿态去爱护或者教育学生的角色,反而是学生使她的生命更加完整、幸福。正是这种真挚纯洁的情感,让她的教学生涯更添色彩,让学生们发自心底地敬爱她。
  课堂之外,她的爱依旧不变。学生的生日,她会精心准备礼物;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的网课教学阶段,她最希望的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平安;她可以批评指正学生,却不允许外人随意评论。她幽默地评价自己:“我大概就是‘护犊子’吧,因为学生对我来说,就像是开启我生命意义的按钮。”
  与困难协行,传民俗风情
  马光亭是青大民俗学社的创始人,亦是民俗学大家。她教授的“民间文学课“多次被光明日报、青岛晚报报道,教过的多名学生进入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进修民俗学。但她并不满足于课程涉及的内容,在课堂之外,她创立了民俗文学社,为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提供研究民俗文学的平台。
学社建立初期,几乎没人在意这个刚刚成立的社团,每次做田野调查都是马光亭自掏腰包,她舍不得让学生花钱。而资金只是困难的冰山一角,更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在田野调查中确保学生的安全,交通、住宿、调查环境和居民误解等问题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她的心头。但满嘴的口疮、爱人的劝说和父母的牵挂都没能阻止她继续进行田野调查,她不是不怕,她只是不想辜负学生的期望,也不想放下心中的热爱。
她和学生们用脚步丈量那一个个拥有着传统民俗的小村落,用一次次实地调查保护了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2007年,在考察青岛即墨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时,他们发现当地珍贵的明代石刻被毁得七零八落,这令他们无比心痛。一捧捧清水浸润过每一个方块字,他们小心翼翼地抚去碑上的灰尘,他们绞尽脑汁地组合那些被打乱的字符,无数碑刻碎片在社员的夜以继日中逐渐趋于完整。在马光亭团队的帮助下,当地“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资料渐渐丰满,最终在2008年成功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洗秃尾巴老李石碑
  多少次,面对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马光亭和学生们都强忍身体上的不适坚持调查。一次次田野调查,一次次患难与共,马光亭与学生们的感情也愈发深厚。对他们来说,田野调查固然艰辛,但在集体凝聚力和成就感面前,一切委屈和辛苦都烟消云散,最深刻的,是一起经历过的美好。
2008年5·12大地震正值端午,马光亭带领社员通过制售荷包来为灾区筹集善款;2018年,在研究胶州大秧歌时,老师同学换上舞服,与当地传统艺术家载歌载舞;每年中秋祭月,马光亭与社员们抬头望月、低头怀古,用现代的方式感受传统的情怀……这些难忘的欢声笑语在每个人的心中留下了甜蜜的烙印。
制售荷包 筹集善款
中秋祭月
  因为热爱,所有挫折都不能将他们击垮;因为理想,任何困难都未曾让他们退缩。正是心底对民俗学社的那份浓烈的爱与坚持,支撑着他们累并快乐着地一直走下去。马光亭常说:“一起田野,一起奋斗。”其实,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重要的是对这段同患难共进步的日子的见证。一起去田野调查,将正在消失的民俗学珍贵资料尽可能地保存下来,给青年人一次喜欢上传统民俗与文化的机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是马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她一生不懈奋斗的目标。
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自己所热爱的世界中燃烧自己
  且为之奋斗一生
  这正是马光亭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
  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也是每个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牛行天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牛行天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牛行天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牛行天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牛行天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牛行天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张伯礼院士重要提醒:拿到高风险地区快递要先消杀 美国得州出现新冠患者“等死”房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04:05,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