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613|回复: 1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晓钟 发表于: 2005-11-24 11:30:1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乡村·农业赶场见闻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2-17 14:27 编辑:

农村人赶场是生活所需,城市人赶场就只是一种娱乐罢了,细细品味这些纯朴善良的乡坝人,确实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乡场上的风景很精彩。
赶场见闻  CcrpGFGe.jpg  保存到相册
赶场见闻  d2o3Y8DO.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晓钟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晓钟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晓钟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晓钟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晓钟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晓钟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毛毛怎么死了 相对无言
2# 四姑娘山
 楼主|晓钟 发表于: 2005-11-24 11:31:5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赶场见闻  iQzEvpCl.jpg  保存到相册
赶场见闻  lwLTsK4X.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晓钟 发表于: 2005-11-24 11:32:26|只看该作者
赶场见闻  frKPTt0u.jpg  保存到相册
赶场见闻  qIUCZC5o.jpg  保存到相册
4# 金佛山
 楼主|晓钟 发表于: 2005-11-24 11:32:57|只看该作者
赶场见闻  vdtTqZTJ.jpg  保存到相册
赶场见闻  lEQ99DWh.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晓钟 发表于: 2005-11-24 11:50:22|只看该作者
赶场见闻  tMwp5cw6.jpg  保存到相册
赶场见闻  HWZdm0J9.jpg  保存到相册
6# 青城山
 楼主|晓钟 发表于: 2005-11-24 11:50:56|只看该作者
赶场见闻  pQKpLQoC.jpg  保存到相册
赶场见闻  ALJSox7u.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晓钟 发表于: 2005-11-25 13:50:11|只看该作者
赶场见闻  qGWOesTX.jpg  保存到相册
8#
 楼主|晓钟 发表于: 2005-11-25 13:55:29|只看该作者
赶场见闻  MBLyMIGa.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老磨 发表于: 2005-11-25 14:05:06|只看该作者

[转帖] 赶场 作者:何流波

赶场是川南人对赶集的一种叫法,还有的叫上街、赶街。从小生长在农村,深知赶场对农村人来说十分重要和特别,凡遇赶场天,大人、小孩都穿戴整齐,象出远门一样一窝蜂地往场上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处处都缺衣少食,什么东西都靠供应。穿衣、吃肉、买米、照明要票。农村人除了有少量的布票和油(煤油)票外,其他什么票都没有。物资极度匮乏,场上便成了人口集中、商品集中、信息集中、人人向往的地方。每隔七天一次的赶场日,全乡七湾八坳的人,特别是每个家庭主事的,还有那些少男少女,娃儿大小都要去赶场。男的挑担,女人背兜,小伙姑娘们只管打扮一番,什么也不担不背就当甩手。我们这些五、六岁的小娃娃,则屁颠屁颠地跟在大人后面赶场看热闹。

故乡的场很古老,建在一条叫小漕河的边上。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很美。临河溪一侧是清一色的吊脚楼,建筑风格独特,古色古香。窄窄的街面全用青石板铺就,街道两侧的房屋仍然保存着明清特色。雕梁画栋,翘角飞檐。随着岁月的流逝,街面的青石早已被赶场的人磨得乌黑发亮,有的地方已被走出凹槽,古老的气息从老街散发出来。一种凝重、古朴、悠远的情趣着实令人依依不舍。老街为什么要修吊脚楼,那时我不懂。现在回头去看,才知道临河建筑,修成吊脚楼除了节省财力和美观之外,主要原因还是为了避免遭受洪水的袭击。

赶场的人很多。老的、少的、青的、壮的,好像能走动的都趁赶场这天上街来了,小街挤得水泄不通。走在街上,人挤人、胸抵背,你推我、我挤你,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娃娃们几乎都是由大人牵着或是被人群推着走的,那时人太小什么都看不到,手头又没钱,想吃的东西无钱买,想看的东西看不清,只听得见杂乱的脚步声和嘈杂的人声,只闻得到从人身上发出的脚臭味和汗臭味。

人长大了,赶场似乎变得奢侈起来。每到星期天,当盼了一周之后,想去赶场了,可父母老说,猪草没了,牛草喂完了。反正就是不让我们娃儿去赶场。没有赶成场心里怨气很大,可父母的话谁敢不听。好不容易又熬过了一周,可等来的还是父母那句话。连续几轮场没有去赶了,心里甭提有多毛焦。当几个同病相怜的小伙伴凑在一起的时候,便纷纷声讨父母狠心不让自己赶场的事儿。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偷着去赶场。

又逢赶场天。小伙伴们不约而同的吃了早饭,乖乖地背了草背兜出门,装着割草去了。等到了外边大伙一见面,便迅速地将背兜藏在赶场要经过的柴山里,一路小跑来到了场上,上街下街转了一圈,买上两个姜糖或是喝上一碗凉粉,过足了场瘾之后才急急地往回赶。等从柴山里取回背兜,此时肚皮早已咕咕作响,脚上手上都无力气。没办法,小伙伴们便又想出新花样,砍来几根木棍架于背兜下部,上面胡乱地割些草回去交差了事。接连几次得手,大伙都有些得意忘 形。

赶场有许多的趣事、乐事、难忘事。最令我兴奋的就是赶场能吃到香得令人流口水的杂酱面。那时生活困难,农村很少能吃到肉食,而杂酱面的酱是用肥瘦相间、肥多瘦少的肉通过乱刀切碎后,加上姜、葱、豆瓣、花椒、红油等爆炒后做成的,杂酱的香味真的诱人得很。每当赶场路过街上那间国营食店,老远就能闻到杂酱的香味,那香味弄得人的胃子加速蠕动,口中生津,时常有想吃的冲动。杂酱面二两一碗,一角二分钱,说起来不贵,可我们小孩谁有那一角二分钱呢。为了赶场能吃上一碗杂酱面,我常常要挣很长时间的表现,才能得到大人的一次奖赏。

除吃杂酱面之外,看大哥哥大姐姐们耍朋友也特别刺激有趣。那时赶场,各个年龄层的人心思都不同,大人们赶场是为了卖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都不能缺。娃儿赶场纯属图好耍或是想买点小东小西吃。而那些十六、七岁的小青年青春燥动,赶场却另有所图。谈恋爱在川南叫耍朋友或产拍子。赶场天那些少男少女们便找出自己最时髦的衣服,梳上最流行的头式,穿上平时都舍不得穿的甩尖子皮鞋。到了场上,几个相互熟悉的姑娘小伙就约在一起,特别是年轻小伙们,更是胆大,三五几个伙在一起,在窄窄的街面上涌上涌下,专往那些女娃儿多的地方拱,有时遇到稍漂亮点的姑娘还要说些俏皮话,甚至动手动脚,时常羞得姑娘们脸上绯红。要是姑娘已经有了意中人,一旦男朋友知道有人对自己的心上人支手动脚,说不定还会因此而吵嘴或打架。

离开老家已是二十多年,偶尔回去,路过老街也去赶赶场,渴望能找回些童年赶场的记忆。可如今,街面拓宽了,高楼修起了,吊脚楼也所剩无几,有些残缺。宽阔的街面上行人稀少,儿时赶场那种热闹劲儿,令人心里痒痒的感觉已经难以找到。

10#
 dswybds 发表于: 2005-11-25 14:16:19|只看该作者
不错 ,一组精彩的农村赶场见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2:55, Processed in 0.592801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