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55|回复: 7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生态·环保揭开“敦煌万亩防护林遭剃光式砍伐”真相

 [复制链接]
  在我国八大沙漠中总面积排名第六、流动性排名第一的库姆塔格沙漠,每年以约4米的速度整体向东南扩展,直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地处该沙漠东缘、曾经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简称阳关林场),是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绿色屏障。
  ……
  甘肃省政府指出,敦煌历史和文化地位极为重要,生态环境又极为脆弱,保护好敦煌生态环境更显重要和紧迫。甘肃省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确保全面整改到位,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丁丘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丁丘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丁丘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丁丘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丁丘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丁丘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四好农村路 冬景美如画 全国铁路新运行图今日启用
8#
 老君山 发表于: 2021-1-27 19:55:3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揭开“敦煌万亩防护林遭剃光式砍伐”真相

源自:法治日报
原文标题:揭开“敦煌万亩防护林遭剃光式砍伐”真相
⊙记者:郄建荣 赵志锋

  近十余年来,敦煌“持续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万余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中所剩无几。”如果这是事实的话,对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甘肃敦煌市来说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1月20日,以此为核心内容的媒体报道一刊出,便立刻登上热搜。而履新甘肃省副省长不久的刘长根也在当天带领调查组抵达敦煌市进行调查核实。1月26日,甘肃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省政府的调查结果。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郭春旺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经过历年卫星遥感资料比对分析,2000年以来,未发现林地大面积减少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甘肃省的调查结论中,敦煌飞天生态产业有限公司的违法问题被公开曝光。而据法治日报记者了解,早在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以及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进驻甘肃省期间,督察组曾多次接到有关飞天公司的举报,督察组也将举报转交地方查处。
  调查组透露,针对“敦煌万亩防护林遭剃光式砍伐”问题,中央生态环保督办公室也已派员赴敦煌进行独立调查,调查结果也将公布。

2000年以来未发现林地大面积减少
  成立于1963年的阳关林场,原是一家全民所有制林场。2000年阳关林场总经营面积为2.57万亩,其中防护林面积约6500亩,园地3270亩(包括约3000亩的葡萄园地),其他用地约15900亩(包括生活用地和未利用地等)。
  甘肃省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为提高林场经营效益,解决林场职工生计问题,林场改制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并将实地测量的3283亩葡萄园地以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全部承包给林场职工。改制过程中,为安置3名下岗职工,新开垦葡萄园地21亩,葡萄园地面积增至3304亩。
  调查组说,2007年,阳关林场分别与敦煌市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敦煌飞天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永登碧泊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分别简称敦煌葡萄酒业公司、飞天公司、永登碧泊公司)签订林地承包合同,将5000亩林地分别租赁给这3家企业经营。租赁合同明确,企业要加强林木管理维护,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因承租方未严格履行林木管护责任,导致林木质量降低,阳关林场于2014年至2017年间,与3家承租企业先后解除承包合同,收回飞天公司和永登碧泊公司承租的3000亩林地;收回敦煌葡萄酒业公司承租的林地1433亩。”调查组说,敦煌葡萄酒业公司在承租期间,即2009至2012年间,将567亩林地改造为400亩葡萄园地和167亩枣园,至今尚未收回。

甘肃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赵志锋摄  176a-kicwvzq9664612.jpg  保存到相册

  问题的关键是阳关林场林地面积呈现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出现大幅减少的情况?
  对此,调查组指出,根据敦煌市2000年调查资料,当年阳关林场实有防护林面积6500亩左右。经过历年卫星遥感资料比对分析,2000年以来,未发现林地大面积减少情况。郭春旺说,2018年至2019年间卫星遥感数据显示,林场范围内有3处面积约42.98亩的疑似林地破坏图斑,经现场核查,主要是阳关林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新修砂石道路和U型灌渠、铺设管线灌线造成的。
  “根据最新的卫星遥感数据测算,阳关林场区域内现有防护林面积6979亩。”郭春旺说,媒体反映的“2万多亩林地”实际上是林场经营管理面积,“1.3万亩生态林面积”实际上包括林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葡萄园地和部分未成林造林地,以及道路、水域、建设用地等林场生产生活用地。
  调查组提供的卫星图片显示,阳关林场经营管理区域大致可分为西南和东北两大片,“这1.33万亩林地实际上是西南方位的这一片区域,林场范围内长期以来只有6000余亩防护林,基本都位于林场西南片区。”郭春旺说。

不存在威胁敦煌生态环境情况
  毁掉公益林大面积种植葡萄是媒体反映的焦点问题之一,对此,甘肃省政府的调查组也进行了调查。
  据调查组介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阳关林场为改善职工的经济收入、积累林木管护资金,林场职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引进筛选包括葡萄在内的果树品种进行推广栽培,这些果树品种成为林场区域内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调查组说,根据调查,2006年林场承包改制时实有葡萄园地面积3304亩。通过卫星遥感资料比对,2006年至2011年间,葡萄园地面积没有发生变化。2012年,承租林地的敦煌葡萄酒业公司通过残次林改造,新建葡萄园地400亩。至此,林场实有葡萄园地面积3704亩。2013年以来,葡萄园种植面积再无增加。
  同时,调查组还查阅了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其中,1999年“一调”显示,阳关林场有水浇地1488亩,果园2688亩,共计4176亩;2009年“二调”显示,阳关林场有水浇地2亩,果园4452亩,共计4454亩;2019年“三调”显示,林场有水浇地19亩,果园4706亩,共计4725亩。从1999年至2019年,水浇地和果园面积增加549亩。

阳关林场土地利用影像  c2e5-kicwvzq9664616.jpg  保存到相册

  调查组指出,扣除道路、沟渠、田埂等占地因素,土地调查数据和卫星遥感资料比对数据基本一致。
  郭春旺说,现场调查及调阅卫星影像,未发现砍树开垦葡萄园地情况。
  对于阳关林场公益林的变更情况,调查组指出,在2004年开展的国家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中,林业部门认定阳关林场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为5500亩。“在2013年开展的国家公益林落界工作中,因阳关林场国家重点公益林树龄多在50年左右,自然老化枯死严重,按照《甘肃省林地落界实施细则》(2012年)的标准,林场的5500亩林地已不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界定标准。”调查组说,经原省林业厅组织专家现场勘查后全部调出了国家公益林补偿范围,列为地方公益林管理。
  “这对阳关林场来说是有损失的,因为调出后国家公益林补偿没有了。”郭春旺说,近几年,通过加强造林、补林项目建设,特别是种植的灌木林部分已达到成林标准,阳关林场正在争取再补列入国家级公益林。
  在澄清葡萄种植面积没有扩大的同时,调查组还特别提到了对敦煌生态影响问题。据调查组介绍,敦煌市域面积为3.12万平方公里,主要是荒漠地貌。但有敦煌、阳关两处相距约70公里的绿洲,总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其中阳关林场是阳关绿洲的一小部分。调查组说,为保证调查客观真实,甘肃省特别请求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对阳关绿洲开展了卫星遥感监测分析。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的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阳关绿洲面积及植被情况没有明显变化。

飞天公司背后运作向政府施压
  从甘肃省政府通报的情况看,由于违规承租等引发的后续隐患不断发生。
  调查组指出,2007年,阳关林场将5000亩林地分别出租给敦煌葡萄酒业公司等3家企业经营。“但是,林场出租林地审批程序不够规范,合同文本不够完整,特别是承租后管理没有跟上,导致承租期间林地更新改造和抚育工作不力。”调查组说,特别是飞天公司为发展鱼类养殖产业,在阳关林场上游的西土沟实施了拦洪坝、月亮湖、九连湖和十三条防洪坝等工程,将西土沟河截流改道,导致河道下段溢水泉眼被风沙封堵,影响了下游阳关林场农业生产和生态灌溉用水。

敦煌市及阳关林场土地利用影像  3369-kicwvzq9664730.jpg  保存到相册

  调查组指出,飞天公司实施的这些项目,部分位于阳关自然保护区和阳关遗址所在地,违反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管理相关规定,属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国家审计署开展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等反馈意见中,对这些问题都有反映。
  郭春旺说,近年来,飞天公司自身发展利益与群众利益以及生态保护要求的分歧越发突出,并出现矛盾纠纷,省、市多次组织工作组调查并指导问题整改和矛盾化解工作,但因飞天公司诉求过高,导致矛盾无法彻底化解,问题仍未整改到位。
  敦煌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向法治日报记者透露说,这次媒体报道就是飞天公司在背后运作的结果,目的是向政府施压,以期获得更高补偿。
  同时,调查组还发现,阳关林场在林木更新改造中,将部分区域老化枯死的新疆杨等乔木采伐后,补种了梭梭、红柳等灌木树种,导致林场乔木林地面积有所减少,灌木面积有所增加,尤其是林地承租期间,也就是2007年至2017年间,乔木面积减少1000余亩。
  调查组说,从现场调查的情况看,前一段时间阳关林场在雇佣工人采伐老化枯死树木时,因林场管理不严格,个别工人违规操作,将10余棵尚未完全枯死的行道树从底部锯断,锯断面可见明显的活木痕迹。

两轮督察多次转办飞天公司问题
  在“敦煌万亩生态林被剃光式砍伐事件”中,飞天公司的问题远不止调查组公开的这些。
  据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在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以及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进驻甘肃省期间,曾接到有关飞天公司的多次举报。其中,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信访投诉涉及敦煌飞天公司的有8条,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涉及敦煌飞天公司的1条、转办信访投诉涉及的2条。
  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中转办的有关飞天公司的8条信访投诉中,有投诉说:“敦煌市飞天生态产业公司在西土沟下游擅自掘口饮水,破坏阳关灌溉用水,人为改变原有水道,造成雨季洪水淹没阳关遗址(古董滩)、西土沟汉代古墓群等省级文物保护区,破坏自然结甲的戈壁地形地貌,造成严重扬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举报人要求督察组彻查飞天公司建筑项目审批手续,称这一相关项目未征求附近居民意见,公司负责人向政府虚报治沙政绩,将当地人民种植的防护林据为己有。
  还有投诉称:“阳关地处库姆塔格沙漠边缘,生态环境本身脆弱。自2006年永登县人何延忠来阳关后以绿化防风治沙、旅游开发为名,搞‘沙漠都江堰’、‘沙漠长城’、‘沙漠生态旅游景区项目’,骗取国家资金,在阳关文物保护区和西土沟上游非法建设,致使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遭到毁灭性破坏。”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透露,第一轮督察时接到的投诉称:“敦煌飞天生态产业公司以防风治沙为名为建设景观和改变泄洪渠道,将洪水引入沙漠,使西土沟大面积河道被库木塔格沙漠风沙填埋,造成河道湿地、阳关林地、二墩村、龙勒村等数万亩林地、葡萄等植被大量死亡,破坏自然结甲的戈壁地形地貌,造成严重扬尘,沙漠向居民移动;自2013年以来,企业利用媒体舆论和省上某些领导支持,颠倒黑白,瞒上欺下,一直未解决,要求有关部门彻查此事,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再次进驻甘肃省,再次接到有关飞天公司的举报。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在向甘肃省反馈问题及转办信访投诉情况时明确指出:“督察了解到,为了发展水产养殖,2007年敦煌飞天生态产业有限公司修建所谓的‘分洪坝’,将西土沟河截流改道。由于西土沟长期断流,河道下段溢水泉眼被风沙封堵,河道内积沙严重,部分河道由10余米深变为不足2米,河道两侧植被退化,动植物生境发生改变,下游的河南林场因缺水树木枯死1700余棵,群众灌溉用水减少,多年来投诉不断。酒泉市以及敦煌市对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不敢动真碰硬,有关部门监管长期缺位,问题至督察之日得不到解决。”
  甘肃省政府指出,敦煌历史和文化地位极为重要,生态环境又极为脆弱,保护好敦煌生态环境更显重要和紧迫。甘肃省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确保全面整改到位,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敦煌防护林被大规模砍伐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空格键 发表于: 2021-1-26 15:16:43|只看该作者

甘肃发布调查通报:阳关林场管理粗放 工作有薄弱环节

源自:环球时报
原文标题:甘肃发布调查通报:阳关林场管理粗放 工作有薄弱环节

  今天上午,甘肃省阳关林场问题调查组发布《敦煌市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问题调查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指出,调查组通过现场调查掌握到,阳关林场管理比较粗放,日常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导致媒体反映的一些问题的发生。
  一是林木抚育工作不够规范。阳关林场在林木更新改造中,将部分区域老化枯死的新疆杨等乔木采伐后,补种了梭梭、红柳等灌木树种,导致林场乔木林地面积有所减少,灌木面积有所增加,尤其是林地承租期间(也就是2007年至2017年间)乔木面积减少1000余亩。
  二是林木更新采伐管理不够到位。从现场调查的情况看,前一段时间阳关林场在雇佣工人采伐老化枯死树木时,因林场管理不严格,个别工人违规操作,将10余棵尚未完全枯死的行道树从底部锯断,锯断面可见明显的活木痕迹。
  三是水资源节约利用不够。目前阳关林场均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节水工作滞后,加之为保障农户种植葡萄用水,林地用水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四是存在违规承租和协调不力问题。2007年,阳关林场将5000亩林地分别出租给3家企业经营。调研组发现,林场出租林地审批程序不够规范,合同文本不够完整,特别是承租后管理没有跟上,导致承租期间林地更新改造和抚育工作不力。特别是敦煌飞天公司为发展鱼类养殖产业,在阳关林场上游的西土沟实施了拦洪坝、月亮湖、九连湖和十三条防洪坝等工程,将西土沟河截流改道,导致河道下段溢水泉眼被风沙封堵,影响了下游阳关林场农业生产和生态灌溉用水。
6# 青城山
 楼主|丁丘 发表于: 2021-1-26 10:35:58|只看该作者

甘肃通报敦煌市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问题调查情况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甘肃通报敦煌市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问题调查情况 源自:闫娇、崔琳、刘玉桃/中新网

  中新网兰州1月26日消息,甘肃省阳关林场问题调查组26日发布《敦煌市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问题调查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
  《通报》指出,1月20日,《经济参考报》经参调查栏目刊登文章,反映甘肃省敦煌市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问题。对此,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林铎、代省长任振鹤第一时间作出批示,立即成立调查组,对媒体反映的情况进行现场核查,依法依规提出意见,对存在的问题坚决整改到位。当日下午,甘肃省政府分管副省长刘长根带领调查组立即抵达敦煌市进行调查核实,调查组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座谈交流、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媒体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核查,并请求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委提供了权威的卫星遥感资料进行印证,得出了初步的调查结论。
  《通报》介绍了阳关林场基本情况:
  阳关林场成立于1963年,距敦煌市区70公里,西北与库姆塔格沙漠相连,东南与阳关镇龙勒村接壤,是全民所有制林场。敦煌市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阳关林场总经营面积为2.57万亩,其中防护林面积约6500亩,园地3270亩(包括约3000亩的葡萄园地),其他用地约15900亩(包括生活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截止目前,林场有农户227户687人,管护人员13人。其中,正式编制3人,长期聘用人员6人,护林员2人,其他人员2人。
  2006年,为提高林场经营效益,解决林场职工生计问题,林场改制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将实地测量的3283亩葡萄园地以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全部承包给林场职工。改制过程中,为安置3名下岗职工,还新开垦葡萄园地21亩,葡萄园地面积增至3304亩。
  2007年,阳关林场分别与敦煌市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敦煌飞天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永登碧泊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分别简称敦煌葡萄酒业公司、敦煌飞天公司、永登碧泊公司)签订林地承包合同,将5000亩林地分别租赁给3家企业经营。其中,敦煌葡萄酒业公司承租2000亩,每年向林场上交租金4万元;敦煌飞天公司承租2000亩,每年上交租金0.5万元;永登碧泊公司承租1000亩,每年上交租金1万元。租赁合同明确,企业要加强林木管理维护,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因承租方未严格履行林木管护责任,导致林木质量降低,阳关林场于2014年至2017年间,与3家承租企业先后解除承包合同,收回敦煌飞天公司和永登碧泊公司承租的3000亩林地;收回敦煌葡萄酒业公司承租的林地1433亩。敦煌葡萄酒业公司在承租期间,即2009至2012年间,将567亩林地改造为400亩葡萄园地和167亩枣园,至今尚未收回。
  近年来,特别是2018年以来,阳关林场在林木改造、补植以及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林场未利用地种植梭梭、红柳等灌木6000余亩(尚未成林);加强林场道路两侧行道树改造补种,建成65公里长的乔木骨架网络;同步推进林场卫污、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好效果。
  关于调查核实情况,《通报》指出:
  (一)关于林地面积。阳关林场建场前,除少量依托阳关绿洲自然生长的林木外,大部分区域为戈壁和沙丘。根据敦煌市2000年调查资料,当年阳关林场实有防护林面积6500亩左右。经过历年卫星遥感资料比对分析,2000年以来,未发现林地大面积减少情况。2018年至2019年间卫星遥感数据显示,林场范围内有3处面积约42.98亩的疑似林地破坏图斑,经现场核查,主要是阳关林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新修砂石道路和U型灌渠、铺设管线灌线造成的,未发现砍树开垦葡萄园地情况。根据最新的卫星遥感数据测算,阳关林场区域内现有防护林面积6979亩。媒体反映的“2万多亩林地”实际上是林场经营管理面积,“1.3万亩生态林面积”实际上包括林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葡萄园地和部分未成林造林地,以及道路、水域、建设用地等林场生产生活用地。大家从卫星图片上也可以直观地看出,阳关林场经营管理区域大致可分为西南和东北两大片,这1.33万亩林地实际上是西南方位的这一片区域,林场范围内长期以来只有6000余亩防护林,基本都位于林场西南片区。
  (二)关于葡萄园地面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阳关林场为改善职工的经济收入、积累林木管护资金,林场职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提出了“以林护果,以果养林;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引进筛选包括葡萄在内的果树品种进行推广栽培,成为林场区域内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通过发展葡萄等经济林,不但改善了林场农户的生活条件,还增加了林地和绿洲面积,为林场防护林建设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根据调查,2006年林场承包改制时实有葡萄园地面积3304亩。通过卫星遥感资料比对,2006年至2011年间,葡萄园地面积没有发生变化。2012年,承租林地的敦煌葡萄酒业公司通过残次林改造,新建葡萄园地400亩。至此,林场实有葡萄园地面积3704亩。2013年以来,葡萄园面积再无增加。同时,调查组还查阅了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1999年“一调”显示,阳关林场有水浇地1488亩,果园2688亩,共计4176亩;2009年“二调”显示,阳关林场有水浇地2亩,果园4452亩,共计4454亩;2019年“三调”显示,林场有水浇地19亩,果园4706亩,共计4725亩。从1999年至2019年,水浇地和果园面积增加549亩。扣除道路、沟渠、田埂等占地因素,土地调查数据和卫星遥感资料比对数据基本一致。
  (三)关于公益林变更情况。根据调查,在2004年开展的国家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中,林业部门认定阳关林场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为5500亩。在2013年开展的国家公益林落界工作中,因阳关林场国家重点公益林树龄多在50年左右,自然老化枯死严重,按照《甘肃省林地落界实施细则》(2012年)的标准,林场的5500亩林地已不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界定标准,经原省林业厅组织专家现场勘查后全部调出了国家公益林补偿范围,列为地方公益林管理。这对阳关林场来说是有损失的,因为调出后国家公益林补偿没有了。近几年,通过加强造林、补林项目建设,特别是种植的灌木林部分已达到成林标准,阳关林场正在争取再补列入国家级公益林。
  (四)关于对敦煌的影响。敦煌市域面积为3.12万平方公里,主要是荒漠地貌。但有敦煌、阳关两处相距约70公里的绿洲,总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其中阳关林场是阳关绿洲的一小部分。调查组请求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对阳关绿洲开展了卫星遥感监测分析,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阳关绿洲面积及植被情况没有明显变化。调查组还查阅了多年来水文监测资料,数据显示,从1983年开始,阳关地区西土沟流域水资源量总体稳定,且呈现小幅增加趋势。综合相关情况分析,阳关绿洲现状稳定,没有出现明显退化沙化现象,不存在威胁敦煌生态环境情况。
  调查组通过现场调查还掌握到,阳关林场管理比较粗放,日常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导致媒体反映的一些问题的发生。
  一是林木抚育工作不够规范。阳关林场在林木更新改造中,将部分区域老化枯死的新疆杨等乔木采伐后,补种了梭梭、红柳等灌木树种,导致林场乔木林地面积有所减少,灌木面积有所增加,尤其是林地承租期间(也就是2007年至2017年间)乔木面积减少1000余亩。
  二是林木更新采伐管理不够到位。从现场调查的情况看,前一段时间阳关林场在雇佣工人采伐老化枯死树木时,因林场管理不严格,个别工人违规操作,将10余棵尚未完全枯死的行道树从底部锯断,锯断面可见明显的活木痕迹。
  三是水资源节约利用不够。目前阳关林场均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节水工作滞后,加之为保障农户种植葡萄用水,林地用水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四是存在违规承租和协调不力问题。2007年,阳关林场将5000亩林地分别出租给3家企业经营。调研组发现,林场出租林地审批程序不够规范,合同文本不够完整,特别是承租后管理没有跟上,导致承租期间林地更新改造和抚育工作不力。特别是敦煌飞天公司为发展鱼类养殖产业,在阳关林场上游的西土沟实施了拦洪坝、月亮湖、九连湖和十三条防洪坝等工程,将西土沟河截流改道,导致河道下段溢水泉眼被风沙封堵,影响了下游阳关林场农业生产和生态灌溉用水。
  《通报》指出,敦煌飞天公司实施的这些项目,部分位于阳关自然保护区和阳关遗址所在地,违反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管理相关规定,属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国家审计署开展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等反馈意见中,对这些问题都有反映。近年来,敦煌飞天公司自身发展利益与群众利益以及生态保护要求的分歧越发突出,并出现矛盾纠纷,省、市多次组织工作组调查并指导问题整改和矛盾化解工作,但因飞天公司诉求过高,导致矛盾无法彻底化解,问题仍未整改到位。
  针对下一步工作打算,《通报》提出:
  敦煌历史和文化地位极为重要,生态环境又极为脆弱,保护好敦煌生态环境更显重要和紧迫。下一步,我们将举一反三,继续严格排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确保全面整改到位,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是针对敦煌生态环境工作,组织进行专题研究,在加快解决点上的具体问题的同时加强总体谋划,确保敦煌生态环境安全稳定。
  三是通过合理合法方式清收敦煌葡萄酒业公司仍占用的567亩葡萄园和枣园,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种植林木,发挥生态效益。
  四是认真做好现有林地管护工作,持续推进植树造林,不断扩大成林面积。积极推动阳关林场国家公益林申报工作,加大保护力度,提升林场生态功能。
  五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利用,健全完善节水制度和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引水调水工程前期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敦煌水资源短缺和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问题。
  六是在依法依规前提下加快推进遗留问题解决,最大限度化解分歧,妥善解决矛盾纠纷,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敦煌防护林被大规模砍伐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表裱表裱 发表于: 2021-1-24 18:45:59|只看该作者

“西出阳关不见林” 谁在大肆砍伐阳关林场?

源自:人民日报
  痛心!西锁沙龙、东保绿洲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被指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据报道,由于万余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中所剩无几,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
  对此,甘肃已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如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严查严办。真相尚待还原,但不争的事实是,画面中,无论被烧得焦糊的胡杨木,还是砍伐后留下碗口粗的树桩,乃至稀疏残破、地表裸露的林带,都触目惊心,让人难抑愤懑之情。


  “西出阳关不见林”,这是一场人为制造的生态灾难。
  从摆脱“风沙撵人走”之困,到建成素有“全国沙区林场建设典范”美誉的阳关林场……历经数代人心血,好不容易建好了阳关林场,如今却毁于斧钺,谁之责?
  据报道,阳关林场被砍伐的防护林地全部用来种植耗水量大、需频繁扰动地表土层的葡萄。为阻止防护林与葡萄争夺水分和养分,不少葡萄种植者不惜竞相对承包地附近的防护林痛下杀手、斩草除根。如果此说属实,那么就需追问,当初是如何拍板种葡萄的?在防护林里种葡萄并不科学,为了种葡萄而毁掉林木更是大错,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阳关林场被砍伐已持续十余年。这么多年,葡萄园面积一年比一年大,生态林却被毁掉一片又一片,监管部门有无履职尽责?
  阳关防护林被毁、层层失守的背后,不仅说明当地一些人缺少应有的环保意识,也反衬出一些人发展理念走偏了。如果将种葡萄与护林木对立起来,就不是算整体账;如果急功近利,寅吃卯粮,就势必付出沉重代价。一言以蔽之,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过去为林子流汗,现在为林子流泪。”不能让种林人流汗又流泪,绝不能让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阳关林场被毁事件不能不了了之,期待相关部门依法彻查,并根据调查进展,及时向社会公开通报相关情况。
  敦煌防护林被大规模砍伐
4# 金佛山
 阿宝 发表于: 2021-1-21 14:05:43|只看该作者

媒体:敦煌万亩防护林被砍,是谁逆生态保护而行?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敦煌万亩防护林被砍,是谁逆生态保护而行? | 新京报快评
⊙作者:李万友

  别忘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济参考报》报道截图  d53e-khxeamw1705279.png  保存到相册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绿色屏障──曾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近十余年来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当地几代人的血汗付诸东流,“绿退沙进,沙漠逼人”的生态灾难再现敦煌。
  据甘肃发布通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作出明确批示,并立即成立由副省长刘长根带队的调查组,于当日下午赶赴敦煌市阳关林场。调查组表示,将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如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严查严办。

甘肃成立调查组赴现场调查。图/甘肃发布官方公众号  0b45-khxeamw1705348.jpg  保存到相册

  众所周知,沙漠植树造林极其艰难。好不容易筑起的防护林,且还是公益林,竟然上万亩被毁于刀斧,整片林带几乎被砍伐殆尽,让人惊呼“西出阳关不见林”。这令人不禁想问:好端端的防护林为何要毁掉?
  细看报道可知,该林场被砍伐的防护林地全部用来种植耗水量大、需频繁扰动地表土层的葡萄。来自阳关林场的资料称,目前葡萄生产已成为林场的支柱产业。
  问题是,林场的主要功能是防沙固沙,种植葡萄后不仅起不到防沙固沙作用,也势必过度消耗本就紧缺的水资源;这还会导致区域生态功能不断衰退,加剧沙漠化风险。
  耐人寻味的是,2017年3月,酒泉市林业局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阳关林场砍伐的树木都是已枯死的残次林木,按程序办理了采伐证。
  但阳关林场有职工表示,被砍树木皮层水分饱满,极少看见有空心,连枝桠和上梢都色泽新鲜,绝大多数都曾是存活良好、长势健壮的树。报道还提到,曾有敦煌市领导私下表示,阳关林场大面积防护林被砍伐种葡萄,市里确实没有管护好,感到很心痛。
  这里面的说法不尽一致,但万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剥皮焚烧后所剩无几,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该林场办公楼就挂着“敦煌市国家重点公益林国营阳关林场管护站”的牌子,可采伐者真的有把这当回事?
  更何况,原国家林业局曾明确要求,禁止将国家级公益林改造为商品林,改造不得全面伐除灌木,不得全面整地,严禁采用引起土地沙化的一切整地方法和生产行为;极干旱造林区造林绿化须选择耗水量小、抗旱性强的树种。《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防风固沙林主要适宜树种表”中,也并未列入葡萄种类。
  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大面积的公益林场毁林后引进经济作物,审批流程是如何通过的?是否存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本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可阳关林场作为重要的生态工程,就这样遭到破坏,让人痛心。
  如今,甘肃省官方已介入调查,此事也需要追查到底。而对各地来说,这也不乏警示价值:竭泽而渔,透支的是发展潜力,损害的是地方生态。而诸如此类的破坏“绿水青山”行为,都不值得认同;所有跟生态保护反着来的“竭泽而渔”式发展观,都需要摒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1-1-20 15:14:48|只看该作者

敦煌回应“阳关林场万亩防护林遭砍伐毁坏”

原文标题:敦煌回应“阳关林场万亩防护林遭砍伐毁坏”

  甘肃省敦煌市外宣办官方微博20日发布消息,1月20日,有媒体反映我市阳关林场万亩防护林遭砍伐毁坏问题。对报道反映情况,敦煌市高度重视,迅即成立工作专班,就相关问题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并及时公布有关情况。
2# 四姑娘山
 楼主|丁丘 发表于: 2021-1-20 07:26:00|只看该作者

万亩沙漠防护林遭剃光头式砍伐,甘肃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

源自:经济参考报
原文标题:万亩沙漠防护林遭剃光头式砍伐,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
⊙记者:王文志、李金红

  在我国八大沙漠中总面积排名第六、流动性排名第一的库姆塔格沙漠,每年以约4米的速度整体向东南扩展,直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地处该沙漠东缘、曾经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简称阳关林场),是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绿色屏障。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这条西锁沙龙、东保绿洲的防风固沙生命线,近十余年来持续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万余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中所剩无几,由此人为撕开一道宽约5公里的库姆塔格沙漠直通敦煌的通道。
  1月上旬,本报记者穿行于阳关林场,只见猎猎大风裹挟扬尘漫沙,一路呼啸掠过稀疏残破、地表裸露的林带,流沙前沿已伸出沙舌向东爬越,“绿退沙进、沙漠逼人”的情形已然显现。
  “西出阳关不见林”,当地人士和相关专家惊呼,任由这道敦煌的阻沙屏障彻底失守,河西走廊西北端将面临一场风沙侵蚀绿洲的生态灾难。

被砍伐的林地大多已完成起垄和整架,用于葡萄种植。记者 李金红 摄  a82a-khxeamv7040189.jpg  保存到相册

“剃光头”式砍伐触目惊心
  始建于1963年的阳关林场,地处敦煌古阳关脚下,这里自古以来都是通往西域的门户和“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关隘。据介绍,阳关林场所处位置正好是一个大风口,东面70公里是敦煌市区,西面则紧靠库姆塔格沙漠。
  由于毗邻西北干旱区自然条件最为严酷的大沙漠,阳关林场区域气候极度干旱,多年平均降水量仅40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80多倍。在干燥少雨、大风频繁的气候条件下,库姆塔格沙漠东缘沙丘每年以约4米的速度向阳关镇推进。
  要守住敦煌,必须先守住阳关;阳关失守,风沙将长驱直入,向东沿戈壁滩一泻百里,敦煌势必难保。
  据了解,阳关林场以前是“劲风卷白草,野狼窜沙窝”的不毛之地。经过几代敦煌人的艰苦努力,移走大小沙丘300多个,移动沙石200余万立方米,平田整地2万多亩,栽植各类树木400余万株,造林约2万余亩,昔日沙丘连绵的荒漠变成郁郁葱葱的绿洲,彻底摆脱了“风沙撵人走”的困境。阳关林场方圆17平方公里的绿色屏障,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风沙向党河水库及敦煌城蔓延。
  阳关林场场部宣传栏介绍说,其经营面积2.57万亩,经过50多年的努力,终于在环境恶劣的沙漠前沿建成了长约5公里宽2公里的防护林带,防护林带像一条绿色长城守护着敦煌绿洲。阳关林场敦煌市自然资源局(敦煌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资料称,作为甘肃省酒泉市最大的灌溉型人工林场,2019年阳关林场生态林面积1.33万亩。
  曾有权威林业期刊载文称,有“全国沙区林场建设典范”美誉的阳关林场,“倔然屹立于库姆塔格沙漠前沿而不被强劲风沙吞噬”。而本报记者实地探访看到
  风大吹不倒、沙大摧不垮的2万亩防护林,如今却基本毁于刀斧,整片林带几乎被砍伐殆尽。
  记者穿行于阳关林场部分林地,随处可见大小树木被齐刷刷地从底部锯断,每隔数米就有砍伐后留下的树桩,间或有被截好的木头,横七竖八躺在林地,从树桩尺寸判断,有的树木已有碗口粗,不少稍大一点的树桩,干径达到30厘米,散落的枝干也如成人臂膀一样粗壮。有林场职工指着这些树桩对记者说,被砍树木皮层水分饱满,极少看见有空心,连枝桠和上梢都色泽新鲜,绝大多数都曾是存活良好、长势健壮的树。
  当地知情人士向记者逐一指认,幸存下来的树木分布于林场西侧和西南角两块面积不大的林地,以及林场主干次道两侧的行道树、一些地块的间隔树。两位曾在阳关林场工作20多年的职工对记者说,曾亲眼看见被成片砍掉的新疆杨、柽柳、胡杨等树种,老化枯死的“老年树”和病死树只占极少部分,大片正值青壮年的树木像遇到推剪一样,一棵不留地被推倒,上万亩林子被“剃光头”。
  “过去为林子流汗,现在为林子流泪。”上述职工对记者说,当年沙土层下全是砾石,栽树得先用铁锤钢钎砸开石层,挖出一米见方、深80厘米的树坑保证树苗不窝根,再从几公里外挑来熟土回填底部、拉来泉水一瓢一瓢浇灌,“每块林地都是从‘沙老虎’口中抢过来的,每栽活一棵树都跟养活一个小孩般不易。”

阳关林场办公楼曾挂的“敦煌市国家重点公益林国营阳关林场管护站”牌子。记者 王文志 摄  51fb-khxeamv7040185.jpg  保存到相册

万亩防护林变身“绿色荒漠”
  《经济参考报》记者实地踏勘看到,阳关林场被砍伐的防护林地全部用来种植耗水量大、需频繁扰动地表土层的葡萄。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来自外地的承包户蜂拥进入阳关林场,大面积租赁林地开发建设葡萄园,葡萄园大面积挤占生态林地甚至有全部取代之势。来自阳关林场的资料称,目前葡萄生产已成为林场的支柱产业。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的数据表明,全生育期葡萄耗水量是树龄为4年的人工梭梭林、柽柳林、沙拐枣林和花棒林的11.9倍、6.72倍、4.05倍和12.74倍。一位曾为阳关林场护林员、现为葡萄园承包人的职工介绍说,防护林浇灌周期一般为两月一次,而葡萄园半个月就要进行一次大水漫灌。
  另据记者调查,为阻止防护林与葡萄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不少葡萄种植者,不惜竞相对承包地附近的防护林痛下杀手、斩草除根。记者了解到,为了制造生态林木死掉假象,不少粗壮的胡杨被剥掉树皮,甚至树干底部惨遭放火炙烤焚烧,待其死亡后伐倒,干枯后再点火烧掉以“毁尸灭迹”。在该林场西端靠近沙漠一侧的低洼地带,记者看到七八棵如成人大腿粗细的胡杨树干被烧得焦糊。
  据介绍,阳关林场原有高大乔木枯枝落叶腐殖后,有机质多年聚集,促进了细沙成土,改变了沙地性质,使得流沙趋向固定。而在当地种植葡萄,枝干需埋土防寒,秋冬埋土、春季出土要进行两次土壤大翻动,人力作用使得地表沙质疏松,形成流动沙土。从当年11月到翌年4月,葡萄园地表土裸露时间长达半年,而冬春季节大风天气频繁,不仅人为制造了大面积沙尘源,还加剧了林地土壤风蚀。
  令人忧虑之处还在于,为了满足葡萄生长对荒漠土的需要,大量取自沙漠的沙子被运至葡萄园,人为增加了林场沙漠化程度。敦煌当地有“寸草遮丈风,流沙滚不动”的谚语,而葡萄种植需要不断进行除草,如今阳关林场腹地已难觅草被。
  本报记者在阳关林场看到,被砍伐的林地多数已完成起垄和整架投入葡萄生产,放眼望去,土黄色的葡萄垄连绵相接,看不到尽头。冬天,种植户已将葡萄枝干埋在土里防寒,目力所及大片林地树稀草绝,隐性沙地开始变成显性沙地,整个林场垄沟延绵起伏,细黄的垄沙随风起舞,近似平缓的沙漠地带,看上去蔚为壮观却感觉苍凉,赫然一片“绿色荒漠”。
  成片葡萄园取代多年营造成的网带片交错、乔灌草结合防风固沙体系,阳关林场林带整体防护功能几近于无。有职工对记者说,刀锋锯齿毁掉大片生态林,葡萄园面积一年比一年大,被驯服多年的风沙也一年比一年多,“一场大风刮过,院子里落满一层沙子”,如此下去,阳关林场及附近耕地农舍总有一天会被沙漠掩埋。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司建华对本报记者表示
  阳关林场的主要功能是防沙固沙,大面积种植葡萄过度消耗水资源,不仅起不到防沙固沙作用,还会导致区域生态功能不断衰退,加剧沙漠化风险。

公益林“身份”遭刻意淡化
  本报记者调查获知,阳关林场近十几年来砍伐的上万亩防护林,属于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大型防风固沙的公益林。
  来自阳关林场的资料显示,2007年,林业部门界定阳关林场国家公益林面积0.5541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0.55万亩。2017年,阳关林场办公楼还挂有“敦煌市国家重点公益林国营阳关林场管护站”的牌子。
  而敦煌市天然林野生动物管护站站长罗有强对记者作出另一种解释:目前阳关林场并不属于国家公益林范畴,2004年林业部门曾将该林场5000亩乔木林定位国家重点公益林,2013年调整为地方公益林。“目前阳关林场1万多亩林木都属地方公益林,正在重新申报国家公益林。”
  《甘肃省公益林管护办法》规定,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公益林管护责任单位负责设立公益林标牌,标明公益林的地点、四至范围、面积、权属、管护责任人,保护管理责任和要求、监管单位、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公益林还是地方公益林都需要立碑保护。
  1月份,记者找遍阳关林场,都没发现一处与公益林有关的标识牌、标志桩等。林场职工对记者说,此前林场内明显位置设有不少标识牌,与公益林有关的情况一目了然,自成片毁林种植葡萄以来,这些标识陆续被砸被毁,现在看来就是刻意让人忘记这里是轻易动不得的公益林。

在林场内被砍伐健壮树,树干直径在30厘米以上。记者 王文志 摄  846a-khxeamv7040251.jpg  保存到相册

毁灭性砍伐问题一再被掩盖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得两张由权威部门制作的卫星遥感影像图片,一张为2000年阳关林场林地原貌图,显示其防护林面积约为2万亩;另一张为2017年阳关林场地类分布示意图,显示林地面积只有5000亩,葡萄种植面积则达万亩以上。
  记者现场勘察测量结果也初步证实,今年1月,阳关林场葡萄园面积约为1.3万亩,防护林面积不足5000亩。
  曾有敦煌市领导私下表示,阳关林场大面积防护林被砍伐种葡萄,市里确实没有管护好,感到很心痛。而林场管理者和当地相关部门官员却声称砍伐行为合法,不存在乱砍滥伐问题。
  2017年3月,酒泉市林业局《关于媒体反映敦煌市阳关林场范围内毁林开荒调查情况的报告》称,“阳关林场砍伐的树木都是已经枯死的残次林木,按程序办理了采伐证。目前经过逐年改造后的新植树木生长旺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受到了林场种植户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敦煌市自然资源局局长马东洋对记者表示,阳关林场实施的是残次林改造,得到了批准,阳关林场在残次林改造中,不存在破坏防护林种葡萄的情况。
  阳关林场经营部部长刘汉江对记者说,近十几年来没有大面积林地砍伐,林场葡萄园面积没有增加,一直是2000年以前累计形成的3200多亩。记者追问林场原有2万亩防护林现在剩多少,刘汉江承认:“应该还有7000亩林地。”
  阳关林场场长魏海东也对记者坚称,林场现有1.3万亩防护林,葡萄面积为3704亩,从2006年至今没有变化,无新增葡萄园。
  原国家林业局的多份文件都明确要求,禁止将国家级公益林改造为商品林,改造不得全面伐除灌木,不得全面整地,严禁采用引起土地沙化的一切整地方法和生产行为;极干旱造林区造林绿化须选择耗水量小、抗旱性强的树种。此外,《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防风固沙林主要适宜树种表”中,并未列入葡萄种类。
  “阳关林场生态区位极其重要,生态工程一旦遭到破坏,短时间内很难恢复,且恢复代价远远高于破坏生态所取得的收益。”中央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何哲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何哲认为,敦煌阳关地区大面积毁林,暴露了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地方管理者但凡秉持一点生态文明理念,生态防护林都不至于遭到如此毁灭性破坏,对可能导致的生态灾难问题也不会如此掩盖和放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21:57, Processed in 0.0780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