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557|回复: 6
#
跳转到指定楼层

[财经褚时健夫人马静芬:我第一次看到董明珠讨厌她

 [复制链接]
  马静芬是谁?相信许多人都不知道,但褚时健恐怕就没人不知道。曾是举国闻名的“烟草大王”,为国家贡献的利税至少1400亿,被誉为影响中国的企业家。
  马静芬便是褚时健的夫人,一直站在褚时健身旁,陪伴丈夫遍历人生之大起大落的妻子。从69岁陪丈夫东山再起,种褚橙。80岁亲自设计褚橙庄园,85岁高龄还坚持为新品褚柑奔走宣告。
  从褚马氏到马静芬,烟王背后的女人到褚橙之母,褚时健夫人马静芬老人,用同甘共苦理解忍让的爱情哲学,来诠释女人的伟大,来奏响新女性柔势力的美丽乐章。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蓉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蓉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周气温偏低 盆地以阴间多云天气为主 深秋降温季今日广元最冷 最低温只有8℃
6# 青城山
 灵机睛动 发表于: 2019-12-21 12:36:1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褚时健夫人马静芬:我第一次看到董明珠讨厌她

褚时健夫人马静芬:我第一次看到董明珠讨厌她

  真朋友,喝珍酒!由贵州珍酒,珍酒珍十五独家冠名,△财经栏目重磅打造的高端人物访谈节目《至少一个小时》第四期对话褚橙庄园创始人、褚时健夫人马静芬。马静芬如今已87岁,却依旧走在创业的路上。她的这份活力也感染了许多人,这其中就包括铁娘子董明珠。
  同为创业女强人,马静芬和董明珠结缘是在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峰会上,那时,二人共同荣获中国商界50位女性领导人奖。“董明珠我第一次看她我讨厌她,她就骂人,她在那个台上走过来,精神又好声音又大。”马静芬说道,“她在台上讲话我在下面听,她下来了以后我再上去。我觉得怎么搞的这个人,那儿神气老骂人,她讲完了我上去,等我下来了人家就说董明珠要见你,你等她。”原来,董明珠做完演讲得知她后面的发言人是马静芬时,她就决定要去看看。马静芬表示“转头回来了,到十点多我们两个才见面。”
  而正是这次见面,马静芬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感染了董明珠,“她说她要退休了,我说不要退,不要退,你在工业上制造中国造,我在农业上创造新品种,不要退,她也说好,我们两个一起做。”
  《至少一个小时》是△财经栏目独家打造高端人物访谈节目,由新浪高级副总裁邓庆旭担任主持,深入对话行业杰出领袖企业家。节目以“一次深刻的对话,至少一个小时”为主旨,以餐厅对话为主场景,在觥筹交错之时,一问一答之间,探寻企业精英们鲜为人知、理性深邃的经营哲学与人生智慧,展现受访企业家们突破行业的决定性影响力。本节目由真朋友,喝珍酒!贵州珍酒,珍酒珍十五独家冠名播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一眼 发表于: 2018-4-25 00:48:01|只看该作者

褚时健夫人85岁再创褚柑续传奇 致敬天下女人

源自:华夏经纬网
  马静芬是谁?相信许多人都不知道,但褚时健恐怕就没人不知道。曾是举国闻名的“烟草大王”,为国家贡献的利税至少1400亿,被誉为影响中国的企业家。
  马静芬便是褚时健的夫人,一直站在褚时健身旁,陪伴丈夫遍历人生之大起大落的妻子。从69岁陪丈夫东山再起,种褚橙。80岁亲自设计褚橙庄园,85岁高龄还坚持为新品褚柑奔走宣告。
  从褚马氏到马静芬,烟王背后的女人到褚橙之母,褚时健夫人马静芬老人,用同甘共苦理解忍让的爱情哲学,来诠释女人的伟大,来奏响新女性柔势力的美丽乐章。


美味褚柑:任何商品要长久销售,质量要过硬
  关于做产品,很多企业都很疑惑:要怎么做产品才能让用户喜欢?怎样做才能把用户留住?褚马二老表示最大秘诀就是:产品质量要过硬!
  曾经,褚橙,因为励志的甜和感动,一直得到市场的厚爱和热捧,上市在每年的冬天,11中旬12月中旬就几乎被抢售一空,往往一个多月就卖完了。为此,在褚老和马老的带领下,又开发了一个在春天上市的柑橘新品种──沃柑。


  按照家里人各自分工的原则,褚柑种植有三个基地,孙女外孙女各自管一块,马老自己管一块。马静芬老人坚持在最早的褚橙基地旁边的新平磨皮村作为褚柑基地的选择,并且坚持按照褚橙积淀多年的严格管理经验和方法,坚持褚橙公司质量第一的准则,控制糖酸比达到24:1,以达到最优的口感和品质,这就使得马静芬的新平励志果业有限公司在新平基地种出的“褚柑”,又被称为“马静芬种的褚柑”、“女性励志柑”。
  褚橙因为励志的甜而传奇中国,褚柑因为柔美的情而致敬女人,褚柑作为90岁的褚老和85岁的马老情感见证,用内在的甜和外在的美致敬天下每一位含辛茹苦的女人。褚柑继承了褚橙的励志精神,同时也坚守了品质,马老太太严格把关,争取每一个褚柑做到质量有保障,将这一份来自哀牢山阳春三月的甜蜜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褚柑传情:包容是最大的相处之道
  毋庸置疑,75岁开始种植冰糖橙的褚老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刚开始时因为有段时间温州柑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褚老便决定砍掉一部分冰糖橙(5万株)用来嫁接温州柑,谁知2年后冰糖橙的价格回升,褚老果断又将温州柑砍掉,重新培养冰糖橙,而这期间马静芬老师竟然浑然不知,直至温州柑被伐。
  而马静芬始终选择相信自己的丈夫,曾在采访聊到这个故事时表示,只要你种的是最好吃的,你种多少我卖多少。不仅仅是给于了充分的相信,同时也马静芬给与褚时健最大的包容,当丈夫因为繁忙无心顾家的时候,她没有埋怨,始终支持着自己的丈夫,而这样的爱情何尝不是动人长久的。


携手高桥:让更多人品尝褚柑
  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马静芬并未停止对事业追逐的脚步,对于未来,她目标明确,在“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千人大会上的演讲上,她表示“我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创新我的企业,要向董明珠董事长学习。”
  “今天董明珠跟我说,她六十多岁想退休了。我还说你别退,你在工业创新,我在农业创新,我们一起把产品推向全世界。”马静芬说。
  今年三月,褚橙庄园正式入驻湖南高桥大市场云品体验中心,同时也带来了新品褚柑,火爆上线高桥云购,为长沙消费者带来一份新的甜蜜。


  未来,褚橙庄园将依托湖南高桥大市场拥有的市场号召力和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效应,借助于高桥大市场这个强有力的宣传平台,推动产业进一步宣传推广,同时,湖南高桥大市场也将借力褚橙庄园的品牌力量,丰富长沙消费者“水果篮”,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云南产业与湖南产业的合作,积极打造双方互惠互利的合作平台。
4# 金佛山
 一眼 发表于: 2018-1-29 17:48:00|只看该作者

褚时健太太:过去我是褚马氏 现在是企业家马静芬

源自:南方都市报
原文标题:褚时健太太深圳谈人生:过去我是褚马氏,现在是企业家马静芬

  这回说谁
  马静芬,1932年出生于云南。在大众面前,她多以“褚时健夫人”的身份出现。早年间,她当过乡村教师,做过工厂女工;现在的她,是褚橙品牌创始人兼董事长,女企业家,是2017中国商界女性领袖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古稀之年陪丈夫二次创业,年逾耄耋再创“褚柑”新品,马静芬光芒不减。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近日,马静芬如约来到深圳一场金融的活动现场,她坦言,知道当天要发言后就有点失眠了,“两点多醒来,五点多才又睡去,”而其实在前一天,她才刚在北京参加完好友王石的生日会,一南一北,路程遥远,耄耋之年的她却没有疲倦的神色。
  “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走起路、跳起舞来像二十几岁的小姑娘”,这些都是朋友们对马静芬常有的形容。从年轻时候的“银行经理的女儿”、“乡村小学教师”,到后来与褚时健结婚后,“陪伴丈夫患难与共的妻子”、“坚韧的母亲”、“女企业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马静芬拥有着不同的身份标签,而在褚橙庄园建好的那一刻,她说,终于可以称自己为“马静芬”。

“会做的赶快做,不会做的,赶快学会再去做”
  解放后,马静芬曾收到朋友赠书《大众哲学》,“我当时的反应是,这种书我怎么学得会。”后来朋友告诉她,看这本书你就可以明白两个人吵架打架是谁对谁错,马静芬说,那这个我感兴趣。马静芬对管理的理解很直接,先把人管好了,大家再来出主意、想办法,就能够把事情做好。“我现在能够管人,这本书就是我的基础,老头子(褚时健)管人,没有我会管,这个我们偷偷地说,”马静芬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早年间,褚时健在云南省嘎洒镇当厂长,他想把马静芬调到纸厂检验处。当时的马静芬对检验一无所知。马静芬先去了生产车间一个星期,把车间里存在的问题都罗列出来,把半成品、成品、废品的特点了解清楚,再把车间里工人反映的意见记录在本子里,最后请教专家。一个月后,车间的问题全部解决,她说这归功于“老师教得好,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不错”。
  晚年陪伴丈夫二次创业,“褚橙”名声大噪后,当地政府提议把褚橙基地作为县里的新农业示范点,打造一个“褚橙庄园”。“在建褚橙庄园的时候,我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建筑这些东西,我不喜欢这个工作,但是老头子把它交给我了,我就要把它做好,现在去过的人都说‘可以、很好’。”从“褚橙庄园”最初的构思设计、选择建材,到后来的人员组织和施工,马静芬亲力亲为,而她当时已81岁。
  在马静芬的眼里,“褚橙”还不算是一个很大的企业,她说自己年纪已经很大,不懂的还有很多。风雨多年,她依然相信学习的力量,“会做的赶快做,不会做的,赶快学会再去做。”

“结婚初期,我是个彻底的‘褚马氏’”
  嫁给褚时健60余载,在马静芬眼里,两个人还是有很多不同。
  1954年,褚时健在玉溪地委宣传部工作,时常要带着工作组去下面检查工作,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呈贡中心小学的马静芬。一年之后,两人正式领了证。在两人60多年的婚姻生活里,马静芬陪伴丈夫辗转多地,给予丈夫最多的是陪伴。在她眼中,虽然是自由恋爱,但两人其实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生活理想,相较自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外向、活泼的性格,褚时健显得沉默寡言,只会做事,那时的马静芬对褚时健很不理解。
  结婚初期,马静芬的思想还很传统保守,觉得自己只会过一种日子,自己是否开心取决于丈夫对她的态度,是一个彻底的“褚马氏”。而因为个性习惯的不同,马静芬和褚时健在生活上时常意见相左。
  在马静芬眼里,褚时健生活朴实,但却不解风情,关心人的特有方式是问人“吃饭了没”,“人一到家里,不管早上中午晚上,都问吃饭了没有,我就没有这个习惯。”
  “我和褚时健有很多不同,但如有下辈子我还会嫁给他”
  尽管马静芬和褚时健在生活理念、爱好习惯上都有着很多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没有影响到二人对婚姻的坚持和相互扶持,在多年的生活里,两人还是在不断互相影响,这些影响也被马静芬称为“磨练”。在近十余载的“褚橙”事业中,因为工作,马静芬也更加了解褚时健。
  2002年,74岁的褚时健与马静芬在玉溪市新平县哀牢山承包荒山开始种橙进行二次创业。马静芬说,自己过去有大半辈子没做过生意,不理解褚时健的工作,但在褚橙的经营过程中,才了解到褚时健在工作上对自己的严苛。“老头子做烟厂,甚至只要是他生意所及之处,都一定要做好,经营好。”在商业上的“工匠精神”也影响了马静芬。
  马静芬说现在两个人吵架的时候,她已不像过去那样固执,开始学会“让着”老头子。她说如果有下辈子,还要嫁给褚时健。

85岁的她依然在为梦想而奔走
  在褚橙品牌得到市场认可前,马静芬和褚时健一直想践行有关文化教育的梦想,“我跟老头子说,赚那么多钱我们干什么,我们两个吃得完吗?用得完吗?他说,到那时我们搞一个教育基金会,帮助那些穷苦的娃娃上学。”
  今年1月,云南褚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挂牌,褚时健出任董事长,儿子褚一斌出任公司总经理,在“褚橙”继承事业尘埃落地后,褚老和马老关于文化教育的梦在最近也才有了眉目。
  闲不下来的马静芬在近期又开发了一个在春天上市的柑橘新品种──“褚柑”,原因是每年冬天的褚橙一上市,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被抢售一空。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也为了让产品多样化,她开始种植沃柑。
  此次深圳之行,马静芬带来了“褚柑”,对产品严格的她还不够满意,“我今天出来带着几盒我们的产品,不过是还不成熟的产品,真正的产品是3月份采摘的,现在的口感还不到最优。”
  马静芬说,“磨难”、“磨练”是她人生的关键词,“人家说十年磨一剑,而我八十多年都在磨我这把剑。”过去的马静芬可能只是“褚马氏”、褚时健的妻子,而现在的她是女企业家、创业者,更是“马静芬”。马静芬说80多岁的她,由“褚马氏”变成了“马静芬”,她希望后辈可以少走人生的弯路,多做人生有用的事,多得到一些人生的幸福。
⊙见习记者:黄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红英 发表于: 2017-9-23 08:35:00|只看该作者

褚时健夫人马静芬:没被困难难倒 结婚62年没提过离婚

褚橙庄园董事长马静芬 来源:亿邦动力网
  9月21日下午消息,2017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农村电商发展与精准扶贫论坛今日开幕,褚时健夫人、褚橙庄园董事长马静芬发表了题为《新经济柔势力,如何爱情保鲜60年》的公开演讲。
  马静芬表示:“我的一生可以用我看书、学习、总结的这几段话来概括一下,大家就可以清楚了。”她提到,从苦难中发现积极的意义,从温柔里磨炼自己,人生将会得到不同精彩的提升;刀不磨不锋利,人不磨不成器;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适应自己。
  她说,要心能装井,不被井所装,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里打破是生命,“我的一生就像是这样”。
  马静芬提到与褚时健的感情和经历,“我们的婚姻已经62年了,我的老伴儿,结婚时他27岁,我22岁,他大我5岁。我们不是可以在一起融洽生活的那种性格,他也难,我也难,但是我们还是处了62年,互相都在这种生活里磨炼自己,他也有提高,我也有提高。”
  “我们很难!但是没有被这个难所难倒而离婚。我们62年的婚姻里没有提过离婚,从我自己来说,我总结了一下,我没有错,如果当时我离婚了,那就是大错!他就没有今天,我也没有今天,我们现在过的很舒服,我们已经是四代同堂了。”
  她表示,自己作为一个女人,是在男人后面支持他的,“在我自己出来做之前,我还是一个弱女子,但是我也支持了他很多,也做了很多事。”
  “他到农村去劳动,我就去陪他,我也变成农村人口了,带着一个孩子,我比他的工资还少,我当时是右派家属,所以我在那里陪了他一年多”。“他摘帽以后到糖厂,我从学校里面也调到了糖厂”。她还提到,褚橙是她与褚时健“两口子种的”。
  “开花结果之后他管果树,我管销售,很困难的,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生意,但是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开始很难,现在我们的品牌已经树立起来了,产品供不应求。现在我们有两个品种了,一个品种是我亲自管的,我们叫它褚柑,2018年就有4000到5000个。”
  马静芬还表示,她认为,人的能量是无止境的,只要认真学,耐心学,什么都学的会。“日本人的,美国人的,我们中国人现在也学会了,就像早上明珠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的,不用去找黄头发的,我们自己也可以发明,也可以做很高水平的东西。”
  马静芬称,董明珠说了以后,自己赶快记下来,“因为不只是我要听,还要拿回去给我的团队管理人员听。”
  马静芬最后讲到:“我自己管的企业要创新,要向明珠董事长学习,她说她也想退休了,她也已经60多岁了,今天我跟她说不要退,不要退,我们一起来做,你在工业上创新,我在农业上争取能够创新,能够把我们的产品卖到全国、全世界去。”

以下为马静芬演讲实录(来自亿邦动力网):
  马静芬:因为时间短,只有20分钟,要说我们的家庭的话,62年啦!如果要说全部的话,可以说一两天,可是只有20分钟,我只能简单说一点。
  我觉得,我的一生可以用我看书、学习、总结的这几段话来概括一下,大家就可以清楚了。
  从苦难中发现积极的意义,从温柔里磨炼自己,人生将会得到不同精彩的提升。
  刀不磨不锋利,人不磨不成器。
  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适应自己。
  要心能装井,不被井所装,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里打破是生命,我的一生就像是这样。如果从我的外表看,过去就是,董明珠董事长今天演讲完之后,我们有机会在一起,她说上一次她看到我,跟现在的我相比好像是变了一个人,这也就是刚才我所说的,鸡蛋从外面打破我们可以煮来吃,炒来吃,生吃都可以。如果鸡蛋从内打破就是生命,我是用佛学打破了我的内心,转变了我的心态,所以我的头发也在变黑,我的身体逐渐在变好。
  昨天我们到了这个地方,他们检查我是胖了还是瘦了,发现我腿上的肉,不像以前会晃动,现在是结实的了,因为我不断地在改变我自己,不断地在锻炼我自己,虽然我已经85岁了,但是我还在不断地往健康的路上走。
  我们的婚姻已经62年了,我的老伴儿,结婚时他27岁,我22岁,他大我5岁。我们不是可以在一起融洽生活的那种性格,他也难,我也难,但是我们还是处了62年,互相都在这种生活里磨炼自己,他也有提高,我也有提高。我们很难!但是没有被这个难所难倒而离婚。我们62年的婚姻里没有提过离婚,从我自己来说,我总结了一下,我没有错,如果当时我离婚了,那就是大错!他就没有今天,我也没有今天,我们现在过的很舒服,我们已经是四代同堂了。用我平时的话来说,我在家里,除了我的事业要做好,我的生活和身体要管好之外,也说不好伺候,就是要陪老的,陪大的,陪中间的,还要陪最小的,所以很忙!
  刚才我跟副市长在一起的时候我还告诉他,我在家里除了吃饭和睡觉是比较闲以外,其他时候都不闲。大家说你那么辛苦干什么?我说辛苦了反而身体还逐渐好了,我的病很多,在我学佛以前,我的两只手翻来翻去都数不完我的病,医学上根本没有办法治的病,因为我学了佛,转变了心态,所以很多病都好了,肾下垂、胃下垂、癌症都没有把我的命拿走,我还越活越好了。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老远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听了早上各位的讲话和刚刚各位的讲话,我觉得我跟这个会完全不是一样的,我是另外一个内容,完全不是说生产,也不是说经营,我是说我的家庭,说我自己。
  从现在来看,我已经是85岁的人了,我的身体是逐渐变好的,生病我也不怕,我现在也有好几年没有进医院了,一个是我自己,另外我的家人今天也跟我来了,他们不是为了参会,而是陪我来的,他们有什么毛病,就堵住它,不让它发展。所以,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讲,我就是想把我几十年活过来的事告诉大家。刚刚副市长对我说,你要活到100岁。其实我们的团队的口号是“活100岁不封顶”,因为我是学佛转变了我的心态的,所以100岁不封顶的意思是,能活多少岁就好好地活多少岁,往后的岁月就是补充我以前心态不正常的生活,没有把事业做好,没有把我的使命完成,往后的日子是为了把我的身体搞的更好,能够多做事补下之前欠的课,所以在这里不是为了其他的,就是为了跟大家讲20分钟,本来有很多要说给大家听的,我只有简单地说几句。
  到我们那里去的团队也跟我们分享,有几种人,一种听完我讲了之后说我不退休了,而且还要好好做,做的更好。还有一种人说,我们回家以后不离婚了,要好好过,向你学习。可能我的一生最大的就是这两个,我可以把想离婚的根据我的事情跟大家说了以后,就不离婚了;有的不想做事的,看见我以后,也就不退休了。所以,我在我们庄园里也就起这个作用,我到这个人间来的使命,在我走之前,我的身体越来越好了,我会把这个课认真地把它补上的。
  我作为一个女人,是在男人后面支持他的,在我自己出来做之前,我还是一个弱女子,但是我也支持了他很多,也做了很多事。
  他到农村去劳动,我就去陪他,我也变成农村人口了,带着一个孩子,我比他的工资还少,我当时是右派家属,所以我在那里陪了他一年多。
  另外,他摘帽以后到糖厂,我从学校里面也调到了糖厂,恢复了我的职务,因为我去陪他之后就成了农业人口了,政府还是帮我恢复了工作,先到了学校,又到了糖厂,他们那里缺少工作人员,我就学会了造纸、制糖、检验、化验。我为什么说这个?我是希望大家能够从我身上知道,一个人的能量是无限的,我没有念多少书,认真地说我只认真念过三年书,就是小学二、三、四年级,当过一年兵,为什么要说当过一年兵?因为这一年也学了不少文化,还教了书。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叫我马老师,就是因为教了一年书,而且是一边学一边教。刚才也说,我到了纸厂学会了检验、化验,糖厂的检验、化验我都学会了。所以,人的能量是无止境的,只要你认真学,耐心学,什么都学的会。日本人的,美国人的,我们中国人现在也学会了,就像早上明珠董事长说的,不用去找黄头发的,我们自己也可以发明,也可以做很高水平的东西。他说了以后,我赶快记下来,记下来干什么呢?因为不只是我要听,还要拿回去给我的团队管理人员听。
  到了工厂之后,我也学会了插花艺术,我是全国插花艺术一等奖获得者,而且是4次,中国插花艺术协会我做了副会长,现在我又准备把我的插花艺术恢复,因为我的插花艺术跟东方的和西方的都不同,我的插花是中国少数民族插花艺术,是根据这个来获的奖。
  到了烟厂之后我改变了烟厂的环境,从脏乱差的烟厂变成了花园式的工厂。
  褚橙是我们两口子种的,开花结果之后他管果树,我管销售,很困难的,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生意,但是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开始很难,现在我们的品牌已经树立起来了,产品供不应求。现在我们有两个品种了,一个品种是我亲自管的,我们叫它褚柑,2018年就有4000到5000个。
  褚橙庄园的品牌是我创建出来的,因为建它的时候,我的老伴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实在磨炼了我,但是我把它建好了,欢迎大家到那里去参观,给我们提建议,有吃、有住,只是太小了!只可以住60几个人。
  还有家庭里面产业传承的问题,现在也基本解决了,前一段时间是很困难的时候,现在家庭产业传承基本上走到正路上了,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了。
  我最后要做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我自己管的企业要创新,要向明珠董事长学习,她说她也想退休了,她也已经60多岁了,今天我跟她说不要退,不要退,我们一起来做,你在工业上创新,我在农业上争取能够创新,能够把我们的产品卖到全国、全世界去。
  谢谢大家!
2# 四姑娘山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7-9-22 08:28:01|只看该作者

85岁褚时健夫人为董明珠点赞:要向她学习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绵阳9月21日电(杨珺 杨勇)21日,褚时健的夫人马静芬出席在四川绵阳举办的中国(四川)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峰会,作为褚橙庄园董事长,85岁的马静芬在论坛上对褚橙庄园的创办过程、家族产业传承等问题侃侃而谈。
褚橙庄园董事长马静芬。 钟欣 摄
  马静芬说,褚橙是与丈夫褚时健共同创办的,“褚橙是我们两口子种的,开花结果之后他管果树,我管销售。销售很困难,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生意,但是也学到了一些东西,现在我们的品牌已经树立起来了,产品供不应求。”马静芬说。
  马静芬丝毫不掩饰自己学历较低。“我没有念多少书,认真地说我只认真念过三年书,就是小学二、三、四年级,当过一年兵,这一年也学了不少文化,还教了书。我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肯学,什么都学得会。”
  马静芬称,自己与褚时健生活了62年,在支持他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跟着他去糖厂,我学会了造纸、制糖、检验、化验,到了烟厂,我慢慢去改变烟厂环境,把厂子从脏乱差变成了花园式的工厂。我还在这期间学会了插花,得了四次全国插花艺术一等奖,现在是中国插花艺术协会副会长。”马静芬说。
  对于家族产业传承,马静芬也不否认“前一段时间很困难”,通过给子辈、孙辈们“各自划分一块地”,“现在基本都走上正路了,不会有大的问题了。”马静芬说。
  “我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创新我的企业,要向董明珠董事长学习。她说她想退休了,已经60多岁了,我跟她说不要退,我们一起来做,你在工业上创新,我在农业上创新,把我们的产品卖到全国、全世界去。”马静芬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11-2 08:28:02|只看该作者

褚时健夫人:褚橙最早扔都没处扔 曾请半仙求雨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褚时健夫人马静芬:褚橙最早扔都没处扔 曾请半仙求雨


  褚时健(右)与夫人马静芬 中新网 王槊摄
  中新网11月2日电(王槊)比起“褚时健”三个字的如雷贯耳,马静芬这个名字可能对于多数公众而言都显得十分陌生──这位83岁的老人往往只有在被冠以“褚时健老伴”这个名头的时候才会为大部分人所知。褚时健和马静芬虽然携手走过了60个寒暑,可周身气场却大不相同:褚时健所到之处必定有一群人前呼后拥,旁人皆以“褚老”敬称;马静芬则十分低调,似乎习惯独来独往,总是静悄悄地在人群外看着被镁光灯包围的褚时健,而人们更喜欢称呼她为“马老师”。
  日前在哀牢山褚橙庄园举办的褚橙2015上市会上,被媒体围追堵截了大半天的褚时健显得十分疲惫,不得不拒绝了数家媒体的访谈邀约,而马静芬却悄悄地在褚橙庄园里打开了一间会议室,把几家无缘采访褚时健的媒体迎了进去,用整整一个小时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褚橙的创办,未来的发展方向,再到两人的情感经历,马静芬回答得坦诚且事无巨细。

“说要种橙子很多人都出了钱,因为他们相信老头子做事没有不成功的”
  虽然褚橙的创办经历早在大量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中被“扒”得淋漓尽致,但从“第二当事人”马静芬的口中仍然能听到一些新东西。
  当初为什么要种橙子,启动资金又从何而来?马静芬说,种橙的想法最早是褚时健还在狱中时就萌发的。当时褚时健的弟弟种了一些冰糖橙,送到狱中给他吃。褚时健吃过之后感到味道很好,又觉得自己还能出来,就决定种这种橙子。“当时没想那么多,做就做了,想的就是一定能成功,因为老头子(指褚时健)做事没有不成功的”。马静芬说,最难的时候莫过于创业初期。当时褚橙庄园所在之处几乎是一片荒山,只种植了一点甘蔗和冰糖橙,而最关键的是两人一来缺少资金,二来缺乏经验。
  “启动资金里面,有我四年多的工资,还有老头子原来的一点积蓄,剩下主要都是从别人那借来的。我们借钱的时候说‘有了就还’,人家说等有了再还,没有就算了。其实还是因为他们相信我们一定搞得好,一定会还给他们的”,马静芬说。
  比起资金,缺乏种植经验是更大的难题。马静芬说:“当时决定搞冰糖橙,可是冰糖橙这个种类到现在都缺少专业的书目,市面上都是些脐橙和柑橘的书籍。我虽然以前是搞绿化工程的,但我种的是观赏树,没种过果树,所以只能自己摸索”。今天褚橙香甜的口味也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形成的。马静芬说,所有遇到的问题中,橙子的酸甜度是最难控制的。“开始的时候口味不行,一车一车橙子拉出去扔掉,连扔的地方都找不到。后来我们慢慢摸索怎么提升甜度。品质不好的话,什么都做不到。”
  马静芬说,褚橙的种植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很多问题。“一会儿这种虫子来了,一会儿那种虫子来了,一会儿这种病来了,一会儿那种病来了,一会儿好久不下雨,一会儿雨又下多了”。马静芬告诉记者,因为下雨的时机往往不从人愿,为此他们还请过半仙来做法。“不下雨了怎么办,请半仙来帮帮忙,下雨下太多了也请来做做。有时候也许是碰上了,真的就不下了。老头子不相信这个,但是雨下太多了,也只好催我赶紧找人来想想办法。那时候吃苦都不怕,最怕的是下雨。有时眼看要成熟了,突然来一场雨,果子都落在了地上。果子都没了,想吃苦还怎么吃?那时候我就在想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老天要这样惩罚我?现在状况好了,天就好像是在帮我,所以我永远记住一句话,就是天道酬勤。”

“我打了个横幅写上‘褚时健种的冰糖橙’,橙子就卖出去了”
  褚橙的畅销与褚时健这个名字,以及这个名字背后的经历和声望息息相关。可以说,如果离开了“褚时健”三个字的加持,所谓的“褚橙”至多只是一枚好吃的橙子。但最早想到把两者捆绑在一起的并不是褚时健本人,更不是后来的各种电商网站,而是马静芬。
  “那是2006年前后的时候,我们带着橙子去昆明参加展销会。当时我负责销售,展销会给了我们一块展位,我就考虑该怎么卖”。马静芬说,因为展销会全国很多人参加,还有外国人会进去,要用最简单的文字来说清楚是什么事,于是她做了个红底白字的大横幅,写上“褚时健种的冰糖橙”。“老头子说‘不行不行,不能这么打’。他当时刚出来,害怕受到非议。我当时想,没关系,没那么严重,既然让他出来了,总要让他生活,不能让他饿死吧?就大着胆子这么做了。结果很多人一看是褚时健种的冰糖橙,就买点吃吃看,再后来褚橙的传闻就出来了。”
  马静芬告诉记者,褚橙最开始就叫冰糖橙,后来注册了“云冠牌”商标,而褚橙是民间的说法,再后来“励志橙”的传说则是合作电商的主意。马静芬说:“我们两个人是不上网的,外孙女(任书逸)和外孙女婿(李亚鑫)留学回来才做了电子商务。”她说,褚橙最开始销售很困难。原来褚橙庄园所在之处也是个农场,也种了十几二十亩冰糖橙,但原来的农户没有管好,搞不下去了,才租给他们老两口。两人来了管了一年,就好起来了。马静芬说:“当时产量还很低,一年大概也就两三百吨。两个孙女还没回来,就是老头子搞种植,我来管销售。当时很困难。当时橙子的品质达不到现在的水平。虽然第一年管的比原来的农户好一点,橙子也可以吃,可以卖,但是比现在差多了。”
  马静芬说,很多橙树都是俩人一起种的,但一些报道中提到“两个人一起挑着担子去卖橙子”是没有的。她说,她和褚时健两人基本自己不动手,自己动手种的只有在门前带着孙子孙女种下的几棵树,主要是纪念意义。而在“褚橙”的故事被媒体大肆报道之前,两人也从没想过能获得如此成功。“如果当时就想到今天这样,很可能就搞不成了。因为如果一下子达不到,可能就心灰意冷了。”

“吵架时我跟他说,没有你我没有今天,但是没有我你也没有今天”
  在今年的褚橙上市会上,最为醒目的便是张贴在会场中褚时健和马静芬两人携手并肩而坐,笑容满面的大幅合影。两人少年夫妻老来伴,相濡以沫60年,最苦、最难的日子都不曾把两人分开,而今又携手创造出褚橙这个新的奇迹。如今两人足以算作功成名就,外界却对两人何以能走过一甲子的婚姻生活而知之甚少。
  对于两人的感情经历和状态,马静芬很乐于分享,并不避讳谈及两人闹过的矛盾,也少不了抱怨。但在讲述这些过往的时候,她始终面带笑容,时而眉飞色舞。
  是否觉得褚时健是个传奇?这个问题让马静芬稍稍犹豫了一下,然后说:“不好评价,还是让大家来评价吧。”马静芬说:“从开始到现在,两人在一起整整60年。从认识他开始,跟他在一起的人都跟我吹他是最有本事、最能干、最能吃苦的人。我跟他在一起不是因为他那时候当着点小官,也不是因为他长得多好看,我看中的就是他能吃苦、能干、有本事。他大我五岁,我当时寄了一张他的照片回家,家里的妹妹看见照片都说:‘怎么找了这么老、这么凶的一个人?’──他那张照片看着有点凶。”
  “昨天下午,南开大学培训班来了一群企业家听他讲课,一个企业家就偷偷问我:‘你跟他相处得好吗?你感觉他对你好不好,你们性格相不相同?’我就说:‘你猜猜看!’他说:‘一个做大事的人绝对不会有什么温暖的!’我说你太聪明了,你一定也是个很大的老板!他说:‘过去大过,现在不行了。’我问他大的时候是怎么对待老婆的,他说,也有对她对不好的地方。”
  马静芬悄悄地说,她和褚时健也吵架,而且吵得厉害。以前因为在一起谈工作多,所以不会吵架,现在碰到就吵,吵过了就算了。对于谁脾气大这个问题,马静芬笑道:“我靠着他吃,你们说呢?”马静芬说:“我们俩的性格是绝对不一样的。我跟老头子吵架的时候就跟他说,我没有你我没有今天,但是你没有我你也没有今天。他可是不承认。我无所谓,我信佛,不需要这些东西。”

“褚橙肯定要做家族企业,不是褚家的就是马家的”
  “褚橙以后绝对是家族企业,现在带的人也都不是褚家的就是马家的”,谈及褚橙未来的发展规划,马静芬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马静芬说,现在褚橙在管理上主要分五块,褚时健管理褚橙庄园,用他的话说这是“老母鸡”;其余的她自己管一块、儿子(褚一斌)管一块、孙女(褚楚)管一块、外孙女(任书逸)管一块。她说,如果按照中国的传统,将来应该是儿子接手,但如果儿子那块管不好,就不给他,谁管得好就让谁管。“这个不是光靠人努力就能做好的,还要靠天靠地”。马静芬说,她希望褚橙能像国外的葡萄酒庄园那样世代传承下去。
  实际上褚橙这个品牌下面并非只有冰糖橙这一种产品。马静芬介绍,目前褚橙旗下除褚橙、云冠牌等商标外,还有褚橙专营,以及马静芬成立的“云南褚马氏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包括鲜花饼、松花粉、蜂蜜、褚酒,以及褚时健儿子褚一斌从国外带回来的“褚柚”等。
  褚橙的管理团队由褚时健和马静芬两位“80后”老人,以及一群同样以“80后”为主的年轻人构成。“怎么管理年轻人,就带着他们,做的对的就做,做得不对就纠正过来再做。现在还没有固定的格局,要看各人各自发挥。比如互联网营销,外孙女、外孙女婿他们从国外回来就交给他们了”,马静芬说。
  有什么样的创业经验可以传授给年轻人?面对这个问题,马静芬说:“企业家培训班都会来问这样的问题。经常有刚毕业的年轻人来到门口,一来两三天就站在门口等。问他要干嘛,他就说要见褚老。有一次老头子让我出去看看他到底要干什么,我问他见褚时健要做什么,那年轻人说:‘我要问问他是怎么富起来的,能不能教我怎么富起来。’我说:‘那我来教教你。你要找准一个目标,这是最困难的,找不准就是白受苦。找准了就不要怕苦不要怕累,就一定能行。小伙子问我:‘是不是这样,不怕苦不怕累就能成功?’我说是,他说;‘那好’,喊了一声谢谢就背着包走了,以后再也没来过,也不知道做成没做成。”
  两人这么大年纪,难道不想放下手边这些,好好休息一下吗?马静芬说:“我今年83岁了,现在很多老年人都喜欢跳舞、唱歌、打门球、练武术,我跟他们是一样的。他们是玩,我也是在玩,只是玩的东西不一样。老头子本来更是这样,如果不做事,他就受不了。”(中新网生活频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22:56,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