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9|回复: 0

[2021年广发戴康:“碳中和”产业图谱与指数构建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源自:戴康的策略世界

  报告摘要

▲ “碳中和”主题行情演绎:由点到面,行情扩散。我们在2.9《擎画“碳中和”主题投资愿景》中提示今年“碳中和”具备“强主题”要素,并建议关注两会窗口。在3.14《避闹取静,“碳中和”恰逢其时》建议从“碳排放贡献大+人少+逻辑改善”原则挖掘“碳中和”受益行业,并在3.19《产能视角看“碳中和”投资机会》从产能视角梳理“碳中和”供给收缩的顺周期细分领域,在《政策比较:“碳中和”如何实现?》从全球、地方、产业政策比较视角明晰未来实现“双碳”目标路径以及政策倾斜方向。本篇旨在从中微观视角描绘“碳中和”产业图谱并编制指数来挖掘细分赛道潜力。

▲ 描绘“碳中和”全产业链图谱:我们根据与碳减排相关度(碳排放来源构成:51%电热能源、28%工业制造业、10%交通业),划分三大“碳中和”产业路径:(1)高度相关产业:电力脱碳(火电、水电、光伏、风电等)、输配升级(储能、特高压等),供给端化石能源清洁改革、输配端电网升级改造。(2)中度相关产业:一是高碳工业供改(钢铁、水泥、化工等),如钢铁长流程产能压缩和短流程废钢发力;二是建筑节能减排(装配式建筑、BIPV);三是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等)。(3)衍生相关产业:高耗电产业(IDC、电解铝等);环保产业(废钢回收、电池回收、垃圾燃烧、新能源环卫等),此外,碳捕捉技术场景渗透,泛减排概念(如大气污染处理、污水处理)间接受益。

▲ 构建市场独家“碳中和”系列指数:(1)市值维度:高碳供改赛道大市值龙头占多,低碳新兴赛道中小市值主流;(2)盈利维度:高碳工业业绩预期改善明显(钢铁、水泥等高碳工业龙头19/20业绩增速预计由负转正),“碳中和”主题整体盈利可期;(3)基金持仓维度:传统产业关注度相对较低;(4)估值维度:碳排放主力赛道(化石能源、高碳工业、建筑业)性价比高,新能源车估值待消化;(5)指数收益复盘:16-17年传统产业供改去产能,政策与基本面依次拉升;传统产业收益21年“碳中和”与15年(供改)启动前夕相似。

▲ “碳中和”主题策略:“碳中和”强主题宜“做短看长”。(1)短期视角,受益行业按照“碳排放贡献大+人少+逻辑改善”原则挖掘:约50%碳排放由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贡献,建议关注火电、水电;制造业与建筑业碳排放贡献占比近30%,建议关注钢铁、电解铝。此外关注全面受益的节能环保板块。(2)中长期视角建议关注能源替代“中国优势”链(光伏产业链、锂电产业链)及输配侧技术迭代(储能)。

▲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中美关系超预期,全球疫情反复。
  正文
  1
  描绘“碳中和”产业图谱
  我们根据与碳减排相关度(碳排放来源构成:51%电热能源、28%工业制造业、10%交通业),划分三大“碳中和”产业路径:(1)高度相关产业:电力脱碳(火电、水电、光伏、风电等)、输配升级(储能、特高压等),供输两端直接推进深度脱碳;(2)中度相关产业:高碳工业供改(钢铁、水泥、化工等)、建筑节能减排(装配式建筑等)、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等),“碳中和”驱动传统工业制造业升级转型;(3)衍生相关产业:高耗电产业(电解铝等),潜在的高耗高排领域;环保产业(固废等),节能减排下的碳回收者。
  (一)高度相关产业:供输两端的清洁革命
  供给端:非化石能源逐渐主导,化石能源清洁改革
  电热部门低碳转型是碳中和目标核心。电热部门碳排放占比超50%,是“碳中和”产业路径的起点。在电力供应结构方面,将逐步实现非化石能源优先消纳,未来火电不再承担主要基荷发电任务,而是作为备用电源起到调峰、维稳作用。
  非化石能源──风光发电将承担电力脱碳的第一重任。(1)竞争格局高地: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链已处于全球绝对领先,占据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全国太阳能发电利用率不断提高;风电产业在原材料、设备制造、负荷侧等方面均已跻身于世界前列,风电平价上网不断推进。(2)比较优势:可供大规模开发水资源趋少,水电充足性不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处置风险较大,核电安全性不够;农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回收运输难降本,生物质发电经济性不够。(3)风光互补:风能和太阳能协同,具有时间与空间的互补特征。(4)风光电力目前缺陷:一是时间可移动性,依托于储能技术进步;二是能量密集性,依托于叠层电池技术突破。
  化石能源──不断推进煤炭产业高质发展。据最新国民统计公报,2020年煤炭消费量占比56.8%,在能源博弈不断加剧、油气对外依赖度较高(20年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73%、43%)背景下,煤炭的压舱石作用继续发挥。“碳中和”下煤炭产业四大突破路径:(1)短期内煤炭难以突破碳排放的瓶颈,可率先推进煤炭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发展;(2)运用智能变频永磁驱动等节能技术降低矿用设备能耗,降低开采电热碳排放;(3)优化提高用煤质量,减少烟气处理过程中间接碳排放;(4)发展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重点突破降低能耗和成本的关键技术。
  输配端:电力供给脱碳的“平稳器”
  清洁电网建设路径──储能+能源互联网。输配端升级是解决非化石能源发展瓶颈的要义:(1)大幅提高调峰、储能的能力,发展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来对风光进行互补,使电力输送更加安全稳定;(2)长距离电力输送要作出技术改进和调度方式调整。储能+能源互联网建设,在提高电池技术,缓解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弊端的同时,完善电力互联,打通源网荷储各环节,从而应对大规模波动性电源接入电网的挑战。
  (二)中度相关产业:高碳传统产业的减排转型
  高碳工业:市场供给侧产能压缩
  钢铁减排路径──长流程产能压缩+短流程废钢发力。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量约18%,是仅次于发电部门的高碳行业。(1)长流程:高炉+转炉为核心设备,炼钢碳排放量远大于短流程(吨钢排放量:长流程2.1吨/短流程0.9吨),压减粗钢产量为突破重点,优化板材行业供需结构。(2)短流程:废钢为主要原料,电炉为核心设备,未来将重点攻坚“废钢回收+电炉改造+清洁电力”的低碳技术产业化。
  水泥减排路径──单位减排+整体减排。(1)技术改良降低单吨碳排放:发展智慧矿山,通过改善工艺使用替代原燃料优化指标等;(2)政策与市场合力降低行业总产能:如错峰生产、淘汰落后产能、龙头收购兼并小型企业等。
  建筑业:装配式建筑+光电建筑
  建筑减排路径──内含减排+运营减排。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51.3%,建筑业脱碳攻坚点在于:(1)建材业(水泥等)和建筑业协同下的建筑业全周期减排,以解决增量建筑的“内含碳排放”;(2)建筑需求与城市化不断提高,“运营碳排放”居高不下。
  未来低碳转型方向──装配式建筑+光电建筑。(1)装配式建筑:能够大幅减少建筑原材料与能源消耗、降低施工污染、提升施工效率;其中,钢结构在建筑环保以及产生的建筑垃圾方面尤其有优势。(2)光电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优势明显,如无需占用额外土地资源、有效地减少建筑能耗、降低墙面及屋顶的温升、无噪音及污染物排放、不消耗任何燃料。
  (三)
  衍生相关产业:高碳领域与碳回收
  高耗电产业:潜在增长的高碳领域
  IDC:高耗能促绿色化转型,温控提效是核心。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到2030年用电量将突破4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将升至3.7%(且IDC行业约70%为电力为煤电供应)。温控效率提升是降低数据中心用电量的关键之一:(1)余热回收,可用于园区的暖热供应,同时减少冷却环节耗电;(2)自然冷源和制冷技术,利用自然冷源及高效制冷设备(例如AHU空调)相结合的方案降低PUE;(3)AI智能控制调优,通过AI智控实时监测,以调节PUE值子系统达到最佳运营状态。
  电解铝:电力脱碳是首选路径,水电空间暂时受限。2020年我国电解铝行业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约为4.26亿吨,约占全社会二氧化碳净排放总量5%。电解铝行业没有循环利用热力+蒸汽环节,碳减排路径大概率为直接去火电电解铝产能。水电生产电解铝成本优势明显,但据全国水力资源复查结果,我国水电可开发容量不足7亿千瓦,面临资源禀赋限制。
  环保产业:节能减排下的碳回收者
  回收处理行业需求提升,新能源环卫车市场扩张。(1)废钢回收:废钢是钢铁产量的“调节剂”,随着钢铁生产工艺的继续成熟发展,短流程炼钢将拉升废钢回收需求。(2)电池回收: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预测,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随着早期推广应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逐渐进入报废期,退役电池数量开始呈现规模化趋势。(3)垃圾焚烧:《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2011-2020我国垃圾焚烧厂的数量增加303%、焚烧处理量增加577%;焚烧相比填埋具有占地面积小、能源利用高等特点,产能占比持续提升。(4)新能源环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要求,2021年起公共领域车辆中新能源比例不低于80%,2019年我国新能源环卫车销量为2295辆,仍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未来市场扩展空间较大。
  碳捕捉技术场景渗透,泛减排概念间接受益。(1)碳捕捉技术: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碳捕集与碳封存技术能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20%~40%,在双碳目标下,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场景对于碳捕捉技术需求提升。(2)泛减排产业:“碳中和”政策掀起全社会绿色环保潮,大气污染处理、污水处理等产业虽然不与双碳目标直接相关,但此类泛减排绿色赛道也都将间接受益。
  1
  构建“碳中和”系列指数
  依托于“碳中和”产业图谱,通过精选各赛道直接受益标的,形成碳中和300、上游原材料、化石/非化石能源、能源输配、高碳工业、建筑业、新能源车、回收与处理等九大指数,从指数策略视角挖掘“碳中和”细分赛道未来潜力。
  (一)“碳中和”系列指数成分全览
  市值维度──高碳供改赛道大市值龙头占多,低碳新兴赛道中小市值主流。(1)整体:碳中和300指数中,中等体量成分股占比最多(市值20-100亿占比55.33%)。(2)传统产业: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以及钢铁、水泥等与高碳工业出清效应下龙头成为最大受益者,成分股中千亿以上标的占比分别25%/20%。(3)新兴产业:储能、充电桩等能源输配行业中,中小市值企业主力(市值100亿以下占比80.00%)。
  盈利维度──高碳工业20/21年业绩预期改善明显,“碳中和”时期整体盈利可期。(1)碳减排优化供给竞争格局,钢铁、水泥等高碳工业龙头业绩增速由负转正(归母净利同比19年~23.89%,20年预计13.26%),(2)在“碳中和”主题催化下,各赛道20年业绩预期增速均远超上年,21年业绩预期持续向上,铜及新能源金属、新能源车未来预期高成长(20-22年业绩平均年增速分别44.16%/37.21%)。
  基金持仓维度──传统产业关注度相对较低。(1)新能源领域:能源革命方向明确,低碳能源供需两端产业位于基金超配前两位(新能源车与非化石能源基金超配比例分别-0.07%/-0.17%)。(2)传统产业:煤炭、石油及天然气低配(化石能源超配比例-1.01%),建筑行业中的装配式建筑、节能建筑细分龙头买入度较低(超配比例-0.95%)。
  估值维度──碳排放主力赛道性价比高,新能源车估值待消化。(1)估值水平:上游原材料、新能源车指数估值高企(整体法PE(TTM)分别113.70/69.92),装配式、光伏一体化等新式建筑细分龙头估值较低(整体法PE(TTM)8.69)。(2)盈利-估值比较:电热部门(火电等化石能源)及工业制造业部门(钢铁、水泥等高碳工业,装配式建筑、节能建筑等建筑业新兴龙头)相关指数成分配置性价比高,新能源车赛道估值有待进一步消化。
  (二)“碳中和”系列指数收益复盘
  走势复盘:传统产业供改去产能,政策与基本面依次拉升。(1)2016年:供给侧改革主题核心驱动因子为政策刺激,体现为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估值拉升(2016年底PE(整体法,TTM):高碳工业指数51.58,化石能源指数108.08);(2)2017年:供改主题叠加基本面改善,煤炭、钢铁等上游产业明显改善,走势出现高峰;(3)2018年后:供改进入常态化,指数走势趋稳,2020年下半年受益于疫后工业复苏,传统产业各指数迅速提升。
  “碳中和”与15年供改相似,将更加注重结构调整。2015年底开启的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淘汰落后产能,前期政策刺激拔估值,后期产能利用率提升促进基本面改善。“碳中和”目标着眼于减少碳排放,高碳产能出清逻辑可比2015年供给侧改革,差异点主要在于“碳中和”将更加重视新旧能源结构的调整。
  指数收益:传统产业收益20年(“碳中和”前)与15年(供改前)相似。(1)传统产业:20年仅上游铜、锂、镍等原材料收益跑赢大市,盈亏板块分布与15年供改前相似,但板块间收益差距更大。(2)新兴产业:16-19年绿色新兴产业收益不及沪深300,能源输配指数收益表现偏弱(相对收益:17年~37.63%、19年~17.20%)。

※ 注释
  1.碳中和系列指数编制方法
  (1)成分股筛选:基于“碳中和”产业图谱,根据2019年报披露的主营构成,筛选300只“碳中和”受益标的,同时精选出各领域龙头企业;碳中和300指数包含上述300只筛选标的,其余指数成分股由对应部分领域标的组成;
  (2)指数计算:基日2010-01-01,基点1000,以自由流通股本加权计算(权重上限15%),新股上市5个交易日后纳入指数。
  2.20Q4碳中和系列指数基金超配计算方法
  基金超配比例=基金配置比例-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其中:
  (1)基金统计口径:偏股型基金(不含指数型),即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不含指数型)+开放式偏股混合型基金+开放式灵活配置型基金+封闭式股票型基金;
  (2)基金配置比例:20Q4前十大重仓股自下而上汇总的基金配置比例;
  (3)自由流通市值占比:自由流通市值占A股总体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截至2020-12-31)。
  系列报告
  1
  微观结构恶化系列
  3.18【广发策略】从微观结构看美债和A股──微观结构系列(三)
  3.12【广发策略】如何观测市场微观结构?──微观结构系列(二)
  3.3【广发策略戴康团队】微观结构恶化──历史与影响
  2
  暂避锋芒,扩散升级系列
  3.4【广发策略】拾级而下,“市值下沉”如何布局?
  2.24【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扩散升级──A股市场策略快评
  1.31【广发策略】背离已收敛,广度将扩散──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月第5期)
  1.17【广发策略】波动加剧,行情扩散──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月第3期)
  1.10【广发策略】非典型躁动,广度下降意味什么?──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月第2期)
  3
  第三波顺周期行情 |“后疫情”需求修复
  2.19【广发策略】基于产能周期看当前行业比较──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三)
  2.17【广发策略】第三波顺周期行情已经确立──周末五分钟全知道(2月第2期)
  2.3【广发策略】哪些行业“供需缺口”潜在扩张?──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二)
  2.2【广发策略联合八大行业】如何布局21年涨价(下篇)
  2.2【广发策略联合八大行业】如何布局21年涨价(上篇)
  1.19【广发策略】产能视角看行业“供需缺口”──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一)
  1.3【广发策略】迎接“第三波”顺周期行情──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月第1期)
  4
  “碳中和”系列报告
  3.23【广发策略】政策比较:“碳中和”如何实现?—“碳中和”主题投资系列(三)
  3.19【广发策略】产能视角看“碳中和”投资机会──行业比较新视野系列(四)
  3.14【广发策略】避闹取静,“碳中和”恰逢其时──周末五分钟全知道(3月第2期)
  2.25【广发策略联合全行业】谋局“碳中和”—“碳中和”主题投资系列(二)
  2.9【广发策略】擎画“碳中和”主题投资愿景—“碳中和”主题投资系列(一)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1年3月25日
  分析师:
  倪赓:SAC 执证号:S0260519070001
  戴康:SAC 执证号:S0260517120004,SFC CE No.BOA313

▲ 团队成员介绍 ●
  戴 康 CFA:策略首席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0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
  郑恺:资深分析师,硕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7年策略卖方研究经验。
  曹柳龙:资深分析师,硕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6年策略卖方研究经验。
  俞一奇:资深分析师,硕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波士顿大学。6年大类资产配置、市场研究和国际比较经验。
  韦冀星:资深分析师,硕士,毕业于美国杜兰大学。3年证券行业研究经验。
  倪赓:资深分析师,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3年证券行业研究经验。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只为那一刻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只为那一刻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只为那一刻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只为那一刻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只为那一刻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只为那一刻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南昌房地产新政文件将收回:市政府被约谈 住建部已赴现场督导 国君策略:策略视角下的一季报前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11-1 07:51, Processed in 0.2652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