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867|回复: 1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杨旭 发表于: 2006-1-17 21:29:3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羌族(矿藏·能源)[配乐]羌族古声部老人演唱的《出征歌》

 [复制链接]
羌族古声部老人演唱的《出征歌》  mdnxnBWI.jpg  保存到相册
羌族古声部老人合唱队(2004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西部民歌电视大赛银奖)
media/music/qiang/qiang_001.rm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杨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杨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杨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杨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杨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杨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达州:欢乐的中心广场 再上帕米尔──走进葱岭
2# 四姑娘山
 罗子兰 发表于: 2006-1-18 16:08:3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好帖,太好了.谢谢楼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Gu_7 发表于: 2006-1-18 18:40:53|只看该作者

杨旭 转帖都不说一声,这首歌我找了好久才在藏族音乐网的站长那里淘到.

55555,我好生气^^^

但是好帖子就是要多转才好,呵呵,我不会介意的^^^^^^

其他朋友也可以转到其他大型的论坛去哦!(特别感谢:http://bbs.tibetmusic_net/[藏族音乐在线])
4# 金佛山
 楼主|杨旭 发表于: 2006-1-18 19:12:54|只看该作者
罗姐抬举我了哈。

帅哥不好意思哈,本来想给你说的,但玩完游戏就忘记了,你那的羌族歌曲还真不少,有好多都没听过,大长了见识。

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啊,真的很不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罗子兰 发表于: 2006-1-19 14:15:59|只看该作者
怎么把录音取掉了?直接在这里就听多好.Gu_7不会介意的,再放上来呀.
6# 青城山
 彬斌 发表于: 2006-2-15 17:50:23|只看该作者
2月没来~~~~~今天来踩起~~别在打击我的 发帖~`信心~~~~到时我就半年没信心来了`~~

  看我以前发的贴  还在也~`~看来你们这些老大 ~~不行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罗子兰 发表于: 2006-2-16 22:28:23|只看该作者
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歌舞将面临失传危险

11/21/2003/10:59
华夏经纬网

  中国的多声部民歌侗族大歌上世纪曾轰动世界,扭转了西方音乐界认为“中国民间没有多声部合唱曲”的偏见。然而学者们发现,这种古老的民歌正面临失传之虞,即使在其主要流传地,侗族年轻人会唱此歌者亦廖廖。

  一位来自四川的专家称,九寨沟著名的南坪民歌现仅有八人能演唱大多曲目;羌笛演奏者亦不超过十人;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者只有数量刚好够的四人,且年龄最小的都已五十多岁。

  民进江西省委会调研组在对赣西傩文化进行调研后发现,许多傩面具、傩轿、傩饰、傩服散失,傩舞队部分解散,傩艺人后继无人。

  贵州省一位民间文艺工作者称,在该省相当部分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口传文学、民歌、古歌、乐曲、曲艺等在原流传地区因无人继承而濒于失传。

  学者们认为,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习惯亦发生改变,年轻人喜爱流行音乐超过民族歌舞。另外,他们往往选择出外打工等谋生手段,不愿随老人学习传统歌舞。随着老一辈民间艺人的衰退,民族歌舞后继乏人。

  有识之士指出,必须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歌舞的抢救保护。若能将其因地区、因民族而异推入当地学校,应能促进其进一步传承
  
8#
 greenorchid 发表于: 2006-3-6 01:03:51|只看该作者
羌族真正的艺术灵魂已经渐渐的湮灭在了岷山山脉茫茫高山上的石碉筇笼里了.我们怀念它.但是这种什么羌族多声部合唱已经是九寨沟里太商业化的演出.变味了.越听越觉得心里凄凉无限.

羌族消失的不仅仅是歌舞,不仅仅是羌笛.它消失的是历史强要附着在它挚爱的儿女身上的贫穷,以及与贫穷相伴的:"艺术".

在我们"现代人"追求着日愈完美的生活享受的同时,我们没有任何权利要求少数民族固守着贫寒的生活.让他们追求他们完美的物质生活吧.然后,让我们一起追悼我们完美的精神生活的渐行渐远.

这就是这们渴求的天堂,不是吗?这就是我们,所有"人"所向往的完美生活.

不悲叹,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年少.

接受人类历史年岁的增迭吧.我们在长大,"人类历史"也在长大.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已过"玉门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greenorchid 发表于: 2006-3-6 01:05:14|只看该作者
不要再播放这样的声音了.它不是真实的.它的背后牵扯着金钱.每天都在九寨沟繁乱的环境里演出.
10#
 阿斌 发表于: 2006-4-22 11:41:07|只看该作者
看了你们的贴子,我就想起藏羌歌庄了,还有马尔康,金川那边的圈圈舞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7 07:24,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