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9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八神 发表于: 2015-12-7 09:56:0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蜀道文学对李白诗风和人格形成的影响

 [复制链接]
源自:《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7月
  古代的蜀道难于上青天,因其地理形势的重要,人文积淀的深厚,自然景观的秀美,被历代吟咏不绝。从古至今,蜀道是蜀中与外界互通的必经之路,它促进了蜀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繁荣,蜀道文学历经千百年,成为中国地域文化的一朵奇葩。8 C0 n& Q6 b) j- ]) A* S5 X http://www.phoer.net
  先秦时期的蜀道已进入创作者和民间文学的视野,主要收录在《诗经》中。比如,《诗经·周南·汉广》、《诗经·大雅·旱麓》、《诗经·秦风·终南》、《诗经·大雅·崧高》等等。以蜀道起兴为后世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后学者经常以“蜀道”为题,抒发万种情怀。汉魏晋时期是蜀道文学的繁荣昌盛时期,司马相如、司马迁、王褒、扬雄、曹操、诸葛亮等名人,为蜀道文学的发展做了杰出贡献。隋唐五代时期,蜀道文学进入了史上空前绝后的发展期。“初唐四杰”入蜀,促进了长安与成都的文学交流,蜀中才子陈子昂和李白的出现,为蜀道文学的繁荣锦上添花。陈子昂闪亮登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为蜀道文学谱写新的篇章。李白创作的《蜀道难》,成为蜀道文学的空前绝后之作。安史之乱后,“天下诗人皆入蜀”,出现了伟大诗人杜甫的蜀中之旅。两宋时期,随着关中的衰落,秦蜀一体化的“天府之国”裂解,繁荣了千余年的蜀道经济衰落,对蜀道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蜀道文学逐渐黯淡。元明清时期,蜀道文学逐渐衰落,大运河文化慢慢崛起,回到汉唐成为这一时期蜀道文学的主题。从上可知,蜀道文学源远流长,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在这种文化积淀下,李白的诗歌与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促进了蜀道文学的繁荣。
http://www.phoer.net   i& [7 N) \' ]* A  险峻危峭的蜀道地理特征促进了李白雄齐壮丽诗风的形成。李白在青少年时期十分喜欢漫游,他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云:“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可见,蜀中各地的名山大川都是他游览的地方,蜀道的自然景观更是李白必到之处。“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身临太白山下,翘首仰望,海拔3767米的山峰似插入蓝天,令人唏嘘,要攀越这样的险峰不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心〔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扣参历并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残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枯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古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亦如此,磋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用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运用巧妙合理的艺术夸张,结合具体细致的景物描写,反复渲染蜀道之难,写得气势夺人。其语言之奔放,形象之生动,音调之激昂,都达到了空前的境地。正因这首诗,贺知章称李白为“嫡仙人”。像《蜀道难》这样雄奇壮丽的诗篇,还有很多。比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又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再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还有“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这些诗句集中体现了李白开阔的眼界,超凡的想象力和雄齐壮丽的诗歌3 I7 w4 }! M# K( K7 M http://www.phoer.net
  风格。. f7 r3 ]  g* A$ F7 I! u1 m8 f http://www.phoer.net
  奇思幻想的蜀道神话传说促进了李白浪漫飘逸诗风的形成。《华阳国志》从蜀王谱系的角度,描述了从蚕丛称王,历经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蜀王换代史及其主要事迹,其中辅以“蚕丛目纵”、“鱼凫仙道”、“杜宇化鸟”、“朱利出井”等神话内容,表现了巴蜀先民对历史的一种勇敢浪漫的原始思维和直觉把握。而“五丁开山”、“廪君化虎”、“鱼盐神女”、“巫山神女”等传说则充盈了巴蜀先民浪漫奇幻,瑰丽飘逸的图腾崇拜,这些都是一种神奇浪漫的地域思想形成的土壤〔2〕。望帝杜鹃的传说已久,是蜀道文学中较早的神话传说,见于《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蜀志》。传说古代蜀国的君王望帝,名杜宇,在周朝末季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凄哀。他后来得道升天,为蜀人怀念。此外,石牛便金也是有名的蜀道神话。此神话出自于《华阳国志·蜀志》,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王报珍玩之物,物化为土。惠王怒。群臣贺曰:“天承我矣!王将得蜀土地。”惠王喜。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人当作王。悦之,使使请石牛,惠王许之。乃当作蜀。遣五丁迎石牛。即不便金,怒遣还之。乃嘲秦人曰:“东方牧犊儿。”秦人笑之,曰:“吾虽牧犊,当得蜀也。”〔3〕再者,五丁开道也是蜀道文学著名的神话传说,它出自于《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五丁的故事流行于川西各地,传说不一,大多与开通蜀道有关〔4〕。无论有关这个神话故事的传言如何,都赞美了五丁大力士开拓进取和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他们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巴蜀人民,而且也对后世文学家产生了深刻影响。李白自小受巴蜀文化的浸润,继承了蜀道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李白的浪漫是他对自由、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李白为了表达这种强烈感受,在创作上选择了易于表达自我主观色彩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并从民歌、民间故事中汲取了大量的素材,形成了独特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5〕。李白浪漫飘逸的诗篇众多,比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再如,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  w. S0 E" a9 ]) H http://www.phoer.net
  蜀道诸栈上的摩崖石刻促进了李白颂扬诗体的形成。摩崖石刻有《石门颂》、《石门铭》、《鄐君开通褒斜道》、《杨淮杨弼表纪》、《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汉武都太守汉阴阿阳李翕西狭颂》,这些古迹从文学形式上来看都属于汉赋,专为歌功颂德而作。《石门颂》又称为《杨孟文颂》,系颂扬杨孟文复修成褒斜道盛事功德之文;《石门铭》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系歌颂北魏梁秦刺史羊祉之文;《鄐君开通褒斜道》又称为《大开通》或《开道碑》,系歌颂鄐君主持开通斜道;《杨淮表纪》全称《司隶校尉杨淮从事下邳相弼表纪》,亦称《卞玉过石门颂表纪》,系歌颂杨氏祖孙业绩;《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与《汉武都太守汉阴阿阳李翕西狭颂》,都系歌颂东汉武都太守李翕之文。汉赋一般采用四言韵诗形式,典雅庄重,富于节如《石门铭》:“水眺悠晶,林望幽长。夕凝晓露,昼含曙霜。秋风夏起,寒鸟春伤。”李白的赞颂碑铭、书记序文类诗歌,也以颂扬为主。例如,颂扬赵公执政威武曰:“及公来思,大革前弊。”(《赵公西侯新亭颂》)颂扬韦公政绩则曰:“我邦伯韦公,大彭之洪胤,扶阳之贵族。雄略迈古,高文变风。运当一贤,才堪三事。历职剖剧,能声旁流。衣绣而白笔横冠,分符而彤襜入境。曩者永王以天人授绿,东巡无名。利剑承喉以胁从,壮心坚守而不动。房陵之俗,安于太山;休奕列郡,去若始至。帝召岐下,深嘉直诚。移镇夏口,救时艰也。慎厥职,康乃人。减兵归农,除害息暴。大水灭郭,洪霖注川。人见忧于鱼鳖,岸不辨于牛马。”(《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颂扬贺公曰:“宽猛相济,弦韦适中。一之岁肃而教之,二之岁惠而安之,三之岁富而乐之。然后青衿向训,黄发履礼。耒耜就役,农无游手之夫;杼轴和鸣,机罕颦蛾之女。物不知化,陶然自春。权豪锄纵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行者让于道路,任者并于轻重。扶老携幼,尊尊亲亲,千载百年,再复鲁道。”(《任城县厅壁记》)颂扬韩公曰:“君自潞州铜鞮尉调补武昌令,未下车,人惧之;既下车,人悦之。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奸吏束手,豪宗侧目。”(《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除上以外,李白颂扬类的诗篇还有《虞城县令李公去思碑》、《朱虚侯赞》、《赵公西侯新亭颂》、《剑阁赋》、《天门山铭》等等。# }3 [* O& u, [! G+ C' T http://www.phoer.net
  自然的蜀道艰险雄奇,历史的蜀道波诡云谲,人文的蜀道风云万千〔6〕。李白在蜀中生活了20年,蜀道对李白人格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李白的志气,是他生活的底气,他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豪气,是他生活的风度,他高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骨气,是他生活的气概,他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三种气质构成了李白的人格魅力。在李白蜀道诗中,蜀道的艰险难行与人生的艰辛交融在诗中,蜀道促成了李白独特人格的形成。
http://www.phoer.net 7 L2 u1 u, O0 W+ H* W9 u  V  蜀道历史人物影响了李白性格的形成。战国秦汉以来,千里蜀道活跃过众多的历史人物,英雄与小丑,贤相与昏君,忠烈与奸邪……各具特色的历史人物在蜀道演出过一幕幕影响深远得历史活剧,并在沿途留下大量胜迹遗址昭示后人,其中又以秦汉三国人物最为集中〔7〕。秦汉三国期的蜀道人物,诸葛亮是其中影响最为巨大而深远的第一人物,唐宋文人学士游历蜀道,总会油然想起这位曾在蜀道险峻途中挥师北伐的蜀汉丞相〔8〕。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而后,精心设计,全面布局,助推刘备获胜。诸葛亮是蜀道长廊的杰出人物,他也是李白始终景慕并自比的人物。少年落拓楚汉间即有“自言管葛竟谁许”之叹(《君道曲》)。“鸿骞凤立,不循长流。孔明披书,每观于大略”(《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观于大略”言其“不循长流”,李白以诸葛赞对方,实亦有自诩之意〔9〕。再如司马相如,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曰: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此诗抒发了少年壮志满满却又身怀愁绪,只能感叹像司马相如这样的历史人物。李白的诗文受司马相如的影响也很大,司马相如一直是李白追慕效法的对象,他的诗《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云:“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可见,李白在幼时已经涉猎司马相如的文学作品。在《赠张相镐》其二中又云:“十五观七书,作赋凌相如。”他在青年时就已创作了《拟恨赋》、《大猎赋》,在开元八年曾向益州长史苏蕤献过赋,被苏蕤夸赞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上安州裴长史书》)他在诗中涉及司马相如的地方有18处,还多次自比司马相如〔10〕。“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欲论文章”(《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相如去蜀谒武帝,赤车驷马生辉光。一朝再览大人作,万乘忽欲凌云翔”(《白头吟》)。李白的诗歌,尤其是长篇诗体,受司马相如影响及大,有“以赋入诗”的现象,充分地吸收并发扬了汉赋铺张扬厉、体物浏亮有恢宏气象的特点〔11〕。在司马相如《子虚赋》、《长林赋》的基础上,李白创作了长篇诗体《大猎赋》、《明堂赋》,并以此为幸。司马相如对李白的影响之大,他也期待有“汉家天子驰驷马,赤车蜀道迎相如”(《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的一天。在蜀中生活了20年的李白,高吟《蜀道难》,于唐开远十三年春经三峡出川,从此以往,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不过,诗人再也没有返回故乡,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深深思念着故乡。脍炙人口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淮南卧病抒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思蜀之心深沉而真挚〔12〕。这种思乡之情,多次在诗歌中表达。比如,“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两句,则是李白对故乡窦圌山秀丽风光的由衷赞美。李白对故乡的热爱,还体现在对蜀道的歌咏。《剑阁赋》曰:“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赞美剑门的雄伟险峻,感叹蜀道的崎岖壮丽,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故乡山川的热爱之情〔13〕。《送友人入蜀》曰:“见说蚕丛路,岖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蜀道在崇山峻岭中迂回盘旋,山崖峭壁仿佛迎面而立,脚下云翻雾滚,宛若从马头升起〔14〕。这是一首描绘蜀道山川奇美的著名诗篇。李白对家乡的热爱,对蜀道的赞美,是他人格魅力的绽放,也是一位文学巨匠带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g5 n- u' k5 r) j http://www.phoer.net
§ 参考文献6 V! }8 Q0 @  w5 s http://www.phoer.net
  〔1〕〔12〕 徐昌义,李发贵,周群华.巴蜀古道游[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16-17,81
http://www.phoer.net ( b" W/ q3 g: Z" J( f+ ^  〔2〕〔5〕 甘成英,毛晓红.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4,(4)
http://www.phoer.net + `9 k) t2 y4 m  〔3〕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3
http://www.phoer.net ' R1 q* L* i0 }+ M  〔4〕 谭兴国.巴蜀文学史稿[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7& @; M- @" l2 ^ http://www.phoer.net
  〔6〕 龙腾,屈嫚莉.蜀道的前世今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2 v  v3 U* Z1 x% z; i http://www.phoer.net
  〔7〕〔8〕 马强.论唐宋蜀道诗的文化史意义[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5,(8)  x2 B  B) z) f0 H. N http://www.phoer.net
  〔9〕 裴斐.李白与历史人物[A].李白研究学会编.李白研究论丛·第二辑[C].巴蜀书社,118
http://www.phoer.net " G0 W8 U: }' g+ ^  〔10〕〔11〕 葛景春.继承与超越──论李白诗风与地域文化的关系[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http://www.phoer.net " X3 d) u2 N+ }$ u  〔13〕〔14〕 吴明贤.李白与四川[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57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八神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八神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对抗黑车 泸州古蔺客车经营者联名求降价 大爷每天头顶68斤石磨盘骑车10公里锻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09:22,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