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677|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俊 发表于: 2006-4-16 18: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人物·人事尹墨怀 从高迈走向苦吟的浪子

 [复制链接]
我家的老一辈人都是“北迁一族。”当年支援建设来到德阳。所以有时候我在想,我天生好动的性格,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遗传,喜欢居无定所的到处的飘荡,四海为家。
  说起来也满逗的,我对家的感情,好象是随着年龄的争长而不断厚积,小时候,我心特别野,中学毕业以后,我辍学了整整一年,脑子里当时做的全是纵横天下的梦。在后来我去技校里学到了一门手艺。18岁那年,我真正离开了家乡,以一名“安装工人”的身份,开始社会闯荡。饱尝了生活艰辛的我,这个时候才念起了家乡的好,念起了我的母亲,和家人。那年快到中秋,我独自坐在天津塘沽港边,望着大海,止不住思乡的渴念,写下了“独坐高楼倚栏杆、海风吹拂荡情怀,思绪成凝吹不散、拟越重洋到故乡”的诗句。“独在它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种滋味,我算是尝到了。
  或许是出于对家乡的怀念,更出于对这份“平凡生活”的厌倦。我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说实话刚回来的时候,出门在外受了点小小打击的我,当时心理很乱,脑中对未来一片空白,套用那时我写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话“四海皆生计,我意在何方?”未来是什么?未来在哪里?我很茫然。
  在家中百无聊赖的我开始提笔信手涂鸦,在文字间任意洒脱,以寻求一点点心灵的安慰,那时候正在流行一种网络小说,武侠、玄幻、网游。写了挂在网上,有人欣赏,并且很多网站设立了VIP会员收费阅读,付给网络写手一定的报酬,一些台湾的私人出版社猎头也打出招牌,物色一些好的作品拿到台湾出版。我那时心血来潮,一口气写了3部,自信满满,人生的目标也就此确立,往后要以写作为生。这条路是我当初自己选择的,现在仍依旧义无返顾的没有回头,但弯路却也没少走。
  2003年,我结识了著名作家宋别离先生,当时他正在物色《眉山我注定逃不出你的多情》一书的创作组成员。见我当时年轻气盛,决定让我不妨试试,结果一试就出了差错,缺乏深厚文学底蕴的我,立刻露出了马脚,创作出来了一堆的废品。结果当时书出来了,我的文字却一字没有。空留下了书页上一张印有我于工作室成员合影,影象苍白,似也在嘲笑着我,嘲笑着我的轻狂,和无知。
  经过痛苦的反思,我觉得是“网络“害了我,宋别离先生当时就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的毛病“浮躁”。他奉劝我远离“网络,”写作这东西是要塌塌实实一步步的来的。而今我同样奉劝那些当年同我一样的年轻人,切莫要误入歧途,事实证明当年同我一起网络写作的伙计,要么洗手不干,要么就还在那条“死胡同里”艰难探索,不得出路
  我改写人文地理,是后来的事情了。那段时间正好赶上美伊战争,流太多的血了看的叫人发指,打打杀杀东西的我就在也不想写了。同时我又接受了文学根基不扎实的惨痛教训。 所以那段时间我干脆就没事扎在书里,一边学习,一边领悟。小说那时候看不进去,我以前买过一本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这时候正好没事捧起来好好研究,看了以后对我的震动很大,原来散文竟然可以这样写,我当时就有了一种想法,我必须走出家门获取某些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那时候我每天都在找生活很没规律,有时候去河边看书,有时候一直走,半夜也在走。后来这灵感还真叫我找到了,在家乡的那座孔庙里。所以我仍想对那些在写作中苦于无门的朋友说,写作来源与生活的积累与知识的积累,你如果不知道怎么写,就大量看书,在就是不仿多走走、多听听、多看看。
  最初我的文章是以模仿为主,模仿余秋雨的记得第一篇写的孔庙是以人文关怀为基调的文化大散文。写了以后,我又陆陆续续的写了很多,比如白马关、比如孝泉、都是我周边的一些地方。
  2004年底,我遇见了我后来的恩师著名人文地理作家叶蔚先生,我把文章拿给他看了,他说:我看你写这个能行。 那时候他正给南方航空杂志主编一期《回望家园》的大型系列文化专题组稿。问我想不想试试。我当时说实话,有些底气不足,没自信。但后来还是豁出去了。写了一篇交给他,岂料没过几天,他回复我已经采用了。那是我的第一篇处女作品,也是我的一个“开门红。”这个系列后来有人评价其厚度,价值超过了《国家地理》的问河系列,我也因此叫不少圈内人认识了我,跟着沾了不少光。从这以后,我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我一边阅读大量更广泛的,人文地理,史论专著之类的作品,一边又行走在四川,陕西这一片。寻找素材,还是边探索边写作。开始还是很艰难。一般人是体会不到职业赚稿的苦的,我们既无单位,也无固定收入,压力奇大。有人说中国赚稿人统计出来有10万左右现在,我觉得这说法不准确,因为这比例是按杂志注册数量还算的,这10万个人,挤在这大约只有3万多家的杂志上,竞争激烈可想而知。所以说这行业是非常残酷的,觉不像外人想像的那样简单,每一个写手都非常的辛苦,也是应该值得尊重的,因为是他们用手中的笔支撑着百姓的书报日常文化生活。
  那段时间得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爸爸妈妈是他们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我,使我才能够安下心来完成旅行、和写作。后来眼界开阔了,技巧也日趋开始走向成熟。约稿的杂志也逐渐多了起来。雨蔚先生一直也在我身边鼓励我,指导我,我们一直平辈称呼,但我知道没有他,这条路我肯定无法走的那么通畅。
  后来我们俩开始一起外出旅行,西到过荒芜人烟的“毛乌素”大沙漠, 北去过冰天雪地,零下三十多度的,双峰雪村。大半个中国省市被我们的脚犁了一遍。我们喜欢去一些荒芜的古城遗址什么的,曾经有人问过我们你们这些人怎么想的,爱到这鸟不生蛋的地方来。这个问题其实我自己也曾经问过我自己,我在《三国遗踪──庞统祠》一篇文化散文中,就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这些酷舞文弄墨的人,当真细胞分子的组合体中掺杂了何等奇怪的因数,不爱运动,却偏偏来此做马拉松似的大拉练,安于享受,却又偏偏要跑到这等的荒山野地来。远离了舒适的温床,明净的书桌茶几。这又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想在套用叶蔚先生的一句话来那就是:读完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走只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我也想过要不要改写点别的东西,比如时尚小说之类的,毕竟在我这个年龄,同行里写这样历史沧桑感特强的东西的人太少。但改来改去,总不能得心应手。这可能就像是我另一个朋友说的,墨怀身上全是古人的影子,一点无时尚的迹象。
  想想也是,一个不爱时髦,几乎平日只以看书,写作,行走为乐趣的人,有什么时尚可言呢?或许我这辈子就注定要在吟游诗人样的苦旅生涯中度过,有时候我真就在这样想。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俊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俊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俊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俊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俊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俊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水鸟的旌湖之恋(德阳城市味道之一) 尹墨怀是我市一位年轻的职业赚稿人
2# 四姑娘山
 teienke 发表于: 2006-4-16 22:08:0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羡慕楼主的生活方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11:1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