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9|回复: 0

[2021年一个持续100多年的谜题告破:生命为何能持续演化?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100多年前,遗传学家发现了生殖细胞中存在染色体重组的现象。这像是一种缓慢但平稳的演化方式,通过每一代生物,让基因组变得更具多样性。但就算是一个碱基出现异常,也可能会导致疾病。直至近期,科学家才弄清楚生物是如何精确控制这个过程的。
  撰文 | 石云雷
  审校:吴非
  有性生殖的优势
  20世纪最有影响的遗传学家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尔曼·约瑟夫·马勒(Hermann Joseph Muller)曾提出过一个理论,名为马勒的齿轮(Muller‘s ratchet)。作为一个利用X射线研究基因突变的科学家,他表示有性生殖相比于无性生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会经历一个减数分裂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帮助生物修复严重的DNA损伤。

  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会先复制一次,随后细胞会分裂两次,也就是一个母细胞最后会产生4个子细胞。在第一次分裂时,母细胞中来自两个亲本的染色体会相互配对,它们互为同源染色体。如果一条染色体存在双链都受损的情况,染色体之间可以通过交换、重组来修复损伤。而在无性生殖的生物中,由于无法进行重组,由DNA损伤等情况导致的基因突变会不断累积,最终导致生物死亡。(当然后期的研究证实,一些采取无性生殖的生物如细菌,也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有效修复DNA损伤,因此马勒的这一观点可能并不正确。)
  马勒提出这个观点,与其师从的基因学说建立者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利用果蝇开展的遗传学研究有关。在1916年,他还注意到在果蝇体内,具有相似的基因组成、能相互配对的染色体之间进行片段交换,并不只是为了修复受损的基因,还能进行基因重组,使得各个子代的基因组成并不相同。但是,科学界一直并不完全完全清楚基因重组产生的具体机制。
  每一代都在演化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都能促使物种演化。对细菌和病毒等来说,它们繁殖能力强,在面对外界压力时,可以通过快速的基因突变来演化。经过外界压力的筛选,一个种群可能只遗留下少数突变株,但由于其高效的繁殖能力,这些突变株又迅速形成一个新种群。
  多细胞生物体内也存在基因突变,但对它们来说,通过突变来演化并不是一条十分合理、具有效率的途径。例如,人体内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修复基因的突变和损伤,已有的研究发现,很多基因突变都和各种发育缺陷、癌症等多种疾病相关。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通过基因重组来扩大后代的基因多样性,虽然缓慢,但是一种稳定且有效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常见的疑问是,为什么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能精准地交换同等大小的片段呢?
  可以想象,如果交换的基因片段不相等,就会导致一场灾难。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染色体易位(非同源染色体的片段重新排列组合,交换后会使染色体的长度发生改变),这个过程可能导致胎儿的染色体丢失,甚至导致流产等多种异常情况。由于参与有性生殖过程的基因在生物体内就有保守性,一些科学家尝试通过研究一些较为简单的生物,来解答这个问题,以推进对多种生物的演化、发育的认识。而这次给出这个答案的,就是一种采取有性生殖的植物。
  一种特别的植物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一种体型十分娇小的植物,其基因组较小,只有5对染色体,是一种典型的自交植物(采取有性生殖)。和它的“前辈”──孟德尔用于发现遗传学规律的豌豆一样──这种植物注定要改变人们对植物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认识。
  2012年,法国让-皮埃尔·布尔然(Jean-Pierre Bourgin)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种新的蛋白HEI10(一种泛素连接酶),它属于一类被称为ZMM的蛋白。后者在减数分裂中主要负责调控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片段交换。此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这类蛋白中的多种蛋白各有分工:一些蛋白负责将两条染色体拉近,维持稳定的结构,另一些促进DNA的重组。
  有一种猜想认为,HEI10蛋白的功能会有所不同。它在染色体上的数量,能影响染色体进行重组的次数,或能控制染色体发生重组的位点。近期,在一篇发表于《自然·通讯》的文章中,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为了验证这一猜想,通过超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和数学模型,研究了拟南芥在减数分裂时期,其染色体上HEI10蛋白的行为。
  他们发现,在最开始时,HEI10蛋白会把染色体当成一条轨道,在上面随机移动,形成很多小的蛋白聚集体。随着时间流逝,HEI10蛋白移动到同源染色体形成联会复合体的位点。这一结构形成后,染色体之间才会进行交换。HEI10蛋白移动到这个位置会被固定住,随后,越来越多的HEI10蛋白会在同一个地点富集。最终,开始由HEI10蛋白组成的数百个小聚集体,变成了个位数的大聚集体。而在这几个HEI10蛋白最为富集的位点,染色体会发生交叉、重组的现象。
  当增加植物体内HEI10蛋白的表达时,细胞内发生染色体重组的位点会增加,而重组位点之间的距离会更近。而将细胞中的HEI10蛋白的数量降低40%时,同源染色体只有一个联会复合体区域会发生基因重组。研究人员认为,细胞的联会复合体区域是染色体进行交换的候选位点,而HEI10蛋白在位点上累积的数量,才会决定基因重组是否发生。
  在多种生物中存在
  这种基因重组的模式在很多生物体内(包括酵母菌、线虫、果蝇和哺乳动物)都是保守的。此前,在一篇发表于《自然·遗传学》的研究中,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尼尔·亨特(Neil Hunter)教授等人发现当缺乏HEI10蛋白,小鼠体内染色体重组的前期过程能顺利进行,但最终不会出现染色体重组,也就是说,HEI10蛋白在这一过程的后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些生命都来自一个受精卵,而最初的这个细胞中的基因组,也决定了后面组成生物个体的每一个细胞中的基因组组成。无论是基因上碱基突变的修复、表达以及基因重组都需要经过精密的调控,才能使生命得以存在、延续。但是,基因也十分脆弱,很多环境因素不仅能影响亲代的基因、患病情况和寿命,还能通过基因的传递,来影响子代。
  也就是说,一些不良的生活环境(空气污染物、紫外线、重金属和压力等)和生活习惯(酗酒、吸烟和食用大量垃圾食品),不仅在影响我们人类自身的健康,可能正在改变我们最底层的基因。随着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一部分的有害影响或许可以被消除。但现今,我们每一个人得以拥有健康的身体,或许还得感谢家族谱系上的亲人,以及体内时刻都在认真工作的各种细胞和分子。
  本文转自《环球科学》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圆圆的汤圆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圆圆的汤圆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圆圆的汤圆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圆圆的汤圆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圆圆的汤圆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圆圆的汤圆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9岁男孩在高速超车道上骑行被民警救下,家属送锦旗致谢 三个航天器获得的数据显示小型沙尘暴在使火星变得干燥中发挥巨大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16:57, Processed in 0.2184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