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619|回复: 7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交通·通讯[转帖]中外专家认可重庆为中国桥都

 [复制链接]
第17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在渝召开,这些专家建议重庆多注重桥梁美学,让人们能从桥上欣赏江景
  (记者杨光毅)重庆是不是“中国桥都”?重庆人一直认为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一直没有全国桥梁专家的明确说法。2006年5月第17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在渝召开,“中国桥都”这块招牌,终于被中外桥梁专家“授”给了重庆。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结构工程分会及重庆市建委、市交委等主办的“第17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在重庆召开,桥梁专家明确表示,重庆够得上“中国桥都”这一美称。

  “中国桥都”名副其实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桥梁专家张雁在致辞中,明确称重庆为“中国桥都”。

  而曾认为重庆要慎提“桥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项海帆,昨天也把重庆与“中国桥都”联系在了一起。

  据项海帆的说法,重庆现在的桥很多了,“在全国数一数二”,可以算“中国桥都”。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客座院士邓文中先生也说,基本上所有的桥型,重庆都有了,重庆的大桥是最多的。

  更应注重桥梁美学

  学术发言结束后,邓文中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桥梁一定要修得漂亮,要让人们能从桥上看见风景。

  邓文中特别注重桥梁美学,他说,“菜园坝长江大桥,上面过汽车,下面过轻轨。如果轻轨过桥的时候像穿过隧道,乘客很压抑。所以在设计上,我们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去掉了。”

  邓文中说,菜园坝长江大桥建成后,不管是坐汽车还是乘轻轨从桥上过,人们都可以很轻松地看江景。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老磨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老磨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老磨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老磨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老磨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老磨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道家哲学智慧的基本特点 蛋鸡真无聊
2# 四姑娘山
 楼主|老磨 发表于: 2006-6-16 23:23:4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转帖]  美丽的“桥都”

数量和种类全国之最

  重庆市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既以“江城”著称,又以“山城”扬名。

  特殊的地理环境使重庆市成为全国桥梁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城市。国际著名桥梁建筑工程大师、美籍华人邓文中不禁为之感叹:“重庆是真正名副其实的‘桥都’”。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重庆已建成公路桥梁4400多座,其中长江上建成特大桥11座,在建的9座,嘉陵江上已建和在建公路大桥有12座。仅主城区两江上,目前就已建成13座公路大桥,还有5座正在建设中。2020年,主城两江上将架起桥梁31座。

  重庆的桥梁种类繁多,拱桥、斜拉桥、悬索桥、连续钢构桥、T型钢构桥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身影。

  这里,有被誉为“千里渝湛第一桥”的大佛寺长江大桥,气势恢宏的鹅公岩大桥,宏伟壮观的马桑溪长江大桥,现代化的渝澳大桥──

  这里,有“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混凝土拱桥”万县长江大桥,“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桥”巫山长江公路大桥,“世界上公路和轨道交通两用拱桥中跨度最大的”菜园坝长江大桥──

  重庆因桥梁而发展,山城因桥梁而生动。白天,来来往往的人流、车流从桥上经过,为城市输送着活力与精彩。晚上,车辆舟船流光,不停穿梭于茫茫灯海之中,更为山城的夜色平添了几分妩媚。

  桥下水流倒映着都市的灯火,满天繁星又好似人间的灯火,遍地华灯若天河群星,上下浑然一体,五彩交相辉映,俯仰顾盼,情境各异。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重庆的热情与泼辣,造就了一座座大桥。如果说山是重庆的形象,水是重庆的血脉,桥就应该是重庆的骨架!

  3年建成一座大桥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重庆平均10年才建成一座桥,现在一般3年的时间就够了。”重庆市桥梁协会会长顾庭勇称。

  “九五”计划(1996年—2000年)开始以后,重庆迎来了历史上的“建桥高峰年”,李家沱长江大桥、嘉陵江高家花园大桥、嘉陵江黄花园大桥、长江鹅公岩大桥相继建成。

  进入“十五”计划后,重庆桥梁建设更是快马加鞭,嘉陵江渝澳大桥、长江大佛寺大桥、马桑溪大桥相继竣工。

  重庆被两江环抱,桥梁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重庆直辖市的设立,使幅员扩展到8万余平方公里,广袤的山川大地,急需更多的桥梁来实现天堑变通途的交通宏图。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改善重庆直辖市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重庆交通建设的蓝图上出现了“半小时主城”和“八小时重庆”、“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等字眼。

  “半小时主城”就是要求在主城范围内,任何一个重要节点到重庆人民广场,或者主城各区政府所在地到达重庆市政府不超过半小时。渝澳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拓宽工程等城市桥梁都是“半小时主城”工程的一部分。

  “半小时主城”作为一个奋斗目标,给多年苦于交通不便的重庆人带来几多兴奋。据了解,到2020年,主城区将再建8座大桥,包括现有的13座和在建的5座,2020年,主城两江上将架起31座桥梁。

  按照规划,随着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的延伸,整个重庆市境内未来还将出现100多座大桥。

  桥带来生机,桥注入活力,桥旁高楼与商机竞相生长。

  重庆人今日长缨在手,世世代代困扰重庆人的嘉陵江和长江两条苍龙如今也低下了桀骜不驯的头颅,滔滔江水已经不能阻挡前进的步伐。

  两江之上,众多的桥梁还将意气风发地凌波而起;巴渝大地,重庆的经济将随着交通发展蒸蒸日上。

  重庆人的桥梁情节

  “穿着中山服,春风满面地站在桥头,身后是彩旗飞扬的大桥”,许多老重庆人的相册里,大多有一张这样的黑白照片。一座桥建好了,人们与亲朋好友一道走一走,看一看,拍张照片留做纪念,这样的习俗,在重庆叫“踏桥”。

  上个世纪40年代,重庆人一直为哺育他们的两江所困,往返两岸只能靠渡船,交通极为不便。“一桥飞架,天堑通途”,是重庆人多年的梦想。

  “我们那个时候把去解放碑叫做‘进城’,由于交通不便,也难得进一次‘城’”。在嘉陵江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李卫东老人说,“早些时候只有木船,一次可乘坐12人,枯水期最多可乘坐16人。”那时的过江木船全靠人划桨,顺利的话也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后来有了轮渡,才好多了。”老人回忆道。轮渡一般一次能承载100多人,时速快,从江北城到朝天门仅需5—6分钟的时间。因此,又快捷、又安全的轮渡深受市民的欢迎。就江北城的渡口而言,每天可运送几千人。早上头几班船的乘客大多是商贩,他们必须乘坐前三班船,才能抢占好地盘,所以,每天凌晨2点就得在渡口候船。

  1958年,重庆开始修建嘉陵江牛角沱大桥,全桥长600.56米,车行道宽14米,人行道宽3.75米,是重庆市修建的第一座城市桥梁,也是西南地区惟一的钢桁梁城市大桥。

  消息一出,全市人民为之兴奋。然而,这座桥的修建却相当艰难。据当时参与工程的一位老工程师介绍,当时,在重庆修小南海铁路桥的国家铁道部大桥局也派人前来支援。他说,完成第一季枯水季节的施工后,第四工程处的专家撤离了重庆。经过多次研究,重庆人自己成立了工程处。但是,3年自然灾害紧接着来了。没有水泥,技术工人想办法研制出了土水泥。但土水泥不符合要求,他们还是忍痛将辛辛苦苦垒起来的土水泥桥墩炸掉重新修建。

  历经磨难,嘉陵江牛角沱大桥终于在1966年1月竣工了!嘉陵江牛角沱大桥是重庆从渝中半岛跨出的第一步,它不仅带动了观音桥片区的发展,对整个江北区到现在的江北、渝北和北部新区“三北”的影响都极其深远。

  以渝北区龙溪镇为例,1989年人口只有2万,当时只有一条公路,只有一班公交车,但石门大桥修好后,人口迅速膨胀为近20万。城市配套设施也迅速增加,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如今的龙溪镇已经成为主城都市区的一部分。

  1980年7月1日,长江石板坡大桥竣工通车,渝中半岛和江北区、南岸区终于连接在了一起。大桥,成了沟通两江三地的重要通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6-17 08:32:25|只看该作者
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时我和一帮十多岁的小崽儿一同去看桥,转眼40年过去了,现在都还清楚的记得。

要是能将重庆的桥梁都拍成照片贴上来那就真有意思了!
4# 金佛山
 楼主|老磨 发表于: 2006-6-17 11:11:58|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仁者乐山在2006-6-17 8:32:25的发言:
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时我和一帮十多岁的小崽儿一同去看桥,转眼40年过去了,现在都还清楚的记得。

要是能将重庆的桥梁都拍成照片贴上来那就真有意思了!

  老磨一直怀有此意,无奈:1、全市桥梁所在地过于分散,相对偏远,涉足不易;2、当今所建桥梁因受造价成本限制和实用性设计影响,美观性、特色性和标志性较差,不易拍出风采;3、由于重庆的地区性气候的局限,不易碰上好天气,所以个人在重庆拍这类题材,只能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好在重庆市建委已经作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前期准备和数字化档案处理,并拟建立一座“重庆桥梁博物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6-17 14:05:27|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之力要收集全市的桥梁难度确实很大,如果能发动各地的网友一同来收集,那就方便多了!
6# 青城山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6-17 14:45:15|只看该作者
今天拍摄的,雾气中的嘉陵江大桥
中外专家认可重庆为中国桥都  hxZrEWzN.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老磨 发表于: 2006-6-17 15:36:40|只看该作者
  [参考资料]1958年11月,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开工建设,至1966年1月竣工通车。根据建筑设计方案,该桥使用年限为50年。
  市桥协专家金忠狮介绍,1999年9月,我市投资近400万元,完成嘉陵江大桥钢梁涂装工程。这是针对重庆地区酸雨酸雾对大桥钢梁造成侵蚀而进行的。最后经专家测算,这项工程提高了嘉陵江大桥的安全运行能力。
  王铁梦教授认为,今后如果在防水堵漏、裂缝控制等方面维护得更好,嘉陵江大桥的使用寿命还可延长。
8#
 清心花茶 发表于: 2006-6-23 18:24:53|只看该作者
整些照片上来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01:39, Processed in 0.748802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