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村里来了强拆队 丰台花香羊坊村的一家村民称,自家养花大棚被村联防给用铲车推平了。赶到那里,地上确实一片废墟,花草被埋在下面。村民告诉文字记者说,来了六七百人,文字记者没说啥,回头跟我笑了笑:六七百人啥概念,不用铲车,踩也踩平了。其实我也不信,一般情况下受害一方提供的信息都有点夸张。文字记者去找传说中的六七百联防的时候,我坚持留在废墟上。一分钟后,文字兴奋的打来电话:真有不少人,快来!一彪人马由一路口走出,有200来号,分成三个方阵,每个方阵都有小头目率领,一个个满脸横肉,鼻梁上架着墨镜,浩浩荡荡走过来,村民暗地说,这就是联防队。第二天早上,同事发来短信说《强拆》太酷了,让他觉得时光倒流70年! 《京华时报》图片新闻《强拆》(图片同主题) 图片说明:4月7日,北京市丰台区花乡羊坊村工作人员带着大批联防队员前往下一个点拆除违章建筑。当天,羊坊村村民王艳荣家100多平方米的花棚被当做违章建筑强制推翻,而花乡2008奥运办公室工作人员则表示,清除违建主要针对在承包地上建房出租行为,盖花棚不涉及土地使用性质改变,应协商解决。 骆永红:点评《京华时报》图片新闻《强拆》 长焦头的运用极为忠实、客观地记录了现场细节,避免了人为夸张和拍摄者的主观附加,全由阅 读者各自体会。由此点评这张图片很难,难在它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少一厘则陋,多一分便滥。 这幅作品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人物神态的瞬间抓取,兴趣中心的位置上,三位便装者从各式制服的背景中脱颖而出,而戴礼帽者又成为画面十字交*点中心,他的“雍容气度”强行占据你的目光和注意力,礼帽、西装、蓄着小胡子、腆着大肚子,如果不是基于新闻现场这一事实,几乎以为来自某个片场的拍摄外景地,且“演员”表演十分出色。或许,这就是这位主角希望达到的效果,当然,以“黑社会老大”这种外观呈现的本意并非面对镜头,而是村民。“威慑力”,在他们这些村联防看来,是赖于生存的基础。 因此画面的诙谐、轻松下,掩藏的却是作者对这一并非偶然的农村基层结构中特有现状的忧虑,这正是这幅作品成功的关键之处。法制社会,遵循的是法治但这里看到的却是“人治”。和谐社会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无论从外表的打扮、还是行事的风格,都是一道十分不和谐的音符。正如作者在图片见报后,接到的一条短信所言:仿佛时光倒流7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