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276|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詹跃 发表于: 2006-7-3 00:43:3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瓦屋诗魂何绍基

 [复制链接]
瓦屋诗魂何绍基
  
 /王仿生
  瓦屋山雄峙于四川洪雅西南隅,宛若一巨大之诺亚方舟。其山形体雄伟、气势磅礴、幽壑深谷、飞泉天落、流瀑千仞、古木参天、遮天蔽日、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此地千古独风流,文人雅士,群贤独钟,代不乏人。今人不论,专说古人,就其荦荦之尤者,晚清何绍基实为不可湮灭之第一人也!
 
现将何之生平简述于次: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年又号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被时人誉为清代第一大碑学家,又被后人称为清代书学第一大家。其家学渊源甚为深厚。父凌汉公为当朝吏部尚书,从小与其弟绍业,绍清受知于著名学者吴荣光、程恩泽、阮元等,诸时贤皆大为延誉之。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与曾国藩同榜。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并主持过多省乡试和续修过《四川库全书》。他毕生勤学不倦,博古通今年内,学识醇厚。对于书法艺术,更是心慕手追。其根柢乃具体颜平原,上溯先秦三代古隶篆籀,下至南北碑版文字,遍临诸碑。对此,无不身体力行之,竭笔冢池墨之力,至老年犹日必书五百碗口大字也。一生行书楹联数千,无一同者。书法自成一体,时人拱若珍璧,为世所宝。凡人评骘先生,至今皆以书而论之,大多文名皆为书名所掩也。平心而论,先生并不独以书名擅世,其画、天文、律历、算经、小学、经史、子、集;金石、文章、诗词歌赋尽皆精妙。迭经兵燹后,仍遗留至今的有:《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文钞》、《东洲草堂诗钞》、《惜味道轩笔记》等。其论诗文则首推苏轼、黄庭坚。故先生为清代中宋诗之代表。当先生还在孩提时,除习时文制艺外,对于历史、文学、地理、方志、游记也有极大的兴趣,这对于他后来之漫游名山大川,不能不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认为除了以上条件外,还有一条必不可少的因素,即先生的爱国主义之心。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诗的著名诗人,每行一处必有诗文,光游瓦屋就留下了数十首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广阔富饶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古以来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所以数千年以来锦秀中华一直是中国人民生养休息的源泉,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无不为其纵情歌唱,用以表达对他的无限深情。先生在他的游瓦屋诗中,亦普抒情地倾吐着对她的讴歌,并在广大读者之中引来强烈的共鸣,这就是有肋于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历史上的许多爱国诗人,通常总是从热爱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开始,扩大而之,表现为对祖国河山的讴歌。他对祖国一山一水充满了爱恋之情,并用饱含情感的生花之笔,描绘瓦屋山的爱恋之情。诚如其高足朱鉴成在《峨眉瓦屋游草叙》中云:东洲先生视学蜀中,三年既去官,乃得作峨眉、瓦屋游。旧有诗盈卷,授其弟子鉴成曰:峨眉之闻,天下久矣。瓦屋则古无人迹,唯采笋者往焉。径险仄悬,峻类鸟道。余侧身横踏、或直走偃树背数里。两人前后翼以行颠,且不测矣!所产磐石灌木,密不见日色。形状恢诡,不与人间类。蒙苔藓数尺,如虬螭鳞,如兽牙爪鬼,神猛厉状,令人悸而不怡,非余盖莫能游也!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詹跃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詹跃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詹跃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詹跃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詹跃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詹跃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迟报的新闻 今天这一课:品格 (龙应台)
2# 四姑娘山
 楼主|詹跃 发表于: 2006-7-3 00:45:2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据史乘所记,与先生同游瓦屋者,原有三人,为清同治乙丑进士,钦点兵部主事,邑人傅大贞和先生之门生(今瓦屋山下炳灵人,秀才史济,史氏后人原藏有先生遇雨于史家所作诗文,后毁于文化大革命)。傅因体力不济,于中途返回。瓦屋风光,先生得之于傅氏。傅为之介绍,引起了先生极大兴趣,遂决意前往,探个究意。先生往往登山时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足登芒鞋,走在前头,连仆人不敢前往者,亦不能动摇先生信心。辄屏退仆人,独自前往,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先生对瓦屋真可谓慧眼识宝,情有独钟。朱氏又说:维天地之奇,待人而辟。峨眉未显之先,一瓦屋也。峨眉以浮屠重揽胜者,乐之愚夫村妇之嗜利徼福者,亦趋之。而瓦屋负其突兀奇者或莫举其名。兹山之灵,亦必有拂郁而不自得者。先生追幽险以著文章:辟草昧而新日月,非豪杰之士乌能夫……瓦屋自兹出云气,以霖雨苍生,蕃材林以备物利用不独无愧于峨眉而已!
 
先生一反众说,并对峨眉与瓦屋各自的特点作出了比较。真可谓发人振聋发溃,一语中的石破天惊,不同凡响。平心而论,两山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为蜀中名山,自古就有瓦屋与峨称姐妹之说,可谓公允。峨眉以殿宇宏丽著称,瓦屋则以幽奇险雄擅扬,真可谓积各有千秋。
这里千岩竞秀,万壑争异,山体雄伟无比,流水奔腾不息,给渔樵牧采打者提供了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资源。如能亲临其境,则使人心旷神怡,如坐春风。读了先生游瓦屋诗,更是情景交融,物我为一。
 
朱鉴成又写道:先生以文学热服海内外四十余年,鉴成何足尽先生唯世之论诗者于游山必称灵运,窃笑其卑陋。夫言岂一端已耶!先生之诗,固不必类谢,然诚不必类也!有人者无我,奚可哉!奚可哉!鉴成更感于岳读之炳灵:文章之升降矣。三代而后,辞章与孰开其原,非楚之屈宋乎?孰扬其皮,非蜀之扬,马乎?中原吴越盖未有先之者也!屈宋秉湖湘,云构泱漭浩潮幽秀之精,发为忠爱缠绵雄厉凄清之作,至今不奉其土风。而蜀自扬,马及唐宋来,数君子后闻者闻如生材,固不古若,何至遂无一人,得毋江汉。峨眉泄华已尽,瓦屋者又沉没于荒野之墟,虽有奇特之姿,无为之拂拭,亦闷其光,而弗显乎?先生自瓦屋而归也,人多笑且骇以为嗜奇癖。嗟乎!人身安于卑陋,赏人所共赏,而乃骇赏为厅耶!韩昌黎古豪杰人也,登华山而痛哭,彼有所惬怯,盖忠爱缠绵之隐,登高望远或人迹所不到,无可与语,盖怆于怀模山范水之材,盖不足以知之。先人以楚人为蜀人师,士化于诚而民喻其德,今将去而此诗适成,蜀人士诵之,亦必有忠爱缠绵厉凄清之作相继而兴者……“
 
大凡古人论山水诗,言必称谢灵运。鲁迅早在《坟·科学史教篇》中有言:世之评一时代历 史者,褒贬所加辄不一致,以当时人文所现,合之近今,及其差池,因生不满。若自设为古之一人,返其归心,不思近世,平意求索,与之批评,则所论始云不妄。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创造关于瓦屋山水诗最多的一人,这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瓦屋山地处偏远,导致了声名不显彰一事,又加上有些文人的肤浅之见,使瓦屋几于蒙上一些尘埃,先生以高屋建瓴的真知灼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为瓦屋山的历史地理地位进行了奔走相告,大声疾呼,敢于冒天下之大不违,这不能不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以下将重点谈谈关于先生瓦屋山诗的文化内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詹跃 发表于: 2006-7-3 00:46:48|只看该作者
  公元一八五三年(即清咸丰五年(癸丑)于四川学政三年后,先生利用卸任后即将回湖南的空闲时间,应友人傅大贞之邀从眉州至嘉定后,在游历了乐山大佛及峨眉山,又开始了对夹江千佛崖的游历,从夹江石面渡过青衣江,当晚宿三宝寺,翌日过江优游了金釜古观并留下了墨迹。惜五十年代初期皆毁于一旦。又于当天下午宿费雅南之五峰书院,第二天游历了临江寺和纯阳观后渡江至洪雅傅府作客。应知县伍芸青之请游了月珠寺,田公书院及雅雨楼。在其《伍芸青大令邀游月珠寺田公书院雅雨楼》诗中写道:东南避敌计迁延,剩有藩蓠在两川。铁铸寿山兼福海,题名留得绍兴年。有山有井号修文,旧闻犹传谏议君。书院尚存遗直碣,野人争指状元坟。峨眉瓦屋两峥嵘,日对奇山待政成。启牖交户卢雅雨,甄文献宋梅生
 
从以上诗中得知先生在对瓦屋游前是翻阅了洪雅地方文献的,所以对于县之历史掌故较为熟谙。诗中将天下名山与瓦屋相并列,不失为先生之高人一筹矣。
在《山中即景》诗中对瓦屋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及老百姓生活之困苦都着了描述:单夹轻棉取次加,新凉先到野人家,天时大有城乡别,开编深山老桂花。线路如丝引未休,山行无处计庚邮,崖腰乍转人舆笑,已出嘉州到雅州。远树团烟个个圆,新晴泼出浅兰天,飞泉百道暄如雨,汇作回潭转寂然。负戴官铅项背弯,艰辛彳亍互牵攀。危崖万仞人偏聚,止为天生大宝山
 
瓦屋早在西汉前就以铜铸业名闻天下,南北朝时又以开银为业。盛产铁铅矿,一为官办,二为民间采取,矿工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先生对此无能为力,但哀生民之艰辛之叹,跃然纸上,关心民瘼于诗可见。又在《梅坡》诗中写道:峭壁梅坡险,轻烟柳应遮。黄垂蛮蒜子,红经鹿葱花。路曲因泉直,崖深易日斜。雨声来恐客,灯火辨人家。先生以白描手法绘出了瓦屋的自然景观,诗中毫无雕饰,真可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与孟东郊之诗相比,亦毫不逊色。又在《铁索桥》诗中对于古代西蜀的交通工具作了记述,亦表现了先生为了揭开瓦屋山的神秘面目,不辞辛劳的大无畏精神。诗云:五里一铁索桥,十里一铁索桥。一步一凝视,桥实不摇人自摇。我手缘索心正静,晚瞰波流自见影。过桥又上山坂行,止当过路足毋骋。这是中国古代诗中对西南特有的交通工具的较为详尽的描述。亦可从中知道先生为了探奇访幽,毅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
 
其《双洞溪左右铜厂不见一人》对于瓦屋铜矿之兴衰及不与民争利于市作了详尽的剖析,这是先生游瓦屋诗中最具政治,经济,历史价价值的一首。是政治讽谕诗,虽然过去一百余年,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先生猛烈地打击了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市侩恶习和竭泽而渔的对于盲目开矿的急功近利的作法。这是古人中较早地提出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一位先知先觉者。

4# 金佛山
 楼主|詹跃 发表于: 2006-7-3 00:47:28|只看该作者
又有描写瓦屋天险的《钻天坡》:又向钻天坡上行,篮舆攀陟野人惊。穿云一线无行处,问路惟凭笋子棚。笋子棚,大概是古代义舍的遗风吧!
再看对于瓦屋的光学现象进行描述的《早上睹光台,临金刚石》:何佛是辟友?何相是光相?步上睹光台,神光几时放,红日到人面,乃知步东向。蒙气扫盈余,诸天来照旷。峨眉若拱揖,东西屹相望。须臾白雾起,如绵复如浪。熔作一天云,匿尽千重嶂。唯有金刚石,突兀不相让。疑疑峙吾前,刚正方夫将。吾见亦悚然,有念不敢妄
 
这种光学现象,古人称之曰光相,即以光亦相之意,类似于海市蜃楼。早在宋代的范仲淹在其《吴般录》中已对瓦屋光相作了记载。佛光出现都在午时。过午以后,太阳高悬天空,瓦屋山中的云气布满山谷,在平平的云海上会出现一个径过数公尺的彩色圆环,颜色越来越浓,外红内紫,至为美丽。如观者以背向日,光环中会出现自已的影子。而宝光的种类亦多,高低,大小,远近往往不同。这些变代都决定于太阳的部位和云海的变化。光相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1)全圆。(2)圆而下部稍缺。(3)似彩虹,在虹下另有一圆环。(4)双层圆环。佛光最难的有两种1)清观:山谷中没有一点云气,突然出现一个彩环,对衬在下面的是青山翠谷。(2)反现:佛光不在下午而在早上出现,而且不出现在东方岩石下而出现在西方,这是佛光中最奇特的,极为少见。佛光的出现,一定要在太阳下被云遮时,这是日光反射的关系,与雨后天空出现虹的道理相同。
 
其中《水星崖》是明志诗:兹山如佛母,胸肋具百乳。法注空中尺,滋养万儿女。众窃外发中相通,悬流声出初日东。八功德水真无量,一洗人间烦恼空。从诗中看来先生还是朋有烦恼的,先生之忧患是什么?傅大贞先生在《和何子贞学使桂湖留别原韵》中可见其难言之隐,诗云:忽听骊驹一曲声,临歧山水雨含情。弋人空有冥鸿慕,最怜两同野鹤盟。斗经望尊如吏部,剑南诗半为苍生。公门况复多桃李,三载春风满蜀城。桂湖湖上别开筵,竞取今人例昔贤。世谱两家名父后,文章千古彩毫颠。谪居旧发滇池藻,使节新题蜀国笺。一样江湖廊庙志,料应同病各相怜。故里曾闻屐履声,奇探瓦屋故多情。也如佳士经题品,好与峨眉共主盟……
 
先生与傅兵部在朝为清流源,直言敢谏,不避权贵,故为当政者所忌。两人交至深,论最契。何道州经因得罪了大吏,被罢官后以授徒著书,从此不再出仕。故二人均有同病相怜之感。先后瓦屋诗为瓦屋山后来的声名远播和走向世界真可谓夺人先声。
 
先生足迹极其广,东至日本,西至邛,北至燕北,南至岭表,真可谓泰山看云海,岭表借笠屐,足幼扶桑岸,大雪出燕宽。一路之上耳闻目睹,无异于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清代山水画至四王而大盛,并带动了山水诗的发展。这是与士大夫及知识分子的爱国思想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是通过国破家亡渗变后,对祖国山河增添了无穷的情意,而先生则是其代表。先后的《双洞溪左右铜厂不见一人》有着明显的功利目的,这是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的警言利思想的挑战。他清楚地懂得它是我们洪雅人民的衣食之源,笔端所描绘的山河之美,正足以体现千百年以来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赖以生养休息的风水宝地。何道洲先生对于瓦屋山的诗文,正是他留给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珍视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文学遗址。如果说孔子是思魂;公治长是乌魂;屈子是诗魂;杜康是洒魂;陆羽是茶魂;吴道子是画魂;王右军是书魂;李隆基是戏魂;潭讴是乐魂;那么何绍基就是瓦屋诗魂。

作者王仿生


注:此文曾于2002年在瓦屋山生态与道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全文宣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3 12:04,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