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568|回复: 7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7-26 19:29:3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民国非常搞笑的四川军阀部队

 [复制链接]
  话说自民国以来,四川是内斗最厉害的省,现在在一些地方的成渝论战斗的是窝火翻天的,都是用嘴巴和手指敲键盘。那个时候可是真刀实枪的干。
  四川内斗虽然剧烈,但四川人天性幽默,因此川军的很多事情也是搞笑的很。
  一,当革命军到达武汉的似户,四川的军人马上改变颜色,宣布服从蒋光头,首先就是大佬刘湘,所以他不但通电反对吴佩郛,而且命令他的军队,见了女学生都高呼着:打到奴的夫和“反对站起睡”,所以刘湘登时被称为革命同志,蒋光头同志一高兴就和刘湘拜了把子。
  二、四川军阀形形色色,老百姓用歌谣总结:
  水有彭水旋,神有刘神仙,灵官来镇殿
  哈儿去守边,修路唐子晋,卫锋郭大蛮
  张斯可,余安民,都是安邦定国臣
  还有司令蓝田玉,弯腰驼背打球去。
  胡子大汉潘文华,光头小伙王瓒绪,
  飞机军舰件件齐。

李罗杨森,好象刘湘干女婿
  现在我们都说杨森是个大军阀,杀人魔王,是个专门残害处女的色狼,其实杨森也算个英雄人物,接受新思想比较快;杨森最火的时候管理四川,喜欢用新式人物,凡从北京上海这些比较洋盘的地方回来的学生,见一哈就拜为秘书,久了就成了“秘书团”。人一多,老杨就不发薪水了,但每个人有勤务兵一个,马灯一架,那些秘书本来就是挂个职,见有便宜可占,于是每天到督署领洋油的动以百计,都来搞摸伙,于是秘书们便被称为“洋油秘书”
  杨森当权了,又是个色狼GG,妻子小妾数不胜数,都是些才多貌美的MM,他办的报纸吹嘘老杨英雄盖世,所做所为,皆是为国为民,实乃侠之大者,于是老杨成了当时四川少女的偶像,颠倒了大把高才女生,好多人写信给他求爱,其中有一封这样写:“愿为英雄妾,不作庸人妻。” 数十载之后,读之仍使我等庸人唏嘘不已。
  四川一个师长,罗烟灰,在宣布革命后对官兵谈话道:
  大家都老子是假革命,现在我因改换国民革命军的招牌,另制旗帜及全师领章、臂章等东西,已经花掉了二万多,难到不是钱迈,还敢说老子不革命,难道还要傻花些钱才算革命烁?
  军阀割据时代,四川军队五花八门,其番号名称,更是牛头不对马面:
  边防军:理应驻防川边,可是却长期驻防川中各县,从不挨边(军长赖)
  江防军:理应驻防沿江,但却长期留驻成都盆地。(军长黄)
  成属清乡军:成属系指成都府所属地区,不但不对不在成都,远驻川南资中一带,而且从未清过乡(司令官彭)
  雷马屏屯殖军:部队只有一连,不在雷波。马边。屏山屯殖,却闲驻叙府(今宜宾)坐吃粮饷,直至解放(司令官穆)
  混成旅:听起像步。骑。炮。工。辎诸兵种合成,其实清一色步兵,一点也不混(各军皆有)
  骑兵团:不但无马,连牛都没有一头。(陈三师杜团)
  炮兵团:连土抬炮也没有一门。(各军都是这样)
  工兵营:没有一把铁锹,十字镐,挖战壕要向老百姓借锄头
  刘湘那个海军,闹了不少的笑话。甚至有好事者曰沿江张贴告示,布告诸多川江上的民船行船小心──浪沉兵船要赔钱!
  刘师亮作为一个“怪物”,确实编了不上脍炙人口的顺口溜,比如针对当时军阀横征暴敛而说的“民国万税”就是其一。他当时为成都洗浴帮帮会的会首,对军阀的加税摊派等暴行感受是颇深的。作为一个幽默而且有两分急智的人,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和竹枝词。
  这句“浪沉兵船要赔钱!”的出处,是当时刘湘的手下,好像当时任刘湘的省政府秘书长的一个人,具体我名字我记不住了。好像是有个果字的。
  刘湘的所谓的“海军”,是买的一艘普通小轮船,焊上一些铁板作装甲,再装上两门陆军用的小钢炮就成军了。因为船的吨位小,马力也不大,所以只要打了一炮后,船身要倒退一大截,想要开下一炮,还得起锚,再调整位置,停好了再开下一炮,纯粹是摆设,没什么实际战斗力。更因为船老出机械故障,不能行进,所以被民间传为笑谈。喷饭!!!好一个春秋的部队。
  好多年前看过一本《四川军阀混战演义》,里面有好多搞笑的诗,还记得几句。
  “警告沿江诸水手,浪沉兵船要赔钱!”
  “刀开豆腐两面光,输也吃糖何况赢。”这是说“水晶猴子”邓锡侯的。
  “流水成灾因雨久(刘成勋号禹九),赖人成事总心灰(赖心辉)”
  20年代的时候,杨森部的两艘兵船就曾经被英国军舰浪沉,导致了后来万县惨案的发生
  1926年8月29日,在长江上游,四川东部城市万县附近江面上,英国商船“万流”号浪沉川军杨森部官兵乘坐的三只木船,船上官兵54人全部溺死,肇事英轮在英国军舰掩护下逃跑。川军第一路总司令兼四川省长杨森扣留了另外两艘英国商船。中英双方尚在交涉之中,三艘英国军舰在9月5日下午5时左右劫夺被扣英轮,并猛烈炮击万县城区达三个小时,发射重型炮弹300余发,万县城区一片火海,繁华街市顿为瓦砾。万县军民死亡604人。
  原话是这样的哈,告尔沿江小鱼船,浪翻军舰要陪钱,买船用了五万五,买炮用了三万三。是刘部海军在沿江贴的告示上写的
  还有一则对联,樊孔周周身是孔,刘存厚厚脸犹存,具体说法记不太清了,好象是中央政府派了个叫樊孔周的大员来川调查刘存厚,结果被刘派人枪杀了
  再来一则: 滚滚诸公,般般大才,抽我吊起,个都不来,我若跨了,你怎下台  说的是赖心辉和邓锡侯,田颂遥等密谋反对刘文辉,于是赖部起兵和刘文挥在成都巷战,被刘部击败围困,走投无路,而邓田皆按兵不动,于是赖就写了上面那几句打油诗
  时任重庆市政府秘书长的张必果写的,原诗是:
  “好个巴渝大兵船,由渝开万才七天。
  一切设备都齐整,外有纤藤两大圈;
  若非拉滩打倒退,几乎盖过柏木船;
  布告沿江船夫子,浪沉兵船要赔钱。”
  樊非中央派来的人,系一四川旧军阀。军阀内战中不敌下台,被以前结下的仇家(也是一军阀,姓名已忘)派土匪乱枪打死,身被百余弹。此对联就是上面提到过的刘师亮所撰。
  四川军阀打内战的时候特搞笑,以前最爱看龙门正里的故事,可惜都不在了。
  但是川军出川抗日后的英勇表现简直不敢让人相信这就是那支搞笑军队。难道真的是勇于公战,怯与私斗。佩服
  说到川军,我们这里老时候有一句民谣说川军是“山上下来一群猴”。谓其散兵游勇,乱糟糟也么哥哥!家乡河东大阳,为川军不远千里过来抗战叫声好。
  “哈儿师长”的故事发生在四川。但我要多说几句话。这个角色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叫范绍增。 但绝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是从经过美化经过加工的电视剧上,这是不真实,不符合历史的。在那个时代,四川基本上是国中之国,只是和中央政府保持名义上的,松散的从属关系,统治的四川的,是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们,他们的分赃的办法就美其名曰“防区制”,谁的人多枪多,谁抢到的地盘就大,然后各据一方,鱼肉自己地盘上的老百姓。(一句话,跟战国没两样)
  不言而喻,激烈的竞争下,每一个军阀都既要挖空心思随时想抢夺别人的地盘,又要防备别人撬自己的墙角,不约而同的选择就是拼命扩充实力,棒客,收编! 袍哥,收编!烟客,收编!跑滩匠,收编!哈儿师长从棒老二变成正规军,就是在这个背景下。
  这种招安的部队,与大军阀往往也是保持着松散的从属关系,军纪军规对他们的约束很小。多为流氓无产者,不事生产,却要吃好喝好,置田买地,有余钱还要讨个小。然而钱从何来?只是苦了四川的老百姓。烟,赌,毒,嫖,绑,无恶不作,无钱不想。
  范绍增这支土匪改编的部队,一样不会例外。只是他后来参加了抗日,算是为自己的人生抹了一丝光彩。不然,也就是完完全全的一个鱼肉乡里,解放后三反五反一定敲砂罐的残渣余孽罢了。
  1934年二刘之战(刘湘。刘文辉)后刘湘统一四川之前,四川一直处于“防区制”之中,大小军阀各显神通,袍哥土匪横行一时,近在省城咫尺的新都县竟有大白天土匪跑到县衙门里去抢人之事发生。当局碍于声誉,不得不派军队剿匪(时曰“清乡”)。可是兵匪本是一家,双方互通声气,这个匪还剿个屁呀。每次都是军队要到某处前,派人通知土匪避开,土匪要抢某处,先跟军队打个招呼。结果清乡数月,竟无一匪落网。新都人民无奈,赋诗一首以悼之:
  兵来匪无影, 匪至兵无踪。
  可怜兵与贼, 何日得相逢。
  大邑县东门外有“子龙庙”,庙前立“汉顺平侯墓碑”,赵云墓即在庙内。墓道有石人石马,石门上苔藓丛生。据庙内道士说,[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有军阀某部营打开石门入内查看,该庙也有人随入洞内,见有铁套棺悬于岩壁上,地室内有兵器架、万年灯缸等。以后,再无人进去过。这里还有一件趣闻:解放前,每年春二、三月,子龙庙要大摆筵宴,唱戏一月。这笔巨大开支,全由刘家(刘文彩)祠堂支付。刘家为何这样慷慨?他们认为赵云是刘备的大将,长坂坡保阿斗,对刘备有传宗接代延续天下之功。而今刘家后代,出了“军长”、“主子”,饮水思源,怎能不对子龙将军酬德报功呢?当然,刘家所花的钱,也是从人民身上搜刮来的。
  所谓“川军回川保卫大四川”这句口号,并不是正式的由谁提出来的,而是在私下不满的个别川军张贴的传单上说的。这不能说是川军的主张。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出川抗日的川军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枪 械弹药人员的整补都不如其它一起作战的部队, 其中还夹杂着地方实力派(四川军阀)与蒋中央对于川军高级将领人事安排的纠葛。///补充一点,这个是某次会战后,陈诚指挥出了点问题,老蒋开军事会议的时候,陈推卸责任,说川军不力,川军一听火冒三丈,说劳资死了那么多人,千里出夔门保家卫国,牺牲那么大,武器兵员还得不到有效补充,你几爷子欺负劳资在中央没后台迈,于是几个将领商量后,传单便出来了,老蒋看见后,大为生气,因为四川是大后方,兵员粮食的主要供应地,这些地方军队当真闹起来,这个抗战也无法继续下去了,骂了陈,会议风向马上转变了,表扬川军了,并且优先补充了下川军武器。
  川军的王铭章师名垂青史!在民国政府颁布追认的10大上将里,王铭章仅次于张自忠,排名第二。
  前几天有看了一次《血战台儿庄》。其中122师王将军以身殉国尤为惨烈。
  不要说川军搞笑,说到底,这是民族的悲剧而不是喜剧。
  8年抗战,四川出兵出丁几近300万,其中十分之一或阵亡或失踪。
  这些为民族自由和独立甘愿牺牲的人们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川军是出名的“外战内行,内战外行”。
  虽然搞笑,但是仍然应该为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敬礼!
  打到奴的夫和“反对站起睡”大概是打倒吴佩孚,反对段琪瑞
  天下未乱蜀中先乱,天下已治蜀中未治。
  这就是四川当时的写照。军阀土匪,袍哥棒老儿到处耍,乱烘烘的。
  不过呢,蜀人打小日本时一点不含糊,硬是把那些GRD往死里整。
  八年中,四川出壮丁300多万,是出兵最多的省份,有无川不成军之说。牺牲26余万。
  1.棒客,系川中老百姓对土匪的称呼,又有叫棒老二的。盖因最早的土匪,或偏僻地区的土匪,少有枪支,行劫时多以刀枪棍棒为武器,故称土匪为棒客。相对的,那时对闽粤一带多持枪的,或湖广等武器较好的,川人又称之为“广匪”。至于装备了机关枪和迫击炮的,多为哗变军人组成的,川人又升一级,呼之为“洋匪”。
  2.袍哥。系明末清初组成的民间社团演变而来,因多从事抗清运动,又称之为“汉留”。经数百年的演变,已经逐渐变化成与政府互相勾结欺压鱼肉百姓的封建会道门组织了。不过对于场面上的一些道义和礼节,还是很讲究的。比如要入袍哥的条件,那时就六个字,“身家清,己事明”。至于贫富倒没有要求。
  3烟客。 那时四川是鸦 片烟的主要生产和集散地,凡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一般都可以叫做烟客。当然他们自己倒不一定抽鸦 片烟,甚至有时还要求不能抽。另外还有一些围绕这个行业的外围行业,比如马帮,镖行,如果是专做这个生意的,也可视为烟客。这个行业的利润相当大,暴利之下,能做这个的,一般都是军阀袍哥土匪官僚,鸦 片烟从云南,马边等地收割,熬成烟膏,然后运到成都,重庆,再运往下江,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红眼睛看着,当烟客的人都是人不离枪的。不过搞这个的,一般他本身就是袍哥土匪之流的人物。
  4跑滩匠。 也就是俗话说的跑江湖的,比如卖大力丸的,设赌窝的,等等。不过这里说的跑滩匠,一般是指周旋于土匪,袍哥,绅粮,军阀之间的江湖人物。自己多少还是有那么一蔑片本事的人物。
  我今年看过一个纪念抗日战争的大专题,就是报道川军当年抗日,说他们参加了八年抗战里面几乎所有重要战役。里面好象有个死在外面的将领说“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返乡”,另一个说“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里面好象还说,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人砸锅卖铁,以一个省份,承担了全国百分之三十的供应,和十分之一兵源,不知数字是否有误,请见识广博者考证一下。那个报道里面有个细节让我挺感动的,讲的是抗战期间四川一而再再而三的捐款,有很多要饭的都把家底翻空的投钱
  我以前一直觉得四川人有点过于悠闲了,就是没什么大家气的样子,喜欢窝里斗得热闹。但看了那个专题之后改变了看法,川人在国家有难时能够挺身而出,就不能再说他们小家子气,都是好汉子
  都是。
  四川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可以说是独步华夏。作为外资人员,本人曾经亲历过打工族的工厂,没有其他的省份的人的吃苦精神可以比得上川军。
  打仗有输赢,可不能丢人。
  国军第一王牌74军,共军第一王牌27军,都经历过无数血战。都也有胜负,可从来没有丢人的时候。走到哪里都是赞誉一片。
  同样,川军的122师,在王铭章的领导下,在滕县全军牺牲。从严格的军事意义上说,应该是残败,因为3000人的牺牲换来的是日军仅仅66人的伤亡。可在各种舆论的眼里,川军赢得了尊重。考虑到川军低劣的装备和低水平的训练。没有任何人认为那是丢人的。相反,那是名垂千古!于是有了无川不带兵的美谈。
  川军最大的荣誉,应该是抗美援朝。虽然没有一个部队是起源于四川的,可四川的牺牲是3万多人,竟然是牺牲最多的地方省份。
  在上甘岭,可以说正是川军的吃苦精神,把阵地死死的守住。让美军感到无能为力。
  水有彭水旋,神有刘神仙,灵官来镇殿
  哈儿去守边,修路唐子晋,卫锋郭大蛮
  张斯可,余安民,都是安邦定国臣
  还有司令蓝田玉,弯腰驼背打球去。
  胡子大汉潘文华,光头小伙王瓒绪,
  飞机军舰件件齐。
  李罗杨森,好象刘湘干女婿
  刘从云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啊,要是有懂得他那一套的人来写这位神仙,一定会让人大跌眼镜的
  《现代军事》讲川军,说川军是最能打硬仗的部队……穿起草鞋背起大刀去打小日本……抗日战争最精彩的就是台儿庄了嘛。川军打下来的;打越南也一样嘛,最开始打那么多年一直没多少进展,直到最后把川军拉上去……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Sichuanese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Sichuanese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天府早报》关于“刘子华名誉权”案的报导 2006-06-07日:青羊宫里喝道茶
2# 四姑娘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7-26 19:30:0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松沪会战时川军草鞋兵出川抗日,车,船,步行两三个月赶到上海,在会战末期抵达战场。四分五裂的川军各派表现出空前团结。一致抗日。
  豫湘桂会战时死的那个上将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就是川军的,抗战前也是一派军阀,是个混成旅旅长。
  范哈儿与红军干过, 结果后来还是投共了! 哎!
  民国 24 年 (1935)10 月 20 日 , 时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以“ 军委主席 ” 名义 发布了《天 ( 全 ) 、芦 ( 山人名 ( 山 ) 、雅 ( 安 ) 、耶 ( 眯)、大 ( 邑 ) 战役计划)后 , 将兵力分成左中右 三个纵队 , 迅速向驻防雅安、名山、邛崃等地的川军发起进攻。 I1 月 13 日 , 红四方面军进至名山 , 在百丈关 ( 今百丈镇)及其东北一二十里的弧形地带 , 集中 17 个团的兵力 , 其中有:第九军二十五师师长王海青、政委盛修铎率领的 3 个团 , 第四军十师师长陈锡联、政委叶道志率领的 3 个团 , 第三十军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政委郑维山率领的 3 个团 , 八十九师师长邹烈坤、政委曾广泰率领的 3 个团 , 九十师的 2 个团 , 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长陈友寿、政委叶成焕率领的 3 个团 , 共 2 万余人。军以上的指挥员有 : 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兼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 , 政委詹才芳, 参谋长王维舟、李聚奎(副) , 三十军代军长程世才 .政委李先念,参谋长黄鹤显。
  此时 , 川军总司令刘湘极为恐惧 , 为阻止红军攻势,屏障川西平原 , 急忙飞符遣将 , 调集李家钰的 4 个混成旅 ,12个团; 郭勋祺的3个旅,7个团;范绍增的3个旅,6个团;饶国华师的彭焕章旅2个团; 暂编 2 师周重生旅 ,3 个团 ; 张竭诚的独立 1 旅,2个团;石照益的 立 2 旅 ,3 个团 ;章平安和梁国华旅 , 各 2 个团 , 近工 10 万人迎战
  刘从云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啊,要是有懂得他那一套的人来写这位神仙,一定会让人大跌眼镜的这个人装神弄鬼的,很有趣的人物,手法在当时也非常搞笑的。
  可就是四川的军阀头子迷信的很呢。
  比如一次他和刘混混要去都江堰,他说,你先走,我要锻炼下,等哈我飞云踏雾去。刘混混到了,一眼看见这个仙人正优哉优哉的坐在太师椅上喝茶,佩服的不的了。原来他是等刘混混前脚走,后脚他就坐起那时候时髦的车车先赶到目的地
  骑兵团:不但无马,连牛都没有一头。那个时候成都修成的第一条马路(确实这么叫,因为那路况简直不能称之为公路)是成灌线(成都到灌县-现在的都江堰市),开始有了四川第一条短途客运,尽管是烧木炭的打屁车,四乡八里的乡民们还牵襟襟挂绺绺的来看“洋房子走路”勒。
  而且成都平原上阡陌纵横,那些装甲车也没有施展的地方。
  看台湾的《一寸山河一寸血》:
  川军1937年初夏步行出川北上抗日(从秦岭出川)。(比起XX党在军事失利后又美其名曰为北上抗日的万里大溃逃可强得多)
  很多军人只有两件单衣,一双草鞋。
  一路上无有任何补给,但经历了北方严寒的考验。
  不得以还抢了阎锡山的军库,以补充补给。
  步行到1938年才到徐州附近。这时南京已经失守。
  川军就近参加徐州会战。
  当时国军主力都不愿意接纳军纪涣散,素有双枪将(土枪+烟枪)之称的川军。
  最后李宗仁收留了川军。
  川军未及休整就投入了台儿庄战役。
  承担了正面阻击日寇的重大任务。
  其作战英勇另各部正规军刮目相看。
  川军也承受了巨大损失。有一个师,几乎拼光。当时师长打电话给李宗仁,说给我们川军留一点种子吧。李宗仁当时知道对日军的包围已经快合陇,因而不同意。师长也坚决服从命令,最后全体官兵阵亡。
  王铭章的122师实际只有3000多人,上面说的给日军造成4000人的伤亡是严重不符合事实的。日军的伤亡很少。
  再着,进攻藤县的日军是第10师团的叽谷师团的一个小部分部队。日第10师团是重装备师团,拥有战车较多。编制也比较大,有3万多人。
  而在临沂的是第5师团的一半的部队,即板垣师团的板本支队,加部分伪军2万多人,张自忠就是击败了这支部队,才使得中国军队合围了第10师团的一部分──濑谷部队。
  简介一下,日军的第5师团和第10师团都是日军的17个常设师团,都属于日军的精锐。其中第5师团──板垣师团的士兵主要来自日本比较朴素的北海道,纪律很好,战斗力很强。该师团是日军在中国战绩最辉煌的部队。也就是说仅仅一个板垣师团就让蒋秃头脑袋大的要命。
  李宗仁将军确实说过,没有王铭章和张自忠,就没有台儿庄的胜利!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7-26 19:30:53|只看该作者
文章提交者:水边疯子
  川军抗日,从来不拉稀摆带!在“机动灵活”摘桃子方面,确实是孬种──!
4# 金佛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7-26 19:32:33|只看该作者
文章提交者:漂流木
  2.袍哥。系明末清初组成的民间社团演变而来,因多从事抗清运动,又称之为“汉留”。经数百年的演变,已经逐渐变化成与政府互相勾结欺压鱼肉百姓的封建会道门组织了。不过对于场面上的一些道义和礼节,还是很讲究的。比如要入袍哥的条件,那时就六个字,“身家清,己事明”。至于贫富倒没有要求。
  ===================================
  袍哥并非是与政府勾结欺压鱼肉百姓的组织。49年前普通民众参加刨哥的非常多,据我的调查,普通民众不愿意参加国民党而愿意参加袍哥,因为参加国民党没有任何好处,而参加袍哥遇事却有个依靠。刨哥还是讲礼义廉耻忠孝的,一般并不扰民,有事多采取到茶馆里去吃茶讲理的办法处理。前几天看电视,一些老学者回忆抗战时在李庄的学生生活,他们常到茶馆去读书,茶馆里经常有刨哥在吃茶讲理,讲理输了的一方会为所有在茶馆里的茶客买单,每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尽量多点一些东西,什么花生、瓜子之类,反正有人买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7-26 19:34:29|只看该作者
文章提交者:漂流木
文章提交者:lyx760
  朱不是,朱是滇军的,是滇军混成旅旅长,他参加过对川军的作战,但没参加过四川的内战。
  ──
  朱是滇军的,但参加了川军的内战,对手熊克武,帮助的那一方名字一时想不起来。
  ====================================
  朱参加的对川军的战争不是四川内战,是四川军阀驱逐滇军的战争。护国战争后,四川处于滇军的控制之下,蔡锷死后,控制云南的唐继尧堕落为军阀,他对四川的控制变成了云南军阀对四川的刮地皮,四川军阀在刘存厚等人“川人治川”的口号下,发动了驱逐滇军及其帮凶黔军的战争。朱德参加的就是这个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朱德的两个弟弟阵亡,他父亲也被气死了。
6# 青城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7-26 19:36:35|只看该作者
文章提交者:漂流木
文章提交者:lyx760
  朱不是,朱是滇军的,是滇军混成旅旅长,他参加过对川军的作战,但没参加过四川的内战。
  ──
  朱是滇军的,但参加了川军的内战,对手熊克武,帮助的那一方名字一时想不起来。
  ====================================
  朱参加的对川军的战争不是四川内战,是四川军阀驱逐滇军的战争。护国战争后,四川处于滇军的控制之下,蔡锷死后,控制云南的唐继尧堕落为军阀,他对四川的控制变成了云南军阀对四川的刮地皮,四川军阀在刘存厚等人“川人治川”的口号下,发动了驱逐滇军及其帮凶黔军的战争。朱德参加的就是这个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朱德的两个弟弟阵亡,他父亲也被气死了。
  ==================================
  不过朱德在这场战争中是作为滇军将领与川军作战。护国战争后朱德荣升少将旅长,驻防四川泸州,月收入有1500大洋,四十年代时四川五个大洋可以买一头牛,况且二十年代,于是他买了大房子,将全家都接到泸州,他将两个弟弟都送入军官培训班,以便让他们以后也飞黄腾达。川滇之战爆发后,他将两个弟弟送上战场。其父很不放心,他安慰父亲说:没关系,请放心,你看我打了这么多仗伤都没受过。朱德是员福将,身经百战,皮都没伤过。但他两个弟弟却没有他的福气,双双阵亡。他父亲很伤心,怀念家乡平静恬淡的农家生活,说什么也要回家。于是他哥哥送父亲回家,走到重庆身亡。
  川滇之战川军战胜,罗佩金、顾品珍率朱德等军回师昆明,赶走唐继尧夺取了政权,朱德任云南警察厅厅长。后来唐继尧乘滇军大部队去广东支援孙中山,省内军力空虚之机,勾结各方力量及土匪反扑,罗佩金、朱德等人只得仓惶出逃,他们原打算经楚雄逃往缅甸,但楚雄守军已宣布忠于唐继尧。于是一行人发生分歧。罗佩金说楚雄守备将领是他的老部下,没问题,朱德却不这样认为。于是他们分道扬镳,朱德一行人转而往北,沿金沙江,进入四川一个大土匪的地盘,那大土匪是一个袍哥,朱德也是,朱德跟他对上海底之后,大土匪派兵赶走了追兵,将他送回了四川内地。朱德此行对共产党以后具有重要意义,后来红军长征就是走的这条路。另一路罗佩金却惨遭杀害。回四川之后,朱德本以为川军会找他算帐,谁知四川各路军阀对他很欢迎,杨森跟他以前在滇军时本来就是同僚,现在更是虚席以待希望他能留下来。他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出三峡去了上海,后来去欧洲留学投奔了共产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7-26 19:38:03|只看该作者
文章提交者:邓继红
  我过去读书的中学母校,就是杨森主政时修的。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点都没变,其规模比当时县城任何一个公共建筑都大都“豪华”,所以,在我来说,能完成基础教育,有一半的功劳要归于扬森这些先人。还好,扬公终得善终,九十多岁高龄还在台湾登上了阿里山!
8#
 陈学林 发表于: 2006-7-27 20:04:49|只看该作者
罗泽洲,蒲江人氏。哈哈,也投身革命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3 02:23, Processed in 0.5148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