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周小林
(图为一百年前的杂谷脑街景 友多资料图库) (图为《THE YANGZE VALLEY AND BEYOND》一书作者伊莎贝拉·伯德 友多资料图库) 2005年10月30日,秋高云淡,层林尽染,雄奇的理县甘堡藏寨迎来4位英国友人和央视记者一行的采访拍摄。一本书名《THE YANGZE VALLEY AND BEYOND》的英文书籍引起当地村民的关注。这本书上有百年前的桃坪羌寨、薛城筹边楼、甘堡藏寨、维关古碉、杂谷脑老街、夹壁民居、米亚罗等景色照片。 经了解,这本书是一位叫伊莎贝拉·伯德的英国妇女,在100年前根据自己的探险经历而写成的。 伊莎贝拉·伯德(毕晓普夫人,1831—1904年),英国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旅行家和成功的作家是世界百大探险家之一。1879年和1896年,伊莎贝拉先后到达中国的广州、东北、中西部,著有《通向金色半岛的路》、《长江流域──中国旅行记》。为了寻访中国西部的神秘净土,1896年,64岁的伊莎贝拉·伯德从上海出发,沿长江经汉口到成都,再从都江堰出发,途经汶川、理县、马尔康,最后到达金川,沿途记录了大量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并拍下了大量的照片。回国后,依莎贝拉根据沿途的所见所闻,撰写出版了《THE YANGZE VALLEY AND BEYOND》一书。该书中,用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对居住在理县的古老藏羌民族、独特藏羌建筑、奇异的民族服饰、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自然山水、极具特色的人文生态作了详细记载,仅理县的文字记载就多达五十多页,是记录最多的县,该书封面图片内容竟然是建于唐代的理县薛城筹边楼。 100年后的今天,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的顶级教授艾伦·麦克法兰夫妇和曾获国内大奖的英国著名制片人大卫·杜根夫妇,还有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特别节目组的记者,沿着旅行家当年的足迹一路前行,实地找寻重要景点,为明年电视片实地拍摄作前期准备。电视片将通过百年的文字图片对比,以纪实的手法反映途经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英国剑桥大学艾伦教授激动地说,我们重走伊莎贝拉100多年前走过的地方,伊莎贝拉书中的描述、图片与眼前看到的桃坪羌寨、甘堡藏寨、维关古碉等理县实景相吻合。
延伸阅读:1920年,一位名为约瑟夫·洛克的德国人,以美国《全国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农业部、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的身份,先后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一带生活了27年,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科学考察和探险寻访活动,1928年6月和8月两次到了传说中的神秘黄金王国“木里”探险,深入到了贡嘎神山。他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他吃惊的发现,随后世人知道了香格里拉。而伊莎贝拉对藏羌走廊的探险寻访始于1896年,比香格里拉的探险早了32年,令人称奇。 (图为理县薛城筹边楼 友多资料图库) 筹边楼位于理县薛城镇薛城小学内一平地突兀拔起的天然岩石顶上,雄伟壮观,为唐蕃对峙时剑南道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为筹划川西防务所建。 筹边楼为正方形二层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通高18米。底楼为正方形,边长7.38米,高4.43米,以外柱12根、内柱4根将其空间隔成进深、面阔各3间。内外柱为方形,四棱卷刹起弧线,方形须弥座石质柱础。楼外建石栏杆一周,石栏杆、桩、条栏均为方形,柱顶为须弥座上托莲花瓣石珠。二楼高3.60米,中为方形大厅,边长3.64米,四周板壁及顶部望板皆彩绘各种人物故事图案,内容多为李德裕筹边故事,如商讨军事、演练兵士、山川地形等。大厅四面各开方形大窗三幅,厅外有一周木栅栏走良好。凭栏眺望,青山如黛,景致似画,清风拂画,思古之情不由使人催然泪下。 筹边楼不仅是唐蕃对峙的历史见证,而且更是当地各族人民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象征。省级文化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