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07|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忘伤 发表于: 2016-3-28 07:56:00|只看该作者|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2016年董事长意外身亡 东北特钢8亿元短融兑付生变

 [复制链接]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向江林

  3月25日,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北特钢)发布公告称,公司2015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15东特钢CP001”应于3月27日(此日为节假日,顺延至3月28日)兑付,由于公司流动性紧张,本期债券本息偿付存在不确定性。
  资料显示,“15东特钢CP001”发行总额为8亿元,债券利率为6.5%,发行期限1年,到期应付本息金额为8.52亿元。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对东北特钢公司主体评级为AA,评级展望负面,债项评级A-1。
  值得注意的是,3月18日,东北特钢曾发布《2015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付息兑付公告》,这也意味着当时该期短期融资券的兑付尚无问题。
  然而,事情在3月24日出现反转。当日,东北特钢的一则公告称,“3月24日13时20分,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华在其居所上吊死亡。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开展调查工作”。
  3月25日,“15东特钢CP001”的主承销商国开行发布公告,提请投资者关注“15东特钢CP001”兑付风险。同时,联合资信公告称,截至目前,“15东特钢CP001”兑付存在不确定性,并将东北特钢列入下调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几天前刚刚发布兑付公告
  实际上,国开行此前已与东北特钢初步确定了该期债券偿债资金筹措方案,而这或许也是东北特钢3月18日发布付息兑付公告的原因。
  然而,在3月25日的公告中,国开行方面表示,“我行于3月24日晚获知杨华先生意外去世,同时被告知此前初步确定的本期债券偿债资金筹措方案暂难落实,债券本息偿付存在不确定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工商资料发现,东北特钢的股东分别为辽宁省国资委、黑龙江省国资委、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以及辽宁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同时,东北特钢是上市公司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600399.SH)的控股股东,截至2016年2月24日,东北特钢持有抚顺特钢股份50154.92万股,占抚顺特钢总股本的38.58%。
  3月25日,抚顺特钢亦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杨华于2016年3月24日去世,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经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公司董事张洪坤暂时履行董事长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抚顺特钢曾于2月24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东北特钢将持有的公司股份5971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质押给中天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本次质押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59%。质押登记日期为2016年2月15日,期限一年,质押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
  同时,抚顺特钢方面表示,东北特钢此次股权质押是为融资提供担保,还款来源包括东北特钢集团的运营收益、其他形式的融资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国开行相关人士询问此次股权质押融资是否属于“15东特钢CP001”的偿债资金筹措方案,然而并未得到该人士的明确答复。
  事实上,该次股权质押完成后,东北特钢持有的抚顺特钢股份48141.22万股处于质押状态,占其持有抚顺特钢股票数量的95.99%,占抚顺特钢总股本的37.03%。
  “东北特钢曾在此前几天发布付息兑付公告,而如今发布本息兑付不确定性公告,或因公司董事长事件导致银行对于流动性支持减弱,2015年曾有部分股份制银行对公司减少了授信。”中债资信钢铁行业研究团队认为。

近期尚有10亿元债项到期
  资料显示,东北特钢主要经营特种钢,是国内位居前列的特钢企业,在军工、航天用钢等领域竞争力很强。财务数据显示,虽然公司近年来一直保持盈利,但利润规模不大,且公司其他应收款较大,资金被占用规模较大且时间较长。
  中债资信钢铁行业研究团队分析表示,从2008年起东北特钢大连基地搬迁改造,导致公司债务负担大幅上升,资产负债率从2007年的65.85%持续加重至2010年的87.35%,加上后续又新增大型材厂的投资,近年来公司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84%~85%,债务负担重,偿债指标较差。
  同时,公司债务结构偏短期化,短期债务占比近年来保持70%以上,短期周转压力大,近年来经营现金流入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和现金类资产与短期债务的比例分别在0.5倍和0.2倍左右,而若扣除受限货币资金,短期偿债指标更差。
  事实上,东北特钢的偿债压力远不止“15东特钢CP001”一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东北特钢目前仍有9只债券尚在存续期,包括2只短期融资券、1只超短期融资券、4只定向融资券以及2只中期票据,共计63.7亿元。其中10亿元超短融“15东特钢SCP001”将于4月3日到期。
  “我行于3月25日上午致函东北特钢,督促其积极筹措资金。目前,东北特钢尚未明确还款资金来源。”国开行25日在公告中表示。
  “东北特钢目前流动性较为紧张,3月27日(顺延至3月28日)到期的‘15东特钢CP001’及4月3日到期的‘15东特钢SCP001’共计18亿元,上述债券兑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较大可能为,公司通过辽宁省国资委协调,解决流动性问题。”中债资信表示。
  实际上,在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的钢铁行业,债务问题并不鲜见。据财新网报道,此前,天津市国资委独资企业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就陷入1920亿元债务困局,目前正进行债务重组处置。
  “钢铁行业目前处于低谷期,钢铁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较差,对于债务负担较重的企业需要关注,加强现金流和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目前对于像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银行信贷整体呈现收紧趋势,行业内高杠杆企业的外部融资压力逐渐加大,我们提示投资人加强对于该类企业到期债务的排查。”中债资信钢铁行业研究团队提醒投资者。
  (实习生:姜诗蔷对本文亦有贡献)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忘伤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忘伤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忘伤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忘伤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忘伤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忘伤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美联储“鸽转鹰” 四月加息预期上升 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出压力缓解
3# 峨眉山
 九爷 发表于: 2016-4-2 13:5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东北特钢违约背后:揭开地方国企困境及地方财政窘境

源自:经济观察网
  东北特钢违约事件

经济观察报记者 周子崴 洪小棠 大连、北京报道
  3月30日,位于大连金州新区登沙河的东北特钢大连基地有货车进进出出,这里是东北特钢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其远离大连市区,厂区周边多是待开发的荒地。去年,东北特钢停止了此前一直运送员工来往于厂区与大连市区的火车,跟随而去的,是一个过往的时代。“董事长杨华上吊身亡,2015年第一期8亿短期融资债券违约”令这家堪称中国特殊钢行业龙头企业的东北特钢集团上下蒙上不祥之云。但,作为中国500强企业和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之一的她并不会就此“沉沦”。尽管,其控制人辽宁省国资委对外保持缄默。
  对于东北特钢违约后的处置沟通协调工作,经济观察报几番电话联系东北特钢大股东辽宁省国资委,对方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翌日,东北特钢官网挂出一条“各条生产线正在全力开动生产”的消息。内容显示,目前,东北特钢集团由总经理张洪坤代理主持工作。一周来,在辽宁、黑龙江两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企业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各条生产线全力组织生产市场急需的盈利产品,员工队伍稳定,生产现场一派繁忙。
  忙碌可以掩饰“困局”吗?不经意间,空中飘来的老国企职工之叹息声,似在提醒──此时,正在加重的钢铁行业市场风险厌恶情绪……
  东北特钢违约之事究竟怎样收场?一切都是未知数。但首例地方国企违约事件,或多或少会揭开地方国企困境及地方财政窘境一角。

发酵
  虽然东北特钢违约事件已经过去一周,一些机构投资者仍然判断,东北特钢“15东特钢CP001”的违约主要是受突然发生的“偶然事件”影响,他们相信,无论如何,东北最大的特钢企业──拥有强大国资背景以及国开行承销双“保险”的东北特钢不会是一家没有钱还债的公司。
  整个事件的发展似乎显得有些戏剧化。3月18日,东北特钢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将如期偿还到期债务,3月24日,东北特钢董事长杨华突然自杀身亡,杨华的去世仿佛打开了某个潘多拉盒子,三天后,“15东特钢CP001”宣布构成实质性违约。
  国开行在3月28日发布的公告称,“公司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且公司董事长杨华先生于3月24日意外身亡,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周转带来不确定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董事长杨华的去世与东特钢如期还债似乎并无直接关系,刚刚接手东北特钢一年的杨华,其背后是一家历史悠久,却又负债累累的大型国有企业,在接近东北特钢的一位人士看来,或许东特钢面临困境并非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
  “3月25日,听说杨华自杀的消息后,我们马上就召开会议讨论这个事。”一家持有东北特钢债权人的机构投资者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如是表示。
  对机构投资者而言,东北特钢陷入违约似乎有些意外。上述机构投资者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我们给出的判断是,真的违约的可能比较小,因为毕竟是地方国企,企业整个的现金流和利润都是正的,而出现杨华事件的意外,会让该债“延期支付”,而并非真正的违约。
  不过市场早已风声鹤唳,3月25日,中债公司下调“15东特钢CP001”债券估值。受此影响,华安安心收益债券型基金的收益在25日当天就下跌了2个点。该只基金持有2000万元的“15东特钢CP001”债券。
  3月28日,东北特钢未能兑付债券本息,出现实质性违约。华安基金在当天发布公告称,暂停华安安心收益债券型基金申购业务。有市场人士解释,华安基金此举是为了避免出现套利情况。3月29日,华安安心基金又打开申购。随后华安基金公告称,为维持基金平稳运作,华安基金决定以公司固有资金购买基金所涉的风险资产。
  资料显示,“15东特钢CP001”发行总额8亿元,期限为一年,主承销商为国家开发银行,本期债券利率6.5%,至兑付日3月27日(顺延至3月28日),应偿付本息金额8.5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在债券到期前的3月18日,东北特钢仍然发布了正常兑付公告。国开行对此的解释是,其曾多次向地方政府专题汇报,推动辽宁省、大连市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并提示企业在偿债资金未完全落实的情况下应审慎发布正常对付公告,但企业考虑到各方支持态度明确,仍公开发布了正常兑付公告。
  事件仍然在发酵,东北特钢在上海清算所公告称,远东国际租赁与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日前向上海的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对东北特钢所持抚顺特钢近5.015亿股股票进行冻结,冻结期限为3年。这些股票占东北特钢集团所持抚顺特钢股票总数的100%。
  值得注意的是,“15东特钢CP001”并非东北特钢公司所面临的唯一压力。目前,东特钢集团仍有9期存续期债券,其中有6期债券将于年内到期,规模总计33亿元。其中,较为紧迫的是,发行规模达10亿元的超短融券“15东特钢SCP001”将于4月5日到期。在东特钢发布短融违约公告后,也发布了该期超短期融资券的兑付不确定性公告。
  联合资信3月28日的公告称,基于“15东特钢CP001”本息未能按期足额兑付的违约事实,联合资信决定将东北特钢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下调为 C,并将“13东特钢MTN1”和“13东特钢MTN2”的债项信用等级均由AA下调为C,将“15东特钢CP001”、“15东特钢CP002”和“15东特钢CP003”的债项信用等级均由A-1下调为D。这意味着,东北特钢不能偿还债务,三只债券已变成垃圾债券。

经营压力
  3月30日,位于大连金州新区登沙河的东北特钢大连基地有货车进进出出。
  如此繁忙似乎掩盖不了东北特钢的经营压力。
  2008年左右,东北特钢大连基地开始整体搬迁改造,至如今,其在大连的主要生产基地整体搬迁至临港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05万平方米。与业已改建的老厂区相比,新厂区向北平移了数十公里,这也让一些老员工印象里的“钢厂一开工,整个大连烟雾缭绕”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去年下半年因东北特钢的一次裁员而离开的劳务工老杨(化名)现在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往返于厂区和市区之间的路上,关于“前东家”,老杨连连感慨提到最多的词是“老国企的效率”、“做事效率低啊,厂子管着上万人的营生,做的还都是不赚钱的生意……”
  提及东北特钢的违约以及杨华的自杀身亡,大连市一些市场人士讳莫如深。在了解东北特钢的李明(化名)看来,东北特钢最终出现违约似乎并非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情。
  李明告诉经济观察报,在宣布违约之前,实际上东北特钢也曾努力为偿债安排周转事宜,李明把这种努力称作“倒腾债”,相关方包括当地银行及一些公司,不过均未获得明显成效。“所以现在东北特钢如果要还债,还得寄希望于国开行的态度。”李明说。
  根据东北特钢公开的财务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东北特钢实现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分别为145.28亿元和0.91亿元,但公司未分配利润为-7.62亿元。公司总资产527.76亿元,全部债务总额388.3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84.35%。国泰君安最近的一则报告中分析,东北特钢违约的主要原因在于周转不灵,其资产负债率保持在84%以上的高位,流动性压力极大,高度依赖滚动融资周转。
  李明在接受采访时,不止一次提及去年上半年东北特钢厂房失火的事情,彼时失火的是酸洗厂房,据了解,酸洗除鳞适用非常广,部分热轧产品(包括带钢)、所有的冷轧产品、涂镀产品、特钢、不锈钢都会用到酸洗。“酸洗线烧掉了,很多订单没法接,生产肯定要受到影响,后来推动恢复重建这条生产线,做到一半,由于没钱也停了。这事到新董事长(杨华)过来,也没有解决好。”
  酸洗厂房的烧掉,仅仅是东北特钢经营压力扩大的一个象征。虽然2015年的相关公布数据中,利润总额仍是正值,但在李明的概念里,时值整个钢铁行业的艰困时刻,一家老派国企的“浴火重生”其实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李明谈到与东北特钢的经营状态相关的一个侧面。李明称,近年东北特钢与其供应商之间有多笔欠款,或可作为佐证的是,经济观察报获得的资料显示,2011年以来,东北特钢涉及与拖欠货款相关的诉讼多起,已结案的卷宗显示,东北特钢在多起案件中被判令偿付欠款。
  事实上,公司负债率的居高不下,与东北特钢包括大连基地搬迁改造在内的扩大生产等项目投资相关,上百亿的投资让东北特钢的融资需求迅速攀升。数据显示,在2007年,东北特钢负债率从最初的65%飙升至80%上下,这凸显了集团陡然上升的周转压力。
  像老杨一样,在东北特钢车间里工作多年的吴坤(化名)到现在还在为这间老国企的出路忧心。吴坤认为,还存在某些环节生产效率不高的情况:“去年公司也加紧了这方面的监督。”
  而对于东北特钢来说,却必须面对着另外一番压力。根据联合资信2015年的信用评级报告,东北特钢2012年以来产品产量稳步上升,不过整体产能利用率依然偏低,2014年,公司整体钢材产量229.15万吨,而其钢材总产能为419万吨。
  并没有感觉到厂子里有主动缩减产量的做法,问题在于钢材价格一路走低,而能够拿到的订单也相对少了。“效率上不来,钢材也卖不了多少钱,厂子也难办。”吴坤说。事实上在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区间,面临较大压力的不仅仅是东北特钢。鞍钢股份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7.59亿元,同比下降28.75%,业绩下滑的原因则是“外部环境恶化,导致业绩大幅亏损:2015年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而原材料价格降幅相对降低,导致有限的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与此同时,“世界500强”渤钢集团因涉债高达1920亿元,于今年3月进入债务重组阶段。钢铁行业的“小伙伴”多家陷入窘境,凸显钢铁行业的发展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7年以来,东北特钢并未停止产能的扩张与生产线的升级改造,联合资信评级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六月,东北特钢北满基地、抚顺基地、大连基地尚在进行中的投资规划项目达六项,总投资额216.22亿元。与此同时,截至2015年6月底,公司从国内各家银行获得的综合授信额度185.60亿元,尚未使用额度仅剩11.50亿元。

违约后事
  市场关心的是,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东北特钢违约之事究竟会怎样收场。“债券风险其实每年都有,但是以前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行政手段,或者非市场化的手段来化解这种债务风险。因为一方面是考虑地方形象影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快的情况下,往往就比较积极主动的干预这个事情。但是现在地方政府财政也是负增长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去年以来地方政府就比较倾向于市场化的方式来处理风险。”申万宏源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范为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指出。
  去年10月,中国钢铁企业第一例债券违约“主角”中钢股份在兑付危机中将其所持上市公司中钢国际(000928)的股票为“10中钢债”本息追加质押担保,并将延期支付本期利息,以谋求更多相关方的支持,一位券商固收人士指出,东北特钢或想重复中钢的方式,“但是本身这种方式就是拖,并不是一个彻底解决的方式。如果要能通过这个解决,它早就解决了。”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石磊指出,针对此类国企违约,一般很难清偿处理,”并购重组式的方法都很困难。一般民企就比较简单,之前几个案例都是这样的,所以一旦违约之后,反而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对于(东北特钢)后续的演化结果,债务最终否得到清偿,就像雨润一样,到期时还了一部分,最终也将拖欠的部分还掉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协调能力。”一位评级机构工商企业评级总监说。
  “当然,还要考虑企业自身的资产质量和经营能力。”上述评级总监补充道,针对违约事件或信用风险事件,地方政府一般都会去协调的,地方金融办、主贷银行、承销商等,多数会努力想办法,但是最终结果还是要看企业值不值得救。如果仅仅是流动性问题或者事件性因素,企业仍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那相关金融机构还是可能会投放资金的。如果违约企业确定难有存活下去的机会的话,一般就难以得到救助了。长期看,类似的违约事件造成的损失将更大程度上需要市场消化,而不是依赖政府协调解决,更不应该指望政府动用财力解决企业违约问题。企业违约之后是破产清算还是债务重整,最终只能由市场说了算。当然,这需要经历一个时间过程。
  民生证券固收分析师李昭函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从影响上来看,地方国有企业违约对市场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就算我们预期的公司经营状况不好,可能偿债有危险,但是我们之前仍然会对地方国有企业有一定信仰的,这个事情(东北特钢违约)发生以后,很多的过剩行业特别是煤炭和钢铁两个行业的国有企业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李昭函认为,东北特钢事件对此类公司的发行成本有一定影响,第一是体现在发行价格上,第二就是很多公司已经取消发行了,根本发不出来。另外,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机构投资者也会比以前变得更加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繁出现,债券市场或迎来更为深刻的变化。“目前短期不会有影响,因为现在债券市场还是比较火爆。但中长期会受影响。中国的信用利差和美国比起来很窄,很窄的原因就是没有违约。美国的国债1点几2点几,高息的能到10几,信用利差很大。中国的利差很小,都2点几、3点几。2A现在都基本上都5以下了。所以,中国的信用利差不能完全反应不同发行主体之间的信用评级差异。但随着违约的常态化之后,应该说信用逆差会逐渐的拉大,但是不是短期,因为短期市场还是属于牛市。中长期来看,信用逆差一定会拉大,趋近于市场化的国家。”范为指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楼主|忘伤 发表于: 2016-3-29 07:56:00|只看该作者

信用债防雷 不宜只看出身

源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债市乍暖还寒系列报道(一)
⊙记者:张勤峰

  28日,东北特钢8亿元短融券正式迎来兑付大考,剧情没有出现“反转”,当期短融券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构成实质性违约。在距兑付日只剩一个工作日的时候,东北特钢于25日发布兑付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别风险提示公告,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市场人士指出,当前经济乍暖还寒,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信用基本面仍有边际及局部恶化的迹象,未来风险事件或有增无减。近期广西有色、渤海钢铁及东北特钢等事件,不仅验证了产能过剩行业的违约风险多发特征,亦揭示了以企业属性区分违约风险传统做法可能不再适用,国企债券同样可能成为违约的主角,市场过度信任国企债券外部增信的现象或面临纠偏。相对于很多已被充分定价的高收益债,倘若之前被普遍信任的债券发生违约对市场的冲击可能会更显著。

实质违约再增一例
  随着信用风险暴露呈现场。态化,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上的风险事件几乎是一件接着一件。继南京雨润短融未能足额偿付、构成实质性违约之后,东北特钢也被爆陷入债务危机,并迅速成为信用市场上新的热点。
  本金8亿元的“15东特钢CP001”于2016年3月27日到期,适逢27日为节假日,债务本息兑付顺延至3月28日进行。3月28日,发行人东北特钢正式宣布,截至2016年3月28日日终,公司依然未能筹集足额偿付资金,“15东特钢CP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15东特钢CP001”发生违约,多少已在意料之中。3月25日,在距兑付日仅剩一个工作日的时候,东北特钢发布特别风险提示公告称,由于流动性紧张,该期短融券本息偿付存在不确定性。东北特钢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虽采取了加大回款力度、降低库存,并通过多方渠道筹集资金等措施,但目前本期债券的兑付资金尚未落实……”一位市场人士表示,发行人在到期前夜提示风险,并表示仍未筹集到足够资金,几乎已经宣告了债券难逃违约的事实。
  随着短融违约被确认,东北特钢沦为今年的第8家发生实质性债券违约的发行人,算上最后时刻靠增信机构或外部援助兜底的集合票据、中期票据等案例,今年债券市场上已知的偿债危机事件就多达10余起。
  虽然政策宽松、流动性充裕改善了企业再融资环境,市场并不十分担忧个案风险事件会酿成系统性风险,加上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专户等资管户旺盛的购买力支撑,信用债“盛宴”仍不见降温迹象,降低了偿债风险事件的冲击,但不容忽视的是,违约风险早已不再是个传说,自2015年以来,各类风险事件此起彼伏,“防踩雷”已经成为债券投资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在低利差环境下,投资者更应注重防范信用风险。”一位券商债券投资经理表示,“毕竟当前违约溢价整体偏低、信用债风险收益不对称,盈利模式严重依赖加杠杆,倘若‘踩雷’不仅可能遭遇本息损失,还可能引发投资组合一系列的流动性问题,况且“过热”的行情终究会有降温的一天,正视和重估信用风险宜早不宜迟。”
  市场人士指出,当前经济乍暖还寒,企业盈利虽有企稳迹象,但个别领域和行业仍在继续恶化,信用尾部风险在持续暴露过程中,未来风险事件或有增无减,信用债投资仍应以防风险为上,避免“踩雷”。

行业风险+短债风险
  作为钢铁行业的一员,东北特钢陷入债务危机,再次暴露了产能过剩行业偿债风险多发的特征。
  在近期发生的系列风险事件中,出身产能过剩行业的发行人不少,其中来自于钢铁有色行业的就包括渤海钢铁、东北特钢、广西有色等。
  中诚信国际指出,在宏观经济下行周期内,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整体低迷导致部分企业经营能力普遍下行,现金流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据悉,2015年发生的信用风险事件中有70%以上集中于产能过剩及强周期行业,2016年已经发生违约的云峰集团和淄博宏达在经营利润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能源价格下降的拖累。中诚信国际指出,考虑到目前监管层已经就化解煤炭、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出台具体政策,且后续还可能针对产能过剩行业进一步出台相关文件,2016年或将迎来产能过剩行业的大幅调整,预计行业内相关低等级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将加快释放。
  中投证券还特别提示,关注强周期、重资产、低评级发行人的流动性风险。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案例中,东北特钢仍然保持着盈利,但还是发生了债务违约,揭示了企业债务融资短期化现象潜藏的流动性风险。
  中投证券指出,近年大量重资产、强周期行业增加了短期债务工具的应用,企业债务短期化现象越发严重,再融资压力提升,进而可能促发的短期流动性风险。目前发行人债务短期化的趋势并未缓解,而银行信贷风险偏好暂难回升,不排除后期仍将有现金流管理能力较弱、经营及财务杠杆较高的企业出现短期流动性危机的可能。
  招商证券亦在事件点评报告中强调,要注意依然保持盈利的东北特钢爆发短期流动性危机的教训。钢铁行业的景气度持续低迷,短期债务滚续压力较高,在外部支持存在不确定时,投资者更应该侧重现金流情况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不盲信“出身论”
  当然,对于东北特钢公开债务违约,更加吸引人关注的还是发行人地方国企的身份。市场人士指出,“15东特钢CP001”成了中国债券市场上首例发生实质违约的地方国企公募债券。
  去年,天威集团发生债务违约,打破了国企零违约的神话;今年2月,广西有色定向中票未能按期偿付,则创造了地方国企债券违约的先例,但鉴于定向中票私募发行的特征,对市场的影响,显然没有公募债券大。
  从广西有色到东北特钢,加上近期曝光率颇高的渤海钢铁,这些企业相继暴露出债务风险,除了同属于产能过剩行业之外,其作为地方国企的身份也是显著的共性特征。
  招商证券指出,目前地方国有企业的债券依然受到广泛欢迎,理由是市场认为地方政府能够协调好对企业的救助。但东北特钢的案例,表明低等级地方国企的风险可能会逐步暴露。
  值得注意的是,统计局25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07.1亿元,同比增长4.8%。利润总额的增长由负转正,打破了2015年全年下跌的颓势,说明工业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有边际改善的迹象。然而,财政部同一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2月,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收入、利润同比继续下降;石油、煤炭、钢铁和有色等行业亏损。
  市场人士指出,在宏观经济不景气、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企业财务压力有上升趋势,加上去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的大环境,政府对于债务市场化违约的容忍度会有所提升,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也使得兜底能力弱化,因此出现个别或局部领域违约风险事件是自然现象,过去对国企与民企信用风险“一刀切”的做法已不适用,国企并非没有风险,辨别信用风险应建立在精细化分析的基础上,而非“只论出身”。
  前述券商债券投资经理表示,被预期到并不可怕,超预期的才可怕。目前高收益债市场定价相对充分,能参与的都是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而最大的风险在于市场普遍信任的中低评级债券出现违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22:32,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