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21|回复: 0

[2022年15幅梵高自画像伦敦将展,见证其绘画转变

 [复制链接]
源自:澎湃新闻
  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是一位多产的自画像实践者,他笔下的自己有着轮廓分明的五官、一头鲜艳的红发,以及炯炯有神的目光。从2月3日起,英国伦敦科陶德美术馆将呈现展览“梵高自画像”。这一展览也是该美术馆首次以梵高的自画像为主题,展出超过15幅梵高自画像作品,以此追溯其绘画表现力的转变。
  据了解,梵高自1885到1889年之间创作了多幅自画像,现在能找到的明确的、有具体出处的画作35幅。这些画作为我们展现了凡高的愤怒、疯狂、忧郁,以及快乐。
  科陶德美术馆展览“梵高自画像”将汇集了梵高在他短暂岁月中创作的近一半自画像。从1886年在巴黎成长期创作的《戴深色毡帽的自画像》到带有调色板的《自画像》,以及1889年 9月梵高在普罗旺斯圣雷米精神病院的画作,以此追溯梵高自画像的演变过程。这其中,也包括了科陶德美术馆自身的馆藏名作《耳朵包着绷带的自画像》,这也是其自画像的转折点。
  展览策展人、科陶德绘画部主任凯伦·塞雷斯(Karen Serres)表示,自画像是梵高笔下最持久的主题之一,此次展览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探索梵高如何通过自画像构建自己的身份,并向外界展示自己。
梵高,《戴黑毡帽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with Dark Felt Hat),1886-1887年,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藏
  梵高早期的自画像大都完成于巴黎,除了最后一幅完成于1887年早期,其余的都是1886年完成的。此时梵高还没有受到印象画派的影响,画作整体色调还比较深沉,给人压抑的感觉。此时的他的确处于比较忧郁的阶段。由于拔了牙齿,凡高因此蓄起胡须来掩盖脸颊的缺陷。
梵高,《戴草帽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1887年,底特律美术馆藏
  这幅《戴草帽的自画像》完成于1887年。此时,梵高开始受到印象画派的影响,画作色彩更加明亮。与之前中产阶级的服装不同,梵高在自画像中以戴草帽的农民形象示人,展示了其对乡村生活的向往。画作中,明亮的蓝色、绿色和黄色背景都是对乡村环境的描绘,而画作中的服装也是梵高之前画农民时描绘过的。
梵高,《自画像》(Self-Portrait-with-Grey-Felt-Hat),1853-1890年
  这幅作品完成于1887年。梵高用了点彩法技巧──以光谱中各种单色光组成万物色彩为依据,用单纯的原色色素点子互相组合绘制而成。当时,梵高在巴黎跟一些印象派画家交往密切,而这种画法也成为其绘画中的经用技巧。
梵高离开巴黎前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as a Painter),1888年
  这幅作品是梵高离开巴黎前做的最后一幅自画像。在巴黎期间,由于不断与法国当代艺术运动接触,梵高画作的色调整体更加明亮了。这幅是传统的画家自画像形式,站在画板之前,手拿调色板,完成后他在画作背面签了名。这是他对自己职业的宣誓。而同时,画中梵高又穿着蓝色无领工匠的蓝色大褂,又表明了自己的阶级身份。
梵高,《耳朵包着绷带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1889年,科陶德美术馆藏
  《耳朵包着绷带的自画像》可能是梵高所有的作品中最出名的。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来阿尔勒与自己同住。然而,两位性格固执的艺术家在一起经常发生争执。凡高在精神错乱中割下了耳朵,这也成为艺术史上最惊人的自残行为。这幅画表面很平静,但是忧郁的眼神、骨骼鲜明的脸颊、满头的绷带,仍然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梵高,《自画像》,圣雷米时期
  1889年5月,梵高来到圣雷米医院接受治疗。在此期间,他也绘制了两幅自画像。他本人把第二幅看作自己神志清醒的标识,此时他急切的想离开医院、回到画家群体中去。画面中以蓝色为主色调,背景中混合了灰色、绿色,螺旋状的笔触是其精神亢奋的标识,但同时,他的眼神又异常坚定。

关于梵高自画像的五件事
一:

  文森特·梵高有超过35张自画像,而现存的梵高肖像照片只有一张,拍摄于19岁时。照片中,他的表情略显生硬,而我们对于他外表的所有事情几乎都来自他的自画像。
  在这些自画像中,有35幅是我们所熟知的。从这些画作中我们知道,他有一头红发,绿色的眼睛,一张棱角分明的脸。而他笔下的每张面孔也都不同。梵高自己写道:“人们说的我很愿意相信──认识自己很难,但画自己也不容易。”
艺术家阿奇博尔德·斯坦迪什·哈里克笔下的梵高肖像
梵高和埃米尔·伯纳德(Emile Bernard)在巴黎附近的的塞纳河边,1886年

二:
  梵高画自画像并非是他的虚荣心。他创作自画像是因为他想练习画人物。这其中,大多数自画像都是他25岁之后在巴黎(1886-88年)时绘就的。那段时间,他缺钱很难找到模特,所以选择了最简单的解决方案──画自己。

三:
  这些自画像告诉我们一些关于梵高的个性,他经常在自画像中表现出内敛严肃的专注神情。尽管如此,在每张自画像中,我们也都可以找到其独特的个性。他称其在巴黎描绘的最后一张画为“蓬头垢面与悲伤……就像,比如说,死亡的面孔。”这就是他当时的感受──身心疲惫。
法国后印象派艺术家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笔下的梵高肖像,1887年

四:
  三张自画像暗示着梵高的病态。在1888年12月23日,梵高在精神混乱的状态下切下了左耳,这也是其一系列精神崩溃事件中的第一次。虽然梵高不愿意在他的信中讨论这件事,但他确实用两张自画像“报道”了这一事件。梵高并非为了引人怜悯而将自己描绘成一个病态的、破碎的人。他坚信绘画会帮助他康复。他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我保留所有美好的希望。”
凡高《自画像》,1889年

五:
  自画像塑造了我们对梵高人物形象的了解。自画像也让这个备受折磨的天才与黄色草帽及金色的阳光紧密相连。自20世纪初以来,这些自画像已被复制了无数次。同时,亦有许多艺术家从他的自画像中汲取灵感。
  法国艺术家纪尧姆·布鲁埃(Guillaume Bruère)经常边欣赏凡高的作品边创作。2019年9月,他在凡高博物馆绘制了一系列画作。
  展览“梵高的自画像”将于2月3日对外展出。
  (本文综合自科陶德美术馆、梵高博物馆及网络)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就爱美图欣赏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就爱美图欣赏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就爱美图欣赏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就爱美图欣赏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就爱美图欣赏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就爱美图欣赏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湖南日报评论员:自强见战略 主动显精神 疫情之下市值不降反增,扫地机器人公司如何实现逆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0 09:21,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