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10|回复: 2

[普通人中印边境流浪老人与儿子团聚 已分离30年

 [复制链接]

8旬老妪在中印边境游荡20余年 身世成谜
源自:映象网
原文标题:河南八旬老妪在中印边境游荡20余年 身世成迷

老人名叫楚月兰
⊙记者:李一川

  一次偶然的擦肩而过,让到西藏游历的河南人周先生注意到了那位蓬乱着花白头发,弓腰驼背的老妪。一次不经意的搀扶,让周先生得知老妪应该也是河南人。交谈后,老人的身世就像电影上所演的那样扑朔迷离!

老人边境游荡20余载
  周先生是洛阳偃师人,近段时间一直在西藏游历。他说,自己前段时间到中印边界附近的亚东县旅游。当时,他走到中印边境线乃堆拉山口附近的一个名为青岗的村庄时,看到一位弯腰驼背的老妪正伸手去拿树上挂着的衣服。“老人个头不高,背驼得很厉害,我就伸手帮她把衣服取下来,将衣服递给她后,她冲我说了一句话,我感觉她有明显的河南口音。”周先生回忆说。
  在这样一个人烟极其稀少的边境地区能碰到老乡,周先生感觉不可思议。可当他和老人说是河南老乡时,老人感觉好像有所触动,一直矢口否认。当问及老人名字和年龄时,老人称自己叫“万年青”,快90岁了。
  “我再继续追问,她话语躲闪,一直不愿正面回答。只是当我提到自己老家离白马寺不远,而且认一位名老和尚为师时,老人突然眼光发亮,说她也认识那位老和尚。”周先生回忆说。后来,因为老人不愿继续聊下去,他就返回亚东县城了。
  返回后,周先生和所住旅馆的老板提到此事。旅馆老板说,县城不大,他也认识那位老太太。自己当兵复员后在亚东县城开旅馆已20多年,那个老人在他的记忆中一直在此流浪,从未离开过。
  “感觉这个流浪的老太太身世像谜一样待解,我当晚就又包车前往碰到老人的地点,并在旁边的民政局集中供养中心找到了那位老太太。”周先生说。

老人应为禹州城关镇人
  找到老人后,老人一直不愿说自己的身世。追问太多,老人还会发脾气,破口大骂。“老人年龄这么大,神志迷糊。”周先生说,不过,借着双方共同认识老和尚的这一共同点,老人还是吐露了她的一些身世。
  老人说解放时,她也就十几岁。照此推算,老人年龄应该在八十多岁。另外,老人还说自己是禹县(现为禹州市)人,当时有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啥的。
  “我追问了很多遍,她都说自己叫‘万年青’,临走时,她才告诉我说她叫楚月兰。虽然老人已年逾八旬,但我能感觉她还是有一定文化的。”周先生说。
  昨天下午,大河报记者电话联系了亚东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德吉女士。德吉说,她也知道这位80多岁老人。老人在此已游荡了20多年,一直自称叫“万年青”,民政部门始终无法查到老人的任何身份和户籍信息。“老人目前一直住在县城的福利院。可老人精神有些问题,在福利院呆不住时,经常会跑出去。”
  德吉说,他们从未见过老人的家属和朋友来探望过她,所以也希望能联系到老人的家属。
  “老人年事已高,我希望能帮她找到家人,能让她和家人团聚。”周先生说。如果您认识这位老人,请拨打本报热线0371-96211。
源自:大河网-大河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天朝明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天朝明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93岁老地下党员捐清代祖宅 曾在此开展地下工作 第三者冒充网友见正房 闻听夫妻和睦痛下杀手
3# 峨眉山
 楼主|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4-6 09:07: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印边境流浪老人与儿子团聚 已分离30年

源自:中国新闻网
老人把干警当孩子,派出所的藏族小伙尼玛顿珠被她喊作“小儿”。
报料人在拉萨给陈小龙(右)看发现老人家时的照片
原文标题:中印边境流浪八旬老人终于见到儿子 离别三十载

  这位女士见到老人除了唠嗑总不忘给老人买点好吃的。
  30多年前,她离开河南老家;如今,她成了在边城亚东人人都认识的﹃神仙奶奶﹄。 记者平伟摄影
  但她坚称不愿回家要留在万里之外的中印边境
  策划董林执行大河报特派亚东记者李一川文平伟摄影
  导语:人生这条路上,充满着偶然与必然,每一处拐角,都无法预测蓦然撞见的风景。我们感慨生命无常,其实无常中一定有着一些恒常的期许,有很多人用毕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对别人的成全。
  上面的话,用在楚月兰老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这位有着河南口音、年近八旬的老妪在万里之外的中印边境线附近流浪了20多年!老人家为什么跑到那 么远的地方,一待就是几十年?她在坚守着什么?等待着什么?或者缅怀着什么?抑或逃避着什么?谜一样的身世随着老人儿子的找到被慢慢揭开……

进展
老人儿子愿进藏接母,禹州市指派民政人员和医生陪同

  一个有着河南口音、年近八旬的老妪在万里之外的中印边境线附近一直流浪了20多年!
  偶然间,一个游历至此的河南人周先生遇到了她,并辨出了她的河南口音。因为两人都认识洛阳白马寺一位老和尚,让老妪得以向他吐露身世。无数的机缘巧合,让这位河南籍八旬老妪被媒体关注报道。
  3月31日和4月1日,大河报分别以《河南老妪在中印边境游荡近30年》、《老街坊老邻居能确认老人身份》为题报道了此事。报道刊发后,引起读 者的极大关注,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在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老人的身份很快被大致确认。与此同时,禹州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迅速介入此事,落实老人身 份、查找老人直系亲属,并最终促成老人儿子时隔33年后奔赴万里之外的西藏亚东与老母亲相见。
  “4月1日,我们关注到此事后,立即向禹州市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领导当即指示,要尽一切努力让老人与家人团聚。如有可能,要帮助楚月兰老人返乡。”禹州市民政局局长师德鸿说。
  通过在禹州东大街附近走访,禹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最终确认楚月兰老人就是禹州城关镇人,但其户口已于多年前被注销。经多方打听,工作人员找到了老人的弟媳吕翠妮。通过吕翠妮,他们又找到了老人的儿子陈小龙。
  “经过走访和了解,我们得知老人当初离家出走应与儿子、儿媳的隔阂与矛盾有关。为了做通陈小龙的思想工作,我们进行了大量解释。
  4月2日下午,我们得知陈小龙同意将其母亲接回后,立即与西藏方面联系安排行程。”禹州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刘小远说。
  4月2日下午,在得知陈小龙同意赶赴亚东将母亲接回后,禹州市立即派出一支由禹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和禹州中医院医生组成的队伍,陪同陈小龙飞赴西藏,协调处理接回老人的相关事宜。

诉说
年轻时不理解母亲,1983年她愤而出走

  4月3日早晨5时许,在新郑机场候机大厅,大河报记者见到了老人的儿子陈小龙。一提起自己的母亲,陈小龙就眼圈泛红,直抹眼泪。
  “在微信上看到我母亲头发花白,佝偻着身体的照片时,我媳妇王彩丽一眼就认出了她。一方面她的眼泪忍不住扑簌簌往下掉,另一方面她拿起手机就往 外扔。由此可以想见,我们得知母亲还活着时悲喜交加的复杂心情。喜的是,老母亲依然健在。悲的是,不堪回首的往事。”陈小龙说。
  啜泣和哽咽中,陈小龙向大河报记者讲述了尘封已久的往事。
  陈小龙说,母亲1937年1月出生,和姥爷租住在禹州城关镇印心庵街上。长大后,她嫁给禹州乡下的一户人家,并生下一个女儿。后来母亲离了婚,重新回到印心庵街居住,“离婚后,母亲性情大变。在那个年代,一个离了婚的女人受人唾弃,被人瞧不起。为了把姐姐拉扯大,她开始四处游走讨生活。之后,母 亲又先后生下了我和比我小两三岁的弟弟,都是同母异父”。
  “我的出身比较模糊,母亲只告诉我,父亲姓陈,所以我叫陈小龙。历经生活的磨砺,现在我也越来越能理解母亲在那段苦难岁月里的选择。”陈小龙 说,自己经常回忆一个场景,那就是母亲将四五岁的自己和两岁多的弟弟锁在狭小的出租屋内到街上卖菜。当时弟弟将玻璃罐摔碎,满手玻璃碴……
  据陈小龙回忆,姐姐随后被送还禹州乡下,弟弟则被上蔡县一户人家接走。“我在外人指指点点的阴影和对母亲的不解中慢慢长大,并最终结婚。在这段时间,母亲依旧四处流浪讨生活,我也没少说她。婚后,母亲又和我以及儿媳发生不少矛盾。”
  1983年左右,在又一次争吵后,楚月兰再次离家出走。但这一次,她没有重复之前出走、返家、出走的轮回,而是干脆消失了……
  “俺娘消失后,我找过她几次。听别人说她先是在河医转盘附近卖茶叶蛋,后来摔断了胳膊。别人捎回信后,我们立即赶到郑州找,没找到。后来,我们 又到开封、洛阳寻找她,依然没有她的下落……后来,感觉母亲已不在人世,她的户口也被注销了。令人没想到的是,33年后竟突然有了她的消息,而且是在万里之外的中印边境线!”
源自:大河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4-1 15:07:00|只看该作者

中印边境游荡30年老人身世曝光:都以为她去世了

源自:中国青年网

  老人居住的亚东县民政局集中供养中心外景 周先生供图

  在中印边境游荡的老人周先生供图
原文标题:中印边境游荡老人身世揭秘 禹州民政部门寻其亲属

  《河南老妪在中印边境游荡近30年》后续
  老人家为什么跑到那么远的地方,一待就是几十年?她在坚守着什么?等待着什么?或者缅怀着什么?再或者逃避着什么?谜一样的身世正慢慢解开……
  记者李一川
  导语:一个有着河南口音、年逾八旬的老妪在千里之外的中印边境线附近一直游荡了20多年!偶然间,另一个到此游历的河南游客周先生遇到了她,并辨出了她的河南口音。因为俩人都认识的洛阳白马寺一位老和尚,让老妪得以吐露自己的身世。无数的机缘巧合,让一位八旬老妪被媒体关注报道。
  昨日,大河报以《河南老妪在中印边境游荡近30年》为题报道了此事。报道刊发后,引起读者的极大关注,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目前,在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老人的身份已基本确认。

房东及街坊:楚月兰解放初就住在禹州城关镇
  昨日上午9时许,读者连昭光老人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说,自己是大河报的忠实读者,碰巧的是解放初期楚月兰一家就在自己家居住。
  连昭光说,自己老家在禹州市城关镇东大街和西大街相连接的印心庵街上。这条街不长,老门老户的大多都认识。“楚月兰的父亲楚明是在街上卖炒凉粉的,她还有个弟弟叫楚牧。刚解放时,我年纪小,不认识楚月兰。等到上世纪60年代,她从娘家那边跑回来时,我才认识她。这时候,她已经搬到旁边王现臣家租住了。”连昭光回忆,现在自己已搬到郑州居住,不过根据报纸上的照片,他还是能确认那就是楚月兰。
  谈到楚月兰为何自称“万年青”时,连昭光说,禹州东大街上有户在清末做过总兵的万姓人家,名叫“万年青”。因为这户人家经常被街坊邻居谈论,所以大家对这个名字都特别熟悉。他认为楚月兰叫“万年青”,应该就是这个缘故。
  随后,家住禹州东大街的秦阿姨也打来电话,证实此事。秦阿姨说,楚月兰曾和东大街上的晋孬结婚,并育有一子。晋孬现已离世,他们的儿子也有五六十岁,已搬离这里。
  连昭光的表嫂吴女士也说,楚月兰的父亲早已不在了,她弟弟也已去世。现在,楚月兰的弟媳已改嫁,不愿再认她。她记得楚月兰经常往外跑,曾拉扯过两三个孩子,“这个老太太爱和人吵架,经常一有困难就找办事处解决,所以大家都对她印象深刻。老太太消失20多年的时间里,大家偶尔还会谈起她,不少人以为她已不在人世了。”

在亚东的河南老乡:想供养老太太,曾帮她联系亲人
  昨日,寻找老太太的报道在网络上也持续发酵,不少在亚东的河南人也打来电话,述说老人的事情。
  亚东大药房的朱先生说,自己爱人是河南安阳人,两人在亚东县城的十字街口开了一家药房,平时也给人看病,他们夫妇对老太太印象特别深刻。“我是1993年从部队转业的,随后就留在了亚东。我转业时,老太太应该是刚到这里流浪的。当地居民和驻军对老人很好,经常给老人吃的或钱。所以,有段时间老人虽在路边搭了个窝棚住着,也没有挨饿受冻。”
  朱先生说,老人每次来他这里拿药,他没收过老太太一分钱。另外,他和爱人还希望将老太太当母亲那样供养着,但老人坚决不同意,还是四处流浪,“我经常去看老人,老人消化系统很好,一次能吃20个包子。另外,她去餐馆吃饭,喜欢点回锅肉和炒饭!”这几年,他一直尝试着帮老太太找到家里人,曾联系了央视《等着你》栏目组,同时与河南公安这边进行了联系,但始终没有进展。
  朱先生的爱人张女士说,自己几年前曾问老人是否想家,老人说老家还有小姑子等亲人,希望联系,“当时,我查114联系到禹州的街道办,但始终未联系到老太太的家人。”
  昨日下午,河南信阳的转业军人邓先生打来电话说,自己当兵23年,刚转业,在中印边境的乃堆拉山口驻守了10多年,2006年还曾见证了该边境集市的开放,“1992年,我到亚东当兵的时候认识了这个老太太。当时,听人说老太太丈夫是名军人,在战争中战死了,老太太不相信就一直在亚东等他。但这个消息未经核实,不知是否准确。”

禹州民政部门:老人如愿意回来,将做好安置
  报道刊发后,江西九江在亚东的援藏干部巢先生也致电大河报说,自己也救助过老人,希望能为帮助老人尽一份力。除此以外,许昌、禹州两地的很多市民也纷纷提供线索,帮忙寻找老太太的亲属。央视《等着我》栏目的志愿者也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另外,重庆民警王先生也帮忙查找老人的户籍信息。
  禹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刘小龙说,他看到老太太可能是禹州人的事情后,立即向局领导进行了汇报。根据掌握的信息,当天下午他们又到东大街进行了走访,确认楚月兰的确是这里人,她曾用名是楚春香,老人的儿子现在还健在,但据说和老人不睦,“明天,我们会找寻到老太太的儿子,看其是否愿意与母亲见面。”
  刘小龙表示,如楚月兰老人愿意回家乡,民政部门将会把她妥善安置到供养站。目前,他们已与亚东民政局进行了沟通,看其是否愿意返乡。如果老人已经习惯了当地的生活方式或不愿意回来,那她还可以像现在那样在亚东的福利院生活,“如果老人孩子想见老人,我们也会尽力提供帮助。”(来源:大河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19:44,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