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之聿
“涮坛子”,指说话和行为不兑现。 西藏通了火车。段洪舜他老汉和几个退休老头到西藏去游了一圈回来,要到重庆时,给屋里头老幺段洪舜打电话,要他到火车站来接。火车到了站,等了好久不见家里人来接,老汉只得自己提着行李回家。结果看见段老幺正和几个哥们“斗地主”,早把接他的事忘到唐家沱去了。气得他劈头盖脑一阵吼:你娃连老汉的坛子都敢涮! 知道“涮坛子”的来历吗? 上世纪80年代前,特别是下半城的住家户,大都没有 厕所,尿罐就成了家家必不可少的东西。每到下午,路边就一顺风地排着一溜溜尿罐,等着粪罐车来倒罐子。“粪罐车”车夫每天把家家户户的粪便收集起来拉到太平门河边的粪船上,然后运到乡下。倒罐子就成了当时全城的一道风景线。粪罐车来时,满街都是洗洗涮涮的涮罐子的声音。 涮罐子的脏水只能倒进下水道,这泼出去的水是没有用的,于是有了寓意:指有些人说话或办事不作数,像这涮罐子泼出去的水一样,说了当没说,做了当没做。因为“罐子”说来不雅,涮罐子便被改成了涮坛子。 更喜的是,拉粪罐车的“车夫”们都有一道绝活,下坡时两个手拐夹住车把,脚尖偶尔落地踮一下,点刹,飞快地行走,既省力速度又快。有些车夫从观音岩下坡放车直到南纪门一路飞奔,只需十来分钟。这脚一踮地,三步并着两步走,和打篮球上篮时跨三大步有点相似,于是又有人戏称拉车的是跨“三大步”。 段洪舜他老汉以前就是“跨三大步”的,所以他骂儿子用的是行话:你娃连老汉的“坛子”都敢“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