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迈大步 多修
“
贫民窟”
──春运不再哭(苦),多修贫民窟,民工有房住,何需多修路
春运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一场厄运,一场战争!
春运之痛是全民的幸福之痛、国家的民生之痛、民族的繁荣之痛!
这些年来,我们修了多少铁路,修了多少高速公路,还是无法为春运解痛。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千百万流动的劳动大军,他们基于几千年来的传统,一年一度的团年。作为任何一个民族,他们都有自己的传统和传统节日,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因为传统节日给国家和政府造成灾难的,在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因为,这样的灾难,不是偶尔发生或者三五几年、十年八年发生一次,它延续了二十多年,还不知道将要延续多少年!
所以,春运之苦,
简直就是中华民族之苦,是多年来的改革之痛,开放之苦!
每一届人大代表大会开过之后,都要公布我们将还要修建多少铁路、修建多少高速公路,以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但是,对于能否完全解决和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春运之痛,却没有一个真正的解决良方。
我们的传统节日,因为众多的劳动大军流动,对于团年聚会已经没有了多大的意义。但是,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春运还是这样的痛,这样的苦呢?
因为在国家GDP连年增长,城市高楼大厦春笋般涌现的同时,我们的政府基本上完全忘记了我们辛苦劳动的民工,忘记了他们
最根本的民生诉求──安身立命的
住宿条件,忘记了他们在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里最企盼的是什么,应该怎样从根本上为他们解决什么。所以,每到冬末春初,冬末潮回农乡,春初涌进城市就成了我们无法面对的灾难!
为什么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了很多列车班次,扩容了车站码头,多修了好多铁路和高速公路,总还是滞后于春运呢?因为,在我们传统的节日的背后,成千上万的劳动大军急需回家的理由并不是团年聚会,而更重要的理由是亲情。阔别一年后,他们必须回家,必须对父母、对儿女有一个完整的交代。他们对父母儿女的思念,更胜过了他们回家团年聚会的意义。
实际上,传统节日的本身对他们已经没有了特别意义,思念父母儿女的亲情已经超越了回家过春节本身的意义。
春初出门,冬末归家,老人在家是否健康,儿女在家是否平安;老人生活还好吗,儿女读书用功吗?这都成了他们的心头之痛,你叫他们怎么能不在春节的时候利用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回家探望?
民工们出门回家,是完全没有错的。
那么是谁的错呢?是我们政府,是我们的改革。政府错在每年只注重解决春运压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民工一家团聚的实际问题。改革有错在哪里,错在改革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把民工融入城市,把他们当作城市一员来看待,对他们的基本民生诉求没有纳入改革计划。所以,对他们的最起码的安身立命要求也很难满足,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出来回去,回去再出来……以致于形成了往返回复的恶性循环。
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灾难性问题呢?
首先,把劳动大军的居住问题放在修路和车站扩容的前面。把几百亿上千亿的资金投资到修建民工住宿的“贫民窟”上面。这种贫民窟应该有可持续利用,对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要齐备等要求。要有医院、学校等等。既然是贫民窟,当然其标准不会高,但实用。
对于进城务工有能力的家庭,政府根据具体情况把房子廉租给他们,让他们不再为团年聚会看望老人孩子来回奔波,这样,春运的压力就会从根本上缓解。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是,春运运输缓解的空间,又可给各地游客出行提供更多的方便,形成旅客运输的良性循环。
第二,对于从根本上缓解交通压力,就会起到不可想像的作用。我们的交通压力,每年的高峰都是春运,每年春运的高峰又都是旅客运输。正是由于民工出行归家的高峰,严重地阻碍了我们正常的交通运输秩序。
成千上万的劳动大军住进贫民窟,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传统节日的回归就会有真正的民风民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也才能重现。
有了贫民窟,我们还要不要修路,当然要。但是,那是有规划有节制的修。因为民工潮的涌动,极大地阻碍了我们正常的货物运输,由它带来的恶性循环还有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等。所以,贫民窟的出现,不但是解决春运灾难的好办法,也是解决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好办法,对于促进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第三,有了贫民窟,我们的政府就可以有机地组织每一个贫民窟群体参加和维护社会治安、爱护城市公共设施、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等等活动,提高贫民窟子女在学校受教育的程度,不再让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悲伤。即使在短期内民工们不习惯在贫民窟里留守,还要坚持回家引发春运压力,政府也完全可以根据贫民窟群落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