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61|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李成忠 发表于: 2006-9-23 09:09: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讲理信

 [复制链接]
  讲理信  /李成忠
在“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旧社会,百姓惧怕打官司。讼师、贪官狼狈为奸,“吃了原告吃被告”,故意拖起不结案,弄得诉讼双方倾家荡产也没讨回公道。百姓视衙门为虎口,遇民事纠纷大多不愿诉讼公堂,求助社会舆论仲裁,从而在川西一带民间形成了“讲理信”习俗,茶馆是“讲理信”的场所。
 “讲理信”就是“讲清道理,辩明是非,化解纠纷,信守仲裁”。纠纷双方约定“讲理信”的时间、地点后,各自邀请能说会道的亲友参加,届时好为自家说理辩解。为了使“讲理信”的评理仲裁具有权威性,必须特邀社会贤达、族中耆老和码头上的袍哥大爷等头面人物出席。“讲理信”人员到齐,泡上盖碗茶后,由德高望重的主持者宣布诸如“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理不在声高,说话不带刀刀”、“好言三冬暖,恶语六月寒”之类的注意事项,双方当事人各述事情原委,然后展开辩论,双方亲友踊跃发言,有的列举证据说明己方有理,有的引经据典批驳对方胡闹。特邀人物老成持重,有的劝说双方和解,有的拿出折冲意见,尽量保持公正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当据理方占据上风,另一方理屈词穷,盖碗茶也喝得淡无茶味时,主持者与特邀者耳语征求意见后宣布结果。赢家兴高采烈,输家垂头丧气,还要负责清付全场人的茶资,丢尽面子,理、财两亏。如果双方是因误解导致纠纷,不存在谁是谁非,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则茶资各付一半。
特邀人物即使同哪一方的关系特好,也不敢在众目睽睽下发表偏袒言论,以免自掉身价,所以“讲理信”作出的仲裁透明、公开、公平、合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谁也不敢推翻它,否则要遭舆论谴责,被万人唾骂抬不起头。60多年前,为朱姑儿解除婚约进行的“讲理信”,就是最好的例子。
上世纪30年代,洪雅县柳江镇商人徐华轩的儿子得了肺痨病(肺结核),在当时算是绝症。徐家救子心切,遍搜切方、土方服用,广找和尚、道士、相士、巫婆寻求救治良方,最后听从了算命匠杨瞎子“冲喜治病”的馊主意,由徐华轩的妻子熊大嫂在比邻柳江的花溪乡农村中,物色到一位年方十七,健康、漂亮的村姑朱姑儿。熊大嫂泼辣能干,是柳江镇上有名的女强人,丈夫开的偌大一个铺子,是她过门后起早贪黑搞多种经营,一点一滴挣出来的,经她的手没有办不成的事。她花钱请刘媒婆去朱家说合,闪电式地定下了朱、徐两家的亲事,不久就一乘轿子抬朱姑儿到徐家拜堂成亲。婚后徐家儿子的病不但没见好转,反而日趋严重,不到三个月就一命归西,可怜朱姑儿年纪轻轻就作了寡妇,每日以泪洗面。
朱家父母此时才知上了刘媒婆花言巧语的当,断送了女儿一生幸福,后悔不已。他们每次去看望女儿时,朱姑儿都要责怪父母把她朝火坑里推,希望尽快离开徐家,去寻找她自己的幸福。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李成忠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李成忠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吴作人康区履痕 [转帖]日本1949年以来诺贝尔奖、菲尔兹获得者名单
2# 四姑娘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6-9-23 09:1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柳江镇离县城35公里,钟灵毓秀,人才荟萃,自清朝以来一直是洪雅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政治、文化氛围比县城还开明,镇上一些开明人士同情朱姑儿的遭遇,支持她与徐家解除婚约,于是朱姑儿勇敢地向公婆提出解除婚约的要求,得到娘家人的支持,却受到婆婆熊大嫂的极力反对。一场围绕朱姑儿解除婚约的“讲理信”,在柳江镇上的“益三茶馆”热烈进行,熊大嫂出面请了徐家的头面人物来“扎起”,朱家也不示弱,能说会道者倾巢而出,从花溪到柳江来助阵。柳江各界知名人士袁子繁、汪元广、方应忠、尹仲恩、柳直清、柳惠平等特邀出席。
熊大嫂嫌丈夫不善言辞,自己亲自上场,情绪激动地陈述了她如何勤俭持家,将儿子养大不易,明媒正娶朱姑儿花了不少家财,耗了不少心血。儿子不幸夭折,不求儿媳守节终身立“贞洁牌坊”,起码要守孝三年,才能离开徐家。
朱家人据理反驳,先说徐家隐瞒儿子病入膏肓的真相骗婚不道德,再讲徐家儿子去世后不准受骗的朱姑儿离开徐家不公平。清朝都垮了30多年了,还要让守寡的儿媳学清朝的规矩守孝三年,太滑稽可笑。
知名人士纷纷讲话,劝说熊大嫂不要抱残守旧,耽误朱姑儿的青春。最后由主持人仲裁∶朱姑儿即日与徐家解除婚约,可以带走所有嫁妆陪奁,今后女方行动,徐家不得干涉。熊大嫂虽心里十二万分不高兴,也不敢公开说半个不字,只是回家后埋怨在柳江也算有头有面的小叔子∶“你读了那么多圣贤书,又能说会道,为啥在茶馆里一言不发,不帮我说句好话,胳膊肘向外拐呢?”小叔子苦笑着回答∶“大嫂啊!正因为读了圣贤书明事理,我才帮理不帮亲。今天的事明摆着是你理亏,我帮你说啥嘛!如果我帮亲不帮理,乡亲父老将怎么看我?”一席话说得熊大嫂哑口无言。
解放后,“讲理信”被作为旧社会的习俗扫进了历史垃圾堆,但它在调解民事纠纷,维护百姓利益方面曾经起过的作用,却永远留在了解那段历史的老人心中。
承蒙李世宗先生提供资料,得以写成此文,特此致谢。
2006612完稿)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08:26, Processed in 2.683204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