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941|回复: 3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映 发表于: 2006-10-24 11:37:5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名人诗踪何在──吊薛涛

 [复制链接]
作者:罗达志
  太阳下山了, 西边的地平线变成了一抹血色。时已入秋,晚风带着凉意,吹得薛涛的头发有些散乱,在落日的余晖下,她那如墨的青丝,闪出了几缕银色的白发。高耸的云鬓下,横卧着几条抬头纹,面庞依然白皙,一袭道袍掩不住满身的书卷气。薛涛站在吟诗楼上,凭栏望去,河上的市桥浸沉在橘色的暮霭里。从碧鸡坊过桥西去,便是当年杜工部流寓成都时的草堂。岁月驰流,风云变幻,历尽沧桑的女诗人也人过中年,当初与薛涛唱和的酒朋诗侣悉如星流云散。日暮、孤独、凄清,碧鸡坊里空余几树枇杷、数支海棠、满庭菖蒲。
  薛涛的一生是寂寞的。她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的李唐王朝,那是一个内忧外患,边事不休,社会动荡的多事之秋。16岁时因父死母孀,家道艰难,在孤立无助之际应召入乐籍,成了一名赋诗侑酒的歌伎。这是封建时代一个“容色艳丽、才调尤佳”的柔弱女子求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在红灯绿酒的周旋中 ,女诗人用华丽的词藻表达了遗世独立的落寞,她把凄凉隐藏在诗酒情场的酬唱中。千载之后 ,当我们读着她的“虚心宁自持,苍苍劲节奇”诗句时,依然可以感受到扫眉才子的孤芳劲节。一首“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春望词》)让人在花飞花谢的咏叹中,感受到她对爱情的渴望。薛涛一生出入帅府,自韦皋至李德裕十一镇西川节度使,皆与之交往。在与那些手握重权的节帅酬唱中,她不卑不亢,不带媚气,不嗲郑声,以“常将劲节负秋霜”的情操,得体地应酬于其间。其实,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薛涛所生活的唐朝,还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宽容的时代。据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蜀才女》记载:薛涛青年时在幕府以才艺得韦皋之宠,一度介入了幕府的政事,“应衔命使者每届蜀,求见涛者甚众,而涛性亦狂逸,不顾嫌疑,所遗金帛,往往上纳”。为此得罪了权贵,两次被罚赴松州边地,但没过多久即获释回到成都。薛涛虽身为歌伎,人们并没有过分计较她的身份,与她交往唱和者,公卿将相、达官贵人、雅士鸿儒、社会名流,无所不有,“或相唱和,出入车舆,诗达四方,名驰上国。”,可见薛涛当时即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用当今流行的时尚话来说,即是拥有一拨“粉丝”(fans)。她的才华得到了同代诗人们的赞赏,名流才子如元稹、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张籍、杜牧、刘禹锡、张祜之流皆与之有过酬唱。但是,真正让薛涛倾心的是比她小十一岁的元稹。那时薛涛已人到中年,岁月冲淡了曾经的激情,或许是厌倦了侑酒赋诗的周旋,或许是心仪元稹的风流倜傥,或许是渴望有个归宿,薛涛全身心投入了她的爱,于是演出了一场唐代的“姐弟恋”。元稹算得上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但他在爱情上的表现则为人所不齿。他为原配夫人写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名句,又移情追求出身名门的崔莺莺,“旋而弃之”。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东川,与薛涛晤于梓州,两人在蜀地同居了数月。元稹是情圣,更是宦海中人,他与薛涛的这段感情纠葛,始终没有冲破门第和身份的束缚,仕途前程胜过了他的爱情追求,元薛终于未能长相厮守,以致一段倾城之恋化作虚幻的春梦,元稹重新踏上了他的宦游之旅。黯然销魂者,惟离别而已矣!“临行诀别,不敢挈行,微之泣之沾襟。”(《云溪友议》)薛涛则把袭上心头的离愁别绪倾泻在《送友人》的诗中:“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四年以后,当薛涛千里迢迢寻到江陵时,元稹已经纳安仙嫔为妾了。薛涛的《谒巫山庙》一诗 ,大概就是写于她往返江陵的途中:
  乱猿啼处访高唐, 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 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 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 春来空斗画眉长。
  薛涛对元稹刻骨铭心的思念化作了“杳如关塞长”的“离梦”,元稹再也没有跨进碧鸡坊的小院,这场传为佳话的“姐弟恋”终以悲剧落幕。薛涛终身未嫁,从此洗尽铅华,穿上道袍,在浣花溪畔潜心研制造纸技术。她用蜀地产的一种芙蓉皮为原料,浸泡捣浆,“入芙蓉花末汁”,渗入云母粉,以玉女津的水制成粉红色的纸张,“裁书供吟,献酬贤杰”。薛涛用这种精致而又富于情调的彩笺写了两首《赠远》诗寄赠元稹,用“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之句,倾诉了她对元稹的一往深情。元稹也以彩笺题诗答曰:“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看来在宦海中沉浮的情圣,还是没有忘记西蜀的红粉知己。薛涛则在她晚年的《寄旧诗与元微之》中,以“长教碧玉深藏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表白了她的忠贞不渝。
  彩笺的研制成功,诚然为薛涛带来了更大的声名。但是,过眼云烟的辉煌终究冲淡不了身世的凄凉和爱情的哀伤,她与元稹的真爱,沉淀为永不磨灭的记忆,不时在大脑的荧屏上振荡。薛涛在浣花溪畔住了将近二十年,大约在大和元年(公元827年)迁居碧鸡坊,谢绝了倚红偎翠的应酬,盖起一座吟诗楼,偃息于上。在这里,女诗人为祝贺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修建的筹边楼,写下了她的绝唱:
  平临云鸟八窗秋, 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 最高层处见边头。
  这诗当为薛涛的压卷之作,其气象雄浑,情致高远,忧时警世,托意深远的卓识足以让须眉汗颜。难怪明代诗人钟惺说:“(《筹边楼》)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名媛诗归》)
  大和六年(公元832年)一个密云不雨的秋日,饱经沧桑,阅尽炎凉的女诗人悄然谢世。她为世人留下500多首清词丽句,留下十样蛮笺的造纸绝技,还有……永远的遗憾。
  岁月悠悠,一千多年过去,薛涛当年的碧鸡坊已不复可寻,女诗人的坟茔亦难考证,惟有传说中的薛涛井犹存于故址,成为世人凭吊薛涛的圣地。其实,此地原名玉女津,明朝时蜀藩王朱椿在此凿井汲水,成功仿制成了薛涛笺,并入贡朝廷,于是此井便名为薛涛井。“无波古井因涛重”,从此薛涛井与少陵草堂,诸葛祠堂鼎足而三,成为成都的名片。女诗人以她的芳洁和才华,为桑梓凭添了遗韵千秋的胜迹。
  如今,当我站在这与草堂平分秋色的薛涛井边,望着四围的翠竹幽篁,几树枇杷,不由得思绪迭起:前贤已矣,遗韵沉响,唐音宋韵已如烟渺;伊人不在,红颜成灰,惟有这古井斜阳任人凭吊。感慨之余,不由得援笔写下四韵:
  几树枇杷绕井台, 残碑夕照动沉哀。
  幽篁疏影映阶绿, 锦水涛声拍岸回。
  香浣鸾笺遗雅韵, 毛分彩凤寄情怀。
  秋风暗度苔痕在, 一去诗踪不再来。
  我想到时下的诗坛,当代后庭花泛滥成为时尚,尤其是新诗,走红者竟是以“诗坛芙蓉”为领军的废话派诗歌。在文化多元化的幌子下,以感官刺激为特征的粗俗、庸俗、低俗、媚俗之作招摇于市,蛊惑人心,诱人沉湎于自我,堕入混沌,黄钟大吕悄然沉寂。 难道曾经产生过屈子离骚,相如辞赋、李杜唐诗、苏辛宋韵的中国诗坛,果真诗踪不在了吗?我以为,当时尚的虚火退去之后,中国诗坛必将再创虎啸龙吟的辉煌。

2006年10月14日  成都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映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映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强烈推荐)不得不看的光雾山红叶 张道陵家乡在武阳考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映 发表于: 2006-10-24 11:40:1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蜀天才女劲节奇──读《诗话薛涛》随笔

作者: 罗达志
  《诗话薛涛》是熊发学先生新近出版的一本薛涛诗话,全诗采用“七言·十四行”组诗的形式,把薛涛的诗作、同代人的酬唱、后世的评论,以及本书作者的观点,有机地交织组合为一体,全方位地展示了唐代诗坛上的巾帼诗魂──薛涛的文采风流和坎坷际遇。这种内容与形式相谐,“诗话”与“史话”并行的文学体裁,亦诗亦论,亦雅亦俗,无疑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创新和探索,拓展了薛涛研究的视野,必将有助于薛涛文化的弘扬。
  发学先生秉性聪颖,为人率真,雅好翰墨。他早岁从军,为国戍边,听尽金戈铁马,惯见朔雪罡风,驰骋于康藏高原,经历过战火洗礼,把人生中最璀璨的年华献给了共和国的雪域边关。三十多年的军营生活,他从一名士兵脱颖为军旅秀才,在戎马倥偬之中,军书旁午之际,挥毫泼墨,为战士擂鼓,为时代放歌。脱下军装以后,仍不改战士本色,不逐时尚,不羡虚荣,谢绝浮躁,甘于清贫,一如既往执着于翰墨,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孜孜求索,续写他的“似水清秋”,壮丽人生。熟悉发学先生的人都知道,他博闻强记,学养深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造诣很深,研究范围十分广泛 ,诸如文学、艺术、诗歌、历史、哲学、绘画,以及佛、道之流,无不涉猎,凡有所得,皆成文章。十余年间成绩斐然,着述盈尺。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对唐代女诗人薛涛的研究,观点新颖,立论公允,赢得了海内方家的赞赏和崇敬。《诗话薛涛》一书 ,便是他从浩瀚的史料堆中钩沉挈要,寻绪注疏,博采众议,去伪存真,掸去历史的尘埃,为中国古代诗坛上才华横溢、孤芳劲节的薛涛辩诬昭雪之作。在本书的写作体例上,发学先生采用七言·十四行组诗的形式, “遵循现存涛诗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思想脉脉络,以追怀、歌颂女诗人薛涛为主旨,举诗以‘纲’;章节之间相互照应”(王世德语)。显然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以诗论诗尚且不易,多达千行的七言·十四行诗,非工力深厚者莫为。于此可见发学先生在做学问上的探真求索之功。作者遵照论诗须“知史”、“知人”和“善解”的“三要素”,全诗在谋篇布局上颇具匠心,起笔便对对薛涛生活的历史背景、家庭身世作了详尽的描绘,把读者引入时光隧道,回到了千年之前“浮云蔽日衰王权,长安城头刀剑悬”的时代。“安史之乱”之后的李唐王朝,正处在内忧外患,边事不休,社会动荡的多事之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薛涛,乃一“容色艳丽、才调尤佳”的柔弱女子,父死母孀,家道艰难,孤立无助,为谋生计而寄身幕府为歌伎,原本不难理解。长期以来,许多封建文人、士大夫对薛涛的歌伎身份颇有微词,往往嗤之“卑微”。发学先生详析诗、史,客观地指出:“薛涛之为歌者,乃一个柔弱女性求生之所必须,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从而回答了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对薛涛“歌伎”身份的诘难。值得思考的是,薛涛的同代人都说她一生成诗500首,但现今流传下来的何以不足100首呢?其原因可作诸多解释,或许薛涛身后萧条,无人蒐集整理其诗作辑集刊行于世;或许是封建社会的“身份”观念,贬抑了薛涛在诗坛上的地位,排斥她的作品。在许多封建卫道者眼里,“歌伎”出身的薛涛,不该在神圣的诗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说到底,乃是陈腐的身份歧视湮没了千古才女。其实,在薛涛生活的唐代,人们并没有过分计较她的身份。从现存的涛诗中不难看出,与她交往唱和者,公卿将相、达官贵人、雅士鸿儒、社会名流,无所不有,“或相唱和,出入车舆,诗达四方,名驰上国。……应衔命使车,每届蜀,求见涛者甚众。”(后蜀·何光远《蜀才女》),据此可见,薛涛在当时即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作者在本书中,通过对现存涛诗的分析发现,其中酬唱之作达44首,占了现存涛诗的一半。在这44首中,又有10首(或12首)的标题冠以“上”、“续”、“陪”、“寄”、“和”等特别字眼,这是薛涛与权重一时的地方军政首脑的“酬唱”之作,后世称为“上帅诗”。作者对“上帅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力排陈见,精辟地指出:“上帅诗”非其他“题花咏月”,风鸟鱼虫等闲情逸致之作所能及,而是最能体现薛涛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薛涛的人品、诗品、酬唱风采及其思想主张、艺术风格的代表之作。作者认为,“上帅诗”产生于薛涛而立之年以后,具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从中可以看到,薛涛生前,自韦皋至李德裕十一镇西川节度使,皆与之交往。在与那些重权在握的节帅的酬唱中,她不卑不亢,不带媚气,不嗲郑声,以“常将劲节负秋霜”的情操,得体地应酬于其间。例如,元和二年(807年)武元衡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写有一首《题嘉陵驿诗》:
悠悠风旆绕山川, 山驿空蒙雨似烟。

路半嘉陵头已白, 蜀门西更上青天。
  那时蜀中刚刚经过刘辟之乱,一片荒凉,武元衡以宰相衔出镇西川,却显得信心不足。入蜀途中,写下了这首《题嘉陵驿诗》,以蜀道艰难寓治蜀之难,故在诗中流露出“路半嘉陵头已白”的隐忧。薛涛作为一个歌伎,而且是被罚赴边的待罪之身,但她献给新任节帅武元衡的《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一诗,竟一反武诗原意:
蜀门西更上青天, 强为公歌蜀国弦。

卓氏长卿称士女, 锦江玉垒献山川。
  薛涛的酬唱,毫无阿谀迎奉之词。她在诗中以蜀地山川之秀、人杰之灵来宽慰与鼓励武元衡的治蜀信心,对这位封疆大吏寄予期望,充分展现了薛涛的人格力量,及其“位卑不敢忘国忧”的志士襟怀。发学先生对薛涛“上帅诗”的诠释,则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涛诗的文本。与之相似的还有“罚赴诗”。
  我们知道,薛涛青年时在幕府曾因得罪权贵,两次被罚赴松州边地。那时的松州,即现今的松潘县,正是李唐王朝与吐蕃王朝交战的前线,环境之险恶与苦寒可想而知,女诗人因此写下《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罚赴边上韦相公》等诗。可是历来论者对此多有曲解,并据以贬抑薛涛的人格与诗格。发学先生以他戍边的切身体验,对这一组“罚赴诗”作了恰如其分的解读,从而厘正了许多人的误判。作者认为,女诗人写于松州的“闻道边塞苦,而今到始知,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等诗,是她“面对边关将士,不是‘羞于’开口,而是欣然将昔日豪门大宅之‘门下曲’,披肝沥胆地唱给献身边关的‘陇头儿’们!”,推崇这是“一组蕴涵边关将士的心灵之声,浸透诗人与边关将士间灵与肉、生与死、悲与壮,震古烁今的‘边塞曲’!”我以为,发学先生的边关生活感受,较之书斋里的臆测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
  现存薛涛诗歌争议最大者莫过于“十离诗”。这是一组咏物诗,以《犬离主》、《笔离手》、《马离厩》、《鹦鹉离笼》、《燕离巢》、《珠离掌》、《鱼离池》、《鹰离鞲》、《竹离亭》、《镜离台》为题,因每首都有“离”字,故称为“十离诗”。对这一组诗,历来聚讼纷纭。贬斥者谓之“十离诗殊乏雅道,不足取也。”;拒绝者以为“格调卑下,不类涛诗”;比较公允的是明人钟惺,他说:“十离诗有引躬自责者,有归咎他人者,有拟议情好者,有直陈过端者,有微寄讽刺者,皆情到之处,一往而就。非才人女人不能,盖女人善思,才人善述故也。”(明·钟惺《名媛诗归》),发学先生在肯定钟惺的见解上进一步指出,“十离诗”实则是是“一组采自生活的‘趣味小品’”,是女诗人藉物言情的心灵独白,表达了女诗人在权贵淫威下的痛苦心态。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发学先生还按薛涛“十离诗”的原题,写出《步韵“十离”》,既不失其本意又有所发挥。例如,薛涛《十离诗·鱼离池》原诗是:
跳跃深池四五秋, 常摇朱尾弄纶钩。

无端摆脱芙蓉朵, 不得清波更一游。

再看发学的《步韵“十离”·鱼》:
奈何池水三五秋, 钓饵飘摇下吴钩。

智者千虑于一失, 从此清波不再游。
  两相对比不难看出,后者确实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涛诗的精髓,而又有创意。于此可见发学先生非凡的学识。
  在《诗话薛涛》一书中,发学先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发前人之未发,道人之所不道。他对涛诗《咏八十一颗》的解析,便是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薛涛的《咏八十一颗》,本是一首“物谜”诗,历来试解者见仁见智,各有其意。近人陶道恕教授以“九九消寒图”解析,似为权威之论。发学先生则别寻蹊径,把此诗作“算(盘)棋对弈”破解,其法类似“跳棋”:甲、乙双方各执3──5桥珠,逐步(桥)向对方推进,遇档借桥跳越之,先齐阵者为胜。我以为,发学先生的解析颇有新意,立论有据。他的解析是否成立另当别论,但他不囿于成见,执着探索,敢于挑战权威,挑战自我,不断创新,这便是发学之人与文。
  现存涛诗有一首《筹边楼》,为女诗人辞世前一年(831年)所作,历来诗家评论极高,定为压卷之作。《筹边楼》一诗,确实写得气象雄浑,情致高远,忧时警世,托意深远,后世誉为绝唱,广为传诵。明代诗人钟惺在他的《名媛诗归》中说:“(《筹边楼》)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发学先生继承前贤之论又有所发挥,他在《蜀天才女》中以“边楼壮歌”为题,浓墨重彩地歌颂了薛涛的社稷襟怀和远见卓识,指出:“《筹边楼》诗景壮美,气吞山河!女诗人薛涛为诗一生,成诗数百首,此乃其志存高远,筹边爱国的压卷之作。”发学所撰的“边楼壮歌”,读来音韵铿锵,激越雄放,掷地有声,作者的军人气概,尽在其中。如果说这是他的续貂,恐不过分。
  女诗人孤芳一世,终生未嫁。她与元稹的爱情以悲剧落幕,令人无不为之扼腕。薛涛对爱情的忠贞世所赞叹,而对元稹的用情不专,大多予以谅解。元稹算得上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但他在爱情上的表现,应为人所不齿。元稹乃一风流倜党的才子,他与薛涛的情感纠葛,始终没有冲破门第、“身份”的束缚,最终是仕途前程胜过了爱情追求,以致一段佳话化作虚幻的春梦。发学先生在《诗话薛涛》的再版本中,增添了一段“元薛因缘”,以诗话小品的形式演绎元薛的爱情故事,弥补了初版本的不足。在增补的“元薛因缘”中,作者以薛涛存诗为历史线索,参照史料,采撷传说,虽近似演义,但并未违背历史的真实。作者以饱满的热情,着力塑造了色艺双绝的女诗人形象,歌颂了她对爱情的纯真和执着专一,对花花公子元稹的谴责用笔犀利而不失理性的公允。“元薛因缘”一章,故事生动,贬褒分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诚然“诗话”不是“史话”,“元薛因缘”的艺术处理,读者是可以接受的。
  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名媛才女多如繁星,我以为,自李清照以下,无有出薛涛之右者。其人品与诗品悉为世所景仰,人们在惊叹她的才情之余,无不为她的坎坷身世哀婉。发学先生致力薛涛研究二十余年,焚膏继晷,用力至勤。他的《诗话薛涛》一书,广征博引,考证翔实,既是一本诗话,又是一部薛涛评传;又犹如一本导游手册,引导我们走近薛涛,去认识这位蜀地女诗人的风范。余生也鲁,从未涉足薛涛研究,拜读之余,为之感染不已,顿时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思绪,于是不揣浅陋写下四韵,聊附骥尾:
扫眉才子不寻常, 兰蕙襟怀劲节香。

燕约莺期柳絮老, 红朝翠暮白杨黄。

花笺绝调空文藻, 古井苔痕见海桑。

一代诗魂余韵在, 涛声逐浪入苍茫。
  这是我这个门外汉的信口雌黄,似可算作读罢《诗话薛涛》的感想,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2005年10月  成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王映 发表于: 2006-10-26 11:18:06|只看该作者
诗踪何在──吊薛涛  dFaRah54.jpg  保存到相册

诗踪何在──吊薛涛  BTpRWGPk.jpg  保存到相册

4# 金佛山
 沙河 发表于: 2009-7-21 20:23:32|只看该作者
董乡哲著《薛涛诗歌意释》致力于历史坐标上薛涛诗作的综合考察,志在全面解析其所蕴历史密码,揭示出续诗事件真相及薛涛与父亲、李白的关系,辨明了被罚事件与《詠八十一颗》、《忆荔枝》关联性及所体现出的亲情,揭开了与《乡思》相关的“梓州之会”内幕,披露了李薛爱情过程及爱情结晶是李郢的秘密,探明了《送郑资州》、《酬郭简州寄柑子》等诗的真正含意,理清了薛涛与元稹、白居易、段文昌之间的是是非非,确定了《酬文使君》、《酬李校书》等诗所涉对象,发现了薛涛在大和七年(833)曾被冤囚禁的经历,提出了薛涛享年达一百四十岁左右的新观点。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起见,本书融鉴赏、释意、考证研究于一炉,在详细解析薛涛诗作字、词,挖掘潜意的同时,归纳出其创作思路及蕴喻体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22:22, Processed in 0.249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