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56|回复: 4

[2022年中纪委网站评论:西湖的柳树不仅在词人笔下,也在老百姓心头

 [复制链接]
  近期,杭州西湖边景观提升改造,在断桥边移走了7棵柳树,并换种成了月季花,引发杭州市民和网友热议。目前,西湖景区已在该路段将柳树补种,杭州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也为柳树移栽事件的发生表示了歉意。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小雨点点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小雨点点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小雨点点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小雨点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小雨点点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小雨点点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北京顺义区:全力以赴做好居家办公期间市民服务保障 今晨,杭州一处断桥边的七棵柳树补植完成!柳浪闻莺的柳树也有消息了…
5# 华蓥山
 万泉河 发表于: 2022-5-19 09:45:3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纪委网站评论:西湖的柳树不仅在词人笔下,也在老百姓心头

源自:澎湃新闻
  “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烟柳画桥,西湖的柳树,不仅在词人的笔下,也在杭州的人文历史中和老百姓的心头。

沿西湖的7棵柳树已补植完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图  7e5c-7214f7131fe60e95a947aec86bf65528.jpg  保存到相册

  近期,杭州西湖边景观提升改造,在断桥边移走了7棵柳树,并换种成了月季花,引发杭州市民和网友热议。目前,西湖景区已在该路段将柳树补种,杭州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也为柳树移栽事件的发生表示了歉意。
  没有柳树的西湖,是不完整的西湖。《西湖志》记载:“滨湖垂柳万株,间以桃杏梅李。”柳树喜水,沿岸而生,长居湖畔,在久长岁月中,已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共同组成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风光。柳树,在中国文学中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的《小雅·采薇》就记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西湖的柳,更是在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喜爱与艺术创造下,呈现出柔美动人、意蕴隽永的形象──“西湖杨柳风流绝。满楼青春看赠别。”“遥想西湖烟柳色,深春风露水边声。”“最忆西湖柳阴底,扁舟欲去尚徘徊。”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西湖被誉为“自然与人类共同的作品”,展现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硕成果。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2013年5月,西湖文化景观的代表“西湖十景”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这些美轮美奂的名字从景观而来,又因为名字背后的历史典故、音诗画艺术作品而让景观更为声名远播。独特的文化正是西湖的灵魂。西湖的景致与文化很多都与柳树有关。如果没有了柳树,哪里还会有苏堤的“春色初摇”、白堤的“绿杨阴里”,断桥惜别少了柳丝缱绻,早莺又将何处寻暖树?西湖,不仅是杭州的文化名片、独特标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她的一草一木,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她的特色风貌。这次西湖沿湖柳树移栽的初衷是为了绿化改造,工作人员曾表示沿湖柳树由于生长在悬铃木树冠下,长期得不到充足光照,出现老化、空洞、“驼背”和严重倾斜,部分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将长势衰败的7棵沿湖柳树进行迁移。但是,迁移老病柳树,还应补种新的柳树,改种月季,则是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不符合“修旧如旧”的保护理念,还有可能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好在,杭州相关部门能够直面群众意见,闻过则改,很快补种了新柳,努力弥补对人民群众审美记忆和深厚感情造成的伤害。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背后是读懂历史,读懂文化,尊重客观规律,尊重民心民意。敬畏,要体现在一项项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以百姓心为心,历史上西湖的故事,也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苏堤、白堤、杨公堤,与这些沿用至今的堤名一同留给后人的是苏轼、白居易、杨孟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迹。一湖清水,几道翠堤,依依杨柳,折不尽的正是百姓心中的怀念与崇敬。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冈仁波齐峰 发表于: 2022-5-18 22:05:50|只看该作者

侠客岛:市委书记因“西湖换柳”道歉,此事值得深思

源自:侠客岛
⊙作者:点苍

  “西湖杨柳风流绝,满楼青春看赠别。”谈起西湖之美,湖畔垂柳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最近一起“西湖换柳”事件,险些让西湖丢了由古至今的文化“标配”。
  据西湖景区管委会消息,在近期杭州西湖景观提升改造过程中,有关部门移走7棵沿湖病柳,在原地加种月季花。此举引发广泛关切后,管委会在尊重专家、市民等各方意见基础上,选取高度不高、造型优美的优质柳树苗木进行补种。几天内,7棵新柳很快种植到位。

情况说明(图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167e-9e8e21166a9dfb1ed3e7da85aa30e4e9.jpg  保存到相册

  5月16日,杭州市就此召开“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民意恳谈会,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听取相关人士意见建议,直言西湖换柳事件破坏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风貌,伤害人民群众对杭州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感情,教训十分深刻;各有关方面要认真反思、提高认识,扛起保护西湖的使命担当。
  西湖换柳,初衷未必“坏”。正像景区管委会说的,被移走的7棵柳树与高大悬铃木相邻,长期以来,悬铃木树冠压制柳树生长,使其得不到充足光照,老化、空洞、倾斜现象严重。出于对适地适树原则和树木生长特性的尊重,当地管理处才作出移柳决定。
  这么一个决策,为啥会激起舆论风波?
  对景区管理者而言,移走病树是园林管理惯常做法,不妨说做就做。可在杭州市民以及熟悉西湖历史文化的广大游人眼里,柳树不仅是西湖美景的直接体现,更承载着大家对特定文化意境的深层眷恋。
  近千年前,苏东坡赴杭州任职,带着当地人筑起横贯湖面的2.8公里长堤,并于全堤沿线种植杨柳等植物,六桥烟柳自此成为西湖胜景;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文化意蕴中的文人诗兴、历史传统被定格成世界文化符号,保护西湖更成为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一份责任。

西湖美景(图源:新华社)  c22e-db8a72289421ce41345b4e7ba2313c24.jpg  保存到相册

  本次换柳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迅速反应、吸取意见、还柳于民,这在某种程度上值得肯定。但从全国看,近年类似事件不时发生,给城市管理者敲响警钟。
  比如,在城市景观更新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所谓“最小干预”,是指在达成特定景观修复目标过程中,尽量采取最小必要措施,在最低生态成本下完成改造,延续原有生态脉络。
  又如,各地应依照现实情况,具体分析应对,建立“绿评”制度。2011年,南京市政府在地铁修建过程中移栽法国梧桐等古树名木,引起不小争议。此后,当地政府在吸收民意基础上承诺“工程让树”,并出台“绿评”规定,联合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市民代表成立咨询小组,对该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作出评估建议。
  结合本次“西湖换柳”舆情看,城市管理更要“思民心”。依照现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重大决策要遵循“科学、民主、合法”三原则,决策者不仅要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进行合法决策,也要充分吸取各方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决策者要自觉尊重群众诉求,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尤其要在群众关切度高的大事小情中做好民意调查、沟通解释工作。一声招呼也不打,一味大干快上、拍脑门决策,只会激化矛盾、犯下“众怒”,不仅事情做不成,还丢了群众路线之本。
  2011年西湖申遗成功,有人许下“要让西湖至少再活2000年”的愿望。小到一棵柳树,大到万千民意,都是守护历史文化遗存、完善城市管理的基石,一丝不容撼动。
3# 峨眉山
 龙溪河 发表于: 2022-5-13 11:05:58|只看该作者

针对西湖柳树情况,西湖景区管委会刚刚在断桥边再回应!

源自:中国蓝新闻
  昨晚,备受市民游客关注的北山街(断桥-保俶路段)沿湖7棵柳树已补植完成。

  今天上午10点,西湖景区相关负责人在断桥边回答记者提问。

  西湖景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将针对西湖柳树等草木将进行这3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加强西湖柳树的管养和监测;第二是举一反三,进行排查,对西湖的一草一木进行梳理;第三是进一步强化审批和流程公示制度,加强和民众的沟通。
  西湖景区管委会负责人还回应了柳浪闻莺门口的柳树情况,相关部门对柳浪闻莺门口的柳树做了一些调整,进行了补植,近两天之内会补植完成。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贡嘎山 发表于: 2022-5-13 07:25:58|只看该作者

西湖断桥边柳树回归、柳浪闻莺新栽柳树将替换,后续要追责

源自:澎湃新闻
源自:杨一凡/小时新闻客户端

  今天(5月13日)凌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接到读者报料:断桥边的柳树又回来了!“看根部的新土,应该是刚刚栽种的。”这位读者很仔细。
  景区相关部门表示,补栽属实。

今早清晨,记者拍到的画面  cb75-4065618d294e6c35e5b0ba1abd6d4fd7.jpg  保存到相册

  刚刚,西湖景区发布消息──
  昨晚,备受市民游客关注的北山街(断桥-保俶路段)沿湖7棵柳树已补植完成。因北山街悬铃木树冠已延伸至湖面,为尽量减小新种柳树与悬铃木树冠的碰撞,这两日景区管委会组织园林专业团队,分赴杭州周边苗圃寻找适合该地段的优质柳树苗木,反复比选高度、大小、品相与形态,力保新种的柳树能融入现有生长环境,与西湖景观相协调,尽量恢复景观原貌。
  西湖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应该被珍爱。柳树种植后,将通过专项监测、健康检查和跟踪观察等方式,及时发现柳树生长中的问题,合理采取养护措施,从而促进柳树的健康生长。对于柳树生长阳光不足、空间不足的问题,随着柳树的长大我们将对悬铃木进行适当修剪,尽最大努力确保新栽种的柳树健康生长,与西湖相依相偎。
  近期,有市民反映柳浪闻莺入口区域已栽种的40棵柳树树径偏小,与原貌差异较大,现已紧急采购与原栽柳树品相接近的40棵柳树,将于14日上午之前更换到位。
  针对此次事件,景区管委会将坚持实事求是,对相关单位和人员存在的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景区管委会将一如既往,用心用情用行动进一步保护好西湖的一草一木,呵护好承载着文化与情感的景观植物,守护好西湖的山山水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06:39,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