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绍诚
一、前贤称道黄崇嘏(gǔ)
黄崇嘏何许人也?《辞海》、《辞源》、《四川历史词典》等辞书都没有记载黄崇嘏的事略,唯1936年版《辞海》记载:
前蜀临邛女子,工词翰,又善琴棋,妙书画。幼失覆荫与老妪同居,为男子装。以失火下狱,贡诗蜀相周庠;庠重其才,释之,召为掾。复荐摄府司户参军,胥吏畏伏。庠欲妻以女,崇嘏贡诗自白以谢,有“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之句。庠大惊叹。后复归隐,不知所终。
《中国人名大辞典》有“黄崇嘏”一条云:
前蜀女子。居恒为男子装。游历两川。因事下狱。献诗蜀相周庠。庠荐摄府司户参军。政事明敏。庠爱其才。欲妻以女。嘏作诗以见意。有曰.:“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庠得诗大惊。问之。乃黄使君女也。后归临邛。不知所终。
关于黄崇嘏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太平广记·妖怪类》引《玉溪编事》,(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8月),页2924。
如今上网者可以找到有关“黄崇嘏”条目的文字资料,诸如:
1.女状元:女侍中,魏元叉(诚按,当作乂)妻也;女学士,孔贵嫔也;女校书,唐薛涛也;女进士,宋女娘林妙玉也;女状元,王蜀黄崇嘏也。崇嘏,临邛人。作诗上蜀相周庠,庠首荐之,屡摄府县,吏事精敏,胥徒畏服。庠欲妻以女,嘏以诗辞之曰:“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自服蓝衫居郡掾,未抛鸾镜画蛾眉。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坚然白璧姿。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诚按,此诗载《全唐诗》卷七九九·四十五题为“辞蜀相妻女诗”。)庠大惊,具述本末,乃嫁之。传奇有《女状元春桃记》,盖黄氏也。(《升庵乐府》)
2.《太平广记》卷367黄崇嘏(网上另一则文字误植为《聊斋志异》[繁体]卷第三百六十七人妖The Human Prodigy):王蜀有伪相周庠者,初在邛南幕中,留司府事。时临邛县送失火人黄崇嘏,才下狱,便贡诗一章曰:“偶离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向深笼。”(诚按,此诗载《全唐诗》卷七九九·四十四题为“下狱贡诗”)周览诗,遂召见。称乡贡进士,年三十许,祗对详敏。即命释放。后数日,献歌。周极奇之,召(按,原作“名”,据明抄本改。)于学院与诸生侄相伴。善棋琴,妙书画。翌日,荐摄府司户参军。颇有三语之称,胥吏畏伏,案牍丽明。周既重其英聪,又美其风采。在任将逾一载,遂欲以女妻之。崇嘏又袖封状谢,仍贡诗一篇曰:“……(按,此诗同上,略。抄录错“湄”为“涯”)”周览诗,惊骇不已,遂召见诘问。乃黄使君之女,幼失覆荫,唯与老奶同居,元未从人。周益仰贞洁,郡内咸皆叹异。旋乞罢,归临邛之旧隐,竟莫知存亡焉。(出《玉溪编事》)
3.黄崇嘏(诚按,介绍事迹内容相同,略)她的事迹流传下来,影响非常广泛。一些笔记文、诗话和《全唐诗》、《十国[春秋]》、《中国历代才女小传》等,都记载了她的事迹、传说和诗。以她为原型,创作的一些剧本,如金元院本《女状元春桃》、徐渭《四声猿》中的《女状元》等,流传甚广。黄崇嘏领袖文苑,风云一时的史实,确可为在中国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妇女们扬眉吐气。再如一些著名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如《镜花缘》中许多才女,《再生缘》中的孟丽君,《聊斋志异》中之颜氏,都可以见到她的影子。(巴蜀网/人物⊙ 源自:蜀虎)
4.宋人《宾退录》亦评称“《秦妇吟》秀才韦庄也,女状元黄崇嘏也。”把黄崇嘏同唐五代著名诗人韦庄相提并论,自有其可比的一面.观她立身孤苦,遭逢乱世,女扮男装而毅然人世,很是想有所作为的.虽然不能得以施展,也还能自全以终,可谓学识气度足能付其高情奇志.所谓“达则需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文化心态在我国积淀很深,然而志大才疏者实不乏人,相形之下,有愧黄祟嘏多矣!“女状元”自是时人公论。惜其存诗极少,是为憾事。以后,金元剧作家编有《春桃记》,明代剧作家写有《女状元》等戏曲演其事迹。
5.据《四川通志》卷四十七载,黄崇嘏死后葬于“州西铜鼓山,俗呼崇嘏山.”当地人更衍为崇姑山,即邛崃县火井镇西之银台村.今实地考察,于青山绿树间墓冢尚存,清代树碑亦在,惜墓穴已穿,可得见主室和两耳室,俱用红沙石砌成。
二、徐渭颂扬女状元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山阴(今渐江绍兴)人。他天才超逸而科举屡试不中,壮年曾在浙江总督胡宗宪幕下当书记,出奇计,破倭寇。后胡得罪被杀,他也潦倒终身。他性格豪放不羁,擅长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晚年以卖书画过活,被当时统治阶级看作不可理解的狂人;可是死后浙江民间普遍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
《水经注》记载:“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人诗句有“风急天高猿啸哀”,“听猿实下三声泪”,“不教肠断忆同群”,“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也白头”,“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猿啸之哀,即三声已足堕泪,而况益以四声耶!徐渭为其剧作命名《四声猿》,有寓意焉。
《四声猿》的《女状元辞凰得凤》写黄春桃改扮男装考取状元,丞相开始想迎为女婿,后来发现她为女身,便纳为儿媳。全剧以奇巧取胜,在明爽的愉悦中隐含着辛酸的哀怨。现在分述该剧情节和艺术加工特点如下:
第一齣,开端,交代黄春桃自幼父母双亡,又无兄弟,依乳母黄姑幽居深山穷谷之中的身世情况,写她“既工书画琴棋,兼治描鸾刺绣”,为生计着想而女扮男装,改名黄崇嘏,偕同黄姑赴京应考。试读其中【女冠子】“一尖巾帼,自从高堂风烛,僦居空谷。明珠交与侍儿,卖了归补茅屋。黄姑相伴宿,共几夜孤灯,逐年饘粥。瘦消肌玉,翠袖天寒,暮倚修竹”。作者有意化用杜甫《佳人》诗意和借用词语,表现主人公洁身自好、不随俗流的高尚品格。
第二齣,展开,描绘黄崇嘏应试,典试官周庠以蜀中美谈雅事为题,崇嘏大显文才,得取第一,获得蜀相周庠的赏识,除授成都府司户参事。作者巧妙地编排情节,让才女在很短时间临场发挥才智,出色地完成限题、限体、限字句的考试,她在试官起句“鹔鹴裘带,忙解下鹔鹴裘带,望杏花村里来,提向黄公一掷,除却茅柴”后续作乐府,“当一壶茜真珠醡滴纔。何事跑穿鞋?要引佳人开口笑,怕蹙损了远山眉黛。亏杀他跟着措大,走遍天涯,还消得领雉头裘付酒家酬债”周庠评论道:“细玩此词,真个丰神艳逸,神仙中语也。且这两个难韵,尤押得妙。不信场中还有这们一个敌手哩”,言谈之中流露出欣赏之意。由于作者本人天才超逸,兼长诗书画,所以设计命题和三个考生代表的答案都能各具特色,而不雷同;尽显才能,而有所区别。
第三齣,展开,描述黄崇嘏仕途履历,展示办事才干。作者让周丞相发下三桩疑难悬案试其吏才,崇嘏不仅有诗才,还有“惠民束吏之才”,皆能明敏决断,先后处理几个不同的案例,作出公正合律的判决,获得良好的官声。这也为后来情节发展进入高潮作好了必要的铺垫。判案过程显示严谨合理的推断,判词文字绝妙,处处展现她才思敏捷,文采斐然,确实是位聪敏多能,才华洋溢的女文士,令人读后拍案叫绝。
第四齣,高潮,丞相周庠再次考察,黄崇嘏为文翁、武侯合祀祠题写楹联“文德武功,照应锦江玉垒。鼎分刀布,低回碧草黄鹂”,为“七才子(司马相如、扬雄、王褒、谯周、陈子昂、李白、杜甫)祠”题联:“作者七人,星聚文中龙虎。兀然千古,云横半天峨眉”。两联被周赞为“生夺却四十颗明珠做挂壁钗”;特别欣赏她当场为文君琴台赋的诗,为木兰祠作的上梁四六骈文。后来周庠竟提出招其为婿,于是令黄崇嘏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事出无奈,她只好借回书呈诗坦诚相告真相。如果说前三出戏文中的细节多是作者虚构,此节却是根据原有资料发挥,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应该肯定《全唐诗》收录的黄崇嘏本人所作的那两首诗歌,的确是合乎格律的、具有一定文文彩的近体诗,可以长期地、广泛地流传。
第五齣,尾声,作者特地设计安排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周庠明白实情,遂将黄崇嘏收作儿媳,以其子新科状元配之,成就美事。崇嘏也改回女装,由乳母黄姑证明其为冰清玉洁,此时众人复得知崇嘏乃先辈名臣黄使君之后代,皆称奇不已。确如“尾声”同赞:“辞凰得凤今如此,坦腹吹箫常事矣。世间好事属何人?不在男儿在女子!”作者不顾诸书所载的“后复归隐,不知所终”,有意让才女不再寂寞独居,而能成就才子佳人琴瑟和谐的美满姻缘。这样看似庸俗的老一套,出自素有“狂人、才子”之称的徐文长笔下,应该说情有独钟,大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之意,并非随波逐流的俗笔。
徐渭的《四声猿》是明代曲坛公认的艺术杰作,也是明清杂剧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剧作,它的出现,确立了明清文人杂剧抒怀写愤的主题,嬉笑怒骂、歌舞战斗的基本风格,长短自由南北不拘的短剧形式。钟人杰《四声猿引》说:“渔阳鼓快吻于九泉,翠乡淫毒愤于再世,木兰、春桃,以一女子而铭绝塞、标金闺,皆人生至奇至怪之事,使世界骇咤震动者也。”明代延阁本评语是“无雕饰穿凿之工,而字字挟珠玑璜碧之贵,的是大家手笔。”袁宏道评其“词华绣艳,似女士风流。”王骥德在他的《曲律》中说:“徐天池先生所为《四声猿》,而高华爽俊,秾丽奇伟,无所不有,称词人极则,追躅元人。”又说“《木兰》之北,与《黄崇嘏》之南,尤奇中之奇。”祁彪佳以《女状元》为“妙品”,评曰:“南曲多拗折字样,即具二十分才,不无减其六七。独文长奔逸不羁,不骫于法,亦不局于法。独鹘决云,百鲸吸海,差可拟其魄力。”郑板桥《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说过:“忆予幼时,行匣中惟徐天池四声猿、方百川制艺二种,读之数十年,未能得力,亦不撒手,相与终焉而已。世人读牡丹亭而不读四声猿,何故?”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十五章《明代的戏剧》指出:“《雌木兰》和《女状元》是两个尊重女权的剧本,一反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歌颂了女性的智能与品质,塑造了她们的可爱的形象。他(徐渭)觉得女人也有人格,也有才学,也有力量,你把她们拘禁在闺房里,不许她们去努力创造,不许她们受教育,她们自然永远不能翻身。譬如木兰的武艺,可以为国立功;黄崇嘏的才学,可以为官理政。她们的能力都不在男子之下。”(剧本)“结构严密,剪裁经济,词曲高爽,幻想丰富,是较好的作品。”“戏曲里贯穿着对于封建伦理的强烈憎恶,从而借历史上的人物,抒发心头的悲愤和希望,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重视。”
1991年中共四川省委工交财贸部和四川省楹联学会合编《一代风流楹联谱》,笔者参加编纂,特于附录的《古今四川妇女楹联谱》中根据史料撰写过一副对联赞美奇才女诗人黄崇嘏的对联:“作掾贡诗,扑朔迷离双走兔。辞凰得凤,文章翰墨四声猿。”以此表达对乡先贤的礼敬。
《台大妇女研究电子报》2003.10.15蔡祝青《世间好事属何人?不在男儿在女子──徐渭笔下的女英雄、女状元形象》说道:“依《玉溪编事》记载,黄崇嘏扮男为郡掾事发生在十国前蜀(约908-918)的临邛县,徐渭则是第一位将此传闻编写入戏的剧作家,在与〈雌木兰替父从军〉的相互辉映下,写成了〈女状元辞凰得凤〉杂剧。若说花木兰事久有所闻,黄崇嘏扮男考中状元,并任郡掾审疑案无数的故事,则是一出新奇、“令蛾眉生色”的精彩好戏!”
台师大国文所陈温如《从<四声猿>里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看徐渭的女性意识》论述:《雌木兰》和《女状元》这两种剧都突出了女子的才能,“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幺男子汉”,“世间好事属何人,不在男儿在女子”,“生来错习女儿工,论才学,好攀龙。管取挂名金榜领诸公。”自信于言谈之间表露无遗,不因为是女子而贬低、否定自己,也不将自己局限在刺绣女红之事上头,看重自己,认清自己,可以有和男子一样的成就。对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提出针锋相对的挑战。而且,剧中写木兰从军,只为了怜惜老父;崇嘏赴考,不过是不肯受穷,全出于平常的人情。在《女状元》中,还对科举制度大加嘲讽调侃。这些地方,都显示了作者“不受儒缚”的性格。徐渭笔下的雌英雄、女状元,其实是在写自己,投射出作者自己的抱负。徐渭的文才为当世所重,他本人曾参加抗倭战争,写过两篇对倭作战方案的建议,对兵法也颇有研究。如此说来,将木兰与春桃视为徐渭的化身,其实并不为过。在徐渭笔下的女子活跃有朝气,他基于对女性的同情与理解,塑造了木兰、春桃等带有异于传统印象的女性形象,并且对木兰与春桃予以高度的评价。但和对女性的要求规范纠结在一起,产生了矛盾又复杂不统一的人物描写:既想凸显木兰与春桃的才能,又用传统的框架限制住她们,减损了女性完整的独特性。这些都是在阅读徐渭的创作时,应该注意并仔细分辨的。
千秋赞扬女诗人
如今,用各种方式介绍黄崇嘏故事,很有必要,因为一般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少有读过前代有关黄崇嘏事迹的诸书。如果有某位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有兴趣读话本小说的,他有机会找到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可以读到下面这段较为完整的故事:
又有一个女子,姓黄名崇嘏,是西蜀临邛人氏。生成聪明俊雅,诗赋俱通,父母双亡,亦无亲族。时宰相周庠镇蜀,崇嘏假扮做秀才,将平日所作诗卷呈上。周庠一见,篇篇道好,字字称奇,乃荐为郡掾。吏事精敏,地方凡有疑狱,累年不决者,一经崇嘏剖断,无不洞然。屡摄府县之事,到处便有声名,胥徒畏服,士民感仰。周庠首荐于朝,言其才可大用,欲妻之以女,央太守作媒,崇嘏只微笑不签。周庠乘他进见,自述其意。崇嘏索纸笔,作诗一首献上。诗曰:(诚按,诗略)庠见诗大惊,叩其本末,方知果然是女子。因将女作男,事关风化,不好声张其事,教他辞去郡掾隐于郭外,乃于郡中择士人嫁之。后来士人亦举进士及第,位致通显,崇嘏累封夫人。据如今搬演《春桃记》传奇,说黄崇嘏中过女状元,此是增藻之词。后人亦有诗赞云:珠玑满腹彩生毫,更服烹鲜手段高。若使生时逢武后,君臣一对女中豪。
如果读的是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同窗友认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则只能读到下面一段涉及黄崇嘏的文字:
至于黄崇嘏女扮为男,作了相府掾属,今世传有女状元,本是蜀中故事。可见蜀女多才,自古为然。至今两川风俗,女人从小从师上学,与男人一般读书。还有考试进庠做青衿子弟,若在别处,岂非大段奇事。(按,文章结尾还有段结语)这是蜀多才女,有如此奇奇怪怪的妙语。卓文君成都当垆,黄崇嘏相府掌记,却又平平了。
如果只是读到上海云记书庄印行的抱瓮老人选本《今古奇观》第三十三回《女秀才移花接木》,那就故事全无,但余结尾一段缀语“卓文君成都当炉(垆),黄宗袭(崇嘏)相府堂(掌)记”。错字迭出,语焉不详。
从话本小说版本的发展过程看,关于黄崇嘏的评介文字几乎越来越少,最后点到为止;直令后世不明女状元身世的读者几乎不知所云了。
好在网上可以查见如下资料:
1 邛崃高何镇:长松县治署遗址,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本镇时为所设长松县治署所在地。“女状元”黄崇嘏出生成长地。清光绪十六年(1890)建祠堂,竖有“黄待郎之墓”碑(黄崇嘏父黄使君[此碑先保存于红军亭内])”,“王蜀清贞女状元黄崇嘏之故里”碑。后又竖“王蜀清贞女状元黄崇嘏神主”碑等。
2 邛崃火井镇:黄崇嘏故里在今邛崃市的火井镇。镇西有山势雄伟的崇嘏山,黄崇嘏的坟墓即在山南半坡上。清代干隆时期刻的墓碑尚保存完好:正面书“王蜀女状元黄崇嘏之墓”,背面刻有“冬岭松青,眉山雪白,其如是清超拔俗,抱璞以守其真……”等赞语。墓北有清代同治五年所建的崇嘏塔。
黄崇嘏故里究竟如何归属,两镇各持一说,值得商榷;不过,都在邛崃人士决定,也不算什幺难事。
环顾这几年的影视作品,不难发现贝勒、格格、一个个戴辫子的“马蹄袖”,以插科打诨在花天酒地中胡搞“爱情”;地皮流氓、社会渣滓王保长、潘驼背和三嫂子勾勾搭搭,胡搅蛮缠,弄得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唯独缺少让传统优秀文化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一展英姿的舞台和影视作品。这样下去,对青少年,甚至对中青年受众的引导和启迪作用从何发挥?为什幺不考虑让“女状元”黄崇嘏的文学形象重新展现在舞台节目和电视作品中?这恐怕不仅是文艺界的朋友们应该有所思的问题啊!
当然最有利于广泛传说的办法是请戏剧,特别是电视作品帮忙。可以立竿见影的做法是改编徐渭的《女状元》,把原来的五出剧编为五集,或径自压缩为一部电影,片长不超过90分钟;用在旅游景点放映,配合宣传,或可像《庐山恋》那样,收到良好的效益。再细致点考虑:不能照搬徐渭原作,因为相隔年代久远,文言词语特多的明代传奇南曲,必然“曲高和寡”,难以被中青年受众接受,所以应该改编为川剧或四川方言电视剧。好在蜀学研究中心专家学者众多,有雄厚的力量堪为支柱,不必说西华大学人才辈出,即以四川省文史研究馆而言,著名作家一级编剧徐文耀先生、著名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许倩云女士、著名画家一级舞美设计师谭昌镕先生都可以作具体业务指导,而蒙默、向熹、王世德、谢桃坊、曾绍敏、马继贤、徐志福、冯广宏、何崝、王定璋等文史专家教授们又可以作为历史、文学方面的顾问,协助咨询解答。其剧本和故事文本可以由出版部门编印发行,以为旅游读物而利于间接传播。以发展观点看来,邛崃市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最好乘此大好时机,筹谋策划,付诸实践,以此为契机,促进邛崃市的旅游发展,扩大本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求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巴蜀风2005.1-4)
2005年2月初稿 月修改于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693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