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66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陈学林 发表于: 2006-12-21 22:55:3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蒲江井盐简史

 [复制链接]
蒲江井盐简史
陈学林

  盐是维系人类生存必须的重要物质。作为一种矿物质资源,在地球上有着不同蕴藏形式,中国的盐业资源主要有海水、盐湖和岩卤,从而形成了海盐、湖盐和井盐三大类不同的制盐产业和不同的制盐工艺。由于盐资源的地理分布等原因,中国的井盐工业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云南地区,其中四川盆地的井盐业尤其著名。 四川盆地的盐矿蕴藏量十分丰富,地质储量居全国首位,据四川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撰《四川省志·盐业志》说“主要的盐盆有威西、万县、垫江、南充、成都5处。”盐矿有盐岩和盐卤两种形式。固态的盐岩通常都深埋地下,可以加水熬煮成盐。液态的盐卤集中分布在盆地西的乐山、邛崃、蒲江等县市,盆中的自贡、蓬溪、盐亭等县市,盆东的宣汉、云阳、奉节、巫溪、开县等县市。
  为什么,成都蒲江地区蕴藏大量的盐卤呢?
  根据地质学家们的研究与分析,“当三叠纪时期(2.5亿年前),四川盆地继续下沉,成为浩水烟波,一片汪洋的大海。 经早中三叠纪印支早期运动后,到晚三叠纪,四川盆地进入半咸水至淡水湖盆沉积;川西甘孜阿坝地区为滨海环境,气候温暖润湿,植物繁茂”。“侏罗纪时期(2.05亿年前),巴蜀湖面大为缩小,成为蜀湖,面积约二万平方公里,巴蜀湖面大约缩小到十分之一”。之后,受白垩纪(1.45亿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巴湖、西昌湖、川滇湖相继消失,蜀湖退缩到以灌县、新津以南的蒲江、雅安、洪雅一带为湖心的位置。至第三纪(6千5百万年前),四川形成了一个地势起伏和缓、分布广袤的准平原。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蒲江古地质经历了三叠纪的大海、白垩纪的湖泊、第三世纪的平原的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在四川盆地形成过程中,海水和湖水中的浓缩盐卤结晶的盐层等矿物沉积了下来,被埋藏在地下,成为岩盐岩和盐卤这种重要的矿藏。此外,1995年西南石油地质局第二大队与成都理工学院进行了《四川盆地成都凹陷平落坝地区富钾硼卤水资源远景 》专题研究,分析了成都—蒲江盐盆的成盐条件及成盐后的地史发展演化经历。指出成都—蒲江盐盆是海相三叠纪海水西撤最后形成的一个盐盆地。含盐系厚度巨大,以硬石膏、岩盐为主的蒸发岩占含盐系岩比最大达90%以上,成盐后受龙门山构造逆掩推覆的影响,盐盆下陷上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沉积,构造作用强烈,为含盐系的变质演化及卤水富集提供了条件。
  这就是蒲江地区为什么在历史上能够生产大量井盐的地理环境因素。
  四川井盐的最早开发和利用,主流观点执缘于战国时期的成都平原一说。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中原先进的手工冶铁技术和打井技术逐渐传入四川。公元前311年,秦以张若为蜀守时,由于盐铁商业已具规模,就已经在成都“置盐铁市官并长丞”,管理盐铁交易。钟长勇《中国盐业历史》在叙述井盐的发现和井盐工业的起源时,据《华阳国志·蜀志》说:“井盐以凿井取卤制盐而区别于海盐、池盐和湖盐。中国井盐生产始于战国末年李冰穿广都盐井。”秦始皇统一全国,迁赵地卓氏、山东程郑居临邛(蒲江隶焉),这些掌握了当时最为先进科技的北方人在邛蒲进行冶铁煮盐,开始了自己新的创业。这些均客观上为成都蒲江地区井盐业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蒲江历史上关于井盐生产的最早的记载,为《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孝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罢汶山郡,置北部都尉。时又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增置盐铁官。”杨子元《蒲江县乡土志》(1908年成书)记载:“城南……三十七里大王井(今白云乡窑埂村),遗老相传即汉设盐官处,柱础犹存,盖数千年。”杨子元《蒲江乡土物产读本》(1916年成书)“天然盐,出城东十里盐井沟。沟中盐井之开,始汉宣帝时。《县志》谓之茅池井。清初湮塞,井荒芜。”汉代,政府为了垄断井盐生产,特发铁制煮盐工具“牢盆”,进行统一管理。龙腾、夏晖的《蒲江县出土汉代牢盆考》记录有汉代牢盆在蒲江的发现和出土情况:“1958年,白云乡农民在大王井灰沙嘴古代熬盐遗址中挖掘出1件汉代铁质煮盐盆,被砸碎运去大炼钢铁。1997年,白云乡农民王子昭等在灰沙嘴遗址中挖出汉代牢盆残件多片。1999年7月9日,蒲江县五星镇采沙场黄琦,占文彬等用挖掘机取沙石时,在高河场蒲江河南岸2米深的地下挖出汉代盐铁盆1件。”1999年蒲江出土的“牢盆”是目前中国唯一留存的汉代大型煮盐盆。这些说明,汉代时期,蒲江地区的井盐生产,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据《新唐书·志第三十二·地理六》记载“蒲江,中下。有盐。大和四年以蒲江、临溪隶巂州,后皆复来属。临溪,中下。有铁。”这反映,到了唐朝时期,蒲江的井盐生产,仍然继续在向前发展。1998年,成都市文物考古队曾在蒲江县白云乡盐井沟-灰沙嘴遗址作初步试掘 。在盐井沟发现2口盐井和1处蓄卤盐池,并作了初步清理。在1号盐井上方约28米处发现一处摩崖造像,两侧有“大中“元和二年”纪年题刻。显示,该处为不迟于唐宣宗与唐宪宗时期的井盐。1999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考古研究所三家组成的“中美盐业联合考古队”,来到蒲江进行了进一步考察。他们对蒲江县白云乡盐井沟内的古盐井、卤水漕运遗迹、盐井附近的佛教造像、毁坏的寺院遗迹及窑埂村一带的灰砂嘴遗址进行了详细考察。对盐井沟内与盐产业有关遗迹进行测绘,对周围景观地貌作360度全景摄录,全面搜集了遗址范围内的遗迹资料。刘庆柱、朱乃诚《1999年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光明日报/历史周刊),“对四川蒲江凿井产盐遗址的发掘,初步究明了该地区唐宋时期盐业生产的流程,为中国盐井科技史研究增加了新资料。”2003年蒲江县新增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之一就是白云乡窑埂唐代盐井遗址。
  历史到了宋代,关于蒲江井盐生产的记载变的异常丰富起来。《宋史·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记载, “蒲江,上。有盐井监、盐井砦”。可见,宋代政府仍然相当重视蒲江的井盐生产,并且设立“盐井监监”、“盐井砦”对其严格管理。(监,是宋代的特别建置,在坑冶、铸铁、牧马、产盐等地区设置,等级有二:一与府、州同级,隶属于路;一与县同级,隶属于府、州。)在井盐利润的刺激下,民间资金积极进入,他们雇用盐工凿井及汲卤煮盐,从中牟取了暴利。据苏轼《东坡志林》,“蜀去海远,取盐于井。陵州井最古,淯井、富顺盐亦久矣,惟邛州蒲江县井,乃祥符中民王鸾所开,利入至厚。”因经营井盐“利入至厚”的王鸾,可谓是蒲江县最早最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此时,井盐生产的技术有了一个飞跃发展,苏轼《东坡志林》记载,“自庆历、皇佑以来,蜀始创‘筒井’,用圜刃凿如碗大,深者数十丈,以巨竹去节,牝牡相衔为井,以隔横入淡水,则醎泉自上。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为桶,无底而窍其上,悬熟皮数寸,出入水中,气自呼吸而启闭之,一筒致水数斗。凡筒井皆用机械,利之所在,人无不知。《后汉书》有‘水鞴’,此法惟蜀中铁冶用之,大略似盐井取水筒。太子贤不识,妄以意解,非也。 ”民间力量的进入与“筒井用水鞴法”技术的采用,北宋时蒲江井盐生产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宋祝穆《方舆览胜》卷五一成都府路成都府“总论蜀盐”条说:“《朝野杂记》(南宋李心传)有龙州之仙井,邛州之蒲江,荣州之公井,大宁、富顺之井监,西和州之盐官,长宁军之淯井,皆大井也。若隆、荣等十七州则皆卓筒小井,用力甚艰。”这说明到了南宋时期,蒲江井盐生产继续维持了正常生产,并称为四川井盐六“大井”之一。不过,由于宋政府对井盐生产与销售的干预,蒲江井盐虽然产量可观,但是出现质量下滑销售不畅的现象,《宋史》载:治平中(北宋时)邛州官盐"积不售",《长编》称该州蒲江官井盐,元佑初又再度积滞不销。苏辙《栾城集卷三十七》里的《乞责降成都提刑郭概状》对个中原因进行了说明,“右臣窃见朝廷近日察知蜀中卖盐、榷茶及市易比较收息,为远人所苦,委成都提点刑狱郭概,体量事实。臣观此三事,利害易见,甚于黑白,凡有耳目莫不闻知,而郭概观望阿附,公行欺罔,其所奏报,并不指言实弊。见今西川数州,卖邛州、蒲江井官盐,每斤一百二十支。为近年咸泉减耗,多夹杂沙土,而梓夔路客盐及民间小井白盐,贩入遂州,其价止七八十。以此官中须至抑配,深为民害。概不念民间朝夕食此贵盐出钱不易,却言限内难以报应。”在销售不畅的情况下,宋政府不得不减免蒲江井盐监的盐额与盐钱。《宋史 ·赵开列传》徽宗大观七年,“又减蒲江六井元符至宣和所增盐额, 列其次第 ,谓之鼠尾帐 ”《宋史·高宗本纪》高宗二十年“十二月辛酉朔,减夔州路及蒲江、淯井两监盐钱岁八万二千缗有奇。”
  清民时期,蒲江的井盐生产逐渐趋于湮没。杨子元《蒲江乡土物产读本》称蒲江井盐“清初湮塞,井荒芜。”清朝民国时候,蒲江人民的食盐的供给完全依赖于外地的输入,《近代四川物价史料》(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记载当时的盐价时说:“光绪年间从犍为县得到盐供应的蒲江县则是69文(1斤)”。《新津县志》记载,“民国3年(1914)初,新津县设立“南河引岸督销缉私局”并根据同年颁布的《私盐治罪法》,负责邛崃、大邑、蒲江、崇庆、新津、温江、双流等7县食盐的督销、缉私工作。”据今《蒲江县志》“盐水。出露于熊坡背斜康乐场断裂带。光明乡文沟、东北乡盐井沟,有盐泉8处出露,味微咸,水面有黄褐色铁质浮沫。其中2处,流量在每秒0.0035至0.0044升之间。据估算,每80至90斤盐水,可提炼纯盐1斤。据钻孔资料,深部盐化度较高。石油部门曾在大兴至成佳隐伏断裂带的同心、友助村境,各钻一口气井,产气亦产盐。盐浓度在10%以上,可日产盐2吨。境内穿井熬盐历史久远。《华阳国志蜀志》载:西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自汉至宋,境内盐井著称者,有金釜(在今光明乡文沟)、金丝、琉璃、八卦、大王井(在今朝阳乡)、茅池(在今东北乡盐井沟)、小王井(在今松华乡祇园寺)、百家井(在今天华乡)等“八井”。宋代以后,蒲江盐业生产衰落,盐井湮塞,明、清两代已不复振。”
  拨开历史的荒蔓,透过时空的星际,我们依稀可以发现一片闪耀的光芒。虽然辉煌已经过去,但是历史的遗存依在。别忘了,蒲江井盐生产的这么一段历史,因为我们先辈就是吃着它走过来的。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陈学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陈学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陈学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陈学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陈学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陈学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火车站留言簿的十句巨汗经典 想你是一种习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15:06,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