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96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消失”的麻风村!永不褪色的守望

 [复制链接]
  驷步河由鄂入渝蜿蜒北上,连通磨刀溪再汇入长江。立在万州走马镇的鱼背山,山高林密被驷步河水三面环绕,成为当时麻风患者的“避风港”。
  古老的传染病──麻风病,曾是人们避之不及的“不治之症”。上世纪70年代,10名转业老兵带头以身犯险守望“麻风村”,在风华盛年先后挺进鱼背山诠释“生命至上”的人间大义。
  他们与“麻风村”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一个半月前,上游新闻记者探访鱼背山上消失的“麻风村”,行走在断壁残垣间重拾那段永不褪色的守望。

决心
“老兵”挺进“麻风村”

  今天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万州区皮肤病防治医院全员有一堂“必修课”:上街开展麻风病科普宣传。
  医院是2012年迁建而成。其前身是万县麻风病医院,上世纪70年代落址鱼背山上。因集中收治隔离麻风杆菌感染者,被周边村民唤作“麻风村”。
  △“消麻师”刘智勇(前)、谭红军(后)为记者探访鱼背山带路
  鱼背山坡陡林密,因山形得名。在记者的航拍视角里,三面被驷步河围住的鱼背山,像一条浮出水面的鲤鱼背脊。
  1971年,首任院长高毓应临危受命筹建医院。考虑到麻风病有传染性,踏勘多地的他一眼相中鱼背山:以险隔离且有隐蔽性。
  “交通不便靠脚走,跑了很多个地方。”59岁的驷步河渔民崔坤阳回忆,当年他和几个村民带着高毓应进山实地踏勘,“他走路快,说话接地气,跟我们一样,没有官架子。”
  △与“麻风村”交集颇多的渔民崔坤阳
  高毓应是军人出身,给人印象行事果断、干净利落。当年1月,他组织人员开工建设病区房、消毒室、治疗室等,1976年完工并集中收治麻风病患者。
  麻风杆菌对躯体的侵蚀,尤其是面容和手脚的惨状,令人谈之色变。因为怕被传染,再加上山上艰苦,极少有医生肯上山。
  关键时刻,一批转业军人在召唤中站了出来,有的参加过解放战争,有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有的刚从部队转业。
  向旭阳进部队当兵,前两年在卫生所干,退伍后在双河卫生院当过院长。1975年他被调到鱼背山前,妻子的脑膜炎在治疗中,甚至无法看护年幼的孩子。
  △77岁向旭阳回忆鱼背山往事
  “毕竟当过兵,没想过要打退堂鼓,退伍不褪色。”向旭阳说,调去之前知道山上艰苦,不过是山高路远不通电,远赶不上在部队时爬冰卧雪。
  提到此举可能遭遇亲戚朋友的偏见,向旭阳一脸凛然说:“大不了不来往,很简单的事!”
  2002年因病去世的何满昌,前后扎根“麻风村”24年。据他生前回忆:1978年他还在西藏当兵,组织上急着找他谈话,要他回地方进麻风病医院工作。
  △扎根山上20多年的何满昌
  “从小听说麻风病,虽然害怕,但我也是一名军人,当时表态服从组织安排。”何满昌生前曾对向旭阳说。
  77岁的向旭阳在采访中数出一串退伍不褪色的名字:何满昌、刘永宁、高伯英、向宝珍、李忠贵、徐家宽等。有10人有从军生涯,不少人还是共产党员。
  儿时被父亲向旭阳挑着上山的向斌,当兵回来也被劝上鱼背山接棒。刚开始他极不情愿,向旭阳的一席话触动了他。
  △向斌退伍后也被父亲向旭阳劝上山
  “一个不想去,二个不想去,还有哪个去?”向旭阳郑重告诉他说,“你是当过兵的,也是个党员,不敢吃苦不敢拼,能干成啥?”
  一同上山接棒的,还有刘兴全的儿子刘智勇,现在是麻风病主治医生。
  △从小在山上长大的刘智勇,站在“麻风村”仅剩的一截围墙上讲述过往

惊险
多次与危险擦肩而过

  守护麻风病患者,一直伴随着危险。
  向旭阳进山后赶上全县麻风病普查。当时,他与中医刘兴全搭档,走过最远的路──单面一趟8小时;淌过最凶险的河,与倾泻而来的齐头水擦肩而过。
  最令他难忘的,还是山上险些被感染的经历。
  向旭阳进山时是唯一的检验师,经常身着防护服在病人身上提取组织液,通过检验掌握患者病情。
  一次在眉头上取样过程中,因那时没有护目镜,组织液溅射进他的左眼。为避免感染,他迅速用酒精短暂清洗,再以医用盐水清洗。
  “洗的时候刺激大,眼睛辣得很!”向旭阳笑着提高嗓门说,“遭不住,但也要顶住。”幸运的是,他没有因此而感染。
  △老一批“消麻师”正在为患者清创
  可类似的危险,西医“一把刀”刘永宁遭遇过两次。
  一次是为病人清理脓包时,手术刀一下去,患处皮肤内的液体喷溅而出,射进他的眼睛。他迅速用酒精和盐水冲洗完,继续为患者处理伤口。手术结束之后,他才脱下防护服高温蒸煮。
  “那一次之后,刘医生眼睛红肿了差不多一个月。”向旭阳回忆。
  有的患者因眉毛脱落很自卑,刘永宁就取下病人的头发,在山上做植眉手术。一次植眉过程中,患者眉上组织液溅入刘永宁的另一只眼睛。为不让植眉半途而废,他坚持七八个小时,直到手术结束才用酒精清洗。
  那一次之后,刘永宁坚持吃了一段时间的氨苯砜。“刘医生最终还是感染了。”向旭阳说。
  在守望“麻风村”的三十多年里,这样的惊险多次上演,但没有人因此恐惧而选择退出。刘永宁感染之后,也未向上级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就一个想法,不给上面添麻烦!”向旭阳说,老一批“消麻人”思想纯粹,“一门心思想的是把工作干好。”
  △残留在病区危房中的书籍和药方单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专家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成功探索出短程联合化疗治疗方案。随着这个方案的推广,麻风杆菌侵蚀的恐惧阴云逐渐散离。

温暖
134名麻风患者新生

  何满昌有次进城办事,拿着单位介绍信住旅馆,服务员见盖的章是“鱼背山麻风院基建领导小组”,死活不让他住。他只好在路边蹲了一晚。
  在谈“麻”色变的年代,鱼背山却有股股热流暖心。
  为给病人们改善生活,医生们养了几头猪,个头大的能杀两三百斤。每次杀猪时,都会给病区送肉加餐,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慰问鱼背山“麻风村”患者
  在医生的科普下,驷步河上的渔民崔坤阳对麻风杆菌有新认知──可治可防不可怕。遇到新收治的患者要进山,他都帮忙摆渡过河。
  渐渐地,他成了“麻风村”的常客,并常与治愈的人家共餐同饮。
  “麻风村有几十亩庄稼地,我经常去给他们当帮工。”崔坤阳告诉记者,在年复一年的打交道中,他和麻风村的人渐渐熟络起来。“他们要卖的东西,经常托我帮忙送到场镇上。”
  为给患者添些娱乐,医院请放映员来放电影。放映员不进病区,定期在病区围墙外拉起幕布,吸引周边村民上山。围墙里外的人以电影为媒沟通,时常欢笑声一片。
  村民有伤风感冒,上山请刘兴全和刘永宁诊病开方。因为不收费,村民经常回馈他们一些蔬菜、鸡蛋。
  村民与“麻风村”的互动越来越频繁,暖心的场景在鱼背山不断上演。渐渐地,村民不再害怕和排斥身躯遭遇摧残的麻风患者。
  治愈的吴绍乾对彭长珍嘘寒问暖,还经常帮忙干农活。何满昌从中看出端倪,在其撮合下两人喜结良缘。两人经当地民政局批准,收养了一名女婴。
  民政局答复:吴绍乾夫妇已经是麻风病治愈者,可以收养孩子。几经周折,拿到民政局的答复时,夫妻俩喜极而泣。
  孩子年幼时,是众人的心肝宝贝,排着队抱她。医生叔叔给钱给物,吃的穿的没断过,长大后远嫁到山东。因疫情原因不常回家,她时不时会在网上购买一些生活物资,寄到父亲手中。
  很多患者治愈后正常生活,走出围墙获得新生。鱼背山“麻风村”的病人,一天天变少直至“清零”。
  2012年,万州区皮肤病防治院迁建到五桥。2014年,最后一名患者搬离鱼背山,收治的134名麻风病人全部治愈。
  △鱼背山“麻风村”仅剩的医生用房荒废
  一个半月前,记者前往鱼背山“麻风村”探访:围墙坍塌仅剩一小截,夯土屋舍只剩破墙盖瓦,多处只剩被荆棘藏匿的地基;连后来改建的两栋白墙平房,墙面也刷上醒目的“危房”。
  △病区两栋小白楼已成危房,里面留下的瓶瓶罐罐
  目前,迁建而成的万州区皮肤病防治院,已成渝东北片区麻风病救治定点医院,累计治愈渝东北片区麻风病人217人,率达100%。新一代“消麻人”向斌、刘智勇、谭红军等,已接过接力棒续写消灭麻风病的传奇故事。
  消失的鱼背山“麻风村”,在断壁残垣上记刻下永不褪色的守望。
⊙记者:郭发祥 ◎摄影:甘侠义

⊙编辑:陈璐

  责编:张松涛
  审核:冯飞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筱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筱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筱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筱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筱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筱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春节重庆公共交通客流2142.3万人次 长江索道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春节期间重庆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1.6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3 01:51,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