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4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人对话齐一民《百剧宴》:一本京味观剧趣味指南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读书

【题记】
  《百剧宴》是作者齐一民于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以国家大剧院为主的首都各大剧院观看了一百场舞台剧之后,写就的一部京味艺术剧评随笔集。由于《百剧宴》中一百台戏剧是在三年疫情期间陆续上演的剧目,因此它又可以说是首都人民在万难之中对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百折不挠、锲而不舍追求的精神体现。由于首都北京是中国戏剧舞台的汇聚中心,书中这一百台大戏可谓包罗万象、百花齐放,所涉及的著名剧种和各类演艺名流应有尽有,俨然是一幅当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全家福。
  书中的剧目涉及的剧种包括歌剧、交响乐、舞蹈、话剧、京剧、昆曲、冬奥演出等几乎所有类别,本书可以说是时下中国各类顶级戏剧艺术形式的全方位展示和速写评价,其独特的价值是即时性和时代性。作为北京土著作家和文化学者,齐一民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广博的情趣,能用幽默传神之笔,像速写和文人画那样将三年来北京舞台艺术进行全景式的勾勒,通俗高雅兼具,悲观乐观共存,是十分难得和前所未有的“京味观剧超级趣味指南”。以下是资深图书出版观察人何乐辉与作家齐一民就《百剧宴》的对话,可视为《百剧宴》的阅读指南,文中亦阐释了《百剧宴》的独特价值,透露了作家齐一民的创作过程和创作心态。
《百剧宴:一位资深观众的京城剧院写生》,齐一民/著,研究出版社2023年1月第1版</p></p>
  何乐辉:
</p>  齐先生您好!前两天才读完您今年出版的《百剧宴》,我一直关注这本书,社会反响不错,受到了媒体、书评人,特别是普通读者的肯定和追捧,您事先想到了吗?

  齐一民:
</p>  这我还真没想到。不过,我对这本书还是有自信的。我写了三十多部书,其中只有两部是具有“大众性”的,头一部是《妈妈的舌头──我学习语言的心得》,读了之后有助于提高对语言──尤其是外语的鉴别欣赏和选择能力,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书,第二部就是这本《百剧宴》,读它有助于提高观众看戏时的选择鉴别以及欣赏能力,也是一本开卷有益和面对大众的公用型书籍。

  
</p>
  何乐辉:
</p>  有读者说,《百剧宴》看似是一部剧评集,但好像又不是专业和传统意义上的剧评,是一本多功能、多价值的书,您以为呢?

  齐一民:
</p>  读者说的很对,《百剧宴》看似一部剧评又远大于戏剧评论的范围,还包括音乐舞蹈甚至电影电视剧很多方面。
  其实我写的时候就是本著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的心态写的──正如阅读和评论文学作品时也最好秉承着“普通读者”的心态一样,而且我本来就是一个外行嘛。哦,不过说我是“半个内行”也行,我算是个作家和比较文学博士,有创作和研究的双重潜质,因此,也可以把所有书中涉及的戏剧和各类艺术都当成“文学作品”的评论来读──本来戏剧的依据就是剧本,而剧本就是文学,因此评论戏剧和评论文学作品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剧本评论是书面的,戏剧评论是剧本演绎成舞台艺术之后的成果而已。

  
</p>
  何乐辉:
</p>  我读《百剧宴》,第一感觉是这部作品资源很好,站在读者的角度,《百剧宴》里全是优质资源。您看啊,《百剧宴》中涉及的“剧”全是家喻户晓的名剧(《采珠人》《图兰朵》《四世同堂》《十字街头》……);表演者大都是尽人皆知的名角或著名的表演团体(冯远征、陈佩斯、葛优、徐帆……中央芭蕾舞团、中央交响乐团……);场所又都是国家级的剧院(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
;剧种齐全(歌剧、舞剧、话剧、京剧、音乐会、昆曲……)。越往下读越觉得远不止这些。</p>副标题是“一位资深观众的京城剧院写生”,“写生”虽显谦虚</p>,但也说明</p>《百剧宴》不是一本单纯的、四平八稳的剧评集。山东作家王刚这样评价《百剧宴》:“</p>齐一民的剧评有深度,有内涵,言浅而意深。在别人的故事里体验别人的人生,也回味自己的得失。或许是看多了人世沧桑,他的剧评很收敛,很多可说可不说的话他都没有说,很多可详说可略说的话他都选择了略说。“所以,这部著作有思想,有艺术,有故事,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剧内剧外,古今中外,相互交替,重重叠叠,鲜活精致,构成一场有极高品质的全系盛宴,色香味俱全,您是个好大厨!</p>
  齐一民:
</p>  呵呵,“大厨”的说法很生动和贴切,我就是一百道“文艺菜肴”的品尝师和美食家嘛(笑)。看剧和写评论一直是我的爱好,以前写成的随笔集子有《我在好莱坞演过一次电影》──其中最大亮点是我在故宫现场观看“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哥和卡雷拉斯)的记录,第二部集子是《四个不朽──生活、隽文、音乐和书法》,其中的“音乐”部分记录的全都是我在国家大剧院里聆听的音乐会。
  写这部《百剧宴》其实我开始是无意识的,因为每年我都看剧并写评论,但当写到第五十多篇评论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距离《百剧宴》已经不远了,于是为了让读者能通过我的作品更多地了解那些国内知名的明星在京城演戏的情景,我就有开始意识地“傍名人”──专挑那些特有名的演员和即将退出舞台的“年迈演员”描写──比如陈佩斯那样的,因此《百剧宴》最后给人一种众星汇聚蔚为壮观的宏大感觉。
  要说书中写的剧也都是名剧,不是名剧很难登上京城的舞台,尤其是在三年疫情的非常时期。
  单写某个剧种的书很多,比如专门评论京剧的有翁偶虹先生的著作,还有专门评论西方音乐的辛丰年先生著作,单写戏剧的比如有德国莱辛的名著《汉堡剧评》,还有和我的风格最接近的《散场了》,作者是尚思伽,然而将几乎所有剧种都“一锅烩”讨论的,我想只有这本《百剧宴》吧!
  我之所以能“写生”和素描如此众多的舞台艺术种类、观看那么多明星现场表演是因为我身处首都北京,而唯有身处全国最文化中心的北京观众才能如此得天独厚的眼福,鉴于此,作为北京作家的我很想把那些身历其境现场观看演出的感受用最直白通俗的语言记录下来,也算是给全国各地的读者奉献了一道满汉全席文化大餐。

  何乐辉:
</p>  评这些个著名大剧、国内一流表演团体和艺术家级表演者,您有压力吗?评不好会挨骂的。

  齐一民:
</p>  说有就有说无就无。说有压力是因为有时很难把握评论的尺度和分寸,说没压力是我从开始就以“外行”和“普通观众”的身姿写评语,但是我也并不完全自卑,因为第一:作为一个已过耳顺之年的有着四十多年观剧历史的“资深观众”,我相信我的眼光肯定不同于年轻人,因为我能做不同时期不同演员的前后演出效果比较;第二,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我们看剧时都是花钱买了很贵戏票的观众──也就凭着是“上帝”的身份去剧院的,对于剧的好与不好和水平高低、我们当然有评判的权利啦──这就好比你到银行办完事后银行要请你给个“满意”、“不满意”的点评似的。
  另外,能用大胆评头论足的口气写剧评,我还是受了写《散场了》的尚思伽的影响,她就在那部书中有什么说什么丝毫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感觉,比如说看不上某类导演的作品呀,还有看着看着因为无聊睡过去了等等,可惜同是北大中文系系友的尚思伽英年早逝,已经看不到我的这部“知音剧评”了。

  
</p>
  何乐辉:
</p>  另有书评人说,《百剧宴》是一部“中国舞台剧断代史”,真实地记录了疫情三年北京舞台剧的实况与细节,既有宏观的概述,又有微观的局部描写,为日后的戏剧史家提供难得的一手资料,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齐一民:
</p>  是的,这的确是一部京城剧场的三年“断代史”,记录了从
2019</p>年疫情之前直到2</p>022</p>年疫情期间的一百个“瞬间”──这里说的“瞬间”是将一部两三个小时的剧放在三年的艰苦漫长疫情期间而言的。</p>
  何乐辉:
</p>  《百剧宴》创作于一个特殊年代,这些文化活动区别于常规年代,不可重复,不可复制
是</p>一独一无二的,您如何理解和描述《百剧宴》及其中所述剧目的演出在时代元素的介入之后所产生的特殊价</p>值与意义?</p>
  齐一民:
</p>  三年疫情其实是这部评论集真实的舞台,舞台上粉墨登场了一个个角色就是一百场演出,而我作为千百个观众之一,则是那些“角儿”们克服疫情的反复无常锲而不舍永不放弃为观众呈现艺术成果的鉴证人,我呢,则是这全过程的零散记录者。从这层意义上说,这部书是一部“应运而生”、“过了这个村就再没这个店”的不可再与之雷同的很珍贵的著作──珍贵的不仅是这部书,珍贵的是那段不会再有的非常不朽经历。

  何乐辉:
</p>  《百剧宴》本身又是一部综合性的大戏,发生于刚刚过去的特殊三年。整本书中还有一个主要人物,这个人物就是作者本人“我”。“我”在书中若隐若现,贯穿始
终,跟“我”相关的生活、情感、故事穿插其中,关联人物也在这部大剧中跑着龙套,剧中人物、表演者和现实人物相得益彰,相互交融。</p>
  齐一民:
</p>  《百剧宴》是一部“戏中有戏”的书。它总共可分为三个层面,最下面是三年北京的疫情背景,其次是看剧的人──我,或者我们观众,舞台最上面的是那些演员们。我之所以在其中夹杂了一些“私货”──把我个人的一些经历掺杂其中,是因为我也想通过写作记录下作为执着观众的自己的不易,我把很多私人情绪零星散落于一百个戏剧的缝隙之中,由此,它也是一种很个性和很私密的作品,这正是它区别于别的商业剧评或者全客观剧评之处。那个“我”既是品评的人又是别人观察的对象。凡是独特艺术作品都是极其个人性的,或者直抒胸臆或者借题发挥,我呢,则是在写剧评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思想和血肉柔和于文章之中,因此,它绝对是一部“只会出自齐一民笔下的剧评”。

  何乐辉:
</p>  三年时间一口气看完一百个剧,对您本人有何影响?您的文化艺术感觉有何变化?对您今后的文学写作会有影响吗?

  齐一民:
</p>  转眼间我在《百剧宴》之后又写了三十篇观剧评论了。然而,我感觉自从疫情彻底消失之后我写作时那股子激情就不再有了,可能是因为缺乏“冒着被感染危险”观看演出的悲壮感吧。与在疫情期间演员们冒着风险在夹缝中勇敢登台的零星演出不同,现在的国家大剧院四个场子全开,每晚各种大戏轮番上演,可写能写的当然比那三年多多了,但我总觉得再没有三年间那种“冒险偷窥”的崇高感了,能写的也只是就戏说戏,而“戏中戏”和“戏外戏”可能永远不会再有了,因此我为那三年自己能把那一百朵“顽强的艺术之花”用同样顽强的精神笔录素描下来而感到庆幸和自豪。

  何乐辉:
</p>  如果请您向读者推荐《百剧宴》,您想跟读者说什么?有何阅读建议?

  齐一民
</p>  正如我在《百剧宴》结尾处所言:“艺术不朽”、“艺术超越现实”、“艺术超越眼下”、“只有艺术生命永恒”,我还要再加上一句音乐家谭盾的话:“如果每个人都喜欢艺术,这个国家会充满人性”。

  
</p>
  何乐辉:
</p>  本书责任编辑张琨老师在推荐本书时说:《百剧宴》是京城观剧指南。尽管《百剧宴》中所述之剧全是名剧,但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背景各不相同,也就是说,读者未必对书中所有的剧都了解。如果在书中附上各剧的简介、作者简介,甚至表演者信息、剧目单图片等,那《百剧宴》就更加完美了。这是我对您和出版社的一点小建议。

  齐一民
</p>  谢谢您这个建议,如果拙著能够加印或再版的话,我会提出这个建议的。
  谢谢何老师!

【对话者简介】
</p>
  齐一民:
</p>  齐一民
1962年生于北京,北京市作协会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在海外游学十余年,其间在好莱坞电影中做过群众演员。齐一民曾出版过包括音乐戏剧评论内容的随笔集《我在好莱坞演过一次电影》、《四个不朽》等多种著作。上世纪80年代大学期间作者就受到过李德伦、郑小瑛等著名音乐家的启蒙教育,之后足迹遍布北京各大音乐戏剧场所长达四十余年,是改革开放之后首都戏剧音乐舞台的亲眼见证者和资深观众,也是能将所见所感随时付诸笔端的勤奋记录者。</p>
  何乐辉:
</p>  何乐辉,北京华卷文化中心创始人,资深图书出版观察人。在传媒出版界从业二十余年。

  (本文完)
</p>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提新车发现表显已有167公里,斯巴鲁4S店:换一辆或退6成定金 开袋即食、口感弹牙:周家口牛肉肠1.25元/支狂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7 18:58,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