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9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陕西人 发表于: 2023-5-6 11:11:2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今日立夏,从半坡先民与蛙的故事讲起

 [复制链接]
源自:三秦都市报
  2023年5月6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正式到来。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当繁华落尽,芳草丛生,世间已悄然完成,暮春到初夏的转变,在这个生长渐旺,万物繁茂的日子,西安发布“一节一物”年度系列策划带您听取千年古都的“蛙声一片”。
  了解节气与文物,城市与历史的故事。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那么这里说的“蝼蝈”是什么呢?东汉末年儒家学者郑玄曾为此注解:“蝼蝈,蛙也。”也就是一种褐黑色的蛙。在我国古代,源于先民的生产生活和神话传说,人们对蛙的崇拜可追溯到6000-7000年前。
  如今在西安,我们依然能从博物馆里,发现“上古先民与蛙”的故事
  西安半坡博物馆,这件蛙形陶塑,出土于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青蛙头部微抬,口部张开,双眼圆瞪前腿直立,后腿微曲。整体造型充满力量感,其是典型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雕塑文物。专家判断它应该为一件史前陶器的器盖
  生活在仰韶时代的半坡先民,面对的是水域纵横,沼泽遍布的自然环境,青蛙既是他们捕捉的食物,又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因此熟悉青蛙的生活习性与动态,从而捏塑出如此生动逼真的青蛙形象
  据西安半坡博物馆业务研究部助理馆员郭罗介绍,在仰韶文化时期,原始的农业已经产生。但当时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还是依靠渔猎的方式,所以在绘画、雕塑、彩绘纹饰当中,经常能够见到一些动物形象,如:鱼纹、鸟纹、兽面纹、蛙纹等,这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蛙形象则与史前时代先民的精神观念有关,体现了当时半坡人的一种生殖崇拜。
  这件陶蛙塑出现在半坡类型器物的器盖之上,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为我们研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的人类生活图景提供了参考,是国家一级文物。据推测,此处的蛙形象也与夏季雨水增多有关。由此看来,半坡时期的先民已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愿望,寄托在了农业生产过程中。
  “纱厨半开,月在回廊。”是宋朝画家刘泾在《夏初临·夏景》中的描述;月色摇晃树影,纱帘抖落星辰,蝉鸣翻滚麦浪。则是现代人赋予夏天的意象。不同于春去、秋来、冬至,原来这一季的等待,竟是如此热烈的欣喜与渴望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告别了春,更觉珍惜时光。立夏,便是无所畏惧,发荣滋长的开端。我们始终坚信,向深扎根、向上生长,就能换来漫天阴凉。沉下身子、沉着前行,终能拾得满地金黄。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陕西人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陕西人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陕西人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陕西人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陕西人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陕西人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作风保障+教育配套 经开区迈出“北跨”新步伐 陕西供销合作社系统一季度实现销售总额411.5亿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11:42,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