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23年从“伴河而生”到“因河而兴”(新气象 新作为)

 [复制链接]
源自:人民日报
  深秋时节,奔流不息的黄河,在崤函大地上蜿蜒前行,与百鸟、群山、村落、田野共同勾勒出一幅和谐壮美的生态画卷。
  作为黄河入豫第一站,三门峡市是“伴河而生”的──伴随1957年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兴建而设市建城。全市域内黄河主河道206公里、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85万公顷,分别占河南全省的28.9%、25.9%、42%,是依偎在母亲河臂弯里的一颗耀眼明珠,素有“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的美誉。
  近年来,三门峡市持续做大生态、做优生态、做强生态,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奋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从“伴河而生”到“因河而兴”,三门峡这颗黄河岸边的明珠日益璀璨。
  筑牢幸福河生态屏障
  近日,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黄河湿地,三门峡黄河湿地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了40多只黑鹳。自今年7月以来,黑鹳多次飞抵三门峡黄河湿地。
  黑鹳是世界濒危鸟类,目前全世界仅存2000多只,中国有1000只左右,因数量稀少,被喻为“鸟中大熊猫”。黑鹳是重要的环境指示性动物,对栖息环境,特别是对觅食水域极其挑剔,一般栖息于河渠、溪流、湖泊、沼泽和草地,多在水边浅水处觅食。
  生态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核心任务是治理保护。三门峡坚决落实“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重大要求,突出抓好流域整治、水沙调控、生态涵养,谋划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域内18条黄河一级支流实现“清水入黄”,240公里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基本贯通,打造千里城市绿廊,实施库区30亿立方泥沙清淤和综合利用项目,加强黄河主河道和塌岸塌滩治理,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流经数个乡镇的弘农涧河,是三门峡市最大、全省第五大的黄河支流。说起这里的变化,常在河边散步的三门峡灵宝市民李战生感触颇深:“现在水清景美,以前有一个时期这里浑浊不堪、气味难闻,每次经过都想绕道走。”近年来,灵宝市强力实施弘农涧河城区至函谷关段综合治理工程,强化源头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和农村污水处置,开展弘农涧河流域集中综合整治,大力发展林果业进行水土保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河道治理和河湖“清四乱”,有效改善了河流生态环境和水质。
  10月10日清晨,在灵宝市弘农涧河思平桥段,20余只白鹭聚集在浅滩处,时而觅食嬉戏,时而展翅飞翔,闲庭信步,惬意十足。弘农涧河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Ⅱ-Ⅲ类之间,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目前,观测记录到的鸟类已超过30种。
  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三门峡就进入“大天鹅时间”。三门峡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大天鹅之乡”。白天鹅从10年前的20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1.6万余只,栖息地由4处增加到9处,三门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
  产业转型向绿向新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离不开产业转型升级。
  10月8日,在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新建成的年产10万吨PBT装置系统产品出口末端,工作人员对首批新产品进行智能化装袋作业,这标志着该公司10万吨/年PBT系列产品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顺利产出合格产品。
  “经过数年发展,开祥化工已经拥有两条完备的煤化工产业链条,攻克技术难题,率先在河南省实现‘以煤制衣’的重大突破。”公司总经理和进伟说,该项目以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丁二酸(酐)、己二酸等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聚合工艺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近年来,三门峡产业转型向绿向新,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构建“万亿引领、千亿提升、百亿新兴”的产业格局,努力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
  10月12日,灵宝市200兆瓦/400兆瓦时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灵宝市首个大型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豫西电网运行稳定性,提高电力辅助调峰、调频能力及新能源消纳能力,将为灵宝市打造‘源网荷储’四维协同互动新型电力系统起到重大带动作用。”灵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宝丽说。
  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科技赋能强动力、节能降碳增内力、转变观念聚合力,三门峡市坚持以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蝶变。
  8月下旬,三门峡市山果演义智慧农业中心与马来西亚同源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三门峡市“阳光玫瑰”葡萄首次出口到国际市场。
  这是三门峡打造独具特色的沿黄乡村振兴样板的生动缩影。三门峡市高质量编制《三门峡市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专项规划》,聚焦沿黄6个县(市、区)16个乡镇90多个行政村,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为抓手,按照“一带三区四组团”空间布局,着力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87.5%的沿黄乡村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一直是三门峡改革发展中最鲜明的底色、最充沛的养分。
  10月14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组织的“何以中国──中华文明探源”系列线下沙龙活动在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举行,10余名“岛友”在逛博物馆、找考古盲盒中感受庙底沟文化的内涵底蕴,深刻了解中华史前文化的光辉灿烂。
  “庙底沟博物馆的彩陶让我们看到了先民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展现了当时人们在艺术上的尝试和极高造诣,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与辉煌。”来自郑州的“岛友”蔡艺彤告诉记者。
  今年春节,仰韶文化元素“庙底沟彩陶花瓣纹”惊艳亮相央视兔年春晚主舞台,解锁文明密码,绽放满庭芳华。“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春节新时尚,庙底沟博物馆春节期间接待游客3万余人。
  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三门峡市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在以仰韶文化为标志的黄河文化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积极构建“一带一廊”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站在这里,一眼望三省,观赏九曲黄河、长河落日、壮观云海。”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委员张展展说,每到周末、节假日,来东寨村观光打卡的游客可达五六千人,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村民增收。
  东寨村依托黄河观景台,先后建成游客服务中心、观景长廊、停车场等,大棚采摘、农家乐、游乐园、特色小吃店等配套服务项目相继落成,乡村特色旅游日益火爆。
  说起村里的变化,东寨村党支部书记陈银海满心喜悦:“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我们村开展了‘我与黄河合影’‘家庭畅玩无动力游乐园’‘文艺轻骑兵歌舞赞家乡’‘打乒乓赢门票’等活动,短短几天时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
  三门峡市深入实施文旅文创“三年倍增计划”,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坚持多元化培育、特色化创新、有机化贯通,持续深化“文旅+农业”“文旅+工业”“文旅+红色教育”“文旅+体育”“文旅+康养”等,打造文旅全产业链条。今年1至8月,三门峡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278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0.8亿元,同比分别上升66.41%、77.94%,成为黄河流域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方快9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方快9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方快9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方快9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方快9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方快9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地评线】飞天网评: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规律与导向性 IATA:2023上半年航空货运在挑战中继续复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22:02,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