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钱不断暴露增长焦虑?造血能力差
公开资料显示,芯原股份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 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 IP 授权服务的企业。公司主要经营模式为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Silicon Platform as a Service,SiPaaS)模式(以下简称“SiPaaS 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芯原股份于2020年8月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募得18.62亿元,较原计划超募9亿元。今年,芯原股份又频繁开启融资模式,即先是开启海外GDR募资,而后终止便开启定增募资。
今年3月,芯原股份抛出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简称GDR”)发行计划,并在今年5月获得瑞士证券所监管局关于公司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附条件批准,瑞士证券交易所监管局同意公司发行的GDR在满足惯例性条件后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芯原股份在同步公布定增计划同时,公司也决定终止境外GDR发行。
芯原股份为何频繁开启募资模式?
一方面,公司业务自身造血能力较差,或需要外部融资“补血”。
值得注意的是,芯原股份上市以来,业务盈利及造血能力较差。Wind数据显示,近五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大部分属于亏损状态,而仅仅2022年微微盈利。
另一方面,公司IP业务波动较大,或需要新的增长点。
公司主要通过向客户提供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含软件支持)、半导体 IP 授权服务(含平台授权)取得业务收入。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收入主要系公司根据客户芯片和软件定制需求,完成客户芯片设计和制造中的全部或部分业务流程环节,以及相关软件设计所获取的收入。2022年收入结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