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44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詹跃 发表于: 2007-7-24 00:20:0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读"王家大院"劫后再生记有感

 [复制链接]
建犹在  精神永存
"王家大院"劫后再生记有感
  /詹跃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这两种文明的总和就叫文化。建筑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个家族和民族的兴衰荣辱,孕育出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由单个的建筑组合起来就形成了街道、城市、乃至国家。
  建筑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气势恢弘的北方建筑结构精巧;雕饰繁复的川西民居别具匠心。他们或与山水相融,形成绝美的风景画卷;或隐于闹市之中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彰显出主人儒雅的气质和对优秀文化的良好传承,并深深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诞生于建筑中的后人,促使他们为建筑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洪雅县环山带江,灵气秀发,仁人志士,代不乏人。唐代有重兴佛教的悟达国师。宋代有榜眼、文学家、谏臣田锡。明代父子进士的张鹏、张可述。奋勇击贼的义士余飞,在清代被誉为“天子门生,门生天子”的贵州巡抚曾璧光,民国文化名人杨茂修等等~~~这些名人的故居大都荡然无存。明代进士王嘉庆后人在洪雅城内城隍街所建的王家大院也于前些年被拆迁。我自幼酷爱文史敬仰洪雅先贤。多次出入包括王家大院在内的洪雅被称为古民居的老房子中,脑海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像。
老房子里有天井、石板、窗花、木雕、瓦莲、楼梯、地阵板、雕花的柱基、上了年生的门闩,一般有大门、后门,后门连着宅基地(一般作花园),花园里都有几根百年以上的大树,富的家庭有珠兰和桂花、紫藤或弯曲的罗汉松,后门外有一口泉井,既可以饮用也可以洗衣,用过的水顺着阴沟流进宅基地,循环如常。堂屋中间的楼板上一年春夏都有燕子在那里住巢。老房子的优点就是冬暖夏凉,冬天太阳出来可以在天井旁晒太阳,夏天热时在天井边铺张席子乘凉,特别是打雷下雨,雨水顺着瓦槽淅沥哗啦飞下来。天井中盛满水时,孩子们用纸折的船儿在那游弋,白天或晚上孩子们在天井边玩捉迷游戏,那时住老房子的人虽穷,但孩子们玩的场地大,乐趣也比较多。
再来谈谈老房子的文化内涵那就太多了。王家大院的大厅上高悬的黑漆金字楠木匾额,是知府李清芳为王家主人祝寿的贺礼,匾上“颂赓九如”四个笔力遒劲,龙飞凤舞的金字是贵州巡抚曾璧光亲笔题写。曾璧光是道光进士,为翰林院编修,恭亲王及醇郡王(光绪生父)的侍读。曾璧光入仕前王家有恩于他,他又与王、李两家互为姻亲,虽贵为封疆大臣,也欣然为王家贺寿挥毫。清代四川学政、名满神州的书法家何绍基应王家邻居、兵部主事傅大贞之邀到洪雅作客时,常常到王宅把酒论诗。王宅正房两侧挂着一幅字体刚健遒劲、潇洒飘逸的楹联:“敢倚文词凌屈宋,兼无古史比斐颜”,落款“子贞、何绍基”,就是何绍基为王家留下的墨宝,至今还完好保存。
1997年初夏的一天,我走进王家大院,工人们正翻完房和主人王云贵用餐,除了丰盛的菜肴外,席上赫然摆着一瓶“五粮液”。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人满意地说:“我还是第一次喝五粮液呢!”几天后碰见他,我调侃地对他说:“王哥舍得哦!翻房子的工人都喝那么好的酒啊。”他腼腆地说:“只要他们把房子给我翻好,再好的酒都舍得给他们喝。”由此他的老房子情结可见一斑。
2003年初夏,洪雅县城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王家大院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都纷纷呼吁政府留住民居,为洪雅留住最后的文化瑰宝。古民居的后人王云贵不忍这样恢弘的古民居变成一堆朽木,自己出资近3万元,专门请了乐山眉山的专业古建筑拆迁工人,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将这一古建筑保护性拆除。被拆下来的每块木材均予以编号登记,并租地租房雇人堆放在距洪雅县城约两公里的两间平房内。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把王家大院恢复再现夕日的辉煌。王云贵先生说,“我希望把这幢川西古民居迁往省内的风景旅游区复原。这对文物古迹观赏、建筑学研究具有较高价值。同时也可作为民俗旅游休闲度假配套设施”。到时,他将把王家大院内的古春凳、大花床、古鱼缸、八仙桌(凳)、古牌匾等一并随古民居全木建筑物近300立方米珍稀古木料、古典雕花、古砖瓦石板进行搬迁复原。“我之所以花这么大心血去力争复原,就是想让这座古民居能永远保存下来,如果把这些古民居构件当柴烧了,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王先生说时,眼眶噙满了泪水。
在大院被存放的三年里他们始终不忘恢复王家大院,并为之多方奔走。“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家大院在历经180余年的风雨之后,从百里以外的洪雅县城被整体搬迁到了邛崃市平乐古镇。王家大院又开始了它又一个全新的百年历史。笔者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也被王云贵这种精神所感动。正在日本东京大学访问的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王益鸣教授欣闻王家大院平乐重建向笔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经济与传统文化的问题,纵观当今世界,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不高度重视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日本、法国、意大利等皆是如此美国虽然历史短暂却重视欧洲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文化或传统文化并不一定就妨碍经济发展。相反,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凡是今日世界上经济落后的国家,其文化一定是非常衰落的。基于此,大家能轻易地发现文化或传统文化不仅不妨碍经济之发展,甚至它还有促进经济发达的妙用。出于经济的原因,中国会将中南海和故宫拆掉,北京会把颐和园等拆掉,希腊会拆掉二千多年历史的神庙,罗马拆掉古街道,日本京都、奈良会毁灭自己的古老建筑,这些自然无法想象。即使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的中心的北京,在修建高架桥时也保留了古树;精于商业的广州人,在最繁华的市中心他们保留着"南越王墓"和北京路上的历史遗迹,难道他们不知道地皮值钱?
  事实上,经济无法和文化相分离。文化乃精神之体现,因此文化落后者,其经济必然不能发达。近来香港面临的困难,就和她在文化上之建树的欠缺而不太适应新形式有关。我国江南地区经济素为发达,不言而喻和其文化底蕴有关。然而文化并非抽象之物,它必需借助某种载体才能存在,而建筑就是最直观、最真实的文化载体。上述国家和地区之所以保留传统文化遗址,不仅有文化上之原因,同时还有经济上的利益,因为它们体现人类精神的文化财富,能产生大量的金钱--谁会愚蠢到砍自己的"摇钱树"?
  我认为王教授这番话说明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确属能够得兼。洪雅县城隍街王家大院在洪雅拆除就令人感到遗憾,平乐重建也让我感到些许安慰。试想,洪雅县作为全国著名的生态县,瓦屋风光奇绝天下,如果只有风光旖旎的树木山水却无人们所居住的能够表现人文精神的古建筑,没有反映出人的生存状况的物质载体,那么这就只是生态了。其实洪雅县城区还有一些古建筑群的文化内涵也不小。如关圣街王氏“大夫第”建筑群、敦煌研究保护第一人傅大恺故居、御史巷张家大院、文庙灵星门、下正街牟家大院等等-──可以说这是我们这个小城不多的历史记号了!
笔者要在这里大声疾呼不要让历史的悲剧再在洪雅重演;不要让王仿生先生再日日担心老房子的前途了;让这些古建作为小城的骄傲保护开发吧!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周家祠古建筑群被新列入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瓦屋山电站即将建成,高峡出平湖的奇景快要展现;柳江古镇的保护开发如火如荼。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结合,更能珠联璧合彰显一个小城的独特魅力。那么这一方土地一定会被万千游人所向往。王云贵的这种精神一定会发扬光大,如此则不仅是洪雅之幸更是四川之幸中国之幸。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詹跃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詹跃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詹跃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詹跃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詹跃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詹跃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读有感 [转帖]茶的生活妙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3 17:07,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